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儒道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墨羽云山
宁采臣说道“老师,学生跟你一起去京城吧。要不,让燕道长陪你走一趟也行。”
秦至庸摇头,说道“燕道长在闭关静修,不要打搅他。你不能去京城。我把学问都传给了你,是想要你造福百姓,把学问传承下去。以后,你和小倩姑娘可以开一个书院,教弟子,传授学问。”
“每个人,都有使命。我秦某人的使命就是铲除妖魔,恢复秩序。你的使命,是开启民智,把我留给你的学问发扬光大。”
听了秦至庸的话,宁采臣顿时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前,宁采臣就算获得了秦至庸的传承,其实心神也是散乱的。因为他没有立志,没有想好这辈子要做什么。
现在,宁采臣茅塞顿开,念头通达,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把恩师的学问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宁采臣精神状态有了变化,秦至庸立刻就感知到了。
秦至庸满意地点头道“看来,你心中有了道。我就知道,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好好干,以后你肯定能成为无双国士。”
第二天上午。
秦至庸坐上马车,准备出城。
车夫犹豫了一下,说道“秦大人,街坊邻居们来送你了。”
哪里需要看?
秦至庸早就感知到了街上的百姓们。
秦至庸轻轻地说道“其实,我在郭北县,没有给百姓做什么事情……我就不和百姓们道别了,免得伤感。咱们走吧,出城。”
秦至庸知道,自己这次去京城,以后怕是不会再回来。自己对于郭北县的百姓们来说,只是一个过客。
车夫说道“是,秦大人。”
说完,车夫一扬马鞭,马车缓缓出城。
…………
京城,是一个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整个王朝的政令,都是由京城发出。一旦京城出了问题,那么王朝就会出现混乱,社会秩序崩溃。
社会动荡,受苦的还是百姓。
秦至庸抵京,京城之前,他掀开马车的门帘,望着京城的上空,眉头微皱。
秦至庸不会算命看相,可是他会“看”气运。
人的气运减弱,就会走霉运,甚至生病。
一个王朝的气运减弱,就会走向灭亡。
今天,晴空万里。
可是在秦至庸的精神感知当中,京城上空妖气弥漫。
皇宫里必有大妖。
而这个妖魔,就是国师无疑。
秦至庸心中暗道“国师的功力,怕是还在黑山老妖之上。要是没有获得黑山老妖和树妖的记忆信息,我还真不是国师的对手。不过现在嘛,我有资格和国师斗一斗了。”
和燕赤霞论道之后,秦至庸的实力再次精进。
当然,燕赤霞的收获也不小。燕赤霞这次闭关之后,心境和功力可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秦至庸的到来,并未隐藏自己的气息。
皇宫,国师府。
感知到了秦至庸的气息,国师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杀意。
国师冷笑道“秦至庸,没想到一张调令就把你引到了京城。要对付你们人族强者,真是太简单了。”
秦至庸和国师没有见过面儿。
可是,秦至庸在郭北县的所作所为,让国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他就要除掉秦至庸。
国师不知道的是,他在想着对付秦至庸的时候,秦至庸同样在想着如何灭掉他这个妖僧。





儒道诸天 第415章 精神幻境,真实虚假看不破。
心境在提升,可是距离“安”之境界,总是差那么一点。只要没有彻底看破“死亡”,秦至庸的心灵境界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安”的境界。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问世间,谁不怕死?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大苦。
秦至庸的生活很充实,只要能追求学问和智慧,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他都觉得甘之如饴。
秦至庸的身体比常人苍老得很更慢,已经有了接近400年的寿命,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算是获得了长生。
以秦至庸的心境和身体素质,只要不是中了剧毒,就不会生病。
可以说,人生的四大“苦”,秦至庸已经解决掉了三个。但是唯独这个“死”,秦至庸就是看不破。
下了马车。
秦至庸向皇宫走去。
皇宫里的护卫好像看不到秦至庸,没有盘问,没有阻拦,任由他走进皇宫。
国师感知到秦至庸直接向国师府走来,脸色顿时一变。
“秦至庸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敢直闯皇宫?真是好大的狗胆。”国师冷笑道。
权威遭到了冒犯,国师心中的杀机大盛。
秦至庸没有用轻功身法,更没有飞行,可是他的速度依然很快。
不到五个呼吸时间。
秦至庸就站在了国师府的门口。
国师走了出来,盯着秦至庸说道“秦至庸,你奉旨入京,为何不等皇上召见,而是闯入皇宫大内?你罪不可赦,跪下!”
国师的声音好像是从天边传来,非常具有魅惑力。心智不坚定的人,就会受到他的“索命梵音”控制心神,成为傀儡。
皇帝和重臣们,都被国师所控制。
整个朝堂,都是国师说了算。
众人都把国师当成神灵。
可惜,他这次遇到的是秦至庸。
秦至庸对心灵有很深的研究。国师想要靠“索命梵音”来迷惑控制秦至庸,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秦至庸一脸平静地说道“魅惑心灵?有点意思。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在我面前卖弄。因为我的心灵境界在你之上。你一个妖魔,竟然敢冒充佛陀,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换一个地方战斗。”
不等国师反应过来,周围的环境顿时就变了。
皇宫消失,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海鸟在空中翱翔,几个海豚在不时地冒出海面,欢快地游荡。甚至海风吹在面颊上,能让人闻到一股淡淡的腥味。
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如果只是依靠眼睛、听觉、触觉、嗅觉来判断世界是否真实?那么感官就很容易被愚弄。
就像是秦至庸此刻布下的精神幻境,国师就分不清到底是真是假。
真实,周围的一切都太真实了。
就算用精神力都分辨不出来虚假。也就是说,秦至庸的精神幻境不但能欺骗国师的身体感官,还能欺骗他的元神和思维。
可是理智告诉国师,周围一切,都是假的,只是精神幻境罢了。
国师强忍着心中的震惊,说道“秦至庸,你的幻境的确高明。可是幻境,毕竟是幻境。你愚弄不了我。”
秦至庸说道“是吗?你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那咱们再换个幻境。”
话音未落。
周围的环境再次变化。这次是在现代化都市当中,附近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马路上各种车辆高速行驶。各种噪音和汽车尾气在空中弥漫。
国师从未见过这样的世界,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秦至庸好像一下子把国师拉进了《黑客帝国》当中。
一辆卡车向国师冲撞过来。
国师本来没有打算出手,可是当卡车靠近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施展法力,将卡车击毁。油箱爆了,钢铁和水泥路面摩擦,火星点燃了油箱,火焰和刺鼻的燃油气味冲击着国师的感官。
国师脸色一变“是真实的?!”
秦至庸说道“当然是真实的。我这个人没有别的优点,就是比较务实。国师,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吧。不然,你就死定了。”
秦至庸弹出两道刀芒向国师斩去。
直接对国师痛下杀手,秦至庸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若是以前,秦至庸或许还想着和国师讲一讲道理,让他改邪归正。
可是这样的事情做多了,效果并不显著。
秦至庸真要是在国师的面前说出让他改邪归正的话来,说不定国师会看不起他。嘲笑秦至庸懦弱。
直接把国师这位妖魔除掉,朝廷就能恢复正常运转,还不用费那么多的口舌。这样做更简单,更容易达到目的,更加高效。
何乐不为呢?
宇宙万物,都在顺着某种规律变化。这种规律,就是宇宙规则,或者说是“道”。
做事的风格,同样会不断变化。
秦至庸的做事风格就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探索真理,就是不断发现,不断推翻自己先前的认知,一步一步像“道”靠近。
站在了更高的层次,秦至庸对人族是越来越仁慈,可是他对妖族是越来越狠辣。
在郭北县,秦至庸就灭掉了千年树妖和黑山老妖。以前,秦至庸的“杀气”可没有这么重。
秦至庸的身上,有了一点内圣外王的气质。他对人族有多仁慈,那么他就对妖魔有多狠辣。
国师感知到了凶险,不再纠结周围的一切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假。他要全力抵抗,否则,自己今天真的有可能会死在秦至庸的手里。
国师恢复了本体,是一条百米长的巨大蜈蚣。
刀芒斩在蜈蚣的身上,没有一点效果。
蜈蚣的眼神闪过了一下。
刀芒是假的!
秦至庸面带微笑,说道“你总算把真本事亮出来了。你显出了本体,表面上是战力大增,可是也暴露了弱点。是我赢了。”
凶悍的妖魔气息让秦至庸的精神幻境消失,周围的环境依然是皇宫。
就在此时。
秦至庸挥出了至强的一刀。
这一刀,斩的不是蜈蚣的身体,而是它的元神。
元神被刀意泯灭。
轰。
巨大的蜈蚣尸体撞毁了两座宫殿。巨大的响声,在整个京城里回荡。
妖魔死了!
皇帝和重臣们的心智恢复了清明。
心灵之力覆盖整个京城,秦至庸把真相告知了每一个人。
秦至庸飞到京城上空,力量汇聚一点,击穿了空间屏障。他离开了此方世界。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秦至庸的求道之路,不会停下。
此卷完结,明天新的副本,新的故事。求票,求订阅。)




儒道诸天 第416章 先秦圣贤,不做学生好多年。
战国末期,齐国,稷下学宫。
学宫南面五里处,有三亩田地的庄稼长得非常好,绿油油的,特别显目。
秦至庸身穿粗布衣服,正在田地里锄草。
来到稷下学宫已有六年,秦至庸拜在稷下学宫祭酒荀子门下治学。
因此,秦至庸就成为了李斯、韩非、张苍的同门师弟。
秦至庸的相貌如少年,风华正茂,但其实他的真实年纪比荀子还要稍微年长。
只不过秦至庸有着接近400年的寿命,七十多岁的年纪,相对于寿元来说,的确只是相当于少年时期。
能来到先秦时代,见识一下“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智慧碰撞,是秦至庸的幸运。
只可惜,秦至庸没能早来几十年。
秦至庸来到这里的时候,孟子已经过世了几十年。
其实,秦至庸是最想拜孟子为师。
毕竟,秦至庸修的就是“浩然之气”,和孟子最有渊源。当然,能拜在荀子这样的圣贤门下,也是万幸。
秦至庸这六年来,专心治学,非常低调谦虚。他在稷下学宫,是最没有存在感。
其他的人,都很张扬,只要稷下学宫里有集会,他们就会宣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绝大多数来学宫求学,宣扬思想,都是为了博得权贵和君主们的欣赏,好顺利踏入仕途做官。
只有秦至庸是个例外。
秦至庸目的明确,是要海纳百川,吸取百家学说的精髓,增长智慧,丰富精神世界,好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提升。
想要真正隐藏自己的学问,在有心人的眼中,几乎是不可能。那些不了解秦至庸的人,把他忽略了。
可是荀子却知道,自己这个新收的弟子不凡。
张苍喜欢算数,目前正在校正《九章算术》。
李斯心机深,主攻的是帝王心术。
韩非呢?则是对法家的思想情有独钟。
说起来奇怪,荀子最优秀的三位弟子,都没有真正继承儒家的学问。反倒是小弟子秦至庸,把儒家的学问研究得最为深刻。
荀子的思想很开明,不会干涉学生们的喜好。只要学生们愿意治学,不管是哪一门学问,只要他懂,就愿意传授。
清朝时期的那些腐儒,和荀子这样的圣贤相比,可谓是提鞋都不配。
李斯和韩非来到田边,冲着正在干农活的秦至庸喊道:“小师弟,老师让你回学宫。”
秦至庸抬起头来,摘下草帽,一脸平静地说道:“两位师兄,老师找我可有什么事情?”
做农活的时候,秦至庸的心灵,总是能在平静中带着一丝喜悦。这种喜悦的情绪,不但养身、养心,还能养神。
通过在田间的劳动,到了秋天就能有收获。喜悦情绪就像是水满自溢一样,让秦至庸的身心都泡在甜蜜之中。
他口中分泌出来的唾液,就像蜂蜜那般甜蜜。
李斯说道:“不知。老师只是让我们来喊你回去。你见到老师,就能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秦至庸扛起锄头,说道:“那就走吧。正好我的肚子有些饿了,需要回去吃饭。”
韩非说道:“小师弟……以你的本事,只要想出仕……必定……能得到齐王的重用。”
韩非有点口吃,说话断断续续。
之前韩非和秦至庸讨论过法家的思想,秦至庸的言论比他这个喜欢法家学问的人,还要大胆。可是秦至庸对“法”的理解,几乎是到了前无古人的层面。
秦至庸笑着说道:“师兄,老师的学问我并没有学完,目前我还不打算出仕。更何况,就算要出仕,我也不会在齐国。”
韩非惊讶道:“小师弟不想留在齐国?那你……想要去哪一个诸侯国?楚国还是赵国?”
秦至庸说道:“有机会,我打算去秦国。”
韩非问道:“为何?”
秦至庸说道:“因为秦国更有前途。我更看好秦国!”
齐国的风气很不好,权贵和君主没有丝毫的进取之心。齐国有稷下学宫这样的学府,可召集天下英才为己用。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按理说,齐国是最有机会一统华夏。
而此时的秦国有什么?
秦国的人才没有齐国多,可是秦国的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到了秦王异人这一代,秦国的根基就算是打好了。嬴政登基以后,就能一统华夏。只不过嬴政还是个孩子,目前还在赵国沦为质子。
回到稷下学宫。
秦至庸遇见了邹衍正在讲学,推广阴阳五行学说。
秦至庸见到了“剑圣”曹秋道正在给弟子们示范剑术。
放下锄头,洗了手,秦至庸就去拜见老师荀子。
荀子握笔正在竹简上专心书写。
荀子头发花白,脸上没有多少皱纹,眼睛明亮有神,不像是普通老者那样两眼浑浊。
荀子的身上,有着一股安宁的气息。荀子没有真气,没有武艺,可是他的心灵境界比秦至庸高了一个大境界。
两年前,荀子的心灵达到了“安”之境界。
秦至庸在荀子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可惜,心境这东西,真的学不来。哪怕眼前有个榜样在,秦至庸都模仿不来。
荀子没有功利心,只是单纯地喜欢学问和教书育人,他的心灵非常纯粹,不含一丝杂质。
荀子已经看破了生死和名利。
“性命于我如草芥,钱财于我如浮云。”就是目前荀子的心理状态。
这才是真正的无欲则刚!
秦至庸的心理状态,其实和荀子非常相似,可惜他没有能看破生死。
就差了那么一点。
怕死,就不断想要打破寿命的极限,获得长生,对于提升心灵境界来说,是一种弊端和束缚。
能活得越久,就越是怕死。越怕死就越是追求长生。这是一个死循环。
荀子已经七十岁,人到七十古来稀,没有追求长生,不怕死。
心无恐惧,就会获得安宁。
荀子没有刻意修炼心境,可是他只是专研学问,心境就不知不觉到了儒家的“安”之境界。
秦至庸站在荀子的跟前,施礼,略微恭敬地说道:“老师。”
荀子放下毛笔,抬头望着秦至庸,笑着说道:“你的那田地侍弄完了?”
秦至庸点头道:“草已经锄完。到了秋天,把庄稼收割了,就能给老师您熬粥喝。”
荀子说道:“你提倡的知行合一,是至理啊。并且你也做到了。你那几个师兄,心境上都不如你。你能放下身段去种田,把庄稼种好,李斯和韩非未必就能做到。”
秦至庸说道:“学生并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生知道,只要看破了生死,做到心无恐惧,不怕死,心灵境界就能达到‘安’之境界。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荀子哈哈一笑:“你啊,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至庸,齐王想要在稷下学宫选几个人,和使团一起去出使赵国。老夫就推荐了你。据说,赵国出了一位项少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奇人。你可愿意走一趟赵国?”
荀子是赵国人,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赵国去看一看了。
秦至庸抱拳道:“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




儒道诸天 第417章 首级悬赏,莫名其妙的刺杀。
秦至庸懂的知识比荀子更多。单说数学知识,先秦时代的“百家”掌门人,都不如秦至庸。
可是秦至庸没有一丝骄傲。
受到大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华夏的先贤们,获取的知识很少,可是他们是华夏文化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先贤们的强大,是内心和精神,是探索精神。
要是百家先贤们有着秦至庸这样的经历,有机会获得各个时代的知识,那么他们的成就绝对会在秦至庸之上。
秦至庸和先秦时代的先贤们的差距,还是有一些。尽管先贤们没有真气,没有元神。
先贤们是文明开拓者,秦至庸不过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开创者和继承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是,谁敢小看他们,谁能小看他们,谁有资格小看他们?
荀子把写好的竹简交给秦至庸,说道“这是老夫写的家书,你帮我带回赵国。交给我的……族人。”
由于资源匮乏,笔墨竹简,必须要省着点用。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荀子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自身的精神气。古人写文章,那是真的在用心血。
有些先贤,写完一片文章,甚至会一夜白头。
秦至庸读书做事都能专注,可是还做不到像荀子的治学状态。
秦至庸接过竹简,慎重地说道“老师放心,学生一定把家书亲手交到老师的亲人手里!”
家书其中代表的含义,秦至庸能体会到。可不是像网络时代,和打个电话,发给微信那么随意。
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夸张。
荀子笑着说道“你先去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吧。”
秦至庸回到房间收拾东西。其实,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只有几条粗布衣服和两双鞋子。
李斯和韩非再次找到秦至庸。
李斯给秦至庸带来一把长剑,说道“小师弟,你从老师那儿出来,我就猜到你会离开稷下学宫。出门在外,有些不太平,我给小师弟准备了一把长剑,防身用。”
李斯学的帝王心术,察言观色的本事可不小。
秦至庸说道“多谢师兄,我和使团一起去赵国,不会有危险。就不用带剑了吧。”
韩非说道“还是……带上剑……更完全。”
秦至庸说道“我不想和任何人为敌。我相信也没有人能伤害我,哪怕是君主也没有这个本事。”
秦至庸的语气中,带着巨大的自信。
论武功,哪怕剑圣曹秋道都不是秦至庸的一招之敌。只有荀子知道秦至庸懂武艺,其他人,都认为秦至庸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秦至庸的相貌年轻,身材修长,为人随和,没有丝毫的攻击性。他不显露武功修为,谁能知道他是一位拥有神仙手段的强者?
收拾好了行李。
秦至庸说道“两位师兄,我明天就要离开。晚上我亲自下厨,请两位师兄吃晚饭。”
李斯说道“好啊。小师弟的厨艺,我可是早就惦记着。”
韩非吞了吞口水。
秦至庸做出来的饭菜,是真的美味。只要吃了他做的饭菜,再去吃其他的食物,就觉得食之无味,难以下咽。
秦至庸这次离开稷下学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尝到他的厨艺。
…………
曹秋道身穿黑色的衣服,手握长剑,站在阴暗的屋子里。
吱哑。
房门打开。
走进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
少女背着长剑,走到曹秋道的背后,恭敬道“弟子善柔,见过主上。”
曹秋道转过身来,望着善柔,说道“你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我的弟子众多,可是能入我法眼的人,没有几个。就剑术而言,善柔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真传。只是你的功力尚浅,还需要多多磨炼。”
1...155156157158159...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