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晋唐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道尊
如果人口一直增加的话,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的田地不够分配。或者说,分配到最后,每一个人手中得到的田地就越少,最终便会有人分无可分了。
一旦百姓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生活的依凭。那样一来,必然又会导致天下纷乱,百姓们聚集滋事,揭竿而起。
因此,李信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相信这些百姓们为了活下去,为了获得土地的话,见到本地没有田地可分之时,会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去的。
这也相当于是另外的一种实边策略吧!





东晋唐王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心求强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李信还决定再增加两个军马场,其中一个位于灵武县附近,另外的一个则位于秦州一带。这样的话,与之前的关山军马场加在一起,大唐便有了三个官方的军马场了。
正常情况之下,这三个军马场每一年都能够给大唐提供一万多匹的良马。如果规模日后可以得到扩大的话,这个数量还可以不断的增加。
再加上从边境各族输入进来的马匹,整个大唐境内的马匹使用量应该会达到一个缓和的程度。毕竟,在很多的场合之下,其实是用不到那么优良的战马的。
而与之相配合的另一个措施,便是修建道路,将境内各郡县尽量给连通起来。这样一来的话,既改善了交通情况,又增加了运输的速度,对于境内的物资流通而言,乃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至于说其他的事情,基本上在过往的三年计划之中便都已经是提及了。
这些年来,虽然大唐对外战争不断,但因为国内相对安定。所以,王猛他们在执行三年计划之时,并没有落下来。
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偏远的秦陇之地,也已经是修建起了许多的公共设施。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到现在为止除了那些刚刚拿到手中的郡县之外,基本上来说都已经是全面普及了。
当然,这种普及乃是指适龄儿童们都进入到学校中读书去了,但真正能够一路走到最后的人,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多。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这种考试制度,相对十分的严格,能够过关的人并不是特别多。
从一开始的时候普及教育,到现在也过去五六年时间了,所以,刚好第一批的那些人正在陆续的收获当中。无论是朝廷之中,还是在地方官府之内,如今都有着这些人的身影存在。
只要他们锻炼过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够慢慢的独挡一面,最终被任用到更有必要的地方去。
毫无疑问,这一条举措如今给大唐提供了很多的人才供应。否则的话,每一次的战争下来地盘都会扩大,王猛这边也不可能安排得了那么多的官员啊!
这也就导致了,这一套的体系在大唐官员尤其是中央官员们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获得了处于绝大多数的平民子弟的拥护。
毕竟,如果是在过往九品中正制度之下的话,他们这些人想要进入仕途,并且出人头地的话,那真是太难了。
而等到大唐官场中这些通过考试进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那么,这一个为官的途径正当性就会越来越高。渐渐的,就会变成大家的共识,对于李信来说,日后要大规模的推行科举制就没有什么阻力了。
虽然说时至今日,大唐境内的世族大家力量已经是被削弱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了存在感,通过一定的考试来选取官员,固然会让他们不满,但还不至于说站出来反叛。
但如果真正将科举制确立为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的话,恐怕这些人就会激烈的反弹了。在如今的天下局势下,李信还不准备去捅这个马蜂窝,免得先自己乱了阵脚,让敌人得益。
因此,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它,等到时机合适再来实行这一重要的制度,那才是最合适的。
也许科举制度不是完美的,但它至少在程序上面是公平公正的。而这个东西,在很多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自从它出现之后,也不会在世间延续了一朝又一朝,改朝换代都没有将它给抹除掉。
所以,李信如今采取的方式虽然也是考试,但却和真正的科举制还是相差得远了。
一个人才,一个百姓,一个军队,这便是李信建设qiáng盛大唐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了。只要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做好,整个国家便安定了一大半。
“除了之前已经是在做的那些事情之外,在雁门、朔方、云中、代郡、金城、陇西等地,再各设一个榷场,专司与边境外族贸易之事。不过,这件事情要分开来做,凡是大唐子民不受此限,可由其他地方入境!”说到最后,李信提到了商业上面来。
当初在眴卷县设立的那个榷场,让大唐得以将刘卫辰势力一举瓦解,最终是将朔方给收了回来。随着北部边界的北移,也就意味着眴卷县这个地方不再适应当榷场了。
再加上眴卷县过往的经验在那里,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李信打算推广下去。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将与外族的那些交易都放到相对集中的地方,更加有利于管控。这一点,在之前的时候便已经是证明过了。
第二,则是可以让边境的某些地方更快的繁荣起来,到时候的话,再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是带动周围的其他郡县一起发展。这算是建设边境重镇的意思,也算是为偏远郡县增加赋税的措施了。
毕竟,只要一个地方足够繁华的话,它对人们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加的。这样一来,之前所谓的那个移民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而且,还是百姓自发性的迁移。
第三个,则是要进一步突出大唐子民与外邦百姓的区别来。这样一来的话,对于周围的那些胡族百姓才会有更多的吸引力,使得他们自愿的成为大唐子民。
这也相当于是另外一个增加人口的措施了,而且,一旦边境之地的胡族百姓归化的话,对于边境的安定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仅仅只是拿到户籍的问题而已。一旦他们成为了大唐子民的话,很多的义务与责任就要承担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要接受大唐教育。
只要时间足够长的话,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便会慢慢的从心底认同自己的大唐身份了。提高国民认同,而不再是计较单纯的民族之分,这是李信带给这个时代人们的全新思想。
他希望这一个东西能够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是慢慢的深入人心。从而,真正建立起一个各族和平相处的大一统国家来。
只要这一个观点被大家所接受了,那么,即便是将来有一天大唐灭亡了,继承的朝代也将延续这个做法。因为,他们也必然需要一种思想来统一百姓的认知,统一自己的王朝。
至于效果,李信自己也不知道,只能说是拭目以待吧!毕竟,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恐怕数十年上百年也未必有多大的成效。
关键,还在于坚持。
如果单单从官府上面来论的话,如今的大唐应该是天下最富庶的国家了。毕竟,他既不像江左那们,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也不像燕国那样,整个慕容氏便几乎掌握了所有国家的资源。
李信对于这些东西的要求不高,他家就那四口人,平时的时候无论是吃喝用度都尽量简朴。所以,连王猛他们也经常都感慨,说像李信这样的君王,世间少有。
设立榷场的事情,这是户部要去做的,徐夫子连忙是记录下来,准备回去之后好好研究一下。等到准备妥当,派人去寻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后,便正式开始此事。
“还有一个,便是工部要加qiáng对于边境各地城池关隘、烽燧告警、道路驿馆的修建。各地的水利设施也一样不能少,尤其是要防范那些过去常有水灾的地方,尽快解决问题,使百姓们安居乐业才行!”最后,李信特别点了工部之名,将此事给提了出来。
“是,臣一定尽快处理好此事!”老马连忙答道。
新拿下的那些地方,像是河内郡与荥阳郡,自然是得要修复一些之前被屡次攻打过的地方了。尤其像是洛阳城,这个地方早就已经是打烂了。若是这些地方不修复的话,对于防御体系的完善来说十分不利。
一旦是让敌人钻了空子,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国家之事,你们各自拟一份奏折上来,将你们想要提的建议都给提出来,本王将会认真察看!”李信看了众人一眼,叮嘱道。
关键是要有人在旁边时刻提醒监督自己,那才是好事。否则的话,自己以为一切都做得好,听到的又都是奉承之声,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便犯下大错了。
会议之上,基本上定下了大政方针,还是以三年计划的形式去执行。只要能够按时完成,不出大偏差的话,基本上来说三年之后大唐的国力将得到又一个提升。
此时的李信,基本上是一门心思求qiáng,只为了能够尽快将大唐的实力给提升起来。
会议之后,李信在长安待了数天时间,中间他下令将在之前战斗之中的那些伤员们都给想办法集中安置。而他则赶往这些地方亲自去看望他们。
就这样兜兜转转的下来,时间便慢慢的进入到了九月了。一下子,距离战争结束已经是过去了两个多月了。




东晋唐王 第五百九十五章 贪腐弊案
趁着时间刚好,李信打算去关山马场等一些重要的地方视察一下。除了这些地方,便是不破军与飞龙骑两个地方的训练了。因为如今两支队伍的规模都扩大了不少,所以,再留在之前的营地训练便有些不合适了。为了这一个,李信便重新规划了两个新的营地,让两支亲军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
前几次的参战,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来之前训练的战术方法中有什么缺点了。现在,刚好是可以改正的时候,等到日后大战之时的话,也就会变得更加qiáng大与完善。
本来这样的巡视之事,李信可能会直接忙到年底,但一件事情的出现,将他的规划给打乱了。
“此等wū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法纪!”都察院一个派任到地方的巡察御史,上报了一份公文,上面说是底下有人贪wū腐化的事情。这件事情令李信勃然大怒,下令严查。
本来要继续待下去的心情自然也没有了,李信连夜回到了长安皇宫之内,将周方给找了过来。毕竟,这一次的事情是他这个部门的人发现的。一同到来的,还有王猛。
“本来,我以为在咱们大唐,官员们不说是清廉如水,至少还能够做到没有大jiān大恶、大贪大腐之事。至少,就现在这个时期来说,应该是没有。真想不到,粮仓之中居然出了硕鼠,以此观之,情形令人担忧!”李信看着这两位肱骨之臣,痛心道。
本来大唐如今正处于发展qiáng大的时候,而且立国未久,往往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国家最清廉勤政之时。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国家中的人,无论是官员也好,还是百姓也罢,其实都是充满着朝气的。
大唐现在只占天下三分之一,甚至于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而qiáng盛的趋势大家都能够看得到。此时还不到马放南山,尽情享受之时,而有人却已经是开始给大唐挖掘坟墓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信怎么可能会放过呢?更不要说,一直以来他最憎恨的便是那些贪官wū吏了。对于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够轻松放过去的,必须得要严惩才行。
“殿下,此事虽然是经巡察御史报上来的,但还是需要经过详查才行。否则的话,对于其中的详细情况如何,咱们都无法了解!再者,咱们现在已经是有了律法存在,办事之时自然是得按照律法来才行。此事一旦查实的话,最好是能够公开审理,通报天下,以此来震慑那些心志不坚之人!”对于李信生气,王猛是能够理解的,但他对于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他最看重的,还是得按照程序来进行。
终究,律法与程序都是朝廷定下的,自己要是带头去违反的话,那可能最后就真没有人当回事了。
李信就是再怎么样对此生气不满,也不能够越过司法部门直接给那人定罪。否则的话,设立刑部等部门也就没有必要了。
“臣也赞同派人前去查清楚,否则,只凭着巡察御史一面之词便将那人下狱治罪的话,未免有些太过偏颇了!”虽然说巡察御史乃是自己手下的人,但周方也并不会因此就偏听偏信,在这一点上面,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李信心中怒气未平,但此时听过二位大臣的劝谏之后,也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毕竟,就算是有问题,只要按照程序去办便可以了,自己完全不必在这里大发雷霆。
那样的做法,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
“你们说得对,是本王太急躁了一些!就按景略的提议,立刻从刑部与吏部抽tiáo几名官员赶到临汾县,尽快将此事给查清楚!”想了一下之后,李信说道。
“是,臣等遵命!”王猛与周方连忙领命而去了。
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所以,想要查清楚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因为当事人乃是平阳郡临汾县内管粮仓的小吏,而首告方是都察院御史,所以,得另外派人去查才行。
由于李信对这件事情很是重视,所以,王猛与梁平老从两部之中抽tiáo了得力之人,很快便赶往临汾县内。将此事给查明白了之后,迅速汇报了上来。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小吏中饱私囊,利用自己打理粮库的机会,将官仓之中的粮食给倒卖掉,从中谋取私利。
官仓与军仓还不一样,官仓乃是各地官府屯粮以备不时之需所用。比如说境内有什么天灾之类的事情,或者说粮价太高了,百姓们吃不起饭时,这个时候官仓就要打开赈灾或者是平抑粮价了。
而军仓的话,则是专门供给大军使用,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与军队直接对接的。而且,由于这些年来大唐四处征战,所以,军仓之中几乎年年都在进粮与出粮之间忙活着。
但官仓则相反,因为这几年来境内少天灾人祸,而且连续几年都是丰收年。因此,官仓之中的粮食便越积越多了。即便是将其中的一部分tiáo拨到了军仓之中,官仓之内的粮食还是很多。
这固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短时间之内不会有粮食短缺的危险。但同时,官仓之中每年也必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陈出新。
所谓推陈出新,其实就是指将粮库中的陈粮给弄出来,拿到市场上面卖掉。而后,在收获季节从百姓手中将新粮给收进来。如此一来,官仓之中的粮食,基本上能够维持着大部分都是收获在一两年之内的新粮。
毕竟,粮食留得太久的话,也会坏掉的。
正常道理是这样,但临汾县这个小吏却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是刚好反过来了。
大家都明白陈粮与新粮是不一样的价格的,卖陈粮价钱更低,而买新粮价钱却更高。当然,官仓中的粮食是用税收的形式收上来的,理论上不用花钱去买。
如此一来,光是卖出陈粮便是有不错的赚头了。
但这个临汾县管官仓的小吏,他与jiān商勾结在一起,将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新粮倒换出来,让那些jiān商拿出去卖掉。而后,再从jiān商的手中换回陈粮劣谷入仓,使得官仓看起来好像总是满的。
这样一来便造成官府损失很大,毕竟,这一进一出之间都是损失。但那个小吏却是得了大好处了,因为那些jiān商们为了让他合作,便将这个买卖过程之中赚到的利润分了一部分给他。
如此一来,jiān商大赚特赚,小吏也吃得满嘴流油,只有官府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税收,却是白白的损失掉了。
本来,这样的事情一个管官仓的小吏是不可能完全瞒得过县衙中那些人的。但问题是,这个小吏在当地乃是颇有名望的一个家族出身,县衙之中的那些人盘根错节之下,有不少都和他是沾亲带故。
同时,那些jiān商与小吏平时也都打点过不少的人。反正官仓之中粮食满满,而且,多年也没有见到天灾出现,大家也就乐得做好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最最重要的是,那个临汾县令颇为昏庸,平时的时候大小事都是比较的糊涂。每每只好吟风弄月,甚至还好服五石散,常常是心性混乱,无法理事。
都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主官在,底下的那些官员小吏们能够认真干事才怪呢。
前两个月之时,负责巡察平阳郡的巡察御史房楷墨巡察到了临汾县,他是一个年轻人,刚刚派到地方不到两年时间,正是一腔热血之时。
所以,平时很多时候都是喜欢在下面到处闲逛,私下打听各地的事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小吏的事情干得多了,自然是有人知道的。所以,房楷墨听到了之后,立刻便悄悄的查了一下,大致确定了事实之后,这才连忙上报了李信。
而随着吏、刑两部派人到达了临汾县严查之后,这件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了。证据确凿的情况之下,那个小吏也没有办法抵赖了。由于这个案子李信十分的看重,因此,小吏被押到了长安来审问。
案子本身非常简单,所以,审理的过程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乃是大唐建国之后第一件贪wū大案,所以,按照李信的意思,必须得是格外严惩,以起到示警后人的作用才行。
于是,这个小吏被判了斩刑,那几个jiān商也都被抓了起来同死。同时,连他们的家产也都被抄没入官,连带着家里人都受到了牵连,在十年之内不得为官。
如此重的惩罚,可谓是华山军建立以来第一遭了。连带着那个临汾县令也被就地免官,永不叙用,几乎整个临汾县官府都被打掉重练了。连平阳郡太守也被李信叫到长安,而后给严厉训斥了一番。
案情结束了之后,李信下令将这件事情制成了公文,发往各级官府。同时,广告境内百姓们周知此事。如此一来,这件贪wū弊案在大唐境内算是掀起了一阵风bào来。
从中枢到地方官府,所有的官员们都提着小心,生怕自己手底下也出了那样的人。




东晋唐王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制度健全
当然,事情肯定是不会如此轻易结束的。因为在这一次的事情之中,李信看到了一些当前朝廷的缺点。
除了惩罚之外,自然还需要有嘉奖了。巡察御史房楷墨便被通名嘉奖,境内的百姓们这一下子都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了。对于打掉了贪官wū吏,大家对他是赞不绝口。
毕竟,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来说,百姓们对于贪官wū吏都是无比厌恶憎恨的。
而趁着这一次的机会,李信下令由户部与都察院分派人选悄悄赶赴各地,其目的就是为了查看官仓与军仓中的那些粮食情况如何。看看是不是有像那个小吏一样的人,是不是也有其他地方存在官仓腐化的事情。
派人出去的事情,李信事先没有让其他人知道。他只是给了这些人王命和符节,等到赶到了各自的目的地之后,再突然间亮出身份来。哪里也不去看,直接便去官仓与军仓之中打开来查看便是。
这样的话,各地的官府便都反应不过来了,也就不可能在事先准备好。否则的话,真要是有什么问题,自己这边一通知地方说要检查,恐怕有问题的都会变成没有问题了。
总体上的情况来说还不错,无论是官仓还是军仓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军仓情况最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出现问题。
而各地的官仓与军仓就算是出问题,也通常都是一些储存不善,导致粮食有部分发霉损坏而已。
像是临汾县小吏那样的情况,是再没有发现过了。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李信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这就意味着大唐并不是已经烂到骨子里,烂到根子上了。而只是在身上长了一个疮,而且还被及时的割掉了。
当然,事情所引起的警示是不能够轻视的。否则的话,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而且,粮食方面不出问题,其他的方面也说不定啊!
所以,李信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改一下。
“第一个,之后每年由都察院与户部不定时的抽tiáo官员赴各地查看粮仓的情况。粮食方面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谁要是在这个事情上面敢掉以轻心,肆意妄为的话,本王绝不轻饶!”在大朝会上,李信当着一众大臣们宣布道。
“第二,从今日起,在各郡设立提刑司,设立提刑使一员,位在太守下,左右通判各一名,专司各郡案件审核查验之事。若是有人对县府审理不满,可上诉到提刑司再审!”
“第三,从今日起,在长安设立大理寺,有大理寺卿一员,大理寺丞左右各一人!主管审理案件之事。凡是重大案件,尤其是涉及死刑、流放、反叛、杀人等重罪,地方审理之后须上报大理寺。经过大理寺审谳之后,再送刑部核准方可执行。若是各犯罪之人不服判决,有上诉至郡府仍不服者,由大理寺审理。若是大理寺与刑部无异议的话,便是最终定案!”
这三条乃是李信完善地方司法机关的措施,毕竟,过去之时一直都没有将这个司法之权与行政之权给分开来。如此一来的话,郡守的职权太大不说,而且因为其公务太多,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审案。
算上之前将太守的军权给分割掉了之后,现在又分掉了司法之权。如此一来的话,各郡的太守基本上便只剩下了行政的权力了。
虽然在各郡之中,太守的级别仍然是最高的,比起镇将与提刑使都要高,但其实权力已经是大大不如前朝之时了。
1...216217218219220...2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