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于是,沈大哥便在一旁说道:“三弟,如果你觉得吃亏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商量。”
直到沈大哥说出这话,我这才猛然醒悟过来,看来沈大哥是误会了。
我赶紧说道:
“我哪是觉得吃亏呀!
我是觉得我占了四成,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毕竟这些年,都是沈大哥你一手在操办这些生意,我可没出什么力。
这次投入十八万两,光算本钱,我就占了七万二千两,我是觉得有点受之有愧呀!”
沈大哥见我这么说,立即笑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三弟呀!你就不要再说了,事情就这么定了。
且不说当初在鄱阳湖挽救了我那一船货,并送我一条船,让我有了翻身机会。
也不说,你在私盐生意上,帮我开拓了和州、安庆这么大的市场。
就单说这次你帮我搭上朱元璋这条线,日后就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财富呀。
就这四成的份额,你必须接受。这你要是再推辞,我这个当大哥的,倒是真的不要意思了
。”
沈大哥这番话说得也的确是真诚,汪耀南也在一边帮着腔。我心想,那就这样吧!咱也来当回大财主。
咱们三个正说得起劲儿,沈家的下人来喊我们吃饭,我们这才发现,都已经是午时了。我们立即入了席,边吃饭边继续商谈这去集庆投资的事情。
沈大哥让我立即回集庆去组织人手物色地块,他会带着部分资金稍后就到,至于后续的资金,沈大哥表示,要不了多长时间也会陆续到位。
汪耀南说他吃完中午饭就得出门,他还有事情要办,就不能陪我了。
我当然是让汪耀南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而且我这也不会在这里久待,我也得立即回集庆着手相关事宜。
我略作思考,当即向沈大哥和汪耀南表示,事不宜迟,明日一早,我就直奔常熟码头,在那里找船去集庆。这次和州我都不打算回了,必须抓紧时间。
当然,沈大哥也不挽留了,毕竟正事儿重要。
当日晚间,沈大哥又安排了一顿奢华的晚餐,因为明天一早我们要出发,这也算是为我们饯行了。
第二天,四月十一日一早,我带上罗仁、郑光成直奔常熟码头而去。
当日晚间,我们到了阳澄湖边。我想起妙智庵就在不远处,不知道那个姚道衍小和尚是否还安好,便想顺道去看看他。另外,我也是想着,如果他那里方便,晚上顺便在他那里借个宿。
我们三人便很快进了妙智庵。刚进去,里面就跑出来一个小和尚,但不是道衍,他问我们有什么事。
我告诉他,我们找道衍小和尚。听说我们与道衍小和尚相熟,这小和尚立即转身进去帮我们找人。
不大一会儿,里面就出来了一个年青的小和尚,我一眼就认出这是道衍。两年没见,现在的道衍看起来比之前成熟多了。
道衍也认出了我们,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恩公,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说完便拉我们三个进了屋子。
这妙智庵不大,除了住持方丈,就他和另外三个小和尚,总共五个人。
我立即跟他讲明了这次是途经此地,顺便来看看他怎么样了。
那道衍见了我们也是十分高兴,给我们倒了水,他说先去禀报方丈一声。
很快,方丈也跟着道衍过来了。方丈自然也是记得我们,我们互相问了好。
当时,天色已晚,方丈便留我们今晚就在这妙智庵住宿一晚,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
方丈便让道衍陪着我们,他说去叫个小和尚给我们取些斋饭来。我们拱了拱手,算是答谢,现在也不是讲客气的时候了。
道衍
他们四个小和尚,本来两人住一间。因为今天我们来了,他便让我们三个跟他一起住。
他打发那个跟他一起住的小和尚去跟另外两个小和尚挤一晚上。好在这些小和尚也都是无欲无求之人,对这些事情答应得很爽快。
晚餐是方丈亲自陪同我们吃的,这斋饭就十分简单了。一个小竹筐,里面堆放着一堆白面馒头,另外还有几个小炒的素菜。
反正这几天在沈大哥那里,天天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今日正好换换胃口。
吃完晚饭,我们又与方丈闲扯了一阵,我们三个就跟着道衍一起回房休息了。
道衍的房间里有个大通铺,平日他和另一个小和尚睡在上面是十分宽敞的,今日要睡我们四个人,就显得有些拥挤了。不过好在就对付一晚上,也没什么。
屋子内的陈设十分简单,摆着两张桌子,两把椅子,然后一个放衣服的柜子。
另外还有一个架子,上面全放着书。我也没细看,心想,这和尚嘛!肯定得念经,估计都是些佛典、经文之类的书籍。
我们三个把行李放好,道衍帮我们铺床。我便坐在他那桌子边的椅子上,这桌子上也放了不少书,都摞在一起。
我随手拿了一本,想看看这些古代的佛经上有些什么。
但我翻开,吓了一大跳,这哪是什么佛经啊,这是一本《孙子兵法》嘛!
难道这小和尚还需要学习兵书,还得打仗?
我继续翻这堆书,发现什么都有。
不光有佛经,也有道家的一些经典,诸如《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阴符经》等。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儒家经典也不少,《易》、《诗》、《书》、《礼》《春秋》都有,最令人费解的就是,还有《太公兵法》、《尉缭子》等兵书。
等道衍铺完床,我立即问他,这些书都是他看的吗?
道衍点了点头。这我就奇怪了,便问他原因。
道衍说他对这些书特别感兴趣。虽然他是佛家之人,但应该要博取众家之长,要善于吸取别家的精华。
对于此事,他的师傅,也就是这妙智庵的方丈非常支持,还经常鼓励他要多读书。
嘿嘿!这真是有意思了!我便问他,这出家人不是应当无欲无求吗?你还读这么多书,难道将来有朝一日,又准备入世去闯一番事业?
道衍十分真诚地对我说,将来还还不还俗那不知道,反正他就是觉得出家人也应该心怀天下,而不是天天只看着眼前的几本佛经。
眼下天下大乱,如果天下能够大治,那对芸芸众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果在这个天下大治的过程中,他们出家人能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什么叫做普渡众生?
这才叫做普渡众生。
如果天天只是歪在这里念经文,没有一颗心怀天下之心,还谈何普渡众生?
为了充分阐明自已的思想,道衍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佛祖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就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在一次外出的过程中,为了解救一只被老鹰在追捕的鸽子,不惜割掉自已身上的肉。
当佛祖释迦牟尼从自已身上割取的肉与鸽子的重量相当之时,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试想一下,如果释迦牟尼只知道天天念经文,对尘世间的事一概不闻不问,他怎么可能成为众人景仰的佛祖?
他如果对尘世间的事一点都不关心,就不会去解救那只鸽子。他不去解救那只鸽子,就不会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他不去割自己身上的肉,就不会成佛。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
这小道衍一番话是直说得我如醍醐灌顶。对呀,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并不是说你不舍得踩死一只蚂蚁就叫以慈悲为怀了呀!
假若这只蚂蚁正在挖掘自己的巢穴,可这个巢穴是建在一个大堤上。一旦巢穴挖好,这大堤就将垮塌,瞬间将有无数的生灵遭受涂炭。
这个时候,你若踩死了这只蚂蚁,你就能够解救众生于苦难,你便是以慈悲为怀呀!
再说了,在当时,这和尚只能算是一个职业。有些人只是把和尚作为一个暂时的饭碗,他日时机合适,再还俗是十分正常的事。
远的不说,这朱元璋不就是这样的吗?
想到了这些,我对这道衍小和尚顿时产生了不少兴趣。我问他,你一天到晚读这些杂书,你们方丈真的知道吗?
道衍告诉我,不光他们方丈知道他读了很多佛家之外的书,而且方丈还十分支持此事。
道衍还告诉我,妙智庵是一个小庙。他当初出家时之所以选择妙智庵,就是因为听说这个小庙里藏了不少书,主要是藏了不少佛经之外的好书。
道衍是一个好学之人,但在那个年代,想读书还能读得起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出身贫寒的道衍这类人来说,想要读书那实在是太难了。
你想读书,首先你得买得起书吧。
然后你得请得起老师教你吧。古代的书可不象现代的白话文通俗易懂,一个字,老师都得给你解释半天。
最后,你得有闲功夫读书吧。普通人为了一日三餐都是从天一亮就劳作到深夜,哪还有时间读书,所以想要读书还得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行。
道衍显然都不具备上述这些条件,他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困难。当他听说妙智庵里有不少好书,而且这个庙中的方丈还十分鼓励庙中的小和尚读书时,道衍没有丝毫犹豫,他出家了。
当了妙智庵的小和尚后,道衍有时间、也有精力好好读书了。
这些书都是现成的,不用他自己花钱买。
一日三餐不愁,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虽然每天吃不上大鱼大肉,都是馒头加青菜,但在那个全民饿肚子的时代,能吃饱就是小康了。
读书读到不懂的时候,还有一个免费的老师可以请教,这个人就是方丈。
当然这个老方丈也只是对一些普通的问题能够解答,对一些高深的问题,他自己也不懂,道衍小和尚就只好自己琢磨了。
夜已深了。我和道衍,外加罗仁、郑光成,你一言我一语的,谈得十分投机。
通过当晚我们和道衍的一番谈天说地,我觉得这小和尚,必非池中之物。他日若有机会
,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四个才睡着。反正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大亮。
我们匆匆吃过方丈为我们准备的早餐,便告辞了方丈和道衍小和尚,继续向常熟码头出发。
到了常熟码头,又耽搁了几日。直到四月十五日,我们才搭上了从常熟至集庆的船只。
从常熟至集庆是逆流而行,四月二十六日,船才在集庆码头靠了岸。
这十多日乘船而行,旅途就十分轻松了。每天除了跟罗仁、郑光成斗地主外,我主要就研究了一件事,就是汪耀南所说的那个“龙头”。
按照《岛夷志》书中所说,这个“龙头”在马六甲海峡的北边,马六甲王国的南边。
照这么说来,这个地方应该就是现代的新加坡呀。而且书中提到,这个“龙头”四季如春,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新加坡。
从集庆码头上了岸,我们顺便参观了一下朱元璋治下的集庆城。
首先这集庆城的繁华,不是当初的滁州与和州能比的。但据郑光成所讲,应该是由于战争,这集庆城内的人流比战前是少了不少。
不过,仍然看得出,城内的一切依然是井井有条。看来,朱元璋和李善长应该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入了集庆城,我首先得找常二哥,然后再看李善长是不是在集庆,我还得给他带去个好消息呢。
好在街上的巡逻官兵不少,我们很快就打听到了常遇春的军营。常二哥见到我们是格外地高兴,从他的口中,我们也了解到了朱元璋拿下集庆之后的一些大致情况。
拿下集庆之后,朱元璋立即召开了一个高级军事会议。
参会的朱元璋嫡系人员有徐达、邓愈、冯国用、冯国胜、汤和、郭兴、郭英、常遇春、廖永安、耿再成、朱文正等,因为李善长此时还在滁州,所以没有参会。
参会的原郭子兴部旧将有宋朝用、邵荣、赵继祖、胡大海四大将领。
参会的新归附降将有康茂才、陈兆先、寻朝佐。
会议由朱元璋亲自主持,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朱元璋亲自主持了对郭天叙、张天佑的祭奠仪式。
仪式上,朱元璋是声泪俱下,痛斥了元军的无道,以及对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的无限哀思。
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声称,拿下了集庆,就是为郭天叙、张天佑二位元帅报了仇。今后只要众位兄弟同仇敌忾,定能书写更大的辉煌。
在这第一项议程中,虽然也有不少人落了点泪,说了点感人肺腑的话。但真正受到感动、心灵受到震撼的人只有一个,就
是胡大海。
但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就够了,而且可以算得上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他进行这个祭奠仪式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告诉众人,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他想收服的是那些郭子兴原部下的人心。至于那四大将,早晚得找机会收拾他们,毕竟他们不是一路人,也不会是一条心。
但这胡大海竟然让这一出真的是感动了,从此对朱元璋也是一心一意了,这也算得上是意外的收获了吧。
第二项议程,主要就是讨论了一下下一步的军事防御及进攻计划。
目前,朱元璋拿下了集庆,东面的句容,东南的溧水、溧阳,南边的太平、芜湖都在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再加上江左的和州、滁州,应该说朱元璋也掌握了一块不小的地盘。
但朱元璋的心气可不是只当个一方诸侯,他是想夺取天下的人。因此,下一步要继续扩张地盘。
蛮子海牙带着部分残兵败将逃到了镇江,这可是紧挨着句容呀,朱元璋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这镇江得拿下,镇江南边的丹阳、金坛都得拿下。这样一来,丹阳、金坛、溧阳一线就成了朱元璋东边的屏障,至少敌军从东边进攻的时候,他的战略纵深是够了。
朱元璋提出这个作战方针之后,嫡系将领是一派赞同之声。郭子兴的四大旧将除了胡大海是赞成进攻的,其余三人默不作声。
新归附的三将中,寻朝佐也是积极请战,康茂才和陈兆先也是一言不发。
这样一来,朱元璋基本弄清了众将的心思。胡大海、寻朝佐应该是能为他所用了。
其余的人是不能给他们安排进攻的任务的,只能安排点防御任务。不仅如此,还得找人看着他们,否则他们给你来个里因外合,那就要了朱元璋的命了。
正在大家纷纷讨论该如何攻取镇江、丹阳、金坛三地之时,汤和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
汤和的计划就是他亲自率兵从溧阳南下拿下广德,这样一来在南边,也连成了芜湖至广德的战略防线。
徽州(今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的地域,州府设在歙县)的元将八思尔不花手握重兵,如果朱元璋在南边形成了这道战略防线,八思尔不花即使想要北上进攻集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朱元璋果断地采取了汤和的建议。
最后,就是安排诸将的防御位置及各自的任务了。
这康茂才是个水军人才,朱元璋让他统领原属人马在龙湾(今天狮子山山脚、仪凤门外)一带驻防。
朱元璋给康茂才安排的主
要任务就是训练水师,在龙湾筑一个城堡,拱卫集庆城,另外还有一个临时追加性任务就是在龙湾一带屯田。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的任务就是率领水师负责防御芜湖至集庆的江面,当然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看住康茂才,防止其图谋不轨。
寻朝佐的苗军由他本人继续指挥,不过受徐达节制,跟随徐达从句容向东攻镇江。
胡大海部配合汤和部从溧阳南下攻广德。
冯国用、耿再成率部回和州,继续驻守和州。
宋朝用部调往芜湖,与郭兴一起镇守芜湖;邵荣部守句容;赵继祖部随冯国用、耿再成一起回和州。
如此一来,郭子兴部原四大将领就全部被分割开来。
赵继祖由冯国用、耿再成看着。
宋朝用由郭兴看着。
邵荣在句容,一旦徐达他们拿下镇江,他就处于镇江与集庆之间,就他那区区几千人,也难有作为。
胡大海既然积极参战,那就给他机会,让他跟着汤和。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风宴
至于其他将领,朱元璋也是早有安排。
陈兆先部就在集庆城南边的溧水驻守。
郭英待汤和、胡大海部南下取广德之后,则驻守溧阳。
待徐达与寻朝佐的苗军部队向东攻打镇江的时候,邓愈和冯国胜分两路进攻丹阳。
待镇江、丹阳都攻克后,四将则继续南下攻金坛。
朱文正负责集庆城内防御,常遇春则负责集庆城东、城北防御,同时兼顾康茂才、邵荣二人的动向。
此次会议只谈军事,至于民事及即将向龙凤朝廷的报捷文书及下一步官员的任免问题,朱元璋都只字未提。
此事得等李善长来集庆之后,他们二人商议再作决定。
当我向常二哥问及李善长的情况,常二哥告知我们,李善长上个月就来了集庆。
当然陈元贵也早就来了集庆一趟,告知了我的嘱托之事。对于此事,常遇春虽然不是十分理解,但还是认真去完成这件事。
在他心目中,我决定的事肯定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是他难以参透其中的奥秘罢了。
既然常二哥能有如此想法,那此事就好办了。
朱元璋入城后,原集庆城内的各官府机构,及各官员的私产都被朱元璋没收了。
他也采纳了李善长的建议,承认原先蒙古人治下各人的房契、田契,以安众人之心。并要求有房契、田契的人都来登记,以确认产权。
如此一来,又有大部分无主的房产、田产落入了朱元璋的手中。
例如龙湾周围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无主的土地。据说那片土地较肥沃,原为几个蒙古官员所有。集庆失守后,这些官员或死或逃。
在李善长亲自主持的不动产登记中,这些肥沃的土地无人认认领。朱元璋便让康茂才在此处屯田,解决一部分军需物资的供给问题。
朱元璋在财物方面也不是个吝惜之人,那些官员的私产,他几乎都赐给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常遇春也被赐了一处宅子,据说此处原也是一个蒙古武将的私宅。
要说这集庆城拿下之后,的确是有不少蒙古人的遗老遗少准备抛售房产、田产跑路。
就在我们去苏州找沈大哥的日子里,陈定邦从锥子山带了三万两银子过来。
另外,谭诚他们几个正在黑石岭中加紧印制伪钞。按常二哥的说法,估计应该这几天就会将大批量的伪钞运到集庆来。
由于跑路的人太多,刚开始又没人敢接盘,上好的田产只要三两银子一亩。按照我的叮嘱,常二哥、陈元贵、陈定邦以三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吃进了六千余亩。
后来,价格有所稳定,也基本上以四两银
子一亩的价格又吃进了三千亩。
至此,三万两银子花完了,吃进了九千亩上好的土地。
此后,李善长也组织人手,陆陆续续地吃进了一点儿。但他们资金不多,还得养着这么多军队,也没有多余的钱。
因此,这两天价格又有所下滑,毕竟卖的人多,买的人少,价格下降是必然。
目前我们吃进的这九千亩地都在集庆城北。城南、城东他还没去看,估计价钱也差不多。
我立即让常二哥迅速派人四处去看地。我告知他,过不了几天,沈大哥将来集庆,他可是带着巨资过来的。
我们现在要多看几处地方,货比三家,谁的价钱便宜,咱买谁的。另外城内如果有好点儿的宅子出售,也得多留意,我准备在城内买几处宅子。
第一,我准备自己住。过段时间,集庆形势稳定了,思淑的孩子也生下来了,我准备把她们接到集庆来住。
第二,岳父朱升老爷子是将来跟着朱元璋混的人,他日必来集庆,我得给他准备一个宅子。
虽然朱元璋肯定会赐宅子给他,但我给他准备了宅子,他肯定更高兴。相比起朱元璋赐的宅子,他肯定更乐意住我给他准备的宅子。
我还想给刘聚大哥和沈大哥也在集庆置处宅子,虽然他们不一定会来住,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我把准备买宅子的意思给常二哥说了以后,他也十分支持我的想法,毕竟居住在集庆这种繁华大都市的感觉与住在锥子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同时,我也提醒常二哥,时机合适的时候,也将嫂子和小常茂、小常升接到集庆来。这两个小家伙到了集庆,就能读书,待在锥子山能有什么出息?
常二哥也非常赞同我的观点,表示立即派蓝玉去物色宅子,而且还要让蓝玉请个风水先生帮着看看风水。
另外,去城南等地物色地块的事交给陈元贵和陈定邦去办。
和常二哥把这些事情都敲定,已是傍晚了。常二哥立即去安排人去准备晚宴,说是要为我们接风。
参与当晚这个饭局的除了常遇春和我之外,还有陈元贵、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以及常遇春麾下蓝玉、裴德龙、崔道远、陈维林、甘泽生等诸人。
1...108109110111112...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