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现在东线战事吃紧,进攻宜兴的战斗正在最后的关键时期。拿下宜兴之后,还得继续收回长兴。
恐怕徐达将军是分身无术呀!”
我沉默了一阵说道:“虽然赵普胜是死了,但这西图池州、安庆之战,眼下除了徐达将军,我还真找不出个合适的人选。”
朱老爷子说道:“是啊!这还真是难呀!看来只能是辛苦徐将军了……”
赵普胜被杀的消息果然在两天之后的九月初七,由正在枞阳主持屯田的康茂才带回了应天。
九月初九,朱元璋召集在应天的重要官员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其目的当然是讨论这谋取池州、安庆的事宜。
徐达、廖永安因为攻取宜兴在即,朱元璋并未召回他们。但朱元璋召回了前线的朱文正、李文忠、汤和、廖永忠等人。
正是因为要召回朱文正等人,因此这九月初七就得到了消息,会议却直到九月初九才召开。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
李善长和朱老爷子当然是参与了此次会议。手机端 m.vodtw.la
会上,朱元璋先让康茂才详细介绍了赵普胜被杀的经过,以及当前所掌握的徐寿辉部在池州、安庆一带的布防情况。
接下来,朱元璋让大家对赵普胜被杀一事,谈谈下一步的打算。
会上,当然是分作两派。
以汤和、李文忠为代表的非西线作战派,赞成先静观其变,待天完zhèng án内部发生更大内讧之时,再趁虚而入。
以朱文正、康茂才为代表的西线作战派当然是极力主张迅速向西线出兵,尽早拿下池州、安庆二地。
发生这种分歧,站在第三人的立场,完全能够理解。
西线作战派,当然是希望在西线加大兵力,他们也可以搞出一些名堂,获取一些战功。
非西线作战派,因为这事儿与他们无关,即使拿下池州、安庆二地,也没他们什么功劳,他们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于发生这种分歧,也完全是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众人是纷纷发言,最后就剩下李善长和朱升老爷子没开口了。
朱老爷子见这些后生晚辈说得都差不多了,也不待朱元璋点将,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当然是支持迅速夺取池州、安庆的。
朱老爷子这一举动,倒是让李善长有些诧异。
在李善长的认知里,朱升老爷子是与他半斤八两的人物,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轻易发表意见。怎么今天这么积极主动地就发表了迅速出兵西线的意见?
而且这朱老爷子把这两种方案的各自利弊都剖析得十分清楚。最终朱老爷子选择的是迅速出兵西线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的利更大于弊。
李善长不由得佩服起朱老爷子来……
李善长暗暗思忖,这朱老头儿的头脑反应怎么如此迅速?两种方案才摆上桌面,他就能分析得这么详尽?
其实,李善长哪里知道,早在四天之前,朱老爷子就已经知道了赵普胜被杀一事。对于今天的两套相佐的方案,他也是早已做过深思熟虑。
李善长见朱老爷子分析得头头是道,就连朱元璋也时不时地点头,他当然也是发表了赞成迅速出兵西线的意见。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表态,突然有兵士闯进来来,说是徐达将军有重要军情来报。
朱元璋拆开密封的紧急军报一看,顿时是一片木然。军报从指尖滑落,掉在了地上……
见此情形,朱老爷子和李善长都是一阵心惊,立即问朱元璋怎么了。
朱元璋没有答话,眼睛是直勾勾地看着前方……
朱文正和李文忠立即来到朱元璋身边,准备扶朱元璋坐下。
这个时候,也只有他们两个前去搀扶最合适。毕竟一个是他亲侄儿,一个是他亲外甥。
朱元璋在朱文正和李文忠的搀扶下,坐在了帅案之前。朱元璋拿手指了指掉在地上的紧急军报,只说了一个字:“念!”
李文忠眼疾手快,迅速从地上捡起军报,大声念了起来。
军报是徐达从宜兴发过来的,上面说了两件事情。
一是九月初七,徐达的大军在太湖廖永安水军的全力配合之下,收复了宜兴。
收复宜兴之后,廖永安指挥水军立即去尾追张士诚部溃散的水军船只。
本来是一个攻城克地之后,打扫战场的行动,谁知竟然发生了不测。
廖永安的水军部队在太湖之上,遭遇了张士诚麾下水军将领吕珍部伏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廖永安只得指挥部队回撤。谁知回撤途中所乘船只搁浅,廖永安现在是生死未卜。
事情发生在九月初七傍晚。
第二天,徐达派出大量人马搜救廖永安。但不知怎么张士诚部在太湖之上忽然又冒出好些水军。看那战船、装备似乎都是崭新之物。
由于湖面基本被张士诚部封锁,廖永安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估计已经是凶多吉少。
徐达这才在九月初八晚,连夜向应天发出紧急军报。
军报还没读完,廖永忠就已失声痛哭起来。
从当前的形势分析,廖永安十有是已葬身太湖湖底,想要生还的可能性已经太小了。
军报之中,徐达也是主动担责。说是对敌军侦察不足,没曾想到这太湖之上会突然冒出这么多张士诚的水军,所以才导致廖永安遇伏。
这边,廖永忠正失声痛哭;朱元璋也不禁仰天长叹道:“老天呀!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我才失冯国用这个左膀,现在又失廖永安这个右臂。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呀?”
一旁的朱文正、李文忠赶紧宽慰朱元璋,说徐将军的军报上说廖将军是生死未卜,并没有看见廖将军的尸体。那说不定廖将军还活着,只是由于敌军的封锁,目前还没办法回到大营而已。
朱元璋看看朱文正、李文忠两个,也不说话。
许久,朱元璋才算稳定住了情绪。他让人立即给徐达回信,先是表扬了徐达、廖永安二人收复宜兴之功,接着让徐达想办法尽快弄清此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今天的会肯定是开不下去了。朱元璋让大家休会,说是明天继续开会,讨论这如何迅速西取池州、安庆之事。
廖永安的事儿,让朱元璋也没心情跟大家猜哑谜、兜圈子了。他直接是说让大家明天来讨论这如何迅速西取池州、安庆之事。
这就很明显了,相当于他已经给大家交了底、定了调子,这西取池州、安庆他是志在必得。
大家就好好想想怎么出谋划策,帮他顺利拿下这两个地方吧!没必要纠结于这西取池州、安庆之事,是宜急还是宜缓了。
朱老爷子回府,是立即派人来找我。我当然是立即前往喽!
当朱老爷子说起廖永安这事儿,我也是吓了一大跳。
特别是他描述的那个关于徐达自责说是自己准备工作不足,对敌方侦察不够,导致廖永安遇伏之事。
廖永安是在追击敌军溃逃水军之时,突然遭遇敌将吕珍。这吕珍的水军战船、装备几乎是崭新的。
这一细节说明什么?
我不禁有些后怕。
以徐达将军一贯稳重的作风,这打仗之前,他不可能不摸一摸敌军的情况。
也就是说,徐达、廖永安肯定是侦察了张士诚部水军的情况的,这吕珍的水军部队肯定是没有被徐达、廖永安侦察到。
上次我去苏州的时候,张士诚突然召见沈大哥,找沈大哥借银子造战船。沈大哥还专程派人到泉州为张士诚招募造船的工匠。
这突然冒出来的吕珍的水军部队。我几乎可以确定,那就是沈大哥的“功劳”呀!
沈大哥资助张士诚扩充水军,导致廖永安遇伏。你说这事儿将来要是被朱元璋知道了,指不定他就此记恨沈大哥呢。
我正在思索着朱元璋、张士诚、沈大哥之间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朱老爷子打断了我。
朱老爷子问我,现在廖永安生死未卜,徐达是暂时在东线脱不开身了。那这西线的攻取池州、安庆之事,由谁来当主帅呢?
这还真是个问题。
汤和倒是老成有余,可是要突袭池州、安庆二地,且要能一击击中,汤和似乎还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朱文正、李文忠之流,太过年轻。
邓愈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一旦他离开南线,元军势必反扑。
思来想去,我只想到了常二哥。
没想到我这个想法竟然跟朱老爷子不谋而合。朱老爷子也认为,眼下适合到西线当主帅的也就剩下常遇春了。
正与朱老爷子谈得兴起,忽然家人来找,说是李善长派人到我家来了,说是找我有急事相商。
我与朱老爷子是相视一笑。看来李善长也是打算连夜征求我的意见了,因为明天得给朱元璋交“答卷”嘛!
辞别朱老爷子之后,我并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李善长那里。
同时,我让来叫我的家人回家去给李善长派来的人讲一声,我已经赶往李府了。
到了李善长府上,李家下人直接将我迎进了书房。李善长在,李存义在,胡惟庸也在。
李善长也不跟我拐弯抹角,他直接开口问我:“赵普胜死了,廖永安生死未卜,这些胡老弟应该知道了吧?”
我也没必要否认,如实回答了他。
因为我是从朱老爷子府上出来的,朱老爷子不可能不将此事告知我,所以我没必要装了。
李善长追问道:
“吴国公大人的意思是,池州、安庆二地志在必得。
但眼下东线遇到了麻烦,徐达将军可能要被‘钉’在东线了。
这要迅速向西线进兵,以胡老弟之见,该如何是好呢?”
我不禁反问道:“李大人这一问是何意?难道依李大人之见,这西取池州、安庆之事应该暂时搁置不成?”
李善长笑道: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吴国公大人在今天休会之前,也说得十分明确,明天开会继续讨论如何西取池州、安庆二地之事。
也就是说,吴国公大人是打定了主意,要立即夺取这二地的。”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
既然李善长都把话说到了这里,我立即回他道:“那不就得了嘛!既然吴国公大人已定下决心,那就向西线进兵呗!李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李善长道:“我当然是知道应该迅速向西线进兵,可谁当这个主帅呢?徐达将军肯定是不可能回到西线了,其他将领,谁有这个必胜的把握?”
我咧嘴一笑道:“吴国公大人麾下兵强马壮,人才辈出。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李大人对这一点应该比我清楚,这点兵点将的事,李大人应该比我更擅长。怎么倒问起我来了?”
李善长为难地说道:
“这是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本来这西线的战事一直是徐达将军在负责。东线由于张士诚部的反击,连失长兴、宜兴二地。
这不,吴国公大人急了,调徐达将军和廖永安水陆并进,意图夺回长兴、宜兴二地。
本来,拿下了宜兴,长兴也就唾手可得。哪知这关键时刻,廖永安竟然遇伏,生死未卜。
太湖之上,也突然冒出好多张士诚的水军部队。如此一来,徐达将军在东线可怎么走得开?
他要是没办法回到西线,这西线的大局又能有谁来主持呢?”
我假装沉默了一阵,笑道:“李大人应该是知道我刚才去了岳父朱升老爷子哪里吧?”
李善长也爽快地答道:“那是当然。所以胡兄一进来,我就直入主题。因为这细枝末节之事,想必胡老弟早已从朱老先生那里得知了。”
我点了点头道:“恩,正是如此。岳父大人对这西线主帅之人选问题,倒是提出了一个人,我也认为合适。不知道李大人认为如何?”
李善长惊异道:“朱老爷子有合适的人选?在下愿闻其详!”
我说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结拜二哥常遇春!”
此言一出,不仅是李善长,就连一旁的李存义、胡惟庸也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李善长说道:“要说这徐达将军分身无术,眼下最适合当这西线主帅之人,那真是非常将军莫属了。不过这衢州初克,常将军的人马撤回,元兵不会趁势反扑吧?”
我笑道:“这个倒不用担心,这南线只要有邓愈在,就出不了事情。且衢州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衢州既然已经在我们手中,元军想要再夺回去,几乎是难以登天。”
李善长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
既然已经从我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加上天也不早了。李善长又跟我讲了几句关于秦淮河治理、开发的事宜之后,就没什么更多的实质性内容了。
我也是立即辞别这三人,出了李府,回家!
第二天,朱元璋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因为朱元璋昨天就定了调子,要迅速西取池州、安庆。
李善长、朱老爷子两位重量级人物都是极力推荐从衢州调回常遇春。由他主持西线夺取池州、安庆二地事宜。
对于这个建议,众人都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徐达在东线脱不开身之后,常遇春就成了西线主帅的最佳人选了。
不过朱元璋可不只满足于西取池州、安庆二地,他提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作战方针。
廖永忠迅速赶往宜兴,接替其兄廖永安之职,统领其水军部队,配合徐达,力争早日夺回长兴。
常遇春迅速带领所属人马迅速向池州方向机动,朱文正、康茂才部配合其行动,争取迅速拿下池州。拿下池州之后,继续图安庆。
邓愈将兵力重心东移,坐镇衢州,兼顾婺源、衢州至婺州一线的防御。
李文忠、邵荣部在诸暨、绍兴一线,对杭州形成压迫。
耿再成、胡大海二人在婺州集结兵力,随时做好南下图处州{今浙江丽水市}的准备。
会议结束,众将领命,迅速按照朱元璋的部署调动兵力。
战事的发展完全如朱元璋所料。十月底,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峙,徐达终于拿下了长兴。至此,在东线形成了沿太湖西岸的一道完整的战略防线。
十一月初,常遇春顺利地取下池州。
由于赵普胜被杀,池州的徐寿辉部战斗力大打折扣。常遇春几乎在池州没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就拿下了池州。
池州的徐寿辉部大部分向西逃窜到安庆,力求在安庆死守,对抗常遇春部。
南线的耿再成、胡大海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十一月中旬,二将大败元将石抹宜孙,攻下处州。
耿再成、胡大海拿下处州,不仅是为日后进兵福建取得了先机,他们还干了一件日后对朱元璋影响甚大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他们收编了刘基的人马。
刘基当时的身份是元朝的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就是在家乡青田组织乡勇镇压农民起义。
对于组建乡勇之事,刘基倒是执行了命令。他以自己族人为主,组建了一支两、三百人的队伍。
但对于镇压农民起义一事,刘基几乎是毫无建树。两、三百人的队伍,能干什么?能保卫自己的族人不受土匪伤害就不错了。
耿再成、胡大海拿下处州之后,刘基主动带着队伍前去投奔。
耿再成见刘基所带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这人谈吐不凡,似乎是有些学识,便渐渐留意起他来。
两个月后,耿再成回应天之时,让刘基也跟着。
正是这个机会,耿再成将刘基推荐给了朱元璋,这要说起来,已经是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事儿了。
至正十九年,对于我来说,也是发生了许多事。
从大陈国回来之后,先是出手了大量土地,狠赚了一大笔;然后又多方协调,谈拢了治理、开发秦淮河之事。
但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并不是这些,而是霏儿又怀孕了。
得知霏儿再次怀孕的消息,我也是高兴得要命。虽然我已有了小季耗、小季貔两个儿子,还有了姣儿一个女儿,但又要添丁进口,我还是显得十分兴奋。
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常遇春一鼓作气,拿下了安庆。
自此,池州、安庆二地尽归朱元璋所有,这也算得上是常遇春送给朱元璋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但与此同时,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马上就要向朱元璋他们袭来了。
来考验朱元璋他们的主考官姓陈,名友谅。因为在与徐寿辉的较量中,他胜出了。
早先为了对付徐寿辉,他无法顾及东边的安庆、池州二地。现在,他要来收回这二地了。
这事儿还得从至正十九年十二月说起。
早在一年多之前,陈友谅刚刚拿下龙兴之际,徐寿辉就提出要迁都龙兴。但陈友谅以种种理由搪塞,这一延误就是一年多。
到了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徐寿辉终于是忍不住了。他让太师邹普胜带着一帮干练之臣先到了龙兴,给他打前站。
十二月初,徐寿辉带着天完zhèng án的“文武百官”以及这么多年来积攒下来财富从汉阳出发,顺江而下,准备由江州转入陆路,直抵龙兴。
对于徐寿辉的这次兴师动众,陈友谅并没有阻止。因为自从杀了赵普胜之后,陈友谅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战胜徐寿辉的把握。
待陈友谅得知徐寿辉已于汉阳启程之后,他迅速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当然是在江州准备“迎接”徐寿辉诸多事宜。
第二件事,让人带着丰厚的赏赐之物赶到小孤山,慰问丁普郎、傅友德二将。
陈友谅让派去之人给丁、傅二人带话,池州已失、安庆岌岌可危,小孤山是扼守朱元璋部西进的重中之重。让二位将军一定要精诚团结,牢牢扼守住天完zhèng án的东大门。
第三件事,便是在庐山南麓设下一支伏兵,防止太师邹普胜带兵从龙兴北上至江州。
一切准备就绪,徐寿辉浩浩荡荡的船队刚好也到了江州,陈友谅立即登船迎接徐寿辉入江州城。
徐寿辉在左右的簇拥之下刚入江州城,陈友谅便下令紧闭城门,并“请”徐寿辉册封他为汉王。
与此同时,徐寿辉留在江州城外的大军遭到陈友谅早已设下的伏兵攻击。
由于不清楚城内徐寿辉的情况,加上陈友谅早已做了大量策反工作,徐寿辉的城外大军除了少数“顽固派”被陈友谅部歼灭,其余大部表示服从汉王陈友谅调遣。
好汉不吃眼前亏,徐寿辉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亲自颁布了册封陈友谅为汉王的诏书,企图离开江州到了龙兴之后,转回头再来收拾陈友谅。
可陈友谅是什么人?
徐寿辉的这点儿“小九九”早被他识破了。陈友谅一面是继续将徐寿辉扣押在江州;一面是继续收买、离间、分化徐寿辉带入江州城内的“文武百官”。
为了稳住邹普胜、丁普郎、傅友德这“三大金刚”及一些镇守在其他地方的徐寿辉嫡系,陈友谅逼迫徐寿辉下了道诏书。
徐寿辉在这诏书中告诉众人,他是为了体恤将士们一路来的疲劳,便决定在江州休整些日子。待来年再择机启程,前往龙兴。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没死!
有了这道诏书之后,陈友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徐寿辉扣押在江州了。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c,■o↑
如此还远远不够,陈友谅为了做好取代徐寿辉的准备,先是在江州设置了汉王府,并比照徐寿辉的官制设置了诸多属官。
可别小看这一步。真的到了取代徐寿辉那一天,要确保zhèng án顺利交接、平稳过渡,自己没有一套完整的班子,没有一套熟悉的议事、办事流程可是不行。
第二步,就是“温水煮青蛙”。逐步撤换掉一些徐寿辉的心腹嫡系,让自己的人逐渐在天完zhèng án内部掌握实权。
陈友谅所做的这一系列人事变更,都是由徐寿辉以颁发诏书的形式公布,徐寿辉的这些嫡系就是想拒不执行都难。
要怪只能怪徐寿辉自己,好好的汉阳不待着,不知非要跑到龙兴去干什么。
此时的邹普胜,除了空有太师之名,真是给徐寿辉帮不上半点忙。
也有属下建议邹普胜立即出兵江州,迎徐寿辉到龙兴。可邹普胜也清楚,真要论打仗的本事,他还不是陈友谅的对手。
何况现在徐寿辉还在陈友谅手中,如果他贸然出兵,必定是投鼠忌器。
另外,徐寿辉颁布的诏书中也说得明白。真要出兵,他还真有点师出无名。
如果胜了,顺利迎回徐寿辉倒还好说;如果是败了,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陈友谅将徐寿辉扣押在江州之后,也没少派人去龙兴拉拢过邹普胜。陈友谅给邹普胜的亲笔信中也提到,只要他不乱来,不管这天完zhèng án发生什么变故,他邹普胜还是这天完zhèng án的太师。
任是谁处于邹普胜这个位置,最好的办法无疑都是按兵不动。
迎回徐寿辉又能怎么样?
他邹普胜还是个太师,难道徐寿辉还能将自己的位子让给邹普胜不成?
1...18518618718818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