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我打算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跟刘聚做个沟通。
于是,我就问刘聚道:“刘大哥,你觉得常二哥会跟你争这个锥子山大当家的位置吗?”
刘聚道:
“我这个师弟我了解,他肯定不会跟我争老大的位置。
这也就是我单独找你的原因啊,你主意多,你帮我想想办法,做做我这师弟的工作。
而且你跟他是结拜兄弟,你跟他说,他兴许会接受。”
我笑了笑道:“我是和他结拜兄弟不假,但这事他也不会听我的劝。”
刘聚道: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
如果这事儿你都不帮忙,那肯定成不了。
难道你就忍心看着你这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结拜兄弟,一辈子屈居我之下,而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吗?”
我笑着道:
“刘大哥,你还是不了解常二哥啊!
他顶替你当了这锥子山大当家,他就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啦?
那样只会让他心中更加不安。
而且他如果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未必要当这锥子山的大当家啊。”
我说到这里,刘聚“哦”了一声,道:“你的意思是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我说道:
“刘大哥,你还记不记得以前常二哥就锥子山的未来发展跟你发生过分歧?
当时他觉得应该带着人下山,去投入轰轰烈烈的反元事业。而当时你不同意。
后来,我们以还没杀了阿古达木,报师傅之仇为由,就把这事儿给搁置下来了。”
刘聚想了想,说道:“对,是有这么回事儿。你的意思是,现在让他带着人出去闯一闯?”
我笑着道:“刘大哥,这可是你说的
啊!我可没说啊。”
刘聚笑道:
“你小子少来,这明明就是你的主意。
你要不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一层,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遇春是个将才,如果让他当个锥子山大当家,一辈子窝在这锥子山,那真是埋没他了。
我完全同意让他带着人出去闯一闯。”
没想到这事儿竟然这么顺利,我心里是一阵狂喜。
见刘聚都表态了,我也接着补充道:
“锥子山的弟兄是走是留,还得充分征求他们自己的意见。
愿意跟常二哥出去闯的,就跟着去,如果有家眷,就留在锥子山,我们可以替他们照顾。
不愿意下山的,就在锥子山待着,给下山的兄弟当好坚强的后盾。
为下山的兄弟提供钱粮等物资,并照顾他们的家小。
这样留在山上的兄弟也有任务,下山的兄弟也能走得安心。”
刘聚拍拍手道:“好呀!胡老弟呀,你这个主意好!你看我今天找你来,没找错吧!”
突然,他又问我道:
“胡老弟,那遇春他们下山了,你是留在锥子山呢?
还是去跟遇春他们一起去建功立业呢?
我觉得你还是跟着遇春去比较好,你鬼点子多,遇春在外面遇到什么难处了,有你在,我放心。”
我心中暗想,真不愧是兄弟,生怕他在外面遇到困难了。
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一辈子窝在锥子山,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但如果下山跟着常遇春,那势必得跟朱元璋打交道,我可不想将来被那哥们儿算计,还是离他远点儿好。
于是,我对刘聚说道:
“我是两边都不属于,但两边的事儿我都掺和。
你想想,将来常二哥他们在前方打仗,粮草装备肯定没办法自给自足。
当然,他投靠了别人,别人肯定也得供应一部分,但肯定不会是很充足。
缺装备、缺粮草,那仗怎么打得赢?
那又怎么办?
咱们锥子山得给他们提供呀!做他的坚强后盾呀!
他们肯定也没时间回来拿,所以我们得派人给他们送过去。
我想,这事儿就由我想来做。
另外,如果我跟着常二哥走了,万一锥子山发生个什么事,怎么办?
所以,我就想当刘大哥你和常二哥的传声筒。
今天在锥子山晃晃,明天说不定又去看望常二哥了。
你说,这样可好?”
刘聚一拍脑袋,笑道:“好啊!这简直太好了!”
接下来,我和刘聚就一些具体事宜又充分
交换了意见。
最终决定第二天上午,把常遇春、张思淑、杜黑子都叫来,咱们五个人先统一思想。
然后,再召集锥子山的全体弟兄,把话讲明白,愿意跟着常二哥出去闯的就出去闯。
愿意待在锥子山的,就安心在锥子山干活。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人是跟着我的,我们得负责两边的联络,给常二哥他们运送给养物资。
当晚,我又连夜去找了常遇春,我将刚才与刘聚讨论的事都跟他讲了。
他也显得很兴奋,其实他早就想出去闯了。
至于下一步先去哪里,他还是首先想到了郭子兴,于是就征求我的意见。
我结合刚刚得到和州那边传来的消息,给他分析了当前形势,建议他去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虽然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提出要先去和州一趟,把那边的具体情况摸清楚以后,再作下一步打算。
第二天一早,常遇春、张思淑、杜黑子加上我,都陆陆续续地到了刘聚那里。
刘聚也没绕弯子,直接将昨天和我商讨的方案,讲给大家听了。
常遇春当然是早就知道了,没什么表情。
张思淑和杜黑子显然是觉得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有点不知所措。
最后,刘聚充分给他们两个分析了当前形势,我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这二人总算点了点头,认为这方案可行。
在下一步正式分家之前,咱们这五个头目肯定得先规划好。
刘聚留锥子山,常遇春带人下山,我则居中策应,这都没什么问题了。
张思淑和杜黑子下一步怎么办?
按照我的估计,杜黑子肯定留锥子山了,毕竟打仗这一套他不在行。
张思淑一个姑娘家,如果跟着常遇春去从军,显然有些不太方便,我们觉得她也应该留在锥子山。
杜黑子果然表态愿意留在锥子山,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
张思淑则表态,要跟着我一起居中策应。
这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了,特别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可不想身边随时带着个定时炸弹呢。
于是,我赶紧劝她道:“张姑娘,你可能还不太了解我要做的事儿,我这事儿呢看起来不错,但危险性也很大。再说了你一个姑娘家,和我们一起上路,也是有些不太方便。”
谁知张思淑当即就把我给顶回来了,她说道:
“本来我是要跟着二师兄去打蒙古人的,但考虑到他们一旦从军,有正式编制。
我一个女流之辈在里面,确实不太方便。
但我给二师兄他们送点物资、给养
什么的,就怎么不行啦?
姓胡的,你别瞧不起女人啊!
说实话,就你那两下子,给二师兄他们送东西,我还不放心呢!
再说了,我从小就跟两个师兄一起长大,他们都拿我当亲妹妹一样,要见不着谁,我心里都难受。
我必须得两边跑跑,两个师兄我都要经常看看。”
这一番话也说得在情在理,刘聚和常遇春都觉得张思淑到处跑跑也好。
这下,我就没话说了。
接下来,又讨论了常遇春下山后去哪里的问题。
我还是坚持去让他去和州投奔朱元璋,而且也讲了充分的道理。
常遇春也认为可以,但他要先去和州摸摸朱元璋的情况。
刘聚、张思淑、杜黑子他们也觉得常遇春的想法比较稳妥。
这事儿说完以后,我又将准备去趟歙县石门,然后到泉州的事跟大家也说了一下。
大家对于这事儿都没意见,认为偰兰儿的事情是得早点解决。
趁着柳怀镜他们这几天在锥子山,还未出发去和州,赶紧把兄弟们召集起来开会。
第二天上午,在大较场上,锥子山的弟兄几乎都是到齐了。刘聚因为腿脚不便,就给他搬了个桌子,然后在桌子上放把椅子,让他坐椅子上讲话。
刘聚把我们昨天决定的方案给大家说了,下面就议论纷纷起来。
刘聚让大家安静,说是让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准备怎么打算,想好了就到罗仁那里去登记,给大家三天时间,三天之内必须拿定主意去登记。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
一散会,下面的弟兄那是炸开了锅。这也难怪,接下来的三天,大家都将决定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情绪很兴奋那很正常。
散会没多久,我去罗仁那里看了看,就有好些人已经来报名登记了。
我让罗仁一定要好好登记,这最先登记的这些人,无论是下山,还是留守,无疑都是态度最坚决的。本来给了他们三天时间思考,他们都不思考,直接来报名,那肯定是早就打定了主意的。
回屋子的路上,我远远地遇见了两个人,边走边激烈地探讨。一会儿朝罗仁住的地方走,一会儿又转身往回走。我觉得奇怪,就准备上去看个究竟。
走得近了,我才觉得这两个人有点面熟,似乎是有点印象,但真要想,又想不起来是谁。
那两人见迎面碰上了我,就又转身快步往回走。我立即叫住了他们,他们两个一见我,觉得不好意思。
我开口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怎么我觉得你们很面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
其中一个人答话道:“我叫贾海通,他叫郑光成。就是上半年锥子山的弟兄攻下定远城后,我们入的伙。”
我喃喃自语道:“贾海通、郑光成,这两个名字我似乎在哪里听过。”
那个叫郑光成的插话道:
“我们本来是定远城的兵,今年上半年攻锥子山的时候被四当家你们给擒住了,当时有好些人都投降了。
我们两个没投降,反而被你们放了。
后来二当家带人攻下定远城后,我们见家人都安然无恙,就主动来投军了。”
说到这里,我一拍脑袋,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你们当时在蓝玉那里投的军是不是,我记得他给我说过。”
那贾海通道:“正是正是。”
我接着问道:“那你们后来跟着我们干,觉得我们锥子山的弟兄怎么样啊?”
那贾海通道:“很好呀!后来我们编在蓝将军队伍里,我和郑光成都还当了班长呢。”
我笑道:“那好啊!刚才你们在这里转来转去,是干什么呀?是不是拿不定主意啊?”
这会儿郑光成抢先开口道:
“就是拿不定主意啊!
我们本来想去跟着二当家建立一番功名。但我们的家小都上锥子山了,父母还在,但身体不大好。
我们就怕这一去就是与父母永别了,因此打不定主意。
要说留在锥子山吧,我们又有点不甘心。”
我一想,也是,这两个人上次愿意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而不投降,的的确确是个大孝子。
既然是孝子,我觉得就是可以信赖之人,实在不
行,让他们两个跟着我。
这样一是可以时不时回锥子山,照顾家小,另一方面也保持和常遇春那边有接触,随时也可以跟着常遇春去从军。
我把这个想法给他们两个说了,他们两个也觉得有道理。我让他们回去仔细想想,反正有三天时间。想好了,就去罗仁那里登记。
每天晚上,我都去罗仁那里看看登记的情况。第二天晚上,我就看见贾海通、郑光成已登记了。正是按照我说的,跟着我居中策应。
一问罗仁,说是这两个家伙一大早上就来登记了。看样子,是昨天晚上跟家人商量后,做好了决定。
很快三天就过去了。锥子山老老少少总共有六百多人,跟常遇春走的有一百四十七人,都是一些青壮年,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家小在锥子山的。
另外跟着我的有七十六人,这中间当然包括罗仁、陈定邦、柳怀镜、贾海通、郑光成,还有张思淑,基本也都是一些青壮年。
不过,除了罗仁、陈定邦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有家小在锥子山。罗仁、陈定邦也是因为跟着我的日子久了,舍不得跟我分开。
我也分别找他们谈过话,建议他们跟着常遇春去谋求功名,但他们二人都坚决不同意。既然这样,只能由着他们了。
其余的人,都留在了锥子山,包括黑石岭中的周定成、谭诚他们。
鉴于目前我这方面没什么事,我就让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四个人跟着我,我打算下一步去泉州的时候,把他们四个带上。其余的人交给柳怀镜,由他带着去运私盐。
不过,去泉州的事可能先要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了,我得先去黑石岭看看,然后和常遇春一起去和州,先把他那边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常遇春也决定了,五天之后,和柳怀镜他们运盐的队伍一起去和州。
趁着这几天时间,我又去黑石岭转了转,周定成的陨铁炼的还可以。他拿了一块从陨石里冶炼的毛胚料,我看了看,还不错,拿在手里很沉,比同体积的普通铁是沉多了。
那块铝合金板也被他切了一块下来,能够随意拉丝、打造。
当时元朝的铠甲比起宋朝,最大的改进地方就是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不似宋朝铠甲那般笨重。
宋朝的铠甲一般重量在三十公斤左右,十分不利于行军作战。元朝经过近百年的统治,一些技术也逐渐流传开来。
周定成他们经过研究,认为甲片的形状成“山”字纹排列更能达到防护的最佳效果。
我表示坚决支持他们的创新想法,让
他们先用普通的铁片试着打造,然后用刀砍、用箭射,看哪种的防护效果最好,且质量能最轻。
待试验成功之后,再用那些锻造的铝合金片制造一副铠甲,这样一副铠甲的重量比起用铜、铁制作的就要轻上许多,那要穿在身上作战,灵活性就更好了。
接下来,我又看了看谭诚他们的情况。
谭诚正在雕刻一副铜板,见他认真,我也就放心了。候富贵、陈为俊带人出去采购桑树和印油等东西去了。
我让谭诚转告他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到精益求精。
看看黑石岭中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我也就放心了。
冬月二十四,我带着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四个人跟着常遇春他们,随着柳怀镜的队伍向和州而去。
刚出定远不远,常遇春提出想先去滁州看看,了解一下朱元璋的治军情况。
我一想也好,为了不耽误柳怀镜他们的行程,我们就与他们分了手,他们继续加快速度去和州,我和常遇春他们几个则先去滁州探探情况。
常遇春只带了崔道远和蓝玉,我则带了四个人,我们一行八人与冬月二十七进了滁州城。
虽然朱元璋的部下,我认识汤和、徐达、李善长、胡惟庸。但胡惟庸现在在濠州,李善长有可能还在路上负责运送物资,不一定在滁州城。汤和和徐达很可能跟朱元璋去了和州。
因此,现在滁州城中,可能没有熟识之人。这样也好,更能让我们充分地了解情况。
入滁州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们赶紧找了家客栈。晚上,我们一边在客栈吃饭,一边和那店小二聊天,有意无意间,打听一些朱元璋攻下滁州后的情况。
据那店小二说,朱将军治军还是很严谨的。他们攻下滁州后,并没有扰民。而且还主动派人跟他们这些原本就在滁州城内做生意的人联系,让他们继续安心地做生意,并免除一年的税金。
所以,朱将军他们拿下滁州后,滁州城内一切很平稳,并不象其他地方,出现一旦城池易主,大量人员外逃的现象。
听到这里,常遇春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又在滁州城内,到处晃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滁州城内一切井然有序,确实不象是一个刚刚易主的城池。
常遇春又带着我们去四个城门都转了一遍,跟守城门的兵士也扯了几句。常遇春悄悄对我说:“这滁州城内紧外松,看样子,那朱元璋治军的确是有一套。”
我也点点头附和着常遇春。接下来,我们在滁州城又逗留了三日,才出发赶往和州。
腊月初
七,我们才到了和州。我们到和州的时候,柳怀镜的队伍已经把私盐都装载好了,准备第二日就出发回定远。
到了和州,常遇春先向陈元贵了解了一下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情况。本来和州的元军实力就不强,加上收容的滁州战败后的逃兵五百多人,总共兵力才刚刚凑足两千人。
朱元璋是什么人,老谋深算,加上有徐达、汤和等一干人。朱元璋才兵临和州城下,和州守军就已乱了阵脚。
特别是那五百滁州战败逃过来的元兵,那们可是知道朱元璋厉害的。这些人既然在滁州之战中,就能脚底抹油开溜,那这和州城的坚守战,肯定是不能指望他们的。
关键是这一拨人老是在和州守军中散布一些朱元璋如何如何厉害的言论,搞得那些原本和州守兵未战先对朱元璋怯了三分。
朱元璋攻和州也就带了不足三千人,从兵力上讲的确比和州守军多一些。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兴病倒
和州城虽算不上城坚墙厚的大城,但朱元璋这近三千人要想轻易突破由两千元兵坚守的和州城的防御工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就是那滁州的五百逃兵帮了朱元璋的大忙。朱元璋在攻城之际,那帮滁州兵就开始观望了,随时作好了逃跑的准备。
和州北城门上刚爬上来几个朱元璋的敢死队员,那些滁州兵就慌了,开始溃逃了。而且一边跑还一边喊:“快跑呀!城门失守啦!”
本来在攻城战中,攻方会不断用攻城器械撞城门,还会派敢死队员搭云梯爬城楼或城墙,偶尔攻方窜上来几个人很正常。
这时守方是完全有兵力优势的,可以很容易地把这几个孤军深入的攻城队员给消灭在城墙上。
但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些滁州兵一跑路,和州兵的思想就动摇了。
好多人也没搞清楚状况,看见别人跑路,自己也就不自觉地跟着跑路。
那守城的将官一看这个阵势,也没有办法。手下的兵这时为了活命根本就不听他们的呀,叫他们回去守城门,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那些将官一看这情形,估计和州城是不保了,快跑吧。
这一跑,情况就更糟了。兵士看见当官的都跑了,哪还有不跑的道理。
于是,和州城就在这种守方极其混乱的情况下,在攻方朱元璋只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被朱元璋给占领了。
朱元璋攻下和州后,还是采取攻下滁州的那一套,与民休息,稳定和州的人心。
刚攻下和州,朱元璋就邀请郭子兴来前线视察,当然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郭子兴邀功。
朱元璋是冬月初拿下和州的,郭子兴是冬月初十到了和州,来了没几天就病倒了。
我们也就得到这个消息没几天,就往和州方向赶来了。
陈元贵讲述的这些,也只是流传在外的一些情况。当时,我们最关心的是,郭子兴究竟是怎么病的,病得重不重?
于是,我与常遇春计议,要把这些事情弄清楚。
第二日,因为是腊八节,我们决定在街上转转,顺便了解一下情况。
考虑到我们一大帮人,目标太大。于是,常遇春带了崔道远和蓝玉,我则带着罗仁和陈定邦分成两拨去打探情报。
贾海通、郑光成两人则在陈元贵处待命,作为我们这两组的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我带着罗仁和陈定邦正在街上瞎转悠,忽然就遇见了个大熟人——李善长。
当时,李善长正指挥人手在往和州城里拉粮草。我远远看见他,就迎了上去。
到了他面前,
我轻喊道:“李将军,又忙着呐!”
李善长回过头,一看是我,说道:“原来是胡兄,你怎么也来和州啦?”
我只说自己的私盐生意就是在和州码头接货,经常要到和州来,没想到又遇见了老熟人。
李善长听我说起“私盐”二字,当即表示,刚拿下和州,这边一些给养物资还得从滁州那边拉过来。问我们和州这边还有没有盐,有的话卖些给他,免得他又从滁州那边拉过来。
我说这个没问题,让他找个手下能管事儿的人,跟着陈定邦去陈元贵仓库里提货,钱的事好商量。
李善长听我答应得这么干脆,就笑道:“粮草物资都运得差不多了,就差盐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正好又遇见了胡兄,走,咱去找个地方喝两杯!”
我一听,这好啊!正好有好多情况要向他打听呢。
1...7374757677...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