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儒道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墨羽云山
巴尔都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说道:“可惜,那一箭没能射杀你。”
取箭,拉弓,放箭。
羽箭好像化作一道流光向秦至庸射去。
就算秦至庸找到了自己,巴尔都也不会坐以待毙。哪怕他明知道自己的箭术根本就伤不到秦至庸。但是他依然要反击。
秦至庸轻轻握住了射来的羽箭,说道:“好箭术。蒙古第一神箭手,名不虚传。”
此话不是恭维,是真心称赞。
巴尔都射出的箭,已经具有灵性。
没有了国师的佛法加持,没有了特制的箭矢,巴尔都的箭术威力对秦至庸没有了丝毫威胁性。但并不是说巴尔都的箭术不厉害,而是秦至庸太强。
其实巴尔都的箭术,足以威胁到玄冥二老这个层次的武道高手。
射出了一支箭,巴尔都立刻向后跑。
秦至庸施展轻功,跟在他的身后,两者的距离快速拉近。
巴尔都每跑十多米,就会回过头来,向秦至庸射出一箭,期望阻止秦至庸,至少要影响到秦至庸的速度。
可是没什么用,秦至庸的速度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嘭,嘭,嘭……
不停地传来弓弦震荡的声音。
羽箭一支支向秦至庸飞去。
巴尔都取出了箭筒中最后三支羽箭,同时射了出去。此种射法,箭术中叫做“三连珠”。三支箭,有先后秩序,在空中成品字形,不停地旋转,杀伤力巨大。想要射出“三连珠”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艺。
传说中,箭术还有“六连珠”和“九连珠”的技艺。
秦至庸看着巴尔都射出“三连珠”,说道:“好高超的箭技。真是有意思。要是如此高明的箭技失传,那就太可惜了。”
秦至庸施展太极云手,用至柔的手法,把三支羽箭抓在了手中。
巴尔都心中悲叹道:“完了。”
哪怕使出了最高明的箭术,都威胁不到秦至庸分毫,他心中的绝望可想而知。
秦至庸来到巴尔都跟前,一指点在他的眉心上。
巴尔都只感觉自己的意识一阵震荡,差点晕厥了过去,随后,清明的大脑就变得浑浑噩噩。思维运转好像都变慢了。
巴尔都被国师“佛法加持”过,是大机缘,将会有大成就。秦至庸这一点,相当于把他打落了凡尘,断了他的修行之路。
以后,巴尔都的箭术,不会再有进步。
秦至庸仁慈,可是同样公平。
做错了事情,就必须受到惩罚。
巴尔都想要谋杀自己,秦至庸当然要给他一个教训。断了巴尔都的修行之路,其实比杀了他更狠。
秦至庸对巴尔都,是狠了点。
秦至庸把手中的羽箭放入回到巴尔都的箭筒中,忽然见到巴尔都怀里露出了羊皮纸的一角。
秦至庸拿出羊皮纸,见上面写满了文字,正是哲别的箭术修行之法。
“巴尔都,怪不得你箭术如此高明,原来你得到了哲别的箭术传承。”秦至庸笑着说道,“箭术传承我带走。你好自为之。”
巴尔都问道:“不杀我?”
秦至庸说道:“你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把刀,我不杀你。”
秦至庸转身离开。
巴尔都跪在地上,冲着秦至庸喊道:“太傅大人,巴尔都多谢您的不杀之恩。巴尔都求您,别杀国师,别伤害皇上。”
秦至庸头也不回,用温和的声音说道:“巴尔都你放心,秦某修行至今,还未杀过人。将来,秦某应该也不会杀人。”
………………
小沙弥见秦至庸拿着那支特制的箭矢,走到佛堂大门口,连忙上前问道:“太傅大人,您是来见国师?”
秦至庸点头。
小沙弥说道:“国师吩咐过小僧,太傅大人来了,可以直接进佛堂。想来国师已经等候多时。”
秦至庸说道:“多谢小师傅。”
走进佛堂。
国师盘膝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盯着秦至庸,平静地说道:“太傅大人是来杀贫僧的吧?”
秦至庸坐到国师对面的蒲团上,说道:“国师何出此言?秦某此次来,是为了把这支箭矢还给国师。”
秦至庸把箭矢递到国师的面前。
“阿弥陀佛。”
国师念了一声佛号,一脸平静地接过箭矢。
秦至庸说道:“国师,你佛法精深,是真正的高僧大德,按理说,心中已经没有了‘杀盗淫妄’这些邪念。我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相互论道,探讨学问,彼此尊敬。可是国师真的让秦某好生失望。秦某此次是真的差点就死了。”
要不是来大都之前和张三丰论道过,秦至庸把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做了个微调,让修为再次增长了一些。
那一箭,秦至庸绝对抵挡不住。
秦至庸此次没死,有一部分运气成分,算得上是命不该绝。
国师平静地看着秦至庸,没有丝毫愧疚:“太傅大人,你为什么要来大都?你可知道,你的修为,你的心境,你的学问,都让贫僧感到恐惧。贫僧是佛门弟子,但也是大元朝廷的国师,贫僧不能看着你祸害了朝廷。”
秦至庸笑着说道:“秦某来大都,绝非本意,而是缘分使然。若不是汝阳王府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我现在说不定还在学堂里教书,给学生们讲学。秦某的这点修为微不足道,居然国师心中不安,秦某实在是抱歉。”
“国师是有大智慧的修行者,当今朝廷是什么情况?你心中很清楚。真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让大元朝廷延续万年?不过是妄想罢了。”
“更何况,秦某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祸害朝廷,更没有想过要颠覆大元朝。王朝兴盛和覆灭,都是朝廷自身的原因。大都皇城,歌舞升平,穷奢极欲;大都城外,百姓们衣不遮体,饥寒交迫。此乃亡国之征兆。国师与其盯着秦某不放,还不如想办法,让天下百姓吃得上饱饭,穿得上衣服。”
秦至庸说完,站起身来,走出佛堂。
国师并未因为秦至庸的话放弃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他先入为主,觉得秦至庸看似忧国忧民,其实是大奸似忠。





儒道诸天 第216章 记名弟子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过了十年。
秦至庸也在大都做了十年的太傅。
十年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长久,对于秦至庸来说,同样是非常长久。就算秦至庸可以活得比常人久,可是他没有突破人类的寿命极限。
他的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
修行,是有周期性的。
积累,爆发,再积累,再爆发,如此循环,不断地做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
秦至庸这十年的时间,修为没有成爆发式的增长,甚至连心境的提升,都很缓慢。不过,秦至庸心里并不急躁。他现在处于阶段性积累时期。何况,就算焦急,也是无济于事,说不定情况还会更糟糕。
心境想要由“静”,突破到“安”,实在是太困难。直到现在,秦至庸都还没有找到突破的道路。
安定,安宁,心灵会一直保持着活泼。没有恐惧,没有好恶,没有偏见,人会处于一种安泰祥和的状态。当然,这是秦至庸对“安”之境界的理解。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其实他也不清楚。
因为秦至庸还没有达到“安”的境界。
心灵境界,只有真实体会,才能感觉得到。
有些体会,用言语很难准确地描述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秦至庸现在的精神念头纯正程度,已经不在国师之下。十年过去,秦至庸的相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年轻,浑身充满活力,气质朴实无华。
秦至庸和国师只是学术之争,并无私人恩怨。秦至庸对国师倒是没有恨意。
每隔一段时间,秦至庸还会去和国师谈经论道。
国师可能是因为之前损耗了寿命,苍老起来的速度,比预想中的要快很多。国师和大元朝廷的气数相连,国师要是归西,可能就是大元朝廷崩塌的时候。
上午。
秦至庸坐在太傅府院子中读《孟子》。
吾善养浩然之气。
只有读了《孟子》,才能领略到“亚圣”孟子的那种大气度。
人生的大格局,大气象,是需要培养。
用什么养?
当然是用心来养。
秦至庸不说读懂《孟子》,但是他对养气功夫,已经有了五六成的火候。
真正养成了气度,培养出了心中的大格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静下心来修行。
人生处处是道场。
秦至庸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秦至庸心中暗道:“心境由‘静’到‘安’,太难。不过我对‘活死人’倒是有了点心得感悟。张三丰的修行道路,并不适合自己。我想要达到‘活死人’的境界,就应该由养气功夫入手。”
深度睡眠,可调节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让身体达到一种平衡,入定之后,可以精神念头可以感知身体的各项机能。
活死人的境界,那就不是属于睡眠,而是属于休眠状态。休眠,比起深度睡眠,更加深层次。休眠状态,可以最低限度降低生命活动。科幻电影中,宇宙飞船星际航行,人就必须进入休眠仓。这是变相地延长了人的寿命。
休眠仓,是科幻想象中的产物,秦至庸根本造不出来。他只能依靠自身的修行,让心灵和身体进入“活死人”境界,以此来达到休眠的状态。
秦至庸一直不能进入“活死人”层次,总是觉得差了点什么。可能就是养气功夫还不到家。
秋月走到秦至庸的身边,轻声说道:“先生,王爷带着小郡主来到府上,想要见您。”
秋月和灵霜是双胞胎,十年前她们就开始伺候秦至庸的饮食起居。当年的两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岁的美貌女子。
秦至庸考虑到她们年纪逐渐大了,想要给她们物色合适的人,让她们嫁出去。可是秋月和灵霜死活不同意。
此事就作罢了。
秦至庸传了秋月和灵霜修行之道,现在她们已经是一流高手。
秋月是姐姐,修炼的是刀术。她算是得了秦至庸的刀术真传。灵霜是妹妹,修炼的是剑术,秦至庸传了她养吾剑。
指点灵霜练剑的时候,秦至庸会想起孙茜那丫头。灵霜和孙茜一样,都是练剑的胚子,将来灵霜的剑术肯定能达到孙茜的境界。
秋月和灵霜非常喜欢往秦至庸身边凑,因为待在秦至庸的身边,她们的心会非常清净。秦至庸身上的气度和生物磁场,足以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情绪。
秦至庸放下,说道:“汝阳王又来了?走吧,去见一见他。”
来到客厅。
秦至庸见灵霜已经给汝阳王和一个穿着彩裙的小女孩上了香茶。
汝阳王站起身来抱拳施礼,笑着说道:“秦先生,我冒昧前来,打搅你清修,见谅见谅。这是我女儿,敏敏特穆尔,你四年前见过她。”
秦至庸笑着说道:“秦某见过王爷,见过郡主。”
小女孩特别机灵。
她盯着秦至庸说道:“我给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叫赵敏。秦先生,父王说你是天下最厉害的人,是真的吗?你比玄冥二老,苦头陀大师,阿大、阿二、阿三他们还要厉害?”
赵敏八岁。她出生的时候,距秦至庸在皇宫大殿中当众徒手接下那必杀的一箭,已经过去了两年。
那以后,秦至庸就再没有当众出过手,更没有展示过武功。就算教秋月和灵霜修行,也只是在太傅府里。
对于赵敏他们这一代人来说,秦至庸已经是属于传说。这些孩童们根本就想象不出来,秦至庸到底是如何厉害,如何强大?
玄冥二老、苦头陀、成昆等人,经常在赵敏面前显露武功。赵敏便觉得,玄冥二老他们才是最厉害的人。
赵敏喜欢练武。汝阳王最疼爱这丫头,给她找师父,当然要找最厉害的人。
汝阳王觉得整个大都,赵敏拜在秦至庸的门下最为合适。
汝阳王瞪了赵敏一眼,呵斥道:“敏敏你太放肆了。秦先生是当朝太傅,学识和武功已经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的本领,岂是你一个小丫头片子能质疑的?快点给秦先生道歉!”
赵敏嘟着小嘴,一脸的不服气。
秦至庸温和地说道:“郡主只是个小姑娘,天真烂漫,机灵可爱。王爷,何必呵斥她呢?郡主,我不过是练过几天拳脚,读了点书,没那么厉害。”
汝阳王说道:“秦先生,我打算让敏敏拜你为师。我儿王保保没有拜入你的门下,是个遗憾。这次你可别再拒绝了。”
秦至庸这个太傅,有点不称职。十年来,他没有给太子上过一节课。当然,太子也没有主动来找他。
皇帝和太子对秦至庸依然不信任,哪怕秦至庸这十年来除了修心养性,什么都没有做。
秦至庸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朝廷供起来的菩萨,是个吉祥物。不过秦至庸也乐得如此,正好专心整理思考一下近些年来自己修行中的得失。
赵敏是女孩子,收下她,应该不会受到皇帝的忌惮。毕竟,女孩子再厉害,又能如何?莫非她还能成为下一个武曌不成?
十年前已经拒绝过了汝阳王一次。
收下赵敏,算是给汝阳王一个面子。
秦至庸点头道:“小郡主聪慧,她既然愿意练武,那我就收她做记名弟子吧。能不能成为真传弟子,就要看郡主自己的造化。我会先安排她……对了,郡主,你是打算练剑,还是练刀?”
郡主说道:“我练的是剑法。”
秦至庸说道:“那好。你就先跟着灵霜,她会教你用剑的基础。”
汝阳王说道:“多谢秦先生。”
………………
汝阳王带着赵敏出了太傅府。
赵敏气嘟嘟地说道:“什么嘛,居然只收我做记名弟子。那个灵霜我知道,只是个侍女,能有什么本事?父王,秦先生根本就是在敷衍咱们。我不要跟一个侍女练剑。阿大的剑法就高明得很,苦头陀大师的剑术更是厉害,我跟着阿大和苦头陀大师练剑就是了。”
汝阳王说道:“敏敏,能成为秦先生的记名弟子,是天大的机缘了。秦先生是神仙般的人物。阿大和苦头陀不过一介武夫,岂能和秦先生相比?以后你专心跟着灵霜练剑,等你的剑法达到了足够的境界,说不定就可以成为秦先生的亲传弟子。那时候,你就能学到秦先生的一身本事了。”
赵敏不甘心地说道:“好吧。我倒要看看,灵霜一个侍女,能教我什么绝世剑法?”
…………
官道上,杨雄带着儿子杨瑾前往大都。
海沙派这十年发展非常迅猛,雪盐不再是私盐,而是直接卖给朝廷和各大家族。尽管利润低了些,但是因为出货量庞大,十年下来,依然汇聚了巨大的财富。
不过银子大部分都被刘伯温拿走。
据说,那些银子是拿去招兵买马。可是到什么地方招兵买马?帮主杨雄并不清楚。
秦至庸离开海沙派以后,刘伯温就取代了他在海沙派的地位。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不服,可是刘伯温很快就用高深的学问,令所有的人心服口服。
杨雄和儿子去大都,是为了送信。
书信是刘伯温写给秦至庸的,事关重大,杨雄亲自来送。带上儿子杨瑾,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
杨雄说道:“谨儿,到了太傅府,见到秦先生,你可不要失礼。”
秦至庸离开海沙派的时候,杨瑾还不到五岁,现在他已经十五岁,是个清秀的少年。
秦至庸在杨瑾的记忆中,已经非常模糊。
杨瑾问道:“爹,江湖上许多人都在传,秦先生武功虽然高绝,但是他投靠了大元朝廷,做了鹰犬,行为卑劣,会遭到江湖武林唾弃。是不是真的?”
杨雄眉头一皱,呵斥道:“江湖传言你也相信?以后,我不想再听到这样的话。谨儿,你要记住,秦先生是海沙派的恩人,更是咱们杨家的恩人。若不是秦先生救你,十年前你就病死了。”
杨瑾被吓了一跳,连忙说道:“是爹,孩儿记住了。”




儒道诸天 第217章 谣言
峨眉派。
灭绝师太正在练剑。她此刻的剑法和十年前相比,威力提升了数倍。她的剑法看似堂堂正正,实则杀机暗藏,阴狠毒辣。
数年前,纪晓芙跟着杨逍离开了峨眉派。
女人,都比较感性,不像男人那样理智。为了爱情,她们有些时候可以不顾一切,一旦变心,又会变得冷酷无情。
纪晓芙为了报答师父的恩情,把秦至庸讲学的笔记留在了峨眉派。灭绝师太的剑法能有现在的造诣,和纪晓芙留下的课堂笔记是分不开的。
可是,灭绝师太并未领情。她不但怨恨纪晓芙和杨逍,连秦至庸都怨恨上了。要不是因为秦至庸,纪晓芙可能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说不定屠龙刀也已经到手。
谁能想到,秦至庸竟然做了朝廷的太傅。
灭绝师太觉得,秦至庸是自作孽不可活。就算你姓秦的再厉害,也不可能和整个江湖武林为敌。
“秦至庸是朝廷鹰犬,残害武林同道。”
这个谣言,最开始就是灭绝师太放出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谣言不断酝酿,绝大部分的江湖中人,都相信了这个传言。许多人还暗自揣测,认为秦至庸肯定是把屠龙刀献给了朝廷,做了投名状,才被皇帝重用,做了朝廷太傅。
甚至就连海沙派内部,都有些人在怀疑秦先生是不是真的已经背叛,去做了朝廷鹰犬?
不得不说,谣言的威力还真大。
三人成虎。
谣言传久了,信的人就多了,谣言也能变成真实。秦至庸的确被推到了武林的对立面儿。
灭绝师太目前还在谋划,想要联合中原六大门派,准备去刺杀秦至庸。秦至庸武功再高,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只要联合整个武林的力量,人多势众,谋划得当,未必就不能将其刺杀。
不过刺杀秦至庸之前,还要准备礼物,去武当山给张真人祝寿。
再过几个月,就是张真人的百岁寿诞。
…………
朱元璋依靠自身的能力坐上了明教坛主的位置,得到了刘伯温的诚心辅佐。
坛主,在明教不过算是中层,坛主之上还有五行旗主,还有护教法王,还有左右光明使者和教主。
朱元璋不懂武功,能自己成为坛主,足以说明了他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坛主,刘先生把兵器送来了。”一个手下来禀报。
朱元璋高兴道:“好。走,咱们去迎接刘先生。”
朱元璋带着几个心腹属下,见到了刘伯温。
刘伯温身穿亚麻长衫,手中拿着羽扇,一脸微笑。
“先生,你终于来了。”朱元璋说道。
刘伯温说道:“主公你要的五千枪头,已经锻造好了。我给主公送来了。”
朱元璋掀开马车上的油布,从木箱子里随手拿起一个尖锐的寒铁枪头,点头道:“好枪。多谢先生了。有了这一批枪头,咱们就能多出五千把长矛。先生,快屋里请,我这就让厨房准备酒菜,为先生接风洗尘。”
刘伯温说道:“随便整两个菜就行了。现在咱们花钱如流水,能省则省。”
养军,实在是太费钱,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海沙派赚取的银子,都有些撑不住。这还是朱元璋麾下目前只有六千人而已。要是再多几千人,海沙派肯定要破产。
朱元璋问道:“先生,咱们什么时候起兵?”
手中有了兵力,朱元璋有些遏制不住心中的想法了。
刘伯温摇头,说道:“还不是时候。一年前,我和秦老弟通信,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和我的想法一样,现在起兵还太早。元朝尽管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可是气数未尽,目前朝廷还有力量。更何况,枪打出头鸟,过早起兵,会遭到朝廷的反扑。私自起兵,明教怕是也不会放过咱们。”
第一个出头的人,固然伟大,可是往往不能成事。
陈胜吴广就是例子。
秦至庸给刘伯温的书信中,提过建议,要隐秘发展,多建立些根据地。时机一到,一朝爆发,义军至少要彻底掌控长江以南的地盘。
有明教这颗大树遮阴,再加上有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发展非常顺利。争夺天下,其实就是争夺民心,就怕急功近利。
起兵太早,就算朱元璋现在打下了一些地盘,暂时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来治理。刘伯温已经把秦至庸的那间学堂改成了“明伦堂”,学堂扩大了数倍。可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依旧不够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时间,对于培养人才来说,实在是短了点。
朱元璋早就听说过秦至庸。对于这位暗中资助自己的秦先生,朱元璋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感觉。
秦至庸在朱元璋看来,太神秘了。
朱元璋说道:“先生,秦先生是大元朝廷的太傅,你说他会不会……”
刘伯温打断了朱元璋的话,说道:“主公说的是江湖上的传言吧?其他人有可能成为朝廷的鹰犬,但是秦老弟绝对不会。秦老弟十年前刚去大都,就遭到了蒙古第一神箭手狙杀,皇帝和国师到了现在都还防着他。要不是秦老弟去大都和汝阳王谈妥,海沙派早就被灭,主公可没有这么多的银子来练兵了。”
1...8788899091...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