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大学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鹿林好汉
“杨少,请留步……”
杨杰停下脚步,回头笑着对这位身形胖硕的谢迪涛说道:“谢董,你找我有事?”
谢迪涛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喘着气说道:“杨少,能否借一步说话?”
杨杰笑了笑:“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说吧。”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了旁边的一间茶厅里面。
“杨少,我知道你时间宝贵,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谢迪涛顿了顿后说道:“其实我这次来找杨少是想问问能否让沈飞飞机设计研究所加入到贵公司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当中来?”
“……”
杨杰愣了下,随即醒悟一航集团公司这次是冲着大食国那上百亿隐身研发经费过来的。
大食国向华科航空科技公司支付上百亿美金研发经费的事情是需要向中央进行汇报审批的,这件事一航集团公司的高层自然是听到了风声。
如此庞大的一笔研发经费自然是让所有人都是垂涎不已,但是谁都知道这笔钱是人家华科航空科技公司靠着本事弄来的,而且中央方面对华兴集团公司不掏国家一分钱主动承接下轰十战略轰炸机的事情是非常满意的,国内的一航和二航集团公司都没不敢动歪念头。
不过不动歪念头不代表没有想法,沈飞飞机设计所这些年一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斗机,现在一直是在钻钻研大毛苏27的气动布局,之前研发的几款歼13和歼8a原型机在电传飞控系统、气动构型和边条翼技术上、鸭翼技术研发上获得的经验无助于边条翼苏27改型,研发的歼14设计方案跟成飞研发的隐身战斗机方案比性能上又差了一截,没有获得军方的青睐。
也就是说留给沈飞飞机设计所的只有苏27这款战斗机的改型了,随着华科航空科技公司的崛起,现在连苏27这款战斗机也是遭到了歼15的冲击。
现在沈飞飞机设计所手头上已经没有什么让军方看得上的机型了,而且出口的战斗机市场反应也不是很好,眼看着华科航空科技公司和洪都集团公司联手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在海外军火市场上搞得是风生水起,这让一直以来作为战斗机设计研究所是如坐针毡。
华科航空科技公司跟洪都集团公司联手后在国内和海外军火市场闯出了非常大的名头,沈飞飞机设计所却是迅速地被边缘化,海外各国的客户都是想着从这两家公司和成飞集团公司合作,沈飞方面推销却是屡屡受挫。
这也难怪,华科航空科技公司和洪都集团公司推出的无人机和战斗机在狮子国和中东地区都是有过实战的,招牌已经在全世界打响了,而且在宣传片方面做得那叫一个狂diǎo酷炫,国际范儿十足。
相比较之下,沈飞在这方面真的是做得很不到位的。
不过沈飞飞机设计所里面的还是有一些气动布局方面的大牛在的,只不过在飞控系统方面和气动布局技术结合方面做得不好,设计出来的飞机试飞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降落的时候造成飞行员耦合震荡,最终飞机坠毁飞行员丧生的惨剧。
而且没有吃透飞控系统技术,沈飞飞机设计所在修改苏27飞机的时候也是频频出现问题。
华科航空科技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原因是在飞控系统方面的研发是下了苦功夫的,尤其建立起了高性能的飞控软件仿真测试测试平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个平台是在超级计算机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可以非常精确地模拟不同气动布局的飞行器在高低空大气环境下不同速度的气流运动的情况。
当然,这也少不了大量风洞测试的数据和算法模型的支持,这方面华兴集团公司投入相当大,让这套仿真测试平台的仿真模拟越来越逼真精确。
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华科航空科技公司的飞控系统设计设计出来的系统跟飞行器的气动布局结合的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通过这个平台仿真测试后出来的飞控系统不会出现致命的缺陷,这个也是华科航空科技公司能够很快推出多款无人机和战斗机以及轰炸机飞快系统的原因所在。
沈飞飞机设计所现在没那么雄厚的财力和那么多的技术人才来做这个事情,再加上一航集团公司旗下那么多的直属企业,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注入沈飞飞机设计所,不然底下就要吵翻天了。
面对这样的窘境,沈飞飞机设计所方面也是想主动地和华科航空科技公司来合作,想得到一些好处。
毕竟华科航空科技公司跟成飞飞机设计所也是有合作的,譬如说为了得到蚌式进气道方面的技术支持,华科航空科技公司也是支付了上亿的费用,也是让后者得到了好处的。
此时听到了谢迪涛的话,杨杰看了沈飞飞机设计所的所长孙世聪一眼,这位五十来岁的男人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色。
要说商业运作,华兴集团公司是跟国际上那些大企业巨头公司一样都是非常厉害,非常能赚钱,国内的企业很少能赶得上,尤其是国内的航空集团公司在这方面真的是有非常多的功课要补。
沈飞飞机设计所这次是准备要出关来南方找活儿来做了。





重生之大学霸 910章 海底电缆铺设船!
“谢董,实不相瞒,我们华科航空科技公司已经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不过我们公司现在的精力主要是在轰十战略轰炸机这个项目和其他的项目上,如果你们要是能够帮助我们来完成结构强度、武器火控、动力装置、环控救生等具体的研发项目的话,我们可以将这些项目交给你们来完成。”
杨杰开口说道。
轰十战略轰炸机项目几乎是抽调了华科航空科技公司大部分的人手,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完成隐身版大雄猫的具体研制了,现在只是完成了总体的技术方案,数字样机还没有做出来,如果沈飞飞机设计所来帮助完成的话倒是可以加快这个步伐。
谢迪涛跟孙世聪等人听到这话后眼中顿时闪过惊喜的神色。
“那太好了!”谢迪涛大喜道。
“不过有些事我要先说明,设计完成后这款飞机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华科航空科技公司,沈飞飞机设计所可以拿到这款飞机外销的分成,但是不能直接在这款飞机的气动布局上进行仿制。”
谢迪涛跟孙世聪交换了一下眼神,后者点头道:“这个没问题。”
“我的意思是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子公司后成立联合工作组来负责这款飞机的整体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沈飞飞机设计所可以利用我们这边的设备资源,整个项目的研发进度和流程必须严格地按照联合工作组走。”
杨杰看着谢迪涛说道:“这个项目是一个我们公司内部的商业项目,大食国方面拿这些钱出来是想靠这个赚钱的,我们公司要为客户负责,我需要的是技术人才,我可不想你们派过来的是一群不干实事的官老爷来推诿扯皮拖延这个项目,如果你们能答应我就让我的秘书处跟你们签订具体的合同,如果不行那就算了,我们自己来干也是可以的。”
谢迪涛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个我们可以答应。”
华兴集团公司和洪都集团公司和长河飞机制造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后管理层基本上都是技术员出身的,管理模式都是华兴集团公司制定的,这些年也证明这套模式非常有效。
现在沈飞飞机设计所如何跟华科航空科技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也按照这种模式的话谢迪涛也相信不会有多大的阻力。
“杨少,如果能够完成这款隐身战斗机的研制,能否将一部分的订单任务交给沈飞集团公司来完成?”
谢迪涛看着杨杰问道。
“那就看沈飞集团公司有没有这个技术实力来完成生产任务了,如果达到生产品质规范要求和交货速度,我们可以转移一部分的订单。”
杨杰对于沈飞集团公司的装配能力也是知道的,装配方式还是延续了来自歼8好歼11家族传统的设计与制造,装配方式很难适应新飞机的高精度的需求,特别是装配方式大多采用手工补充加工和反复试装的方式进行,效率很低,质量也不稳定,很难满足批量生产需求,而且在后续飞行使用中会产生变形干涉,造成局部翘曲、分层、掉钉等损伤。
在前世的时候,杨杰记得沈飞自己研发的隐身战斗机在一次飞行表演的时候机身表面坑坑洼洼,简直是惨不忍睹,足见飞机结构设计和装配工艺实在是很差,国外的客户一看就没了兴趣,拿不到海外订单自然是很正常的。
杨杰对此倒不会说什么,不过要是借着这次机会逼一下沈飞集团在这方面进行改善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他跟谢迪涛和孙世聪等人谈了一阵话,他们对于杨杰提出来的要求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是有求于杨杰,而且杨杰的要求也不过分,要是杨杰不答应的话,他们也是没辙的。
杨杰虽然不是体制内的人员,只是挂着一个政协委员的名头,但是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是极大的,而且是个超级富豪,中央对他的意见都是很重视,对于这样的人物国内还真没有哪个官员敢逼着他同意这样的事情。
既然杨杰答应下来,孙世聪也是感觉杨杰向他们抛出了一根绳索,他心中也是惊喜不已,心想着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设计所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才行!
次日,杨杰也是搭乘私人飞机飞往了青岛市,对洪湖船舶公司在青岛的分公司进行了视察。
杨杰等人乘坐油轮到了薛家岛后乘车赶往了海西湾造船基地,洪湖船舶公司也是跟着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这边投资兴建了一个造船厂。
造船厂是两年之前开始动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建设,现在正在开工建造一艘七千吨级的电缆铺设船。
这艘电缆铺设船是南奥集团公司订购的,设计图纸是洪湖船舶公司设计院和荷兰一家有建造电缆铺设船经验的设计公司联合设计的,也是国内现阶段最大的一艘海底电缆铺设船。
杨杰知道海底光缆的市场容量很小,全世界的市场容量每年只有上百亿,而且这个市场欧洲方面在这方面占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他也不想为这么一个容量不大的市场去跟众多的海底光缆铺设船舶公司去争这个市场。
目前全球的专用光缆铺缆船,总量仅为51艘。从运营使用情况来看,有3艘处于闲置状态。
从船龄看,铺缆船船龄相对较高,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建成或是经改装后投入使用的老旧船舶,2000年后建成的有17艘,目前在运营的还有2艘1966年建造的船舶。
从船型尺度大小看,船长从30多米到100多米不等,最大船型长度超过150米。从船型发展趋势看,大型化特点显著,船队中长度在100米以下的小型船建造时间相对较早,半数以上是1990年以前建成的,而2000年后建成交付的17艘船舶中,仅有5艘在100米以下。
这些船只船队集中度低,欧洲船东占主导,现在全球51艘铺缆船分布在28家船东手中,单个船东持有数量最多的是瑞士的一家公司,有8艘,其次是英国gmg,有6艘,法国lda公司有4艘,排在第三位,大部分船东仅有1艘。
这些铺缆船主要集中在欧洲,欧洲有10个国家有铺缆船,共35艘,全球占比接近70%,而且全球1万吨以上船舶只有7艘,全部都在欧洲,其中瑞士te公司有6艘,英国gmg有1艘。
这些老牌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工程的技术实力都是很强的,而且在海底电缆和光缆铺设方面人家非常早就开始玩了,国内在这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不过杨杰看重的是海底电力电缆这个市场,而华兴集团公司旗下的南奥集团公司超高压电力设备重点研究所一直在海底复合光电电缆上面进行研发,现在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南奥集团公司已经已经在琼州省、齐鲁省、江浙省几个沿海省份启动了大型的海洋风力发电项目,规模共计1370兆瓦,投资规模在50多亿。
南奥集团公司总共向洪湖船舶公司订购了三艘这样的铺缆船,就是要利用这些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来练手的。
等到积累足够的经验,南奥集团公司就会开始参与到国际上的海底电力和光缆的市场中去,尤其是承接中东地区向欧洲供电的海底电力电缆的建设任务。
海洋风力发电项目在欧洲市场容量大得多,而且很多沿海国家都在投资建设大型海洋风电项目,每年的投资规模在上百亿美金的规模,而且这方面的竞争对手实力最强的是西门子公司。
做了这么多年技术储备的华兴集团公司在电力设备方面已经不怕跟西门子这个巨头公司竞争了。
在风力发电机技术上面,因为华兴集团公司这些年在电机技术上疯狂地投入,在永磁发电机技术上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超高压电力技术上已经不输西门子,杨杰自然是要进入这个市场抢一块蛋糕出来的。




重生之大学霸 911章 示范工程!
另外兔子国内风力发电的市场规规模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作为再生资源发电最便宜的一种,风力发电注定有着非常大的市场规模。
南奥集团公司旗下的电力设备研究院今年在华兴集团公司华源集团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研发出了现阶段来说功率最大的4兆瓦风力永磁发电机,这也是现阶段功率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现阶段西门子能源公司的只能生产出3.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设计制造出来的的风力发电机机舱直径为4米,在安装了三个63米长的风机叶片后,整个风力发电机叶轮直径长达134米,扫掠面积可达3个足球场的大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
风机机舱的重量只有170吨,可以用卡车来运输,这也是南奥集团风机的一大优势。
现在这款风力发电机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后,将于明年的春季正式出售这款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将全部运用在南奥集团公司建设的这些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中。
现在公司已经开始向dnvgl船级社进行了申请认证,只要这个组织颁发型式认证,完全符合国际风力发电机标准就可以随时投放国际市场。
目前风电设备基本上是90万欧元每兆瓦左右,不过南奥集团公司也不会贱卖成品,一套这样的发电机组报价在3000万,毕竟在这方面南奥集团公司也是投入近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南奥集团公司为了研发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机组要研发发电机主机里面的整流罩、转轴、增速机、主轴、齿轮箱、转向控制器、刹车片、永磁发电机、冷却系统、桨叶等。
其中风机的轴承是另一个核心部件,因为既要受力又要运动,轴承很容易损坏,而如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更换轴承,风机获利的希望就会落空,设计寿命要达到20年。
要达到如此高的设计要求,机床研究院为此提供了高品质、高可靠的可调节布置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解决方案。
研发的轴承的外径达到一米多,是目前国内风电市场提供的最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而且将内部滚动体的尺寸和数量做最大化设计,大大提高了轴承的承载力。
此外,考虑到海上应用环境,该轴承还采用了特殊的耐高温耐摩擦高硬度涂层,可为轴承提供额外保护,有效避免滚子滑动产生的损伤,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机床研究院也是提供了高性能的润滑脂,进一步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风机稳定运行,机床研究院旗下的轴承工厂始终坚持零缺陷的高品质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提升轴承的质量并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这款轴承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风电行业的最高标准,致力于最大程度保证轴承的高品质和可靠性,提高了轴承的可追溯性。
同时,轴承采用100%的磨削烧伤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以减少产品发生内部缺陷的可能。
主机的其他的精密部件都是华兴集团公司内部公司按照南奥集团公司设计提供最精密高端的部件,甚至超过了设计指标。
这主要是华兴集团公司的自己内部有一套非常严苛的标准,很多部件一不小心就超过了设计指标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
这也难怪,华兴集团公司涉足了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和火箭卫星如此高精尖的制造,公司里面有着大量的超精密加工设备和大量的高级技师,做出来的部件自然是性能极为稳定可靠。
南奥集团公司考虑到风力发电机在海上这样的环境,主机外壳也是用了耐腐蚀的钢材,采用了激光切割设备,焊接的时候也是使用了最高灵敏度的超声波测试仪和x光探伤设备,所有的焊缝都需要经过检查,确保主机能够支撑风力发电机面对自然界的各种恶劣环境。
风力发电机组的桨叶的叶片是目前世界上投入商业运行的最大最长的叶片,其运行中要承受的力量也前所未有,而要实现最大的强度和最轻的质量,南奥集团公司的研究所这些科学家们也是经过不计其数地试验,确定使用了环氧树脂和纤维材料形成了玻璃钢。
加入编织物后的树脂,厚度和重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强度却增加了十几倍。
桨叶也是经过了500万次震动实验测试,同时各部位被贴上应力感应器在风洞里面模仿自然界最强的力量来考验叶片。
四个月的时间,叶片在测试中震动了500万次,相当于在非常严酷的环境中度过了20年,检测结果叶片内部结构完好无损,之后第一片叶片才被生产出来。
同时研究所对桨叶的形状也是通过了风洞实验数据设计出了效率最高的形状。
为了承受十级以上的台风,研究所还在叶片开发了一个特殊的技术——气动弹性叶片。
遇到台风后,当风吹过时,叶片可以像芦苇一样产生一定的偏转和抖动,以降低强风对叶片造成的直接冲击力,而不会直接将叶片给折断。
另外为了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研究所也是使用了瑞升科技公司研发的变桨技术,根据风速的大小,能够调整叶片的角度,改变叶片的迎风面积,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同时风机还能转动,始终将机头对准风头。
同时风力发电机机组也是用上了防雷击的技术,毕竟海上风力发电机基本上就是附近海域上的最高点,被雷击的可能性也最大。
像丹麦的一个海上风电场中的72台风力发电机总共七年的时间里面遭受了310次雷击,所以一套可靠的防雷击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风力发电机组里面有增速机,只需要只需要有每秒三公尺速度的微风,增速机就将旋转的速度提升,风机便可以开始发电,而当风速过快的时候,一般是风速大于25米每秒的时候,风力发电机就会开启保护模式,它会停止运转,叶片也会变浆,以减小风阻。
南奥集团公司研发的这套风力发电机组运用上了华兴集团公司这么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技术积累,可谓是集大成之作。
公司也是将这款风力发电机当做杀手锏一样的武器准备杀入风力发电机海内外市场。
为此南奥集团公司也是订购了海底铺缆船、起吊船等一整套海洋作业船,同时也是在薛家岛的外海建立了两座风力发电机机组,并且在薛家岛岛上建了一个变电站为薛家岛供电,也是一个示范工程。




重生之大学霸 912章 创造市场!
洪湖船舶公司在薛家岛的这个造船厂已经投产了,几个干船坞里面都有不同的船舶在建造,可以看到龙门吊将工厂里面焊接好的部件吊装出来,而且旁边的一个舾装码头上也是停靠着已经建造好的一艘五千吨的绞吸式挖泥船和一艘海底电缆铺设船,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艘绞吸式挖泥船是中华交建集团公司订购的一艘国内最大的工程疏浚船舶,在此之前洪湖船舶公司已经建造了两艘这样的工程船舶,在这方面的设计建造能力是国内最强的。
洪湖船舶公司在薛家岛这边的造船厂主要是负责海洋工程船舶的建设,同时也建造军舰的订单。
杨杰也是特意登上了这艘这艘正在舾装的七千吨级的海底电缆铺设船,这艘一百多米的长的船舶看上去非常大。
这艘船为了在近海作业,吃水不能太深,并且为了保证船只在海浪等情况下保持船体固定在哪里,船舶的前后四周搭载有悬挂式全回旋泵推推进器,里面的桨叶全都包裹住了,能在海底电缆铺设施工中为船只提供动力,提高船只的灵活性和海缆敷设作业效率。
因为是在海面和水下作业,使用普通的螺旋桨有可能伤到潜水员或者很多绳索被螺旋桨给缠绕住,所以洪湖船舶公司设计院就设计了这么一套泵推推进器。
海军工程大学在泵推技术上已经成熟了,洪湖船舶公司自然是将这套技术用在了这艘船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这套推进器的船舶。
同时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性,这艘船上也是向罗罗订购了一套重达120吨的稳定器来减少船身在海浪下的摇晃。
这套稳定器应用灵活的鳍控制技术及先进的水动力设计减少船舶在静止状态下的摇动,同时也保证船舶在航行时的稳定性,,稳定鳍可以完全收缩回定制的鳍箱中,船体在航行时没有突出部位,保证了船舶在浅水区行驶的安全性。
当然,洪湖船舶公司也是在研发同类的稳定器。
南奥集团公司再次之前也是收购了一家海底电缆和光缆铺设的荷兰公司,这家公司手里有一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海底电缆铺设船,而且在这方面有这方面的经验。
洪湖船舶公司公司在设计之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就提供了很多工程的资料和经验,所以设计的时候就避免了很多的设计缺陷。
1...307308309310311...3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