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周可成点了点头,林希元方才那番话里有真有假,不过确实在中左所开港这件事情并不容易,自己先前提出这个要求也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意思,不过听林希元的意思,现在像是有了眉目的样子。
“这厮城府倒是深得很!”林希元看周可成没有说话,心中暗想,脸上却笑道:“不过眼下倒是有一个大好的机会,就看周先生抓不抓得住了!”
“机会?莫非与那万寿宫的火灾有关?”
“正是!你想想这天子寝宫遭了祝融之灾,岂能不尽快重修?京师重修宫室最麻烦的是什么?还不是木材?若是周先生能够从中出一把力——”说到这里,林希元停住了,小心的观察着周可成的脸色。
“原来如此!”周可成此时已经明白了过来,原来古代中国建筑的一个特征就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所以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这种建筑结构有两个很大的优点:1、适应能力强,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产生活各种各样的要求;2由于墙壁无需承担支撑的任务,所以在设置门窗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房屋的通风、日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提升。但这种建筑结构也有一个短处,那就是对承担梁木和柱子的材料强度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建造小型房屋的时候还不明显,但在修建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时,就表现的很明显了。这在先秦两汉时候还好,毕竟首都周围的原始森林还没有砍伐干净,可到了唐宋,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中原地区的原始森林早已所剩无几,修建宫殿所需的木材不得不从四川、云贵的深山之中采伐,然后耗费惊人的财力物力运到京师来。





丝路大亨 第一百八十三章重建
即便如此,到了清代许多宫殿的梁柱已经无法像过去一样用一整根原木制成,而是用多根木材拼接而成。像这次万寿宫被烧毁,重建中最大的花费便是梁木主柱的木材,而当时的tái wān有大片原始森林,如果周可成能够以藩国进贡的名义出一把力,很多事情就好开口了。
“周先生,你回去后准备上百根上等梁木,运到中左所来,便说是藩国得知天zi gong室被毁,便运来良材以解君忧,像这样的木材自然必须要用大船,寻常小港无法停泊,这样一来知府老爷就可以有借口在中左所给你一个停船的地方。开了这个口子,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比如藩国如此恭顺,朝廷是不是要予以回赐,这样就可以相互贸易;远方之人仰慕天朝礼仪,想要留下几人下来居住,划给他一片地居住也不是太过分吧;船舶远道而来,有损坏总要有个地方修理吧?”
“原来如此,多谢林老爷提点!”周可成站起身来,向林希元深深一揖:“大恩不言谢,林老爷请放心,只要兰芳社在一日,便保得林氏一日的富贵!”
北京,乾清宫,宏德殿。
“皇爷,这是户部,还有内阁关于重修万寿宫的奏疏!”麦福小心翼翼的将一叠奏疏放到御案上,细声细气的说道。
嘉靖点了点头,随手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本,翻看了两行便放了下来,又拿起下面一份来。身着明huáng sè黄袍的他坐在盘龙御座上显得有些不太自在,手指总是下意识的抽搐。原来宏德殿本是乾清宫的一座配殿,位于乾清宫正殿西面。而几年前嘉靖被宫女夜里àn shā便是在乾清宫中,因此只要他在乾清宫内便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说不出的难受,所以才搬到西苑居住。这次万寿宫失火要重修必须召集群臣商议,他也是万不得已才回到禁中的。嘉靖翻看了几分奏疏,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多半大同小异,都是说这两年北边有土蛮掠边;东南有倭患兴起,朝中财计左支右绌,实在是难以拿出这么大一笔钱重建宫室。
“麦大伴!”嘉靖将最后一份奏疏放下:“你觉得万寿宫重修大概要多少银子?”
麦福一愣,嘉靖的这个问题问的倒是有些意外,他也是一级级升迁上来的,知道像这种修建宫室的大工程牵涉太多,其中花费最是难以估算,自己若是说的多了,会被认为贪鄙无能;若是说的少了,那指不定就挡住了别人的发财路,要是被反将一军“要不你来做?”就把自己牵连进去了,都是不好。他稍一思忖便答道:“皇爷,以老奴看眼下最要紧的不是估算花费!”
“哦?为何这么说?”
“皇爷,这修建宫室的花费包括甚多,但像砖、石、漆、铁钉等物品要么是贡品,要么内库中都有存货,不用计入帐中;即便是劳力,京中也多有匠户军户可以役使,工价也可以省上不少。若让老奴现在估算,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嗯!大伴说的不错!”嘉靖紧皱的眉头松开了,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容,正如麦福所说的,明代除了征收银、粮食、铜钱这些货币赋税之外{粮食在古代长期被当做一种货币},还有征收许多其他实物赋税,比如山东临清就有提供大量的砖,这些实物有许多存储在内库之中,而且在京师还有不少匠户和军户,驱使他们劳作朝廷无需支付市场水平的薪水。麦福这句话表面上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却是驳斥了外臣的那些以没钱为理由拖延重建万寿宫的奏疏,自然嘉靖听得十分高兴,
麦福看了看嘉靖的脸色,大着胆子继续说道:“不过还是在重修宫室之前有一件事情要先准备好。”
“什么事情?”
“梁柱所需要的大木!”麦福小心的答道:“皇爷,像万寿宫这样的宫殿,上等大木少说也要上千根,这种大木京师周围早已没有出产了,只有云贵、四川还有福建的深山之中才有出产,砍伐之后运输到京师来也有一两年时间,所以动工之前一定要准备好,要不然做到一半停工等料,那花费可就多了!”
“嗯!”嘉靖点了点头,皱着眉头问道:“那内库里面没有存储一些这等大木?”
“皇爷!”麦福面上露出一丝苦笑:“像这等大木只有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才用得上,寻常人家用不少也不敢用,朝廷也不是年年都有这种事情的,若是看了放在那里——”
“寡人明白了!”嘉靖点了点头,麦福的言下之意他已经完全清楚:在古代中国房屋的大小与主人的身份是对应的,像万寿宫梁柱所需要的木材普通人家根本不敢用,而即便是天子也不会经常重建宫室,自然不会讲耗费巨资砍伐运来的这些栋梁之才方在内库里让其白白腐朽。嘉靖思忖了一会:“请内阁的几位先生和户部王先生来!”
过了一阵,几名辅臣与户部尚书慌忙来了,他们自然知道嘉靖这个时候召见他们有什么事情,心里七上八下。向皇上跪拜的时候,次辅李本误踩住自己官袍一角,几乎跌了一跤,君前失仪,他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有些困难。行礼完毕后,嘉靖吩咐赐座,叹了口气道:“朕今日召见先生们,不是为了别的,便是为了前些日子万寿宫失火一事。先生们的奏疏朕也看过了,难道国家的财计当真是这么困难吗?”
几名辅臣和户部尚书听到嘉靖的这番话,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严嵩和李本都低下头去,嘉靖的目光转到户部尚书王杲身上来了,王杲知道这件问题躲避不得,只得答道:“回陛下的话,着实是有些难处,本朝财赋之地便在东南,可如今东南倭乱,许多州县不但不能按时缴纳赋税,反而因为战乱还需要朝廷赈济;北方的土蛮也越发猖獗,宣大、延绥两镇有些地方已经欠了半年多的军饷——”




丝路大亨 第一百八十四章封赏
“王先生!”嘉靖打断了王杲的话头:“寡人今日请你来不是听你叫苦的,朕也知道东南有倭乱,北方有土蛮。不过现在万寿宫过了火,朕乃是九五之尊,总不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是,是!”王杲没想到嘉靖竟然说的这么直接,额头上顿时渗出一层汗珠来,他脑子转了转,答道:“其,其实圣上可以还居大内乾清宫,毕竟那才是我大明天子的御驾所在呀!”
“不行!”听到“乾清宫”三个字,嘉靖的脸色顿时就黑得像抹了一层煤灰的锅底一般,断然否决。简直是开玩笑,难道还要寡人过那种寝食不安的日子吗?嘉靖心中暗想。
一旁的李本也看出了嘉靖的心思,赶忙接口道:“陛下若是不愿意回乾清宫,可以先去重华宫居住,那边宫室完整,只要稍加修饰便可供御驾!”
嘉靖闻言大怒:“你这是把寡人当成囚犯吗?”
李本被嘉靖这一声怒喝,吓得从矮凳上跌坐下来,赶忙连连磕头谢罪。他心中暗自后悔自己竟然把这茬给忘了,原来这重华宫又名南宫,原本是皇子居住的宫殿,当初英宗皇帝北狩归来后,当权的景泰皇帝就把他软禁在重华宫中,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忌讳的所在。在崇信道教,极为迷信的嘉靖皇帝眼里,重华宫无疑是一个不吉之所。
李本在地上跪着磕了十几个响头,嘉靖的气也还没消,他气哼哼的说:“汝等都说如今朝廷南北皆有事,所以国用不足,无钱重修万寿宫。可朕这内库之中除了大木何物不有?京中匠户、军户也有数万,重修一万寿宫能耗用几何?汝等哪个不是深宅大院,良田美宅,却让君父居无定所,当真是不忠之极!”
听了嘉靖这一番叱呵,李本和王杲早已被吓得魂不附体,伏地叩首连称该死,倒是严嵩跪伏在地道:“陛下,提到大木老臣倒是有一事要上奏的!”
嘉靖余气未消,气哼哼的说:“严先生请说!”
“就是昨天晚上,老臣看到福建那边上来的一份奏疏,说是东番夷州有两个番王,听说万寿宫被大火焚毁,便从国中砍伐了百余根上等大木,还有百两金沙一共送来,以为陛下重建宫殿之用!”
“哦,还有这等事?”嘉靖听到这里,脸色转晴:“此事当真?”
“应该是真的!”严嵩笑道:“这奏疏是泉州知府送上来的,所以才上书给朝廷的。兵部那边前天也收到一份福建海沧署安边馆送上来的奏疏,说有六七条夷狄的巨舶都停在中左所的一处大澳,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置。两边说的应该是一件事情!”
“嗯!”嘉靖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严先生,那奏疏拿来与寡人看看!”
“臣遵旨!”严嵩从怀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呈了过去。麦福接过奏疏,转交给嘉靖,嘉靖接过奏疏,只见文章不过寥寥数语,文字也颇为朴实,并无什么辞藻修饰,显然是那知府直接转述两个进贡的番王的原话:“我等听说大明皇帝宫室遭遇火灾,便在挑选山中生的长大粗壮的树木砍了百余根,与历年积存的金沙百两一同送来,为天zi gong室梁木之用。望大皇帝早日建好宫室,不受风雨之苦!”
“这两个番王当真是东番夷州番部之王?”
“这个倒是不假!”严嵩笑道:“福建海沧署安边馆送上来的奏疏上面说:这两个番王一个叫大树王,一个叫黑铁王,都是东番夷州岛上的番部之王,这些年来他们两人在岛上东征西讨,都平定了不少番部,实力颇大,前几年他们也有船舶渡海而来,要与我大明贸易,因为不属于我大明藩属,被福建那边的沿海卫所驱赶了几次!”
“哦!那他们怎么做了?”
“听兵部那边说,这两个番王的船倒是安分的很,被赶出去就开船走了,可能和我大明沿海奸民有私下里交易一些,并没有做什么其他不法之事!”
“嗯,也算得上是恭顺的了!”嘉靖点了点头,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严嵩在一旁看的清楚,笑道:“陛下,那这件事情应当如何处置?”
“严先生你以为呢?”
“按说依照祖训,这两个番王既然不属我大明藩属,便应该驱赶出去便是。但老臣以为,彼等虽为夷狄,但一片向化之心可悯!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今我大明既能服远人,又岂能拒人于千里之外,伤远人一片向化之心?”
“嗯!好一个向化之心可悯!”嘉靖点了点头:“严先生说的不错,既然他们远远的送来木材,那便让泉州知府那边给他们一个泊船的地方。待到这万寿宫修好之后,派个使者去一趟夷州,册封这两个番王一个官职,许他们三年一贡,如琉球故例吧!”
“臣遵旨!”
福建,厦门岛,筼筜湾。
满载的鲲鹏号,在猛烈地西风吹拂下穿过鹭江{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海峡},笨拙的向不远处的筼筜湾驶去,由于船帆和桅杆受到了损坏,船只的航行有些不稳。不过神情严肃的领航员引导着她,小心翼翼的避开涨潮中的三角洲的浅滩和泥岸,这些浅水区早已用竖起的木杆做了标记,然后这条大船痛苦的走着“之字形”航线,在每一段直线航程的终点,她的船头便被吃水较浅的小船拉转过去——每一段直线航程都很短,这是因为筼筜湾虽然长十多里,最宽的地方有五里,但沿岸有大片的滩涂,海湾中间也有几个沙洲。像鲲鹏号这样的大船,一不小心就在浅滩搁浅。虽然如此,在领航员的努力下,鲲鹏号最后还是靠上了岸,中间没有遇到一次搁浅。




丝路大亨 第一百八十五章团防局
“干的漂亮!”站在岸边的周可成满意的拍了一下手:“这领航员叫什么名字?”
“姓林叫阿水!”九指笑道:“是条老海狗,已经五十多了,身子骨不如以前了,跑不了外海,不过这一带的海况熟得很,就当了领航员!”
“嗯,待会赏他二两银子!”周可成笑道:“亏了他,不然船碰一下就麻烦了!还有,让他多带两个徒弟,这方便人手我们缺的很!”
“这恐怕他不会答应!”
“不答应?为什么?”
九指笑了笑:“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林阿水跑了一辈子船。您也知道跑船的手上都留不住钱,他年轻的时候还好,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日子就过得很惨,有一顿没一顿的,好不容易靠咱们兰芳社混了个肚圆,怎么肯再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
“这倒也是!”周可成笑了笑:“这么说来,泉港那边有很多没饭吃的手艺人?”
“大人您这不是开玩笑吧?”九指笑道:“手艺人手艺人说白了就是啥都没有才去学手艺呀,有房有地的谁还去学手艺呀。就拿咱打比方,要不是遇上您,咱指不定已经饿死在哪个角落了”
“真的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听了属下这番话,周可成不由得暗自感慨,他在tái wān草创基业,可谓是白手起家,经过两年多来的苦心经营,也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局面,而眼下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劳动力,尤其是拥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为了尽可能大的ci ji手中有限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周可成几乎都要把前世工厂里面各种奖励方式都给逼出来了。可以说在十六世纪的全世界,兰芳社下辖工厂的工人待遇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即便如此,面对作坊、船厂、砖窑、农场、榨糖厂、船队不断扩张的劳动力需求,有限的劳动力来源依旧是捉襟见肘。周可成不久前将羽茂等几家豪强从佐渡迁徙到tái wān来,除去为本间氏康扫除祸根,也有补充己方劳动力不足的意思。这也是他想方设法在厦门岛寻求一个立足点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二十世纪**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快进快出”、“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等经济模式照搬过来了。像纺织、武器制造、酿造等劳动、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就可以拿一部分放在厦门岛来了,减轻tái wān那边人口缺口的压力。
“九指,你去一趟同安,给林老爷送一份礼去,便说请他替我准备一桌酒席!”
“是!”九指闻言一愣:“掌柜的,您是要请林老爷?”
“嗯,不光是林希元,还有其他几个缙绅,泉州知府,其他的几位大人。这次向朝廷请求册封、中左所的泊位、立团防局的事情多亏了他们伸手,我要好好感谢他们一番!”周可成笑道:“咱们总算是在tái wān和闽南立下根了,接下来就该找汪直他们算算屋久岛的老账了!”
三天后,林府后院。
“周先生,请随小人来!”林管家微微欠着腰,领着周可成穿过一条游廊,走进一间幽静的院子,他轻快的走上台阶,推开花厅门,笑道:“周先生,请!”
“有劳管家了!”周可成微微一笑,走进屋来。花厅的面积不大,布置得异常雅洁,当中已经拼起了一张大圆桌,桌上的青花细瓷食具,在灯烛的辉映下熠熠生光。一个中年妇人正领着两个丫环张罗着,看见周可成进来了,她们就一齐上前,裣衽为礼:“老爷在隔壁的小厅,还请先生随奴家来!”
周可成点了点头,随那中年妇人进了隔壁,只见林希元正和四五个年龄相仿的中年人围坐,一边喝茶一边说着闲话。林希元看到周可成进来,赶忙站起身相迎:“周先生来了,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不敢当!”周可成向众人做了个团揖:“在下周可成,见过诸位了!”
听到周可成自报家门,屋内的众人神色各异,有的惊讶,有的好奇,有的甚至还有几分厌恶和鄙视,周可成看在眼里,只是一一记下。林希元笑着替周可成一一介绍,都是闽南当地的缙绅头目,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官场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力。报到最后一个林希元稍微停顿了一下,笑道:“周先生,这位便是吴可卿吴先生,乃是知府老爷幕中的一杆笔!”
“原来这位便是吴先生!”周可成脸色大变,深深的施了一礼:“在下从林老爷口中早已听说过您的名字,只是未曾谋面。这次的事情有劳吴先生在其中操持,周某铭记在心,稍后必有重谢!”
“不敢!”吴可卿却表现的十分谦恭,他微微侧过身子,没有受周可成的礼:“这件事情乃是林老先生谋划奔走,在下不过是动动刀笔,做了件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已,如何当得起周先生的大礼!”
正说话间,那中年妇人从外间进来,向林希元福了一福,笑道:“林老爷,都准备好了,可以入席了!”
林希元点了点头,便招呼众人来到隔壁的花厅,他请周可成坐了首席,然后又让吴可卿做了次席,然后让其余人依次坐下,自己坐了下首的主座。那中年妇女见众人坐定了,便吩咐了两声,让丫鬟退了出去,自己给众人倒酒。
“诸位!”林希元举起酒杯,用一种十分亲切、轻松的语气说:“今儿晚上,来的都是将来团防局的同僚,大伙儿莫要拘礼,先共饮了这一杯酒再说!”说罢,他便第一个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既然林希元领了头,众人也纷纷具备相庆,几杯酒入肚,桌上的气氛也渐渐活络起来了。正好当年正有秋试,那几名缙绅交头接耳都说些科场事情,某人中了,某人落地了,某人出京了、某人勘磨没过关云云,无形之中倒把周可成晾到一边去了。周可成倒也不以为意,只是低头吃菜,并不插嘴。




丝路大亨 第一百八十六章猫儿
“周先生!”旁边传来一个声音,周可成转过头来,只见一旁吴可卿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周可成赶忙笑道:“方才周某走神了,还请见谅”
“无妨!”吴可卿笑道:“今年的秋试南安的吴老爷有个侄儿中了举人,所以大伙儿都格外高兴,倒不是要冷落了周先生!”
“吴先生说的哪里话!”周可成笑道:“寒窗十载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事情自然是要高兴下的。若非周某读不进书,说不得也是要去科场碰碰运气的。”
“呵呵!兄台说笑了!这次那两个番王的事情若是成了,周先生在那边分疆裂土也不是什么难事吧?什么功名能比得上这个?”吴可卿笑道,这次团防局的事情他参与其中,对其中的内情一清二楚,自然清楚眼前这个男人与那两个进贡木材的藩王之间的密切关系。
“呵呵!”周可成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鱼片,丢给在一旁的一只碧眼波斯猫:“打个比方吧,这件事情若是这桌子上的大餐,周某不过是那只猫儿,捡点地上的残羹剩饭罢了,又算得了什么!”
“照我看来这堂上客有堂上客的好处,桌下猫也有桌下猫的好处!”
“哦?吴先生为何这么说?”
“周先生,您看这花厅之中,今日是你我,明日却是别人,朝为堂上客,夕为阶下囚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哪里比得上这桌下的猫儿,每日都有吃食,无忧无虑,岂不为美?”
周可成听吴可卿说到这里,心中一动,便笑着试探道:“这么说来吴兄倒是颇为羡慕这桌下的猫儿了?”
“那是自然!”吴可卿笑道:“只是这花厅庭院深深,不得其门而入呀!”
“若是如此,那在下倒是可以做个引荐之人!”周可成笑着举起酒杯。
“那就谢过周兄了!”吴可卿举起酒杯,与周可成碰了一下,相视而笑,心思都在酒中了。
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了几分酒意。那位侄儿刚刚中了举人的吴老爷见周可成除了与身旁的吴可卿说了几句话,便一直低头吃菜,也不与自己说句道贺的话,不由得有几分恼怒,便冷哼了一声,站起身来走到周可成身旁:“周先生,当初你提出好几个条件,说要应允了方才答应出人出船御倭。现在你的条件都已经实现了,不知你愿意拿出多少船?多少人来呢?”
周可成抬起头,看了看那吴老爷,笑道:“这位便是南安的吴老爷吧!听说令侄今年秋天刚刚高中,周某这里先道声喜了!”
吴老爷见周可成向自己道喜,冷哼了一声,暗想这厮倒也不是全然不知礼数:“罢了,小儿辈的事情先放到一边,我方才问的事情,你可休要推诿!”
“吴老爷说笑了!”周可成笑道:“列位可以问问林老爷,周某可是那种说话不算数的人?既然这泊船的事情办妥了,船的事情便不用担心。这样吧,三层夹板大船一条,双桅纵帆快船四条,单桅纵帆船八条,列位可还满意?”
1...8384858687...4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