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印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筱悠独醉
包括奶奶第一次嫁的人家家里带过来的一儿一女,我爸就有八兄妹。可惜那边的儿子只长到十五岁,跟着人家去游泳溺死了。
我爸是老六,四个姐姐,两个妹妹。那边带过来的姑姑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按排辈是我们的大姑。
这边的姑姑取名都有一个秀字,分别是兰、陆、运、华、庚。
弟弟调皮不听话,爸妈教训他时,奶奶都会护着。
说小时候我爸还不是特别调皮,家里几乎每天都得上演一出全武行。我弟弟这样的跟爸爸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弄得我爸特没面子。
大姑嫁到离我们家不远的一个村里,走路也最多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姑父我没见过,应该是我尚未出生人就死了。
二姑、四姑还有小姑三人嫁在同一个村子里,一个在村头、一个在村尾,另一个则在村子中间。
三姑、五姑也是嫁在同一个地方,三姑姑家要远一些。
二姑丈是篾匠,谁家需要新做点竹篓、竹床什么的都找他,他们生了两儿两女。
三姑丈是砖瓦工,他们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四姑丈是帮人杀猪的,他们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五姑丈是木匠,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五姑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与我家的关系还是与姑姑在世时一样并没有多大改变。
哪怕是后来五姑丈另娶了,他们俩偶尔有空还是会来我家看看我奶奶。
小姑丈好像不懂什么手艺,他们只生了两个儿子。
这么一算我奶奶光外孙外孙女就有十九个。
而我外婆也生了七个小孩,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我妈是老四,大姨嫁的地方,比我的初中学校还远,算得上是真正的深山老林里。
大姨父也是我还没出生就去世了,他们家有两儿两女,小女儿送给别人家养了。
凑巧的是小女儿嫁的人家,就是我们村子里的。
听说刚开始我大姨她们想去认她的时候,她自己不认,不过现在也认了回去。
姨妈们的名字也有一个秀字,分别是谷、米、罗、安、华。
那时候的人起名字好像都喜欢叫什么秀,我奶奶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秀字,还有几个表舅妈的名字里也有。
二姨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姨家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姨家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舅舅家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舅舅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我们家六个女儿一个儿子,这样算我外婆的外孙外孙女也有一二十个。
平常不觉得,这么一看队伍真的是挺庞大的,这还只是关系很亲的。
奶奶的娘家人也是很强大的一支队伍,村子分三个组,其中的一组几乎都算是她的娘家,只是亲戚关系论起来有的较亲有的较浅。
还有家门,虽然离的较远,平时不管有什么红白喜事我爸跟弟弟都会去帮忙,逢年过节的,两边都会互通往来。
我们家的辈分好像还挺大的,有次过年,一个四十多岁的叔叔到我家拜年竟然叫我姑姑,吓了我一跳。
还有奶奶的姐姐的女儿都有七十多岁了,也跟我们家是亲戚,每年都有往来的。
另外有次爷爷去镇上挑煤的时候在路上救了一个人回来,少数民族壮族人。
跟我们同一个姓,应该是认作爷爷的弟弟吧,我们见面都是叫爷爷的,关系好像还挺亲的。
他在我们这个村子里落户下来,结婚生子,育有一儿一女。
算是我们的叔叔跟姑姑,叔叔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可惜的是有次叔叔婶婶在镇上赶集回来坐的拖拉机跟人家的车相撞。
婶婶当场就死了,叔叔虽活了下来,人却有点神志不清,在婶婶死后没几年就自己买炸药将自己给炸死了。
听我爸说当时他进去房间看到那个场面,血肉横飞的,让他好长一段时间想起来就吃不下饭。
留下四个孩子由他们爷爷带大,而姑姑嫁到了北冲组,姑丈也是砖瓦工,姑姑还是我跟我老公的媒人。
这些是直系亲属之外的亲戚,还有很多其他的,这么一算下来这亲戚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复杂。
再说回我自家,六个女儿,一个儿子,七姐弟都已结婚生子。
小女儿是前几年才认回来开始走动的,听说当时爸妈想去找她,可那边的父母不让。
前两年那边的父母却让我妹妹回我家了,说那边只有一个姐姐,没有兄弟,以后有个什么事没人照顾。
这不能算是现实,反而我爸妈他们很感激,是实实在在为妹妹考虑的。所以我们家的亲戚又多了两户,妹妹的婆家和抚养她长大的爸妈。
我们六个女儿取名淑,分别是梅、萍、珍、玲、园、英。
妹妹的名字,族谱上是英,我们还是叫她在那户人家的名字小梅。
大姐、二姐、三姐各自两个小孩,都是一儿一女,儿子大女儿小。
四姐、我、妹妹各自一个小孩,弟弟两个,都是女儿。
一排住的四户人家,我们家在中间,一边是小舅舅家,另一边是大舅舅家。
大舅舅家过去也是舅舅家,这个舅舅跟妈妈是三代以外的亲戚关系。
大姨家的小女儿就是嫁给了这个舅舅家的小儿子。
生活印记 005、田园居
我们四户人家的房子是相连着的,就隔了个小小的水沟,对我们来说抬脚就是外婆家了。
所以每年过年听别人说去外婆家怎么样怎么样好玩,我是一点这样的感觉也没有。
有的时候吃饭,觉得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就端着个碗去舅舅家吃了。
舅舅家的人也是,觉得他们家的饭菜不好吃也会来我家吃。
谁家要是来了客人,家里煮的饭不够,直接跑到另三户人家连锅都给端了来。
奶奶比外婆大了八岁,她们俩人我记事以来好像经常较劲。
各自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甚至是今天吃了些什么都经常拿来做比较。
不过两人虽然较劲,真正吵架倒是很少,我的印象中就记得有一次闹得比较凶。
两个舅妈和外婆的关系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大舅妈,跟我奶奶的关系更像是婆媳。
听说是因为大舅妈生表哥的时候是我奶奶接的生,也经常帮她带小孩的缘故。
而外婆则是被外公娇惯坏了,什么都不会。
听说当初她根本看不上我爸,觉得我们家又穷,又是外姓人口,还是外公发话了,两家的亲事才做成。
外公算是村子里比较有名望的人,我妈每次提到他都很崇敬,可惜我没见过。
非但外公没见过,爷爷也没见过,那个时候又没有照相机,就连他们的墓碑上也只是刻了个名字而已。
说到村子,我们住的村叫反岭下村。名字是不是有点怪,也不知道这样起名的缘由是什么。
村又分好几个组,什么马岭背、余家组、高抗组、北冲组、易家组。
我家属于高抗组,只有二十多户人家。
是所有组中人数最少的一个组,还包括后来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几户人家。
村子里唯一一条公路,从市区出发,终点是一个叫水江镇的。
全程九十多公里,估计得有三分之二都是山路。
这条公路在我很小的时候是用泥土铺了一些石头修建的,仅够一辆汽车通过,弯弯转转,绕来绕去。
汽车每次开过,都是摇摇摆摆的。坐在车里得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被甩摔了。
应该是我读初中了,这条公路重新修建。
加宽到可以四辆车一起经过,还铺了一层柏油。
公路的一边是山,有的山上种了油茶树、有的山上是一些竹子、有的是一些杉树、松树、板栗树等,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杂草。
另一边是一块块的稻田,稻田既有本村人的也有外村人的。
重修公路那年需征稻田时几个村子的人打过架,那时候我在学校读书很少回家,只是听大人隐隐约约地说过一些,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补偿不均吧。
稻田中间有条小河,或许还不能称之为河。
就是比一般的小溪要大点,村子里的人家还没装自来水时洗衣服、洗菜都在这条小河里。
早上一大早老远就能听到各家的妈妈们在河里洗衣服、洗菜时叽叽喳喳讲着各自的家长里短的声音,就跟赶集一样热闹。
平时水电站不发电的时候河里的水流不大,也很清澈,都能清晰地看到水里的鱼虾。
小河是从一片稻田中穿出来的,时间一长,河里的泥沙越积越深,河水也就越来越浅,所以每年村里的人都得轮流将泥沙挖掉保证河水不干。
小孩子们夏天都会在这条河里游泳,一去十几个,大小不一,当然我也去过。
只是第一次去就不小心让河水进到了耳朵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因为这次耳朵进水,很是吃了些苦头。
刚开始耳朵里面有一些脓水流出来,当时没在意只是拿纸巾擦掉就了事了,直到耳朵开始疼才重视起来,那个时候已经上小学了。
村里人用几根杉木搭成了一座小桥供人通过小河,走起来一晃一晃的。
每次通过时大人都是牵着自家的小孩以免掉河里去。
修建公路那年这条小桥也重新修过了,用水泥钢筋修的。
安全是保证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小桥过来再经过一片稻田就是各家的房子所在了,二十多户人家,有的在公路这边,有的在公路那边。
隔得有远有近,零零散散的,没个统一规划。房子也是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好有的坏。
村子四面环山,几乎都是油茶山。
也有一些杉树、松树的,还有一些只长茅草没有树的。
我们炒菜用的油都是自家的油茶山上油茶树结的茶籽,经过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来的,每家每户都有。
油茶山每年都得除草,寒露过后开始摘茶籽。
那时候家里的房子顶上是瓦片盖的,像稻谷、茶籽、花生、萝卜等需要晒的东西都是统一挑到公共的晒谷场去。
每天下午晒谷场上也是热闹一片,各家收各家的东西。
很多农作物都是自给自足,田里种水稻,土里种菜,还有红薯、花生、生姜、大蒜等。
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我家也不例外。
牛羊还好说,长得不一样很容易辨识。
鸡鸭就不同了,都长得差不多。为了好区分,有的人家就将鸡鸭的翅膀剪掉一些羽毛;有的人家在鸡鸭的脚掌上面拿针扎几个小洞;还有的人家是在鸡鸭的身上涂些不容易清洗的草汁。
鸡鸭都是放养的,有些人家一开始是拿竹篾做的笼子将鸭子关着放河里。
一来是怕与别人家的弄混了,也怕它们跑了不回家,更怕鸭子跑稻田里去祸害水稻。
每天傍晚你都能看到很热闹的场面:小孩子们赶着牛羊回家,有的还坐在牛背上,唱着牧童曲,就差身背一根笛子了;
妇人们呼唤鸡鸭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男人们扛着锄头相伴回家;还有老人们坐在家门口等待子孙回家的身影。
天边的夕阳照耀着整个村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有趣的是你能看到一大群鸭子晃悠悠的从水里上来,慢慢地踱步到小路上,然后因为大家去找自家的鸭子而闹的乱哄哄的场面,现在想来都觉得甚是很趣。
每年雨水季节,河里就会涨水,只要涨水,河里的鱼也就多了起来。
有些鱼还会游到路上来,孩子们拿着个渔网站路上就能网到鱼,这也算是一件很大的趣事了。
夏天劳作回来,大家凑在一起聊天,听取蛙声一片。
秋收后一般就没什么事了,这时候的女人们大多凑一起织毛衣、缝鞋垫等,男人们就凑一起打打牌、聊聊天。
村民们大多都很淳朴,你来我往的,相处的很融洽。
谁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都会主动帮忙。
因为从来没有什么化工污染,村子里的环境一年四季都很幽美。
早上一起床就能看到山上雾气环绕,要到半上午才能散去,隐隐约约地让人如处仙境中。
山顶与天空相连,一眼望去,根本不觉得天有多高,感觉它就在山顶上。
站山脚下抬头往上看,触目所及一片片的青绿,高低起伏相接,让人心旷神怡。
站山上低头俯瞰山脚,错落不一的稻田,若隐若现的房屋,悠闲自得的牛羊,戏水的鸭,觅食的鸡,打架的狗,追逐玩闹的孩子,土地稻田里忙来忙去的大人们,就连虫儿、花儿、草儿等都显得那么的有生命力,活生生一副诗词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生活印记 006、经异事
也许是生活环境好,甚少污染,所以我们那边的人普遍长寿吗?
村子里有个老人90多岁了,说话中气却是特别的足。
一日三餐都得喝上最少二两白酒,酒是自己家用红薯酿的。
她每天都会从她自己家走到河对岸的我们家这边,一天最少要走个三趟。
她很喜欢说些鬼怪故事吓唬村子里的小孩子,特别是女孩子。
我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反正每次都会被她讲的故事吓着。
聊起鬼怪,我还真的亲身经历过一件奇异之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奶奶嫁给爷爷时,带过来的一儿一女。儿子溺亡,女儿好好地长大了。
嫁到了一个叫中源的村子里,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这位姑姑长什么样我是一点都没有印象,她去世的太早,现在也很少有人谈起她。
不过很多人都不会忘了我家有这么一位姑姑存在过。
因为她去世的那年我家发生了一件让人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至今人们提起来都是津津乐道地。
那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次吃饭时我奶奶的脖子里卡了一块鸡肉骨头怎么都咽下不去。
以至于什么都吃不了,话也不太说得清。
还好能喝点米汤,只是这样也不管什么用。
骨头一直卡着,咽不下吐不出来有四五天,找医生也没办法。
我妈和几个姑姑就到庙里去求菩萨许愿,说希望菩萨开恩,要是能让奶奶卡着的骨头下去到时候再来还愿什么的。
许完愿后她们求了一道符,回家后烧了。
将灰烬与开水混合在一起倒给奶奶喝了下去,结果没多久卡着的骨头真的就咽下去了。
这事使得村子里的人都说菩萨灵验什么的,后来有个什么事都会去菩萨面前许个愿。
就连我考大学我妈都去求过菩萨,还带着我一起。
这事过去后不久奶奶又病了,还病得很重,都起不来床了。
而我的这位姑姑也病得很重,也是起不来床。
村里有老人的人家都会很早就备好老人家的寿材,我家也是。
看奶奶这个样子,爸妈就请人将奶奶的寿材重新刷漆,放在二楼以便随时要用。
有天下午我和四姐一起放学回家,她拿脸盆装了一盆水放楼梯上准备洗头。
而我则带着弟弟在外面玩,爸妈跟舅舅、舅妈他们也在外面聊天。
就看到四姐披头散发,慌慌张张的跑出来,吓得不轻的样子。
她说正将头发散开低下头准备洗的时候,听到有人悉悉索索上楼的声音,就问是谁但没人应,只是还是有人在上楼。
她正准备跟上去看看,就听到楼上嘭地一声响。吓得她赶紧跑出来了。
四姐问爸妈谁去楼上了,叫他也不应应她。
也不知道在楼上干吗,弄得那么响吓死人了。
爸妈说没人上楼啊,大家都在外面。
可四姐却很肯定地说她没听错,就是有人上楼去了。
于是爸妈和舅舅、舅妈他们上到楼上一看,竟然是放楼上重新刷漆过的寿材盖子开了一条缝,四姐听到的声响应该是寿材盖打开的声音。
四姐一听,吓得差点没晕过去,以为自己是听到鬼上楼的声音。
大家都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村子里有个据说懂点命数的表舅,听说这事后,说是我奶奶的魂魄打开的。
她肯定活不了了,也许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
要爸妈他们随时注意着,奶奶床前不能离了人,特别是今天晚上要有人一直守着。
谁都没料到的是大家守了一夜奶奶没事,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姑姑的大儿子却穿着孝衣来报丧了,说是姑姑昨天晚上走了。
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医生说姑姑应该还能再过段日子的。
而这时却听到奶奶在房间里喊我爸爸的名字,就更惊讶了。
他们立马跑进去,看到奶奶竟然自己坐起来了靠在床头。
看他们进去,奶奶就问姑姑是不是来了,她说听到姑姑在床头一直叫她妈,可她却看不清楚人。
爸妈不敢告诉她姑姑昨天晚上已去世了,骗她说姑姑在家还没来,等下就去叫她来。
大概是病久了人有点糊涂,竟不记得姑姑也已经病了很久了。
奶奶问完后说饿了想吃东西,我妈她赶紧煮了碗面条给她吃。
吃完没一会就睡着了,看上去精神了不少,不再是那种随时要咽气的感觉。
等她睡着后大家才出去外面说姑姑去世的事情,很多人就说是我的这位姑姑替了我奶奶一命,所以奶奶才能活过来,以后必定是个长寿之人。
这件事情一下子成了村里人的谈资,茶余饭后都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迷信,也不知道科学上有没有解释,也许就是一种巧合呢。
不过我家的寿材盖子是真的开了一条缝,我也亲眼看到过的。
我家这位姑姑那天晚上也确实是去世了,而我奶奶也是慢慢地好了起来,正如人所说太多的巧合也就不是巧合了。
奶奶彻底大好之后爸妈才敢告诉她姑姑去世的事情,她听了很伤心,也说是姑姑替她死的,觉得自己对不起姑姑的几个孩子。
姑姑的孩子就安慰奶奶说,他们的爸爸死得早,全靠外婆帮衬着他们一家才能过得这么好,妈妈肯定是很高兴能报答外婆的养育之恩的,让奶奶不要伤心,快点好起来才是。
虽然大家都这么劝奶奶,可她还是很伤心,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浑浑噩噩的。
至于我四姐那次受惊吓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到现在她都还是不敢一个人到楼上去,更别提晚上在二楼睡了。
这可不是编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家的事实。
这件事情是我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发生的,我还记得当时我的右眼皮一直在跳,等中午放学回家才知道姑姑去世了。
听人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什么依据。
从那之后不管是在外读书还是在外工作,只要我的右眼皮跳我都会赶紧打电话问问家里人看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当时因为人小,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觉得过去了就过去了,没什么的。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事情反而很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挥之不去,让我有把它们都记录下来的想法。
生活印记 007、始上学
今早叫女儿起床时,未足三岁半的她非常委屈地说道:
“妈妈,求求你了,我再睡一会。”
本想强制将她从被子里抱出来的,听到她这话,真的是很难受。
可是再不把她叫起来,我上班就得迟到了。
就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她,就是想让她再睡会都不行。
于是只能一边哄她起床,一边想着明年是将她放在大姐家里,让大姐带,还是自己带着的问题。
女儿很乖,就算是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任凭我给她穿衣服。我以为她怎么也得哭闹一场的,她却哼都没哼一声。
穿好衣服,自己去刷牙,等我给她洗完脸,又收拾好我自己的东西之后,跟着我下楼去幼儿园。
因为已经8点多了,我本来想抱着她,这样可以快一点。
她却说我长大了不要妈妈抱,牵着我的手跑得很快。
我就这么被她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又怕她发现,赶紧扭过头擦了擦。
到了办公室和同事们说起此事,他们都说哇,你女儿好懂事哦。
虽然是夸赞的语气,可我还是听出了他们话语里的不以为然。
这令我颇为气愤也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不是亲身经历过的,别人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你也体会不到当事人的感受。
她现在才三岁多,以后要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不知道长大后的她会是什么样的,我有点迫不及待了。
好在现在上学的条件要比我读书那会好太多,最起码不用担心她会饿肚子。
我是在上学的时候饿过肚子的,那时候家里很穷。
每天吃的饭菜都有定例,若是哪一餐多吃了点,下一餐就得饿了。
这种情况读初一、初二的时候最多,读小学的时候还好,因为小学离家近,住家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