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这正是所有人的生活,如此平凡朴素,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组成了这一个国家。
才子们听到这话,总感觉苏大人与他们这样的人说话就是对牛弹琴了,他们只知道一日三餐,哪理你国家大事。
然而苏义却是笑了。
“我与你们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有妻相伴一生到老。”
随着苏义的话,这些百姓都笑也起来,忽然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似乎辩馆里的才子们也是一个食得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苏义接着说道:“庄户种田,丰收所得皆收税,这些税赋所得皆入国库,言小家上有父母,言大家上有国君,此为君。”
“民,便是你们,君与民,如同父与子,君轻而民重,父亲向来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自是长辈眼中的宝。”
苏义话落,百姓中有人惊呼道:“这下我懂了,君便如我们的父母,而我们便是国君的子民,那我们为何还要缴税?父母向来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家里头我都舍不得我儿子辛苦,恨不能我自己多做一些。”
辩馆里的才子们听了直摇头,果然是刁民,懂什么。
苏义却是不以为意,接了那人的话,“小家中尚有父慈子孝,子不孝,家便不成家,大家中便有君与民,君善待子民,减轻赋税,子民亦如此,遵纪守法,敬君如父,如此一来,皆是和美。”
百姓一听,这位才子说得通俗易懂,也有道理,那他们平素总嫌国家为何要收税,为何他们的日子有人过得富饶有的过得辛酸,如今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于是辩馆前围着的百姓越来越多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80章 收门客
第1480章 收门客
而在人群中,有老举子听了苏义这一番话似有感触,他将苏义所说全部记载了下来,想必不久将来做成京中小报流传到了各地,不仅传授了知识,也能大赚一笔意外财。
苏义又接着回答了几位百姓所提的问题,一一解答之后,在场的才子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些百姓们的热情与凝聚力,不再是先前的只会看热闹,而且瞧着苏大人再这么讲下,这些百姓们的心都要被苏大人给收拢过来了,眼下便开始听苏大人的话,甚至个个一脸的崇拜。
孟维目光深沉的偷偷打量着苏宛平,他未入朝为官之时,听人说起过逍遥王的故事,里头提到不少的还有这位王妃,那个时候她还不是王妃,还只是一个侧妃,但她的喜客来却是全国皆知。
如今终于亲自接触,他才知道她不比传闻中差的,甚至更加的厉害。
终于辩完,苏义从高台上下来,底下的百姓们却是意犹未尽,好半晌才离开的。
待几人再次进入辩馆之时,门外便来了不少布衣才子,他们早就听闻京城里有辩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入馆相辩,只是当他们来到京城之时,辩馆却不是轻意能进来的,而且能进入里头的,不是早有名声在外的才子,便是某位权贵家中的门客,穿的也皆是锦衣华服,就没有如他们这般寒酸的。
苏宛平与弟弟才坐下来,就听到辩馆管事的说外头来了不少人,都说是读书郎,但那管事的却向孟维说瞧着这些人根本不像。
苏宛平一听又是皱起眉头,一个辩馆的管事他能仅凭一眼就能看到人家有没有才识,这辩馆是天下才子的辩馆,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进来的。
孟维见苏宛平看了过来,孟维连忙责备了一声,“你又怎知他们无学识,且让他们进来一问便知。”
他做为馆主有考核职责。
于是这些布衣才子们便进来了,辩馆里的才子们看到这些人暗自摇头,这样的当真有才识?
的确,苏宛平也看到了,这些人的确是各处小地方赶来,或是家里贫寒,对上他们的眼神时,他们还有些畏惧。
苏宛平从这些布衣才子们的脸上一一扫过,里头倒有两人长得眉眸清秀,身姿站得笔直,穿着补丁的长衫,明明寒酸,但他却并没有半分畏惧与自卑。
于是苏宛平点了这两人出列,其中一位居然来自巴蜀的秀才叫鲁亮,他听到京城里广招贤士,于是背上小包袱就这样一路走来,因为他是读书郎,嘴巴子会说,沿途不少人帮忙,遇上走商,他帮着人家清点数目记记帐本,不但能有驴车坐,还能顺带赚些盘缠。
于是这么一路走来,大概是两三个月的样子到了京城,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
另一位是平江府来的举子,叫刘素,这两人在京城相遇,因为同样的际遇与家境,倒也走到了一起。
苏宛平看向这两人,似乎想到了什么,她随即来到诗台前,刚拿起笔又想到自己的字不好看,于是看向弟弟。
苏义心想着姐姐这是又想到了什么呢?他快上两步来到姐姐面前,拿了笔等着姐姐发话。
“就写信仰两字。”
苏宛平看到这两人后她就想到信仰。
苏义写出这两字后也似乎明白了姐姐的意思,而在场的才子们却是还没有反应过来,个个盯着那两字看。
“便是今日的话题了,信仰。”
苏义随即叫管事的将之挂在大堂之上,君与民已经被苏义有了很好的释诠,如今换话题了。
于是所有的才子都围在那两字之下,各自陷入沉思。
于是苏宛平点名让鲁亮与刘素出列答,说出他们心头所想。
鲁亮是秀才却能与举子结友,可想而知此人的嘴巴子不错,会结交朋友,但他同时也知自己的份量,结交比自己厉害的,却又是与自己相当出身的朋友。
鲁亮最先出来说话,他所说的正是凤国百姓对神明的敬仰,凤国百姓信奉祖宗,信奉家族历代长辈,所以每族都自己的族谱与祖祠,逢年过节或者族内事务皆会去祖祠里祭拜。
一个家族的兴旺与传承,这是他们所信奉的。
苏宛平听了点了点头,其他的才子却是不以为意,想必苏大人赞成这样的话题,其意义不只于此。
于是他们接着沉思起来。
苏宛平朝他们看了一眼,便说道:“鲁亮说起这事,那么我们就说说各国的风俗,你们可知西夏国的风俗?”
所有人看向她。
苏宛平便说起西夏国的煞神,那模样描述出来,有中原才子噗嗤一声笑出来,“这样的游士一般,也称得上煞神,中原的煞神那可是三头六臂,长相狰狞才对。”
便是小孩见了都会害怕的那种,平素百姓的门神,在京城里还有人将护国侯郑一鸿画在门框上,虽然不是那种三头六臂的,但也是那种英勇神武一脸严肃模样的。
然而随着这些才子们的笑声里,有一人却是面色铁青的,苏宛平面上含笑正要说说要尊重每个国度的信仰,没想她看到了孟维,孟维没有笑,他甚至有些生气,那种生气是掩饰不住的。
苏宛平怔住,随即朝弟弟使了一个眼角。
苏义循着姐姐的目光朝孟维看去,此时的孟维已经调整过来,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苏义也感觉到了他的奇怪。
此时刘素上前一步说道:“在我内心中,我的信仰不仅于此,我更想考上功名,光耀门楣,所以我千里迢迢来京城,我能吃苦,我能十年寒窗,今年春闱落了榜,我仍旧坚信自己下一次一定考中,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着,这便是我的信仰。”
听到刘素这话,所有人都朝他看来,苏宛平也有些意外,他的想法果然与这些人是不一样的,此人这么坚持下去,即使将来不高中,前程也不会差。
“你们二人可愿意留在逍遥王府做门客?”
苏宛平忽然开口。
而随着她的这一句话,所有才子都震惊了,眼前这人到底是谁,为何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81章 苏宛平名声大显
第1481章 苏宛平名声大显
孟维也是吃惊的看着她,再看向这两人,这两人倒是真的走运。
苏义朝这两人看来,尤其是鲁亮,问起他巴蜀的一些事,此人一一说出来,苏义听着很有一种亲切感,巴蜀是苏义治理好的,能出来一位秀才,还能凭着一张嘴,一文钱不带的能赶到京城,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能有能力在京城里落脚,仅凭这一些经历便能看得出来此人有能耐。
“逍遥王府是一个极有包容的王府,里头有学识好的门客也有能说会道的门客,各有所长,只要不是庸才,皆能受到重用。”
苏宛平再次补充。
无人能猜测到苏宛平的身份,但对她却是越发的恭敬起来。
于是这一趟辩馆之行,苏宛平收了两位贫寒才子为逍遥王府门客的事传出来,而她所提出来的信仰二字也同时在京城里传开了。
辩馆里的事最快传到的自是傅府了,言官之首的傅震宇时候的关注着辩馆里的情况,他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得知外孙在辩馆外的台子上与百姓来了一次辩论,说起了君与民,而外孙将君与民比喻成父与子,傅震宇只感叹道:“大孙子要有这能耐就好了,皇上虽说在别宫,可是京城里发生的事岂会不知,苏义这一次可谓是得君心了。”
再看到信仰两字后,傅震宇感叹道:“若不是立了太子,依着外孙女的能耐,二皇子将来也必成明君。”
随即傅震宇将心腹叫到身边,吩咐他出去打探一下,他有一种感觉,这一次辩馆之行,他家外孙和外孙女恐怕要得民心了,这些年的喜客来早已经深入百姓心思,再加上这一次,逍遥王妃之势势不可挡。
果然如傅震宇之猜测,没几日有人传来,就在那一日的辩馆之行,其中有一位老举子混进了辩馆,将这一切全部拓印成册,早已经全国印送,京城里除了官衙邸报外,还有民间一些才子们举办的小报,而眼下这一位老举子的做法,那可是先机。
一但这些言词全国读书郎传阅,可想而知苏家两姐弟的名声。而京城内,自打那日后,逍遥王妃与苏大人的名头传了出去,尤其逍遥王妃扮成男装入辩馆招揽人才一事博得天下才士的敬仰,转眼间逍遥王府的门客多了不少。
京城里的权贵各家各户多少都有门客,平素跟在身边出谋划策,自是知道门客的好处,谁不想自己的府上能招揽到有才之人,可是如今京城里,除了太子府上,就数逍遥王府了。
而逍遥王每日奔波于朝堂与京师营,真正管理门客的事全部落在苏氏手中的,一介女子打理这些事自是违和,可是逍遥王是什么性子,当年为了苏氏他都敢抗旨的人,如今不过是让苏氏管些门客,谁敢弹劾去。
而且傅震宇在朝堂上不弹劾,其他文官都不敢做出头鸟。
然而正因为苏宛平对这些寒门才子的欣赏,一视同仁的对待,她的名声在天下才子当中极好,一提到当今的逍遥王妃,除了她的喜客来,除了她为皇家生下的三个儿子,再多的便是她的识人之术。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阮家人的耳中来,阮文昌不得不感叹,苏氏是一个极为有手段的人,世人皆知喜客来,皆知逍遥王妃,可又有谁知太子妃。
太子府门客众多,全是太子亲自挑选,能不能得到重用,那也是太子殿下说了算,再说女子不得参政,阮家也不想女儿插手这些事儿。
阮文昌在书房里来回走动,好半晌后,他叫来妻子李氏,向李氏交代了几声,晌午饭后,李氏便匆匆去了太子府见女儿。
阮氏大着肚子躺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一本话本子,这是宛平给她送来打发时间的,公主妹妹也最是喜欢看,时常互相传阅。
李氏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女儿不务正事,居然在看话本子,心头有些生气。
屏退了下人,李氏便开口问道:“雪儿可知外头最近有些什么传言?”
阮氏看着母亲那认真的模样,连忙坐直了身子,话本子藏于身后,她摇了摇,天天在东院养胎,她没有关注外头有什么传言,再说她一向如此,不爱管闲事。
李氏见女儿这模样就知道她的心思,有些怒其不争的说道:“雪儿自是不知道了,外头都传得沸沸扬扬了,逍遥王妃有识人之术,在辩馆里出了名后就招揽了不少人才。”
阮雪一听是传宛平的,她便笑了,她自是身边下人说过,宛平又扮成男装去了辩馆,依着她的脾气不闹出点儿事来反而不正常,她不觉得什么。
可是看到母亲的表情却是很严肃,于是她说道:“宛平是这性子,她脑子里总有些古古怪怪的心思,所以这事儿并没有什么的,再说这天下的才士众多,宛平不论出身,只重才,她做得很对啊。”
李氏听后,脸色极为难看了,看着女儿还不曾醒悟呢,于是提点道:“雪儿可知外头人都传逍遥王妃如何却不见传太子妃如何,这事就不觉得不正常么?”
阮氏听后,她不觉得不正常,宛平好动,她那性子与她的不同,她喜静,但这又没有什么,连着父皇母后都不曾说什么。
阮氏此时咳了几声,身边贴身嬷嬷连忙上前送上汤药。
李氏见女儿在吃药,疑惑道:“这药可是御医开的?”
“不是呢,药是宛平帮我到处搜罗来的好药,是宁氏为我开的方子。”
阮氏喝完药用手帕抹了抹嘴角,这么一说出来,李氏吓得站起身,“雪儿,你糊涂啊,你怀着身孕,你怎么可以乱吃药呢?”
“娘,我没有乱吃药,当初差一点儿没能保住孩子,吃了神医明士的药后保住了,可是却伤了我的身子,所以宛平才到处搜罗好药给我补身体,而且这些药也是宁氏看过了,必定是吃了对我有用的才会送上来。”
李氏却是二话不说叫嬷嬷拿出药渣,她要带回去。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82章 太有才也招人恨
第1482章 太有才也招人恨
阮雪看着母亲,心头有些不舒服,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开始处处防着宛平的呢?
阮雪想到了上一次她告诉母亲太子吃金石药的事,似乎那个时候的母亲就有些奇怪,但愿是她想多了。
李氏收了药渣,而后又向女儿提点道:“你父亲说了,你这一胎必须是一个儿子,所以此时早已经为你准备好的,你不用担心,但眼下生下男儿已经不出奇,你身为太子妃要想像逍遥王妃那般得民心,除非这一胎是神胎,有些预示。”
阮雪一听,面色惊讶的看着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生气了,但是李氏更生气,“你听你父亲的,他都是为你好,你这么多年的太子妃,却是名声不显,哪及苏氏,先不说她,你将来也是一国之后,自然得民心。”
阮氏还要反驳,李氏却是不容置喙,她拍了拍女儿的手,随即带着下人回去了。
阮雪再也没有心思看话本子,坐在软榻前,心情难以平复,父母是什么时候起的野心?难道一但家族得势就会起野心么?她原本以为阮家是不同的,祖训门风向来正派,怎么会这样的?
而李氏从太子府回去后,立即秘密找来几位京城出名的大夫过来查验,发现那药渣不过是些补药,而且对孕妇吃了最是有好处,这一下李氏才放心下来。
只是自这日后,苏宛平的名声在才子当中尤其响亮,她走到哪儿,哪儿就能开一场诗会,皆以入逍遥王府为门客而感到自豪。
苏宛平也发现了京城文人的不对劲,毕竟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太过严厉,不是人人都能高中的,若不能高中,能在逍遥王府为门客也算是另辟蹊径。
陈留郡别宫,凤帝收到京城最近消息,得知辩馆开始面向普通大众,搜罗人才,只是其中逍遥王府收罗的人才最多,其次才是太子府,其他各世家显然就没有这般热闹了。
凤帝看着苏义在辩馆外的一番言论,原本因为孔家的事,苏义听了太子的话私自离开京城颇有心结,如今看到这些,他倒是释怀,苏义此人深得朕心,文臣与武将最大的区别就是随时能说动人心,这不,苏义便有此才能。
凤帝将这一番言论看了两遍,越看越是欢喜。
孔氏带着下人过来,送来她亲自煲好的营养汤,见皇上开心,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凤帝便将苏义的事说了,孔氏看了后,心情仍旧有些复杂,她看着这一番言论反而想起的是儿媳妇苏宛平。]
“苏氏提出信仰二字,瞧着另有深意,且看哪位才子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凤帝接过发妻手中的汤碗,尝了尝,味道极鲜,赞叹道:“瑛儿这汤越来越好喝了。”
孔氏含笑坐下,接了他的话,“苏氏这一次可是出了风头,她就没让人省心过。”
凤帝却是不以为意,“这你就错了,各有优缺点,太子太过深沉多疑,有烨儿帮着,两兄弟性格互补,而烨儿身边有位军师,那便是苏氏了,苏氏有不少想法很新颖,便是朕也想不到,若是烨儿当政,不知苏氏还要弄出多少点子来。”
孔氏一听,忍不住皱眉,“女子不得参政,皇上对苏氏太过宽容。”
凤帝也反应过来,“只是说说罢了,这朝堂之事,自然还是郁儿管着的。”
孔氏听丈夫这么说才松了口气,这还差不多,郁儿才是太子,不能乱了章法。
“不过逍遥王妃比太子妃要深得民心是真,她为百姓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无法抹去。”
凤帝又忍不住夸上一句,孔氏想着此事倒也不假,苏氏好做生意,如今全国的生意被她抓在手上,无人能比了。
“皇上,将来郁儿继承大统,这喜客来该收回内务府才是,她毕竟是逍遥王妃,掌管盐业与粮业,为证清白,她不得再参商。”
孔氏提议。
凤帝看向妻子,沉默了。
皇商皆是如此,做到最大的皇商后大多就被收回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位帝王本该想得更多,商人多是逐利,发妻说的不无道理。
此时的京城里,苏宛平自是不知道陈留郡别宫里发生的事,而自打苏宛平那次辩馆内提点弟弟看到了孟维的异样后,苏义便从孟维那儿收走了户部的所有帐本,叫人重新考量,而孟维却以当官时日不长为由,暂且只管着辩馆的事务为重。
孟维发现了不对劲,表面上应承着,内心却生了想法,有些着急起来,于是立即写了一封密信,叫来心腹赶紧送了出去。
京城时府,时柏礼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等着儿子从衙门里回来。
时凌回到府上立即被管家请到书房。
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而坐,时柏礼脸色不好看的说道:“户部平江府的帐薄被苏义再次收走,尚有小麦五百五十八石未能对上数目,好在被孟维率先发现,如今帐目记在了养济院的帐上,凌儿,你现在就派人送些乞丐与户籍不明的流浪之徒去往平江府养济院充数,方能平了这帐目。”
时凌听后皱眉,“孟维出了什么事?”
时柏礼沉着脸说道:“事情猜测,起因皆是那日苏氏参加辩馆后,不知孟维可有做错什么,不过苏氏这么一去,辩馆立即向贫寒才士敞开大门,即可看出来,苏氏对孟维此人必有不满。”
时凌冷哼一声,“孟维人不笨,我们尚且如此帮他,他竟不能把握好机会。”
时柏礼却是一掌拍在桌案上,气愤道:“皆是苏氏姐弟太过精明,想不到今年户部核查会交到苏义的手上,他竟然查得如此之严,往年宁相主持这事,便不曾如此仔细,而且听说翰林院里特意调用一批算术了得的士子相助,这是在防着我。”
如今说这些自是晚了,那五百多石的小麦若不能对上数目,那才是大事。
父子两人商量了好久,第二日时凌派了亲卫悄悄去往平江府一趟,摆平此事。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83章 调查孟维
第1483章 调查孟维
而时凌却并没有去往军署,直接一身便衣去了玉满楼。
玉满楼的雅间内,孙浦匆匆赶了过来,看到时凌,他行了一礼,上前坐下。
时凌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说起孟维的事,原来今个儿时凌是来问孙浦可有法子使孟维再入苏义的眼,做他的心腹,毕竟在翰林院里最了解苏义的非孙浦莫属。
孙浦听到这话冷笑道:“时将军倒是有意思,先前辩馆之意是我提点时将军,我要向圣上表明,没想时将军将此事交代给了孟维,此事也就算了,后来我写下的文章,呕心沥血之作也当成了孟维之新作呈给了苏义讨欢心,而今他竟然又失了欢心,时将军还要来问我?”
孙浦这些日子心中郁郁不平,他这些年想出来的好点子却给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写的文章,若是直接呈给了皇上,还能留个好印象,没想也成了孟维的了,如今竟然还要来问他,当真是可笑。
时凌见孙浦愤愤不平,于是又给他斟了一杯茶,语气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如今与户部共荣辱,眼下是关键时刻,你得帮帮他才是。”
孙浦看着时凌,忽然问道:“时将军如此提拔孟维,他是不是也会调入户部?”
时凌脸色微变,就他没有立即反驳,便可以看得出来,看来他猜对了。
孙浦却是笑了,“果然是如此,我一个五品官员,可是用了多年时间,不知孟维能用多长时间?”
“一年。”
时凌倒也不瞒他。
孙浦却是气得面色铁青,还没有谁提拔的这么快的,除了苏义,可是他有一个王妃姐姐,那自是不同,至于孟维,凭什么比他提拔的要快。
时凌看着孙浦那明显不快的表情,警告道:“可不要忘记了你的身份,没有我,你现在还只是宁相的女婿罢了。”
1...405406407408409...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