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吴成照说道,胡先生,这次你可猜错咯!这耿府恰恰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角落,可不好找呢。
听了这话,我有些不大相信。这应天城经过朱元璋的改扩建,地盘可是比以前的集庆老城大了不少。如果这耿府真是处于一个较偏僻的角落,这吴成照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吴成照见我对他的话有些不信,便笑着告诉我,他可没有像个无头的苍蝇到处去打听,他直接去了李善长府上,找李府的下人打听这耿府的下落。
听了这话,我恍然大悟。这李府的下人可是知道这些居住在应天官员的宅子的分布情况的,况且这李府的下人跟吴成照他们也熟悉,这打听一下耿府的位置,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我顺便夸赞了吴成照两句。不过这两句夸赞,可是发自我内心的,这小子的确是机灵。
在吴成照的带领下,我们连穿了几个小巷子,终于是找到了耿府的下落。
听吴成照说,这处宅子也是以前集庆蒙古官员的宅子。后来朱元璋拿下应天,就把这些宅子分给了众将领。
吴成照敲了敲门,很快大门开了一条缝,探出来一个脑袋,问我们找谁。
这耿再成我可不熟,我说拜访他,说不定他都不知道我是谁,就让下人将我们打发了。看来,不如以实相告了。
我对这探出脑袋的耿府下人说道,鄙人姓胡名硕,听说耿将军前日从处州回应天之时,带回来一个浙田县的刘基。我是这刘基的亲戚,所以前来拜会。
这耿府下人听我如此一说,便仔细打量了我们三人一遍。然后他说道:
“前日老爷回府时,确实带回了一个刘姓的老爷。但这刘老爷是不是你们所说的刘基我不知道,你们就在门外稍等。
咱家老爷今日出门了,但这刘老爷现正在府上。我这就去禀报刘老爷,如果他说认得你,自然会出来见你们。”
这听耿府下人如此一说,我立即对他一拱手道:“如此便有劳了!”
随着大门吱呀一声关上,我们三人就只好在外面等候。
约一刻钟的功夫,大门再次打开了,刘基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当时的刘基已是年近五旬了,但我还是亲切地叫了一声“刘大哥”,他也称我“胡老弟”。
本来这个时候,他应该是请我入府一叙,但他迟迟也没开这个口。我也明白他现在的处境,他千里迢迢来投奔朱元璋,可朱元璋不召见他,现在他只有寄居在耿府。偏偏这会儿耿再成也不在,他怎么好意思把我们请到耿府里去呢?
既然他不方便请我们入府,那我可以请他去我府上呀!我问他此次来应天带了几个人。
刘基告诉我,他那两百多人的队伍还驻扎在应天城外,跟随耿再成入城之时,他只带了一个跟班进来。至于妻儿老小,现在还在青田县老家。
我一想这两个人好安排,便对他说道,我今日是专程来请刘大哥到我府上一叙。既然刘大哥只带了一个跟班来,不妨让那跟班一起去我府上。
耿再成可是朱元璋的大将,耿府的下人也都是见过世面的。即使耿再成对刘基再尊重,他府上的其他人也不见得有多待见刘基。毕竟眼下这刘基只不过是一个无级无品的大闲人。
可刘基与我的关系那可就不一样了,不说是亲如兄弟,那至少也算得上是至交好友了。我请他过府一叙,他哪有不答应的。
刘基立即准备入府去找自己的跟班。我便对耿府的下人说道,今晚如果戌时时分刘大哥还没回耿府,那就是我在府上歇下了。如果耿老爷问起,你们如实告之就行了。11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顿刘基
另外,我也告之了这耿府下人我住处的详细地址。手机端 m.vodtw.la▲≥,√≧o
说完,我对刘基说道:“刘大哥,方便的话就带些随身物品。晚上如果咱喝得晚了,就在我那边歇下。”
刘基当然是不跟我客气了,立即回了自己的住处。
我和刘基回到府上的光景也差不多就是申时末的时分。我吩咐下人立即准备一桌好菜,另外派吴成照去朱老爷子府上候着,朱老爷子一回府,就立即请他过来喝酒。
我则陪着刘基在书房里述说着上次一别之后各自的境遇。话回话外,刘基似乎对眼下的境遇很不满意。
他当时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是一腔热情前来投奔,可眼前朱元璋对他不冷不热的,让他有种热脸贴了冷屁股的感觉。
眼下,我除了说些宽慰之言,还能说些什么呢?
不知不觉,我们就谈了个把时辰,都是酉时末时分了。吴成照和朱老爷子回来了,我们才出了书房。
饭菜是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因为朱老爷子没到,霏儿就没让大家开席。
我和朱老爷子、刘基及他的跟班,还有张天赐、吴成照六人坐了一桌。霏儿她们另外坐了一桌。
开席之前,我也向刘基介绍了霏儿、思淑和兰儿。这兰儿刘基可是早就认识的,当年我们第一次相遇,就是带着兰儿从泉州逃离,在青田县遇上了刘基的。
只是刘基没想到变化这么快,当年的那个小丫头,如今成了我的三夫人。
介绍完我的家小之后,大家都坐下。我这才向刘基介绍起朱老爷子。
朱老爷子的名头刘基当然是知道的,今天得以相见,刘基自然也是高兴。
咱们一边喝酒,一边天南海北地乱侃。这刘基也是才学非凡之人,酒过三巡之后,朱老爷子对他也是刮目相看。
如此一来,这二人可是越谈越投机。搞得我几乎是插不上话了。
直喝到亥时初,大家也觉得差不多了。我才对朱老爷子提起另一件事,就是准备让小常茂这些到了发盟年龄的孩子去他府上上私塾之事。
朱老爷听说是这事,这可是他早就答应过我和刘聚的,自然也不推脱。→,↓o≥朱老爷子说,他明天就让朱异在家里着手准备。顶多一个月时间,他就会通知我将这些娃娃送到他府上去。
我们三人是又闲话了一阵,直到亥时末的时分,朱老爷子才起身告辞。我让吴成照、张天赐二人先将朱老爷子送回府上,然后再各自回家。
我则让下人给刘基和他那个跟班安排住宿。好在我这府上也宽敞,给他们安排两间房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第二天,我跟刘基提起,我准备出钱帮他在应天置处宅子。将来这边的事情定下来之后,他就可以回青田将家小都接到应天来住。
本来咱锥子山还有不少以前购置的房产,可为了屯集货物,眼下这些宅子里都堆得满满的,是没办法腾出一间给刘基了。
刘基听说我要给他置办宅子,立即推辞。他说他现在还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能继续待在应天,这置办宅子的事儿还是等能在应天稳定下来再说。
我也理解刘基的心情,他既然坚持,我也不便勉强。我便对他说,既然眼下不置办宅子,那就住我府上,不要回耿府了。
说到这里,刘基告诉我,这耿府他的确是不想回。倒不是说耿再成对他不好,而是他长期住在别人府上不好,自己也觉得不自在。
另外,他也不想住在我府上,毕竟我府上有不少女眷,他这进进出出的,也是不大方便。
刘基提出,看我能不能在外面帮他单独找个住处。面积不用太大,也不用讲究,反正他们就住两个人。
我见刘基如此说,也能够理解他的想法。换个位置思考,如果让我长期住别人家,别人家有女眷,我肯定也觉得不甚方便。
想想这刘基日后的成就,这朱元璋早晚得发现这个人才,说不定还得给他赐处宅子。所以,我觉得在外面租一处,也没什么必要,不如就到郑有功那里去住。
郑有功那联络点虽然也屯了不少货物,但毕竟那里地盘大,给他腾两间房子应该问题不大。主要是来了不少天狼特战队员住那里,不然那里空的房间可多着呢。
我向刘基说出了这个想法,他当然是没有意见。于是,我便与他一起去了郑有功的联络点处。
我跟郑有功说明了来意,郑有功表示,腾两个房间肯定是没有问题。只是现在联络点里住了不少人,恐怕是有些嘈杂,怕刘基嫌这里不够清净。
对于这联络点里住了很多人的情况,我是早就告诉了刘基。他听郑有功这么一说,当即是打消了郑有功的顾虑,说就住在这里了,人多还热闹一些。
三月初三傍晚,徐达、朱文正率领四万大军终于是按照时间节点赶到了应天城南十里的小镇。
这四万大军中,有两万是徐达带去池州打伏击战的援军,余下两万人当然就是蓝玉、甘泽生等人精心挑选过的精锐了。
四万余人一下涌进这个小镇,也是把这个小镇的居民吓得够呛。虽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大军过境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乱世之中老百姓不光是怕匪,也是怕兵的。
当时,天还没黑下来,这小镇上的居民便纷纷紧闭了门窗,生怕这些当兵的进门滋事。
徐达治军向来严谨,这大军入小镇之前,他就吩咐所属将领包括朱文正、蓝玉等人,一定不能扰民。
因此,这四万多人虽然一下子挤进这个小镇,但并未发生什么鸡鸣狗盗之事。
赵忠义等人早在今日上午就加快行军速度先走一步了。此时,他们正带着朱升老爷子出了应天南城门,直奔这小镇而来。
而丁德义的人在二月下旬顺利完成了常遇春交待的任务,将那两名被刺瞎双眼、割掉舌头的俘虏偷偷送回安庆之后,便乘船直接返回了应天。
当晚,徐达、朱文正与朱老爷子会面的地点就在上次常遇春他们住的那个客栈。
经过三人当面的交流,徐达、朱文正也清楚了常遇春与朱元璋对话的大致内容,对于明天如何接受朱元璋的质询,二人心中也是有了底。
三月初四一早,徐达让大军继续驻扎在原地待命,他和朱文正带了几个亲兵随从应天城南门直接入城了。
而朱老爷子肯定不和他们一路,他与赵忠义几人从应天城东门入的城。
有了前一天晚上与朱老爷子的会面,第二天徐达和朱文正面见朱元璋就顺利得多了。朱元璋从这二人口中得到了和常遇春口中一致的答案,这坑杀三千俘虏之事徐达的确是个局外人,都是常遇春擅自作主。
至于朱文正嘛,也是按常遇春命令行事。
朱文正与朱元璋流着相同的血,骨子里他们的基因肯定是有些相似。他跟朱元璋撒泼耍赖,一口咬定这三千俘虏就是侮辱了朱元璋。虽然常遇春擅自杀俘这事儿不是很妥当,但当时那情形,坑杀这三千俘虏就是维护他朱元璋名誉最好的办法。
再加上李善长、朱升老爷子、耿再成等人在一旁和稀泥,朱元璋对徐达、朱文正二人也就是批评一通了事。
至于说常遇春嘛!肯定没这么快放了他。
朱元璋说此次池州之战,他们三人都有功。但因为这事儿,也不嘉奖他们了。
徐达仍统率所属人马立即回东线。常遇春的那两万人马暂时由蓝玉率领就驻扎到牛首山,进可作为西线的战略预备队,退可作为拱卫应天的屏障。
至于朱文正,朱元璋少不了得骂他几句。但这顿骂更像是一个叔叔在骂侄儿,不像是一个上级在骂下级。
李善长等人见此情形,也不劝阻,等朱元璋把这通气撒完了就好了。
果然,也就骂了两刻钟,朱元璋不骂了。他说道,罢了,罢了,文逊被我派去池州了,拱卫队也没个真正管事的人了。
下去后,你就不要再去什么前线了,就给我老实在应天待着,把亲卫队和拱卫队都给我管好了。亲卫队倒还好,沐英一直管着;可这拱卫队,文忠和文逊都不在,就看你的了。
朱文正虽然被夺了上前线的兵权,心里十分不情愿,但这杀俘之事看来叔叔是不会追究了,立即跪下连连磕头。
站在徐达和朱文正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总算过去了。下一步,无非就是找一个有利时机,劝说朱元璋放了常遇春。
朱元璋召见刘基,是三月十八日了。这差不多是刘基来应天一个月光景了,据说还是在耿再成隔三岔五地向朱元璋强烈推荐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进展。
朱元璋初见刘基,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展现给世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朱元璋只是问了刘基一些个人的基本情况和对时局的看法。
刘基的回答也很朴实无华,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吧!11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萧何
正是刘基这种缺乏特殊亮点的回答,让朱元璋对刘基并不是很上心。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o≥
估计在朱元璋的心中,认为这刘基肯定是给耿再成灌了不少迷糊汤,让耿再成认为他很有本事,是个人才。其实这刘基,无非也就是故弄玄虚,想到应天来讨口饭吃。
唉,既然是来讨口饭吃,那就给他口饭吃吧!再怎么说,这也是耿再成极力推荐的人才。要是就这么打发了,不光是耿再成脸上不好看,恐怕以后没人敢随便给他推荐人才了。
于是,朱元璋让刘基留下来听用,每天早上和众僚属一样按时到吴国公府来报到就行了。至于具体的工作安排,那就是“没有”。
如果是朱元璋看中的人才,他一定会赐套宅子什么的。毕竟别人从浙江远道而来,总得找个地方落脚吧!可朱元璋压根儿就没提起这回事儿。
好在刘基也就两个大男人的住宿问题,在郑有功那联络点,吃住全免费,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但刘基可是有大志向的人,到了应天受到朱元璋如此冷遇,他也有些灰心。他曾经向我表达了准备回浙江老家,准备继续过耕读生活的想法。
这事儿被我极力阻拦了。我没有给他讲太多的例子,只用了当初常二哥投奔朱元璋之初受冷遇的例子。
我告诉刘基,既然来了应天,就要坚持下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甚至给刘基担保,如果三个月之后,他的境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亲自送他回青田县。
我这话都说到这一步了,以我和刘基的交情,难道这三个月他还坚持不了吗?
刘基暂且放弃了离开应天的打算,每天一早起床去吴国公府报到。
在朱元璋与众僚属商议政事之时,如果朱元璋点名问他的意见,刘基便据实以答。如果朱元璋不问到他名下,他也不随便发表意见。
总之,在朱元璋没有真正了解刘基的实力之前,他的原则就是低调内敛,至少让朱元璋不讨厌他吧!
当初,韩信因为得不到刘邦的重用,意欲出走。是萧何苦苦相劝,才为刘邦留住了这个人才。“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如今,我也是苦苦相劝,才为朱元璋留住了日后那个神机妙算的刘伯温。→+?,↓o≥
这真要说起来,我就是朱元璋的萧何嘛!
只不过,这历史上可没有留下关于我“胡硕”的只言片语。
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机。
被丁德义他们偷偷送回安庆的那两名俘虏很快就被安庆守将欧普祥发现了。
面对这两个又盲又哑的属下,欧普祥也没法从他们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这向天完zhèng án挑战的挑战书,欧普祥自然是看见了。
欧普祥简直是气得暴跳如雷,这不光是对他的侮辱,这是对整个天完zhèng án的侮辱,是对徐寿辉、对陈友谅的侮辱。
受到这种侮辱怎么办?
带大军回池州去找回场子?
欧普祥可没这个胆子。其实此时池州的守将已不是徐达、常遇春了,但欧普祥并不知情。
即使他知道徐达、常遇春离开了池州,他又有这个胆子率军攻池州吗?
估计这池州会成为欧普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既然自己不敢回池州找回场子,那么就只有向领导报告了。欧普祥立即派亲信带着这两个又盲又哑的兵士到了江州。
此时的江州真正当家做主的是陈友谅了。但即使是这样,徐寿辉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是气得牙痒痒。至于那陈友谅,那就更不用说了。
陈友谅向徐寿辉“请示”,该怎么办?打吧?
此时的徐寿辉虽然已沦为傀儡,但对于这事儿,那和陈友谅是想到一块儿去了。这池州之战是肯定要打的。
其实徐寿辉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是能支使陈友谅亲自去打这一仗,他就可以想办法逃出江州去龙兴。
太师邹普胜早被他派到了龙兴,只要他能到达龙兴,这天完zhèng án还是他徐寿辉说了算。
徐寿辉的这点小心思,陈友谅是看得明明白白。徐寿辉建议他亲自带兵去打池州之时,陈友谅也不推辞。但陈友谅要求徐寿辉给他的一些老班底送去消息,让他们听从陈友谅调遣,全力配合此次东征池州。
徐寿辉心想,只要把这小子忽悠出了江州,其他的一切都好解决。自然是全力配合陈友谅这次兵力调度。
也就十多天时间,陈友谅就调集了天完zhèng án的水军精锐十万、步兵三万、骑兵两万。总兵力十五万在江州集结,只待一声令下,向池州进发。
三月二十三日,是陈友谅预备进军的日子。
一大早上,陈友谅让兵士“簇拥”着徐寿辉来到江州码头。说是这大军即将东征,他这个天完zhèng án的“皇帝”怎么着也得在码头上为大军饯行,讲个话,鼓舞一下士气什么的吧?
徐寿辉觉得陈友谅说得非常有道理,十分高兴地前往江州码头。
此时的江州码头是热闹非凡,十万水军的舰船是把江州码头的江面塞得满满的。
众兵士都已上船,包括步兵、骑兵都已分散安排到各船舱之上。毕竟从江州乘船顺江而下,比起这走陆路是要轻松多了。
码头边停泊着数十艘比起一般舰船更大一号的战舰,这是陈友谅水军精锐中的精锐。
陈友谅让中高级军官全部上岸在码头上等待徐寿辉训话,其余兵士都站在甲板上听令。
徐寿辉看着这威风凛凛的大军,也是有几分飘飘然。自从来到了江州,他还没有跟今天一样,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露面。当年那股意气风发的豪气似乎又涌上了心头。
按照陈友谅与徐寿辉事先商议的计划,由徐寿辉当着众军士的面,亲自宣布陈友谅为此次东征大元帅。东征大军所过之处,所有军政官员均受其节制。
徐寿辉在兵士们的“簇拥”下走上了临时搭建的点将台。虽然徐寿辉眼下是陈友谅的傀儡,但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徐寿辉一上点将台,众军士都是齐刷刷地跪下了,包括陈友谅在内。
徐寿辉见陈友谅跪在自己跟前,立即招呼众人起身,并亲自去拉陈友谅起来。
陈友谅见徐寿辉来拉,当然也是一边起身,一边高喊:“谢主隆恩!”
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按照事先的计划,徐寿辉摆摆手,立即有一名太监拿起一卷黄色的卷轴。
只见这位太监动作娴熟打开这个黄色卷轴,开始尖起嗓门宣读起来。众人再次齐刷刷地跪下了。
不错,这个黄色的卷轴正是天完zhèng án的圣旨。此时,这位太监正在宣读圣旨呢!
当然,这个圣旨可不是徐寿辉派人拟定的,而是陈友谅代为拟定的。这圣旨上无非就是宣布任命陈友谅为东征大元帅,节制各军政大臣的事宜。
随着那太监一声“钦此!”,再次跪在地上的陈友谅大声喊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寿辉朗声道:“众卿家平身!”
众人再次起身。按照计划,这后面的事儿应该就是陈友谅宣布各将士归位,立即启程了。
可就在这时,出现了意外。
徐寿辉身前的数位大将再次齐刷刷地跪下,大声叫道:“恳请皇上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应天!”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徐寿辉吓了一大跳。
就在刚才,徐寿辉还在打着如意算盘,这陈友谅一走,他就得想办法立即逃出江州。即使逃不掉,也得迅速派人去龙兴,让太师邹普胜率军来江州勤王。
反正只要陈友谅走了,徐寿辉的机会就来了。
可这一下,这几位将领喊着让他御驾亲征,那岂不是一切计划都泡汤啦?
此时的徐寿辉急得头上直冒汗,正寻思着怎么把这几个捣蛋鬼给忽悠回去。陈友谅再次展现了他“急皇上之所急,忠心护主”的一面。
陈友谅呵斥这几位喊着让徐寿辉御驾亲征的大将道:“胡闹!皇上万金之躯,这御驾亲征岂是儿戏?”
对于陈友谅的这个“救驾”,徐寿辉是相当满意。他正准备充当个红脸,好声抚慰这几位大将几句,争取把这事儿给忽悠过去。毕竟眼前这些将领都是陈友谅的人,徐寿辉说话可不能太过分。
唉!他这皇帝当得也真令人着急!
可那几位将领不但没被陈友谅的几句呵斥给制住,反而是继续高喊“请皇上御驾亲征!”
不光是他们几个喊,那远处的军士们,包括那些战船甲板上的军士也跟着齐声高喊:“请皇上御驾亲征!”
这下,似乎是陈友谅也控制不住这个局面了。而此时的徐寿辉可以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1...192193194195196...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