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毕竟玉镯碎了之后,大家的注意力都不会放在玉镯是不是真的上面,不会认真检查,而是追究谁弄坏的。
黄经理的目光在他和那名女销售员之间来回扫视,最后转身跟大家说道:“不好意思!各位,本店出了点问题,暂时不营业,欢迎大家下次光临。”
然后,又和警察客套一番,用他们才听见的声音,在耳边说道:“李队,这次麻烦你们白跑一趟,晚上请大家吃宵夜。”
胡杨见这人要把大家赶出去,无语:这人是怎么做到经理的?
专业知识不过关也就算了,连对待顾客的态度都不正确。出了这种问题,不应该和何穗三女道歉吗?毕竟人家被你们冤枉,差点就承担了责任。
“厉害了,胡哥这是要在逸品轩打假吗?”
“打不打假不知道,总之就是打了逸品轩的脸。”
“我就说,这个品牌店有问题,他们的服务态度真的很差。”
“看出了,对那三位美女,竟然一句道歉都没有。要知道,两个钟头前,有个遛狗的美女,遇到差不多的情况,人家店主不仅道歉,还有赔礼。相比之下,这家店就太高傲了,根本不把顾客放眼里嘛!”
“店大欺客,正常啦!”
……
“不讨回个公道?”胡杨见何穗她们真的要走,忍不住提醒。
何穗一愣:“讨回公道?”
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对的,一定要给个说法。”
说完,转身朝那位黄经理走去,她不是喜欢吃亏的人,刚才被他们冤枉,本就很不爽。现在,水落石出,这家店却一句说法都没有,太不像话了。
胡杨又对另外两名女子支招:“知道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吗?”
另外两名女子眼睛一亮,立即点头:“不知道也可以查,他们店要是不给个态度,我们就投诉。”
直播间的观众,见主播搞事情,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好感直升。
“换成是我,必须要个精神损失费什么的,别想一句道歉就了事。”
“对这种商家,千万不要客气。”
“没有赔礼,直接告他们,把他们店的声誉搞臭,谁怕谁?”
……
一旁的警察苦笑,刚才黄经理还想着应付一下,小事化了,不要把事情闹大。
可他不把三位顾客哄好,恐怕没那么容易结束,毕竟人家是受害者。那三个女的,显然是想着要点好处,不能敷衍了。
李队忍不住看了一会胡杨,暗想:这是个不嫌事大的主!
“黄经理是吧?你们刚才指责我摔坏你们玉镯子,还让我赔偿的事,你打算怎么办?你们要没点表示,那我只好联系媒体,曝光出去。”何穗想起刚才,自己被冤枉,就很恼火。
现在,她很直接要精神损失费之类,一点都不含蓄,丝毫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
黄经理嘴角抽了抽,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刚才,他就想着糊弄过去。事到如今,想要躲过去已经不可能,他开口道:“这件事,是我们做得不好,我代表我们店给你道歉!对不起!请原谅!”
何穗摇头:“还不够,如果不是那位帅哥,我是跳进黄河洗不清,肯定要到派出所一趟,甚至还会被你们起诉,然后稀里糊涂背了这个黑锅。”
你来我往,一番理论下来,最后何穗获得八百元的精神损失费。
华仔和直播间的观众都感觉这家店真的太扣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公司,这赔礼的诚意真小。
一时间,大家对逸品轩都没什么好感了。
离开逸品轩之后,何穗跟胡杨说道:“这次太感谢你了,一起吃个饭吧!”
她打算将那笔精神损失费拿出来,大家吃一顿好的。
胡杨看了下时间,已经十二点过,也就不和她客气,点头:“行呀!”
期间,华仔跟何穗她们说了之前紫晶洞的那件事,让何穗三女后悔不已,应该贪心一点的。





鉴宝直播间 第二十四章 十二生肖杯
蹭了一顿饭之后,胡杨没有继续逛玉石街。
虽然还没有完全逛完,但也都大同小异,再继续逛下去,直播估计没什么意思,有点无聊。
他给孙志东电话,打算将手中的古董鸟笼、霁蓝釉笔洗,以及宋代定窑白瓷鱼缸转手。
孙志东作为拉纤,有不少自己的客源资源。他先从胡杨那儿拿到关于三件宝物的照片,然后将消息传了出去。
“挺靠谱的嘛!一个钟头不到,就找到了买家。”胡杨笑道。
他和华仔按照孙志东给的地址,赶了过去。
到了地方,是一栋别墅的门口。这个位置的别墅,没有五千万以上,应该是拿不下来的吧?可见,买家挺有钱的。
胡杨他们跟孙志东碰面,才一起走进买家的家中。
“周老先生原本是香.港商人,最近几年,他才回到故乡定居。胡兄弟的那对霁蓝釉笔洗,他非常喜欢。另外,宋朝定窑白瓷鱼缸,他也有点兴趣。”孙志东和胡杨说道。
至于鸟笼,属于比较偏门的收藏品,暂时还没有消息,需要等一等。
看到周老先生后,胡杨等人有点惊讶。根据孙志东的介绍,这位老人家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可当面一看,给人感觉还不到六十岁,保养得也太好了。
“周老先生,您好!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孙志东给双方介绍。
“周老好!”
“老先生您好!”胡杨和华仔分别打招呼问候。
周老穿着居家服,面带微笑:“好,好!都好!大家都坐吧!喜欢喝点什么?茶,咖啡,还是什么?”
“就茶吧!”孙志东随口道。
“都可以!”胡杨和华仔是无所谓,客随主便。
周老先生亲自给大家泡功夫茶,看得出是经常动手的人,手法娴熟。
功夫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
在粤省,喜欢喝茶的人很多,对某些人来说,喝茶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事喝喝茶,没事也喝喝茶。
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等。
“这种等级的大红袍,也就只有周老您这里能喝到。”孙志东感叹道。
周老呵呵一笑:“也不多了。”
说到名茶,还是福建的最好,无论是大红袍,还是铁观音,或者白毫银针等,都是国内一绝的名茶。
胡杨对品茶没有什么心得,感觉喝起来都差不多。
他眼睛盯着那套茶具,无论是茶几,还是茶壶、茶杯,茶罐,都是古董呀!
“小心点,你这茶杯就要好几万。”胡杨提醒华仔。
华仔一愣,手一抖,差点捉不稳茶杯。喝个茶,都有点惊心动魄呀!这么小的茶杯,好几万,要不小心摔坏,那乐子就大了。
周老很诧异,没想到这年轻人眼光那么好,如此快就发现了他这套茶具的秘密。
刚才孙志东的介绍,只是简单提到胡杨是玩古董的人。周老没有多想,以为这是新人。至于他拿东西出来卖,以为是家里的东西。
“后生仔挺厉害的呀!说说看。”
“周老谬赞了,我也就三脚猫功夫。没看错的话,这是清朝的紫砂壶,茶杯也是,刚好一套的,委实难得。”
紫砂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
这种茶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先说茶壶吧!荷花造型,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应该是清朝初期的紫砂壶大师陈鸣远的作品。”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
他能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就像眼前的这把荷花紫砂壶,将荷花的韵味表现得入味三分,火候十足。
“单单是这把茶壶,就价值三百万以上吧?”
直播间的人一阵轰动,一把茶壶就好几百万,都能顶上别人一套房了。在有钱人手中,只是一个泡茶的工具而已。
也有人质疑,紫砂壶有这么贵吗?他们就见过网络上有卖,一百几十块便能买到很好的。
孙志东早就知道情况,笑道:“周老这套茶具,当时一共花了八百多万。”
直播间的观众听了,瞬间安静下来。
胡杨也愣了一下:“那看来,我有点低估了这把紫砂壶的价值。茶杯的话,是不是还有六个没有拿出来?”
周老惊诧之色更浓,很意外眼前这位年轻人的鉴定能力。
“哦?怎么说?”
直播间的观众一听,顿时都打起精神来。
“哈哈!主播又要实力装逼了。”
“虽然我不喜欢别人装x,但胡哥确实是有实力,让人佩服。”
……
胡杨一口将手中茶杯的茶喝掉,然后侧转茶杯,就看到茶杯侧面的刻画,是一条蛇。
“我这茶杯是蛇,华仔手上的是兔,孙哥的是牛,您老人家那只是虎,这里还有老鼠和龙的。所以,这套茶杯应该是有十二只的,对应十二生肖。”胡杨分析道。
周老点头:“看得很仔细,现在真是后生仔的世界了。可惜,这套茶杯并不完整,少了两个。”
“上次,您老不是拿出十二个吗?”孙志东一愣。
周老摇头:“有两个,是我请人帮忙仿造的,不是真品。”




鉴宝直播间 第二十五章 和珅兄弟(求收藏推荐)
至于茶几,是紫檀木做的,属于清末的物件,不算什么极品,一百万以内的价值。
一通鉴定下来,周老对胡杨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不再是看后辈的目光。
“来,我们先看看你的霁蓝釉笔洗吧!”周老开口道。
他也喜爱文房之宝,书房里面,各种宝物都有,笔洗也不是一两件。但他很早就想要一个霁蓝釉的笔筒、笔洗之类,只是没能如愿。
胡杨也不废话,将原本充当食罐、水罐的一对笔洗拿出来。
“还真是成对的,少见。”周老一看,吃惊道。
只见两个笔洗,一个周身有竹子的刻花,另一个则是梅花的花纹。
通常而言,笔洗都是单独的,没有人在书桌上摆两个笔洗,装逼也不是这么装的,真以为某些人说得那样?有钱什么都要备两个,一个用,一个丢?
“所以,它们应该是定制的。”胡杨开口道。
这就跟现在的定制版、或者说限量版的一样,更加珍贵。
“为什么要订做两个?”孙志东有点不懂,虽然说两个霁蓝釉笔洗的刻花不一样,但它们就是一对的,没有必要吧?
之所以判断它们是一对,主要是两个笔洗都有一句一句诗,合起来是同一首的。其中一个刻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另一个则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它们原主人,是两兄弟。”
胡杨此话一出,所有人猛地看向他。
“怎么说?”
这种猜测,也算合理,但证据才是最重要的。
“一开始,我也没往这方面想,直到看见这两个字。”胡杨将两个笔洗挪了挪,将分别落在两个笔洗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字显示出来。
“珅,琳?还是两兄弟,谁呀?”孙志东皱眉,努力回忆,两兄弟都是名人的人物。
周老也同样的表情,忽然,他展眉惊呼:“和珅,和琳吗?”
和珅大家都很熟悉,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恐怕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都找不出和珅那样的贪官,实在是太出名了。
不过,和琳这个人物,听说过的就没多少人了。
事实上,和琳也是个大人物,跟和珅是两兄弟。他是一位将军,后来因为战功,乾隆皇帝赐和琳三眼花翎,这是和珅都没有的荣誉。
“是他们?”孙志东也马上反应过来。
“和珅还有个兄弟?”华仔也是第一次听说,惊讶问道。
胡杨解释:“大家可能对和琳不甚了解,他跟自己大哥和珅,算是一文一武。说实在,和琳文化程度不高,也注定他只能靠着弓马才能出人头地。
跟和珅不一样,这个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很高,骁勇善战,行事节俭。
之前,我就跟大家说过,这两个笔洗,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仿明作品,乾隆时期的名人,还是两兄弟的,分别有‘珅’、‘琳’两个字的,也就只有他们。”
听完胡杨的话,无论是周老,还是华仔、孙志东,或者直播间的观众,都服气了。
“这霁蓝釉,确实像是乾隆时期的。”周老点头道。
他对霁蓝釉瓷器也有研究,从元朝开始出现,霁蓝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特色,但后人好像更喜欢清代的霁蓝釉。
虽然元朝是霁蓝釉的开端,且烧制的工艺已经成熟,已经做到釉色稳定、釉面不开裂的特点,但元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遗留下来的作品较少,而且市场上多为仿制品,因此受到的关注并不是特别多。
明朝的霁蓝釉,也就宣德年间的最优秀,这一时期的霁蓝釉瓷器最大特点是里外都施满釉彩,且多为单一色釉。
到了清朝,霁蓝釉重新迎来了春天,霁蓝釉在整个清朝没有出现断代,尤其到了乾隆年间,霁蓝釉成了官方认可祭天瓷器的颜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周老看这对霁蓝釉笔洗的颜色,是明朝烧不出来的。
“仿明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宣德年间的呢?”孙志东再次意外。
他主要是看到笔洗底部的款识,“宣德年造”,联想到明朝宣德年间,霁蓝釉也很出名,因此没有怀疑,所以刚才没有想到和珅兄弟,毕竟这是清朝的人物。
“看底足。”胡杨提醒。
周老点头:“没错,底足有珐琅彩的装饰花纹,是明朝所没有的。”
他很清楚,这时期的霁蓝釉较前朝不再是单色釉瓷,还加入了粉彩、珐琅彩等具有清朝特色的装饰技法,从而更近一步提高了清朝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无论是粉彩,还是珐琅彩,都是清朝才有的东西。
所以,眼前的这对霁蓝釉笔洗,只可能是清朝以后的物件。
“仿明、还跟和珅有关,这对笔洗的价值很高呀!”周老手指敲着桌子说道。
虽然是仿品,但也属于精品,在周老心中,这对笔洗的价值在百万以上。如果没有和珅这层关系,价值会折半。这就是名人效应。
“可惜,不是官窑。”周老有点遗憾。
虽然也属于精品,但只能算是民窑烧出来的精品,价值差很多。这么说吧!如果是官窑的话,这对笔洗起码都是五百万以上的。
“胡小哥,这两个笔洗,算一百八十万怎么样?”周老问道。
胡杨点头:“可以。”
他知道,霁蓝釉精品瓷器,有近千万的拍卖纪录,但那是官窑出品的,不能比。一百八十万,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低,不吃亏。
直播间的观众们已经无力吐槽,主播赚钱也太恐怖了。
他们可是知道的,鸟笼加上这对笔洗,一共才花十万元。这鸟笼还没出手,里面的食罐、水罐就卖了接近两百万。
“之前,主播不是说六十万以上吗?这相差也太远了吧?看来,主播估价不怎么在行呀!”
“胡说什么呢?一开始,胡哥是还没看出,笔洗跟和珅兄弟的关系。但凡文物,只要跟历史名人沾上边,价值都会翻倍,不知道吗?”
“就是呀!”
“看得我也好想去学鉴宝。”
“算了吧?很枯燥的,一般人根本学不进去。”




鉴宝直播间 第二十六章 古代养鱼理念
随后,便是那玉雕的盆栽,胡杨将里面的玉雕取出来,把“盆”分离。
“离开老成的档口,你们就找到这宝贝?”孙志东问道。
华仔代为回答:“对呀!花了八万多。”
孙志东没有急着看“盆”,而是观察取出来的玉雕,是一株翡翠雕琢的植物,翡翠的品质只能说一般。
“胡哥说,这是花青种翡翠。”华仔补充。
孙志东微微点头:“算是吧!”
算是吧?这什么意思?
见华仔将信将疑的目光,孙志东解释:“只能说勉强算是花青种翡翠,属于品质比较普通的花青种翡翠。”
花青种翡翠属于中低档翡翠,因此品质一般的花青种翡翠价格并不高,在千元之内就能买到花青种大部分用于做中档的翡翠挂件、把玩件、摆件等。颜色和种水较差的花青种翡翠挂件价格在千元内,颜色或种水略好一点的挂件价格在几千到一两万元间。
良好的种水可以提高翡翠的通透感和温润度,同时还可以提高颜色的活力和穿透力,提升花青种翡翠的价格。
“真正颜色比较纯正的花青种翡翠,几十万也不是不可能。”孙志东告诉华仔。
眼前的这件花青种植物雕件那么大,加上雕工,才八万多,只能说翡翠本身的品质确实一般。
看完翡翠雕件,孙志东才把注意力放在“盆”上面。
根据胡杨的介绍,那是宋朝的一个鱼缸。刚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他也很意外。
他玩这一行,也有十年以上,但古代的鱼缸,他孙志东还是头一回遇到,况且还是宋朝那么久远的鱼缸,就更加感觉不可思议了。
就连周老也笑着摇头:“我老头子也是第一次见宋朝的鱼缸,以前只是听过相关的传闻。”
不过,这么小的鱼缸,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在古代饲养观赏鱼是一种比较奢侈的兴趣,一般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家里有一点地位,有一些财富的,才会有闲情雅致去饲养观赏鱼。
饲养观赏鱼,或者说是养金鱼用的鱼缸,一般都是在家里的大院子里面,有一口比较大的鱼缸,或者一个比较大的水槽,一般是露天的。
周老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所以这么小的鱼缸,他有点拿捏不准。
说到底,他并非专业的古董玩家,对古玩的研究还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只能说是一个收藏家。
“那周老有所不知,您说的情况确实没错,只是缺了一些信息。”胡杨跟他说道。
“哦?但闻其详!”
胡杨侃侃而谈:“在古代,观赏鱼通常都是金鱼,正如您所说的那样,一般都是养在院子的大缸中,或者干脆在院子挖一口池子,引入活水,甚至高雅一点,在里面弄点假山什么的。
但是,主人家不可能每次都到院子观赏,有些时候,他们在书房、客厅等地方心血来潮,想要看的时候怎么办?
这时候,往往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照顾鱼的庸人,把好看的金鱼捞到一个小盆子里面,然后给自己的主子去欣赏。到了晚上的时候,又把它们放回到原来的那口大缸子里面。”
周老和孙志东不约而同看向那口定窑白瓷小缸:“就是这种小盆子?”
“我没料错的话,应该就是了。”胡杨点头。
这就是古代人欣赏观赏鱼的一种方式。因为在一口大缸子里面能把鱼养出状态,但是不方便欣赏。所以呢,为了平时欣赏比较方便,就特地在准备了一个小鱼缸。
“古人,比较注重仪式感,这或许也算是一种仪式。”周老想了想,自己脑补。
不过,这种脑补也不是没有理由。在古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确实蛮注重仪式感,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装逼。
直播间的观众则不以为然:“那不是折腾吗?玩多几次,鱼都要被玩死。”
也有人觉得合情合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大家会在意一条鱼的生死吗?养鱼不就是为了将逼格提高?”
胡杨解释:“也不能这么说,我个人还蛮欣赏古人的养殖方式。比起固定在一个小小的鱼缸里面,平日将其放在一个室外大环境中,不是更好吗?鱼都有精神很多。”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很少人能奢侈到在室内弄一个很大的鱼缸来养鱼,那样太浪费空间。
“哪怕同样是在鱼缸中放养,古代的很多鱼缸设计也比现在的好。
京城的朋友可能见过,一些贵族王府,都在院子里放几个大缸养金鱼,这种大缸比普通盛水的水缸要浅,但口径更大,是为了缸口和空气的接触面更大,可以溶解更多的氧气。等到冬天,就会将这些大缸抬到花房花窖里,防止金鱼冻死、大缸冻裂。”
当然,那种设计,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古代不像今天的科技那么发达,可以有增氧器。哪怕是一个小空间,只要弄个增氧器进去,也能让养鱼里面有足够的氧气,让观赏鱼生存。
鱼缸的话题打住,周老认真观察那件定窑白瓷小缸。
“汝、官、哥、定、钧”窑被称为宋朝五大名窑,其中“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已是收藏界、学术界、拍卖行业等公认不争的事实。
1...7891011...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