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唐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道尊
“燕兄所言有理!但如今再说这个已经是晚了,如今代国已经是到了生死关头,若是不能尽快让唐王答应归附之事,恐怕今年便是代国灭亡之时!燕兄虽然已经是身为大唐之臣,但代王往昔之时格外重用于你。这一次我南下之时,代王还特意交待我,让我前来看望你,并致以慰问之意。希望燕兄在此事之上,能够念故国之情,帮衬一二!”许谦点了点头,随即却是话锋一转。
他这意思,摆明了是要燕凤在代国请降的事情上面帮忙向着李信说一下好话,从而是为代国争取到更多一点的好处。
不过,听到他这话之后,燕凤却是神情一敛,正sè道:“许兄言之过矣!先不说燕某在大唐人微言轻,在此事上面根本就没有半点份量。即便是能够说上话,以我之过往,恐怕也会为人所诟病。再者,虽然我曾为代国之臣,但如今已经归顺大唐,身为唐王臣子,自然是得心系大唐社稷了。燕某岂是那种朝朝暮暮之人,身在大唐而又心在代国呢?”
燕凤有些生气,因为他觉得许谦也好,还是什翼犍也罢,似乎将自己想成了那种内应卧底一般了。虽然自己是战败而降,但这乃是无奈之举,而既然是投降了,那就认真的干吧!怎么可以三心二意呢?
况且,李信待自己也不薄,此时的情况之下,自己若是帮着代国谋利,岂非是背弃大唐么!
“燕兄何必动怒呢?在下只是让你向唐王建言,让其对代国归附之事放宽一二为好!并不是要你背叛唐王,再投代国!”见他如此,许谦有些无奈道。
他也知道燕凤在大唐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地位,但没有办法,代国在大唐朝廷之中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一个都没有。在这种时候,为了尽可能的保住什翼犍的利益,许谦也只得上门了。
听到他如此说之后,燕凤才平息了一点,想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说道:“代国之事正是我应避嫌之时,此事我不会过问。但若是唐王相询的话,我会凭心而论!另外,大唐不同他国,唐王与其他君王也不一样。所以,代国归顺之事,你们最好还是心中有所准备才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既然打算要归顺了,那就放下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老老实实的听命便可!否则的话,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悔之晚矣!”
说罢,也不等许谦再说什么,便让门子送客了。许谦见此,只得告辞而去,回到驿馆之中静静等待着李信的回复。
李信那边经过了数个时辰的讨论之后,终于是将这件事情给定下来了。
大致上来说,和他的那个想法差不多。代国将改为代州,疆域却是很大,基本上来说的话,除了yīn山以北三十里之内属于朔方之外,再往北便都是代州的地界了。
其东界以云中郡北部为界,也就是说,过了云中郡之后便出了代州地界了。其西界则在狼山最西端,与狼山西部边界南北齐平,至于其北则没有界线。
这也就意味着,日后代州可以一直向北扩张,但却不能向东、西两侧延伸过去。这种设置,其实是有着一定的考虑在里面的。毕竟,从代州一直往北的话,是能够直达北海的。
虽然说大唐现在是没有能力将实力延伸到那里,但日后可就说不定了,有些事情先准备着总是没有错的。
除此之外,代王什翼犍被降爵为代郡公,这比起王位来说可是降了不只一个级别了。但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大唐如今就一个唐王至高无上,如果再多了一个代王,岂不是与李信平起平坐了么。
不但是什翼犍,还有他的儿女子孙也都各有封爵。但这一种封爵却不像是其他地方那种有封地的封赏,而是封一个官职名号,并没有实土。
这也就是说,什翼犍虽然是封了一个代郡公,但和代郡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郡公之上还有国公,国公之上还有王爷!但很显然,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即便是一个郡公之衔,也是仅次于李信一家人的第二梯次了。
而且,李信在这个上面实行的是推恩之制,也就是,什翼犍的位子可以由嫡子继承,但却会越封越小。如果后代没有立下功勋的话,最终会被抹平掉的。
毕竟,李信可不想自己的大唐养一大帮子的世袭勋贵,到了最后都成了一帮寄生虫。
什翼犍能够得到如此封赏,也应该要满意了。毕竟,像是大唐那些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大将文臣们,也还没有一个封爵的呢!
代州郡治将要建立一座城池,而且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平顺城!县名就叫平顺县!日后什翼犍就在此地任代州刺史,当然,底下的那些辅佐官员都是由朝廷派任的。
俞松率领着一万大军驻扎在平顺城周围几县,负责执掌平州的军队。当然,这一万大军在塞外只驻守三年,三年之后就必须得tiáo回内地lún换了。否则的话,在外面待久了,恐怕反而会被胡族融合了。
再加上其他各级官员们,总之,基本上来说掌握代州大权的还是大唐。这条件听起来似乎有些苛刻了,但李信却没有打算放松过。毕竟,真要是什翼犍不同意的话,大不了就打一仗呗!
他可不想让这些地方时而臣服时而反叛,那样的话,其实耗费的jīng力远比一战彻底解决来得大多了。
现在qiáng硬一点,为其他的地方做出榜样来,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就可以照做了。说实在的,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后来的改土归流,将边境地方真正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东晋唐王 第四百零四章 塞北平服
代国请降之事,最终定了下来,许谦在得到了回复之后,便立刻启程赶回到塞北去回复什翼犍。毕竟,这事干系重大,即使一开始什翼犍授予了他全权,现在他也不敢自己做主了。而就在许谦离开之后不久,李信也立刻派人赶到朔方。暗中传令李二黑与孙铁提高戒备,防备什翼犍可能会因为条件不够丰厚的情况之下,干脆来个鱼死网破。
同时,也命令已经是回到了朔方休整的彭林与俞松,准备再次出塞给什翼犍以一个打击,从而是迫使他不得不答应这个条件。
风尘仆仆的许谦回到了代国,见到了什翼犍之后,便将李信对他说的那些条件给全部说了出来。
在场之人除了什翼犍之外,还有着许多代国的贵族也大臣将领们在,一听到这些条件之后,顿时是炸锅了一般。
“如此条件,分明是欺我代国无人,绝对不能答应他们!”
“对,既然李信如此无礼,咱们干脆尽起大军南下,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就算是打不过他们,也绝对不让唐军好过!”
“哼,咱们打不过,难道还跑不过吗?以我之见,咱们不如迁往漠北,如此一来的话,唐军总不可能追过来吧?”
“对对对,咱们打不过他们,完全可以不打嘛!”
.......
大家群情激愤,议论纷纷!在场之人中,唯有许谦及什翼犍等少数几人没有说话,不过,什翼犍脸上的神情很是难看。
“够了,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都给本王住嘴!”过了一会之后,什翼犍似乎忍不住了,一脚将身前的矮几给踢飞了出去,大怒道。
他这一骂,让帐内的人不由的是愣了一下,总算是老实了下来。
“大王,这件事情恐怕还得您亲自拿主意才好!无论如何,咱们都要尽快决定才行。否则的话,一旦拖延时间太久,大唐必然认为咱们没有诚意,无心归顺,到时候恐怕咱们再想说什么也晚了!”许谦在一旁提醒道。
什翼犍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但是让他放弃自己这个王位,去当别人的臣子都已经是非常的难办了。而且之后还要将代国变成代州,让大唐派官员来掌管此地,岂不是意味着自己要被架空了么!
一想到日后在这片草原之上,自己说的话再也不像现在这样一言九鼎,再也无人听从之时,他这心中便不由的一阵烦躁。但是现实情况又摆在面前,他又不能就此拂袖而去,毕竟,自己可不是一个人啊!
尤其是曾经在后赵为质多年的他,对于中原王朝的情况也算是了解。一旦和谈真的破裂,自己要面临的必然就是随之而来的狂风bào雨,大唐的军队必然很快就杀到自己的周围。
其实想想,好像结果最后还是一样的。所以,考虑过后,什翼犍的不平之心总算是平复了一些。
“如今,国内局势糜烂,高车、柔然等族叛乱不息,杀我百姓,掠我牛羊马匹,咱们这一年多来已经是损失惨重了。更不要说唐军来去如风,在代国境内四下生战,威胁极大。咱们现在还有多少能战之兵,又有多少胜利把握,想必大家心中也都有数了吧!以如今之力,想要与大唐开战,无异于是自寻死路!”良久后,什翼犍扫视了众人一遍,这才缓缓说道。
“即便如此,咱们又有何惧呢?大不了死战到底,与唐军拼了!”有人当即便喊道。
“哼,说话倒是容易!打仗之时怎么不见你们如此勇猛?与唐军打了几仗了,咱们死在他们手中多少人?他们又死在咱们手中多少人?你们都不会比较一下吗?就算是咱们要拼,也得人家愿意才行啊!我们要去送死,只怕人家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我们都死了,家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妇孺老弱怎么办?他们就得被其他部族所占据,为奴为婢,生不如死!你们希望自己的妻儿老小变成那样子吗?”听到这话,什翼犍不由的冷哼一声,训斥道。
帐内诸人本来还是激动无比,一个个都好像要立刻跑过去与唐军大战一场一样。但此时听到这番话之后,却都不由的面露羞愧之sè,一个个都变得老实了起来。
说到底,无论他们是战也好,不战也罢,终究还不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么!如果发现开战之后,结果更坏的话,他们自然会考虑不开战的好处了。
“都好好想想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们先度过了眼前的难关,日后一切都有可能!”见到他们不再纷争,什翼犍便安慰道。
事已至此,大家也都无话可说了。毕竟,什翼犍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要是还一意孤行想要与唐军大战的话,恐怕便会被处理掉了。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所以,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待着。
“大王,那此事便如此决定了,下官立刻便去回复唐王,将此事给先定下来为好!”许谦此时说道。
“去吧!不过,如果能够再宽松一些的话,那便更好了!设州立县都无所谓,主要是这些官员的问题!”什翼犍点了点头,随即又低声吩咐道。
“这个......恐怕有些难办!毕竟,当此之时咱们实在是没有什么本钱与其谈判啊!”听到这话,许谦为难道。
“罢了,你去回复唐王便是!”什翼犍无奈道。
二月初,李信等到了什翼犍的回复,代国之事就此定了下来。两天之后,大唐便正式诏告天下,将此事给公布了出来。
消息一传出来,最高兴的自然就是大唐的百姓们了。尤其是靠近yīn山一带,居住在朔方与并州等地的百姓们,毕竟,塞北平服之后就意味着他们不用再担心代国的威胁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荣誉与自豪感。毕竟,塞北大国代国,如今臣服于大唐之下,并且代国成了代州,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值得许多人津津乐道好多年的了!
自己身为大唐百姓,尤其是那些在外行商的唐人,此时走出去之后都觉得面子上有光,腰杆挺直了许多。毕竟,自己可是来自于qiáng国,对于其他那些人自然是看不过了。
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甚至还会批评李信不讲恩义,只知铁腕手段。这些人要么是跪得久了,已经是站不起来了,便是一些读死了书,只会空谈礼仪文章的腐儒而已。
而对于燕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毕竟,少了代国对大唐的牵制之后,他便要单独面对着来自于北面与西面唐军的压力了。
所以,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慕容恪立刻便严令边界之地加qiáng了防范。而且,还特意将原本在黄河以南防范江左的慕容垂,给tiáo到了范阳国去取代了慕容评,专职负责防范雁门、代郡、上谷一带的唐军。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也足以看出来他是将绝大部分的jīng力都给放在了大唐身上了。将自己的对手,从之前的江左转移到了大唐的身上。
不过,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信也只是置之一笑而已,并没有采取什么过多的措施。
而在江陵的桓温听到代国臣服的消息,脸sè自然是更yīn沉了。毕竟,这可是他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让一国主动臣服。虽然说他曾经灭掉了蜀中的成汉势力,但那情况是不一样的。
眼看着大唐再次扩大了疆土,而且实力更加qiáng大,他心中的那杆秤也在慢慢的倾斜了起来。
正式诏告天下不久之后,什翼犍便率领着一班文武大臣赶到了长安来谒见李信。毕竟,如今他是大唐之臣,按照礼仪第一次任职,尤其是这种封疆大吏的话,必然是得先拜见李信才行的。
一般的官员tiáo任,只要吏部在请示过李信得到批准之后,便会以吏部的名义下达任命。当然,如果是县令及太守等这些重要的官员,则在前往地方任职之前都会由李信召见一次。
毕竟,县令虽然只有七品,但放在古代的话,那里也百里候的级别了啊!
如今的大唐体系之中,除了这个代州刺史之外,其实并没有其他的刺史官员。基本上来说的话,地方上最大的便是太守了。
这主要是因为李信觉得大唐的地盘还不够大,所以,平时的时候他身为唐王,自己兼任了雍、秦、并、司、朔方、凉州等州的刺史。
虽然这个做法有点怪异,但因为并不影响到行政,所以,一直也就没有人提出改进。像是凉州那边的话,其实凉王也兼任着凉州刺史之职,也不算是奇怪了。
当着众臣的面,李信亲自授予了什翼犍官凭印信,而且还特地设宴款待了他们一行人。这样的规格,可谓是第一次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毕竟,日后刺史级的官员再想要这样的待遇,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授官完毕之后,李信特意留什翼犍在长安多待了几天。因为他还要准备派任的官员,那些人到时候将会随什翼犍一同北上赴任,他们将在朔方汇合了俞松与那一万大军之后,再一起出塞。
东晋唐王 第六百零五章 平燕策
代国的臣服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北地其他的各支胡族,大惧之下在之后也就纷纷派人入长安,向大唐纳贡朝拜,以示臣服之意。这其中,除了高车与柔然等本来与代国不和的部族之外,还有不少乃是原本臣服于代国的胡族。如今代国既然已经是不存在了,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要另寻出路。
草原之上的生存是非常残酷的,实力弱小的部族只能够依靠于qiáng大的势力而存在。所以,除了一些不甘心向大唐臣服的部族之外,基本上来说那些部族都选择了臣服于大唐。
而不臣服于大唐的,显然也不敢站出来与大唐为敌。毕竟,代国这个前车之鉴可就在眼前。他们这些比代国还不如的部族,真要是与大唐为敌的话,绝对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因此,这一小部分的人就只有不断的北迁或者是西迁了。当然,大唐现在还没有jīng力管他们这么多,但等到日后的话,那就说不定了。
代国臣服之后,yīn山以北一带便就此平静了下来。而在雁门、代郡以北的敕勒等部族,此时也都纷纷来降,就着这个趋势,李信便干脆将之前设立在旧长城一带的防线,再次向外扩张了不少。
但这些部族与什翼犍的处理不一样,李信并没有将这些地方给直接划分成郡县,而是暂时保留着原本的样子。因为到现在为止,他自己对于代州之事都还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所以,准备先看看效果再说。
如此一来的话,也就意味着yīn山以北、燕山以西的草原大漠,基本上都平定下来了。至少,大规模的战争不会再发生,大唐的很多兵力也不会被牵制在这一带。
原本是被四面包围的大唐,就此算是打开了一个局面,将一面的包围给彻底解开了。剩下的,便是要专心对付眼前大敌燕国了。
二月底,李信正式下令,将一部分的郡县设置给tiáo整了一下。
大的策略是,将一些人口渐多的地方分流出去,新设置一些县城。比如过去有一些地方曾经设置过县城,只是因为后来战乱的原因,导致这些地方都废弃了。
如今时机合适的话,便要逐步恢复过来。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地都开始多出了一些县城来,这就必须要tiáo整郡县的规划才行了。尤其是过往之时的设置中,有一些郡的管辖范围明显太大,而有一些又太小了。
本着平衡均分的原则,这一次的tiáo整,李信将一部分的郡给缩小,而有一些则是变得大了起来。从整体上来说的话,兼顾了地方上的发展形势,给日后的发展算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工部与户部的人则在朔方等地进行过考察之后,也终于是选定了地点,开始建设新一批的榷场了。榷场这东西不是城池,只是城池之中的一处设施而已,要做的只是tiáo派专人管理护卫罢了。
因此,一旦准备妥当之后,一切进行起来便是非常的顺利了。到了三月中旬,各地的榷场已经是开始正式运转起来,各边境地区也就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
同时,工部派出的工匠们,也在草原之上召集胡族部众,正式开始建设代州各城。不过,按照先大后小的次序,这一件事情在草原之上可谓是大动作,绝非一年之功可以完成的。
尤其是还得防范着那些不甘心的胡族贵族,他们可能会趁机前来袭击大唐军民,所以,俞松还得打起jīng力来全力防范。连带着南部的朔方,也都未曾放松过。
再加上李信鼓励繁衍人口,所以,基本上来说的话,天定三年一开始,整个大唐便开始变得热火朝天起来。无论任何人看起来,如今的李信似乎都一心扑在了内政之上,对外面的事情已经是不太关心了一般。
但没有几个人知道的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信却是给周通、李二黑他们这些在外领兵的大将们下发了一道密旨。其中只提了一点要求,那就是让这些将领们都各自上折,提出各自的平燕方略来。
虽然说自己还没有立刻出兵与燕国开战的想法,但应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原本的习惯,李信每一次作战之前,都会召集众将大臣们商议战事计划。越是大规模越是重要的战争便越是如此,连带着王猛他们这些文臣也都会加入进来。
但这一次,他改习惯了。他准备先看一看底下这些将领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然后的话,再从中汇集众智,说不定可以拿出一套完善的计划来。
当然,这一套计划在正式执行之前,肯定是要再与众人讨论一遍的。
随着密令的下达,各地的将领们都变得忙碌了起来。尤其是坐镇陇西、金城的周通与胡天,他们这几年来几乎都没有再参加过大的战事,所以,真还是有点闲得无聊了。
李信的这一道命令,可算是让他们找到了事情做。不过,因为要求保密,所以,这件事情便只能够由他们自己来做,连幕僚也不能知晓。如此一来,事情便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了。
直到四月初,各地的将领们都将这平燕策陆续的送了上来。
李信现在手中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由工部全新制作的沙盘。这个东西配合上职方司绘制出来的舆图,便要形象生动得多了,一经推出之后,立刻便受到了广大将领们的喜爱。
李信也没有召集太多的人一起商讨,只是留下屠七在身边参谋而已。
每天,他待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拿着将领们的奏折,在沙盘之上不断的排兵布阵。而屠七,在这个时候便充当起了慕容恪,负责破解将领们的各种进攻。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将这一份份的平燕策都给试验了一遍。每一个人所提方案的优劣,都一一的被注记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改进方法。
虽然说现实的情况不见得如此,但至少大部分可能性都已经是推演出来了。而从中,李信也基本上得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来。
剩下的,便是等到时机合适之时,召集将领们再来一遍大的攻防推演了。
毕竟人多力量大,不单纯是蛮力,而且在智力上面也是如此。单单凭他们两人的脑袋,有一些事情总是想不到的。在最全面最大的推演之中,必然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有更多解决的办法。
燕国的那些人也许对大唐是日夜防范,但却不知道,此时的李信已经是开始将他们给摆在桌案上,准备着动手解决他们了。
时间渐渐的到了五月,又是一个夏收季节的来临,李信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对于平燕之事的推演,专心打理起夏收的事情来。
这个年头,祭祀总是重要无比的,皇天后土在百姓们心中总是神圣的存在,李信依照惯例去祭祀了一番。
但今年这中间却是出了一个小chā曲,离长安不远的蓝田县令积劳成疾,最终因功殉职,倒在了岗位上面。
据说,他临死之前,还在田地之中与百姓们一起劳作,一连几天都是劳累不已。再加上年纪也不小,五十多岁在这个时代而言,已经是高龄了。因此,最终是劳累过度。
此事经由地方上奏,而后经过巡察御史与通政司详查,的确是属实之事。李信听到之后,也不由的是感叹不已,有些人是真正在为理想活着。
于公于私,这件事情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此等人便应青史留名,让后代之人都能够知道他的事例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