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阮文昌却是冷哼一声,将信丢在了桌上。
“阮大人可以不信,但你应该也知道,最近京城里一直在寻找的那些人皆是我主公的人手,他们原本是想借着时家造反时进城助一臂之力,没想时家的造反如此失败,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也皆因时家那两个蠢驴,不太听劝。”
“现在我家主公愿意支持阮大人扶神子登基,助阮大人成为摄政王,只要阮大人愿意给些粮草,这一切都不难了,我主公的人马早已经潜伏京城,重新又有分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当中。”
“便是喜客来的暗探,也在我公主的眼线之下,所以他们就算将整个京城翻个底朝天也不会找到他们,但一到关键时候,他们就都出来了。”
阮文昌有些心动了,对方无法率大军入京城,只能通过这种暗中的手段,或许也能帮到他呢,正好他在明,他们在暗,只要外孙登基,他成了摄政王,他还怕对付不了这些人。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610章 老臣辞官
第1610章 老臣辞官
阮文昌虽然没有答应下来,但柳娘却是看出了他的野心,说道:“最近凤国朝堂必定会乱,到那时从各地调动知州回京述职,里头会有我们的人,如此在朝中还能帮着阮大人您。”
阮文昌很惊讶,对方还能控制地方知州?看来不简单,但阮文昌只是兵部尚书,又不是户部人员,他要如何调用粮草?
“你们的条件我怕是做不到,我手中有兵权却无粮草调配权,你们找错人了。”
“不,我们找的就是你,凤国的物价一直不涨,就因为喜客来的存在,若是将喜客来压下去,主公的人手可以操控市场,到时低价收走粮食即可。”
阮文昌没想对方这么大的能耐,瞧着也不是要让他动手平江府的粮仓,这是要他来对付喜客来东家苏氏么?
“左右阮大人与喜客来东家势不两立,何不借此次机会除之而后快?”
话是说的没有错,阮文昌真的动了心。
柳娘忽然起身,随后来到了阮文昌的身边,半个身子偎入他的怀中,伸出纤纤玉手按在他的肩头,柔声说道:“再说阮大人若是欢喜,我也是阮大人的人了。”
“阮大人可曾碰过西夏的公主,西夏公主个个貌美,却因生得太多,都成了权力的牺生品,而我便是其中一个,但我与其他的公主不同,我喜欢强大的男人,如阮大人这样的。”
“西夏公主从小就学会一门绝活,怎么在床上伺候男人,阮大人何不试试?”
柳娘不知不觉将身子缠上阮文昌。
阮文昌这个岁数岁了,本没有什么兴致,但这女人的身子软的似乎一折就断,按理他是不喜欢的,可是闻到女子身上淡淡地清香味儿,他忽然改变了主意,随后一把将女子抱起,往内室走去。
……
逍遥王上早朝时被礼部尚书缠住,再次请求他登基一事,还有举办国丧,先帝尸骨未寒,他不能不孝。
在几位大臣的请求下,时烨答应了,钦天监选日子,没想礼部早已经催着钦天监选好了日子,就是两个月后的十四,是个吉日。
而国丧举办就定在一个月后。
散了早朝,消息立即传了出去,阮府得知消息,阮文昌不过是在美人膝前睡了一觉,天就变了,他气得不轻。
说起办正事,柳娘不马虎,柳娘暗中告诉阮文昌,这只是几位向着逍遥王的大臣的意思,不代表全部,他不能做出头的那个人,同时叫阮文昌且等几日,主公就要出手了。
阮文昌也想看看那背后的所谓主公是个什么人物,到底有何能耐。
逍遥王府内,时烨将奏折带出了宫,他想多回来陪陪妻子和孩子,所以将之留在了晚上处理,到这个时候,苏宛平便会帮着时烨。
华灯初上,苏宛平陪丈夫坐在书房处理国政,朝中奏折仍旧不少,里头也有一些日常杂事。
苏宛平坐了一会儿,她想起苏大丫交给她的一些信件,说道:“下一任户部尚书人选时烨可曾想好?”
“我决定让大舅上任,傅庆松已经在户部多年,而在户部侍郎空缺的这些年,提拔谁都不如傅庆松稳妥,再说傅大人辞官不久,他在朝中还有些影响力,也算是安抚他老人家。”
苏宛平一听,倒也同意了,要是傅庆杰,她是绝不会同意的,小舅是她最讨厌的人,大舅至少明事理一些。
“神机营的人全部救下,眼下在陈州,咱们可要再接他们回京师营?”
苏宛平又问。
时烨想了想说道:“神机营的事不想太多的人知道,以后由你我接掌,不再让外人知道,所以最好别在京师营,陈州不错。”
苏宛平一听,想到了一个地方,于是说道:“陈州喜客来有一处藏阁,专门是喜客来物资的运送点,那儿极其的隐密,在小山村中,只有一条官道出去,不如将他们弄到那儿去,顺带的还能帮我守物资,陈州隔着京城近,可以在那儿多储备一些,京城若再遇上什么,咱们能尽快运来。”
时烨听后觉得这法子不错,准了。
夫妻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将这些大小事务给决定下来。
夜深了,时烨陪伴着苏宛平入屋休息。
苏宛平身子不似刚回京城那会儿,已经有些受不住累了。
萧煜也是没有想到她会在这会儿怀孕,而且中间有几年,两人没有吃避子药,都不成问题,没想还能再生。
萧煜最担心的是她太过操劳,她又怀的双胎,又怕她像生荣哥儿和岚哥儿时一样,倒是苏宛平很乐观,怀上就生吧,她盼着能生个女儿。
也不过休息几个时辰,马上又五更天,时烨起身上早朝去,看着躺在床上睡得沉的媳妇,时烨轻手轻脚的出去。
外头刘公公等候多时。
等登基后,一家人全部住在了宫里,也不必走来走去的劳累。
今日早朝上,果然那些老臣商量好的,都纷纷站出来请愿,太子不过是失踪,一定能寻回来,如今逍遥王登基不妥当,他们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找回太子殿下才是,而且逍遥王的封号便是先帝对二皇子殿下的期待,是想着让二皇子殿下能安稳快乐一生。
逍遥王这会儿登基,只会让百姓们猜测兄弟二人不和,于凤国国运不好,于民心所向不好。
还真能说事儿,连国运都说上了,他若是强行登基,是不是又来几次神迹天灾来证明一下?
时烨不但没有听这些大臣的话,他还生了气,一气之下便下令命禁卫军将这些老臣全部赶出朝堂,劝各位老臣回家反思,这些老臣觉得受辱,于是纷纷辞官。
阮文昌本以为逍遥王不会在这个时候动这些老臣,毕竟那次一起去别宫所发生的事,也只有他们知道,他们只要团结在一起,逍遥王绝不可能一口气就同意他们辞官,只要逍遥王示弱,他们就能更进一步,一步一步的逼着逍遥王,达到他们的目的为止。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611章 换一种思路对付
第1611章 换一种思路对付
现在阮文日想让神子登基,逍遥王可为摄政王,他们几位老臣共同商议。
只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逍遥王一口气就答应了这一群老臣的辞官之愿,转眼全批了,朝中不少人都很惊讶,这京城各部可就要缺人了。
而且开了恩科,也得今年入秋,随后才有来年的春试,再说就算有新选拔的人才,也不能直接在京为官,刚读书出来的读书郎哪会做官去,自是要历练的。
这些老臣本意不是要辞官,他们是想留下来的,但现在弄假成真,反而慌了。
时烨不但准了,更与苏义和范井商量,决定将几处地方知州调回京城述职,而地方知县选挑成知州,当地老举人,品行不错的可以提拔成知县。
这么层层传下去,就可以暂时缓解眼下朝中缺人的局面,主要是不会被这些老臣拿捏,来了次大出血,但这一次过后,朝中都是年轻的官员。
当时烨将这个打算说出来的时候,朝中的老臣知道大势已去,这不是因为他们辞不辞官了,而是逍遥王根本就不想留他们在朝中,所以总归是留不得的。
阮文昌终于明白柳娘所说的那些事,还真的应验了,当地方知州被调来京城时,里头会有主公的人,这位主公到底是谁?
苏宛平陪在时烨的身边,看到这些奏折中所说的事,对时烨的干脆果断有追随者有反驳者,再加上这些老臣在京城里的多年经营,自是还有一些影响力的,所以他们现在不能自乱阵脚,既然决定下去了,就要执行到底。
苏宛平从书房出来,召来京城喜客来的管事们,她派他们去往各地巡视,现在她要为时烨守好后方,保证市场的价格不要乱。
与喜客来的管事商量好以后,他们连夜出城去了,而京城里那些漏网之鱼,苏宛平发现连着喜客来都查不出来,她心中总觉得有个隐患。
她必须想个法子才成,她的杂货郎太过显眼,莫非对方知道喜客来的暗探?不然黑白两道都抓不到对方。
苏宛平心思一动,她立即起身入了书房。
书房内,时烨正在看中书舍人孟维写的一份奏折,他现在掌管着的京城辩馆,提出从辩馆中寻得人才帮着处理一些公文,也能帮到各位官员,到时一人顶两职,也不觉辛苦。
时烨有些犹豫,这提议不错,他想采纳,只是辩馆的人才难识,若只是孟维一人决定,有些草率,若是由左相大人前去,自是没有这时间,现在朝中正需要他。
时烨正想到了他家媳妇,没想媳妇进来了。
“时烨,我有一事想对你说。”
“平儿,我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两人异口同声,却是相视一笑。
苏宛平在时烨身边坐下,“何事,你先说。”
于是时烨说道:“天下辩馆在京城,这是早已经传开了的消息,咱们府上也有幕僚,但人手不够,我想让你跟着孟维一起在辩馆里寻找人才,只做一些公文往来的小官吏,如此一来可以减轻朝中官员的辛苦,先稳住局势再说,而且我相信你的眼光。”
这桩事倒是可以,就算现在立即从各地调来地方官员,也不能马上赶到京城,那边要做交接,入了京城也得适应,总之没有这么简单的事。
这个主意可以暂减燃眉之急。
“你刚才要与我说什么?”
时烨笑看着自家媳妇。
苏宛平说道:“时烨,那夜京城战变时,最后进来的这一队人马,为何我们怎么也寻不到他们,入了京城如石沉大海,便是我利用上喜客来的人马也没能寻到,我现在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如果对方本来就是京城人士,本来就很熟悉呢?改朝换代又如何?京城的百姓仍旧在的,他们在京城当家作主这么些年,总有一些咱们不知道的人和事,所以他们要藏下来不是很简单?”
“据我猜测,这些人不是西夏人,更不可能是启国人,其次这些人一定相当熟悉京城,而且他们与抓住大哥的那一伙一定是同一路人,因为都一样的阴险。”
“那夜他们这么而来,一是时凌将那些暗线给暴露了,二是他们是来捡便宜的,只是没想到时家父子不能成事,于是就地埋伏,为何牢中扣住的人宁死不屈,因为他们是死士,问不出话来,而且他们经历过比拷问更严格的训练。”
“所以我现完全可以肯定,他们知道我喜客来暗探的来龙去脉,他知道各地杂货郎,其次他们知道咱们朝中的不少决策,所以他们呆在京城有持无恐。”
“那么我们何不利用这些人呢。”
苏宛平的话令时烨震惊,这些人如果正是抓住大哥的那些人一伙的,是不是代表着他们只要在京城里揪出这些人,他们就能寻到大哥的下落,抓住这些死士是没有用的,问不出来,而且他们要寻死,防不胜防,几日问不出来也就饿死了。
所以倒不如媳妇所说的那样,好好利用这些人,去打探大哥的一些消息,只要知道大哥的消息,他们就不着急了,总能找到大哥,眼下最怕的是对方对大哥动手。
苏宛平见时烨动摇,于是说道:“所以咱们以前的计划错了,他们见咱们关心大哥,不想登基,他们就拿捏着这一点儿心思,开始动摇凤国根本,那么现在咱们要反着来,时烨,你要夺帝位,对大哥不理不睬,装出你的野心,对方就会将消息透露给反对你的人,指不定还能套出大哥活着的一些证据。”
“而朝中谁能提供出这个证据,咱们就知道这些人藏在哪位大臣的家中,或者与这位大臣接触最密,这样一来,咱们不费吹风之力寻到对方的落脚点,再去摸找大哥的下落。”
“只是这样的话,时间上耗得长,其次是你我的行径就不能轻意解释给别人听,甚至连妹妹和太子妃都不成,这才是我最担忧的,还有遗诏不能拿出来,一但遗诏拿出来,你明正言顺登基,大哥就是弃子了,他们指不定一怒之下杀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612章 辩馆选拔人才
第1612章 辩馆选拔人才
时烨一听,心头很沉重,要是这么一来,那可不得了,想想朝中各有心思的大臣,遗诏不出,以后即使拿出来也不能服众,会留下诟病,但媳妇分析的也对,如果登基时拿出来,大哥成了弃子,对方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没有了。
一边是时家的天下,一边是大哥的安危,这两件事他都要做好,都不得出半点差错。
“此事且容我与左相和右相商量一下,如果真这么做,我怎么说也是时家子孙,可是对你,却必定有阻难,平儿,你会受不少苦,到时候大嫂不能原谅你,妹妹不能理解你,你当如何是好?”
苏宛平苦笑了一下,“左右我也已经是个红颜祸水,都说我迷得逍遥王连妾室都不曾纳娶一个,不仅是忌妇,还是恶妇。”
时烨将媳妇拉入怀中,坐在他的大腿上,“就这么坐着陪我看奏折吧。”
“这样你不方便写字。”
“谁说不方便了,这样挺好的,我将你们母女抱在怀中。”
苏宛平听到这话想笑,“你怎知我腹中是女儿,万一又是儿子。”
“一定是个女儿,我昨晚梦到了,她很可爱。”
时烨说得一本正经,苏宛平却是笑了。
两人一起看奏折,在这个倒春寒的夜里,感觉很温馨。
接下来,时烨大刀阔斧,与先帝和太子完全不同的执政风格,但左相和右相却是相当支持他,朝中无老臣规劝,不少大臣有苦难言。
而苏宛平开始去辩馆,第一天去的时候,孟维带着几人亲自出来相迎,因为逍遥王妃要来的事,辩馆已经传了出去,但是奇怪的是当天一位才子都不曾上门。
平素热闹的辩馆,为何逍遥王妃来了,却反而都不来了呢?这是何意?
从早上坐到晚上,没有才子上门,苏宛平要选拔人才的计划落空,她心情有些沉重。
孟维很有些过意不去,他决定明天去打探一下什么原因。
苏宛平同意了,她明天自然还是要来的。
然而接连十日,无一人登门,但此事却在京城传开,成了个笑话。
了不起的逍遥王妃,本以为多得民心,逐不知天下才子不将她放在眼中。
苏宛平仍旧每日都来,又过去了五日,辩馆似乎空置下来,孟维有些支吾着说道:“启禀王妃,小的去打听,得知外头不知谁在传言,王妃这是在干政,历来女子不得干政,而王爷却是屡次不曾遵循,违背礼制,还有人说王爷将奏折带入王府与王妃同看,朝中大事皆不是出自王爷之意愿,所以……”
“所以他们都不来辩馆,是怕被我看中么?”
苏宛平忍不住想笑。
她叫管事的拿来墨宝,指使孟维在公布栏写上一行字。
“三月初二,辩馆大堂,逍遥王妃对阵天下才子,能有合理理由劝走王妃者,可为辩馆新馆主,王妃愿回后院不问时政。”
这话说得很重,所有人都可以与王妃来辩,只要辩赢了,王妃就自愿离开辩馆,而且还由辩赢者为新馆主。
于是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大街小巷,传得满城皆知,不得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与逍遥王妃亲自辩驳,若能辩赢,自是名留青史了。
便是在第二日,辩馆外就来了不少才子,人山人海,有要上前一展身手的,有前来看热闹的,总之,基本京城里算得上才子的都来了。
辩馆外打探消息的一名暗探连忙离开,却是进了阮府的后门,很快此人来到柳娘的小院,正好阮文昌昨个儿夜宿于此。
那暗探过来禀报,说辩馆外全是才子,都是前来应邀辩倒苏氏的。
柳娘一听,哈哈大笑,冷声道:“且看姓苏的能有几分能耐。”
而阮文昌在内室听到,披衣出来,郁闷的说道:“中计了,你中了苏氏的计。”
柳娘疑惑的看向他。
阮文昌准备上早朝,一边整理官服,一边说道:“你先前放出的消息是说苏氏插手国政,于是她将计就计,利用这些才子的愤怒与不平,将他们全部召来了辩馆外,相必接下来,她一定会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不少合适的才子予以肯定和鼓励,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你们中了她的计,只能说苏氏很聪明,她利用了他们的恨意,反而将人全部召了来。”
被阮文昌一点拔,柳娘也算明白,却是气得不轻,“亏得我费尽了心思才能劝住这些才子,并在这些人心头种下仇视的种子,没想她一招化解。”
阮文昌直摇头,“不要太执着于对付苏氏,咱们该对付的是逍遥王,苏氏此人的思维异于常人,你瞧着这喜客来的生意,谁做得过她,生意人为何遭人记恨,就是因为他们聪明,尤其这种能左右国家命脉的生意人,先帝都忌讳的人,你在她身上费心思便是浪费时间。”
柳娘却是不以为意,“她是女子,女子都会有弱点,我同为女子,还会不了解么,苏氏,我倒要与她斗一斗。”
阮文昌倒也没有制止,只要她手中的人能给自己利用,至于她要做什么,且随她,若真的能将苏氏斗倒,倒也是一桩好事,逍遥王就少了一大臂力。
而此时的辩馆外,人山人海的,来的才子们个个是满怀信心,都在猜测着逍遥王妃会是一个什么厉害的女子,要从哪儿驳倒她呢。
辩馆终于开门了,这些才子想要涌入里头,没想一向自由出入的辩馆大门处却出现了禁卫军,今个儿辩馆改规矩了,要与逍遥王妃对阵,不能一同上,只能一个一个的进去。
这些才子听到后,不少人心头没了底,以前都是擂台上两上争辩,底下的人听着,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底下的人能调整辩驳的方向,但现在改了规矩,一个一个的进去,这样一来,不少人担心自己辩不过,而且也没有这样的辩法,会不会公平公正呢?
此时禁卫军却是开口解释:“为了公平,今日所辩内容,大家伙可以等辩护者出来后问问情况,绝不循私,主要是王妃娘娘有孕在身,她一人要面对这么多人,也是辛苦,所以一个一个进去,王妃娘娘还能稍做休息。”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613章 做面试官
第1613章 做面试官
这话倒也没有错,如果一伙人都进去,想想这压力,好吧,看在王妃有孕在身,他们也不好强求,至于公不公平,进去不就知道了。
于是在禁卫军的指导下,他们开始排队入场,为了不让他们排队辛苦,禁卫军竟然陆续派人在木器行摆来长板凳,至少让这些才子们都能坐着等,倒也体恤他们,于是等的人就更多了。
第一个进去的才子正是辩馆里最出名的名嘴陆齐,此人有不少权贵招其入府做幕僚,但他都拒绝了,有人说他自视清高,说的好听是在等明主,说的不好听就是徒有嘴上功夫,干不了实事。
但陆齐此人从来不反驳,在京城里呆着,他身无分文,却仍旧有人给他送钱来,他吃喝不愁,诗作文章在京城里倒也小有名气。
陆齐来到堂前,看到逍遥王妃坐在主座上,左右两侧坐着的是孟维与高文高武。
这就是面试,只是换个好听点的名字。
苏宛平看到陆齐进来,她便翻看了一下小册子,上面所写的是陆齐的事迹,是苏宛平让孟维最近整理出来的,她早已经将小册子分了类,红本子上的,正是她早已经内定了的人名。
陆齐看到王妃桌上放着三个颜色的小册子,而眼下翻看的正是红本子,他有些疑惑不解。
苏宛平叫他坐,陆齐不坐,却是作了一揖,正要出话题开始与苏宛平讨论起来,苏宛平却是抬手,“等等,我来问你几句。”
陆齐只好坐下。
苏宛平问道:“你的家乡在何处?”
陆齐开了口:“常德府。”
苏宛平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你的诗作与文章皆是不错,算术如何?”
陆齐皱眉,怎么还有这样问的,他点头,“尚可。”
“也就是说比诗作要差一些了?”
陆齐点头。
“那就好办了,好了,现在咱们开始辩护,咱们不说诗词也不讲大道理,咱们来算数。”
苏宛平拿起几张纸细看,接着她出了一道题,说道:“假如平江府粮仓有小麦和大米共计一百三十万石,但记帐的发现将这两样粮食混记了一起,根据登记的帐本总体来看,可以看得出来小麦比大米多了十六万石,现在咱们不必再盘点实际仓存,要求你将帐目更改,那么小麦是多少石?大米是多少石?”
1...442443444445446...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