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既然是这样,常遇春就不客气了。
他不动声色地带着特战队员来到了张必先身边。
张必先正在搭弓射箭呢,突然脖子上就多了两把刀。
怎么回事?
张必先一回头,只见一个人朝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看这人的装束,明明是自己人呀!他们被西吴军收买了?还是临时变节了?
张必先大喝一声:“你们干什么?”
那个露出灿烂笑容之人正是常遇春,他对张必先说道:“你被捉了!”
同时,常遇春朝着身边的汉军兵士大喝道:“张必先已被擒投降!尔等不想死的,赶紧放下兵器!否则格杀勿论!”
这一下,那些汉军兵士们才反应过来,刚才这队人马不是来增援自己的,这是敌军的人马呀!可是眼下,主将确实已被对方擒住了。
怎么办?
有人还在继续抵挡傅友德的人马,有人已经放下了兵器,而更多的人是拿着兵器呆在原地,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好,或许他们是在观望吧!
对于还在继续抵抗的汉军,丁德义、汤国栋各率一队人马从他们背后将其轻松搞定。
这一下子,有更多的原本站在原地发呆的汉军也乖乖地放下了兵器。
有了丁德义、汤国栋在前面配合,傅友德的人马很快就拿下了这道防线,并俘虏了不少汉军兵士。
到了这个时候,常遇春对张必先说道:“叫你的兵士们都住手吧!我不想看到他们做无谓的牺牲,我相信你也不愿意看到。
只要放下兵器投降,我们绝不会伤害他们。
当然,也
包括你在内。

常遇春这话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只要放下兵器投降,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对于他张必先,他们也无加害之意。
到了这个时候,张必先仰天长叹:“天亡大汉呀!”
想想这些坚守在高冠山上的兵士大部分都是他新近从岳州带过来的,有多少人是抛妻弃子,企图跟他来武昌建功立业的呀!可是这会儿,这些人都还没有进武昌城,恐怕就要当刀下之鬼了……
张必先不忍心看着这么多人为大汉殉国,他终于向山上还在坚守的兵士们发号了施令,让他们放下兵器投降。
就这样,高冠山终于是被常遇春给拿下了。
当张必先被押解到朱元璋的旗舰上之后,朱元璋亲自为其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索。
朱元璋率先对张必先展开了招降攻势,可张必先并不买朱元璋的账。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
话说朱元璋亲自为张必先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索,对张必先展开了招降攻势。
朱元璋对张必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民族大义一直说到了个人恩怨,充分展示了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特点。
可是无论朱元璋怎么说,张必先始终只有一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朱元璋当然是明白如果能够成功招降到张必先的重大意义,虽然张必先很不给面子,但朱元璋并未就此放弃。
他又派康茂才给张必先做思想工作。
康茂才可是成功招降过陈友谅麾下多名将领,对于这个陈友谅的结拜兄弟,他也是费了许多唇舌。
康茂才先是历数了从大汉投降过来的诸将都受到了朱元璋的礼遇,接着就武昌城内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康茂才无非就是给张必先灌输了这么一种思想观念,武昌城早晚得破,如果张必先愿意说降,双方都可以避免死不少人。
对于康茂才苦口婆心的劝说,张必先也是有些心动。
当然,令他心动的并不是他投降之后能受到朱元璋的礼遇,而是如果能成功劝降武昌城内的陈理、张定边,就可以让千千万万的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就可以让千千万万的妇女不再成为寡妇、就可以让千千万万个儿童不再失去父亲……虽然张必先有些心动,但是他并没有答应投降。
因为他觉得如果投降后去武昌城门下劝降,他哪有脸面去面对结拜兄弟张定边呢?真正让张必先彻底心动的还是罗复仁的一番话。
罗复仁告诉张必先,他的小妹妹现在已经守了活寡。
而他那死去的小妹夫陈友谅也只有陈理这一支血脉了。
如果陈理出降,朱元璋曾当着众人的面,保证过绝不会害陈家人的性命。
这陈家人不仅包括陈理,还包括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以及陈友谅的两个哥哥陈友当和陈友直。
罗复仁问张必先,如果陈理不降,武昌城被朱元璋攻破,陈理还能够保住性命吗?陈理这唯一的血脉都不保了,他这个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将来如何去阴曹地府向陈友谅交待?罗复仁还告诉张必先,不日他将亲自前往武昌城内,去劝说陈理投降。
虽然他知道此去有危险,毕竟武昌城内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张定边手中。
但是,他必须这么做。
他必须为自己的小妹夫陈友谅能保住陈理这支血脉而去努力一搏,即使他没有成功,被张定边杀了,他也觉得到了阴间,他可以对陈友谅有个交待了……不得不说,罗复仁的一番话击中了张必先的痛处。
张必先与陈友谅结为兄弟,陈友谅也待他不薄。
如果陈友谅最终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他张必先真是对不住死去的陈友谅。
尤其是在他明明可以保住陈理
这支血脉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这么做,那他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安。
张必先将信将疑地问罗复仁,如果陈理真的出降,朱元璋真能说话算话,不伤他性命?罗复仁笑着告诉张必先,朱元璋可是有大志向的人。
如果他连陈理这么个小孩子都容不了,他将来如何能够得民心?如果他害了陈理的性命,他麾下的百官又将如何看待他?另外,还有更关键的是,陈理一出降,大汉就亡了。
大汉的精兵强将几乎早已损失殆尽了。
一个活着的陈理根本就不可能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
假如是当初陈友谅还活着的时候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肯定会加害于陈友谅。
因为只要陈友谅活着一天,就对朱元璋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但是很明显,陈理却不能跟他父亲陈友谅相提并论,他无法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张必先终于是心动了,但是他的心动只是基于替结拜兄弟陈友谅,保存陈理这支血脉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陈理可以向朱元璋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是他张必先自己绝不会向朱元璋投降,他誓死不会背叛大汉、不会背叛陈友谅。
张必先告诉罗复仁,让他转告朱元璋,他可以帮其去劝说陈理投降。
但是,朱元璋必须答应不伤害陈理性命。
另外,他自己绝不投降朱元璋,还是那句话,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听到张必先的态度大有转变,罗复仁立即报告了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来到了张必先的面前。
朱元璋信誓旦旦地向张必先保证,只要陈理投降,他不仅不杀他,还会给他们陈家的人都封侯封爵,让他们继续享受富贵的生活。
另外,朱元璋非常诚恳地向张必先表示,他非常欣赏张必先、张定边二人的才华。
如果他们二愿意投降,他必将委以重任;如果他们二人实在不愿意投降,怕因此觉得对不起陈友谅,他也绝不勉强,只要他们二人不与自己作对,他也绝不会害他们二人性命。
另外,假如他们二人哪一天想通了,又想出山,他朱元璋的大门时刻为他们二人敞开。
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时候,张必先死死地盯着他。
张必先觉得朱元璋这番话说得还算是真诚,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既然朱元璋表示不会取他和张定边的性命,他决定配合罗复仁一次。
明天一早,他亲自去城门下与张定边对话,如果张定边对于此事也拿不定主意,就让罗复仁进城,由罗复仁去跟陈理他们说这事儿。
张必先相信,只要自己在城下与张定边言明,罗复仁入城之后,一定不会被张定边杀害。
听闻张必先愿意配合自己的工作,朱元璋是喜出望外。
第二天一早,张必先
在常遇春等人的“陪同”之下,出现在了武昌城南门之下。
张必先告诉城上的守卫兵士,速速叫太尉张定边过来,他有话讲。
张定边自从得知高冠山被攻破之后,十分懊恼。
他以为张必先已经战死了。
这一下忽然听兵士来报,说张必先还活着,现在就在南门之下,张定边半是高兴、半是忐忑。
张定边高兴的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没有死。
张定边忐忑的是,张必先被俘了,这会儿说有话讲,他该不会是已经投降朱元璋了吧?张定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立即来到南门之上。
当初张定边、陈友谅、张必先三人结拜之时,因张定边年纪最长,陈友谅次之,因此张定边是大哥,陈友谅是老二,张必先是老三。
见张定边出现在了城头,张必先率先说道:“大哥,眼下大汉大势已去,咱们两兄弟也算是尽力了。
如果继续这么僵持下去,除了牺牲更多的兵士,让更多的家庭失去顶梁柱,也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二哥只剩下陈理这一支血脉了,如果继续这么耗下去的话,他日城破之时,二哥的这支血脉就断了。
如果陈理现在出降,朱元璋保证过绝不会害他性命。
为了保存二哥这支血脉,我们还是收手吧!”此时的张定边在城头是气得浑身打颤,他没想到自己的结拜兄弟现在竟然帮着朱元璋来劝降自己。
他是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人。
张定边对张必先喝道:“当初我们三人结义,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言。
现在,二弟已经先走一步了,我也马上将紧随其后。
你就继续屈辱地活着吧!当你的千年王八万年龟去!”张必先闻言,知道张定边误会他了,以为自己是贪生怕死,才来为朱元璋充当说客的。
张必先立即说道:“大哥,你误会我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投降朱元璋,我实话告诉你,我也并没有投降朱元璋。
我只是让你给陈理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果他自己愿意投降,就让他降。
朱元璋不会害他性命,还会给他们陈家人封侯封爵。
至于我们两兄弟,我已经给朱元璋说明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今天来说这些,只是不想看到二哥断子绝孙呀!”听张必先说到这里,张定边才明白刚才误会结拜三弟了。
但是,他为难地对张必先说道:“让陈理自己做抉择?可是这话我又怎么跟他说得出口?”张必先告诉张定边,至于让陈理自己做抉择之事,根本不用他去找陈理说。
他只需要将罗复仁放进城去,罗复仁自然会跟陈理,以及陈家所有的人去谈这一切。
罗复仁毕竟算是国舅,虽然他不是陈理的亲舅舅,但他还是有
资格代表皇室外戚的。
张定边听说让罗复仁入城,就知道陈理出降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
毕竟罗复仁跟陈友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如果陈友直、陈友当、陈普才都同意出降,小陈理肯定也会愿意投降的。
张定边心想,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想阻拦也是拦不住的了。
况且自从高冠山失守之后,城内是人心惶惶,已经有人开始开小差了。
真的想要与城外的朱元璋打消耗战,估计也撑不了几天了。
想到了这些,张定边答应了张必先的要求,让罗复仁进了城。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零三章 陈理出降
受形势所迫,张定边不得不答应了张必先的要求,让罗复仁进了城。
进城之后的罗复仁当然首先就是去找了陈友直。
陈友直听说了朱元璋对罗复仁的礼遇,而且朱元璋还再三言明,只要陈理投降,绝不会害陈家人的性命,陈友直当然是心动了。
自从高冠山失守之后,陈普才、陈友当父子就把日子论天过了。
他们不知道武昌城还能坚守几天,自己还能活过几天。
可是当陈友直带着罗复仁来找到陈普才父子,并言明了朱元璋的宽大政策之后,陈普才、陈友当是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虽然罗复仁拍着胸脯为朱元璋担保,只要陈理出降,绝不伤害陈家的人。
但是陈普才、陈友当、陈友直还是有点儿不敢相信。
特别是罗复仁说的,朱元璋不会杀害陈理之事,陈普才三父子更是不敢相信。
因为陈普才已是垂垂暮年,陈友当、陈友直对朱元璋也是威胁不大。
但是陈理不一样呀!陈理还年幼,而且曾经是大汉的皇帝,朱元璋真的能容得下他?该不会是为了诱陈理出降,故意耍的一个手段吧?对于陈普才父子的这种担心,罗复仁是好好为他们分析了一番。
罗复仁告诉陈普才父子,朱元璋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当个吴王,成为一方霸主。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终极目标肯定是君临天下。
既然朱元璋有如此深远的目标,他怎么可能在陈理这件小事上给别人留下口实呢?一旦陈理出降,大汉的百官要么投降朱元璋,要么选择归隐。
自鄱阳湖大战之后,可以说大汉精兵强将几乎损失殆尽,眼下还活在世上且有些号召力的也就剩下张定边、张必先、邹普胜三人了。
邹普胜虽是徐寿辉重臣,但对先皇陈友谅也还算忠心。
可是自从先皇陈友谅驾崩之后,邹普胜就已心灰意冷,根本无心辅佐新皇陈理。
如果陈理出降,邹普胜归隐的可能性非常大。
张必先现已被朱元璋擒获,虽然他誓死不愿意投降朱元璋,但他还是支持陈理出降的,因为这是保存先皇陈友谅这唯一一支血脉的最后机会。
既然张必先现在都支持陈理出降,他就没有理由日后鼓动陈理再有什么异心。
因为如果那样做,不仅是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还不如现在就坚守武昌城,而且这事儿一旦被朱元璋察觉,陈理必死无疑。
至于张定边嘛!也就剩下他这个顽固分子了。
但是陈理执意出降的话,张定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以张定边的秉性,陈理一旦出降,他必将选择离开。
只要这三人自此之后不与陈理绑在一起,陈理就算今后有点儿什么想法,也是难以成事,根本不会对朱元璋
构成任何威胁。
虽然罗复仁这话说得在理,但是从军多年、还算有些见识的陈友直说道:“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陈理应该是安全的。
怕就怕他日一统天下之后,朱元璋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至理名言。
而陈理则可很能就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后尘。
”虽然李煜死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死,由其弟赵光义继位。
但是相较之下,还稍显仁慈的哥哥赵匡胤都容不得李煜,何况是有虎狼之心的弟弟赵光义呢?不得不说,陈友直这个担心是十分有道理的。
陈理出降之后,虽然朱元璋答应给其封侯封爵,但当某一天来临,朱元璋看着陈理不爽,而且也没有任何顾虑的时候,除掉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陈友直这话说完,不仅是陈普才、陈友当父子陷入了沉思,连一旁的罗复仁也觉得陈友直的分析有那么几分道理。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罗复仁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陈理出降,有可能在n年之后遭到清算。
但陈理要是不降,肯定活不过今年。
还是先顾眼前吧!另外,罗复仁告诉陈普才父子。
如果陈理不降,不光是陈理必须死,他们整个陈家的人很可能都被朱元璋攻破武昌城后灭族。
但是如果陈理出降,即使将来陈理遇害,但陈家的其他人至少存活下来了。
如果为了一个家族的存亡,只是牺牲了陈理一个人,那肯定是值得的。
罗复仁这一番道理摆了出来,陈普才率先表了态,必须出降。
虽然陈理是他的亲孙子,他也不想把亲孙子送进虎口,但是如果用这个亲孙子的性命,能换回他更多子孙后代的性命,他认为这是值得的。
陈普才一表态,陈友当、陈友直兄弟自然也是赞同的。
见陈家父子这样子,好像陈理出降就是被判了死刑似的。
罗复仁立即开导他们,刚才咱们分析的只是最坏的情况。
有可能咱们低估了朱元璋的肚量,只是杞人忧天而已……陈家父子计议已定,便带着罗复仁一起去找小皇帝陈理。
面对爷爷、伯伯的苦口婆心的劝说,陈理有些心动了。
他虽然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但是他不想看到千千万万的人当了他的陪葬。
陈理虽然心动了,但是并没有糊涂。
如果要出降,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不跟太尉张定边商量?陈理立即召张定边进宫。
张定边入宫之时,看见陈普才、陈友当、陈友直、罗复仁均在场,知道这些人已经劝过陈理出降了。
张定边正准备跪拜,陈理连忙阻止了。
虽然现在张定边是他的臣子,可他也是自己父亲的结拜大哥,要不是他,自己也根本继承不了皇位。
陈理告诉张定边,爷爷和伯伯都劝他向朱元璋投降。
眼下城外高冠山已失,丞相已然被俘,城内守军也是人心惶惶。
真要想跟朱元璋死战到底,除了搭上城内众多兵士的性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但是,关于出降这事儿,他还是想听一听张定边的意见。
张定边的眼睛有些湿润,因为他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结拜兄弟陈友谅。
不仅是当日没有保护其突围而出,现在也无法保护陈理继续在武昌当皇帝。
张必先已被俘虏,想要依托武昌城与高冠山与朱元璋打持久战的计划已经破产。
正如众人所说,选择继续坚守,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些日子罢了。
陈理出降,确实可以让许多人避免枉送性命,但是陈理自己,可能就是落入虎口,随时可能丢了性命。
这个道理,张定边必须跟陈理讲清楚。
至于是降,还是不降,完全由他陈理自己作主。
听了张定边的话,小陈理低头陷入了沉思。
许久,他终于抬起头对众人说道:“如果能由我陈理一个人的性命,换回武昌城内众多苍生的性命,我认为是值得的。
我愿意出降,至于具体事情,你们去安排吧!”说完,陈理离座,在侍卫的陪同之下回了寝宫,而陈普才、张定边等人均愣在了当场。
在这里,我们必须为陈理点个赞!不愧是一代枭雄陈友谅的儿子,小小年纪,还是有几分霸气的。
三日之后,陈理开城门投降。
城内汉军兵士放下武器,率先出城投降。
朱元璋则在一众官员及亲卫的簇拥之下,进入武昌城受降。
陈理则与陈普才、陈友当、陈友直跪在武昌城门下恭迎朱元璋入城。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在朱元璋入城之前,常遇春率领五千精兵率先入城,并迅速控制住各个城门。
而徐达则将兵力屯集在南门之外,随时监视着出城投降汉军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在城门处亲自搀扶起跪在地上的陈理、陈普才等人。
看着这个还不满十三岁的小皇帝,朱元璋温和地对他说:“你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
过几天,你跟我回应天,武昌城内有什么东西你想带过去的,尽管带走。
”当着众人的面,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封陈普才为承恩侯,封陈友当为归仁伯,封陈友直为怀恩伯。
朱元璋还宣布,明日在武昌城内祭祀陈友谅及他两个在鄱阳湖大战中身亡的亲弟弟,所有大汉的降官降将,明日都参加祭祀活动。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武昌城整的这一出还是相当成功的,大汉的降官降将几乎都被他给感动了,从此死心踏地的跟着他干了。
但是,有没有心如磐石、不为所动之人呢?答案还是有
的。
第一个就是张必先。
朱元璋本以为自己在武昌城祭祀了陈友谅及他的两个弟弟,会令张必先感动。
当他再次去跟张必先谈话之际,张必先还是那句话:“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见张必先是铁了心不跟自己干,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而是释放了他。
张必先见朱元璋真的放了自己,颇感意外。
他对朱元璋抱了抱拳,说道:“我张必先今生绝不与吴王为敌!就此别过!”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朱元璋还是替张必先留了个台阶,他冲着张必先的后背喊道:“他日张兄若改变了主意,随时可以到应天来。
我朱元璋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
张必先对于朱元璋的话未予理会,头都没有回一下。
1...254255256257258...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