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应甚还至和百越结亲,找了花児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媳妇,以身作则,为全中土的民族大融合,迈出了慷锵有力的坚实一步。
这一步,放眼历史,无论是在促进中土各族的共同繁荣,还是改变世人的审美观上,都会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二弟的谏言有道理,那在荆南的诸族中,有哪些可以供以为我们使用?”
这话一说出来,陶应就有点愣神了。
这些年他虽然长了不少的本事,但就其本质来讲,他还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傻白甜。
这要是说到具体的点上,他可就不行了。
他挠了挠头,不明所以的转头看向了身旁的吕岱。
吕岱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他无奈的摇了摇头,站起身对陶商施礼道:“启禀丞相,如今荆州南部,以武陵郡蛮族最多,最近几年,武陵的蛮族中,有五溪蛮王沙摩柯近年来风头最盛,被当地人称之为胡王,此人勇力过人,其勇武震慑荆南之地,很是了得。”
“沙摩柯……原来是他。”陶商恍然的点了点头,又问道:“此人会归顺我军吗?”
吕岱寻思了一下,道:“实不相瞒,这一点在下也不甚清楚,在下虽然听过此人的声名,但在下久居于豫章之地,与武陵蛮族少有接触……只是听说这沙摩柯脾气极为暴躁,且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行事颇凶暴,这样的凶蛮之人,着实是不好说的。”
陶商认真的想了一下,道:“可不管怎么说,这个办法还是要用一用的,若是沙摩柯肯在武陵支援我们,那我们就可以借用武陵蛮的军需补给和兵力,用以缩短攻略荆南的路线,而如此一来,我们在夺下荆南之后,也就可以更快的在荆南立足,只要我们立足稳了,刘备和庞统的计划就全盘皆输。”
郭嘉站起身来,道:“既然如此,就得兵分两路,主力军在正面强攻将领,与刘备对峙,另外有一偏师,前往江夏谋取荆南。”
说完之后,却见郭嘉对着陶商长长的作了一揖,道:“郭某不才,愿意担起率领偏师的重任,为丞相分忧。”
“不,你留在这里。”陶商果断的道。
“哦?”郭嘉闻言一愣。
“赵云为主将,郭嘉为参军,我老父坐镇许昌总督前线诸事,我和二弟率领水军前往江夏,从侧翼攻略荆州南部。”陶商筹谋许久之后,方才吩咐众人。
“丞相亲自率领水军偏师去荆南……”陈登站起来,拱手道:“若是如此,那登便与丞相同去。”
陶商摆了摆手,道:“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元龙,你和我兄长子义,领几名善战的武将,前往宛城,严密注视武关的动静,此事事关重大,我如此安排,想来你心中是明白我的用意吧?”
陈登自然明白,陶商是担心曹操会在荆州的战事胶着之际,从武关出兵暗中偷袭中原之地,所以才让自己在宛城充作后援,谨慎防备曹操。
这项任务的艰巨和重要程度,陈登心中自然明白,显然他也不能推辞。
陈登随即向陶商作揖接令。
陶商来回看着众人,又道:“赵云和郭嘉在前线与刘备交战的时候,不要强攻,要以迁延时日为主,并把江陵城的动静,随时向我禀报。”
“诺!”
……
数日之后,陶商便集合金陵以及荆州的水军,顺着襄阳城顺流直下,奔着江夏郡而走。
而最近在南方一直统筹金陵城和南昌城的诸葛亮,司马懿,鲁肃以及一众江南的水军将领,则是和他同行。
扬州水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下已经是天下第一水军,大小战船近万只,其势不可谓不强。
水军来到江夏郡之后,诸葛亮随即为陶商引荐了前番在江夏之战中,主动投降的崔钧和孟建。
如今的形势与历史上有所不同,诸葛亮少年时前往荆州,被陶商拦了下来,让历史产生了偏差……
因此这个时代的孔明和荆州诸才俊并不是朋友。
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互相欣赏。
荆州才子都是聪明人,原来受庞统推荐,也不过是看在庞德公的面子上,在其麾下暂观形势而已,谁也不会当真给他卖命,跟随刘备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而且这些人心中也都很有数,毕竟陶商在这个天下的风评极佳,荆州才子不认为他会因为自己这些人跟随过刘备就行杀戮之事。
如今天时和人和皆在陶商的一方。
江夏郡失守,这些人便顺应大势,直接倒向了陶商。
孟建和崔钧诸葛亮的引导下,见过了陶商,并通禀了姓名。
陶商笑呵呵的看着他们两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二位先生肯来归顺,可谓是明理之极,如今天下大势,尽归大汉天子明主,刘备拥立伪帝,建立伪朝,早晚必亡。”
陶商这样赤裸裸的吹嘘,孟、崔二人似乎并不太当回事,两个人很是识时务的向陶商拱手称是。
“听说你们荆州有大贤者司马徽,不知现在何处,可否为一见?”
崔钧拱手道:“水镜先生常年避世,乐于山野之间,平日里少于入仕之人接触,这是水镜先生的习惯,只怕不好改变。”
陶商微微一笑,道:“唉,如此倒是可惜了,荆州学子的才能,知晓者唯庞德公和水镜先生,若是能得水镜先生指点一二,推荐几位贤能,或许对于陶某接下来平定荆南的战略,会大有臂助。”
孟建听了这话,奇:“丞相此来江夏,是想出兵荆南?”
“不错,你们既然已经来了陶某帐下,我便也不瞒你们,此一番前往荆南,我想联合蛮王沙摩柯,只是需要一个熟悉武陵蛮夷的人作为试着,这个人我想请水镜先生帮我推荐一下。”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镜先生
听了陶商的话,崔钧沉思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对陶商道:“既然丞相有此意,那我等……便是将司马先生引荐给丞相若何?”
孟建听了这话,不由有些诧异:“州平,如此行事,只怕是有些不妥吧,水镜先生平日里从不见军旅中人。”
“丞相又岂是外人?”崔钧看样子是拍定了陶商的这个马屁,慨然道:“况且丞相的一举一动,岂能和平常军旅之人相比,这关乎天下一统,万民安危,丞相若能早一日荡平群獠,则世间便早一日成清平盛世。”
孟建心中大骂崔钧狡诈!
好听的都让你捡去说了,人情都让你做了,马屁都让你拍了,这点鬼心眼都让你给长了!
但终归还是怨自己反应慢半截。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孟建也急忙开始向陶商做补充献媚。
于是,便见孟建亦急忙道:“州平说的是,为了天下苍生,此刻却也顾不得许多了……禀丞相,水镜先生原先曾居住于襄阳周边,然刘景升去后,水镜先生曾估计襄阳周边之地,迟早成为前线战场,谷迁移居所来了江夏,目下就在郡内安居。”
陶商闻言一喜,忙道:“既然如此,就劳烦二位先生择日引我前去拜访高贤……陶某绝不会亏待二位先生,以二位先生之能,日后当托付以一方郡守之位。”
崔钧和孟建欣喜的彼此对视了一眼,暗道这个买卖确实做的值。
……
司马徽从襄阳迁移到了江夏之后,依旧是居于山野之内,不居于闹市之中。
他搭建了几个草庐用以安居,每日持着鱼竿在江边垂钓,怡情度日,可谓快活之极。
司马徽的样子保养的极好,比他实际的年龄要显年轻。
其实想想也是,一个整天什么都不操心,只是怡情与山水的人,头上还顶着一个名士的光环,谁看见他,都要恭恭敬敬的唤上一声‘水镜先生’,这是何等的快哉生活?
说实话,陶商有点羡慕司马徽,以自己的性格,他觉得他应该穿越到司马徽的身上,当一个悠闲的名士,每日吃了吃喝养生……还是吃喝养生,实在是感觉无聊了,可以讹诈其他的名士或学生钱花。
陶商来见他的时候,正好赶上司马徽钓上了两条鲈鱼,准备在家门口架锅烹饪。
见了陶商和诸葛亮,司马徽先生一愣,但随即却也恢复了正常。
他笑着摇了摇头,不等崔钧说话,就道:“这位,莫非便是今昔名震天下的,太平公子?”
陶商闻言先是一楞,接着不由笑了。
多少年了,好像也不曾有人再叫自己太平公子。
好像都要忘记了似的。
但实际上,当年自己可是全凭着这个名号起家的。
“商携弟子诸葛亮,见过德操先生。”陶商冲着司马徽施礼。
司马徽亦是向他还了一礼,然后转头看向崔钧和孟建,道:“你们两个,倒是打的好算盘,把我卖了,向太平公子请功?”
崔钧和孟建都是尴尬的笑笑。
陶商笑道:“先生勿怪,其实这事也怪不得州平和公威二人,实乃是陶商久仰先生之名,特要求前来相见,耽误了先生的清净,还请勿怪。”
司马懿摆了摆手,道:“太平公子说笑了,在下也没那么多的毛病,只是喜静而已,既然公子已经来了,又赶上在下新吊上来的鱼,咱们不妨一起饮酒食鱼,如何?”
陶商没想到司马徽这般热情,随道:“如此甚佳。”
当下,众人便一起在院落中架锅做饭,煲汤炖鱼。
陶商也亲自出手帮忙,和司马懿一起收拾起那两条鱼来,其娴熟的烹调手法,着实是令司马徽刮目相看。
鱼做好,菜也烹制,酒上案,几人便在草庐旁的案几席地围坐而食。
司马徽吃了一口陶商做的鱼,双眸不由一亮。
“所谓君子远庖厨,但太平公子如此出身,却有这一手上等厨艺,着实令人……诧异。”司马徽笑呵呵的道。
陶商淡淡一笑:“先生何必用这等小题考教于我?君子远庖厨,其真意乃是指庖厨乃是杀戮之地,远离则是勿造杀孽……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和做饭的手艺,又有何干系。”
司马微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陶商举起了手中的酒盏,道:“先生是想学孟贤,劝谏齐宣王实行仁术?”
司马懿摇头道:“某不过是一山野之夫,如何敢自比孟贤也,不过这些年来,太平公子的作风,我也略有耳闻,公子虽征战四方,平定天下,却恪守君子之行,不夺百姓豪厘之物,且将金陵城并江南之地,在短短十余年发展的富甲一方,四方百姓商人皆往奔之,天下之大,以无有出金陵之右者……如此作为,也可称之为仁术了。”
陶商闻言,淡淡一笑,道:“先生过赞了,世人皆言陶某是君子,但陶某早已配不上这君子二字,这些年来南征北伐,我手上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呵呵……君子之名,实不敢当了。”
司马徽举起了酒盏,对陶商道:“太平公子能说出这番话,足可当此称谓了。”
陶商举盏和他对饮了一盏。
司马徽转头看向诸葛亮,道:“这一位,莫非太平公子口中所言的卧龙?”
诸葛亮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他冲着司马懿作了一揖,道:“亮见过先生,卧龙之名,乃是老师戏言而已,实不敢当。”
司马懿笑着道:“卧龙,凤雏……嗯,当初庞德公已经为其侄儿庞统起了绰号凤雏,实不想却被太平公子抢了先机,庞德公因此事好几日都不曾睡着觉……当时太平公子人在曲阜,庞德公人在襄阳,若说是他抄袭公子的创意,两地相隔数千里,总有些不对劲……可若说是碰巧,这事未免也太巧了些?这件事在我心中一直藏了两年多,今日特来向太平公子请教。”
陶商憋着乐:“这事吗?看来也不过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赶巧了!”
他暗道事实上确实是我抄袭他,但谁让我先说出来了?
姓庞的就吃个哑巴亏吧,能怎么办?
众人又吃了一会鱼,喝了一会酒,陶商随即道:“今日来见先生,主要是有一件相求,还请先生应允。”
司马徽似乎早就猜到了陶商要说什么,随道:“公子是欲通过我,收揽荆州俊杰?”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五十二章 马氏兄弟
其实司马徽说的一点都没错,陶商来拜访他,自然是有所需求的,不然的话,谁家的丞相会闲的没事干,放着那么多的军务和政务不处理,跑到他一个山野村夫家蹭吃蹭喝?
难道大汉相府中吃不起鱼?就差这一口?别逗了!
司马徽本非常人,陶商今日来此的请求,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凭心而论,司马徽不愿意掺和到这些具体的政事中来,他一向是喜静不喜动,喜闲不喜忙,喜舒坦而不喜操心。
但在怎样的世外高人,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有时候也无从选择,需要作出一些让步。
司马徽沉默了半晌之后,终于开口道:“愿闻丞相平定荆楚之后,所定下的治州之策。”
陶商心中大概猜度到司马徽会有此一问,随即道:“具体的政策,一时间也说不出那么太多,不过基本自然是重水利,富农产,休养生息,促进人口。”
“用人之道呢?荆州士族的生调任用可会与扬州士族有所不同?”
陶商闻言先是一愣,接着不由暗笑。
果然,什么所谓的名士,也不过都是装在表面上而已,归根结底在心底,还是对自己所处州郡的士族群体的未来利益,有着深切的情怀。
也是人之常情。
“荆州士族与扬州士族,自然不分高下,量才而用。”
司马徽淡淡道:“何以为凭?”
陶商很是自然地回到司马徽:“实不相瞒,如今的蔡瑁已经被朝廷敕封为了左中郎,而州平和公威两位先生,我亦是打算在平定荆州之后,委任二位为郡守之职,荆州之地,还得是荆州人治理才妥帖。”
司马徽闻言,静静的盯着陶商,就是那么认真的看了他许久许久。
少时,却见司马徽长叹口气,点了点头道:“将军果然是爽快人,话既然都说的这么透了,那在下自然不能不向丞相荐才。”
陶商闻言心下顿时大定。
有司马微出头,荆州的一些大贤自然是可以收入囊中了。
陶商冲着一旁的崔钧使了一个眼色。
却见崔钧忙道:“先生,如今我和公威虽然已经归附到了丞相帐下,但徐元直,石广元二人目下是误堕泥道,不肯回头,还请先生能够想想办法,劝二人早出虎狼之笼……”
这话说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实则就是让司马微帮忙,劝徐庶和石韬能够当二五仔,反叛刘备来陶商麾下。
以司马徽的角度,听着这事当然觉的有点不是那么回事。
这算什么事?把我当成什么了?
乘着司马徽低头沉思,陶商对他道:“司马先生,针对目下大汉各郡的情况,我想在各州各郡大兴官学,听说刘表在世之时,荆州的官学一向都由蒯氏兄弟为主持,但蒯越在前番的襄阳之战身死,我想这荆州官学,无论授课者为何人,却也应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之人,此人既要有学识,又能得荆州诸士族信服,陶某思来想去,也唯有您能够担任。”
司马徽听到这,眼神中顿时一亮。
不过很快,他又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太平公子为天下计,重建官学虽然是好,只是老夫闲云野鹤惯了,突然让我当荆州各郡官学的主持,这事儿伪满有些……”
陶商自然明白司马徽想的是什么,这老家伙一天天散仙似的生活,要多惬意便有多惬意,突然给他这么一份行当做,占用了他的时间,他自然会有些踌躇。
陶商笑道:“当然,在下如此行事,也不过是为了借用一下水镜先生的名头而已,实际操办与官学中的琐事,自然有旁人代劳,水镜先生平日里该怎么生活便怎么生活,不用因为这些事而劳心。”
陶商的话,算是说到了司马徽的心坎里,这一下子老头彻底放心了。
既得了名声,还不用干活,这买卖着实不愧。
当名士,就是好。
所谓投桃报李,司马徽也是个非常讲究的人。
“适才,听太平公子的意思,似乎是想和武陵郡的五溪蛮首领沙摩柯联合?”
陶商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只是目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因而有些犯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此事关乎汉室一统之大业,不得不慎重考虑。”
司马徽笑道:“其实这事,倒也不难,我举荐一个人,定可以代表朝廷,说服沙摩柯。”
“什么人?”
司马徽道:“我认识一人,乃是襄阳宜城人,名为马良,襄阳诸地曾有一说,乃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此人年轻时曾游历荆南,对五溪异族之风颇有研习,且才思敏捷,若是由他代表朝廷前往说服沙摩柯,必可成事。”
陶商听了之后极为高兴。
想不到司马徽居然能将马良给他作为引荐,这可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司马徽写书信一封赋予陶商,陶商立刻派人持书信,并厚礼去宜城请马良。
走水路的话,速度非常快,不到三日,马良和其弟马谡,便来到了江夏见陶商。
马良果然是如同传说中的一样,两条眉毛都是白的,而他的眉毛还都是又粗又翘,显得格外奇怪。
陶商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道;这活脱脱的就是白眉鹰王啊。
“见过丞相。”
“季常先生不必多例!”陶商急忙道:“久闻先生大名,只恨不得一见,今番得水镜先生推荐,终有缘一会,深感幸甚。”
“丞相实在是夸赞太甚了,良愧不敢当。”
陶商道:“如今南方还未完全平定,我先聘请先生为荆州从事,待日后全克荆楚之后,再论功行赏。”
马良这人很是随和,拱手对陶商表示感谢。
陶商很满意马良的态度,然后转头看向马良身后的年轻人:“这位是?”
马良对陶商介绍道:“这位是良之地,马谡,字幼常。”
“马谡见过丞相。”
陶商静静的看着这个面貌俊朗的年轻人,看他的样子,也不过是是十四五岁的样子,最多也就是刚刚冠礼。
虽然因为失街亭的事,历史上对马谡褒贬不一,但陶商觉得有些事倒也不必特意苛责。
以蜀国之弱小,而对抗魏国之强大,更何况对手是当时的天下名将张郃,别说是马谡,就是换了别人也未必守的住。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战荆南
陶商和马良谈了一会闲话之后,便开始向他透漏了自己的意图。
马良听完之后,沉思了一会道:“良与丞相初次见面,就蒙丞相这般看重,良感激之极,说什么也要报丞相这知遇之恩,丞相放心,说服沙摩柯的事,就交给在下了。”
“季常果然是好样的,既然如此,那此事便交给你了。”
马良作揖道:“自当尽力一试,不过要说服沙摩柯,非要几样东西不可,不知丞相可否答应?”
陶商笑了笑,道:“你且说说看,你此番前去,多需要什么?”
“一是要许诺对方封王。”马良道:沙摩柯在武陵边境,一直以胡王自居,可惜一直没有得到汉廷的正式承认,就如同当年我大汉先祖为安抚匈奴一样,丞相可代表朝廷,正式敕封沙摩柯为五溪蛮王,使其名正言顺。”
“嗯,确实是好大的诱惑,别说是沙摩柯,连我听着都心动了。”陶商微笑道:“还有吗?”
“第二,就是许诺以稻种。”马良继续道:“丞相攻打荆南,想要缩短战线,就要用沙摩柯的军粮,如此便要用更加丰厚的回报来报答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沙摩柯真心实意的拿出他的存粮来。”
陶商点了点头,道:“欲想取之,则必先予之,此言是也,还有吗?”
“有。”
“继续说。”
马良继续道:“封王是噱头,稻种是许诺,现在还差一样当前就能让沙摩柯眼馋的东西。”
“眼馋的东西?”陶商沉默了片刻,道:“季常说的,是金箔玉器?”
马谡叹气道:“对于旁人来说,金箔财物,确实能动其心,但对于沙摩柯这样的蛮人来说,只怕未必,以在下度之,他居于武陵南境,栖身于崇山恶水,资源短缺,或许对他来说,最眼馋的,是北方的马匹和丞相的铁器。”
“马匹,铁器……”陶商闻言犹豫了:“这东西可不能给他。”
别的东西倒是好说,金银珠宝都可以,但唯独这个战争武器,是绝不可以轻易交给旁人,的,这是陶商对自己的底线要求。
马良颇有些犹豫的道:“嗯,此事也确实有些难办……不过依沙摩柯目前的需求,非这些东西而不能动其心。”
“却也未必。”就在这个时候,旁边年轻的马谡开口说话了。
陶商和马良一同扭头看向他。
却见马谡低声道:“虽然铁器对于武陵蛮族来说珍贵,但是还用同样的一件东西,也足可动其心……那就是盐。”
“盐?”陶商闻言一楞,寻想了一会道:“不错,盐铁不分家,我便是执意不予其铁具,用盐代替之,想来他也不会不答应。”
马谡点头道:“正是此理。”
陶商似乎对马谡的言论产生了一些兴趣,他笑道:“幼常,我问你,那假如沙摩柯不要铁,不要盐,而独独要战马,那该怎么办?”
1...353354355356357...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