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今,吾国臣民……大对卢?!”
正在读着手诏的金正勇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人,在两名中年人的搀扶之下,摇摇晃晃行来,不禁大惊失色。
“大对卢,不就是你们高句丽的宰相吗?”
一旁的郎将扬起了双眉,打量着这位虽然换上了百姓衣着,却仍旧显得气度不凡的老者。
金正勇直接快步朝着乙支文德冲过去,郎将阻止了将士的干扰,看着这位高句丽降臣哭着拜倒在这位老者跟前。
“大对卢,是我等无能力。那些隋人的军械实在太过厉害,王都那样的坚城,在他们的军械跟前就跟纸糊一般……
足足烧了一天一夜,王都全毁了,陛下,陛下也已经成了隋人的阶下之囚。”
“……”
(以下字数免费)一更奉上大家晚安,明天继续努力
隋唐君子演义 第404章 可咱们那位陛下,并非常人(第二更求订阅求推荐)
第404章
乙支文德仰起了脸,看向天际,不多时,已然是老泪纵横,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这才极为苦涩地惨然一笑。
“那种军械,亦是辽东城破的根由。”
“金贤弟,起来吧,不必如此,如今你我,都已经只是大隋天子的阶下之囚。”
乙支文德转过了头来,恭敬地朝着那名隋军郎将一礼,郑重地道。
“降臣高句丽大对卢乙支文德,见过上国将军,还请上国将军恩准降臣,去见我家陛下……”
“这自然没有问题,来人,将这三人带回大营,速速禀报孟将军。
告诉他,辽东城主将,高句丽的大对卢乙支文德已经降了。”
“末将遵命。”
随着高句丽国主派来的一干降臣的宣读,让那些潜藏起来的高句丽将士与百姓们都走出了隐蔽之地。
战战兢兢地聚拢在一起,忐忑不安地等待着隋军的发落。
不过好在有了那些衣着鲜名的降臣自表身份,总算是让这些战俘都安心了许多。
这个时候,杨谦父子,在李渊的引领之下,进入了一间不算大的宅院。
而跟随在后方,负担起监视任务的禁军则就守在了府邸之外。
至少,杨宁父子的嫌疑未完全洗脱之前,这样的姿态是必须的。
“爹、杨叔父,杨大哥,你们怎么才回来……”
这才刚进门,鲁班李就窜了过来,眼睛还贼兮兮地看向正厅的方向。
“怎么,你小子又若你娘亲生气了?”
“我哪有,是三姐跟娘在聊天呢,孩儿实在是呆不住,就出来透透气。”
“你三姐跟你娘聊天……”李渊一想到她们娘俩那诡异的相处方式,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
“夫君你回来啦,亲家翁和贤婿也过来了……”
窦氏一抬头,看到了杨宁父子也步入了屋子,原本黑着的脸赶紧挤出了笑容。
坐在窦氏身边的李秀宁也站起了身来行了一礼,一双杏眸却是落在了杨谦的身上,嘴角微扬。
杨谦看了一眼李秀宁,又偷偷瞄了眼丈母娘。
那意思就是在问没事吧?
李秀宁抬抬下颔,一脸的孤高桀骜。那意思就是,怎么可能有事。
看到小姐姐的表情,杨谦除了默默翘起大拇指表示一下服气,实在是没有二话。
“贤弟和贤婿,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暂时在咱们府上暂居的。”
李渊摸了摸鼻子,只能老实地朝着自家夫人解释道。
看到窦氏那不解的目光,杨宁苦涩一笑。“我那舅兄韩世谔与杨玄感搅和在了一起,叛变了。”
“他们,他们造反了?”窦氏难以置信地瞪大了两眼,低呼出声来。
“那,那贤婿你们这是……”
“贤弟和贤婿都未涉此事,陛下也很信任他们。但是,在事情未曾查明之前,总得有个态度。”
“但是陛下又不愿意将贤弟父子押入监牢,恐他们受人羞辱,故尔让他们交给了为夫看守。”
“只要他们留在府中,不外出便无妨。”
“那不就相当于是软禁吗?”窦氏黛眉皱了起来。
看到丈母娘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杨谦赶紧解释道。
“丈母不必担忧,此事,与我父子无涉,陛下自会给我们父子一个清白的。”
“话是这么说,可是贤婿你知道不知道,你们父子骤然显贵,虽然军伍之士受益颇多。”
“想来他们对你们父子,应该不会有恶意,可是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这年头,雪中送碳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则是不知凡凡。”
“哎呀,这可怎么是好,夫君你倒是说话呀?”
李渊麻木地点了点头。“娘子言之有理,只是,能不能先让我们坐下来再说话?”
“今日忙碌了那么久,在陛下行在,连口水都没讨着喝。”
“是妾身的不是,赶紧进来暖和暖和,这辽东,可真是冷得够呛。
这才中秋时节,若是等到了冬天,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窦氏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赶紧让开,招呼仆役去端茶送水来。
总算是安然地坐了下来,厅内已然燃起了一盆碳火,杨谦本想朝着李秀宁的身边走过去。
就看到丈母娘的眼珠子直接就瞪了起来。得,杨谦只能摸了摸鼻子,把屁股往亲爹的方向挪了挪。
这是什么丈母娘,防自己女婿跟防贼似的,实在是让杨谦很不乐意。
罢罢罢,先在咱还没把小姐姐娶进门,到时候,呵呵……我丰神俊逸杨小谦想坐哪就坐哪,想躺哪就躺哪,啧啧……
一想就美滋滋,美滴狠的杨谦差点都快乐出声来,看得窦氏心中疑云大起,回过头来瞅向自家闺女。
李秀宁感受到了娘亲的目光,下颔一抬,你看不到我。
“……”窦氏脸都黑了。可又不好意思当着亲家翁的面红闺女脸色,只能幽幽地长叹。
#####
听到了李渊的陈述,还有杨宁父子的解释之后,窦氏这才稍松了一口气。
“看来至少陛下还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
“或者应该说,亲家翁你们父子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就算是陛下,也不能轻易的随意处置你们……”
“你们父子,为了大隋,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天下皆知汝父子之名。”
“若是仅仅凭着韩世谔是你们的亲戚,就因此一点,而治你们大罪的话……呵呵。”
看到窦氏笑得如此智珠在握的模样,三个大佬爷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关中门阀世家,哪一门,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百多年来的相互嫁娶,早就已有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
“何况那杨玄感承其父杨素之荫。而杨素对于我朝而言,更是一株根深蒂固的参天古木。”
“陛下真要牵扯过甚,那大隋朝的根基岂能稳固?”
听到了窦氏的这般解释,李渊抚着短须,抖了抖双下巴。“娘子真是一语中的。”
“亲家母果然厉害,这里边的厉害关窍,我总算是明白了。”杨宁也笑眯眯地捧了这位亲家一把。
杨谦点了点头,可又摇了摇头叹息道。
“话虽如此说,可是咱们那位陛下,并非常人。”
“以咱们这位陛下做起事情来,只问自己喜好,不问情由的秉性。着实很难预料。”
“……”
(以下字数免费)二更奉上,晚上还有,感谢书友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了哈,么么哒。
隋唐君子演义 第405章 此诗作在赞陛下北征高句丽之举(三更求订阅求推荐)
第405章
窦氏不禁多看了这位思路清奇的女婿两眼,认真地考虑了一番之后,不得不点头承认。
“贤婿年纪虽轻,看天子秉性,倒是看得透彻,还真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过好在,谦与家父,终究算得是为大隋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而今日陛下让丈人软禁我们父子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他至少还舍不得动我们父子。”
“嗯,贤婿言之有道。”
“话说回来,我着实有些想不明白我舅父为何非要跟着杨玄感去干这等事情。”
杨谦的眉头紧皱,好歹韩世谔也已经贵为公侯,跟着那杨玄感造反,是真的不明智。
李渊抚着短须呵呵一笑,慈眉善目地向杨谦解释起来。
“那是因为贤婿你太年轻了。大隋的根本应该是在关中,可咱们的陛下身边信重得宠的,却多为南陈旧人。”
“且陛下又恐天下世家门阀在朝中势力过大,大业三年才会下令,除公侯之外,以下诸爵尽除。”
“他这么做,可就是断了那些勋贵的子孙后代入仕为官的根本……”
听着李渊娓娓道来,杨谦总算是明白了,看来杨广的确是能够看出大隋的弊端。
可问题就在于他的手段过于酷烈,这才会导致尚在朝中有着大量话语权的勋贵以及世家门阀的不满和反对。
杨谦也想明白了,杨广,或者说开创了科举入仕的大隋王朝,本身就已经站到了原本把持着朝庭官僚机构的诸多世家门阀与勋贵的对立面。
如果说,大隋朝如此能够一直维持长久的强盛和皇权的强大。那么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之下。
原本掌控着仕途和朝堂的世家门阀与勋贵们终将会被扫荡进故纸堆中,难以危害。
但是这个时间,必定会很漫长。可偏偏,杨广这位大隋二世,太过于狂妄自信。
总觉得在他的积威之下,天下无人敢逆其意志,肆意妄为之下,生生让强权的大隋天子,在一次次的北征,以及平叛。
生生将那些忠诚于大隋王室的军队消耗殆尽,这自然就给了其他势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再加上他偏偏不汲取教训,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浪。
可以说,大隋王朝被颠覆,既有利益集团的冲突,更有他自己本身的作死天赋加成。
而今,山东匪乱四起,越闹越大,已经令天下惶惶之际。
杨广却根本没有理会,只让诸郡调兵镇压,而大隋百万虎贲,却被扔在异国他乡,为了他的意气之争继续卖命。
国中空虚,本就因为杨广千方百计地打压,而早就已经心生不满的杨玄感。
看到了这样的局面,诸郡兵马被那些作乱的匪乱所吸引,国中百万虎贲尽在辽东之地。
自然也就给了他巨大的操作空间,简直就像是杨广主动送上了一个绝佳的造反机会。
本身就一直担惊受怕,生恐哪天杨广拿自己开刀。现在倒好,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绝佳的造反机会摆在眼前。
杨玄感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皆有,他若不反,更待何时?
“没事吧?”李秀宁看着杨谦问道。
听了半天的八卦,终于明白了杨玄感造反根由的杨谦摇了摇头。“放心吧,肯定不会有事。”
#####
殿中的文武大臣终于都退了下去,杨广呆呆地坐在御案后方,眉头紧锁。
此刻,殿内,只剩下了文官之首的虞世基,有些忐忑不安地时不时看一眼杨广。
而殿中的那些宦官们也都显得很是小心翼翼,生恐某个不经意的举动,就激怒了这位此刻心情十分不美丽的大隋天子。
“虞卿,朕难道错了?”这个时候,沉默了许久的杨广声音里边透着浓浓的疲惫。
“陛下,楚,杨玄感作乱,乃是他据功自傲,承其父荫,却不知恩图报。”
“反倒鹰视狼顾,窥视皇权,此人,早当诛之。”
虞世基的这番话,让杨广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其实虞卿你还有一点没看明白。”
“朕要的是皇权不受世家门阀以及勋贵的左右,这难道有错吗?可他们,却还希望像前几朝一般,朕当然不能答应。”
“陛下圣明。”虞世基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好言说。
杨广目光一扫,看到了那位王公公还留在殿内,两眼微眯,朝着王公公颔首道。
“小杨卿家可有新作?”
王公公赶紧趋步于前,小心翼翼地答道。
“陛下,小杨官人确有新作,奴婢当时还担心自己给忘记了,所以特请杨小官人抄录了下来……”
“拿来给朕看看。”杨广总算是有了点精神头,手指轻敲御案。
王公公不敢怠慢,从怀中取出了宣纸,恭敬地奉上了御案。
杨广抄起之后,原本紧锁的双眉,渐渐地舒展了开来。头颅轻摇,满脸异色,啧啧有声。
得见天子如此表情,虞世甚忍不住前凑了两步。
这个时候,终于阅罢的杨广缓缓地放下了这首诗作,感慨地道。
“小杨卿果然不负其才名啊,这等佳传,当可传世。”
虞世基看着宣纸上的诗作,轻声诵读起来。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读罢,虞世基意犹未尽地砸了砸嘴。“此诗作,着实让臣品罢,犹觉得满口余香。”
杨广亦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
“不书其名,却已知其志之坚,唯精卫尔……”
“好小子,他这是在告诉朕,便是像精卫这等细小到不屑提及名字的鸟儿,都识恩怨,能耐虽小,却也能够执着而行之。”
虞世基目光一闪,嘴角玩味地扬了起来,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
“陛下,臣倒觉得,杨郎君此诗作,正是在赞陛下北征高句丽之举。”
“小小虫鸟尚知恩怨当偿当报,何况于人。就算是世人讥笑此举太轻率,杨郎君却觉得,这样的专一与精诚却是值得赞叹的。”
杨广浓眉一扬,再又重诵读了一遍,原本因为今日之变故而难看的脸色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枫叶(丁丁)的打赏,三更奉上,感谢书友们的支持,明天继续努力
隋唐君子演义 第406章 陛下让咱家给您二位带个话(一更奉上求订阅求推荐)
第406章
他亦从这首诗作之中,读出其意,似乎是在说鸟儿。可杨广若是将自己对照下来。
又觉得这精卫填海的专一与精诚,与自己不顾天下人反对,执意北征高句丽的举动,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是失败,哪怕是自己的举动,得不到肯定,但是该做的,终究要去做。
感同身受,这就是,那种仿佛在千万人中,寻寻觅觅苦求知音的感觉,让杨广的眼眶都湿润了。
“小杨卿家,终究是朕之知已,知我心矣……”
看到杨广如此失态,虞世基亦禁暗暗感慨,杨谦那个少年郎君的本事,着实太特么的出人意表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亦不得不服杨小郎君的才学和胆识。”
“其才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可是臣却没有料想到,杨小郎君,为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
“不顾艰难险阻,往东莱,深入高句丽腹地,披甲执锐,奋勇杀敌。终使我大隋能够威加海外……”
“他的忠心,他的能力,朕都知晓。”杨广轻叹了一口气。
“他们父子,为朝庭,为朕,兢兢业业,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这样的国之柱石,焉会与杨玄感一党有涉……”
“朕犹记得,绣衣使曾秘呈于朕,言及小杨卿家昔日在杨玄感府外,感慨连连。
吟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等震耳发聩之慷慨激昂之言。”
“而杨玄感亦曾多次邀杨宁卿往楚国公府宴饮,如此示好皆被婉拒,足见他们父子皆是我大隋忠良之臣。”
虞世基砸了砸嘴,不跟杨玄感做好朋友的就是大忠臣,皇帝大佬你这是什么逻辑?
得,反正你是天子,你喜欢就好。
“陛下言这有理,臣也觉得,以郑国公为人温文儒雅,做事兢兢业业的行事作派,实在是不可能与杨玄感作乱之事有涉。”
“至于杨小郎君,说实话,臣亦觉得,他根本不可能……”
“卿言之有理。不过,事涉其舅父,朕自然也需要做出姿态。但朕也不想伤了忠良的心。”
“王伴伴。”杨广目光一扫,落在了王公公身上。
“一会,让御厨置办一席,再拿一坛美酒,赐给郑国公父子,替朕告诉他们,让他们安心就是。”
“奴婢遵旨。”王公公赶紧恭敬一礼,退出了议政殿。
“虞卿,督查此事,就交给你了,交予其他人,朕不放心,懂朕的意思吗?”
“陛下放心,臣定然会秉公而断,定不会教郑国公父子蒙受不白之冤。”
#####
虽然只是被软禁在了李渊的府邸之中,那些看押的禁军都留在了府外。
不过,这样的感觉,还是让人的心里边觉得有些沉垫垫的。
窦氏以要说体已话为由,非要拉着李秀宁去,最终,李秀宁也只有无可奈何地由着娘亲将她拖走。
杨宁父子与李渊父子则留了下来,听着杨谦详细地讲述起了他在东莱以及在高句丽腹地的所见所闻。
听得李渊感慨连连,至于那李世民,更是脸上的羡慕之色越来越浓。
正说话间,有人来禀,内侍省的王公公奉圣谕前来宣见杨宁父子。
听到这话,杨谦的小心肝都不由得一跳。难道又出了什么妖蛾子不成?
父子二人赶紧匆匆地迎出了屋子,就看到了王公公笑眯眯地走在最前方。
身后边,跟前数名宦官,手中都提着食盒而来。
王公公嘿嘿嘿地步上前来恭敬地施礼道。
“咱家见过郑国公,见过杨小官人,哎哟,见过唐国公见过李二公子……”
“王公公不必多礼,你这是……”杨宁赶紧还了一礼,有些懵逼看向他的身后。
“陛下让咱家给您二位带个话,请二位安心,陛下定然不会由人冤枉了二位。
又特地交待,让行在的御厨做了一些美味佳肴,赐宴给郑国公父子。”
“还特地让咱家挑了一坛上好的御酒过来,另外嘛……”
王公公扫了一眼唐国公父子,歉然一笑,这才压低了声音。
“将督查此事,交给了虞光禄,还特地叮嘱,让虞光禄秉公而断,莫要寒了忠臣的心……”
杨宁与杨谦相视一眼,赶紧向王公公一礼感激地道。
“多谢王公公提点,实在是感激不尽……”
说话间,从腰畔取出了一锭金子麻溜地往王公公手中一塞。
“哎哎哎……千万别,郑国公您这么做可就生份了。
咱家在高句丽,追随着杨小官人出生入死,交情深厚,焉能如此。”
王公公一副你再塞我就要跟你翻脸的架势,简直就是秉公执法的典范人物。
杨谦很是心知肚明,朝着王公公一礼。
“既然王公公都这么说,那这份情,我们父子心领了,日后当有厚报。”
“杨小官人可千万别这么说,咱家虽然是个阉人,可好歹也是知道好坏的。”
“小官人对咱家多次提携,这份心情,咱家时刻不敢忘记……”
聊了一会之后,杨谦本欲邀王公公一同宴饮,最终王公公还是婉拒,他还得赶回行在办事。
#####
杨宁看着王公公匆匆而去的背影,忍不住有些好奇地看向杨谦问道。
“谦儿,你什么时候跟这位内侍省的实权人物,内侍少监有这样深厚的交情了?”
“其实也没什么,就只是在功劳薄上,给这位王公公也添上了一笔,送个推水人情罢了。”
听得此言已经步上前来的李渊不禁砸舌道。
“灭国之功,但凡是能够稍稍沾边,那可都是一笔天大的功劳。难怪会如此……”
“这位王公公,老夫也知晓一些。其人心思机灵,在内侍省中与人为善,算得上是一个少有的长袖善舞之辈。”
“今又得此大功,今那位刘公公已经年老,指不定日后内侍省内常侍,就是他了。”
“内侍省内常侍……”杨谦醒过了神来,内侍省内常侍,那就相当于是内侍省的主官,也就是大隋第一大太监。
不过这样倒也挺好的,至少这位与自己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也不像宇文述那位老司机一般先天就跟自己八字不合。
李渊抄起了那一坛约十斤左右的酒坛子,揭盖一闻,不禁面露喜色。
“哎哟,还真是好酒,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去,正好吃着美味佳肴,品着佳酿,继续听贤婿你在高句丽的故事。”
(以下字数免费)从今天起,因为晴了是政协委员要参加政协会议,每天都会很忙,所以,更新无法保证每天三更,但是每天最少会维持两更,如果有时间,会更三更,等到了20号就会恢复正常,希望大家理解一二,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感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