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各部队都按照预先计划调派到位之后,常遇春、甘泽生、陈维林、廖永忠率领大小战舰三十多艘,水军五百余人突然向康茂才的水军发起偷袭。
与此同时,蓝玉亲率三千轻骑从陆路向采石矶的康茂才军营发动偷袭。
崔道远则率领余下近四千人一边在长江岸边设好防御阵形,一边接应北上偷袭的蓝玉部。
裴德龙则早带好五百步兵登上江心岛,并带了三个投石机和两百多发唐世超父子研制的弹药,埋伏在江心岛的最北端,就等着一旦反攻打响,他们就在此扼守康茂才部的退路。
廖永安则带着近两千人沿江心岛做好防御,随时准备截击康茂才的水师部队。
战事的发展如常遇春他们所料,常遇春他们驾驶着黑蛟帮的船只在前面打头阵,小有斩获之后,立即回撤。
黑蛟帮的船只虽然不算大,但速度快。康茂才的水军眼看着敌人来骚扰了一把,就准备全身而退了。而陆地上的部队与蓝玉部交上锋后,也似乎略占优势。
如果水军乘胜追击,就算不能全歼红巾军的水军,也能从侧面打击红巾军的陆上部队,报刚才偷袭之仇。
康茂才部的一些水军将领纷纷请战。眼看着红巾军的水军越逃越远了,再不追上去,就没什么机会了。
康茂才一声令下,近两百艘战船立即逆江而上,向常遇春的水军部队尾追了过去。
常遇春就带着这三十多艘战船不紧不慢地逃跑。这个尺度
可要把握好,逃得快了,康茂才不追了;逃得慢了,就容易受到攻击。
反正就是让康茂才的水军能看到自己的船尾,但弓箭什么的又射不着自己。这才是最佳的效果。
已有约三、四十艘康茂才的水军船只通过了江心岛的最北端,想从侧面打击蓝玉的部队。但没什么机会,因为蓝玉在岸上早做好了防御措施。
岸上的蓝玉和康茂才的陆军部队正僵持着,谁也无法战胜谁。
康茂才狠下心,水军继续向前追击。就算追不着常遇春的水军,前面总能找到合适的地点登陆吧。
只要成功登陆了,就能从背后去突袭蓝玉的部队。今天总得找回场子,给这些敌军一个教训。
就这样,康茂才的一百多艘战船先后通过了江心岛的最北端,几乎是完全进入了我军的埋伏圈。
常遇春他们也感觉差不多了,立即掉转船头。前面的十多艘船每个船头都架好投石机,待与敌船离得近了,立即发射弹药。
这会儿,也不管是霹雳弹也好,还是燃烧弹也罢,先往敌船上招呼几发再说。
康茂才部哪料到红巾军有这秘密武器,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最前面的十多条战舰就着火了。而且这火势旺得很,想扑灭都是不可能的了。
那些着火船只上的水兵也是慌了神儿,有不少人纷纷跳了水,“扑通、扑通”的如下饺子一般。
当时,正值二月初的天气,冷得很啦!
好多人跳进江水中,因为太冷了,体力迅速不支,不少人就被淹死了。还有一些勉强游到岸边的,早有人候着,只好当了俘虏。
最前面的十多条船一乱,中间的船队就更乱了。仓促之中,也不知道是该继续前进,还是该马上掉头后撤,就在犹豫之际,又有不少船中了弹、起了火。
常遇春则带着这三十多条船,排着严密的阵形,向康茂才的水军发起了冲击。
直到元军损失了约五、六十条船的时候,剩下的船只才算是得到了统一的号令:掉头往回撤。
这船只掉头有个过程,好多船只还没来得及掉好头,正横在江中,就成了常遇春他们的靶子。
一些掉头掉得快的,眼见后面的追兵到了,而且还能发射远程打击不明着火飞行物,为了避免被击中,便准备向两边靠岸。
可岸上早有人等着他们。船只还离岸边几丈远呢,岸上突然冒出好些红巾军,甩起了一头有“三角爪”的绳子向他们扔过来。
很快他们的船就被红巾军用“三角爪”给勾住了,本来不想靠岸的,也由不得自己了,活生生得被红巾军拖到了岸边。
到了这个时
候了,算了,还是投降吧!
因此,这次常遇春他们不但俘虏了不少水军兵士,还俘获了不少战船。
原先行进在最后面的船只掉头后,就准备顺江而下,快速逃命。
哪知行进到江心岛最北端时,江心岛上又冒出一股人马。本来这都不打紧,他们在江上,红巾军在岸上,顶多红巾军射点弓箭过来,只要冲过去了,就没事儿了。
哪知这江心岛上的红巾军不光是射箭,也用投石机向他们砸来了一些不知名儿的东西,还没看见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船上就起火了。
逃在最后面的船只正被红巾军追着屁股杀,逃在最前面的船只也遭到截击着了火,向岸边靠拢的船只成了红巾军的“囊中物”。
这下,康茂才的水军部队算是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不过康茂才毕竟还是康茂才,他可是元军集庆路的水军统帅。
康茂才本是蕲州人,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在鄂东蕲州路、黄州路兴起,康茂才奉元朝之命,组织义兵与之相抗。
公元1353年,河南、江浙、江西数路元军对天完红军发起会剿,康茂才配合江浙水师攻占江州,又进剿天完国都蕲水。
他以战功累进淮西宣慰使、都元帅,成为元朝的一方大吏。后调任集庆路,任水军最高统帅,足见其人还是有两下子的。
康茂才分析了眼前的局势,唯一的出路就是行进到临近江心岛最北端,船只靠右边的岸边行驶。
因为此时的右岸正是他的陆军部队与蓝玉的军队僵持作战之地,虽然也会受到红巾军从岸上的打击,但红巾军也得顾忌自己这边的步兵部队,他们通过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康茂才正在把这一突围方针传达给江面上的各船只时,他发现似乎晚了,好多船只都已经不受他控制了。
估计船上的小头目一看,今天是冲不回去了,就各自开了小差。最后,康茂才只率领了十一条战船通过了封锁线,撤回到采石矶。
可让康茂才没想到是,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呢。
就在常遇春向康茂才的水军部队发起反冲锋,逐步控制水面战场情况的同时,他已派人迅速返回太平向朱元璋报捷。
朱元璋听得康茂才水军遭受重创的消息,精神大振。立即以冯国用为先锋,他自己带着朱文正等一干心腹居中,耿再成殿后,总共约两万人马直奔采石矶而来。
本来蓝玉与康茂才的陆上部队已僵持半天了,常遇春他们几个打扫完水上战场后,也陆续登岸助阵。现在朱元璋的两万大军也杀了过来。
康茂才的部队顶不住了,只得放弃了采石矶,退回到
江宁镇,整顿残余兵马,继续在江宁结寨固守。同时迅速派人入集庆,向蛮子海牙求援。
当时,冯国用、耿再成等人建议立即北上继续攻击康茂才的残部,不能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但朱元璋力排众议,否决了这个方案。
因为策反扬州苗军的事当时属于高级机密,在场的只有常遇春及几个手下,还有廖氏兄弟知道,估计朱文正也应该知道。
但其他的众人都是不知情的。朱元璋也不便现在就讲明,否则走漏了风声,那就前功尽弃了。
朱元璋在等待。元军失了采石矶,必然向西路增援,如此一来,中路的冯国胜和东路的徐达就有机会了。特别是冯国胜,为了打集庆,是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按朱元璋的分析,增援西路的兵力肯定得从中路牛首山、方山一带的元军中派出。
这样一来,中路的防守阵形就会出现漏洞,特别是在敌军换防之际,是我们最有利的偷袭之机。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四十七章 苗军反水
朱元璋立即派人给冯国胜送信,让他们密切关注牛首山、方山一带元军的动向。如果发现有元军部队西移,立即前去偷袭,但要注意安全。
偷袭的目的,只是为了打乱敌人的计划,给敌人制造麻烦,并不是要真正干掉多少元军。一定要在伤亡代价最小的情况下,给元军制造麻烦。
一旦中路偷袭得手,元军会立即发现中路防御的漏洞,必然从东线调集部队堵漏。因为他们肯定会断定我们的东线部队得顾忌镇江、扬州两个方向的元军,不敢太冒进。
另外,东线一旦有部队调到中路,扬州的阿鲁辉必定会带着苗兵渡江驰援。一旦苗兵过江,阿鲁辉的死期就到了。
苗兵一反水,以徐达的能力,定能在东线搞出一番大动静。东线告急,集庆的元军必然又将防御重心东移。
此时,让冯国胜牵制住牛首山、方山一带的中路元军,西线的机会就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再一举突破天宁镇的康茂才部。天宁镇一旦被攻克,元军西线的最后一道屏障就没有了,集庆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可以说,朱元璋的整个作战计划,就是不断地声东击西、虚实结合。
先突破西线,让中路增援;
再偷袭中路,让东线去堵漏;
东线调防的元军得让扬州的兵来补缺,扬州的苗兵渡江后立即反水;
红巾军在东线取得重大突破后,元军东线告急,集庆内部必然大乱;
最后的真正攻击点又回到西线,从西线攻入集庆。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环局,不断地偷袭,让元军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疲于奔命,最终瞅准机会,给元军致命一击。
当然这个连环局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常遇春使用秘密武器攻破康茂才水军部队,另一个就是苗军反水。
总体说来,此战的关键就看我的结拜大哥沈万三和结拜二哥常遇春了。
战局的发展,完全按照朱元璋的预料进行。
常遇春率领水陆大军继续当先锋,逼近天宁镇。
二月十一日,方山的陈兆先部奉蛮子海牙之命,带领着所属四万余人西移,准备与康茂才合兵一处,扼守天宁镇。
就在陈兆先的部队经过牛首山一带时,冯国胜率军发起了偷袭。
牛首山的防御部队因见是自己的部队调防,也没引起足够的警觉,陈兆先部的西移,反而成了给冯国胜的偷袭作掩护。
此役,牛首山守军折损两千余人,陈兆先部折损三千余人,而冯国胜部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圆满地完成了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
冯国胜此次偷袭之后,蛮子海
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冯国胜部已逼近牛首山,另有邵荣部按照冯国胜的指示,进逼方山。
自从陈兆先移师天宁镇后,方山现在只剩下左荅纳识的两千人。虽然方山地理位置险要,但两千人的守军,还是太少了点儿。
于是,蛮子海牙命令东线的汪诚,率所属的两万人马进驻方山,与左荅纳识一起扼守住这个要道,防止红巾军从中路突破。
汪诚部离开了东线的防区,东线的防御就又出现了漏洞。蛮子海牙立即向扬州的阿鲁辉求援。
阿鲁辉于二月十八日收到蛮子海牙求援书,定于二月二十三日渡江驰援。定下了日子,肯定得通知寻朝佐他们,要让他们作好出发准备呀!
寻朝佐收到了驰援命令,也就相当于李存义收到了命令。
早在冯国胜偷袭中路的时候,朱元璋就给徐达、邓愈送去密信,告知了他们扬州的苗兵会阵前反水,让他们作好突袭东线的准备。
一旦苗军过江杀掉了阿鲁辉,徐达、邓愈就立即攻击东线。
李存义得知了苗军的驰援计划后,立即派出两个人。一个人从扬州至和州然后过江给朱元璋报信;另一个人直接从扬州过江至句容徐达军营报信。
李存义与徐达约定,他自己会跟随苗军渡江。一旦苗兵反水,会在头上系红头带,他们则可以立即攻击东线的防御部队。
二月二十三日,苗兵顺利渡江,部队整备完毕后,准备向预定地域进发。
阿鲁辉得在阵前作个战前动员,当他踏上临时搭建的高台,正准备训话的时候,寻朝佐早准备好了。
寻朝佐不光在台上杀掉了阿鲁辉,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解决了阿鲁辉的亲兵卫队。
这样一来,苗兵反水的情况,集庆元军就不得而知了。
杀了阿鲁辉之后,寻朝佐迅速跳上高台作了个战前动员。
寻朝佐历数了阿鲁辉的种种罪状以及苛刻对待苗军的一些往事,激起了下面苗兵的激愤之心。
最终,在寻朝佐、许成、刘哈剌不花三人的鼓动之下,苗军反了。
李存义也迅速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徐达和邓愈,苗军都系上了红头带,表示从此也算是参加红巾军了。
徐达、邓愈二人早就作好了应急预案,随着二人一声令下,徐达率军一万五千人向西直取蒋山(今钟山),邓愈则率余部密切关注镇江元军动向,防止元军背后突袭。
徐达、邓愈二人立即派人知会了苗军,让他们从北面向蒋山发起攻击。这样一来,蒋山的元军受到西边和北边两个方向的攻击。
更可笑的是,北边的苗军攻过来
的时候,蒋山的元军还以为是扬州的驰援部队,直到苗军杀了上来,才明白苗军已反水了。
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二月二十四日,徐达部和寻朝佐率领的三万苗军控制了蒋山,继续向西进逼集庆。
蒋山失守,元军真是慌了神儿。
这蒋山可是集庆东边的战略要地,这个地方失守了,也就只剩下集庆东边的城墙可守了。
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徐达拿下蒋山后,并没有立即从东边向集庆城发起攻击。
朱元璋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现在就让徐达直接攻城,以徐达的能力,还是很有把握能够拿下的。
但这样一来,徐达的攻城部队势必遭受不少损失,这可是朱元璋不愿意看见的。
朱元璋二月二十五日得知徐达他们已拿下蒋山的消息后,看着地图研究了大半天。
最后,他让人给徐达、冯国胜分别送信,让徐达在蒋山作出欲进攻集庆的架势,但要注意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也可以。
总之,就是要让集庆城内的元军在东边对徐达部严阵以待,将战略防御重点放在东线。
朱元璋给冯国胜安排的任务就是不断向牛首山和方山地域发起小冲锋,把这两个地方的元军拖在这里,绝不能让他们去别的地方驰援。
东线和中路的任务布置好以后,朱元璋迅速召集常遇春、廖永安、冯国用、耿再成等人开了个战前高级军事会议。
会议讨论得非常激烈,各位将领都是纷纷请战。
最后,朱元璋决定,向江宁镇发起攻击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一。常遇春为陆路先锋,廖永安为水路先锋,二人攻克江宁镇后,迅速收拢整编人员,稍作休整。
拿下江宁镇后,冯国用、耿再成立即攻集庆城。
常遇春和廖永安似乎有些不服,他们也想参加攻城战斗。
朱元璋之所以让他们拿下江宁镇后先作休整,也是有充分考虑的。
这第一个原因,攻克江宁镇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必要经过一番恶战。
那样一来,士卒肯定很疲累,接着去攻集庆城就不是十分有利了。反而让冯国用、耿再成去进攻更为有利一些。
这第二个原因,江宁镇的守军主要是康茂才部和陈兆先部。从人数上讲,康茂才部经过补充,也只有一万余人,而陈兆先部有约四万人。
但真正能打硬仗的还是这康茂才部。对陈兆先部,朱元璋想采取招降为主的办法,毕竟他和陈兆先的父亲陈野先以前也结拜过兄弟。
另外,汪诚部趁乱杀了陈野先、陈飞虎。蛮子海牙也没将汪诚怎么样,只不过
给二人当了个和事佬,陈兆先对此事肯定是有意见的。
于是,朱元璋派人给陈兆先送了招降信,称其为“世侄”,也就是还承认他与其父亲陈野先的关系。
朱元璋在信中表示,只要他陈兆先愿意归顺,便让他在红巾军中享受其父亲原来的待遇。
陈兆先收到招降信后,没有任何回复。
按照朱元璋的判断,陈兆先肯定是在观望,准备哪边胜了就跟着哪边。
这也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只要他陈兆先守江宁的时候不卖全力就行了。以常遇春、廖永安的能力,对付康茂才那一万余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旦拿下了江宁镇,估计陈兆先就得表态了。康茂才都败了,他还能怎么样?肯定会投降。
但陈兆先肯定是跟其父陈野先一样,也是个反复小人,所以不能不防。
常遇春、廖永安拿下江宁后,朱元璋让他们在此处休整只是问题的表象。
朱元璋的真实目的,是让二人在江宁镇看住陈兆先。待把陈兆先搞定之后,再让这二人参与攻城的任务。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
常遇春、廖永安不愿意攻下江宁镇后休整,请战继续攻城的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攻下集庆城才是此次集庆之战的最大功劳。
他们可不想忙活了大半天,最后让冯国用、耿再成二人拣了现成儿的便宜。
常遇春、廖永安二人的心思,朱元璋岂能看不透。
朱元璋便对众将说道,此次如果能攻下集庆,最大的功劳当属攻下采石矶和招降苗军反水,这才是我们一切后续作战能顺利成功的战术发。
这攻下采石矶,遇春和永安都是头功啊!你们就不要怕国用、再成二人攻克集庆城抢了你们的功劳。
再说了,让你们在江宁镇休整,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让你们两人完成。
于是,朱元璋便将招降陈兆先以及预计陈兆先会采取的行动都讲给诸将听了。
也是让大家都明白,让常遇春、廖永安二人在江宁镇休整的真正目的,是看住陈兆先,好歹他手中还有近四万人马。
朱元璋交了这个底,常遇春和廖永安二人就再没什么话好说的了。
三月初一,攻打天宁镇的战斗打响了。
上次采石矶之战,康茂才的水军损失惨重。虽然他现在手中还有些水军,但都布防在集庆北边的江面上,得防止红巾军直接从和州渡江攻集庆。
因此,驻守在江宁镇江面的水军并不多,顶多能跟廖永安率领的水军打个平手。所以康茂才的水军只能采取守势,不敢向廖永安的水军发起进攻。
而陆地上的步兵、骑兵,康茂才部也只有近一万人,要想守住江宁镇,那主要还得靠陈兆先的四万人马顶着。
但陈兆先早就收到了朱元璋的招降书,他之所以没有回复,正如朱元璋所料,他是在观望。
所以江宁之战打响后,陈兆先并没有利用自己兵力上的优势,主动向常遇春部发起攻击,反而是想战又不想战,想退又不想退的一个状态。
常遇春也心神领会,战斗打响后,也不管陈兆先部了,反正后面还有冯国用、耿再成压阵,他便率着所属人马向康茂才部发起了猛烈冲锋。
康茂才靠水军起家,打水战有一套,打陆战哪里是常遇春的对手。没几下子,队伍就被常遇春给冲得是七零八落的。
常遇春趁热打铁,带着陈维林、蓝玉等一干猛将,追着康茂才部的屁股猛打。
康茂才一看,陈兆先这个两面派出工不出力,江宁镇是守不住了,还是赶紧逃回集庆城内吧。
于是,康茂才率着所属的几千残兵败将退回了集庆城内。
康茂才都被打跑了,陈兆先就不能再不表态了,要么跟着康茂才逃回集庆城
内,要么投降朱元璋。
刚才抵抗红巾军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康茂才肯定是看在眼里的。这下要跟着他回了集庆城内,他向蛮子海牙打个小报告,估计他陈兆先就没有好果子吃,看来投降是明智之举。
陈兆先立即向朱元璋投降。刚才虽然是出工不出力,但常遇春的部队可不管这些,反正是见元军就杀,所以就刚才这一阵,陈兆先部也损失了两、三千人。
最终,陈兆先带着约三万六千余人归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命令冯国用、耿再成二人迅速带兵攻集庆城,他则在常遇春的军营里接受了陈兆先的投降。
当陈兆先跪下之时,朱元璋立即热情地将他搀扶了起来,一个劲儿地称“贤侄免礼!贤侄免礼!”
话里话外,都不忘提起他跟陈兆先父亲陈野先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既然端了别人的碗,就得服别人管。
陈兆先投降的时候,朱元璋说现在战事吃紧,让他先休整几天,过几天还得靠他这个贤侄帮他出力打集庆。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陈兆先也不得不答应,大不了再来个出工不出力嘛!
朱元璋早就料到了他有这一手,早准备好了招数对付他。
朱元璋故意把廖永安和常遇春召集过来,命他们二人迅速向集庆城发起攻击。
这常遇春、廖永安在常遇春的授意下,故意叫起了难,说是攻克江宁镇的过程中,遭遇康茂才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现在难以迅速投入攻城战斗。
朱元璋故意大发雷霆,说他们二人接受任务时,讨价还价,讲原因、讲条件。
可这二人就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说是一定要马上攻集庆,就给他们补充点儿人马。
1...10510610710810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