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打探不到,要你们何用?”听着属下这般的回答,苗金龙是气不打一处来,尽管刚才已经感觉到了不妙,但是当答案出现的那一刻,他现自己还是有些承受不了。
苗金龙已经气的失了方寸,好在邹德邹秀才头脑没有乱,这毕竟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结局。只是他人微言轻,无法阻止,在加上他也想让张曾吃一个大亏,以免以后还继续的那般嚣张。
现如今眼看着前方果然败了,当下便一步于队列站出向着苗金龙说道:“大王,即然前方失利,当马上派将军前去迎接,以减小损失为善呀。同时紧闭营门,做好防御的准备才是万全之道。”
头脑正乱的苗金龙猛一听邹德之言,有如溺水之人抓到了一颗枯木一般,有如小鸡啄米一般的点着头,“不错,不错就按邹秀才所说去做你准备吧。”
这原本就是之前商量好的对策,毕竟未谋胜先谋败也是兵法之道。这些建议当然是邹德提出来的,也是他力劝之下,这一次苗军才只是出动了两万人,若不然的话,或许派出的人会更多,自然损失也就可能会更大了。
有了苗金龙的命令之后,很快苗军大营就动了起来,是应该救人的去救人,应该防守营地的加紧了防守,总算是没有在混乱的时候失了方寸,更重要的是让原本想在寻机出兵的邝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苗军要偷营的事情邝野看了出来,正是因此,他才想着自己也应该做一些什么,如说如果雇佣军败了,他们就要紧守城门,反之雇佣军大胜他是不是也能来一个主动出击,如说来一个直捣黄龙,攻下苗军大营,活捉或是杀死苗金龙呢?
而两种选择,他还着重在的第二项上做了准备。以他对雇佣军的了解,当然是认为这一战杨晨东胜利的希望更大一些了。
事实也是如此,一阵阵的火光和轰响之后,苗军便败了。如此邝野便派人紧急出城盯着苗军大本营的一举一动,同时除留下一部分兵力交由关鹰守城之外,马威将军和于光将军都被他集合了起来,足足准备了一千士兵行偷营之事。
奈何的是兵力终还是太少了,又得到苗军大本营未乱,且防守有序的结果之后,邝野只能一脸失望的放弃采取军事行动的做法。
一来自己的兵力太少,以一千去偷对方六万人的军营,看起来与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二来没有提前的知会杨晨东知晓,冒然出击没有人辅衬的话,很可能就是有去无回了。
邝野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只是派出了斥候去打探外面的战况,他还有一丝的希望,那就是雇佣军会不会趁机杀向苗军大本营,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是定要插上一手的。
让邝野失望的是,雇佣军并没有要冲击苗军大本营的意思。仅仅只是在冲出了两里之后便停了下来,随之便是回头打扫着战果,一群又一群的俘虏被绳索捆绑,带回了雇佣军的军营;一堆又一堆的大火燃烧着,直接将那些已死的苗军尸体点燃。这倒不是要毁尸灭迹,而是为了防止死上这么多人出现什么瘟疫。
张曾还是逃了回来,与他一起逃回的还有八千苗军,当他们一个个惊魂未定的撤回到了苗军大本营之后,一个个脚如灌了铅一般在也走不动一步,扑通通的就这样座在了地上。
士兵可以装熊,做为将军的张曾却不可以,他是连滚带爬的进入了主帐,跪倒在苗金龙的面前,请求惩罚。
看着左肩膀上还带伤的张曾,苗金龙虽然心痛恨,但终还是没有下过多的惩罚,这可是跟着自己一起起事的将军,是功臣呀,又是最为纯正的苗人,所以只是斥责了两句之后便让他下去养伤了。
对于苗金龙的念旧,一旁看着一切的邹德是即欣赏又痛恨。
欣赏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主子正是他应该紧跟的目标,跟着这样的人,至少不用担心被无情抛弃;痛恨的是太过注重感情了,是难成什么大事的,任人唯亲更是容易坏事。
邹德还在分析着苗金龙的性格以及做事的优缺所在,那边这位苗族的大王之一已经向他开口说道:“邹先生,这一次我们苗军吃了大亏,依你之见,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大王。”邹德很快将神游在外的思绪收了回来,一改十分认真的样子说着,“经今晚之事,我们已经看出了这雇佣军的实力,的确是非常的强大。这样的对手,还是不要硬碰硬的好,不然的话,可是很能伤到大王的根本,不如先的防守为主的好,在将事情报上去,由岷王来处理一切就是。”
“这个亏就这样认了吗?”苗金龙似是有一丝不甘的问着。
“当然不能就这样认了,只是如果我们此时拼尽全力与雇佣军来一个两败俱伤的话,怕是正了一些人的下怀,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实不是什么好事。倒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寻找机会在徐徐图之好了。”邹德如何看不出这根本就是苗金龙色厉内荏的表现呢?明明看到了雇佣军的厉害,不想与之为敌了,又担心别人说他胆小。即是如此,自己帮助他找一个借口,找一个台阶下好了。
邹德在苗族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确是够了解情况的。仅仅就是这一句话便是说了苗金龙的心思,让他不住点头的同时,原本冷峻的神色也缓和了很多。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三十八章 冷兵器战争的弊端
苗族可不只有他一位大王,仅是这一次随着岷王一系起兵的就有很强大的三支,分别是都廒寨苗首杨文伯,横岭峒苗首吴英头外加自己。说起来这两伙实力都是不弱,倘若自己受到了重创,怕是让他们知道了,只会幸灾乐祸的吧,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好,邹秀才言之有理,即是如此,即刻下令,封锁营门,士兵无令不得随意出入,同时将这里的事情写成战报送到岷王手中,请求支援。”原本就是为了找一个台阶而已,现在即然借口已经出现,苗金龙便借势说着。而在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有着不到七万的苗军军营很快就重新的安静了下来。
不管是雇佣军还是南明军,他们都在等待着苗军的反应。
在他们看来,吃了亏的苗军会偃旗息鼓的老实下来也是正常的,但一怒之下疯狂反扑也是正常的。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不会退缩,都会见招拆招。
当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不要再动刀兵的话。毕竟从某一方面而言,苗军只是岷王一系的辅助兵力,就算是真的把他们灭掉了,也起不到太重要的作用,反而还会引来岷王一系大军的围攻。当然,除非拥有足够的实力与他们正面一战了,那倒会是另一个态度和想法。
密切的观察着苗军的动静,到天亮的时候,苗军突然安静了下来,这即在情理之中,又算是在意料之外。可无论如何?他们安静了,大家暂时的也就安全了。站在高州府城楼上近乎吹了一夜冷风的邝野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其实他还有一种担心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苗军眼见雇佣军厉害,招惹不得,会不会一怒之下拿他们开刀呢?若是如此,那还是不得不防的。
“恩师,天亮了,苗军不可能在来偷城了,您也在这里呆了一夜,回府里好好休息休息吧。”看着一脸风霜,已经年过六十多的邝野,做为学生的关鹰以着十分心疼的口气说着。
“呵呵。”邝野嘴角挂着微笑,虽然熬了一晚上,但并没未见到精神有多么的萎靡,反倒向着关鹰说道:“看到了吧,这就是雇佣军的厉害,近三倍的人数,还是夜袭的手段同样没有讨得到一丁点的好处,你说说,这样的良将为何朝廷就不肯重用呢?”
“恩师,皇上一定有皇上的考虑,您还是先去休息吧。”关鹰如何不知道邝野话中的意思。其实他在第一次听到杨晨东也想要一个异姓王称号的时候,也是十分的气愤,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是忠君的表现。但随后一想,杨晨东并不完全算是南明的人,这一次若非是皇上有请的话,人家甚至都不会管什么广东之乱的。如今在插手之下广东之乱解决了,又想让人家解决云南之乱的问题,那不付出一些代价怎么能行呢?若自己是杨晨东的话,怕也会提一些要求,甚至一些过份的请求吧。
这便是站在不同的方面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就像是两个人,都看一只手掌,你看的是手心,他看的是手背,自然感触就不一样了,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绝对对错。
关鹰虽然知道杨晨东的要求有些过份,甚至是狮子大开口了,可看眼下的情况,似乎除了他,别人也是很难会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了,这般看来,已经有了一个异姓王了,杨晨东提出也要一个,似乎并不是那么过份的吧。
先不说关鹰是如何看持杨晨东的。单说他在扶着恩师邝野下城楼去休息的时候,六少爷在自己的军营之中那是一丁点都没有闲下来。
战斗已经结束,在杨家军高效的运转之下,战场的打扫也近了尾声,战时的统计也在团政委、营教导员,连指导员的通力合作之下报了下来,如今正在他面前的案头上放着。
昨晚一战,是有准备之战,这才取得了如此的辉煌成果。战场之上杀敌五千余人,俘近七千人,只是逃走了八千人左右而已。
以七千兵力上战场能达到这样的战果,的确是让人很欣慰的,也算是大胜了。只是当看到杨家军这一边的战损之后,杨晨东还是无法高兴的起来。
不为别的,只因上面写着,冷锋受伤三人、辅兵重伤两人,受伤二十余人、临时辅兵阵亡六十余人,重伤三十余人,轻伤三百余人。
这种战死近百人,伤三百余人的战损报到了杨晨东面前时,他的脸色不知不觉就沉了下来。
这还是有准备之战,尤其是地雷还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可依然还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让杨晨东看出,以冷兵器对战冷兵器终不是那么靠谱的。
以前战场之上,杨家军可谓是屡战屡胜。即便是面对有着十几万的黄匪军,灭掉他们的时候,也没有达到如此大的战损,这一切皆是因为兵器上的优势。
这一次,杨晨东有意将新式火qiāng撤下,要看看冷兵器的效果,可显然结果并不是让人那么的满意。
或许有人说了,同样是冷兵器下,以伤亡不到四百人结果打败了两万人,又俘虏了七千人怎么看都是胜利的。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是不对,但至少并不适用于在杨家军的身上。
杨家军是什么人,他们又是经受着什么样的训练呢?且先不说精锐的冷锋和辅兵了,单就说临时辅兵这一阵子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其中还有不少人在前一阵子丛林战的演习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呢。可是现在,有些人就此死在了战场之上,当真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么大的付出,最终战士还没有到真正的战场上就阵亡了,如何可以让人高兴的起来?
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更加喜欢上善若水,也就是做事情不会急燥,习惯在慢慢的环境中去改变别人,鼎定自己的大势,这也是为何开国皇帝大都不在年轻的主要原因。
按说以杨晨东的年纪,又趁着现在的形势,先有着良好的表现,随后封王,哪怕就是窥伺整个大明天下也并非没有可能,相反还有着很大的成功率,如此成为一代·开国之君也是未偿不可。
只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终非是杨晨东所愿,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以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更明白,用不了多年少,汉族的脊梁就会被只有十几万的建奴人打断,然后一统治又是数百年,直到那个让人无法忘记的1840,清朝的脊梁在度被打断,那便是一百多年汉民屈辱的日子。而即便是到了后来,又有伟人出现,但想恢复以往的强盛也是难上加难,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在想要走出去,哪怕就是一小步都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曾经是军人的杨晨东太了解那段历史了。正是因为了解的多了,他一生的目标就是强大汉之民族,让以汉民为主的国家有一天可以站在世界之巅。
可是很显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许会有实现的一天,但一定要经过许多辈人的共同努力方才可以做到,他那一世是无法满足了。
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来到了还算是强盛的大明中期,最重要的是给了他大仓,这个近乎于变·态一般的存在。如果拥有了这些先进的知识、科学、理念等等,但依旧还要以儒学的循序渐进向前走的话,那就真的是对不起这一切了。
杨晨东需要的是快速崛起,要的是站在世界的顶端,要的是汉民高于一切的终极目标。因为大仓,他有了这样的实力,但世界何其之大,要征服起来又需要多长时间,便是他心中也是无底的。
但就算是知道世界很大,杨晨东也要去做。且还只能早做不能晚做。或许需要很多年,但如果只是想一想,什么也不做的话,这便成为了一个永远法完成的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杨晨东决定要行动了,那就要提高速度,就要加快步伐。而如今来看,以冷兵器对冷兵器虽然也算是可行,至少如此一来,对于身后兵工厂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可这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达到目标呢?
加入到杨家军来的年轻战士们,他们所有的付出为的就是让父母、老婆孩子可以吃饱穿暖,让他们有所依靠,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在战场上才敢用命,夺取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这些人连命都付出了,在看看杨晨东,竟然为了所谓的减小兵工厂的压力,减少先进火器的开支而拿人命去填,从这一点上来看,完全已经是本末倒置了。这些都是多好的儿郎呀,便是用多少的金银都买不来的,又怎么能和没有感情的火qiāng相比呢?
这一战,算是给了杨晨东一个大大的震撼。也就是从这一战起,他更加认清了什么是自己所需要的,什么又是自己应该付出的。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争中的追悼会
清晨,雇佣军营大院里,七千的杨家军们按照各自队列成排而站。摆在他们面前是足足六十三具临时辅兵的尸体。在他们一旁,还有被单架抬着的不到几十名的重伤战友以及身上被一些被绷带包裹数百战友。
这些人就是昨晚一战因战死伤的所有士兵了。
如今所有战死的人都被抬了出来,尸体还进行了一番简单的化妆,使他们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惨烈。而其它受伤的战友分列四周,这一幕让除了精锐冷锋之外的其它辅兵和临时辅兵都懵了圈,一脸的疑惑。
冷锋自不用说,之前在小琉球岛上的战争,也有过战友牺牲的事例,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辅兵也好一些,多数人赤嵌城参军的时候就听说会死去的战友开死亡仪式的事情了,说这样可以让们的魂魄登上天堂不在受罪,还说这种仪式就叫追悼会。只是听说是听说,还从未真正的经历过而已。
临时辅兵就彻底的懵掉了,他们即无听说,也未亲见,这一刻站在那里是一脸的不明所以。
或许在他们想来,昨天晚上明明已经是大胜了,为何还弄得人人一脸的悲壮呢?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别人眼中,以不到四百的伤亡打败了两万敌人,杀五千余,俘七千余,自然是大胜中的大胜了。只是在冷锋的眼中,这点胜利并不算什么,也好在他们昨天大多数人用的是冷兵器,如果用的是九五的话,怕是这一战不能算胜,最多就是一个平手罢了。
杨家军都集合在了这里,同时要说的七千俘虏也尽数被押解了过来,按着杨晨东的话说,这就是接受战前教育。而这样的方式运用好了,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人员数到齐,冷锋二团团长罗破跑步来到身穿大帅服的杨晨东面前,敬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首长同志,参加追悼会的所有成员集合完毕,请您请示。”
“请稍息。”杨晨东面色严肃的说着。他将一直放于大仓中的元帅服都穿了出来,为的就是表示对这次仪式的尊重。就像是罗破和一众军官们,他们也都换下了作战用的迷彩服,穿上了常服,以显示他们的庄重、威武。
事实上,这些军官们换上了常服之后,的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少正在由士兵向官军发起冲刺的士兵都在心中暗暗下着决心,以后定要好好表现,也弄一套军官服穿穿,如此回到家乡的时候将是多么的威风啊。
再说杨晨东,当他迈着标准的步伐走到了临时搭建的场台正中央时,这一刻整个军营都变得寂静了下来。此时此刻,上万人眼中只有一人,上万人耳中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杨晨东和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亲爱的战友们”并未用手稿,杨晨东选择的是即兴演讲的方式,好在的是前世经历这样的场合很多,应该怎么说,心中早有腹稿。只是年代不同,今天他采取的是结合实际的演讲方式。
目标巡视着场,甚至连那些还被绳索绑着的苗军俘兵都没有放过,然后声音庄重而出,“亲爱的战友们,昨天晚上,苗军突然向我军营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你们做出了英勇的表现,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靠着勇敢战胜了对手,赢得了胜利,你们是最棒的,我也以有你们为荣,敬礼!”
先是肯定了昨天晚上的胜利,这让所有参战的战士们不由胸口一挺,人人脸上都露出了骄傲自豪的神色来。
“但是...”话音一转,杨晨东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也有一些我们亲爱的战友和兄弟在昨天晚上一战中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尊严,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付出,这才有了我们光辉而伟大的胜利。”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最亲爱的战友,他们分别是临时辅兵一营一连三排一排的张红东、临时辅兵一营一连三排二班的李菜先、临时辅兵二营一连一排二班的任柱子、临时辅兵二营一连一排三班的杨位嵩...”
六十三个人名,经由杨晨东的嘴中一个个被念了出来。
每当他念到一个人名的时候,在其身后,就会有一位战士的尸体上被盖上白单子,直到最后数念完,现场之中,已经有轻微的哭泣之声传了出来。
那些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的都是这些死去战士的朋友和亲人。原本他们都是黄匪军中的一员,在早是南明的百姓,只因战争下没了家园,没办法活下去,这才不得不从军入伍,混口饭吃。但最终也不知道应该说是运气好,还是不好,成为了雇佣军的俘虏,在然后经动了严格的挑选之后成为了临时辅兵的一员。
昨天晚上一战,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心理教导以及严格训练的临时辅兵们表现出了良好的状态,将十分英勇的一面完的展开,最终赢取了胜利的同时,终还是因为敌人的数量太多,加上没有什么战斗经验,有六十三人战死了。
战争嘛,原本就是要死人的。对这一点所有参战的人都早有准备,更何况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只是死了六十三人,伤了不到四百人,怎么看都是一场大胜了。更不要说,在统计战果的时候,不少临时辅兵因为表现极佳而被记下了军功,有的直接就从临时辅兵升到了辅兵,有的在临时辅兵中被重点培养,成为了副班长;也有的,立了军功,得了银两奖励...
这好的一面很快就冲淡了失去战友的悲伤心情。更不要说,他们还听说,但凡是死去的战友上面都会积极的去寻找他的家人,一旦找到,定会给予非常优厚的抚恤,这便已经是足够了。这样的待遇至少是其它军队中所没有的。
可就算是做了这些,追悼会依然还是召开了。由听说是最高首长的青年口中念出了每一个人的名字,这份殊荣,怕是所有的临时辅兵都不曾想到的吧,这样光荣的场景,这样郑重的追悼,怎么不让人感动,甚至是落泪呢。
事实上,在没有进入到临时辅兵之前,这些人大多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什么石头、狗剩子、铁蛋就是他们的名号了,这也是因为家里太穷,听说贱名好养活。也是直到加入了临时辅兵,一个个才在连指导员的帮助下取了新的名字,现在这新的名字就将随着他们一起而去了,想必如果真是人死有灵的话,看着这一幕,这六十三名战友也是可以瞑目的了吧。
还有更多人想到,如果自己死的那一天,也能有一个这般庄重的追悼会,那便满足了。至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堂堂正正的可以被人记住,这便是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以后的后人,也会为着今天这一幕而骄傲和自豪的。
眼前这一幕同样震到了那七千已经是俘虏的苗军。
有着苗军的名号,可实际上他们之中真正的苗人很少,怕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其它的六千多人都是苗军一路而来在半路上吸收加入的汉人。对这些人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归属感和忠心,原本他们加入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罢了,甚至若非是他们一个个都是二十多岁的好时候,论起个头和力气也比其它的年轻男子要强上一些的话,怕就算是想临时加入苗军都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话说明朝鼎盛的最重要一个标志就是人口增多,尤其是经历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仁宣之治的中兴之后,明朝的人口已然达到了一种巅峰的状态,西南又久未经战火,像是这样的壮年汉子还是有很多的,而这些也是杨晨东看中,有意从北明京师zhong tè意走出来的原因。伟人就曾经说过,人多好办事,对于想要实现将汉人送到世界之巅的杨晨东而言,优质的人口那更是他急需要,也是不能放过的。
先不说这些人的身体底子怎么样,单就说眼前的这一幕完完的震到了他们。虽然这些人大多没有上过战场,就算是打仗也仅仅是最近才接触的,但没见过猪跑,难不成还没有吃过猪肉吗?何时听过有谁对死亡的士兵如此优待的事情了?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此时此刻,所有人心中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