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但早在与关羽比拼之前,陶商就跟太史慈嘱咐了关羽善用拖刀计的事情,并告诉他了应对之法。
在心里有了准备的情况下,关羽的举动在太史慈看起来,就显得比较幼稚了。
太史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出手从马鞍下拿出长弓,弯弓搭箭,对准关羽的后脑勺就是一箭射出。
关羽在战场上的感觉非常灵敏,太史慈在后面的弓箭弦声一响,关羽的心中便猛然一紧!
“不好!此人用箭矣!”
关羽急忙将身体向侧面一闪,那支瞄准了他后心的箭,却是扎入了他后肩胛骨的骨缝中间。
“贼子休放冷箭!”关平和陈到一同大喝,接着率领兵马纷纷出击。
太史慈则是放下了手中的弓箭,一边摇头一边道:“可惜,可惜……此人果然了得,能闻弦音躲避,若是不然,刚才这一箭就足矣取他性命了。”
陈登等人的兵马冲了出来,赵云亦是不会闲着,他亦是纵马率兵冲出,掩护场中的太史慈。
两军兵马近距离的短暂交锋,赵云则是对上了陈到。
双枪并举,两人斗了二十多个回合。
赵云赞叹陈到武艺,一边一边笑道:“果然是有些本事,看来刘备手下的能人还真是不少,你这样的手段,给我当个副将却是绰绰有余。”
陈到则完全不似赵云这般悠闲,他的武艺虽然高强,但比之赵云还是大有不及。
又过了十余个回合,便听一声脆响,却是陈到手中的军械被击飞至了上空。
陈到脸色煞白,深惊赵云的武艺,他不敢久留,急忙纵马转身向着后方跑去。
赵云也不追赶,他只是从容的接应太史慈进城。
……
关羽回营之后,命人拔下自己肩膀头上的箭。
“嘶~!”
饶是关羽这等英豪,在被拔箭的时候,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是被射入了肩胛骨,那里神经密集,且相对敏感,疼痛自然是非比寻常。
“陶商麾下的将领真是卑劣,居然乘关某使出拖刀计的时候暗箭偷袭!”
这话一说完,关羽顿时语塞了。
他自己琢磨琢磨也不是滋味。
拖刀计其实也是属于一种偷袭手段,自己先要使出偷袭之法,却反被太史慈箭袭,按道理来说,人家还真就没什么理亏的。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三十一章 关羽的战策
不论对方理亏不理亏,但关羽这次是真的吃亏了。
他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傲气的人,一向只有他对付别人,哪有别人对付他的份?
虽然凭心而论,这些年关羽因为际遇的问题,确实没打过什么知名的战役,但这也不能阻拦他傲气的薄发,因为他天生就是这样的人。
关羽脱了衣服,一边让医官给自己上药,一边对身旁的人吩咐道:“传令三军,来日便攻打樊城,我定要手刃太史慈那厮,以血今日之恨。”
陈到站出来道:“将军,此时若是强攻樊城,只怕不易。”
“为何?”
陈到顿了顿,道:“樊城之中,不只有那太史慈,末将适才救援将军之时,曾与对方接应太史慈的将领对手了几十招,凭心而论,末将不是那人的对手。”
关羽和关平等人都是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陈到的本领不弱,或者说应该是很强!
在关羽眼中,陈到是荆州将领中,少有的本领可与自己和张飞比肩的人物,如今几十个回合便被对方战败,那敌将本领想来必不在自己之下。
陈到沉吟了片刻道:“如果末将所料不错,对方便是赵云。”
“太史慈、赵云……”关平喃喃念叨道:“这两个人都是陶商麾下的猛将啊,据说还是姓陶的结义兄弟。”
陈到赞同的点了点头,道:“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姓陶的率兵来此,虽然兵马所带不多,但想来身边战将不少,毕竟金陵军猛将如云,若是有诸多猛将协防,咱们强攻樊城,只怕并不好打。”
此时,那荆州军的医官已经把关羽肩胛骨上的伤敷药完毕,然后对关羽施了一礼,随即转身出了帅帐。
关平为关羽披上了衣服,关羽站起身,一边捋着长须,一边漫步走到帅帐门口。
此时的帐外,天气变的极为阴沉,阴风阵阵,不时的还传出闷雷之声,看样子似乎是要下雨了。
关羽看着天空密布的乌云,突然间似乎有些想到了什么,略有失神。
陈到来到关羽的身后,对他道:“君侯,您怎么了?”
此时的刘备已经位列荆州朝廷的骠骑将军,身为他结义兄弟的关羽,亦是已经位列四镇将军之中,与董承齐肩,敕封列侯。
关羽闭上眼睛,感受着帐外的风。
少时,却听他笑道:“眼下这个时节,是雨季,汉水之边多雨呀。”
陈到久经战阵,在军旅方面的事情自然也是一点就透。
他闻弦而知雅意,立刻反应道:“君侯莫不是想用……水?”
关羽点了点头,道:“樊城和襄阳,皆临汉水,隔汉水相望,只要待大雨倾盆之后,咱们掘堤灌之,想必事半功倍。”
陈到沉思了片刻,方道:“可是正如君侯所说,襄阳和樊城临江相望,若是决水以灌樊城,襄阳岂不受牵?”
关羽淡淡道:“这点你大可放心,决堤淹城,真意在于疏堵,襄阳位于汉水之南,这些年来堤坝修筑坚固,只要非人为所决,则万事无忧……襄阳那边堤坝坚固,待水势上涨,大水淹城之际,我等只需要在正对着樊城上方蓄水,然后再掘开一小段,则樊城周边顷刻间变为水淹之地,任其城池再坚,又能如何?”
陈到思虑了一下,道:“君侯此言甚善。”
“叔至,立刻下令,迁移兵马往高地驻扎,暂避雨势。”
“诺!”
……
天上有龙挂,风势大作,乌云密布,自然不会仅仅只有关羽看到。
陶商这面的人自然也看到了。
校事府的探子也将关羽兵马的动向汇报给了陶商。
听了士兵的汇报,陶商的脸当时就阴沉了下来。
“果然,姓关的迁兵往高地上游,跟我想象中的一样……没憋好屁。”
太史慈站在一边,道:“关羽想要如何?”
“他想使灌城之法。”
赵云恍然道:“不错,咱们不曾在此地久居,不知汉江周边气候,近来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想来是雨季将至,关羽乘着这个时机灌城,倒是不失为一个好的良机?”
“良机?”陶商哼了哼,道:“灌城之后,受灾最多的是什么?是樊城附近的田地,农户,这一年的收成全毁了不说,最少三四成的土地日后都要重新翻溉,才能在适合耕种,开垦一片荒地为良田不易,但是要摧毁一片良田,却是旦夕之事。”
顿了顿,陶商淡淡道:“水淹樊城,周边的农户明年没有收成,靠什么吃饭?关羽给么?”
赵云摇了摇头:“我觉的关羽不会有这样的好心,即使他打下樊城,下一步也是立刻虎视许昌,或是宛城之地,至于救济灾民,他应该不会有这个心情。”
“所以说,人都是这么死的!”陶商一拍桌案,道:“打仗时死的人其实还真就不是最多的,数量最多的,就是这些被波及的普通人,他以为他水淹城池聪明,实则不知道他此举,会让樊城周围的地域经济和人口倒退多少?他根本就不会去算。”
太史慈叹息道:“少有人会如三弟一样,征战之时还要计算着日后之事,对于他们来说,当前只是顾着眼前之事。”
赵云起身道:“那咱们眼下该怎么办?”
“当然是阻止他,灌城的手段太过恶劣,坚决不能让他得逞!另外,派人去南昌和金陵,让鲁肃和诸葛亮,司马懿他们起兵,攻打江夏,袭扰刘备侧翼,陶某要转守为攻,向荆州推进。”
太史慈听了这话,沉吟了片刻,道:“三弟,咱们打下中原不久,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过急躁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想先巩固中原的形势之后,再做征伐,但是眼下看情况似是不行,我只要一日不动,刘备便会一日不消停,与其如此被动,倒不如先发制人,将战场的中心转移到荆州去……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守住堤岸,击败关羽才是。”
太史慈出班道:“既然如此,末将愿为先锋。”
“不急,先以静制动,看看关羽打算在何处决堤,水淹之策是大事,绝非旦夕之功,如无意外,他应是先筑堤,待积水之后再决堤,咱们观察清楚后再动手不迟。”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坝之争
南方的雨,说下就下,毫无预兆。
春雨绵绵,清明雨纷,梅雨不停,夏季则多为暴雨,水量极大,且降雨量持续,一般一下就是好几天。
最猛烈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三小时内100毫米以上。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关羽的兵马开始行动了。
三军将士都穿着蓑衣和斗笠,在暴雨中搬着沙袋,正对着樊城的河岸上游铸堤。
这堤坝在雨季之前,就已经铸造的差不多了,眼下只需再加固一阵子,并达到一定的蓄水量,就可以将其掘开,用以水淹樊城。
关羽站起堤坝之上,亲自指挥,调遣麾下兵士,力求早日达到目地。
就在这个时候,雨水中响起了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虽然雨水势很大,容易遮挡人的五感,但还是有人听到了声音,向着声音传出的地方望去。
却见一支穿着蓑衣的人马,正急匆匆的向着己方靠近,虽然看不清对方到底是哪路人马,但可以肯定的是,对方一定不是己方的士卒。
“关将军,那、那边有人!”
关羽眯起眼睛,转头望向来兵,红枣色的脸色更加深了。
大雨磅礴,又是河道边,脚下到处都是泥泞,无论是马战还是用弓箭,都不适合眼下的情况。
唯一能够速战速决的,就是步战。
关羽命人继续加固堤坝,他自己则是带领亲卫军,手持青龙刀,大步流星的向着那些进逼而来的金陵军杀去。
即使是被敌军识破了己方的战策,但关羽也并不慌张。
识破归识破,但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战线壁垒,这个还得是手中实打实的硬功夫。
关羽一往无前当先冲到了金陵兵面前,挥舞起手中青龙刀,横扫一式,将一名士兵从当中直接砍为两段。
其勇猛之姿,令两方士兵尽皆大惊。
而他身后的荆州军亦是扑了上来,疯狂的组织金陵军的向上扑杀了过来。
两军就这样在水雾弥漫的河边,展开了厮杀较量。
关羽迈开步子,挥舞青龙刀,大开大阖,即使是步战,其威势也是无人可挡,在人群中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铛啷。”一把银枪从斜刺里杀来,挡在了关羽的面前。
关羽的脚步一窒,转头看向来人,不过来人的脸在斗笠下被挡的较为严实,关羽却是看不清楚。
不过来人的武艺之高,却是超乎了关羽的想象。
赵云同样也是步战,硬生生的挡住了关羽的去路。
两员猛将在原地交战,刀枪并举,招招取对方要害,其威势远超旁人。
赵云绊住了关羽,但却不代表还有人能绊住樊城的其余猛将。
太史慈和徐荣从两个方向分别向着堤坝上杀去,他们绕过关羽的屏障,突围而入,火速登上堤岸,将荆州军从上方驱逐了下去。
陈到转身回去救援,却被太史慈挡住,无法脱身。
而徐荣则是乘机抢占了堤坝的主动权,他登上了堤坝,并让士兵们沿岸守护,谨慎的防备着堤下的荆州军,不让他们有所反扑。
眼见堤坝被夺,荆州军可是着急了。
小将关平奋勇当先,率领着一部荆州军跳上了堤岸,冲着徐荣等人冲了过去。
关平一边奋力厮杀,一边冲着徐荣喝斥道:“贼将焉敢占我堤岸?找死!”
徐荣一边跟关平交手,一边冷笑道:“找死?嘿嘿,谁死谁活,还不一定呢!”
“还敢口出狂言?”关平用力一记猛挑,手中战刀由下至上,正好打在徐荣的斗笠上,将他头顶的斗笠整个击飞出去。
而该巧不巧的,与此同时,天空中一道闪电划过。
“碦拉拉——!”
闪电带出的光映照在徐荣的脸上,将他半面脸的伤痕和那只独眼,晃的分外透彻,在雨水的配合下,显得恐怖至极。
饶是关平和关羽习武并钻研兵法多年,但其上战场的次数着实有限,冷不丁看到徐荣的真容,不由吓得双腿发软,张口结舌。
“你……你……”
徐荣却不给他半点机会,乘着关平因为自己容貌走神吃惊的当口,一刀挥出,直接砍在其脖颈上。
关平惊恐的睁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怪物。
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居然会死在这种情况之下。
徐荣用力一划,彻底的割断了他的脖颈,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淅淅沥沥的血珠。
关平的身体一栽歪,掉落在了滚滚的汉水江中。
徐荣看着被江水淹没的关平尸体,鼻中发出了重重的一哼。
然后,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面颊,自言自语的嘀咕道:“想不到这张脸,居然还有这样的功效。”
关平身死,他身边的士兵自然不会再去争抢堤坝,纷纷四散而逃。
徐荣令身边的将士站在堤坝上高声呼喊。
“关平已死,关羽早降!”
“关平已死,关羽早降!”
声音顺着雨声,依稀的传到了关羽的耳中。
一听到这个消息,关羽顿时心痛莫名,五脏六腑仿佛都在燃烧,直如肝胆俱裂。
“平儿!”关羽怒吼一声,身形一歪,险些差点没摔倒。
他奋力的挥舞着青龙刀,拼了命的向着赵云的枪上砸。
青龙刀上的力道透过银枪,传到赵云的胳膊上,震的他两臂酸麻,差点向后摔倒。
好个关羽!
赵云咬紧牙关,突然怒吼一声,猛然向侧面移身,一个凌空突刺,直对着关羽的面门扎去。
关羽举刀拨开赵云这一枪,但长枪却终究还是扎在了关羽的肩窝处。
“嘶~~!”关羽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双眸中精光一闪,猛然一踢出,直击在赵云的腹部,却是将他连人带枪,踢的飞了出去。
赵云倒在地上,但又立刻迅速起身。
他揉着腹部侧面的肋骨,额头上冷汗直冒。
看来刚才这一下,保不齐却是把肋骨踢折了。
关羽则是捂着肩膀上的血窟窿,向后倒去,被手下的副将扶住。
“君侯,君侯!”
关羽捂着肩膀,咬紧牙关,愤恨的看着远处的赵云。
荆州军的副将不敢再久持,他一边护着关羽,一边高声道:“撤!都快撤!”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军的新目标
关中,长安城。
曹操的将士撤往关中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三军将士在曹操的安排下,驻守在关中境内的各处要塞。
曹军各部将领按照曹操的要求,在长安周边的各县安定民心,并招兵买马。
关中境内有十余路诸侯,原先在雒阳钟繇的沟通和抚慰下,已经算是投靠了曹操,不过那是建立曹操坐镇中原的情况下。
但如今曹操失去了中原,反而率领麾下的精兵猛将前来关中,坐镇两都,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侵害了关中诸侯的自得利益,因此他们现在心中反倒是对曹操有所提防。
但曹操虽然失去了中原,但主力兵马尚存,麾下尚存十万精兵猛将,关中诸侯的人马,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这个数量,因此他们即使对曹操进驻关中称大佬有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接受这个事实。
关中之所以名为关中,是因为其处于四关之内,有八百里秦川为南部屏障,又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度较高;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关中平原是由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因此很休养生息。
亦是因此,两汉的首都一直坐落于关中内外。
曹操虽然失去了中原,但凭借关中之地,一样可以慢慢恢复元气,与陶商争锋。
即使整体实力比不过陶商,却也能偏安一隅,自立为王。
但这种做法要看是分谁。
若是换成别人,或许还能忍受,但就曹操来讲,过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他的性格。
他必然还是想要图求发展的。
但曹操想要发展,他首先需要客服的有两大因素。
第一就是自己手下十万将士士气的问题。
曹操麾下的兵将,大部分都是中原兵将,他们很多人的家乡在豫州和兖州各县,家人也在那里,如今跟着曹操远赴他乡,将士们心中没有不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因此在整体士气方面,一直提升不上来。
第二点,就是兵源的问题。
自从孝灵皇帝开始,关中境内就一直处于动荡时期,特别是后来还经历过董卓执政,因此人口大量外流,比起黄巾起义之前,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这些人口当中,还有许多都在那十余路关中诸侯的治下,因此曹操再想召集到新的兵源,就不太容易了。
关中治理需要人,但若是要对抗陶商,则更是需要人手。
对于兵源的问题,曹操现在感觉非常的头疼,但偏偏又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山一样的压在了他的心头,让他的头风一次一次的犯,每一次上火,他便立刻头疼了起来,准时准点,一点偏差都没有。
这一日,曹操的头又疼的不行,折腾了大半宿才睡着。
次日,曹操在头风缓解了一下之后,便立刻派人找来了贾诩。
中原之战,贾诩一直留在长安,和雒阳的钟繇一起,负责一些安抚关中诸侯的事宜,但等了曹操回到长安之后,贾诩便又将手中负责诸事交了出来。
坐在了曹操的床榻边,贾诩向着曹操一拱手:“司空。”
曹操伸手从额头上拿下方巾,苦笑道:“最近这头风,当真是犯的越来越频繁了。”
贾诩道:“司空保重身体,三军将士刚刚踏足关中,诸事繁多,都离不开司空评断。”
曹操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好半晌才道:“文和,你在凉州出身,当年也曾游历关中,如今咱兵源不足,但是关中人丁不足,难以扩充兵源,马腾,韩遂那些人的兵马,也未必能完全为我所驱,似如此该当如何?”
贾诩抬头看了曹操一眼。
凭良心而论,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实在不想在继续折腾了,贾诩一辈子没什么过大的理想,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安安稳稳的安度晚年。
他也不想要什么大富大贵,也不想要什么声名远播,最多就是碰见和自己智谋一样的人物,见猎心喜,躲在旁人身后跟敌人斗斗智慧,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原本他看准了曹操是一柄好的保护伞,在众诸侯中应该是最有潜力发展的,因而来到曹操麾下。
但事实证明,老毒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如今天下大势,皆归于陶。
临老临老,居然还是不得消停,这才贾诩很是无奈。
但毕竟相处了多年,就让贾诩就这么放弃曹操,投奔别的诸侯,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毕竟人也都要个脸。
况且当今天下,除了曹操之外,也唯有陶商合适自己投奔。
但改门换庭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毫无理由的接受一个直系叛臣是让人很犹豫的事情,陶商究竟会不会真心接受他,贾诩可说不准。
万一陶商觉得他人品不行,在灭了曹操之后再拾掇他,贾诩这后半辈子彻底没戏了。
因此贾诩眼下也正在考虑自己的下半辈子。
“司空,眼下若是要招募直系兵源,恐怕不够,但是我们可以联合同盟,增加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制定一个发展方略。”
曹操闻言,奇道:“哪些盟友?”
贾诩沉思了一下:“一是羌族,二是汉中的巴州民众。”
曹操皱了皱眉,道:“联系这些人作甚,他们的兵马如何能抵挡陶商?”
贾诩淡淡道:“并非是让他们协助我军对抗陶军,当下之急,河北和中原只怕是不可图了,关中之地,又有诸多诸侯,颇为掣肘,汉中张鲁前番败给我军一次,眼下尚未恢复元气,不如图之,夺取汉中。”
“夺取汉中?”
贾诩点了点头,道:“司隶之地,这些年的人口大量外流,一部分去往中原,一部分通过武关去往荆州,而最大的一部分,则是去往汉中,再加上张鲁五斗米教广为布施,眼下汉中之地可谓人口富足,若能取之,则可解目下之困。”
曹操闻言恍然的一拍额头,点头道:“文和此言甚是,若能拿下汉中,则定可解眼下之危。”
贾诩看着曹操对汉中意动,这颗心就放了下来。
他撺掇曹操去打汉中,其实主要不是像帮曹操解决人口问题,而是为他自己解决下半辈子的生活问题。



1...347348349350351...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