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也对,三娘子高见。”秦二哥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我们如今有兵不过两万六千余众,镇守江都郡足矣。
但是万一江南诸郡若是再生乱相,就凭咱们目前的兵力,必定会顾此失彼。”
“更何况,既然周边诸郡都不愿意接手这份烫手山芋,想要让子敬你接下,那么,他们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
“手中有兵,心才不会慌,现如今天下大乱,唯有实力,才是安全的保障。”
杨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冲李秀宁感激地一笑,起身负走在厅中踱步。
“咱们若是有了足够的兵力,至少也可以保住江南宁靖。”
长孙无忌笑了起来,只是笑容显得颇为古怪。
“如今中原纷乱,烽烟四起。朝庭连遣大军镇抚,却难见其功效。
而子敬则可以江南之富庶,养江淮之雄兵,当可坐待时机……”
“正是此理,本就该如此。”
“我也觉得应当如此。”
“陛下不让咱们出兵中原,咱们就好好的在这江南之地苟发育,积蓄实力。”
杨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可是越听,就越觉得不对头。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小子╮别给我拽°、次品手机的打赏支持,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投票和订阅支持,么么哒





隋唐君子演义 第445章 授杨谦江都太守,江南道黜陟讨捕大使(更新求订阅)
第445章
杨谦总觉得似乎这帮子家伙的话里话外,都有一种跑偏的感觉。
杨谦转过了头来,目光扫过这一干人等,最终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挥手示意道。“就这么办吧,不管如何,江南诸郡既然不愿意理会这些人,那就由我江都郡来负担。”
长孙无忌抚着他那多层下巴,眼珠子溜溜直转。
“若是意欲要将他们招降为兵卒,那咱们需要不需要再立一座大营?”
“就在江都大营旁边,再置一座大营,就叫江都预备营。”
“……”一干心腹麾下看着这位文武双全的起名鬼才,也真是醉了。
李靖作为长辈,总算也很给力的维护了一番杨谦的面子。
“这名字……嗯,也还不错,他们这些降兵,属于是咱们江都大营的预备士卒。”
接下来的日子,杨谦做的就是向周边那些诸多郡县去函,很礼貌的告诉对方。
自己当然很愿意担当起这个责任,但问题就是,大家伙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一下。
我江都郡为了你们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你们好歹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也得捧个钱场……
总之一句话,黑锅我杨谦和江都郡背了,但不能白背,没有好处,你们自己掂量着办。
杨谦的做法,自然让某些郡守不乐意了,你特么的嘛意思,不就是让你多收拢点贼兵,还替你宣传,助长你的人望。
结果倒好,你特么居然还厚着脸皮冲我们伸手要钱?呵呵……
一时之间,弹劾杨谦的奏折,顿时犹如雪片一般地朝着东都飞驰而去。
不过,杨谦早有准备,在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之前,就已经上书天子,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和准备实施的策略。
所以,诸郡太守们的弹劾奏折,非但没有激起大隋天子杨广对于杨谦的反感。
反倒激怒了这位正欣慰自己慧眼识珠,力排众议,让小杨卿家主持大局,终使江南得安,刘贼就擒的大隋天子杨广。
“一帮子混帐,简直就是混帐透顶!若无杨谦,他们现在传到朕御前的,只会是雪片一般的告急文书。”
“向朕哭诉局势艰难,民不聊生。而今,小杨卿家,兢兢业业,小心经营,以两万余新募兵丁,获前所未有之胜。”
“又与一干江南诸多高僧大德为约,出榜安民,抚民心,纳流贼为朝庭所有。”
“如此种种,皆是为国谋福。他们却看不见,只知道冲朕抱怨小杨卿家独断专横,无理取闹,冒犯他们这些诸郡上官的威严。”
随着杨广那愤怒的咆哮声,一干臣工胆寨若栗,就连宇文述这样的深得帝宠之人,此刻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装孙子。
反倒是与他对列于朝班之首的虞世基表面很是沉肃,只是时不时抬起眼皮。
看向对面的宇文述,内心真可谓是份外舒适。
这十余份奏折,正是通过宇文述之手,呈上陛下御前的。
或者应该说,宇文述看到了居然有这么多人弹劾杨谦,甚是喜出望外。
于是力排众议,呈递到了陛下的案头,他当然是希望借着这帮家伙的弹劾,正好把杨谦这货给弄下来。
可结果就是,怕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招,非但没有让杨广对杨谦这个小兔崽子生起恶感。
反倒是对那些弹劾杨谦的一众郡守恨之入骨,实在是让宇文述真有一种拿肉包子打狗的错觉。
杨广狠狠地发泄了一通之后,这才愤愤的坐了下来。一双喷火的鹰目扫过那些鸦雀无声的臣工。
“宇文卿家。”
听到了杨广的招呼声,宇文述的心中打了个突,赶紧出了列班朝着杨广一礼。
“老臣在。”
“之前,朕命你等为小杨卿家议功,该当如何封赏,如今可有结果?”
此言一出,宇文述垂低的老脸不禁发苦,斟酌了一下这才说道。
“老臣觉得,如今宇文留守过世,而江都郡太守位空缺已久。
杨谦以郡丞之职治江都郡事,颇有成效,故尔老臣认为,可让杨郡丞为江都郡太守,以抚江都。”
“江都郡太守吗?”杨广抚着浓须,脸色却依旧不怎么好,目光在殿内巡视。
“陛下,臣有一言。”这个时候,来护儿站出列班,朗声言道。
“讲。”
“臣以为,既然江南江淮诸郡太守畏治匪事,唯杨谦勇于任事。而今杨谦愿纳诸郡流贼乱匪,意欲将他们整训为卒。”
“用以守御疆土,报效朝庭,若是江南江淮诸南再有事端,正好不需朝庭再另遣兵马。”
“既然如此,何不前例,授杨谦江南道黜陟讨捕大使,统御兵马,剿贼抚民……”
此言一出,虞世基大喜,越出了列班,朝着那同样两眼一亮,面露欣慰之色的杨广一礼。
“臣附议……”
接下来,朝堂之中,不少的臣工纷纷站出列班附议,而宇文述亦从杨广脸上的表情,读懂了杨广的心意。
虽然内心极不情愿,可是身体却很诚实地向着杨广表达了自己也附议这一提议。
#####
“嗯,既然众卿都觉得可行,那些事就这么定了,告诉小杨卿家,他在江南任事,朕很放心。
只要能够让江南安泰宁靖,想做便去做,朕是他的后盾,不需有什么顾虑。”
这话说出来之后,着实让一干臣工只能在私下里议论,大隋天子对于杨谦的信任,已然不在宇文述以及虞世基之下。
没过多久,关于对杨谦的嘉奖便传回了江都郡,作为新任江都郡太守,兼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隋天子对于江南诸郡太守的申斥圣旨,意思很明确。
你们特么的别给朕添乱,杨谦现在是朕罩的人,他的行为早就已经向朕报备过了。
现在开始,他是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关于讨捕诸多事宜,由其栽之。
许公公宣读罢天子圣旨,交到了杨谦手中之后,朝着杨谦点头哈腰的一阵恭贺。
倒把杨谦弄得有些懵逼,这家伙跟自己好像没那么熟吧?
“想来杨江都应当不知,王公公是咱家的干爹,他与杨江都您的交情咱家很是清楚。”
杨谦打量着这位年纪怕是怎么也得四十出头的许公公,怕是比王公公最多也就小个五六岁的模样。
“……”
(以下字数免费)更新奉上,下午还有。这个时候,亲爱的书友们能宅尽量宅,为可是为了国家作贡献的难得机会




隋唐君子演义 第446章 罪人苏邕,率众向杨江都请降(更新求订阅求票票)
第446章
“原来如此,实在是……原来是王公公的自家人,哈哈,好,敢问王公公现如今如何?”
“干爹的身体很好,倒是对杨江都的恩情一直叨念,还特地让咱家代他老人家向您问好。”
“另外,陛下还让咱家知会杨江都一声,陛下之前的许诺指婚之事,定然会履行,不过需要等到秋末之后,再下旨赐婚。”
“并且会让唐公亲自前往江都主持您与李三娘子的婚事。”
“我丈人?”杨谦有些懵逼地看着这位低声说话的许公公。“他不是在荥阳为郡守吗?”
“正是,陛下那日与虞、宇文二位大人商议,说是既然之前已经答允了要为杨江都赐婚。”
“然而,陛下觉得这江南之地,不能离开杨江都您这样的能臣干吏。
然唐公如今为荥阳太守,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待秋收之后,诸郡事少之时,再遣唐公亲来主持婚事。”
听到了这个消息,杨谦不禁面露喜色,反复询问了许公公,得到了确定的答复,杨谦总算是长出了一口大气。
虽然事情还得慢慢来,不过,有了确定的消息就好。
杨谦好好地感谢了许公公一番,有了天子授自己为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的旨意,杨谦自然更好办事。
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的职务,可是只要杨广一天没说取消,那么杨某人便可以主掌江南诸郡军事,负担江南诸郡的安危。
#####
江阳城外,距离原江都大营东不过数里的江都预备大营之中,人马可真是越来越多。
从最开始的几百,过千,到现如今已然聚集了近三万之众,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流贼乱匪,仍旧在继续向江都郡涌来。
当然不是来掐架,而是来请降的,之前,都很担忧杨谦这位江都郡丞只是在吹牛逼。
万一这货出尔反尔,大家的小命难保,不过现如今,最早的请降贼兵抵达了江都预备大营至今都已经过去了一个来月。
他们不但没有被如今已然升任为江都太守兼江南讨捕大使的杨谦拘押。
而是真的被当成了士卒来训练,且杨谦还告诉所有降卒。
只要为朝庭效力满五年,便可还乡。前三月,没有薪俸,三个月后,训练达到了标准者,则为正规募军的一半薪水,一年之后,同等军饷。
一干隐伏于各处的流贼乱匪,在静待了这么久的时间之后,终于都陆陆续续地从各自藏身之地走出,向着江都而去。
毕竟,流贼乱匪也不是那么好干的,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实在是高了点。
真要能活下去,自然是当官兵比当流贼乱匪要好。
而所有进入到了江都大营的降兵,最开始那就是先从队列开始练习。
而且杨谦很清楚,目不识丁的那些贼兵头脑过于简单,很容易受人蛊惑,所以,杨谦在江都预备大营设立了识字班。
每一位预备士卒,都必须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要认识三百个字方可。
杨谦原本觉得这样的做法,一定会让那些预备役士卒叫苦连天。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与自己想象中截然相反的是,叫苦连天的只有极少数。
绝大多数的降卒,对于识字,都充满了敬畏之情,那些被派去教他们识字的亲兵,被降卒们以礼侍之,甚是恭敬。
杨谦身边的长孙无忌呵呵一乐,目光扫过某个擅使宣花大斧的毛脸汉子,小声进言道。
“那是因为主公你不知晓,除了某些不堪入目,成日喝酒吃肉,耍拳闹事的败类之外,天下人,何人不愿读书识字?”
“……”杨谦差点笑出声来,赶紧干咳一声掩饰过去。
“唔,唔……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杨谦今日是特地前来预备大营视查的。
因为今日,正好有一伙来自于吴郡盐城的流贼刚刚抵达,这伙人足足有七八千之众。
这么一大股的流贼,杨谦自然要亲自过来看看,同时也要向这些预备大营之中的降兵们展示一下杨某人的气度和风仪。
不大会的功夫,杨谦便赶到了那八千降兵所在,此刻,秦琼等人正在与那些降兵的头目似乎正在交流,只是表情显得颇为唏嘘。
等到杨谦赶过来,秦琼等人赶紧向杨谦见礼。“末将见过杨江都。”
十数名降兵头目,亦纷纷朝着杨谦拜倒在地。
“罪人苏邕,率众向杨江都请降……”
“此人原是左屯卫的一名鹰扬副郎将,河北人氏,去岁因左屯卫的变故,这才叛出左屯卫,投了刘贼。”
“诸位既然已经知罪,本官亦有言在先,非罪大恶极者,当可既往不纠。”
“只要诸位是真心愿意悔过自新,为朝庭效力,本官定会将诸位与我麾下兵马一视同仁。”
“罪人苏邕久闻杨江都贤名,亦知杨江都仁善,故尔相信杨江都栖灵寺之誓。
若杨江都不弃,我等愿为杨江都麾下,愿为杨江都效死!”
“我等愿为杨江都麾下,愿为杨江都效死!”
八千降兵,虽然不整齐,却显得十分有力的喝呼声,倒是让杨谦颇为感慨。
杨谦转过了身来,朝着这八千余拜倒在地的降兵,恭敬地还了一礼,朗声言道。
“苍天可鉴,诸君若不负杨某,杨某亦不负诸君。”
这八千余降卒之中,足足有一千出头皆是来自于河北之地的原左屯卫兵马。
还有一些是来自于江淮之地,还有一些是江南诸郡人氏。
“杨江都,我等知晓需要以兵役而赎罪,只是,我等之中,亦有不少在河北家中,尚有亲眷……”
“此事没有问题,你们可以给家人留书,不识书不会动笔的。
可以请托他人代笔,军营里这正在教人读书识字,会写的人不少。
写好之后,汇总交呈给秦将军。本官会亲自遣人送往河北之地,交予当地官府派发往诸位家中。”
“多谢杨江都大恩。”这些身处异地他乡的降卒纷纷拜倒于地,连声称谢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却有十余骑驰入了江都预备大营,赶到了杨谦跟前。
“末将参见杨江都,末将奉我家将军之命,特来向杨江都送信,禀告军情。”
(以下字数免费)明正言顺的宅在家里就是为国为民,相信,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嗯,不过每天没人的时间莫忘记活动活动,溜达一下,保持身体健康。
:。:




隋唐君子演义 第447章 他说是特地渡江过来归降的(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47章
杨谦接过了这位信使递来的书信,不禁不些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原来是来整将军,只是,本官记得他应当是在北边剿匪。
而且也非是本官所管辖之地,为何要呈报于我?”
“贼首李子通部,在涟水一带被来将军所击溃,李子通率残军三千余人抢渡到了淮水南岸,已进入了江都郡北。”
“李子通?”杨谦不禁一呆。这位似乎也是一位造反派老司机。
没有想到,他居然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了。
杨谦打开书信一声,来整先是寒暄了一番之后,告诉杨谦,李子通此人颇通军略。
而且行事狡诈,极为滑溜,重要的是颇得众望,来某人这是第三次击溃李子通。
倒没想到这货没有按常理继续在江淮之地流窜,而是强渡了淮水,进入到了江都郡境内。
来整自然不敢怠慢,赶紧遣心腹过来给杨谦送信,说明情况。
省得、万一那李子通大闹江都郡,到时候可得罪不起杨谦这位天子跟前的大红人。
杨谦扫了一眼那些在一旁边支愣起耳朵倾听的降兵头目,爽朗一笑言道。
“嗯,有劳你家将军了,本官这就给你家将军回信。
至于那李子通,到了江都,既然不想回淮水之北,那就别回去了。”
#####
三天之后,江都大营起兵八千,以李靖为将,杜伏威与辅公祏这二位江淮人士为副,杀气腾腾地朝着渡过了运河,向北疾行而去。
大军刚刚派出不到三天,杨谦就在江都收到了李靖派回来的使者。
杨谦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书信,半天才反应过来。
“李子通他居然降了?”
“说是特地渡江过来归降的……”被派回来报讯的那名使者亦是满脸无奈地点了点头。
秦琼抄起了书信看了半天,不禁也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李子通率领三千残兵渡过涟水之后,只在南岸呆了一日,便径直赶到了山阳城下,说要归降。
然后在山阳县派出的差役的引领之下,一路沿运河南行。
结果在高邮那里,正好遇上了李靖统率的大军,然后,李靖也很无奈。
特么的我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你们特么的居然就这么真的降了……
于是乎,李靖也很无奈,只能接受了李子通等一干降卒,准备原路返回。
当然还不忘记派人回江阳禀报杨谦这个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消息。
又过了三天,杨谦终于见到了隋唐时期的又一位造反派头目李子通。
再看一眼那一路同来,似乎相谈甚欢的杜伏威和辅公祏。
杨谦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记得历史上,这个三人cp,似乎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当年曾经让杨谦啧啧称奇,实在难以理解他们这些江湖好汉,造反派大佬的恩怨情仇和各自相爱相杀的骚操作。
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看到他们三个居然又走到了一起,乐呵呵的交谈甚欢。
不用说,李子通这们率三千兵马来投的贼首和其麾下的一些头目。
将会与苏邕等一干同样归降的贼首们归类到一个高级悔过自新班。
第一,自然是为了隔绝他们与降卒之间的各种联系,其二就是,所有降卒,都会打散整编。
打破他们原有的构架,使得这些兵马,不再统属于那些贼首,都变成了杨谦的部下。
再加上,将士们到了军营,能吃得饱,穿得暖,又有专门的人士来给他们宣讲军规。
总之,杨谦的军队里边,特别是设立了一只宪兵队伍,按照杨谦的说法就是。
专门向上至将军,下至普通一兵宣讲解释军法的队伍。用杨谦的话来说就是,让军法官走到基层去。
让每一位士卒都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总之,宪兵队伍一向以身作则,而且不论是谁,触法军法都会一律论处。
将士们都心服口服,自然也就渐渐地能凝聚人心,成为一只具有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军队。
接下来的日子,江淮北部,战乱连连,烽火连天,至于山东河北之地更是糜烂。
而河南之地与关中之地则稍显安泰,至于其他各地,亦是烟尘滚滚。
唯在江都郡在内的江南十数郡,与那纷乱作一团的大隋而言,则又要好上几分。
从大业八年夏初到秋末,江都大营的兵力,亦已经涨到了五万之数。
而江都预备大营内,尚有三万余众还在刻苦训练,或者是认真读书。
经过半年多来的苦心经营,又得朝中的虞世基和来护儿相助,在付出了大量的财帛之物后。
终于使得江都郡的铁骑,从最开始之时的两千余骑,终于上涨到了一万一千余骑。
杨谦并没有拥重兵枯守江都,而是主动出击,每月都会派出一到两只军队,在江南诸郡巡视。
又在江南诸郡,设立属于他这位讨捕大使的军驿,负责传递军情警讯。
完全地抛开了当地的官府,虽然惹得诸郡不满,杨谦却毫不在意。
因为杨谦发现,官府的消息,总是会拖延,短则数日,长得半月,方才能够传递到自己手中。
如此一来,简直就相当于是给了那些流贼乱匪发展壮大的时间。
所以,在几次警告诸郡官府,他们依然故我的情况下,杨谦干脆在每一郡的郡府单独建立一个驻军约五百人的军驿。
他们经常性地巡视郡中诸县,凡是某处有流贼乱匪起伏,若是流贼乱匪甚少,便第一时间兴出击扑杀。
若是贼兵势大,那么他们就速速禀报江都大营。或者是联系巡视诸郡的精锐军队。
如此一来,既有移动的大军镇压,当地又有军驿监控,使得江南的匪情大多都在第一时间就被扑灭,根本难以掀起波澜。
而因为江南的安宁,让江南诸地大获丰收,大量的粮食和各种物资,经由运河,运往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这让杨广颇为欣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小子,而杨谦也用自己的实际能力,让天下诸多臣工和百姓们看到了他的能力。
杨谦麾下的兵力,不但将江南诸郡经营得十分的安宁,甚至还多次的越过淮水,前往淮北之地协助击贼。
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第五天命、枫叶(丁丁)的打赏支持,感谢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和打赏,祝愿大家新年平平安安
:。:




隋唐君子演义 第448章 那小子没冲你使坏吧,使坏,谁敢?!(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1...140141142143144...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