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陈维林一时是不知所措,急得连连说道:“陆,陆,陆姑娘,你这是,你,你别这样呀……”
许久,陆可馨才止住了哭声。
她问陈维林道:“你,你到底是愿意当我的陈大哥,还是愿意当我的陈师傅?”
陈维林想都没想,立即说道:“当然是当你的陈大哥啦!谁要当你的什么师傅!”
陈维林这话一出,陆可馨小嘴角一翘,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她说道:“既然说要当我的陈大哥就不许反悔!”说完就从自己怀中掏出一件物品塞进陈维林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就朝开跑去。
陈维林突然手中被塞了件东西,由于站在大树底下,月光被挡住了,他也没看清是什么。
见陆可馨跑了,他连忙在后边喊道:“哎!你别跑呀!你给我东西干什么?”
可陆可馨哪管他的,一转眼就没影儿了。
陈维林只
好捏着陆可馨送他的这个小物件,朝屋子这边走来。
虽然当时我是喝得有点儿晕晕乎乎的,但八卦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我的睡意。
我进屋子之后可没有去呼呼大睡,而是隔着门缝偷看外面的陈维林和陆可馨搞什么名堂。
他们的对话由于我离得太远,肯定是一句没听见。
但最后陆可馨塞给陈维林一件东西,我可是看见了的。
见陈维林正朝他的屋子走去,我立即打开门拦住他问道:“陈老弟,那小丫头跟你说了些什么?”
陈维林敷衍我道:“没,没什么,就,就道个别嘛!”
我看这哥们儿不老实,便借着酒劲儿揭他的老底道:“不对吧!我看那小姑娘可是送了你一件什么宝贵的东西吧!该不会是定情信物吧!”
陈维林听我这么一说,立即是涨红了脸说道:“胡大哥,这玩笑可开不得。
陆姑娘确实给了我一件小物品,我都不知道是什么。
不信你看看!”说着,陈维林便将手中的物品递给了我。
嘿嘿!没想到这哥们儿这么不禁诈,我才这么一说,他便将东西都递到了我的手上。
借着屋内照射出来的微弱的烛光,我看到这是一个小玉佩嘛!虽然我不是古玩玉器方面的行家,但这个东西一入手,我就感觉它价值不菲。
因为这玉佩是一个葫芦的造型,通体碧绿,入手非常柔滑舒服,凭直觉就知道与平常见到的普通玉器很不相同。
我拿着这个小玉佩走进屋子,放在烛光下观察,陈维林也只好跟我进了我的屋子。
反正在烛光的照射下,这玉器内部根本看不到任何杂质、纹路之类的,而且颜色非常纯正,这就更加肯定了我对此物价值的判断。
我仔细把玩着这个玉葫芦,忽悠看见葫芦的底部似乎有字。
在烛光下仔细一瞧,似乎是个“馨”字。
想想那丫头名叫陆可馨,这应该是她的贴身佩戴物件。
想到这是陆可馨的贴身佩戴物件,我就感觉这其中有事儿。
当初霏儿送我一个装着她青丝的贴身香囊,我起初还不以为意,也是后来才明白这是她中意于我。
而现在,陆可馨竟然将如此珍贵的贴身玉器送给了陈维林,那其中深意自然已经很明了。
可是一旁的陈维林似乎没有察觉出什么,看我仔细观察这玉葫芦,只是傻傻地问了一句:“有什么问题吗?”
我嘿嘿一笑道:“有什么问题?这玉佩是个好东西,你可得好生保管着,千万别弄丢了。

陈维林也是嘿嘿一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我将这玉葫芦还给陈维林,让他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出发回应天。
当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沈大哥为我们送行。
陆可馨自然也是混杂在送行队伍中,但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她的兴致不高。
当时我就想,过段时间我得亲自再来一趟苏州,就陈维林与陆可馨之事得与沈大哥好好商量商量。
就像当年常二哥替我操心我跟霏儿的事一样,我也得当一回月老了。
我们回到应天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初了。
而此时,朱元璋已攻克了武昌,大汉皇帝陈理投降。
朱元璋正带着投降的陈理、陈普才、陈友当、陈友直等人返回应天。
按说有猛将张定边镇守的武昌,应该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朱元璋的大军才围攻武昌一个月,陈理就投降了?既然陈理投降了,那张定边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朱元璋亲率的大军于2月底到达了武昌城外。
就在朱元璋率大军赶往武昌的同时,武昌城中的陈理、张定边已得知了此消息。
张定边一面调兵遣将,部署武昌城的防御,一面派人给岳州的张必先报信,让其速速带兵来驰援武昌。
接到张定边发出的紧急军情之后,张必先亲率在岳州招募的近十万兵马,水陆并进,直抵武昌。
当朱元璋的大军抵达武昌城下之时,张必先的援军还正在赶往武昌的路上。
朱元璋立即命两大王牌徐达和常遇春率先清除了武昌江面上的外围防御,激烈的攻城战斗马上就开始了。
按照朱元璋的亲自部署,攻城部队大致分成三路。
左路军由徐达指挥,在武昌城北边登陆后,从北向南进攻武昌城北门。
中路军由常遇春指挥,直接从江边登陆后,直取武昌临江的西门。
而右路军则由大都督朱文正指挥,在武昌城南登陆后,从南向北进攻武昌城南门。
大军攻城,那总指挥朱元璋又身在何处呢?
按照正常情况,朱元璋肯定是应该坐在缴获的陈友谅的那艘豪华旗舰之上,泊在武昌城对岸,关注着整个战局的发展。
假如朱元璋心情高兴,有点儿情调的话,应该是泡一壶上好的清茶,一边品茗,一边欣赏长江对面的攻防大战……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如此做。
他早已带着康茂才、郭兴、郭英等人逆江而上,将旗舰泊在了白沙洲。
康茂才率着部分水师,以白沙洲为据点,筑起了水军营寨。
郭兴、郭英兄弟则率步军在与白沙洲隔江相望的长江东岸,筑起了步军营寨。
朱元璋这是搞什么名堂?武昌城攻防战紧张地进行着,他不亲临一线指挥,却跑到这离主战场十里开外的白沙洲干什么?
原来,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把武昌城内的这位小皇
帝陈理放在眼里。
朱元璋认为,有他的三路大军进攻,武昌城内的小皇帝肯定坚持不了几天。
而且此次朱元璋采取了围三阙一的战略,对于武昌城的东门,不给予任何压力,就是想让武昌城内守军在强大的攻势面前不战自溃。
只要有贪生怕死之人从东门逃跑,必然形成羊群效应,这可比硬生生地去攻取武昌城要划算多了。
如果城内守军从东门逃生,那么他们下一步会往哪里去?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向南逃。
因为东边和北边已经被朱元璋攻取了。
如果这些人向南逃,白沙洲地域就成了他们的必经之地。
那么,朱元璋早就在此等候的策略就显得十分高明了。
就在朱元璋在白沙洲守株待兔之际,战况的发展却并没有朝着他设想的方向前进。
因为他低估了张定边。
当时的武昌城并不像现在这么大,城外东南角有一处高山,名曰高冠山,其实就是现在的蛇山。
也就是说,当时的武昌城是并没有将蛇山涵盖在其城内的。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战张定边
当时的武昌城是并没有将蛇山涵盖在其城内的。
要说这蛇山成为武昌城内山,那还是数年之后的事儿了。
据记载,朱元璋称帝之后的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兴才扩建武昌城,将城墙扩建到蛇山之南。
正是因为当时的高冠山在武昌城外,张定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便在高冠山设下重兵。
当朱元璋的三路大军展开武昌攻城战之后,张定边在城内指挥兵士沉着应对。
毕竟守城一方占了地利的优势,再加上有张定边这员悍将亲自出马以稳定军心,三路大军攻了一上午,不仅没有任何斩获,反倒是损失了数千人马。
经过一上午的攻城战,将士们已饥肠辘辘,三路攻城大军主帅决定暂且休息一阵,让兵士们吃过饭了,休整一下再继续攻城。
就在三路攻城大军后撤之际,且见身处武昌南城门上的张定边令旗一挥,驻守在高冠山上的汉军兵士如猛虎下山一般,突然向攻城的右路大军猛冲过去。
与此同时,张定边突然命令打开南城门,他自己亲率一支精锐突出南城门,与高冠山上冲下来的汉军一起夹击朱文正的右路大军。
朱文正哪里料到汉军会有这一手,本来自己的兵士攻了一上午的城,此时就已疲累不堪,而从高冠山上冲下来的汉军可是扎扎实实地休息了一上午的,此时他们生猛着呢!
一边是疲惫之师,一边是憋足了劲儿的生力军,再加上有张定边这个“万人敌”亲自打头阵,西吴右路军立刻败下阵来。
众兵士争先恐后地向江边涌去,尽管朱文正喝破了喉咙,也无法弹压住右路军的溃败之势。
得知右路军遭到汉军突袭,中路军指挥官常遇春立即带领一支精兵赶往事发现场。
到了这个时候,常遇春也顾不得朱文正在洪都城对我们做的那些龌蹉事儿了,在这种关键时刻,是不能计较个人恩怨的。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常遇春同志点个赞!
当常遇春率着人马赶到武昌城南门外江边的时候,只见自己右路大军的兵士们乱成了一锅粥。
跑在最前面的兵士,纷纷上了泊在江边的战船。
而后面的兵士就挤不上船了。
挤不上船了怎么办?
他们想站在原地都不行。
因为后面还有兵士不断向江边涌过来,因此这些最前面的没有上得了船的兵士生生被后边涌过来的溃军给挤下了水。
当时才是二月底,天气还冷着呢。
这被挤入冰冷的江水中,即使会游泳的,如果长时间泡在江水里,也会因为体力不支丧命。
何况这些兵士都身着铠甲,如此在江水中就更加行动不便了。
常遇春一面喝令前面溃逃过
来的兵士,一面让自己的亲兵回中军大营报信,迅速调集船只过来,救援这些被挤入江水之中的右路军兵士。
经过朱文正与常遇春不断的喝止,溃逃的兵士总算是延缓了溃逃的速度。
朱文正也开始组织尾队的兵士迅速组织队形,抗击从高冠山上冲下来的汉军兵士。
可是让朱文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防御阵形还没形成,只能说刚刚有了点效果,最前面的兵士就又开始溃败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张定边已拍马杀到了。
本来这些兵士只是在主帅朱文正的喝令下,稍微稳定了一下心神,开始结阵抗敌。
哪知对方一员猛将如虎如羊群一般杀了过来。
张定边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些兵士哪里是他的对手。
三下五除二,张定边的一杆长枪就扫倒了一大片刚刚准备结阵的兵士。
周围的其余兵士见状,心下大骇,哪里还有心思抵抗,还是快逃命吧!
眼看着右路大军即将再次溃败,主帅朱文正也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要是在往常,朱文正还敢带着自己的亲兵冲到一线,为兵士们打打样子、做做表率,以提振士气。
但这一次,他可是不敢上前。
对方可是张定边呀!朱文正远远地看着他,心里就发虚。
这家伙曾经杀了张德胜、牛海龙、赵国旺、赵德胜,甚至连天狼特战队的陈维林都“死”在他手下。
自己有几斤几两,朱文正还是非常清楚的。
遇上张定边这种“亡命之徒”,还是离他远一点儿的好……
主帅朱文正都是未战先怯,何况是麾下的兵士?看来,今天右路军的大溃败是在所难免了。
就在朱文正和其麾下兵士感觉大势已去之时,只见自己阵中突然冲出一彪人马,为首一员猛将手持一杆乌黑的铁枪,身着一副亮银色的铠甲,催动战马,直取对方主将张定边。
朱文正一看这员猛将的背影,心中就是一阵狂喜。
看来,今天的惨败可以避免了,是时候整顿兵马,伺机向汉军发起反冲锋了。
请问朱文正的态度为什么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自信?
答案当然就是己方阵营中冲出这这员手持黑枪、身披亮甲的猛将。
这么熟悉的背影,朱文正哪能认不得。
这正是他昔日的好大哥、好师傅常遇春嘛!
自从有了上次在洪都故意坑害我们天狼特战队的事件之后,朱文正每次跟常遇春打照面,都是借故匆匆离开,他不敢单独与常遇春相处。
因为当他得知我还活着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做的那些坏事儿肯定被常遇春知道了。
他不知道如果与常遇春独处,会不会遭到常遇春的报
复。
常遇春的实力,朱文正是十分清楚的。
如果常遇春要收拾他,他肯定是没办法在常遇春手下走完三招的。
好在是自己现在是大都督的身份,是常遇春的上级,在公开场合,常遇春还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当自己的右路军遭遇到汉军的突袭时,朱文正都不敢奢望中路的常遇春大军会来驰援自己。
在朱文正的认知里,常遇春当初对自己实在是太好了。
当年自己初次当西路军先锋时,在狮子山中计被擒,正是常遇春亲率一支天狼特战队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营中救回了自己,保全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后来,自己随同常遇春攻克池州之后,池州天完军俘虏又翻出了自己当初被擒这桩丑事。
常遇春为了替自己遮掩此事,竟然将这些俘虏全部活埋了,然后回应天向朱元璋请罪。
直到龙湾大战前夕,朱元璋才将常遇春从牢笼中释放出来。
洪都之战,如果没有常遇春派来的天狼特战队的鼎立相助,洪都早已被陈友谅夷为平地了。
哪还容得下自己书写这段人类战争史上的防御作战传奇。
可是自己呢?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常遇春的结拜兄弟胡硕痛下狠手……
虽然朱文正也在无数个夜晚反思过自己的行为,但是,他的黄金搭档胡涉胡公子不断给他灌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大道理。
再加上胡涉尽心尽力地帮他物色了许多良家女子,还花样百出地教其一些新姿势、新玩法。
精虫上脑的朱文正最终还是欲望战胜了良知,被美色泯灭了人性……
当朱文正的心中不再充满愧疚的时候,他认为别人都跟他差不多。
一个结拜兄弟被自己坑惨了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显身手呢?自己死了,不是正合他意吗?
也许朱文正至死都不明白,常遇春为什么会在右路军即将全面溃败之际及时伸出援手。
但是,有些人是只需要结果的。
只要结果令他满意,他根本就不在乎过程。
朱文正见常遇春冲出阵营,直取对方的主将张定边,他是高兴极了。
只要常遇春缠住了张定边,那自己的右路大军就可以从容撤退,甚至可以适时发起反攻了。
很快,常遇春就与张定边战至一处了。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次应该算是张定边自从军以来,遇上的最强劲的对手了。
对于常遇春来说,也可以认为是他生平最具挑战性的一战。
二人你来我往,是好一番缠斗。
至于二人的亲兵,根本近不得二人的身,只能远远地在一边观阵。
二人约走了七、八十招之后,张定边已渐渐感觉有些不
济了。
毕竟张定边在鄱阳湖大战中身上多处受伤,回到武昌之后,为了保陈理上位,也根本来不及调养身体。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直到朱元璋此番率大军大举来攻之时,张定边身上的外伤才基本算全部愈合了,但内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法全部恢复。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定边与他受伤之前比起来,相当于打了个六至七折的水平。
也正是因为张定边重伤过后并未痊愈,与常遇春才战了不到一百回合,张定边就感到越来越吃力了。
而此时的朱文正已渐渐稳住了他麾下溃逃的部队。
毕竟朱文正的右路大军在人数上还是有优势的,一旦稳住了阵脚,与汉军在城外野战,朱文正的右路大军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五百九十九章 张必先杀到
话说朱文正的右路大军在人数上还是有优势的,一旦稳住了阵脚,与汉军在城外野战,那朱文正的右路大军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很快,从高冠山上冲下来的汉军,以及从武昌城南门随张定边杀出来的汉军,就遭到了朱文正右路军的猛烈反击。
主将已落下风,兵士们人数上又处于劣势,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工事,城外的汉军开始节节败退了。
此时的张定边也发觉情况有些不妙,本来是自己带着生力军将西吴军打得溃败,没想到对方突然杀出一员猛将缠住了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受伤,与这员敌将尚且有得一战,但自己内伤未恢复,打持久战肯定是顶不住了。
如果此时对方的大军跟着眼前这员猛将一起反杀过来,那咱们的南门就危险了。
一旦南门被突破了,大汉也就完了。
到了这种危急的关头,张定边再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抉择,那就是让南门的守军立即关闭城门,他自己带着城外的汉军立即退回到高冠山,依托高冠山上的营寨与西吴军周旋。
当然,这也是一个十分冒险的决定。
一旦自己不在城内,年幼的小皇帝陈理可是一下子就没了主心骨,他能守得住武昌城吗?
但是眼下张定边可顾不得那么多了。
如果现在不及时关闭南城门,等自己退到城门处,对方这员猛将也会跟着自己的屁股杀过来。
到了那个时候,万一对方突然发力,很可能南门就不保了。
既然主意已定,张定边突然大喝一声,凌厉地向常遇春刺出三枪。
常遇春见对方突然加大攻势,只得小心应付。
毕竟对方是张定边,不可冒失,否则着了他的道儿就将遗恨终身。
张定边就凭着这凌厉的三枪,为自己寻找了一个空档,立即拍马退到自己的亲兵身边。
张定边对一名亲兵下了命令,让其迅速退回南门,关闭南门。
他自己将带其余兵士退守高冠山。
张定边还让这名亲兵给小皇帝陈理带话,让其不用慌张,武昌城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西吴军一时半会根本破不了城。
他自己很快会选择时机,退回到武昌城内的。
这名亲兵得令后立即赶往南门,而常遇春见对方发出三招凌厉的攻势后是准备潜逃了呀!常遇春哪里肯放过这张定边,立即带着兵马再次杀了过来。
眼见送信的亲兵已经走远,张定边是一边小心抵挡常遇春的进攻,一边指挥麾下兵士有序地向高冠山方向撤退。
待撤退到高冠山脚,西吴军不再占有优势了。
因为对方在高冠山上设有防御工事,不断有汉军居高临下向西吴军的追兵射箭。
常遇春虽然在与张定边的对战中处于
上风,但想在三、五十招内将其击败,也是不现实的。
再看看对方的南城门已经关闭,想追着汉军的屁股冲入城内的计划也是落空了。
常遇春不得不放弃了追击。
既然常遇春主动退却,双方就此休兵。
清点战场,西吴右路军此番损失了一万余人,这还是在常遇春及时拍马赶到,并组织船只在江面上进行救援后的结果。
要是没有常遇春的及时出手,这一次右路军不说全军覆没,至少也得是死伤大半。
由于初战失利,原本拟定的下午继续大规模攻城的计划暂时停止。
因为右路军遭受如此损失,必须先向朱元璋报告。
而且徐达和常遇春认为,张定边驻扎在高冠山,不除去这股顽敌,想要顺利拿下武昌城,可能性非常小。
朱元璋得此消息,十分气恼。
傍晚时分,他的旗舰开到了武昌城对岸的龟山边。
第二天上午,就在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朱文正等一众将领研究破敌之策的时候,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了。
驻扎在白沙洲地域的康茂才水军与郭兴、郭英兄弟的步军同时受到了汉军从南边的攻击。
这是怎么回事?汉军就算去攻击白沙洲地域,那也应该是从北边进攻呀!怎么会是从南边进攻呢?难道他们还能飞天遁地不成?
其实,是张必先率领从岳州征招过来的十万人马杀过来了。
1...252253254255256...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