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王老头岁数不小了,这笔账他掰了半天手指头也没算明白。
陶商心中也感觉很委屈。
自己给袁绍出了这么好的一个主意,这王八蛋居然回头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皇甫嵩也就算了,可王允这老顽固,陶商一天不得跟他吵吵八遍?
“不成,老子得找袁绍退货。”这念头刚冒出来,陶商就自言自语地嘀咕出声来。
王允白眉一耸,刚开始没明白这话中的意思,但稍稍一琢磨,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好话。
“不论如何,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这徐州老夫是去定了……回头见了陶恭祖,定将你在这的所作所为与他好好说道说道。”王允脸色发青,赌咒似的先把狠话撂下。
皇甫嵩笑着看王允和陶商两个人,苍白的嘴角不知为何露出了一丝久闻的笑意。
最近这一年里,在洛阳的日子对于皇甫嵩来说,真的是太压抑了,压抑的老头几乎都感觉喘不过气来。
而眼前这样的生活……感觉上似是挺美好的,至少每天不缺乐呵。
皇甫嵩在不知不觉之中,竟然颇为开始向往去徐州的生活……天天这样,得是多么的快活?
不过,看陶商的样子,这孩子怎么好像有点不乐意呢?……不成,说什么也得找个借口让这小子把自己和王允带去徐州,不然日后焉能有这般乐趣?
皇甫嵩久居朝堂,论心眼,也不是善茬。
“贤侄儿。”皇甫嵩突然开口:“你想学兵法吗?”
陶商一时没回过味来,转过头去疑惑地看着皇甫嵩,道:“世叔这话的意思是……?”
皇甫嵩笑着道:“老夫年近六旬,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军旅中度过,别的不会,但这行军之法、用兵之机倒是积累了不少经验,老夫不知道贤侄你有没有心思要学……你若是想学,老夫愿意将毕生所知倾囊相授,也算是报答贤侄你前番于汴水的救命之恩,如何?”
听了这话,陶商心中的感觉……真是醉了,而且醉的非常美好。
在这个三国时期名将未出,东汉名将皆死绝的时刻中,皇甫嵩乃是大汉目前的第一军神,这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而现在,这位第一军神愿意将治军用兵的经验和本领倾囊相授……
这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打着灯笼都没地方找的机会。
如果自己真的能从皇甫嵩那里学到实打实的本领,那在用兵之法和行军布阵上,就与这个时代的强者们有了一较高下的资本。
现代人有很多能力不是古代人能有的,但相反的,古代人也有很多东西是现代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特别是冷兵器战场中的经验总结,是陶商在后世的生活中,根本无法触及的。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行业的精华永远都是掌握在资深从业者的手里。
而皇甫嵩,显然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兵学专家。
陶商这一次非常的严肃,他站起了身,冲着皇甫嵩恭敬地施了一礼,郑重言道:“承蒙世叔错爱,小侄愿以师礼侍之。”
这一次,这声世叔叫的是发自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虚与委蛇。
皇甫嵩见陶商这么说,知道两方已经算是达成了协议,摸着胡子满意道:“好,好,好。”
王允见陶商如此推崇皇甫嵩,心下有点不太是滋味了……
王老头年纪大了,又一直是朝中重镇,平日捧臭脚的人有一大群,受不了被别人慢待忽视。
直了直身子,王允装模作样地嘀咕着道:“老夫也有很多有用的本事,需要找一个传人,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以师礼侍之呢?”
陶商闻言直起身,转头看了王允一会,略作思索之后便冲着帐篷外喊道:
“裴钱,给你个机会进来拜师了。”
三国有君子 第九十三章 聚 散
皇甫嵩说话算话,当天晚上便把陶商叫到了自己的暂居之所,并开始对陶商进行了兵法布阵的讲解与辅导。
行军布阵姑且不论,但说到兵法,古代的兵书最有名的大致上就是那么几种,例如《孙武兵法》十三篇、《吴子》《司马法》《齐孙子》《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等等。
这些兵法书籍,在后世已经被列为进入了公版的名著体系,很多出版机构每年都在翻来覆去的弄,前世身处在图书行业的陶商对这些自然不会陌生。
书简只是一个参照,真正的精华,不在这些兵法著作上,关键是在于皇甫嵩对它们的注释见解……那才是真正能够体现这位用兵大家的毕生精华所在。
营养都在他的脑子里,随身携带着的,人家不说,谁也甭想知道。
几乎每一位被称之为名将的人,在晚年都会著书立说,没有这个能力的,就会依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兵法文集进行注释讲解示例,将自己毕生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给后人……例如杜预就曾写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南宋陈傅良曾撰写八卷《历代兵制》,尽叙周代及春秋、秦汉、唐代以来兵制得失。这些东西,说的文雅点叫释解,说的通俗点——其实是经验!其他的名将有经验,皇甫嵩自然也有!而且都是多年实打实的在战场上堆积出来的宝贵经验。
现代人也有喜欢出书的作风,不过却没有古代人那么精华,纸质烂货遍地都是,很多xx暴发户或是xx官在拥有了一切之后,就想用出书来彰显自己的学识水平,实则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写个作文都要用二百字拼音填充的内在底蕴。
前世时,曾有人问陶商在书店要找讲美好生活的作品应该去哪里,陶商告诉他去玄幻类。
找夫妻生活的作品,陶商告诉他去武侠类。
还有人想找本现代购房指南的,陶商告诉他可以去精神病类。
看看现代人出的东西多杂。
相较这些来说,古人写的东西还是比较值得一读的。
就着一卷卷的兵书,皇甫嵩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通过解释兵书之意,一点一点的传授给陶商。
而陶商也借着机会,犹如海绵一样,拼命的榨取皇甫嵩身上宝贵的军事经验理论以及精华……
等等,为什么要用‘榨取’这个词?
然而,皇甫嵩发现,与陶商讲解的越多,他与陶商的沟通交流就越多,而沟通交流的越多,他就会发现陶商肚子里有很多让他都感到难以置信的东西!
身为一个后世穿越来的人,除了春秋、秦汉的公版书目外,陶商的肚子里自然也会有别的存货。
比如说在与皇甫嵩讨论攻坚战的时候,陶商不自然的就将南宋初年陈规、汤璹所撰的《守城录》四卷中的一些精要篇章大致的说出来,和皇甫嵩进行探讨。
《守城录》是中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著作时期基本是在这个时代的九百多年以后,其中所述的守城战法都是经过数百年的改革而成,皇甫嵩当然会震惊。
当然,陶商也只能摘选一些不出格的篇章跟皇甫嵩探讨,《守城录》中关于大炮的用法他肯定不会给皇甫嵩叙述,说了皇甫嵩也是鸭子听雷,空让自己惹出一身麻烦。
二人仿佛碰到了知音,连着两天不眠不休讨论讲述、彼此交流,直到陶商的脑袋实在塞不进去新的东西了,而皇甫嵩也需要用时间仔细揣摩陶商所说的那么多的新颖战法战术到底适不适用于现在的汉军……如果不适用,可不可以加以改良成适用于徐州军的战法,也好回头再给予陶商的正确分解剖析……
直到这个程度上,二人方才作罢,各自休息。
陶商从皇甫嵩的帐篷里走了出来,打着哈欠……学习的太用功了,得奖励自己回去好好地睡一觉。
没曾想有一个人矗立在帐篷外等着自己。
是貂蝉。
“貂蝉姑娘?”陶商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生怕自己看花了眼。
貂蝉冲着陶商莹莹一施礼,露出了一个颠倒众生的微笑。
在那一笑之下,陶商暗中点头,表示欣赏,这个女人确实美丽,她的笑容一瞬间仿佛与这蓝天白云,流水溪畔,春风青山在一瞬间融为了一体。
艳姿逸尘,媚似清水……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女子吧。
陶商面含微笑,眼中闪过一抹纯粹的欣赏,并无杂质。
看着陶商的眼神,貂蝉不由的有些气闷。
几乎每一个年轻男子,见到自己的时候,眼神都是迷离的、谄媚的……更多的是散发着原始的渴望。
而唯有眼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公子,从打第一次见面起,貂蝉就能感觉的到,陶商也是被自己的容貌所震……和别人的表现应是差不多。
但不同于别人的是,陶商每一次看向自己的眼眸中却从无那些多余的杂念,而仅仅只是欣赏……纯纯的欣赏,欣赏中却没有任何的一丝渴望。
这是让貂蝉最憋闷的事情,其实这样纯粹而无杂质的眼神,貂蝉是很喜欢的……但她却希望这样的眼神能够出自别的人眼中,而不是在陶商身上。
女人,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生物。
“姑娘找我有事?”陶商好奇地道。
貂蝉轻轻地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将手中的一份简牍递给了陶商。
陶商疑惑地接过来,但见简牍上面写的是:“青海长运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额……”
陶商的额头又开始往外冒汗了。
“听说这是公子你在虎牢关前所做的?”貂蝉好奇地问陶商道。
“算是吧……”陶商的语气有点发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貂蝉默默地念着,突然叹气:“唉,好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公子将洛阳城比作西域楼兰国,将玉门关暗喻为虎牢关,黄沙千里、辗转迷漫……公子是不是当初在虎牢关下,就猜到了今日这个令人无奈的结局?”
貂蝉口中的结局,指得就是目下,十余路诸侯已不思进取,甚至有人已经提出各自回返属地,偃旗息鼓,日后再战。
陶商很想告诉貂蝉,这个结局自己倒是早就知到了,但跟这首七言诗真是一点没关系。
早知道就不拿这破玩意出来显摆了,惹了一堆的麻烦。
“公子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思虑,如此文采,当真是让人佩服的紧……公子你真的不像只有十七岁。”貂蝉感慨而言。
陶商摸了摸鼻子,第一次显的有些不好意思,道:“怎么说呢……其实,我十七岁不到。”
貂蝉犹豫了一会,又说道:“陶公子前日和曹将军从洛阳回返的途中,还做了一首《嵩里行》,小女子偶有所闻,其忧国忧民之情,实在是令人怅然涕下……”
陶商的眼角直抽抽,不用猜,一定是曹操嘚嘚瑟瑟的大肆宣扬出去的。
古人都这么好显摆吗?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
“姑娘见笑了,偶有所得而已。”
貂蝉笑着道:“小女子平日好乐,公子的那首《嵩里行》极和挽歌乐律节拍,小女子想将其编成乐诗曲奏,传以当世,不知公子是否允许?”
“编成乐府时歌传世……”陶商把鼻梁子几乎都要摸红了,这剽窃之名看来是彻底坐实了。
“姑娘既然有这样的雅兴,那就按你说的做吧。”陶商想不出拒绝的理由,答应了。
貂蝉闻言,神色一喜,又道:“那不知公子能否再多做几首乐府题材的流传诗词,让小女子编纂成曲……小女子想出几卷乐集。”
陶商的脸色顿时变黑了……出曲集,还几卷?这是要把我当专业填词的吗?
沉默了片刻之后,方听陶商幽幽作答。
“貂蝉姑娘……”
“嗯?”貂蝉期盼地看着陶商。
“回去洗洗睡吧,记得洗脸洗脚。”
貂蝉:“…………”
……………………
……………………
两日后,陶商得到了曹操的邀请,请他去往洛河旁的长亭相聚。
陶商基本猜到了曹操邀请自己的意图,诸侯停滞不前,无所事事,多有扬言要撤军者,近几日内,更是有几家诸侯之间因为一些利益摩擦发生了流血事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陶商知道,与这些大佬分别的日子就已经要到来了。
洛河旁的长亭内,不但有陶商受到了曹操的邀请而来,还有刘备也受邀而至。
三人将带来的兵马皆陈列于亭外,亭内只有三人,围着一案,案上放有食鼎美酒。
陶商明白,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散伙宴吧。
“二位请。”曹操举起手中酒盏,与陶商和刘备分别示意。
三人各自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曹操放下酒盏,长叹口气:“可叹啊,十余路诸侯,竟然落的这么个如此草率的结局,也不知下次见面之时……咱们这些人各自还是敌是友。”
曹操这话说的隐晦,但陶商明白,袁绍定然是已经找过了曹操,邀其对付袁术……二袁这场继讨伐董卓之后的短期敌对,怕是在不久之后就会拉开序幕。
而曹操此刻,应该是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暗自与和袁绍联合……估计在曹操的猜测中,徐州刺史陶谦会根据自己的地域做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最终还是会倒向袁术一边。
事情没有个定论之前,陶商也不愿意多说,笑道:“陶某一介白身稚子,哪谈得上与谁为敌不与谁为敌的。”
刘备则是感慨的言道:“凡汉室之臣,凡忠义之士,皆备之友也!然叛汉之贼,皆备之敌。”
曹操哈哈大笑,点头道:“说的好!不知玄德公接下来打算往哪里去?”
刘备缓缓言道:“备乃是朝廷敕封的平原县令,自然是回平原去驻扎。”
一听刘备即将回返平原,曹操就知道刘备和公孙瓒暂时是分不开的……如他所料不错,公孙瓒和孙坚一样应该都会亲近袁术,二袁一旦相争,自己回头说不定就会和刘备成为敌手。
曹操又转头问陶商道:“陶兄弟下一步打算如何?回徐州去?”
陶商笑了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吧,孟德兄打算去哪?”
曹操寻思了一下,道:“我麾下兵马不多,打算先去扬州募兵,在别图救国之道!”
陶商点了点头,此刻联盟军已经名存实亡,各路诸侯都忙着要发展的实力,包括袁绍、袁术、曹操、刘备等许多人,心中已经都有了目标——那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短期内求的飞跃式的实力发展。
陶商觉得自己也要发展,但是徐州却并不是他目前能够经营的地方,那里是他父亲陶谦的基业,而在陶商心中,在这段时间,已经为自己在脑中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他要发展的东西很多,不仅仅只是像其他诸侯一样,只是发展兵力而已,他要发展的目标更加宏大。
但是首先,要有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才好,这个地方的选择至关重要,至少一定是一处要有发展前景的要地。
但发展要地只为其一,其二,就是他还得充实属于自己的人力,在这个时代,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劳动力才是第一,无论怎么样发展,最根本的都取决于人……
要怎么攒人头呢?
三国有君子 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
洛水边上的长亭之内,曹操邀刘备和陶商来长亭与他们道别,酒至酣畅处,曹操言明自己下一步要去扬州募兵,而刘备则言自己要回平原驻扎。
陶商心中因为他们二人的话,在心中亦是对自己的未来做起了更深层次的打算……
但陶商想了没多久,便被曹操打断了。
只见曹操又举起酒盏,示意刘备和陶商二人……咱们再饮一杯。
三人各自将酒喝下肚子之后,却见曹操哈哈一笑,突然转头对着陶商言道:“陶贤弟,咱们救出来的几十位公卿,如今要分别入驻到各路诸侯的属地之中,这是盟主前日下的强令,谁也不许推脱,听说陶老弟那边分到了司徒大人和皇甫中丞,哈哈哈哈,这一文一武两大公卿都进了你徐州陶氏府君的衙门口内……贤弟你家今年的气运甚盛啊!哈哈哈~~”
曹操这话,摆明了就是看他笑话、奚落他……陶商气的眼皮子直跳。
“孟德兄这话听着好幽怨……你分到谁了?”陶商反问曹操道。
曹操笑嘻嘻地回道:“鹰鹞都尉士孙瑞,就这么一个,哈哈,与王司徒和皇甫公官职相较,差的远呢!跟陶兄弟你没法比啊。”
陶商郁闷地一转头:“玄德公呢?”
刘备将双手一摊,道:“备不过区区一平原县令,哪有这个福气招待朝中公卿臣子?”
这刘备……话里话外怎么听着酸溜溜的。
“玄德公既然如此落寞,要不……我把王允让给你,如何?”陶商期望地看着刘备,希望他能一时犯傻把王允接下。
“还是免了吧!”刘备笑着赶紧摆摆手,道:“王司徒三公之尊,备可承受不起。”
曹操喝了口酒,擦拭嘴角,突然道:“玩笑归玩笑,不过曹某还有一句金玉之言要赠给陶兄弟你。”
陶商郁闷地转头看向曹操。
“你们徐州分到的这两位公卿,摆明了就是其他诸侯颇为忌惮,谁都不敢要,而袁本初和王允又欺负你年少、话语权轻……你需知那王司徒位列三公之尊,乃是文臣之首,而皇甫嵩平定黄巾贼寇、功勋盖世,乃是当世武将之楷模,威名镇天下,连董卓都忌惮他的功绩……更何况他又是汝父陶恭祖昔日从军时的上官……他们到了徐州后,贤弟和令尊要切记强宾不压主的道理才是。”
陶商闻言心下恍然,这些历史名人果然没一个好对付的,步步都给你下阴招。
还是曹操考虑的周到,心眼子真多,今天算是又长了知识了。
“多谢孟德兄提醒,陶某记住了。”陶商拱了拱手,真诚地表示感谢。
却见曹操抬手又喝了一口酒,豪爽着道:”其实曹某今日,还曾想找另一个人一起来的!可惜……真是可惜。”
刘备的眼睛一眯,慢慢放下酒盏,没有说话,显然已是猜到了曹操要找的人。
陶商则是无奈一叹,道:“孟德兄想找的人,是孙府君吧?”
曹操无奈地点点头,道:“孙文台已经和本初闹翻了,率兵离去……不过在曹某看来,此人却还是个英雄人物!不管其秉性如何,至少在咱们一同追击董卓的时候,他能受陶兄弟的劝与曹某同往汴水,便是个汉子!”
刘备摸着胡须,道:“这么说来,在曹将军心中,今日这长亭之内,理应是有四位豪杰举盏共饮了?”
曹操点头道:“不错。”
刘备感慨而言:“其实啊,这十余路诸侯当中,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可惜联盟不到半年便随即星散,从此之后,汉廷祸乱无休无止,着实令人痛心。”
曹操收起笑容,一字一顿的道:“玄德公此言实有不确,勿怪曹某直言,在某看来,这十余路诸侯当中,只有你我在场三人,加上孙坚……唯此四人,堪称英雄!其余诸人,或有能力出众者,然亦只能称之为枭雄!”
陶商眨了眨眼,苦笑着一指自己的鼻子:“孟德兄说笑了吧,我也算是英雄?”
曹操目光炯炯地瞪视着陶商,道:“曹某说了,唯此四人!”
刘备长叹口气,道:“不论英雄枭雄,诸侯之间弊端以显,听闻近日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有不和之举,隐有刀兵动向……看来这里,我们是不能待下去了,越早走越好。”
刘备的话,诈然之间触动了陶商的一根心弦,他抬起手将酒盏一饮而尽,冲着曹操和刘备拱手道:“玄德公此言不错,此地多留无益,还是越早离开越好……陶某先行一步,后会有期了。”
说罢,丢下酒盏,冲着曹操和刘备一拱手,转身走出了长亭。
望着陶商离去的背影,曹操不由得慨然而叹,无奈道:“年轻人,干什么事都如此着急,就算着急要走也不差这一会……也不知下一次见面,却还得是什么时候……”
…………………………
…………………………
陶商丢下曹操和刘备,急忙驾马奔回营地,不是为了别的,是因为刚才刘备的话语中有一件事间接提醒了他。
刘备适才说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
如果没有记错,桥瑁死后不久……东郡就为黄巾所攻,而也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与机缘,促使曹操入驻东郡并在日后得到了连带家属几近百万的青州黄巾的归顺,曹操亦是因此得到了大批黄巾的降众,获得了巨大的人口与生产力量,从而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从一个打狼的诸侯一跃脱颖而出……
黄巾!
回了营地,陶商急忙奔着皇甫嵩的帐篷跑了去,若想达成自己的这个想法,必须得求得他的帮助才行。
掀开皇甫嵩帐篷的帘子,陶商迈步走进去,一下子却是楞住了。
但见皇甫嵩坐在软塌上,杵着下巴认真的听着,他桌案对面坐的小莺儿,一边给他擦桌案和香炉,一边正在给他讲着什么民间趣事,皇甫嵩抚摸着胡须,听的似是很是舒坦。
”小莺儿?你在这做什么?”陶商疑惑地看着来莺儿,没弄明白她在这里干个什么。
小莺儿闻言,将头转了过去,瞪着不怎么好使的眼睛用力的看了一会,方才好似影影倬倬的瞅清楚是陶商,怯生生地道:“陶老爷,小莺儿不好意思白吃您的饭食,刚才刚套扫了您和王老爷的帐篷,听说这位是您的叔伯辈,就过来帮着拾到拾到……他不介意的。”
皇甫嵩对陶商点点头,笑着道:“我看这姑娘眼神虽然不好,但手脚挺麻利的,就顺了她的好意,让他打扫打扫……不碍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