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2号线是彦华地区最主要的干线,南北贯穿五个县市,红星县凑巧在彦华东北。彦华,宇阳以及另外一个县的公路翻修,找不到向上级要拨款的理由。
范鸿宇说道:“这不要紧,只要先把红星和省城的线路修通了,剩下的,咱们自己想办法。也不能单单指着地区本级财政,下面各县市,也得掏腰包。有竞争才有动力,每个县市都负责自己境内那一段,各显神通,总能想出些办法来。”
邱明山和蔡洋都点了点头。
是这个理。
地区也不能包打天下。
“修路是第一点,路修通了,接下来,咱们就该考虑一个整体发展思路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我是赞成小政府大市场模式的。政府不要统管一切,放开手脚,让下面的干部群众自由发挥,政府只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是比较健康的模式。不过这个模式见效比较缓慢,没有二十年功夫,想都不要想。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流官制,这就是矛盾了。因为,我个人的建议是,小政府大市场模式,我们要坚持。先把雏形搞出来,把基础打好,给后来者树立一个模板。与此同时,我们还得要掌握几个关键的产业,地区和各县市的本级财政,都要有比较充足的来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几个大项目,这是龙头。但真正要实现全地区的发展,乡镇企业这一块,必须要十二分的重视起来。政府层面,主要是出政策,给优惠,保驾护航。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设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许,把手脚捆得死死的,根本就施展不开。计划经济那一套,必须要尽早废除。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有一些会被打翻,会被淹没,但总有一些会坚持下来,发展壮大。如果我们地区能够形成一个乡镇企业群,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乡镇企业壮大起来,那就全盘皆活了。”
绝对权力 第108章 整体发展思路(下)
“全力发展乡镇企业,这确实是个好点子,就是……还是个基础的问题。咱们彦华,底子太差,普通群众要发展自己的企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扶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吧?”
依旧还是蔡洋对范鸿宇的意见提出质疑。
严格说起来,乡镇企业这个名词,在八七年,还是极其新鲜的名词,在彦华地区,几乎没有多少实例,主要还是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
前不久,中央还出台过一个红头文件,对私人企业的雇工人数,做了明确的限制,要求不得超过六人。
剥削剩余价值,乃是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特色之一,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属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岂能和资产阶级等同起来?
当然,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文件制定者的意料之外,不要说六个人,就算是雇工超过六万人的民营企业,都不是绝无仅有。
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之中,立法滞后,成为一个极其明显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指的就是在立法滞后,无法可依的情形之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成功了,固然欣喜,但没成功,要面临的压力可也绝不轻松,极有可能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大帽子。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市场化,总是难以彻底。无缘无故的,多了一层桎梏。
蔡洋提出的这个疑问,范鸿宇也早就有了答案,随即说道:“现阶段全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最合适的。眼下,比拼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速度!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抢先一步填补市场空白……到处都是空白,等着你去填!”
不少在后世名动天下的全国五百强企业,八九十年代起步的时候,也不过是个手工作坊或者家庭工厂。在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时代,速度确确实实是第一位的。
比如国库券生意,范鸿宇搞在前面,就能赚大钱,后面跟进的几批人,就只能捡点残渣剩饭。
“我看,还是要相信群众的创造能力。只要政策一松动,各类手工作坊和微型小企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搞了那么久的大集体,结果很多农民吃不饱肚子。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实施,绝大部分农村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由此可见,政策的变化,永远是刺激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范鸿宇又缓缓地加上了几句解释。
邱明山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建议也很好,这就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彦华地区有四百多万人口,只要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解放了思想,就能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作为领导者,你本身的能力有多强,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会用人,要能激发大多数人的潜力。”
范鸿宇微微一笑,点头称是。
历史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伟大人物,无不是用人的高手。
邱明山能够如此看重他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和他坐而论道,共商大计,就是明证。
“专员,我还有个建议。”
范鸿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
“你说。”
邱明山益发的来了兴趣。
事实证明,这个家伙确实胸怀韬略,颇有见地。
“既然要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那么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招商局和乡镇企业管理局,也得马上建起来。一些政策性的文件,必须要先搞。舆论宣传工作,也不可忽视。总之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让全地区的人都能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决心,他们才有信心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历来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邱明山双眉微微一蹙,说道:“相应的管理机构,确实是有必要搞起来了……”
却不知邱专员因何要皱眉头?
蔡洋不愧是邱明山的秘书,马上就明白了邱明山的心思,低声说道:“专员,如果增加编制有难度的话,可以先搞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人员不增加,从其他单位调。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范鸿宇闻言也点了点头。
邱明山出任行署专员,对于梁光华书记而言,委实无奈。省里做了这样的决定,梁光华也拦不住。但这并不表示梁光华就心甘情愿了。他眼下还是彦华地区的一把手,增加两个县处级单位,而且直接归行署管理,梁光华那里要通过,只怕难度不小,梁光华绝不会眼睁睁看着邱明山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
蔡洋所言,搞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为实际办事单位,倒不失为一个折中的方法。先把架子搭起来,展开工作,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定下正式的编制,就顺理成章了。
邱明山沉吟稍顷,微微颔首,对范鸿宇说道:“把你那个招标方案拿出来吧。”
“是。”
范鸿宇忙即答应一声,打开公事包,取出了那份攥写得很整洁的招标方案,双手呈送给邱明山。
邱明山接过去,随手翻阅,看得比较快。
范鸿宇这份招标方案,做得很详尽,差不多有一万字左右,有关3号公路整体发包的一切事项,基本都囊括了进去。说起来,搞这样的招标方案,范鸿宇也不是内行,最多是略知皮毛而已。他又不是搞这个专业的。这份所谓的招标方案,如果搁在后世,算得相当幼稚。但在当时,却很了不得了。
绝大部分人,压根就想不到,修路还可以这样子修的。
又有谁能知道,这招标方案哪里不合适了?
邱明山花了七八分钟,大致浏览了主要内容。这个方案的基本要素,那天在办公室,范鸿宇就已经和他详细沟通过了,文件稿子只不过是更加细节化而已。
蔡洋和范鸿宇都在,尽管是下属,邱明山也不能将他俩晾得太久。
太不礼貌了。
“嗯。”
邱明山轻轻放下方案,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不过以蔡洋和范鸿宇对他的了解,这就是首肯了。对于亲近的下属,邱明山不大喜欢言语表扬。能够得到他一句肯定的言辞,就已经很不错了。
“蔡洋,你待会给地区交通局的老金打个电话,请他们几位局长都过来一下,我和他们详细谈谈这个方案。这个事,得由他们去具体落实。当然,行署办要跟进,他们有弄不明白的地方,给他们解释清楚。你如果有弄不明白的地方,给范鸿宇打电话。”
邱明山吩咐道,倒是相当直白。
蔡洋自不会有意见,连忙点头称是。
吩咐完蔡洋,邱明山身子微微往后靠在了沙发上,望向范鸿宇,说道:“去了枫林镇几天,谈谈吧,有些什么感触?”
这就是明白无误的栽培了。
不然,区区一个办公室科员,连副科级待遇都还没混上,有什么资格向行署专员汇报“感想”?
范鸿宇笑笑,说道:“情况只有比高洁说的更严重,那就是个土围子,卢卫东就是土皇帝,容不得任何不同的工作方法。”
“那个范宝青死亡案,是个什么情况?”
邱明山径直问到了范宝青案件。
彦华地区消息闭塞,这只是相对外界的新思潮而言。地区内部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奸夫淫妇谋杀亲夫,自古就是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几天早就传遍了彦华市的大街小巷,不知道被八卦出多个不同的版本,蔡洋自也要向邱明山做个汇报。
这是个重要事件。
范鸿宇便简单将情况汇报了一下。
“你报的案?”
邱明山略感诧异。
这却是任何一个流传的版本中所没有的,大家都以为是西龙村的村民报的案。
“对。范宝瑞和黄秀英的情形,很可疑。”
邱明山的诧异一闪即逝,点头说道:“嗯。你读的本来就是公安学校,倒是学以致用了。”
这跟公安学校可没多大关系。
普通公安学校的毕业生,焉能和十几年的老刑警“范神探”相提并论!
没有多年的实战经验,他范鸿宇也和镇里的所有干部一样,对这些疑点视而不见。
只是这话,范鸿宇自然不会说出来。
“那镇里打算怎么处理这个事?”
“给点钱吧……”
范鸿宇又简单汇报了镇里的善后措施。
“这不行!”
邱明山随即摇头,蹙起了眉头,颇为不悦。
“这样处理,那是姑息迁就。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把大动乱那一套,用在群众身上。这种思想,必须要改变。我们的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不是任打任骂的奴隶。这样的干部不处理,今后还会出事故。卢卫东胡闹!”
范鸿宇笑而不语。
不是他不认同邱明山的言语,而是不愿意背后议论卢卫东。邱明山是上级领导,他随口评价卢卫东,那没问题。范鸿宇就不同了,既是挂职锻炼的下级干部,又是晚辈,该守的规矩,还得守。
“这个事,要处理好!”
邱明山随即吩咐了一句。至于范鸿宇一个没有任何实际领导职务的挂职干部,要怎样才能“说服”卢卫东按照邱明山的意见处理此事,邱专员就不管了。
“好。”
范鸿宇的答复,也极其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还是那句话,这点本事都没有,范鸿宇充什么英雄好汉?
绝对权力 第109章 省报记者
卢卫东郁闷至极。
没想到“范宝青谋杀案”竟然惊动了省报的记者。
《青山日报》对此事非常重视,派了两名记者下来进行调查采访。、省报记者大驾光临枫林镇,成了枫林镇的“大日子”,卢卫东得到地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通知,心中又惊又怒,却又不得不组织欢迎队伍,在镇政府外排列整齐,各个脸带微笑,双手僵硬,随时准备鼓掌欢迎。
范秘书站在高镇长身旁。
这样的排序,本来有点违反规矩。范秘书不过小小科员,岂可如此僭越?但镇里的同志要讲客气,硬将范鸿宇往高洁身边推,范秘书也只能“好意心领”了。谁叫他头上挂着行署办的大牌子呢?既然是“钦差大臣”,自然待遇要高一个档次。
说实话,对于范秘书此番前来枫林镇调研,镇里的同志还真是有点搞不明白。完全不知道范秘书要调研些啥玩意。而范秘书似乎自己也没有定准,整日价在枫林镇晃来晃去,多数时候躲在自己的。 房间里念念有词,神神道道的。要不就是钻进高镇长的办公室或者单人宿舍,好长时间不冒头。
谁知道他们在干嘛?
如果说是纯粹的商讨工作,大伙都是不信的。
年纪轻轻,孤男寡女,能有那么多工作商量?
狗屁!
只是,要说范秘书是高镇长的男朋友,貌似也不大像。双方倒是门当户对,范鸿宇正经是宇阳县长的公子,“衙内”身份,和枫林镇长很相配。不过高洁比范鸿宇大了四五岁,年龄上就不对了。如果男女性别反过来,那倒刚好。
不明白。
但这两人之间,关系非同一般,却是肯定的了。
当然,既然是调研,几个管理区,范秘书是要去跑一跑的,总也得做做样子。听下面的同志反映,范秘书经常会去河边,还去了几个偏僻的山村,站在悬崖峭壁之旁发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调研什么东西。
神经啊!
但这个神经兮兮的范秘书,却让大伙的神经也跟着紧张起来。
卢卫东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邱明山会将范鸿宇派到枫林镇来搞调研。分明就是给枫林镇派来了一个“编外镇长”,在高洁身后嘀嘀咕咕,出谋划策,满肚子坏水。自从范鸿宇倒了枫林镇,高洁便再也不是以前愁眉不展的模样,一天到晚神采飞扬,干劲十足,像打了某种兴奋剂一般。但范鸿宇身份特殊,镇里还不能给他脸色看。不然,邱明山就真有理由发飙了。
怎么,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到你们枫林镇来搞个调研,你们都不欢迎啊?你们枫林镇,还是不是彦华地区所管的了?
范鸿宇到了没几天,枫林镇便连续发生大事,现在,连省报的记者都下来了。尽管这一切,似乎与范鸿宇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卢卫东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大对劲,难道镇定只是巧合?
果真如此,这小范也太扫把星了。
他到哪里,哪里就不安宁。
不过相对一个将全县政法系统彻底干翻的“煞神”而言,范鸿宇为枫林镇带来的这一切,实在只能算是小儿科,不值一笑。
现在卢卫东的心思,暂时不放在范鸿宇身上,很专注地望向公路那头。
除了镇政府的干部们列队迎候,这个阵仗还吸引了大批镇上的闲人,在不远处围城一个很大的圈子,朝着这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不知道将有何种大领导,光降枫林镇。
许多年轻哥哥的目光,却自始至终未曾离开过高镇长的身子,一些性子急,涵养差的,更是忍不住猛咽口水。眼神锋锐如刀,恨不得将紧紧挨在高洁身边的那个“小白脸”砍作十七八块,自己跑过去取代了范鸿宇的位置。
高洁没有去看范鸿宇。
这家伙眼里的神情,总让高洁觉得怪怪的,不大对头。
只要一想起那天在吉普车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范鸿宇轻声嘀咕的那句没有完全听清楚的话,高洁就情不自禁的俏脸飞霞,羞不可抑。
这混蛋,偏他就有那许多古怪!
当初在地委办的时候,怎没看出来?还当他是老实孩子呢!
镇干部列好“阵势”大约十来分钟之后,两台小车就相跟着驶了过来,打头是一台老式伏尔加,卢卫东认得,这是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王臻浩的专车。
彦华地区贫穷落后,地委领导的配车亦是五花八门。地委书记梁光华坐的老式明珠牌小轿车,邱明山则和王臻浩一样,坐的是老式伏尔加。还有很多领导,直接坐的老式帆布车棚吉普车。这种老式吉普车,要算目前彦华地区公务用车的“标准配置”了。
油耗大得惊人,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伏尔加和紧随其后的吉普车,径直开到欢迎的队伍之前,才缓缓停了下来。
卢卫东疾步上前,亲手为伏尔加拉开了车门,满脸堆笑,连连鞠躬,嘴里一迭声地说着“欢迎”。
“卢书记,太客气了,不敢当!”
伏尔加上,走下来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干部,西装革履,皮鞋铮亮,大背头,打着发蜡,一看就是大干部的模样,正是地委宣传部长王臻浩。
王臻浩也是本土干部,以前是彦华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老师,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动乱之后,被调往地委宣传部,迅速提拔起来。论年纪,论资历,他可还比不上卢卫东。
卢卫东再次弯腰鞠躬,谦恭地说道:“王部长大驾光临枫林镇,对同志们都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卢卫东在枫林镇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并不表示他在上级领导面前,腰板也挺硬。尤其是市委书记宋珉光临枫林镇时,卢卫东的腰,比现在还软。
大家见怪不怪了。
“哈哈,卢书记客气。来来,卢书记,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就是省报的记者同志,这位是赵鑫同志,省报新闻部资深记者,这位是彭娜,也是省报的新闻记者。两位,这就是枫林镇党委书记卢卫东同志,是个能力很强,十分有魄力的老领导干部了。”
王臻浩十分和气,笑容可掬地给双方引介。
省报来的两位记者,也十足年轻,赵鑫年纪略大,也就是二十五六岁模样,身材高瘦,作为男同志而言,他的头发略略长了些,颇有点飘逸的味道,穿着一件在农村人眼里样式比较古怪的土黄色夹克,有很多口袋的那种,牛仔裤,运动鞋,打扮十分新潮。彭娜则是一位女同志,个子中等,大约一米六十出头,长相秀美,娇小玲珑的,留着一头长发,稚气未消,圆圆脸上一笑就有两个小酒窝,最多二十岁左右,范鸿宇估计,这位彭娜应该是实习记者,此行是以赵鑫为主的。
“赵记者,彭记者,欢迎欢迎!”
两位记者年纪虽轻,卢卫东同样不敢怠慢,弯腰鞠躬,俨然当作了上级领导。
“卢书记,我们可是不速之客,打扰了。”
赵鑫和卢卫东握手,话说得不咸不淡,略带一点矜持,倒是颇有省报记者的范儿。对今天享受到的这种“隆重欢迎”的待遇,处之不惊,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了。
八十年代,省报的记者,那是真正的“无冕之王”,牛皮哄哄的人物,完全当得起这种礼节。哪像后世,记者满街跑,调查个地沟油的黑幕,还被人抢劫“十几刀”,难道劫匪是药家鑫的师兄不成?
倒是彭娜和卢卫东握手的时候,略略有点慌乱,小姑娘刚刚学校毕业,还没什么社交经验。估摸着是头一回见到这般大阵仗,略感紧张,理所当然。
“哪里哪里,两位记者大驾光临枫林镇,是我们全体干部群众莫大的荣幸。”
卢卫东谀词潮涌。
随后,两位记者和镇上的主要领导干部一一握手问好。
高洁一本正经,与赵鑫握手时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职业化地说了声“欢迎两位记者前来我镇采访”,再也没有多话,任谁也看不出来,他们前不久还在洪州一块喝酒来着。
赵鑫和高洁,原先正经是同事,赵鑫入行之初,高洁还是他的“师傅”呢。不过高洁也没比赵鑫早到报社几天,前后脚吧。
范鸿宇则更加一本正经,像模像样。
不过范鸿宇明显感觉,赵鑫和他握手的时候,特别使劲,似乎在传达某种信息。
貌似范秘书和赵记者,今儿个还是头一回见面。
不过范鸿宇的疑惑,随即就得到了解答。
彭娜和他握手的时候,圆圆的脸上神采焕发,使劲压抑着自己的兴奋之情,低声说道:“呀,你就是范鸿宇?好厉害!”
范鸿宇便即恍然。
还是“一七大案”惹的祸。
看来“范大侠”在整个青山省,都已经大名鼎鼎。这种“杀人不眨眼”的牛人,可不是随便在哪都能碰到的。
彭娜明显对范鸿宇仰慕不已,肉肉的小手紧紧握住范鸿宇的大手,半晌不肯松开,不住地打量着范鸿宇,似乎要将“范魔王”的模样,深深刻入脑海之中。
每位怀春少女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难以唤醒的英雄梦啊!
绝对权力 第110章 老卢,你要有个思想准备!
见了彭娜这般模样,高洁便抿嘴一笑。
这个家伙,可不知迷死了多少无知少女。连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省报记者,尚且如此,其他女孩不问可知。
德行!
不过高镇长的揶揄之意,亦未曾延续多久,随即便浮起一丝自嘲的苦笑。
何必笑话彭娜?
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在镇政府大院外,忙忙乱乱的好一阵,才算是见礼完毕。
“王部长,赵记者,彭记者,请,请!”
卢卫东一迭声地相邀。
大伙簇拥着王臻浩,赵鑫和彭娜,走进镇政府大院。彭娜东张西望,对一切都似乎透着新奇。她是省城长大的女孩子,家里在省城有一定的地位,要不也不能大专毕业之后就挤进省报去实习。
当然,八十年代的大专生,那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绝对被人尊称为“大学生”,属于天之骄子的一员。哪里像后世,大学还分一本二本三本四[][]本之类,听得学生们头晕脑胀,只想抡起本本砸人。
来到这偏僻的山区小镇,见到五六十年代的古老建筑物,也难怪彭娜要大感好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