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卧槽!杨谦整个人都不好了,爹,你真是我亲爹,孩儿累死累活而来,主要是为了刷存在感的好吧。
不过事已至此,杨谦自然也不会埋怨亲爹坑儿,略一沉吟之后先是向王公公询问了雁门城如今的情形。
得知由于突厥人没有什么攻城武器,完全就是在拿人命填,雁门城可以算得上是有惊无险。
当然也仅仅只是暂时无险,毕竟人力终有穷,谁也不敢保证什么时候,守城军民就顶不住了。
但是,杨谦也有些不乐意现在就出兵,毕竟大军刚刚到达。
就在杨谦考虑该寻个什么理由与说辞的当口,那久未闪烁的霓虹彩灯般的字体又在意识里边开始作妖。
杨谦的脸都黑了,泥玛,系统爸爸,你为什么不永远的安眠下去,偏偏这个时候要跳出来作妖?
一行字体,醒目的在他的脑海之中闪烁不已。任务,今日内出兵求驾。任务奖励:宝箱一枚。
“杨小郎君?”王忠看到杨谦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呆立在那,一颗原本充满了希望与期盼的心不禁开始泛凉。
“王公公放心,家父向来是一言九鼎,既然家父说了出兵,那就肯定出兵。”
“杨江都……”一旁的几名太守和将领忍不住又开口。
“诸位同僚,虽然诸君皆年长于本官。但家父既有此诺,为人子者,自然要重信诺。”
“更何况陛下困于雁门,正所为君辱臣死,今为臣子者不死,亦是为了保存有用之躯,以报效陛下,解陛下之危难。”
杨谦立身于此,朗声而言,听得那些在场反对出兵的郡太守和将领们脸色越发难看。
偏生那些新到的诸郡兵将却显得很是跃跃欲试。
而杨谦身边的来整亦深以为然,厉声喝道。
“某与杨江都为救陛下,驰行数千里,尚不畏征途之艰。”
“如今大敌便在眼前,安有临阵退缩之理。”
“我等江都军愿随郑国公死战!”
随着杨谦身后边的数千江都军骑兵的呐喊声,越来越多的将士们也纷纷大声呼喊起来。
看到了这一幕,一想到杨谦远从江南之地赶来,这一路疾行至此。
听闻了陛下的消息之后,居然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要出兵。
这样的人物,不愧陛下的宠信,看看之前那帮子一听要出兵救驾就纷纷找理由的太守将领们,实在是强上太多。
不论是王忠,还是他身边保护他潜逃过来的几名备身卫,都不禁红了眼眶。
“果然,不愧是陛下最看重的国之柱石啊,唯杨小官人,可救陛下……”
杨谦自己也很苦恼,自己也不想连续赶了这么多天的路就一下子走上战场。
毕竟长途的行军,还是很疲惫的,幸好之前在那上党郡休息了差不多两天。
再加上是骑兵行军,总比步卒好过。
当然,这只是杨谦内心的想法。反观那帮子混帐,绿林败类四人组此刻磨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更有像李二郎还有苏定方、李俊和侯君集这样的冲动少年也两眼放光的居然开始向杨谦请战。
可把杨谦可气的,恨不得此刻就将他们扔到忻口关内的公厕让他们好好清醒清醒。
“都给我闭嘴!现在,全军休息,再敢叽叽歪歪扰乱军心,自己到李靖将军那里去领军杖。”
杨谦脸一黑,一干江都军的败类不敢再继续叽歪,都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去蹲起。
#####
接下来,杨谦目光一转,落到了父亲的身上。
“下官江都太守,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杨谦,听郑国公调遣。”
身边的来整自然是要与杨谦同进共退,当即亦朝着杨宁一礼。
“彭城郡黜陟讨捕大使来整,愿听郑国公调遣。”
有了这二位作为表率,重要的是,杨谦的临时职务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可以说是远高于在场的一干郡守。
他都愿意听郑国公的调遣,你们这帮子人还想咋的?想要另立山头不成?
一干来援的太守、将领们此刻也知道大事定矣,只能无奈地纷纷附议应和。
杨宁看到了这一幕,亦知道此刻自己需要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这副重担。
“诸位免礼,得蒙诸君看重,那本官,就只有勉为其难了。”
“接下来,新到诸军就先暂时歇息,本官会让人送来热食,让将士们能够在休息之后吃顿热乎的。”
“另外嘛,咱们正好乘这段时间好好的商议一下如何出兵。”
往忻口关内行去的路上,杨谦便与父亲杨宁作出了决定,之后,在军议之上。
杨宁决定,于今夜亥、子之交时,大军出关,子时二刻,突袭突厥大军营寨。
这已经不再是商量,而是在下达军令,而杨谦与来整的那七千骑兵亦与拼凑出来的两万骑兵一起成为了突击部队。
父子二人也只是匆匆地聊了聊之后,杨谦就赶紧回到了城外,亦是与将士们一般和衣而卧,好好地休息休息。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诸位书友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继续加油!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8章 突厥人,居然真的被杀退了……(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8章
到了约定的时间,休息了几个时辰,总算是恢复了些许精力的将士们纷纷披挂,开始做着战前的准备。
而作为这只援军统帅的杨宁心中着实放心不下自己的亲儿子杨谦。
再一次来到了城南的军营,看到了匆匆收到消息赶过来的杨谦。
“谦儿,为父是一军主帅,需要坐镇中枢,只能辛苦你了。”
“父亲说的哪里话,孩儿可是杨家武力第……第二的人,父亲您只管高立于城墙之上,且看孩儿如何杀敌便是。”
“……嗯,为父知道你武艺高强,可是沙场之上,刀剑无眼,你还是要小心再小心。”
“若是,若是万一有个什么,你就速速退往关墙处,莫要过于逞能才是。”
听着父亲杨宁的唠叨,杨谦既是感动,又有些无奈。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犹如影子一般站在杨谦身后的鬼面武士终于不耐地开口道。
“有我在,他不会有事。”
“???”杨宁霍然抬头,一脸震惊之色地指着鬼面武士,目瞪口呆中……
“父亲,是你儿媳妇,有她在,您总该放心了吧?”
“你,你们,这……”杨宁快要疯了。
“三娘子的武艺绝冠,有她在孩儿身边,孩儿安全必定无忧,还请父亲放心就是了。”
“那边有人过来了,应该是来寻父亲的,孩儿就先告辞了。”
扔下了那犹自目瞪口呆的亲爹,杨谦赶紧拉着李秀宁闪入了兵马喧嚣的人群之中。
来人却是王忠王公公,看到了杨宁,不禁松了口气,赶紧催促不停。
“郑国公,咱家可是好不容易才找着您,您还是赶紧回去吧,大军还得靠您这位主帅来主持,您若不在,咱家实在是不放心其他人啊。”
杨宁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赶紧随着王忠而去,至于那满肚子的震惊,只能留待以后。
#####
亥子之交时分,杨谦一马当先,率领大军悄无声息地从那轻轻推开的忻口关关门潜出。
两万多骑兵出了城门之后,随着关墙之上的灯火示意。
杨谦看了一眼左右,看着那些兴奋的将士们,不再多言,提起自己的青龙偃月刀,当先驰出。
突厥人的大营,仍旧篝火犹如星海,大营即便到了此刻,犹自传来人声马嘶。
杨谦想不太明白为什么突厥人那么喜欢熬夜,难道是因为看小说的缘故?
不过现在不是追根究底的时候,驰行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突厥大营便注意到了来自于南方的异样。
整个大营越发的喧嚣与嘈杂起来,这个时候,从营中驰出了明显没有任何准备的数百骑,叽啦鬼叫地朝着这边射箭。
大营之内亦响起了号角声,这个时候,杨谦陡然听到了身边的韩魁朝着自己拚命的大喊。
“突……他们要……”
杨谦一脸懵逼地侧过脸来看向韩魁,却在那万马奔腾之中,根本就听不明白韩魁再说什么。
只是看到这位久经沙场的老行伍,越发兴奋地拿着手中的长槊一个劲地指向前方。
这老头看样子是多年未上战场了,杨谦赶紧收回了注意力,大刀斜指前方,然后猛力压平。
距离突厥大营已然只有一箭之地,此刻,两万余骑,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万胜!!!”
在黑夜的掩映中,两万余大隋铁骑,就如同黑色的浪潮一般,轰击向这漫山遍野的突厥大营。
那数百突厥骑兵,就连阻止大隋铁骑哪怕是一眨眼的功夫都做不到,瞬间就被席圈,吞噬。
杨谦此刻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骑当千,从大营这头,一直杀入,感谢游牧民族的惯性使然。
他们的营寨,根本就是一堆毡帐,莫说寨墙,就连拒马这玩意都没有。
没有任何防御力的营寨,对于武装到牙齿的大隋铁骑而言,趟营不要太爽快。
只是杀入了突厥大营之后没多久,杨谦就发现了问题,整个大营里边的突厥人,怕是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五千。
零零散散的抵抗,根本就无法阻拦这两万大隋铁骑的冲杀。
而很多的突厥人甚至还没等到隋军骑兵冲杀到跟前,就已经跨马北遁而去,逃得那样的坚决与不犹豫。
城头之上,杨宁与一干文武都立身于关墙之上,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那灯火通明地突厥大营。
听到了那令人热血沸腾的疾蹄声,还有突击之初,那声响彻天地的万胜之声。
然后,就看到了突厥的大营里边渐渐地冒起了火头,越来越多的火焰开始在突厥大营之中升腾。
这个时候,杨宁自然不再犹豫,当即喝令擂鼓,全军出击。
伴着那立在关墙墙头之上的巨大战鼓的敲响,无数的大隋将士们开始鼓噪前行。
看到了这一幕,王忠紧张到了极点,他着实看不出胜负,可并不妨碍他看到了突厥大营燃起的大火。
“郑国公,咱们胜了没?”
“此刻言胜,为时尚早,咱们且先等等再说。”杨宁摇了摇头,这个时候局势未定,焉敢言胜。
半个时辰之后,杨谦看到了意识之中的任务化着了一个宝箱,当即喝令全军止战,不得追击。
杨谦自己也是心虚的,生怕万一突厥人来个反杀,那岂不是等于将之前的战果全给扔了。
派出信使赶回忻口关。给关墙上那些忐忑不安的人们,带来了欢欣鼓舞的捷报。
突厥人,居然真的被杀退了……
“正是,我们两万铁骑,乘着夜色而袭,突厥大军,根本就不清楚我们到底来了多少人马。”
“再加以突厥人为游牧之人,设营帐喜欢立在开阔地带,且不设寨墙,不立拒马。”
“我军一鼓作气杀入突厥大军,惊得不知来了多少隋军的突厥人落荒而逃。”
杨谦站在了关墙上,朝着那一干文武侃侃而言。
一旁的来整摸着鼻子,只觉得杨谦说的跟真的似的,或许,这才是真相吧?
不管了,反正王忠公公今个到来的时候,还说城外的突厥大营人声鼎沸,人马数不胜数。
这么说起来,杨子敬的这番言语也没差错。
“因为夜色深浓,再加上将士们连日奔波劳顿,实在是没办法追击,只能暂且扎于城外……”
杨谦终于禀报完毕,王忠喜得眉开眼笑,赶紧朝着杨谦深深一礼。
“有劳杨小官人了,要不,咱们就乘着这场大胜,明日便进军雁门如何?”
“父亲您看……”杨谦把目光落在了父亲杨宁的身上,冲他眨了眨眼,脑袋缓慢地横移。
杨宁看到了杨谦转过来的脸,还有看向自己的目光,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便明日进军雁门。”
“???”
隋唐君子演义 第469章 皇帝大佬,你到底瞎没瞎?(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69章
“父亲,你怎么答应了?”等到人群散开,杨谦一把拽住亲爹,小声地询问道。
杨宁一脸懵逼地看着跟前的亲儿子杨谦。
“你不是冲我使眼色了吗?表情那么坚决,为父还以为你是想要继续……”
“嗯,父亲你说的对,孩儿就是想要继续,还担心父亲您领会错孩儿的心意。”
杨谦还能说啥,怪亲爹跟自己无法心有灵犀不成?只能顺着亲爹的话说下去。
“真的?”杨宁有些不自信地反问道。
“当然真的,比真的还要真。”杨谦认真地点了点头答道。
杨宁砸了砸嘴,这话怎么听着那么不顺耳,不过也顾不上了。
“好了谦儿,你也赶紧回去,好好歇息一下。”
“明日,咱们可就要尽起大军,直击雁门了。”
看到自己亲儿子毫发无伤,杨宁也着实是长出了一口气,当然,能够夜袭一举破突厥大营,则属于是意外之喜。
既然如此,那么想来,进军雁门至少有了念想。
只是,凭着这六七万兵马,杨宁还是不太看好有成功的希望。
江都太守杨谦,历经千山万水前往雁门救驾的消息,早早就传扬了开来。
不光是杨谦所率大军经过的那些郡县,消息更是散播得越来越广。
这也同样激起了更多的郡县快马加鞭朝着雁门聚拢的速度,毕竟你们远远要比来自江南的江都军距离更近。
结果你们居然还比他晚到,说吧,你们是啥意思,到底有何居心?
不光是忻口关这边汇聚了大批的兵马,来自涿郡、上谷郡、博陵郡、恒山郡等诸郡兵马,也都已经深入到了雁门郡内。
并从那些擅攻而不擅守的突厥人手中夺回了灵丘城。
#####
雁门城内,那间不大的郡守府中,已经显得份外憔悴,面色枯槁的杨广呆呆地坐在御案后边。
此刻,这间厅屋之内,只有数少的文臣还留在这里伴驾,一应武将皆已经登上了城墙。
杨广抿了抿发干的嘴唇,目光扫过跟前的一干臣工。
“诸位卿家,还有何计,可解眼前之困?但若有办法,都说出来议上一议。”
一名脸色灰败的大臣当先拜倒在地,红着眼眶低声道。
“陛下,臣无能,实在是眼前之局势,暂时没有良法。”
这样的回答,让杨广的脸色越发地阴沉得怕人。
虞世基清了下嗓子安抚道。
“陛下,王公公已经去了数日,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带着援兵赶来雁门。”
“虞光禄,那王公公这一去已经足有五日光景,若是能率军赶来,早就应当赶来了,何现如今未援军未至?”
“怎么,莫非郑卿以为,王忠会背叛朕?”
“不敢,只是臣以为,指不定是那些诸路援兵,惧于突厥势大,而不敢轻易涉险。”
一干文臣正在各种猜想之时,一名备身卫带着难掩的喜色步入了厅中。
“陛下,大喜,突厥人正在撤兵。”
“什么?!”杨广一下子就站起了身来,满脸皆是难掩的喜色。
“走,朕去看看,快给朕备马,朕要亲自看看。”
不多时,杨广这才跳上了马背,驰出太守府没有多远,就已经听到了城头之上传来的热烈的欢呼声频频传至。
“陛下,幸得陛下庇佑,那些突厥人撤军了,陛下请看。”
来护儿抹了一把脸上那满是血污与欣喜热泪的老脸,指着城下大声地道。
杨广顾不上那浓烈到几乎让人窒息的血腥味,大步行前,就看到了城下那仿佛一直都不会有变化的突厥大营变得有些喧闹,甚至是有些慌乱。
而从西南面赶来了一只数以万计的突厥骑兵,汇入了突厥大营之后,又继续北行。
行迹匆匆,甚至在队伍的末尾,还有一些没有座骑的突厥人在后方奔跑。
怎么看,都不像是自愿性的撤离,更像是被人在追赶。
“陛下,说不定是援军来了。”
虞世基脸色激动得通红,看着那只从南方而来的突厥兵马。
还有眼前的突厥大军毫无顾忌的在收拾整顿,一副即将远行的架势,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杨广亦兴奋得难以自已,大巴掌拍在沾着干枯血迹的女墙上。
“好,很好,朕,哈哈哈……朕,不,我大隋有救了。”
很快,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文武们纷纷向杨广这位大隋天子表示祝贺,庆祝雁门解困,大家得脱生天。
听着将士与雁门百姓们喜极而泣的欢呼声,还有跟前拜服于地的一干文武臣工,杨广终于一扫这一个多月以来的颓势。
终于又展现出了几分中央帝国皇帝陛下的意气风发,转过了头来,看着那些光天化日之下,将这雁门城内的军民视若无物。
犹自在那里拆解营帐起程的突厥兵马,杨广这位刚刚脱出生天的大隋天子明显有些不乐意了。
“诸位卿家,这些突厥狗贼困了朕月余于雁门,而今还如此嚣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简直就是视朕如无物。
难道我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我大隋疆域不成?”
“???”一干刚刚还在欢天喜地的朱紫显贵瞬间脸都青了。
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大隋天子,看着他站在那满是污血的女墙跟前朝天开炮,卧槽!
皇帝大佬,你到底又想要闹什么妖蛾子?你到底瞎没瞎?
麻烦你拿眼珠子瞅瞅,下方,那里至少有十五六万的突厥兵马,城中的兵马,现在还活着的怕是不足一万六七之数。
将士们都已经因为连月的征战,即便是活着的,怕也是人人带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该做的就是好好的休息休息,结果你倒好,居然又想要做妖。
甚至于有些臣工的头脑里边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天陛下上了城楼。
从城下射上来的羽箭,咋不把这个惹祸精给射死掉,好歹大伙扶立幼主,也比侍奉这位成天想入非非的妖蛾子皇帝要强。
“诸位卿家,你们这是什么表情?”杨广看到这些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模样的臣子,直接就不乐意了。
看到杨广一副就要掀眉发作的模样,虞世基赶紧直起了上身再次拜倒。
“陛下圣明,臣也觉得由着这些突厥狗贼在我大隋疆域之上来去自如,实乃我等大隋臣工之辱。”
“陛下且宽心,待援军进抵雁门城下,定然会向这些突厥狗贼讨还血债。”
“……”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各位大佬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感谢感谢。
:。:
隋唐君子演义 第470章 刘武周,愿为杨太守引路为前驱(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70章
“陛下,虞光禄之言甚善,臣附议!”这一刻,宇文述终于放下了内心对于虞世基的成见,直接秒赞附议。
一干被困了月余,亦担惊受怕了月余的朱紫显贵们纷纷附议,拜倒在地。
看着这些臣工们,又看了一眼城中的将士。虽然长这么大,真没被这么欺负过的杨广,最终还是退让了一步。
“也好,既然诸卿都觉得待援军进抵之后,再行击贼,这也并无不妥。”
“宇文卿,你速速遣人南行,去寻援军踪迹,告知他们,如今突厥大军正在撤离雁门,让他们务必追击,给这些突厥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老臣遵旨。”宇文述还能说啥,只能无奈地拜倒领旨。
而此刻,杨宁所统帅的大军,刚刚赶到了崞县,崞县的城门缓缓打开。
担惊受怕了将近一个来月,已然变得瘦骨嶙峋的齐王杨暕红着眼眶,看着这只规模庞大的援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你们来得真是太及时了,王公公快快请起,还有郑国公也快快请起,咦?你,你不是杨谦吗?……”
扶到了第三个人的时候,齐王杨暕整个人都懵了,满脸难以置信。
“你不是在江南?”
杨谦朝着齐王杨暕一礼,恭敬地答道。
“殿下,臣的确是在江南任职,然听闻天子与殿下有难,为臣子者,焉能坐视不理?”
“这可是数千里地,你居然,居然从江南赶了过来。”
齐王杨暕半天才难以置信地省过神来,回过了头来,看向那业已经变得有些残破的崞县城墙。
想到了这月余以来被困在城中,日夜不停的厮杀声仿佛还在耳边响起。
“殿下,既然崞县之围以解,不知殿下是随我等一同北上,前往雁门城,还在留在此地镇守?”
“走,孤随你们一同前去解雁门之围,希望父皇不会有事。”齐王杨暕犹豫挣扎了一会,便做出了决定。
#####
快马终于疾驰到了突厥人离开的雁门城,带来了援军的好消息。
听闻了这一只援军以郑国公杨宁为首,以江都太守杨谦为先锋,于前日夜突袭突厥大军得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