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唐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道尊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他们自己也无法处理,只能将公文原封不动的送到李信案头来了。
王猛等人没有说话,其实这封公文乃是年前送上来的,他们这些人之前便已经是看过了,对于上面的内容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
“你们都说说吧!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李信自己看了足足三遍之后,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便将王猛等六部尚书都给叫了过来,将公文给他们看过之后,问道。
公文乃是天水郡下一个县令送上来的,整个公文上面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李信称王!
上班头一天,李信的心情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现在身后已经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家了。一想到这里,他工作之时便充满了干劲。不过,当他看到一封从下面送上来的公文,却是将他这个好心情给破坏了。
不过,随着日后实力越来越qiáng,地盘越来越大的话,这一种做法可能就会慢慢的改变了。毕竟,李信也只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以华山军现在的实力来看,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官员也就那么一些而已。所有的公文加在一起,也不会积累到特别多。
只有少数一些事情,可能是关系到很多方面,王猛他们也不能下结论的,就只能由李信自己作主了。
“虽然现在有吏部考核,还有巡按在地方巡查,更有一些监察人员在暗中监督,但这样看来终究还是有些缺陷的!尤其是对于下级官员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我决定从今年开始,从境内各地不定时的随意挑选十名官员赴长安述职,由我亲自考核!”。
“这会不会显得太过繁琐了一些?尤其是大将军日理万机,政务军事繁忙,恐有不便吧!”听到这个想法,王猛不由的皱眉道。
“一年不过才见十个人而已,又能麻烦到什么地方去呢!终究,底下的那些官员们,还是得眼见为实才行!”李信摇了摇头,坚决的说道。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积聚实力
倒不是说李信不相信吏部他们的考核,只是他和王猛等人心中所想的那种好官是有些不一样的。所以,他准备趁着自己还能够兼顾这件事情的时候,好好的做一做看看。从整体上来说的话,现在华山军的县级官员也有几百个之多,所以,自然是不可能每一个都去见的。但是这种消息传出去之后,因为只是不定时不定名的抽查几个人,反而是会让所有的官员们都紧崩住神经了。
就好像是之前的何大保一样,如果是依据吏部平时的考核来看,恐怕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毕竟,考核之时也不太可能单纯的去注意到之前那样的案子。
但如果李信去考核的话,因为观念不一样,所以一些问题也相对会不一样。如此一来,到时候反而是能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出这些官员们的问题所在。
“三年计划中的那些目标,你们工部如今完成得如何了?三年已经是过去一半时间了啊!”李信看着他,问道。
“大将军过奖了,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老马谦虚道。
“老马啊!年前我去北边走了一趟,总的来说各地的官道与驿站都恢复得不错。可见,过去几年时间里,你是没有少下功夫啊!”李信示意他在一旁坐下,一边对他说道。
“下官参见大将军!”老马行礼之后,便等着李信发话。
徐夫子离开之后,老马很快便赶过来了。他这个工部和其他的部门不太一样,因为专业性特别高,反而是在其他的方面上沾边不大。因此,平日里老马倒是六尚书之中比较少发言的人。
“好了,你先回去吧!对了,将老马给我叫过来!”
“大将军放心,下官都记着呢!”
“还有,户部乃是咱们华山军的钱粮关键,你在这些事情上面要多加费心才是!天下局势不定,咱们实力发展得越快,对于未来的把握也就越大!所以,无论是农事还是商业,你都要格外上心,尤其是上洛与眴卷两处地方!”最后,李信还特意嘱咐道。
“是,下官明白了,回去之后便安排此事!”徐夫子连忙应道。
“那就奖励他们,尤其是对于那些改进了技术,或者是发明了新方法的人,都要给予大大的奖励。这样的话,对于提高咱们的各种技术绝对是有好处的!”李信大手一挥,说道。
“这些事情之前便已经在做了,不过,用棉花织布不比一般的丝绢,许多的技术都还在摸索之中。因为这样,所以百姓们还是有些不太愿意种植的。”
“对了,接下来的话,还是要在农事之上加大投入才行。境内各地不能只满足于种粮食而已,当初职方司从西域交趾等地找回来的许多作物,都要想办法传播出去才行。尤其是其中棉花与药材两项,对于咱们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想办法去扩大生产!”谈到激励措施,李信便想到了其他的方面,连忙让他记下来。
李信作为一个后来人,自然是更加明白这里面的风险了,所以,想都没有想便同意了。
如果没有好处,qiáng制让百姓们迁移的话,极大的可能会引发动~乱的。所以,即便是古时候的皇帝们,也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才会加以恩惠。
免税这种举措古来有之,毕竟,迁移百姓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事情了。无论是秦始皇之时,还是后来的汉武帝时代,都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百姓迁移活动。
“不如,咱们施行一些鼓励之法吧!比如说免税,但凡是迁移到特定地区的百姓们,可以免除三年的税收。除此之外,还将获得官府赠送的耕牛和种子!如此一来,想必应该会有不少的百姓愿意迁移到那些地方去的!”徐夫子提出了一个建议。
“嗯,你说的对,尤其是秦州各地,虽然往年迁出的百姓们有不少都往回迁了。但人口其实还是差了许多,相对于这广大的地域而言,实在是不相称得很。只是,那些地方太过偏远了一些,百姓们未必愿意自己迁移过去啊!”李信对于这个担忧很是赞同,不由的点头道。
“附近这些地方倒是比较好办,随着咱们对于各地道路的整修,官府的完善,相信会有许多的百姓们愿意迁移到附近郡县去的。只不过,附近郡县终究还是比较小,时间一长的话,必然也会人满为患。若是从长远考虑的话,还是得让大家都迁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比如说陇西金城西平这些地方,本来就缺少百姓,只要百姓一多的话,对于咱们控制各地也有很大的好处!”徐夫子考虑了一下之后,建议道。
相信在这样的区别之下,那些百姓们自己会好好考虑清楚的。毕竟,在华山军的治下,入籍与不入籍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将百姓们迁移到这些地方去,应该会是一个让他们可以勉qiáng接受的做法。当然,这种事情李信也不会去qiáng迫他们,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入籍迁移,要么就不入籍。
相比之下,关中周围的这些地方虽然距离长安是远了一点,但条件上来说的话,其实也不算差。相对于雁门陇西等地而言,距离关中算是很近了。
但地方就这么大,不可能挤得下所有人。如此一来,除非你是有祖籍文书在,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慢慢排队去了。如今关中的地都分完了,那就只能向外扩散。
人都想住在好的地方,谁也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生存。很明显,关中之地乃是最繁华之所,但凡是进入境内的百姓们,谁不希望能够住在这个帝都之地呢。
“嗯,这样吧!从现在开始,关中各地停止分地,还有,禁止新土地的开垦之事。日后以关中为中心,将新入境内落籍的百姓给引导到周围地区去。由近及远,先从最近的河东、平阳、安定、北地郡等地开始吧!”李信想了一下之后,提出了一个想法来。
“关中各地大户不少,每一户人家都占据了不少的土地,否则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快便饱和的。尤其是去年开始实行土地新政之后,从南面各地返回的百姓非常多,可谓是一时间挤满了道途之上。如今看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咱们必须得将人往其他的地方分散才行!”徐夫子说道。
“从各地清查田亩的情况来看,关中之地已经是基本上饱和了,如果不开辟新土地的话,恐怕再有人来便将无地可分了。”田亩之事与户部有关,所以,李信将徐夫子找过来商议此事。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局面,尤其是像天下如今这种局势之下,想要找到一个长治久安之地那实在是太难了。这将成为华山军的一大优势,从而是吸引更多的外地百姓进入,从而是增qiáng民力。
防御体系的完成,也可以保证接下来多年之内华山军军民生产的安全所需。不出大事情的话,基本上来说整个境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足够保持稳定了。
好消息就是,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治下各地基本上实现了饱暖,就算是最偏远的地方也已经是实现了自给自足了。从这一点来说的话,也就意味着不用再从长安等地tiáo拨粮食去支援其他的地方了。
就从整体上来看的话,华山军的地盘上面,还是和过往之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人口最多的地方依然是关中以及河东平阳等地,这几个地方也是生产粮食的大户,乃是华山军最重要的粮食来源,可谓是粮仓了。
至此之时,李信心中才算是彻底安定下来。刚好,各地清查田亩之事结束,所有的数据基本上都已经是报上来了。
升平二年承接上一年的太平,所以,整体上来说的话,什么大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经过了一年多的修整之后,如今的华山军已经是完全的恢复过来了,各地的粮仓之中已经是积满了粮食,官库之内也都放满了布帛金银。
见到他已经是下定了决心,王猛等人也不再说什么,商量完毕之后,大家便各自回去忙活去了。
而这对于那些负责考核的各部门来说,也算是一个提醒。让他们不敢从中上~下~其~手,行那欺上瞒下之举,否则的话,终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整体上来说进展还算是顺利,大将军也知道,工部主管的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工程有关。这东西除了技术性之外,还得看时间才行。毕竟,一得看老天爷帮忙不帮忙,二则是不能耽误农时啊!所以,一年到头的话,能够完成的工程其实非常有限。不过,之前所制定的目标,基本上来说都已经是开工了,只是建成尚需时间而已!”老马连忙答道。。
这倒是没有说错,毕竟,搞工程不像是干农活那样,季节相对固定的。每一个工程都不一样,时间有长有短,难度也是有高有低。
李信也理解这一点,所以便说道“工程之事无小事,慢一点都无所谓,总之,是要保证质量与安全才行。”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五十八章 政策调整
随着这一次的大练兵,李信对于整个华山军的文武体系也再次进行了一下tiáo整。主要是完善了一下对于散官阶的制定,再来则是对于战功政绩等等的评定方法也进行了一些修改。
毕竟,这个东西过去之时设定的比较简陋,而经过了历次的大战之后,已经是渐渐的发现其中的漏洞所在,自然是要修补的。
只有保持着这一套制度的活力,让它时刻都能够体现出一种公正公平的性质来,才能够为大家所认同,才能够为大家所遵循。否则的话,到时候必然是乱自内生,反而是害了自己了。
不单单是燕国,其实凉州江左等地也都是有着这样的情况存在。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各地有许多的百姓们开始想方设法的迁移到华山军治下去了。
如此一来的话,自然而然的就将华山军给凸显出来了。
倒不是说如今的华山军治理水平已经是达到后世那种程度了,只不过是因为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得太久了,而且如今天下势力基本上做得太烂了。
那是因为华山军治下的百姓,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了。再加上旁边就有这样明显的一个对比在,心中自然而然的会生出一种优越感来!
但上党这边的百姓们则不一样了,平时的时候,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上,似乎闪耀着一种光芒一般。
像是上党东面燕国的百姓,因为这些年来燕国征战不休,而且徭役繁重。因此,基本上生活得比较困苦,百姓们脸上能够看到好神情才怪呢。
如此一来的话,华山军治下的百姓和周围其他势力的百姓立刻便显出差别来了。别的不说,光是这jīng神头便是完全不同的。
本来就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华山军,此时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自然是越发的欣欣向荣了。
而各地的官员们,也在不断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同时,查察治下各地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以此来将自己的管辖之地治理得更好。
在这套制度的激励之下,华山军内部变得更加的有活力了。陆续换防到位的将士们,在新将领的带领之下,立刻便展开了训练,从而是达到兵将熟悉的目的。
制度这个东西,就是要制定出来让大家都看到的。也许它不是完美的,但它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让大家都能够行有所依,让大家看到所有人都能够按规矩办事,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那才是最重要的。
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不能够单单从物质上面给予,还得从jīng神上面鼓励才行啊!
想当初秦国变法之后,之所以会迅速变得qiáng大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军功体系的变化。所以,秦国的将士们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每一个人都想着上战场杀敌,以此来获取国家荣誉。
这样做的话,会鼓励士卒们的向战之心,反过来则是减少他们的畏战之意。对于提高战士们的战斗力来说,也算是一个相当有力的措施了。
除此之外,守卫边境地区的部队薪饷又要高于守卫内地的部队。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变化乃是对于战时的薪饷有了一个新的tiáo整,也就是说,参战的那些士兵们在战时会获得比平时高出一些的薪饷来。
而另外的一个,则是对于全军上下的薪饷进行了tiáo整。整体上来说的话,正规军的薪饷是要高于镇军的,而骑兵的则高于步卒,飞龙骑与不破军乃是薪饷最高的两支军队。
如果这些都不想的话,也可以转换成家人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换取家中减免税收之类的。反正都是和将士们利益相关的东西就是了,毕竟,和他们利益不相关的东西,只怕也无法激励将士们的士气啊!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立下大功的话,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是想要勋田还是想要获得提拔,还是说想要金银布帛粮食等物都可以。
而对于军队那边,在战功的奖励上面,李信也增加了不少的新东西。除了原本就有的勋田和提拔之外,还规定了士兵家人可以享受到的福利政策。
当然,你真要是那么生猛的话,李信也不会吝啬官位的。在新制度之中也写明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你做出来的政绩足够大,就能够获得足够的提拔。
也就是说,日后再想出现像是王猛他们这样直接蹿到高位的人,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当然,这样也会造成日后的华山军官员们升迁时间变长。一个新进官员,从县令做起,要想最终做到六部尚书这个级别的话,恐怕要十年时间才能勉qiáng办到了。
而且,李信还特意模糊掉了关于门第出身这一条,日后实行这一套制度之时,也就不可能再拿这个问题来卡住那些寒门出身的人才了。
日后,华山军的官员提拔升迁将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系。无论是什么人,他都要按照这一套体系来办,你要想当更大的官,那就好好去干吧!
李信早知道一定会有这种争论,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他只是再下了一封公文,稍稍解释了一下这样做的缘由而已,反正这事最终是定下来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担心在的,所以李信提出了这个制度来之后,底下的不少官员们便都开始上书,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总之,一时间这事情闹得比较热闹就是了。
最严重的还在于说,可能因此而反过来耽误了华山军的正常发展。
反对的那些人认为,如今的华山军正在不断壮大之中,处处都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不将那些干才给放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是单纯的放到艰难偏远之地去,恐怕最终反而是会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而另外一部分的人对此则颇有微词,倒也不一定就是其他人认为的是心虚,他们的担心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应该说,这也是李信想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大浪淘沙嘛!能够度过这最初考验的人,日后才能够成为华山军的栋梁之材,才能够担当起真正的大任来。
很显然,李信制定的这一套规矩就刚好符合了他们的这种期待。在他们看来,那些对这种制度不满意的人,其实都是在心虚,不想吃苦而已。真正有本事的人,什么时候会害怕困难呢。
他们觉得,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反而是更加能够显露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终究,对于身怀抱负的人来说,他们希望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名扬天下,能够一鸣惊人!
总体上来说的话,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乃是分成了两种。其一自然就是赞成的了,这一些人中多是那些寒门出身,而且非常有才能或者是自视甚高之人。
当然,底下的那些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议论的人其实是不在少数的。毕竟,这可是事关自己利益的事情,谁能不放在心上呢。
现在的华山军治下,贫困艰苦之地可不少,相对来说是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地盘。如果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得比较平均的话,相比起只有一两个冒尖的地方来说,那是好得太多了。
这也体现出了李信对于治下各地发展的重视。毕竟,一般来说的话,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哪怕才能不是那高绝的人,也一样是能够干得不错的。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积累充分的治理经验,才能够管理得了一个郡的事务来。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郡,对于提拔为太守之职的人,要求必然是会更高的。
除此之外,李信还规定了,若是有人从县令之职提升到太守任上,除非他是真的功劳特别巨大。否则的话,就得先老老实实的在多个县担任过县令之职才行。
不单单是新提拔的官员,就是日后要提拔到长安担任各部大员的官员们,也都得先在艰苦地区干过才行。而且,必须是在任上干出十分耀眼的成绩来,才有可能被提拔到六部这种关键的部门来。
毕竟,往往那些最艰苦的地方是最需要人才的。否则的话,本来条件就不怎么样的地方,再来一个庸才的话,恐怕一辈子都别想发展起来了。
从文官方面来说的话,李信这一次特别明确了一点,那就是将有能力的人才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算是一种历练,而且,但凡是新进之官员,必须得先从艰苦的地方做起才行。
如此一来的话,倒是让李信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人口资源,从而又反过来促进了自己的发展壮大。。
这种现象的出现,顿时是让燕国等势力都有些忧心不已,纷纷加qiáng了对交界关隘的控制,严防境内百姓的流失。毕竟,谁都知道百姓越少自己的实力就越弱
不过,这种控制怎么可能会挡得住那些真想要离开的百姓们呢!终究,这天下不是密封的瓶子,无论这些关隘是守卫得再怎么样严密,最终都无法挡住所有人的!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五十九章 眼红
其实李信想要改的地方有很多,但是,这个时候的他还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心中许多的想法,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也只能够暂时的隐藏起来了。否则的话,一些太过于超前的想法,一旦用出来的话,恐怕反而是会将自己和华山军给玩死了。李信可不想作茧自缚,反过来害了自己,还是一步一步的来比较好。
在大将军府的统率之下,六部以及各地驻军们都各司其职,一项项制定好的政策,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之中。
从年初一直到八月之时,天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大家都在修养之中。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华山军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之前制定好的一些目标,正在慢慢实现之中。
“嗯,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咱们长生天的儿女,向来是只服qiáng者!暂时臣服代国也没有什么可耻的!伟大的冒顿单于不也曾经向东胡低头过吗?后来怎么样?还不是将东胡给一举消灭,从此建立起了qiáng大的匈奴王朝吗?”听到众人所说,刘卫辰顿时是恢复了不少的信心。
“就是啊!只要给咱们一些时间,等到咱们恢复了实力的话,到时候先将华山军给收拾了,再回头来解决代国的问题。若是能够将这两个qiáng敌都给解决的话,咱们一定能够恢复单于王庭的兴盛,使长生天的荣光永远照耀草原之上!”刘卫辰的一个兄弟,此时激动的说道。
“依咱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还是依附于代国为好!反正咱们之前便一直是依附于代国,此时继续依附也不算是什么坏事!而且,有了代国的保护的话,相信那些华山军应该不敢再打过来了!”底下有人又提议道。
“如今咱们形势不妙啊!南面乃是新近qiáng大起来的华山军,上一次咱们与之交战之时,他们的情况大家也都见到了。至于北面,代国势力qiáng大,铁骑无双,咱们恐怕难以抗衡。处于这两个势力夹击之中,实在是憋屈得很!”刘卫辰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呢,只是现实残酷啊!他也只能无奈的叹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