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问长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四痒化三铁
无尽烟尘之内,杨易和东方不败两人的身子倒飞而出,杨易只感觉喉咙腥甜,一口逆血已经涌至喉咙。
噗!
终于还是压不住躁动的气血,一口鲜血额喷出之后他才感觉体内的情形稍好了一些,而另一边的东方不败看样子也受了内伤,一抹血迹挂在嘴角。
“五毒神功终究还是差了葵花宝典一筹!”
杨易抹去嘴角的血迹,心里如是想到,虽然刚才一掌看似不分胜负,实则是他吃了亏,葵花宝典虽然是一个太监所创,但却是实打实的道家功夫,其阴阳转换之道和道家阴阳之说相当契合,而他所修炼的五毒神功却是属于一种外门邪功,前期虽然依仗着一些奇绝毒物能够突飞猛进,但根基却较道家、佛门等循序渐进的顶尖功法差了许多。
或许这些差距在绝顶境界中表现不出来,但是一旦突破到先天境界,杨易就察觉到了五毒神功的桎梏性,无论是后续的修炼还是自身的根基,五毒神功都有很大的缺陷,可惜杨易已经修炼了二十多年的五毒神功,一身五毒真气深入骨髓,除非是废功重修,想要修炼别的武功已经是再无可能。若不是东方不败初入先天,根基不甚稳固,杨易今天说不定还真要死于他的手下。
轰!
杨易凌空一拳轰出,汹涌磅礴的劲气如同出海蛟龙咆哮而出,以他的拳头为中心,一股震荡之力迅速蔓延。
武功修炼到了杨易和东方不败这样的地步,虽然说不上大道至简,但即便是普通之极的一招也携带着莫大的威力,即便是绝顶高手用最顶尖的招式都不一定能挡下。
东方不败满脸的凝重之色,五指凌空一摄,地上的一柄长剑好似受到牵引一样落于其手中,下一刻一道璀璨的剑光自虚无中升起,剑势如电,化作漫天飘邈而又杀机磅礴的光影,瞬间就搅碎了杨易的拳劲。
“哈哈哈……这才过瘾!”
杨易狂笑出声,身子突然前冲,反手一掌印入漫天剑势所化的光影之中。
砰!
一双肉掌好似化作金铁拍出一道道劲气,不仅将急剧喷吐的锋锐剑气击散,更和东方不败手中的长剑数次碰撞,每一次碰撞两人的身子都齐齐一震,竟又是不分上下之局。
噗!
满天厉啸狂风戛然而止,杨易和东方不败的身形一触即分,再次拉开距离,众人放眼望去,只见杨易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一道道血痕自裂开的衣角处浮现,尤其是胸前右下方,一道一尺逾长的伤口染红了衣衫,血肉翻卷开来,不断地有鲜血流出。
东方不败也是如此,一袭白衣上面密布着掌痕,鲜血不断地自其嘴角溢出,显然刚才的一番碰撞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当日在京城之外,华山剑圣风清扬以一招‘断岳’俾睨天下剑法,本座自突破先天之时借着先天之境的感悟同样领悟一招掌法——湮灭!请东方教主品鉴一二!”
说着,杨易身上升起一股玄而又玄的气息,心神澄净不沾一尘,转瞬间已经晋入突破先天境界时那种奇妙的境界之中,而其双掌之间劲气鼓荡,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霞彩,顷刻间,虚空激起一层层涟漪,此时正值日夜交替将明未明之际,竟给人一种空间错乱的感觉。
东方不败双目神采涟涟,至刚至阳的气息蓦然从其体内升腾而起并不断地蓄势,犹如蓄水堤坝一样层层攀升,转瞬之间就达到了最顶峰。
而此时,杨易胸腔剧烈地起伏,显然消耗甚大,下一刻他身形猛地踏出,每踏出一步,地面就如遭轰雷暴击一般炸裂出一个个深坑,待他踏出第三步的时候已距离东方不败不足三丈,同时气势已臻至巅峰。
湮灭!
双掌横推,劲气直如撕裂风云、咆哮嘶吼的巨龙一样席卷而出,沿途轰击出一条深邃的通道,连同一块块石板被掀起,裹挟在劲气之中向东方不败压去,场面之壮大,声势之浩荡,如末世一般。
“葵阳天下!”
面对杨易最猛烈的一击,东方不败一声轻叱,一袭白衣蓦地炸裂开来,与此同时其速度攀至极限,好似凭空消失一般,下一秒乍然出现在无尽的劲气之中。
如同黑暗中的一轮煌煌大日,东方不败的身形是如此的耀眼,双掌自袍袖之内伸出,掌心摊开,一股至刚至阳的葵花真气自其掌心迸射而出,而他好似和这股真气融为一体,化作一道神光刺向黑暗之后的杨易。
轰!
火光一闪,两道身影交错而过,一股强横的气血猛地自两人身上喷发,东方不败口吐鲜血言道:“好掌法!可惜……”
一语未毕,他的身躯好似气球般膨胀起来,不一会儿已被体内剧烈的真气胀得如同巨人一般。
砰!
一团血雾炸开,东方不败的身躯已化为漫天血雨。
与此同时,杨易立身之地猛地绽放出一道紫色霞光,下一刻,这位毒尊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一战惊天下!
京城里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整个江湖都沸腾了。
天下第一高手,五毒教教主杨易于京城外连斩十大绝顶高手,几乎将江湖上的绝顶高手杀了个遍,仅少林寺的方证大师因闭关修炼而得以幸免。
一日之后,毒尊一进一出皇宫,更出手击杀当朝重臣英国公张懋和西厂督主谷大用。
就当众人以为杨易无人可挡的时候,横空杀出来一个东方不败,达到天人化生境界的东方不败一出手就击杀大明朝当朝皇帝朱厚照,更和杨易大战于紫禁之巅。
绝世大战!
杨易和东方不败两人俱为先天高手,据皇宫内亲眼目睹此次大战的一个将军所言,此次大战之激烈,宛如天倾!
皇宫大殿损毁十二座,仅仅是被两人激战逸散的气劲而击杀和击伤的士兵就有上百之数。
最终,东方不败身死,五毒教教主杨易诡异地消失!
岁月流逝,江湖上有各种各样发现毒尊杨易身影的传闻,但却都被一一证实为传言,毒尊杨易的失踪之谜也渐渐成为了又一段武林神话……
诸天之问长生 第九十章 南宗紫阳
武夷山,三教名山之一,自秦汉以来便为道教名山,脉起雪山,尾衔长江支脉,钟灵毓秀,宏丽瑰奇,犹以诸多道教名士在此潜修而著称于世。
其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千峰倚翠,深谷幽雅,令人陶醉,远远望去山上终年云雾缭绕,素有仙家福地之称,是为难得的一等一清修之地。
“乌飞金,兔走玉,三节一粒粟。山河大地几年尘,阴阳颠倒入玄谷……那堪于地见怜我,诏我归时未肯哉。”
庆元六年,深秋,明月当空,月白如玉!
清朗的颂歌声不断地在武夷山大王峰上的一间道观内传出,莹莹烛火间,一个青年着一身青色道袍,在青灯下捧书而读,而他旁边上首盘坐着一老道,约莫六七十岁须发皆白,面色红润如婴儿。
“师父,徒儿每晚读诵你这大道歌也未曾读出什么韵味,莫不是徒儿没有什么修道的天赋?”
原本盘膝安坐的道袍老者闻言睁开双目,瞥了杨易一眼:“你可用心诵读了?”
杨易心虚地垂下头:“弟子属实用心了,只不过对于道家经义不甚通解,一些道言自然谈不上心领神会。”
青年正是穿越而来的杨易,和东方不败巅峰一战之后,他也处于一种油尽灯枯的状态,然而在即将死亡的一刹那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自其脑海中浮现,等他恢复意识的时候就已经身处这个新的世界。
身体还是笑傲世界的那具身体,但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骨骼的生长状况都回到十五六岁的年纪,杨易虽然心里有太多的疑问,但是既然穿越世界这种只出现在神话中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这些疑问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来之则安之,更令杨易惊喜的是不仅他的一身五毒真气在这次穿越的过程中完全消散,而且那些深入骨髓的剧毒也完全褪尽,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就好像身无武功的普通人一样,当然对于先天境界的感悟还停留在杨易的脑海中,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无论是修炼易筋经还是修炼乾坤大挪移,想来再次突破到先天境界应该没什么问题。
至于眼前他的这位便宜师父,可是大有来头,其名白玉蟾,被当今南宋皇帝敕封为紫虚明道真人,即便是在后世,白玉蟾也是大名鼎鼎的道家宗师级人物,现如今紫阳派南宗的宗主,而杨易就是这位道家宗师的亲传弟子。
“明知自己对道家经义不甚了解还不日夜诵读道家经文,反而每天都要花费时间修炼那劳什子独孤九剑,这不是舍本逐末吗?”紫虚真人白玉蟾白了自己的弟子一眼道。
杨易嘿然一笑:“师父,徒儿这不是想给咱们南宗挣些面子吗?你看人家北宗全真教的威势,全真教的人不仅在大宋境内谁见了都得尊称一声道长,就连在金国都是那些王公贵族的坐上之宾,您老人家再看看咱们南宗,小鱼小虾就这么两三只,要不是有师父您撑着,早被世人遗忘了。”
“哼!北宗全真教也就王重阳还算入得老道的法眼,可惜此人好武之心甚重,前些年在江湖上弄出个什么华山论剑,还以此评出个天下五绝!真当天下无英雄吗?”
白玉蟾不屑地皱眉讥笑,又继续说道:“当年陈抟老祖弟子有八位,其中得其真传的共有三人,分别是华山一脉无梦祖师,南宗一脉踏法祖师以及北宗一脉邵雍祖师,无梦祖师得传陈抟老祖的《胎息诀》和《指玄篇》,踏法祖师得到《悟真篇》和《易龙图》,而北宗邵雍祖师则得承《先天图》,后根据《先天图》而创出先天功,此功深得道家真义,即便是咱们南宗之内也只有紫阳真人根据《悟真篇》所创出的紫阳大法才能与之媲美。”
杨易蓦然一愣,惊呼出声:“紫阳大法!师父,就是你传授给我的那门道家真功吗?”
白玉蟾点了点头:“没错,为师所传你的紫阳大法就是南宗镇宗功法,你天生百脉俱通,对修炼一道又很有天赋,只要你勤加修炼,不出十年的工夫即可达到全真教王重阳的水平。
现如今王重阳已死,他的七个徒弟也都成不了大气候,只要你紫阳大法大成,南宗自然可以压过北宗。你说修炼的那门独孤九剑虽然也算是天底下数得上的剑法,但修炼一道,真元之气才是根本,你切不可舍本逐末啊!”
“徒儿明白了。”
在杨易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时间就听闻了天下五绝华山论剑的事情,全真教创教真人王重阳,道号重阳子,以绝代天资修炼成道家玄功先天功,武功造诣深不可测,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被江湖人尊称为‘中神通’,和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并称为天下五绝。
华山论剑之时,王重阳以先天功力挫其余四绝,夺得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和道家至高武学宝典《九阴真经》,成为五绝之首,威震武林。
数年之后,王重阳仙逝,先天功也从此绝迹江湖。
穿越到此界,正如白玉蟾所说,或许是因为上一世突破到先天境界的原因,杨易周身百脉俱通,武功修炼进境之快即便是杨易自己都感到愕然。
前世修炼的五毒神功到底是邪道功法,虽然前期进境飞快,但根基并不牢固,而且对身体的损伤之大超乎杨易的预料,此番重活一世,修炼中正醇厚的道家功法就成了杨易的首要选择,这时候一门和先天功齐名的紫阳大法送上门来,对杨易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按照白玉蟾所言,紫阳大法修炼到第七重即可踏入先天之境,现如今杨易已经修炼到了第五重,如果放开那变态的修炼速度,杨易有足够的自信在三年之内踏入先天,但道家玄功首重根基,再加上有上一世的教训,杨易并不想修炼过快,而是反反复复地打根基,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也在几年之内就修炼到了第五重,令他的师父白玉蟾惊叹不已。
ps:感谢紫陌漓雪和宅男大书的打赏。
诸天之问长生 第九十一章 下山
翌日清晨,天边一抹霞光浮现,撕开阴沉的黑夜。
杨易踏着露水来到大王峰峰顶一处山石之上,盘膝于地,双掌合于丹田,迎着天边的朝霞而运转白玉蟾传授的紫阳大法。
南宗紫阳派由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创,历经张用成、石泰、白玉蟾等一代代道教宗师发扬光大,发展到现在紫阳派几乎统辖整个江南道教,就连道教祖庭之一的龙虎山都被压了一头,杨易所修炼的紫阳大法是张伯端根据《悟真篇》创出的一种道家内丹之术,道家以九为极,传闻修炼到紫阳大法第九重之后体内可聚先天之气聚则成形,散而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道家阳神。
修为到了这种境界也就达到了道家传说中的炼气化神之境,使神与气相合,相抱不离,进而甚至可长寿还童,传闻修炼到紫阳大法第九重之境的紫阳真人年岁过百仍耳聪目明,气血之旺盛丝毫不弱于而立壮年。
杨易的紫阳大法只修炼到第五重之境,但放眼江湖也算得上一流高手了,他的师父白玉蟾精修紫阳大法数十年,修为境界比起天下五绝也不遑多让,只不过白玉蟾醉心于研究道家经义,很少出手吧了,所以他才会看不上天下五绝的华山论剑之举,天下芸芸众生,能人异士不计其数,尤其是道家一派,支脉无数遍布天下各处大山和海外,这其中清修隐士无数,又有谁敢言盖压群雄天下第一?
很快,太阳从东方升起,漫天朝霞洒下。
杨易盘膝坐于青石之上,缓缓调整呼吸,面上闪过一抹紫气,紫阳大法便开始了运转。
四周的朝阳紫气好似是受到了牵引一样映射入杨易体内,不及片刻,杨易周身就充斥着盈盈如雾气般的真气,随着他的呼吸如雾气般的真气也内外扩张收缩,倏然凝聚消散。
晨光之下,掩映于雾气中的古朴道观露出了檐角,花草树木因为挂满了露珠,反射着阳光使得整个大王峰一片璀璨,而杨易盘膝坐于山顶,金黄色的阳光浴遍全身,宝相庄严宛如仙人一般。
呼!
睁开双眼,杨易长吐一口氤氲紫气,四周如同薄雾般的气流虚空一震,悄然消散,心神探入体内,杨易满意地点了点头,紫阳大法果然不愧是道家南宗的镇派功法,修炼而成的紫阳真气中正醇厚但却凝练之极,较之前世修炼的五毒真气强了不知多少倍。
修炼了将近一个时辰的紫阳大法,杨易拾起青石一侧的一柄长剑,凝神静气之后剑法铺展开来,独孤九剑号称御尽天下万法之变化,本身虽然仅有九式,但却囊括三百六十种变化,尤其是总诀篇不仅仅可以推演剑术法门,更可以料敌先机判断出武技招式的后招变化。
杨易虽然前世获得了这门剑法,但却一直没有下功夫修炼,直到在京城之外和风清扬一战之后他才认识到这门剑法的可怕,若不是风清扬真气不及自己,恐怕那时候死的就是自己了。
这一世拜入南宗紫阳派,五毒神功自然是不能修炼了,五毒神掌和元毒指这样的武功威力自然大打折扣,紫阳派内虽然也有一些对敌之术,但与独孤九剑一比却又有些差距,杨易便索性潜心下来修炼了这门独孤九剑。
虽然真气修为比不上前世,但是杨易对武学的感悟境界仍然还在,再加上前世也修炼了一段时间独孤九剑,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门绝世剑法,现在单论对独孤九剑的理解或许还比不上浸淫几十年的风清扬,但比起令狐冲却要强了许多。
又在山顶上练了一个多时辰的独孤九剑,时辰已过了巳时,杨易缓步下山,沿途一些晨练的弟子和打扫卫生的道童纷纷和其打招呼。
“师兄好!”
“小老爷好!”
……
杨易一一点头回应,南宗紫阳派能成为江南道家之首,掌教真人白玉蟾功不可没,他自成道之后便被当今皇帝敕封为紫虚明道真人,是道家一派中最得赵氏皇族器重之人,皇帝宋宁宗更是每隔一两个月便召其入太乙宫讲道,而正是凭借着白玉蟾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南宗紫阳派才压过龙虎山等道家祖庭成为江南第一道派。
和北宗全真派有全真七子七大支脉上千弟子不同,南宗紫阳派自白玉蟾以下只有一脉,便是紫阳一脉,白玉蟾手下也只有杨易一个亲传弟子,除此之外整个紫阳派内也只有几个白玉蟾的记名弟子和十几个山下贫苦人家送上来的道童。
白玉蟾的亲传弟子虽然只有杨易一个,但是记名弟子却为数不少,因为白玉蟾和当今皇帝的关系,许多达官贵族费尽心思地送家族子弟上山拜入白玉蟾门下,所为自然不是学什么高深的道法和武功,而是借着白玉蟾这层师徒关系向皇帝献媚,所以武夷山上白玉蟾的记名弟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茬再走一茬,这一来一回几乎整个南宋朝廷里有点影响力的家族中都有白玉蟾的记名弟子。
而对于这些怀着特殊目的来拜师的弟子,白玉蟾也来者不拒,只要肯捐献一笔道银,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他都会录入门墙,传授一些道家经文和粗浅的武功。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看看今日南宗紫阳派的鼎盛之势就可以清楚了,虽然拜入白玉蟾门下的记名弟子对紫阳派没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大宋一朝,忠孝之风大盛,既然拜入了紫阳派门下,那些有权有势的记名弟子自然会在朝廷和世俗中维护紫阳派,这也是在北宗全真派在北地声势隆重而在江南地区却迟迟推展不开道统的原因。
来到止止庵前,杨易发现师父白玉蟾已等候在庵前,后面跟着两个身背包袱的道童,看样子是要出远门。
“师父,陛下又来旨意了?”杨易了然于胸,淡笑道。
白玉蟾挽臂拂尘一甩:“陛下来了旨意,要我去太乙宫讲道七天。”
“既如此,师父且放心去,山上的事情自有徒弟打理!”
白玉蟾红润的脸上挂着笑容道:“你可知此次陛下诏我此去何为?”
“不是说讲道吗?”
白玉蟾摇了摇头:“陛下打算为岳元帅平反昭雪,我此去一为陛下讲道,二是为岳元帅施食科仪。”
杨易一愣之后随即大喜,道家所谓的施食科仪就是世俗中说的超度亡魂,岳飞岳元帅虽然已死将近一甲子,但在民间却仍有巨大的声望,如果能为岳元帅平反昭雪的话那紫阳派和白玉蟾必然能获得巨大的声望。
白玉蟾又说道:“岳元帅一生光明磊落,精忠报国,能为此等忠义之士施食科仪,即便是为师也与有荣焉,你且收拾一番和为师一同前去,将来紫阳派的道统要传到你的手上,这一趟临安之行与你大有裨益!”
杨易脸色一喜,连忙回道:“是!徒弟马上去准备。”
诸天之问长生 第九十二章 临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靖康之难后,高宗皇帝迁都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江南的人间天堂就成了南宋新都,于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农商,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邸,壮大杭州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迷于奢侈糜烂的纸醉金迷之中。
有心念靖康之耻者,将这里称之为‘临时苟安之所’,久而久之,临安之名传遍天下。
这是杨易第一次进入临安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熙来攘往的人华衣锦服,车如流水马如龙,好一个繁华盛景,上一世杨易曾见过大明朝治下的京城,平心而论,单就繁华程度而言,大明京城比不上临安,但临安城内却处处弥漫着一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垂暮之气。
杨易跟在白玉蟾身后进了临安城之后径直沿御街经和宁门入宫,一路上亭台楼阁无数,更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
沿途经过许多道皇宫守卫的检查,师徒两人顺利进入皇宫,白玉蟾为皇帝讲道的地方是太乙宫,此宫建于绍兴十二年,主要是皇帝听经闻道之所。
在一个太监的带领下,白玉蟾和杨易两人来到一间古色古香、气势恢宏的大殿之前。
一看到两人的身影,站在殿门外的一个年老太监躬身轻声道:“陛下,紫虚明道真人和其徒弟已经来了。”
“哦?紫虚真人已经到了?快请进来!”
老太监微微躬身向白玉蟾行了一礼,又瞥了杨易一眼后转身推开了殿门,白玉蟾给杨易行了个眼色,后者连忙收摄心神,紧跟着白玉蟾缓步走了进去。
大殿之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座巨大的三清雕塑,供龛上面香、花、灯、斋、钱、衣、水、果和茶等九宝俱全俱全,下首的蒲团上端坐着一个身穿赭黄色衫袍,头戴皂纱折上巾,腰盘通犀金玉环带,年约四十岁许的中年人,正是当今南宋皇帝赵扩。
“贫道白玉蟾见过官家!”
“杨易见过官家!”
赵扩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容,起身来到白玉蟾和杨易两人身前,双手虚抬笑道:“哈哈哈……真人无需多礼,这位想必就是未来的紫阳派掌教吧?快快请起!”
杨易跟着师父白玉蟾起身,虚步一让侍立于一侧,而赵扩却牵着白玉蟾的手臂坐到蒲团之上:“朕请真人来这里的意思想必真人已经清楚了,不知这科仪大典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白玉蟾微微躬身道:“贫道自来时已卜算过,三日之后正是吉时!”
“好!科仪大典就定在三日后的坛庙举行,大典所需真人可以列出一个章程来,朕让人去准备。”
“谨遵官家之令!”
杨易站在一旁看着两人的对话,却发现这位皇帝的眉宇间总有一股愁绪凝结不散,好似有什么心事难以启齿一般,心里不由地好笑,这位宁宗皇帝早早地就在这太乙宫中等候,想来为的绝不仅仅是为岳元帅举办施食科仪大典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