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杨晨东实在太优秀了一些,优秀到朱祁镇已经十分忌惮的程度。如果说走第一条路是自绝以后的目标,那选第二条很可能就是自绝坟墓了。
杨晨东不过二十一岁的年纪,现在就封了异姓王,若是以后还在用到对方的时候,要怎么封赏,难道要把皇位让出去不成吗?再说一旦封了异姓王,那便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怕是将来想要解决的话,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行吧。
至于锦衣卫所说的杨晨东身体不好,中毒之事,朱祁镇并不敢全信。实在是杨晨东给出他的惊讶太多了,让他无法完全的相信也是情理之中。
这就有了召集群臣之事,想要看看是不是有哪位俊杰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可现在朱祁镇有些失望了,“无能,无能。”心中这般骂着,两权相害取其轻,朱祁镇是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最终他的内心还是偏向了第二种选择。“罢了,退朝,六部尚书以及都御史留下入偏殿议事。”
朱祁镇把几位重臣叫到偏殿,自然是只有一个事情,那就是议论给杨晨东封王的事情。
即然大家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那便只能考虑此事了。好在的是之前的沐斌封了异姓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或者说丢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来一次又有何妨呢?
能成为重臣的,无一不是头脑灵活,擅于察言观色者,不然的话,怕是早就保不住座下的位置了。在朱祁镇召见他们时,便都猜出了皇上之意,如此一入偏厅,一个个就此低着脑袋并不说话,显然谁都不想先提这件事情,以免臭了自己的名声。
“咳。”座在金色龙椅之上的朱祁镇脸色有些难看,眼见大家都不说话,这便轻咳了一声,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这一套放在经历过不知道多少大风大浪的几位尚书眼中,一丁点的用处都没有,站在下面的包括代表邝野的兵部左侍郎陈汝言也是一样的低头不语。一幅脚下似乎有着什么天下美景一般,让他无法在挪动双眼,抬起分毫。
眼见大家的表现,朱祁镇神色不愉。他虽然也知道让谁开口说起这件事情,怕是以后史书中都会轻慢此人,可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吧,难不成让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去说吗?难道还嫌在史书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够丢人吗?
皇上就是皇上,即然臣子不主动说,他便一一点名就是。
心想着,这可是你们逼我的,朱祁镇开口说话了,第一个点的就是历史尚书陈循。“陈爱卿,身为吏部尚书,应该是有着识人之名吧,如今之局面,可有什么po jiě之道呀?”
吏部自古有着见官大一级的说法。做为主管全国官员升迁、考核和推荐大权的吏部尚书,更被别人形容成为吏部天官,往往只要资历足够的话,也会是众臣之首。上来就点陈循的名字,这可丝毫没有要柿子捡软的捏的意思,这是真正的要逼着大家来表态了。
尤其是一句有识人之名,让陈循无法推辞,这也是苦了站在那里的陈大尚书。
朱祁镇话虽温和,但仔细想着对方话中的意思,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受出一股威胁之意来。或许是说朱祁镇在给臣子一个选择,要么然你就说出他想说的话来,背负着一些骂名也只能认了。要不然你就硬扛,然后准备丢官吧。
一是名,二是利,你总是要选择一样的,总不能所有的好处都被你给占去了吧。
陈循脸色十分的难看,心中进行着复杂的争斗,考虑着要怎么办?怎么说?会有什么样的得与失。
“皇上,臣有话要说。”正自在陈循想着要如何回答皇上之话时,站在下面的礼部尚书刘德终于出声了,手持笏板上前了一步。
原本都准备发火,要好好的敲打一下陈循,甚至很有可能会找理由将其罢官之时,刘德突然出声站了出来,这就让朱祁镇的脸上一喜。心想着自己身边还是有忠臣良将的,当下便尽可能的让神色变得好看一些的问着,“刘爱卿,有什么话说吧。”
“是,皇上。”刘德点头将原本拱起的双手放了下来,随后目光平和的说道:“皇上,今西南局势混乱,已有要漫延之势,而我大军练兵尚还需要时日,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以臣之见,倒不如在封一位异姓王,让其统兵而战,以保我大明万世之江山。”
刘德站了出来,不仅如此还主动说起了封王之事,这让朱祁镇是一脸的高兴,“刘爱卿之言甚合朕心呀。”
“多谢皇上。”刘德得了夸奖之后,连忙就表现出一幅谦虚的样子来,随后又继续的说着,“只是封王毕竟是大事,依臣之见,切不可莽撞了,尤其要封的还是忠胆公,他曾替北明代宗效力,如今家眷亦在那里,如此这般的大事是一定要先和他们商量好了才是,不然的话,怕是得不到天下所有人的承认,更容易生出事非来。”
“嗯。”听到刘德突然提出的新问题,朱祁镇若有所思般的点了点头方道:“刘爱卿说的极有道理,那依爱卿之言,应该何解呢?”
“皇上,应该先着人与代宗商议此事,只要双方统一意见了,这个异姓王的分封方能执行下去,才能让天下人不去议论纷纷。所以臣肯请皇上,先给礼部一点时间,臣即刻着人去办,至于忠胆公那里,可以先通知他带兵退敌,待他解决了叛乱之后,想必封王之事也就商议妥当,正好行加封之记,如此两不耽误矣。”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三十三章 苗金龙心动
似乎是早就想好了接下来的对策,说话间,刘德是开口就来,水到渠成。
“是这个道理。”被刘德这一绕,朱祁镇便点了点头。但跟着一些问题也便冒了出来,他便忍不住的说着,“如此一来的话,忠胆公可愿意吗?还有爱卿可有几分的把握说服北明呢?”
在朱祁镇看来,不能真正的封王,万一要是杨晨东不允怎么办?还有就是封异姓王这样的大事,是南明形势危急之下不得以而为之的,北明并不损失的情况之下,他们愿意承认这件事情吗?至少换成了自己,怕是不会同意的。就像是有关杨晨东是忠胆公的事情,到现在于北明臣子间还有人称其为忠胆伯便是明证了。
刘德即然站了出来,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自然而然这些问题早就想过了。现听到朱祁镇问起,当下便是一笑而道:“皇上无需担心。即然皇上已经许了这个封位,若是忠胆公不满意的话,一旦传遍了天下,怕是所有人都会奋起指责吧,吐沫星子有时候也是会淹死人的,想必这个道理忠胆公也应该很清楚。至于北明那里是不是会同意,呵呵,皇上,那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那可以和忠胆公直说,让他去处理就是了,倘若...总之皇上圣明。”
倘若什么,刘德并没有直说。但朱祁镇已经听了出来。如果封王的事情在北明那里并不能通过的话,想必杨晨东一定会非常的生气,这可是离间他们的好机会,弄不好,双方大打出手也是有可能的,那时自己当真就可以座收渔翁之利了。
想着一旦杨晨东与北明来一个两败俱伤的话,那将是南明崛起的机会,当下便一脸的大喜道:“刘爱卿不愧是臣之肱骨,好好,一切就依爱卿之意行事就是,曹吉祥,给朕拟旨...”
原本还在头疼又要封上一个异姓王,这是在卖祖宗的江山呀。就算是有一天,自己重新变得强大起来,把一切都收回来,但谁知道史书中会怎么样记载这件事情,后人又会不会骂自己呢?
可经刘德这般一说,倒是坏事变成了好事,自己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便将问题给解决了,还为北明立下了一个强敌,这般的妙计甚是让他满意。
朱祁镇满意了,几位重臣自然也就可以自由的离开。
刘德走在几人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户部尚书王佐看向他的目光有些不屑。
杨晨东曾在战场上救过王佐的性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前一阵子杨晨东与刘德因为杭州知府申不齐的事情闹过别扭,这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仅是从这一方面而言,两人便已经有些互看不顺眼了。
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的是刘德今天这一番话,分明就是在算计杨晨东。尽管只有几位重臣在此,但今天的对话是一定要载入到史书之中的,想必朱祁镇第一个就会把事情给说出去,也免得后人把这样的算计放在自己头上。如此一来,刘德算计杨晨东的事情自然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将出去,那个时候,以忠胆公的性格会饶了刘德吗?
这就是为何王佐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的不屑。在他想来,要用杨晨东当是好好的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愁他不为朝廷所有,不为南明尽力。毕竟以王佐的目光来看,杨晨东终还是大明的臣子,只是巧合之下认识了雇佣军罢了。
可若是这般的被人算计,那就另当别论了,后果也是会十分严重的。
王佐看向刘德的目光中有些复杂,甚至还有些不屑,但同样有人看向他的目光确是充满着感谢,那便是吏部尚书陈循。
就是刚刚,若非是刘德及时出言的话,他要么就会在史书上留下把柄,受人指责,要么就会被皇上所恨,不知道会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而刘德之言算是在关键的时候救了自己一命。
“多谢刘兄。”陈循一脸感激的抱拳说着。
在他说话的时候,刑部尚书萧镃、工部尚书江渊也一并走了过来。
刘德很会做人,六部尚书之中,他就团结了三位,分别是陈循、萧镃和江渊。原本是想把都御史商辂也拉进他们这个阵营的,奈何的御史的位置太重要了,有监察百官之责,这样的位置注定他无法参与到别人的阵营之中,不然的话,定会受到皇上的猜忌,离下台甚至是治罪也就不远了。
换一句话说,六部中,除了兵部的邝野尚书和户部的王佐尚书,其它四位尚书已经抱成了一团。巧合的是,这四位尚书与杨晨东都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相反,因为刘德的原因,反倒是让他们之间还有些隔阂。
刚才发生的一幕大家都看在了眼中,刘德在关键的时候出言救下了陈循的一幕,萧镃和江渊都看在了眼中。对于刘德能够不畏不惧不记名声的出手,都是心生佩服的,现在走过来就是表达着他们的善意。
刘德自然注意到了这两人的靠近,当下心中有了计较,这便呵呵的笑道:“陈兄哪里话,我们原本就是一体的,可谓是一人荣大家荣,一人损大家损,这原本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好呀,说的好呀。”萧镃和江渊都不住的点着头,表达着赞赏之意。因为这件事情,四人的友情似乎更加紧密了。可以见得,有他们在,杨晨东想要封王的事情怕是困难重重。
......
高州府城外雇佣军军营。
距离苗军通过这里已经过去了五天。而这天中午的时候,冷锋侦察兵传来了消息,说是一万苗军返转而回。估计在傍晚的时候很可能会路过冷锋军营。
消息传回,冷锋的军营之中不少人摩拳擦掌,一幅要大展身手的样子。现在他们只是期望苗军能够头脑发热的向雇佣军发起攻击,给他们一个立机表现的机会。
如杨晨东所料,在回返的路上带队的张曾将军就一直在考虑着要不要向雇佣军动手的问题。
原本是信誓旦旦的杀向雷州府,想着攻破那里,立下大功。可不曾想,真去到那里之后,看到的竟然是一座空城。不仅如此,城中但凡算是值钱的东西是一样都看不到。
这便是无功而返了。这让好不容易抢到这个差事的张曾心中郁闷。想着苗军自起事之日起,便是一路狂扫,如入无人之境,但遇敌人,那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之势,何曾有像这一次,劳师动众,确是丁点的收获都没有呢?想必就这样回去了,怕是其它的同僚会笑话自己的吧。
“不行,绝对不能就这样回去了。”张曾在心中较劲的说着。但如果想获得大功而回的话,似乎只能选择对雇佣军动手了。
“哼,邹秀才的话不可全信,他原本就是汉人,是大明百姓,谁知道他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在决定动手之前,张曾在心中说服着自己,然后就派出了斥候,让他们以回去报信为由,去察看一下雇佣军军营的情况。
要说张曾也算是小心,至少知道在动手之前先观察一下情况。如此报派出的斥候就大大方方的路过了雇佣军的军营,向着高州府下的苗军大本营而去。
原本冷锋军营的防御一直是很严谨的,平时也能看到一个班一个班的战士在回来巡逻走动。但自从利用黑夜在军营之外埋了地雷后,自然就放松了很多。这一次为了引敌来攻,更是有意的来了一个外松内紧。但凡是能让外人看到的地方,士兵都表现的十分懒散,但在没有人可以看到的军营深处,训练依然还是十分的严格。
如此一来,看似路过这里,实际上是探查情况的苗军斥候就上了当,将雇佣军军营的表现汇报到了张曾这里。
一听到雇佣军竟然如此的大意,张曾一脸大喜,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立大功机会。当下便着亲信前往苗军大营说出自己欲趁势攻击雇佣军的事情,还列出了自己的理由,那就是雇佣军轻狂大意,正是可以吃掉和重创他们的时候。
亲信快马再一次路过了雇佣军军营,一番观察,发现斥候所报无误,这就去了城下的苗军大营,见到了大王苗金龙,说出了他家将军的计划。
“突袭雇佣军军营?”听到来人的汇报,原本座在首位的苗金龙突然就来了精神,只是在重复说着这句话的时候,目光还不忘记看向邹秀才这个营中最有文化的人。
邹德原本就在竖着耳朵听着。要说他的确有自己的聪明之处,在先前听到斥候来报,说是张曾将军带兵前往雷州府无功而返的时候,他就料到怕是回归之路会不太平。
现在又听到张曾派回的亲信如此说词,便在心中哀叹了一声。
邹德可不会相信所谓斥候说的雇佣军军营松散,士兵偷懒毫无士气的事情。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三十四章 胆大包天的张曾(四更)
即然能够将南明极为头疼的黄匪军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尽数消灭了,这样的军队岂会如说的那般不堪。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证明对方是别有所图,或是说他们根本就是在做样子,而等着别人来攻。
只是虽然心中想到了这些,邹德确并没有要拒理力争的意思。雇佣军的强大,仅是靠他说一说是没有什么用的。或许只有去碰了钉子,吃了亏,他的话别人才能够去相信的吧。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即是这个道理。这便在苗金龙目光看来时,他没有坚决的反对,只是表态道:“大王,雇佣军不应该如表现那般的不堪,怕是其中的诈。”
“有诈?消息说他们不过只有七千多人而已,张曾将军的大军就有一万之众了,在加上我们足有八万人马,便是有诈又能如何?”苗金龙见邹德似乎态度还算是平和,这便试着要说服他。
邹德只是表了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了。即然别人不信,他又为之奈何,当下便不在言语,一幅我不会改变看法,你们看着办的样子。
所以在面对着苗金龙第二次询问的时候,自然没有再说话。
连邹德都不出声了,苗金龙就认为自己的这个偷营想法还是很好的。毕竟如果可以一战攻下雇佣军的话,那挡在面前的高州府将必破无疑,他这一路就等于是立了大功,接下来即可直达广州府,从而达到控制和占领整个广东全境的目地。
心中有了主意,又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苗金龙当即大手一挥,对着张曾派来的亲兵说道:“告诉你家将军,就选择今天晚上向雇佣军发起攻击,本王会派兵支援你们的,同时还会分兵紧盯着高州府,不会让他们有能力出后相助。”
......
杨晨东还在营帐中与大夫人胡嫣,三夫人雪娘子说着话,对于他而言,空闲时与夫人一起聊聊天,便是最大的精神放松了。
“报。”虎芒的声音由帐外传出。
“进来吧。”杨晨东正了正身子,他知道很可能是战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不然的话,不会在这个时候虎芒前来打扰自己。
杨晨东猜的不错,虎芒前来的确是说苗军所部的变化。“少爷,正归队的一万苗军突然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我找人算计过了,按着他们现在的速度,很可能到达我们军营之旁的时候要后半夜了。”
“放慢速度?”杨晨东听着这算是突如其来也可称之为顺理成章的变化,不由呵呵的笑了起来。
那一天,杨晨东看着苗军十分孤傲的从自己军营旁走过,便想到这支军队骄傲太过自大,很可能会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想法,这便吩咐下去,斥候紧盯,同时军营中做好防备工作。
可这一切不过就是一种猜测,一种感觉,或是一种经验之下的推断罢了。算不得真正的事实,只是有了虎芒的这个情报,那就完全的不一样了。
众所周知,但凡是出营在外的军队一旦踏入了返程之时,那士兵们都是归心似箭的想法,速度是只会快不会慢的。就像是这一万苗军,想必回归大本营的想法应该很强烈才是,如此一来,他们的速度应该很快。莫说是晚饭前应该赶回大本营了,就算是在晚一些,速度多少也会提前才是。怎么又可能突然间推后,且还是后半夜才能来到自己军营之旁呢?
如果真是这样,好好的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归营岂不是更好。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便已经露出了对方的作战意图。
“苗军大本营那里如何?”杨晨东出于谨慎的问着。
“回禀少爷,监视那里的斥候回报,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看似一切都是正常。”虎芒如实的回禀着。
一切正常吗?哼!那便是最为的不正常了,你想一想,如果真的是大军回营的话,大本营需不需要做一些准备,眼看敌人在侧,便是出兵来相迎也是十分合理的。可是他们偏生的什么都不做,便已经露出了他们的目地。”杨晨东分析了战况之后,做出了一个十分肯定的回答。
原本虎芒还不明白为何正常就是不正常,但一听杨晨东的分析,不由心中叹服着,少爷果然就是少爷,像是这样的事情以前讲战略课的时候曾说过,但为何他就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这些呢?
“好了,即然是这样,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苗军一定会前来偷营,且时间上应该不会是深夜,会提前一点,哼!即是如此,那我们就做好口袋,等着他们来就是,这到嘴的肥肉没有不吃的道理呀。”杨晨东脸上带着自信般的微笑。
这一幕看了一旁胡嫣与雪娘子的眼中,两女眼中泛着小星星。
试问,哪一个女孩不爱英雄呢?更不要说像是杨晨东这般年纪轻轻就有了如此家业的人,即便她们已经是妻子的身份了,但这依然无法阻挠她们心中释放出来的爱意。
其实这段日子里,胡嫣和雪娘子已经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为何这些精锐中的精锐军士会如此听自己夫君的话呢?虽然说她们也听过杨晨东讲的救了雇佣军首领的故事,但心中是绝然不信的。但若说这些人是夫君手下的将士,似乎也说不过去,杨晨东才多大的年纪,又哪里来时间经营和创造着这一切呢?
对着这种疑惑,杨晨东早也发觉到了,但一直没有说。一来是还不到说出一切的时候,二来也不想让两女跟着担心,倒不如现在这样,由得他们去猜测好了,反倒更能心安理得一些。
......
一万苗军,在将军张曾的一声令下后,开始放慢了归程的脚步。
能够出来攻城掠地的,战力自然不错的,论综合实力也是八万苗军中的精锐。正是因此,张曾才提前一步的将命令传达了下去,那就是可以放慢速度,待时机合适的时候,直接冲下只有七千多人的雇佣军大营,抢了那里再说。
以一万对七千,兵力上存着不小的优势。
加之一路而来,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久而久之下,这些士兵的骄狂心理便可想而知了。所以尽管面对着雇佣军,但无知者无畏,他们是没有丁点的害怕心理。相反还认为不过就是冲营罢了,且还是以偷营的方式,怕是一个冲锋下来,大局可定吧。
正如杨晨东所想的一般,张曾没有选择深夜冲营。
虽然说深夜是一个人睡眠正深的时候,也是防御力最薄弱之时。但张曾更清楚,雇佣军的将军只要不是白痴,一定会派人暗中观察自己的,如此也会算计出自己到达对方军营之旁是会是什么时辰,即是如此,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呢?
不过有防备不怕,张曾原本也是要玩出其不意的,我就等天刚黑不久便突然冲营,想必如此突然的决定,一定会让这些雇佣军措手不及的吧。
张曾的打算很好。熟不知杨晨东早就做好了准备,更重要的是他都不需要摆出一幅严防死守的样子来,凭着摆在军营五百米之外的地雷便已经是稳操胜券了。
正是有了这些别人还不知道更不了解的大杀器,雇佣军的军营由外看去,才是这般的懒散,才会让那些窥伺这里的苗军斥候相信,这的确是一个不设防的营地。
别得不说,凭着这些斥候们的眼睛,就算是你内紧外松,他们也能看出一个大概来,至少在冲锋的时候,先杀到你营外总是没有问题的吧。自然,苗军之前也听说了雇佣军拥有着先进火器的事情,但并不多么的害怕,大明的火器他们也曾见过,只要能让他们靠近,改成了近身战的话,想必什么火器都难以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弄好了,还能抢到一些火器,那就赚大发了。
斥候传来的消息让张曾心头大喜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晚上偷营的准备。为此他早早就做了准备,将手下但凡可以带领五百人以上的小头目们都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1...170171172173174...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