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如果李善长和朱老爷子能说动朱元璋,那基本上就是保住了常二哥的主力。
当然这带走的两万人马,肯定得让蓝玉他们几个仔细筛选,要确保把精锐力量都带回来。
对于常二哥在朱元璋面前请罪的具体情况,也有必要让徐达、朱文正知晓。这样,才能确保朱元璋找他们二人对质之时,不会出什么岔子。
也就是说,在徐达和朱文正面见朱元璋之前,必须让他们跟李善长或者朱老爷子之中的一人先会个面,做些必要的沟通。
就眼前的形势来看,这与徐达和朱文正会面之人,显然是朱老爷子比李善长更合适。
因为这会面的地点肯定不能在应天城内,一旦入了应天城,徐达和朱文正有什么风吹草动,朱元璋肯定是一清二楚。
那这个会面的地点最好就是在回应天的路上。
我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崔道远、赵忠义等人都赞同我这个意见。赵忠义还提出,这会面的地点就定在应天城南十里的那个小镇。
赵忠义建议,先派人告知徐达、朱文正二人,让他们回师应天途中要做好行程安排。最好是控制在酉时时分到达这个小镇,如此一来,让军队在此驻扎宿营也就顺理成章。
当天晚上,徐达、朱文正二人与朱老爷子做些沟通,第二天一早入城去见朱元璋就是再好不过了。
我也认为赵忠义说的是个好办法。我建议,等明天李善长、朱老爷子见过朱元璋之后,看朱元璋是什么打算。
如果朱元璋同意更换西线主帅,调回徐达、朱文正的建议。那么天狼特战队就派出几个人立即赶往池州报信,让徐达、朱文正迅速做好相关准备。
待得新的西线主帅到位之后,徐达、朱文正立即回师应天。按照赵忠义的设想,确保在入应天城的前一天晚上,与朱升老爷子做好事先的沟通。
至于天狼特战队员的安排。在我没来联络点之前,崔道远、赵忠义已会同各班班长,做好了相关统计工作。
目前在应天有家眷的有二十二人,有至亲好友可前去住宿的有十三人,其余人等皆准备就在联络点住下。
崔道远在应天置办了宅子,家眷也在应天,他肯定是回家住宿。赵忠义倒是孤家寡人一个,就打算住在联络点。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当和事佬
我当场提议,在常二哥还没出来之前,逢单日午时初在联络点点卯。手机端 m.vodtw.la这样,一是便于安排一些临时性工作任务,二也是可以随时掌握人员动向。
这两日一点卯也不影响自己办点儿什么私事。之所以定在午时初,主要是方便一些住处离联络点较远的人员。另外,午时初点完卯,安排完工作之后,大家可以一起在联络点吃顿饭。
至于这去池州给徐达、朱文正报信的任务,我就交给赵忠义了。因为他没有家人在应天,有的是闲功夫。另外,他功夫好,由他带队去池州我放心。
赵忠义当然是二话不说。当即表态,一旦吴国公大人那里有了消息,他立即带上个人直奔池州。
本来,郑有功安排了晚饭,留我在这里吃晚饭。我惦记着还得去李善长、朱老爷子那里,就这力争让徐达、朱文正回应天的时候,顺便带回原池州两万兵力的事儿跟他们做些沟通,就辞别了众人,直奔李府。
到了李府,还没到饭点儿。李善长见我突然又至,知道又有什么新情况,立即拉我进了书房。
我也是长话短说,将从天狼特战队那里得到的消息,以及明天请他和朱老爷子从中斡旋带回原池州两万人马的事儿,跟李善长作了深入沟通。
李善长也是拍着胸脯担保,这事儿他自当在吴国公大人面前竭力争取。对于在徐达、朱文正回师途中与其会面之事,李善长也同意我的意见,由朱老爷子前去。主要是李善长管的事儿更多,怕到时侯时间安排不过来。
正说完这事儿,李府下人来催吃饭。我惦记着还得去朱老爷子那里,就欲告辞。
李善长一把拉住了我,他说都到这个点儿了,去朱老爷子那里也不急这一时。不如在他这里吃了饭之后,再去朱老爷子那里。
既然李善长诚意相留,我也不便拒绝。因为晚上还有事儿,我和李善长也是略饮了几杯,便起身告辞。
到朱老爷子府上的时候,已经是戌时末的光景了。还好朱老爷子没这么早睡下。
朱老爷子见了我就说,下午郑有功匆匆来找,他就有些担心。这会儿见我来了,他也安心了。
我将下午这事儿,还有刚才与李善长交流的情况都大致给朱老爷子说了一遍。
朱老爷子也表示,他明天一定与李善长一道努力促成这事儿。至于在徐达、朱文正回应天之前,与他们提前会面之事,朱老爷子也是当仁不让。
与朱老爷子直谈到亥时末,我才起身告辞。
回到家的时候,霏儿她们都歇下了。我也是匆匆洗漱就躺下休息了。
二月十八日一早,李善长、朱老爷子照常去吴国公府报到。二人也是信心满满,因为对于昨天朱元璋给他们出的这道题,他们已思谋好了应对之策。
进了吴国公府的议事大厅,因为朱元璋还没来,二人便寻自己的位置坐下了。
陆陆续续的一些平时参与议事的僚属都到齐了,有一个李善长老熟人的突然出现了,李善长也是赶紧过去打招呼。
这人正是耿再成。
话说耿再成与胡大海一道于去年十一月拿下了处州。至此,整个南线的发展形势是一片大好。
拿下处州不久,朱元璋就跟李善长单独谈过一件事儿,就是召回耿再成的事情。
当时,朱元璋认为,有胡大海在处州就够了。应该把耿再成叫回来,毕竟这东线和西线的战事更加吃紧一些。万一到时候有个什么突fā qg况,还可以让耿再成去顶一顶。
当时,李善长也认为朱元璋分析得在理。而且这是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的事情,李善长也没必要去抬杠。正是因为如此,李善长便将这事儿抛之脑后了。
今天早上,耿再成突然出现。李善长才想起去年朱元璋就跟他说过这事儿。其实,朱元璋在去年年底就派人给耿再成、胡大海二人送了信。
朱元璋在信中要二人迅速稳定处州军心民心,开年之后,耿再成返回应天。处州的诸多事务由胡大海全权负责。
耿再成接到朱元璋的书信,自然是加紧处理事务。正月十五过后,就带着所属亲信的近三千人马,从处州返回应天。
耿再成到达应天的时间正是昨天下午。当然,他的那三千亲信部队并未入城,而是驻扎在城外。
当时朱元璋虽然还没称王称帝,但这规矩还是要有的。外出将领回师,带上自己的班底是没有问题。毕竟好些人当初来投奔朱元璋都是带着自己的族丁来的,朱元璋也给这些族丁编制,且允许他们私人调遣。只要这个亲信部队的人数不过分就行了。
但是这些亲信部队要入应天城,那就不是由着他们自己胡来。要想入城,必须经过朱元璋批准。
想想这也不难理解。不然,要是谁准备zào fǎn什么的,趁着朱元璋不注意,带着几千家丁入了应天城。不说一定能把朱元璋怎么样,至少也可以把应天城搅得鸡犬不宁。
这次,耿再成带回的近三千人马中,还有一支近三百人的队伍并不是他的亲信家将。这三百人队伍的领头人就是刘基。
当初,耿再成拿下处州之后,听说了刘基的贤名,便前去拜访。
刘基见耿再成如此客气,加上当初又有我的点拨,耿再成走后,他直接是带着由族人组建的这支两百多号人的队伍前去投奔。
刘基投奔耿再成之后,对于如何治理处州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耿再成对刘基就更加高看一眼了。
这次回应天,耿再成就让刘基跟着一起回来了,他要将刘基引荐给朱元璋。当然,刘基的那两百多人的队伍也留在了应天城外,他只带了一个亲随跟着耿再成入了应天城。
耿再成入城之后,将刘基暂时安置在自己的住处,他立即去吴国公府报了个到。
当时,已是申时时分,朱元璋只是寒暄了几句,让他早点回家休息,明日一早来府上议事。
这不,耿再成一大早上就来了。
就在李善长与耿再成打招呼之际,他脑子也转得飞快。这耿再成也回来得真是时候,刚好今天要推荐西线主帅人选,他就回来了。该不会是朱元璋准备派耿再成去池州吧?
虽然李善长心里有些犯嘀咕,但他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行事。不管最终朱元璋是让花云当这西线主帅也好,还是让耿再成当西线主帅也罢,反正这徐达、朱文正都得召回来。只要力争能让徐达将常遇春在池州的人马带回两万来,一切就万事大吉。
李善长正思考着这个问题,朱元璋就进来了。原本一些坐下之人都是立即起身,李善长、朱老爷子当然也不能例外。
朱元璋招呼众人落座,就说起了昨天关押常遇春之事。
当然,这事的前因后果朱元璋自己懒得去叙述。这事儿只好由李善长代劳了。
李善长说完这事儿,朱元璋就抛出一句:“诸位对常遇春这事儿都有些什么看法?”
在场之人除了李善长、朱老爷子昨天经历了这事儿,其余人都是大为惊讶。他们没想到常遇春下手这么狠,三千多人说活埋就活埋了。对于朱元璋立即收押常遇春之事,众人就更是惊讶了。
按说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常遇春是个将才。这活埋了三千多俘虏,也就活埋了,事实已经促成了。就是杀了常遇春,也不能让那三千俘虏起死回生。
况且这三千多俘虏对他朱元璋大大不敬,常遇春如此做,也算得上是忠心护主。如果真要杀了常遇春,那可就寒了众多将士的心了。
既然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就都想来充当这和事佬。有说应当让常遇春去池州前线戴罪立功的;也有说责罚一番便罢了,毕竟眼下是用人之际的;甚至有人说出,这三千俘虏胆敢侮辱吴国公大人,就是该死的……
其实,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他何尝不知道这常遇春杀不得。他只不过是不想就这么轻易放过常遇春,他要让众将士都看见,违抗军令的人,他一定不会轻易饶恕。
因此,这常遇春他也不打算这么早就放了。
见众人都来当和事佬,朱元璋摆摆手道:“都不用说了。眼下也只是常遇春的一面之词,我准备立即召回徐达和文正。我要亲自询问这二人,看看这常遇春有没有耍什么花样。你们看怎么样?”
朱元璋这话一出,众人都不作声了。众人心里都明白,现在常遇春被关押在应天,一旦将徐达、朱文正二人都召回应天,那就意味着西线要调整主帅人选。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还是仔细琢磨为妙,万万不可胡乱发言。
朱元璋见众人都不吭声,笑着对耿再成道:“德甫{耿再成字}兄,你刚刚从处州前线归来,与这西线的战局不沾边儿。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想听听你对这事儿怎么看?”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条耿再成
耿再成没想到朱元璋不问别人,一开口就问到他头上。手机端 他是一边嗯嗯呀呀地搪塞着,一边思索着该如何回复朱元璋。
略作思考过后,耿再成说道:“吴国公大人向来治军严谨,对于常遇春擅自杀俘之事,要彻底弄个清楚明白,这本是无可厚非。只不过,这一下子把天德将军和文正将军都召了回来,那池州前线怎么办?”
耿再成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往下说了。他要观察一下众人的反应,特别是要观察一下朱元璋的反应。
既然耿再成没有继续说下去,其他人就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
朱元璋是来主持开大会的,他可不想这帮人在下面开小会。见耿再成没有接着说下去,朱元璋便提高嗓门儿问道:“那依德甫兄看来,这二人是不能召回来咯?”
耿再成没想到朱元璋有如此一问。这一问可是把他问得挺被动。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就是他耿再成否决了朱元璋的意见一样。
耿再成跟着朱元璋混了这么多年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他立即开口道:“属下不是这个意思。属下的意思是,在召回天德将军和文正将军之前,得先确定一个池州主帅的人选。不然他们两个都走了,那池州前线不就成了群龙无首了嘛!”
朱元璋见耿再成反应得快,便接着问道:“那依你之见。如果更换池州主帅,何人为宜?”
这下可就把耿再成给难住了。眼下,南线虽然是节节胜利,但自从冯国用突然暴亡之后,形势不说是吃紧,至少也不是那么轻松。
这南线的诸将,邓愈、胡大海虽然是有这个镇守西线的能力,但他们二人肯定是走不开。至于李文忠等人,让其担任西线主帅,恐怕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这东线战局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廖永安被俘之后,光靠汤和、廖永忠二人,恐怕也是撑不住。这徐达肯定得回到东线。
要说眼下这西线主帅最合适的人选,还真是非常遇春莫属。可眼下常遇春是被关起来了,朱元璋也没有松口放了他的意思。
就在耿再成苦苦思索之际,朱元璋突然抛出一句:“我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既然德甫兄从处州回来了,我看就由你去池州接防,怎么样?”
闻听此言,耿再成是心中一惊。他倒不是怕打仗,他是觉得这个池州的西线主帅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关键是他可是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眼下天完zhèng án方面也不断传来消息,陈友谅已基本控制了整个天完zhèng án。耿再成估计,不出三月,这天完的大军必将再次顺江而下,直取池州。
而池州一带地形地貌如何?军情民情如何?池州城防工事如何?西线战略纵深如何?这诸多的问题,耿再成是一点儿也不了解。
当时的耿再成已是年近不惑之人,他可不像李文忠、朱文正这帮小年轻,他办事儿得求稳。
面对这西线如此不熟悉的情况,耿再成琢磨着,这个烫手的山芋可接不得。这要搞不好,不仅仅是打一场败仗这么简单,有可能自己这下半辈子就在这件事情上给交待了。
既然不准备接这个活儿,那可得编排一个合适的理由。这工作中把活儿推给其他人最好的理由是什么?
像耿再成这种资深的老油条当然明白,那就是装病呗!说自己身体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如果要找些其他什么理由,那搞不好不光这任务没推脱掉,反而搞得领导不高兴。
比如你说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这西线主帅的职务。那行!以后评功评奖、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你就靠边站着!你能力不足么,有什么资格跟别人争功?
如果你说这事儿太过仓促,你一时准备不足。那领导会说,谁又准备工作做足了?大家还不都是一样。任务来了就得顶上。
总之,这身体有毛病,是最好的理由。一方面可以把自己说得很愿意为领导分忧另一方面,又可以以自己实在是力不从心,而把任务给推脱掉。
在心中打好这些算盘,耿再成立即是跪倒在地,大声对朱元璋说道:“承蒙吴国公大人抬举,属下真是受宠若惊!但属下现有一下情报告,恐怕要辜负吴国公大人的期望了。”
于是,耿再成便编排了一番谎言。说是在攻占处州的战斗中,他曾被守城元兵的檑木砸中。当时,为了不影响兵士们的士气,他假装没事儿。
其实,他是强行将喉头翻涌上来的鲜血又活生生地吞到肚子里去了。
攻下处州之后,他也私下找过大夫。大夫说他是受了内伤,并给了配了些药。
这大夫还再三叮嘱他,一年之内,切不可做太过发力之事。不然,这内伤是难以复原。特别是不能与人打斗,这要搞得不好,很可能因为发力过猛,导致内脏出血而暴毙!
嘿嘿,不愧是跟着朱元璋混出来的老油条!编排个瞎话,都编排得这么完美。
这受了内伤,你在身体表面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既然大夫都告诫过他,不能太过发力,你这还让他去守池州,这是不提前在给他准备棺材吗?
即使朱元璋有所怀疑,又能怎么样?难道还派个大夫给耿再成检查一番,看他说的是不是实情?
再说了,那个年代也没有ct,更没有核磁,有没有受内伤,你又怎么检查得出来?
而且朱元璋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步,那他的这些属下必然对他离心了。
朱元璋本来想着自己的意见,耿再成是断然不敢拒绝的。可没想到,耿再成说自己受了内伤。那再坚持让他去池州,肯定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
朱元璋一时也想不出该当如何,便扭头去看其他人。看着看着,他就将目光落在了李善长和朱老爷子身上。
这二人可是昨天就知道我要召回徐达和朱文正了,这都回去考虑一天了,总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吧?
于是,朱元璋开口问道:“百室{李善长字},朱老先生,你们二人可是昨天就知道了我要召回天德跟文正了。你们对这个事儿有什么看法?”
既然朱元璋点了将,而且自己也早有准备。李善长就发言了。
李善长先是肯定了朱元璋要召回徐达、朱文正的意见。说坑杀俘虏不是个小事儿,让众位一定要从常遇春这事儿上吸取经验教训。
也只有把徐达、朱文正二人召回,将这事情彻底弄清楚了,才便于下一步如何处理常遇春这事儿。
说到了这里,李善长建议更换西线主帅人选。他也顺着朱元璋的话头,说本来耿再成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可耿再成有伤在身,也不便让他去池州。
李善长甚至提到,冯国用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冯将军突然暴病身亡,很有可能就是积劳成疾,平时对身体不注意所致。
说到这里,李善长停顿了一下,他要观察一下众人的表情。特别是要观察一下朱元璋和耿再成的表情。
朱元璋见李善长从耿再成的内伤谈到了冯国用的暴亡,内心也是深有感触。
朱元璋不禁有些动情地说:“国用的死,我也有责任呀!都怪我平常对你们关心得不够!”
说到这里,众人是立即劝解。无非是说些世事无常,让朱元璋不宜太过悲伤之类的话。
而此时的耿再成对李善长更是投来了感激的目光。他正愁着这个谎话是不是能骗过朱元璋,日后朱元璋会不会因为这事儿对他区别对待。
没想到李善长一席话是将朱元璋说得动了情。如此一来,耿再成是不会因为今天的事儿受得任何影响咯!
当然,耿再成这感激的目光,李善长肯定是瞧在眼里了。二人就差相视一笑了。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可不能笑,这一笑,一切都会搞砸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昨天出了吴国公府之后,他与朱老爷子也是商议了大半天。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如果要召回徐达和朱文正,不如直接指派就近的太平主将花云前去池州接防。
当然,这花云去池州的好处李善长也是罗列了一大堆。无非就是他熟悉西线情况啦!花云作战又是如何勇猛过人啦!从太平去池州接防,不会劳军伤财啦!
他这一通理由说出来,众人也是纷纷附和。
朱元璋见众人都同意李善长这个提议,也是点了点头。就当时的情形,如果耿再成不能去西线,花云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但朱元璋还是有些担心花云。
要说花云的为人和花云对他朱元璋的忠诚度,朱元璋绝对可以放心花云这个西线主帅人选。
朱元璋不放心的是花云的能力。这西线是对抗天完军的战斗前沿,天完zhèng án内部虽然多有内讧,但天完军里还是有几个厉害角色的。
如果是徐达、常遇春在,朱元璋倒是不必过分担心。可这花云就不好说了。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
花云这人作战勇猛是不假,但作战勇猛带来的也不一定全是好处。手机端 m.vodtw.la作战勇猛的人在战场上很容易头脑发热,甚至是杀红了眼,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进攻和坚守一个地方。
朱元璋当时的战略思路是不断扩充地盘,不断壮实力量。如果二者不可得兼,朱元璋必是以壮实力量为先。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与晚他几百年出生的又一位伟人的战略思想非常相近。那就是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保存并壮大自身的有生力量,而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才是战略战术的精髓所在。
但是朱元璋的这点思想精髓,估计花云是领会不了的。在花云的心目中,朱元璋如果将池州交给他,那他必定是与池州共存亡。
朱元璋听刚才李善长说道,他昨天与朱升老爷子一起商量了这事儿。于是,他问朱老爷子道:“朱老先生,您认为这花云去接防池州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吗?”
朱老爷子点了点头道:“就眼下而言,的确只能是花将军最合适了。”
朱元璋嘴角一撇,说道:“您老认为,假如这天完军再次来取池州,花将军守住池州的胜算有几何?”
这下算是把朱老爷子给问住了。
这个问题他真是不好回答呀!要说天完军如果再次来攻的话,这池州是很难保住的。但如果说花云守不住池州,这不是打自己和李善长的脸吗?
1...190191192193194...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