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看着他那崇拜的眼神,我就已经明白,今天的事情基本算是搞定了。
李善长听完我这番演说,激动得拉着我的手说:
“胡兄啊!你就是我的,不,不,你就是朱元帅命中的贵人呀!
只要你们锥子山能够把那些抛售产业的人的房子和地块都拿下,让集庆的市场维持稳定,
集庆就不会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了。
我也就能顺利地帮助朱元帅巩固这片江山了。”
我笑了笑道:
“虽然我们锥子山有这个心,但就怕力量不够呀!
说实话,我是鼓励了不少兄弟去集庆置办产业的。
不瞒李兄你说,我自己都打算在集庆买几个宅子,日后准备把家小都安置在集庆。
因为我对朱元帅有信心啊,我相信在朱元帅的正确领导下,在李兄你的精心管理下,集庆会越来越好的。
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啊,万一那些遗老遗少太多了,我们也没这么多钱接手他们的产业啊!
所以,李兄你也得想想办法,多出出力呀!”
李善长摸了摸脑袋,说道:
“这事儿还真不好办,咱朱元帅这些年东征西讨,可真没攒下什么家业啊!
别的不说,就说去毫州和滁州的这些花费,还是你沈大哥给资助的呢!
我们真是没多少钱来置办产业。”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
我笑了笑道:
“公家没钱,你私人也没钱吗?
你想想,这集庆曾是六朝古都,是个繁华之地,是个好地方呀!
你在那里置几块地,买几个宅子,日后让家人就安心地住在那里,多好的事儿呀!”
李善长笑笑说:“你说得不错,这还真是值得考虑考虑。”
我笑道:“还考虑什么呀?赶快出手呀,你看我们锥子山都不犹豫,你自己犹豫个什么劲儿。”
其实说这话,我也是真心想帮帮李善长。他今天要是听了我的话,在集庆置办些产业,他日,必定会感谢我的。
李善长笑了笑道:
“既然胡兄都准备买,那我也不能落后,也买点。
只是我们这财力有限,就算置办点产业也是零打碎敲,估计对于整个市场的走向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呀!
要是能来个大主顾就好了。”
我假装沉思,似乎是在帮着他想办法。
这时,李存义插话了,他说道:
“大哥,我这次跟着沈大哥去扬州,发现沈大哥为人仗义,而且财大气粗。
如果劝他来集庆解救这个危局,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我心中暗自大喜,本来我想把这个话题引到这上面来,最终跟李善长摊牌。没想到他弟弟李存义把这话说出来了,那就不用我开口了。
这样更好,日后沈大哥在这里挣了大钱,他李善长也不好说是我一手策划的这事儿了。
李善长听了李存义的话,看了看我,道:“对啊,如果沈兄出手,集庆就算稳定下来了。”
我也假装笑道:
“如果沈大哥愿意出手,那应该是没问题。
不过他在苏州经营得好好的,那边离出海口也近,跟远洋商人做生意也方便,倒运私盐也方便。
你说他跑到集庆来干什么,他图什么?”
这话一出口,倒是把李善长、李存义两兄弟也噎住了。
半晌,李善长才依依呀呀道:
“要,要不,胡兄你出个面,去劝劝你沈大哥。
好歹帮我们这个忙,把集庆给稳定下来。
日后稳定下来了,他可以再慢慢出手这些产业。肯定还是有些赚头的。”
我笑了笑道:
“我也估计这赚头是有。
只是这在集庆置办产业,然后再出手,首先这资金回拢的周期太长,还不如他跟远洋商人做交易来得快。
另外,这置办产业不是买米买盐,一手交钱就可以一手拿货了。还得有房契地契什么的,最主要的这房契地契什么的还得你们认可。
万一你们说这是与蒙古人订的房
契地契,你们不承认,这产业要充公,那我沈大哥不得吐血呀!”
我这话直把李存义给逗乐了。
他说道:
“对,对,对。
我说大哥,你去集庆后,首先得宣布以前蒙古人统治时订立的房契地契继续有效。
不过得先到你这里来登个记。这样,集庆城内有多少房多少地,在谁谁谁手里,你心中也有数。
另外,那些置办产业的人也就放心了,这都是经过你们登记的东西,你们总不能不认账吧!”
李善长听了李存义这番话,道:“存义啊,你这个主意倒不错,这是个稳定民心的重要举措。”
我接着道:“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不过如此一来,我们想在集庆城内置办点产业,都得到你们那里办道手续,到时候李兄你得给我们行些方便呀!”
李善长道:“这个是自然。另外,你看你能不能出个面,去找找你沈大哥,这集庆的形势能不能稳定下来,就看他的了。”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胃口也算是给他们吊足了。
我便假装为难地道:
“既然你李兄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要再不答应你去趟苏州,那也太不够朋友了。
不过,我可事先声明啊,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劝。
至于沈大哥我能不能劝得来,我不敢打包票啊!”
李善长站起来对我一拱手道:“只要你胡兄能出马,我就放心了。沈兄一定会来集庆的,我敢打这个赌。”
我笑道:“那行,我这两天就去。不过,我们锥子山的兄弟来置办产业的时候,到时你得多多关照啊!”
李善长说:“这个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锥子山的事儿,就是我李某人的事儿。”
得到了李善长这个承诺,我此行的目的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因为李善长下午还有事儿,明天就得去集庆,我也不便继续打扰他了,就告辞出了门。
回到联络点后,罗仁早就回来了,说联系的船只后天一早出发。
我又马上把陈元贵他们几个叫来,把刚才与李善长所谈的事情大致给他们讲了。
我安排陈元贵尽快去一趟集庆,让常二哥迅速在集庆那边特色一些产业。
另外,我还告知陈元贵,置办这些产业的时候,要缓缓吃进,千万不要一下子狮子张大口,宅子一口气要多少间,地一口气要几千上万亩什么的。
只有缓缓吃进,价钱才不会被抬起来。吃得太猛,价格就会向上窜,这对我们是十分不利的。
虽然给陈元贵他们讲了大半天,他还是似懂非懂的,但他表示,坚决按我的指
示办。
有他这句话,就够了。
第二天,我们在和州休整了一天。三月二十八日,我们从和州码头上了船,目标苏州。
三月二十七日那天,我还特意安排罗仁与他的新媳妇儿温存了一番。
体谅下属,为下属提供些方便,这是一个好领导的基本素质嘛!
四月初五,我们在常熟码头上了岸,然后改走陆路去苏州。
四月初八,我们终于到了周庄沈宅。
刚好沈大哥没有出门,我的突然到来,也让他十分地惊讶。
既然是来办正事儿的,我与沈大哥也不是外人。我便开门见山,将邀他去集庆置办产业的事儿给他说了。
初时,沈大哥很犹豫。按照我的说法,集庆的房价、地价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大涨,但他还是对此事不大放心。
我又向沈大哥讲明,此事的政治意义更胜于经济利益。现在去集庆置办产业,就是在帮助朱元璋稳定集庆的局势,朱元璋是心知肚明的。
沈大哥在经营方面是个慎重之人,他说他要考虑一个晚上,明天给我答复。
当晚,沈大哥安排了奢华的晚宴。
沈大哥是个对生活十分讲究的人。不光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讲究,连装菜的盘子、喝酒的杯子、放菜的桌子、大家屁股下面坐的椅子都是十分考究的。
听沈大哥自己说,他现在都娶了五房姨太太了,加上正牌老婆,总共六人了。
不过在沈宅,我只见到了他的正氏夫人赵氏和二姨太陆氏。
这赵氏是沈大哥父亲钦点之人,一看就是个端庄贤淑的女人,言谈举止是相当得体。
而陆氏就长得漂亮多了,估计这才是沈大哥的至爱,不然不会与正氏赵氏同时出现在我的面前。
至于其他姨太太,沈大哥估计觉得不甚重要,就没必要让我见了。
当晚,我便在沈宅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沈大哥出门去了,说是去见个远洋商人,我的事,他晚上回来再和我谈。
白天闲来无事,便在沈宅内到处逛逛,宅子内花鸟虫鱼,各色名贵树种着实不少。
与沈家下人闲谈间,我也知道了郑奇这小子干得不错,几乎每次去景德镇采购瓷器,都是郑奇带着船队去的。
张士荣的年岁大了,这两年身体不太好,除了私盐的事儿,其他的事儿他基本不管了。
这联系远洋商人的事,主要是汪耀南在负责。沈万三今天去会这个远洋商人,就是汪耀南一早来叫走的,估计如果谈得顺利,今晚汪耀南会回沈宅来。
我一听汪耀南要来沈宅,也是挺高兴的,好久没见过这
小子了。
另外,《岛夷志》上好多地名我也没听说过,上面也不画个地图,只是说了些大致方位,我也没办法在百度上查找这些地名儿。因此只能等汪耀南回来了,我跟他好好切磋切磋。
当天傍晚,沈大哥果然带着汪耀南回来了。
汪耀南见了我也是格外高兴,他说他今天本来是带了个远洋商人跟沈大哥谈生意。听沈大哥说我过来了,谈完生意后,他主动跟着沈大家回了沈宅。就是为了和我见个面、叙叙旧。
当晚,大家少不得又是喝了不少酒,谈了不少天,说了不少地。
第二天一早,汪耀南来跟我道别,他说他还有些生意上的事情要处理。我说关于《岛夷志》上有好多不明白的地方向想他请教,他便爽快地留下来,说是要跟我也好好切磋切磋。
首先,这书上说的从福州入海,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岛屿,称之为流求岛。当然,这就是现在的台湾岛了,只不过当时不叫台湾这个名字而已。
接下来,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在岭南的海北海南道对面,还有一个大海岛,名为琼州,这便是海南岛了。
过了琼州海峡,绕过琼州岛,继续向南,此时大海的西边就是陈国。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地方应该是现代的越南呀,怎么会叫陈国呀?
我记得越南古时候不是被称为交趾吗?怎么会称之为陈国呢?
当然关于这些疑问,我只问了汪耀南当时的地名。至于现代的地名,肯定不能跟他说,说了他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算是打开了汪耀南的话匣子。他告诉我,这陈国就是交趾。
在秦始皇的时候,这里归属象郡。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设在今天的广州,交趾便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现在的陈国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这个地名由此而来,以至后来中原人对那一带统称交趾了。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当地居民利用中原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原的控制。先后建立了吴朝、丁朝、黎朝、李朝、陈朝等国家。
现在的陈朝,也就是汪耀南父亲书中提到的陈国,建国已有一百余年。
也就是说,五代十国之前,交趾那个地方就是咱华夏民族的领地。
五代以后,那里搞了独立,不过还算是咱们的藩属国。包括现在的陈国,还经常来向元朝进贡。
听汪耀南说到这里,我基本算是明白了,这陈国就是现在的越南嘛,也就是古时的交趾。
但《岛夷志》中又提到,陈国南面紧临的是占城,直到沿着占城的海岸线走完了,才算这个半岛走完了,又进入了茫茫大海。
按说,这占城应该也是现在越南的领土,难道古时候占城是另外一个国家,后来才并入越南的吗?
于是,我又向汪耀南问起了这占城的来历。
汪耀南告诉我,这占城就属于汉武帝时的日南郡的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一个叫区逵的人,杀了日南郡象林县县令,自立为王,从此建立了占城国。
占城自从建国后,一直和交趾争战不断。
说到这里,我算是明白了,现在的越南应该就是包括以前的交趾和占城,估计是后来占城在与越南的战争中战败了,被越南吞并了。
《岛夷志》中还提到了马六甲王国,这应该就在现在的马六甲海峡那一带了。根据书中描述,这马六甲王国,就应该是现在马来西亚的前身了。
至于书中还提到的爪哇、苏门答腊就是现在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了,全部属于印度尼西亚。不过在当时,这些岛上有很多个小国家。
另外书中提到的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等地,那就是穿越马六甲海峡后途经的一些国家了,地名基本上现
在都有。
通过这次与汪耀南对话,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清了陈国和占城国原来都是属于现代的越南,只不过当时是两个国家而已。
我正在仔细思索这些问题,忽然汪耀南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说据他父亲书中所说,这马六甲王国所处这个半岛的最南端,被称之为“龙头”,那里有汉人居住。且这个地方常年气候温暖,鲜花遍地,日均温差也不大,给人一种四季如春的感觉,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汪耀南没搞懂的是,按说越往南方去越热,比如当时的岭南之地,就是十分炎热。可为什么这“龙头”还在岭南南边这么远,竟然气候不似岭南那般炎热呢?
按常理说,这“龙头”之地,应该是酷热难当才对,怎么他父亲说此地四季如春,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呢?
这“龙头”之地应该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按理说是应该很炎热。但由于该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因此并不显得十分火热,反而是温差小,人体感觉舒适。
就跟我国的海南和广东一样,按说海南的纬度比广东低,海南应该就比广东炎热,实际上海南的气候相比广东来说,居住更加舒适。
这不仅仅是要看纬度的高低,还得综合考虑季风、降雨量等因素。
至于这季风、气候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现代地理学上面的东西,我给汪耀南要真解释起来,估计得相当费劲,还得跟他讲纬度、赤道这些东西,还得讲地球是圆的。
那太麻烦了,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的。
索性,我就跟他说,这“龙头”之地主要是因为地处海峡的口子上,多风多雨,所以温度并不是很高之类的,讲了一大堆。
汪耀南嗯嗯呀呀的半天,似懂非懂的。
我见这真要把事情讲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便问他,为什么对这“龙头”这么感兴趣。
汪耀南告诉我,他父亲不光是在书中提及这个地方,以前他小时候,他父亲跟他反复唠叨过这个地方,说要是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地方,还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因此,汪耀南推断,他父亲很可能去了这个地方。他也咨询过一些远洋商人,听说那个地方的确是气候宜人。
他准备过几年,等钱攒够了,就跟个远洋商人去那里看看,如果父亲真的在那里,他就准备回来接母亲一起去团聚。
听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老是对“龙头”这个地方这么感兴趣。
以前我在这书上,可没太在意这个地方。经他这一说,抽时间我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地方。
我和汪耀南扯着扯着,又扯到了我此次突然来苏州的目的上了。汪耀南也不是外人,这小子从小在外面闯荡,也算有些见识,于是我便把此行的目的跟他说了一下。
汪耀南听了之后,沉思了片刻,跟我说,他觉得我这个想法虽然是有些大胆,但还是值得尝试的。
的确如我分析的一样,集庆刚被朱元璋从元军手中抢过来,民情肯定不稳,这个时候的地产、房产肯定是价格折得厉害。
一旦局势稳定了,就凭这六朝古都的名号,这些产业的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我与汪耀南正讨论得起劲儿,沈大哥来了。他见我们正在讨论这事儿,问汪耀南是个什么看法。
汪耀南便把他自己的看法讲了一遍,大意就是刚才跟我说得那一套,这个生意做得。
沈大哥见汪耀南这么说,似乎信心更加坚定了几分。他表示,他也思考了两个晚上了,觉得这笔生意做得。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准备去收购多少产业合适。
我问沈大哥,现在手中有多少活钱。
沈大哥告诉我,在不影响私盐、瓷器等生意的情况下,能动用的银钞约有二十万贯,现银约有三万两。如果把手头的一些从远洋商人那里得来的珠宝象牙变现的话,估计再凑个五万两银子也不成问题。
银钞一贯相当于一两银子,当然黑市上一两现银得值两贯银钞了,主要是因为至正钞贬值太快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都按黑市价折合成银子的话,总共能凑个约十八万两银子。
我又问沈大哥现在苏州的地价、房价是个什么情况。
沈大哥告诉我,现在上好的地一般卖七到八两银子一亩,中等的田产一般是五两银子一亩,比较次的二、三两银子就能买一亩地。
至于房产就没个准儿,有的人急于变现,低价售房,二、三十两一亩的价格都卖,当然也有贵的,那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个房子要考虑到新旧程度,还有风水等诸多问题。
我的脑子飞速运转,与沈大哥和汪耀南一起算起了账。
这南京、苏州一带,基本上良田居多,很少有那种很次的土地。如果按照中田与良田各半的话,我们按六两银子一亩计算,这十八万两就能买三万亩地。
一亩地是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万亩地就是六百六十七万平方米,三万亩就是两千零一万平方米。
一平方公里是一百万平方米,那么三万亩地差不多就是二十平方公里。
二十平方公里可不是一小块地方了。再加上我们锥子山至少也能拿个几万两银子出来,那至少总共可以拿下二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那是相当
可观的。
这古时的南京城可没有现在的这么大,二十多平方公里,就相当于买了小半个南京城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光买到地,很可能也会买些房。再加上集庆的地产、房产价格现在肯定比苏州便宜多了。
我和沈大哥、汪耀南商定,如果良田的价格低于每亩五两银子,就果断出手。至于房产嘛,到时候再看,尽量低价购入。
这一下子要调集这么多资金,还得置办这么多产业,这可不是个小事情。
沈大哥决定他调集好资金后亲自去集庆,待一切步入正轨后,他再委托一个人在那里办理。
去集庆之前,他还得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毕竟在最初的合伙人中,张士荣也占一份儿。
汪耀南虽然也有一份儿,但他现在就在这里,而且他也赞同此事。
也就是说,眼下这事儿,只需要再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就能定下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投资集庆
沈大哥表示,如果张士荣愿意参与这投资集庆之事,那自然是一切都好说。
如果张士荣不愿意参与这投资集庆之事,那也没多大问题。按照沈大哥的意思,这次投资集庆的事就不要张士荣参与了,可以把他原有的份额折算出来,在私盐的生意上,让他多占些份额得了。
以前沈大哥也跟我提过让我占股份的事,但后来这资金进进出出太多,资金量也太大,也没有细细算过账。
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沈大哥提出了一个新的分配方案。
按沈大哥提出的新的分配方案,这十八万两银子,如果张士荣同意入伙,那么,张士荣和汪耀南各占一成,我和沈大哥各占四成。
如果张士荣不同意入伙,我和汪耀南的股份不变,不过就是沈大哥占五成。到时他在这边的私盐和瓷器生意中,让张士荣多占些份额。
至于这边的私盐及瓷器等生意,就是沈大哥跟汪耀南及张士荣的事儿,我在这边就算没有股份了。
沈大哥说完这个方案,问我和汪耀南有什么意见。
汪耀南对沈大哥当然是十分信任,也不细想,就说他没有意见。
对于沈大哥的这个方案,我粗略一估算,吓了一大跳。
这十八万两银子,我占四成,这就是七万二千两。如果将来赚个两三番,那就是一、二十万两了呀!到了那一天,我胡硕也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土豪了呀!
沈大哥在一旁等着我表态,我则在心中默默算着账。沈大哥见我半天不发表意见,还以为我觉得份额占少了。
1...107108109110111...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