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虞丘春华
天下乱象越发严重,逃亡的百姓、世家子弟风闻豫国祥和,开始往这边逃来。尤其是与豫国接壤的几个王国,日子艰难,交不起赋税的百姓一批又一批地往豫国逃亡而来。
豫国先前因战争失去大量人口,正是缺人的时候,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萧溍非但没觉得是累赘,反而视为财富,不管多少,纷纷接纳。为此,他专门在各府划分安置地来安置这些难民。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27章 三年
分地而置,是萧溍施行的极有效的管理难民的一种办法,把难民打散分往各个府城镇村,既能安理地把人口安排在人少地多的地方,又能分化难民,不让他们抱团,成为抵抗王廷的权力。同时,用土地来征兵,壮丁纷纷涌入军中,豫国军队日渐壮大。
萧溍经过三年雷厉风行的手段,已把整个豫国完全整合了,豫国如今只有王廷,没有世家贵族,即使宗族的力量也难以抵抗王廷权威。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除了萧溍强硬的手段之外,还有他练出来的强兵作威慑。
而豫国能有如此大的肚子吃下这么多难民,主要原因是三年连连丰收,粮食充足。这三年中,因与各域来的商人交好,豫国得到不少产量高的粮食种子,譬如土豆、红薯等物。
高产量种子,加上生态养殖提供的肥料,百姓的粮仓便一天天地满了起来。也正是因为王廷让百姓吃饱了饭,又渐渐地吃得好,穿上暖衣,底下的宗族以及最下层的百姓都心甘情愿地拥护王廷,并有百姓把豫王与王后当神般膜拜着。
三年来几座佛寺的建立,因佛寺与宓月的关系,亦在帮豫王廷广传善福。如今的豫王,再不是人们口中那个扫把星,灾星,而是天降之神,来救他们于苦难之中的。如今谁若敢在豫国百姓面前说豫王半句的不好,随时都会被百姓拿石头砸死。
宓月与欧阳神医在医界的声望,也吸引了无数医者往豫王城而来,荆王宫旧址上建立的医院已成为患者最想去的地方,医学院更是天下医者之向往所在。更别提药厂,这些年不知为国库增加了多少收入。
豫王城,许多慕名而来的客商行走在干净又宽敞的街道。
“可要去饮茶?”
“饮茶?是去戏院听戏喝茶吗?”那客商高兴地说道:“来到豫王城不去戏院看一场,那才叫人生之大憾。你喜欢什么戏?我最爱那部《西游记》,据说近日要大结局。”
演了三年的《西游记》终于要结局了,这件事情不知让多少戏迷为之兴奋,又为之失落。因为《西游记》完结了,他们就再也不能讨论唐僧师徒又遇到什么妖怪的剧情了。
“我也喜欢《西游记》,不管看了多少遍都不够,但今儿所说的茶,并非你所想的茶。”旁边同伴说道。
客商忙问道:“那是什么茶?泸国的绿茶?还是新兴的铁观音?或是苦茶?”
“是早茶的茶。”
那客商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你说的是茶楼的茶!”
“正是!豫国的茶楼饮食之道,可是只有此处方有的,凡到豫国者,若不品尝一番各式各样的早茶文化,那就白来一遭了!”
“若说早茶,最好的莫过于五味酒楼,走,现在还是早茶的时间,咱们赶紧去占个位子。”
“你还想去五味酒楼占位子?别做梦了,五味酒楼的座位提前一天就被预订完了,这还是仅能提前一天预订,不然订位都能排到三年后。走走走,随便在街上找一家,豫王城的其他茶楼虽然远不及五味酒楼地道,但其美味比起家乡的饮食来,也是天壤之别。”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28章 招牌
到了豫王城,却不享受一番美食,就如同不曾来过豫王城,来过豫国一样。
清蒸虾饺,透明的粉皮内是粉色的虾仁,光看卖相就令人食欲大开。
千层酥,酥脆甜美,一口咬下去,里面还有香甜的水果馅。除了水果味的,还有蛋奶味的,咸口的还有肉松味,不管是喜欢甜口还是咸口都能找到你喜欢的一种味道。
鼓汁凤爪,又酥又软,入口即化,还带着些弹口,让人百吃不厌。
人气极高的还有各式肠粉,刚磨好的米浆在布上置于薄薄的一层,蒸熟之后揭开成一片薄薄的米粉。卷起来便是素粉肠,可以调于各种酱料。若是不喜欢吃素粉肠,便在上面放上虾仁、或者叉烧同蒸,也可以简单地放入鸡蛋、猪肉碎等一道蒸熟,于是出来的肠粉便叫虾仁肠粉、叉烧肠粉、鸡蛋肠粉等。总之,只要是你喜欢的食材,都可加入肠粉之中,做出各种口味。
而之所以叫肠粉,便是因为蒸好之后厨子会将米粉卷成条状,白白的,像白色的粉肠。不过加了肉馅的肠粉,只能折成方形,再从中间切几段便可装盘。
豫王城的茶楼,稍为规模大了一点的便有上百种茶点,囊括各种口味,其种类之多,让慕名而来的食客叹为观止。
叫上一大桌茶点,再配上一壶茶水,解腻又解渴,与几个朋友一道,谈笑风生,品茶尝食,当真一大逍遥。
刚推出早茶时,宓月就把五味酒楼旁边的一块地买下了,建成茶楼,专做点心。不仅有早茶,还有午茶,晚茶,能从早晨一直吃到太阳下山。
王城茶楼成功之后,宓月从户部了解到了下面各府城的粮食产量,种植养殖的效果后,在今年,一口气在全国各大府城都开了一家茶楼。茶楼生意之好,仅三个月就回本了。
同时,也给豫国多了一块食之招牌。
这三年来,宓月名下的生意遍地开花,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并且,生意还能结合宣传作用,为豫王廷在百姓心中刷爆了好度感。
书殿中,萧溍右手翻着奏折,左手抱着一个一岁的小儿,耳中听着底下臣子的禀报。
“皇朝各皇子为争太子之位,内斗不断,群臣落马,官职更替频繁,此举造成了对皇朝下面的掌控力日渐衰弱。如今各州已逐渐被地方豪族所控,这半年来,凡是从皇朝下达的政令,地方几乎都将其束之高阁,皇朝已经越来越管不住各州各府了……”
官员频繁更替,新任官员不熟地方事务,极易被钻空子,也极易被利用,逐渐的,上面不知下面之事,下面直接架空了皇朝来的新官员。除了文官,武将也频繁落马,兵权渐渐旁落,然后被豪强瓜分。
如今的皇朝,就像是一座被蛀空的大厦,终有一日,轰然倒塌。
而这一日,来得不会太晚。
“岷国已吞并了与皇朝之间的缓冲国邠国,直接与皇朝接壤,边境纷争越来越频繁。泸国吞完漳国之后,一年之中与虞国交战十次,夺了虞国三城。夺下三城之后,泸国便离溯国不远了。泸、溯两国有所顾忌,暂且没再对虞、夏两国发起战争,而是侧翼吞并。”
岷国、泸国、溯国三国是最强的三个诸侯国。
泸国与溯国若是相争,必会让其他诸侯国得利,故而都克制地放过缺了一部分的虞国以及夏国,让这两个小国做缓冲,先把其他小国吞并了再决雌雄。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29章 长子
“岷王野心勃勃,他将会是第一个与皇朝开战的人。臣估计,他是想第一个打下皇朝,夺玺登基,自立为皇。”崔墨说道。
葛兆远坐在崔墨对面,说道:“皇朝虽然有动荡之势,但大象虽死,亦有千斤,岷国再强,想要拿下皇朝,不死也要脱几层皮。泸国与溯国显然想让岷国与皇朝先战,再坐收渔人之利,这才不急着拿下虞国与夏国。”
萧溍翻了下折子,是来自岷国的近况。
现岷王是两年前上位的,年仅十八,是个极有野心,但又冲动鲁莽的年轻人。自两年前先岷王薨逝,岷王上位后任人唯亲,如今王廷之中的官员多是他的心腹。
忠心是够忠心了,但能力就难说了。
暗卫曾经查到一些东西,岷王身边最得宠的一个妃子,似乎是哪个王国潜在岷王身边的。
萧溍问了下岷国的兵力部署后,又问道:“派人送礼去皇朝的使者可有消息传来?”
虽然被皇帝逐出皇朝,但萧溍依礼,每个大节日都会往皇宫送礼。
皇帝久卧病榻,萧溍也让宓月给皇帝配了一些药送过去。
不过,每次送给皇帝的药,未进皇宫就被人截下扔了。
以前是怕萧溍在药中下毒,如今宓月名满天下,皇朝那边有些人不想皇帝病好,甚至不愿皇帝再活着,从不收萧溍送去的药,更是全都默契地不提让宓月去给皇帝治病的事。
礼部侍郎回道:“皇太子截了去,应该是揣摩皇后娘娘的意思……”
“我看是皇太子自己的意思。”礼部尚书冷笑说道。
皇太子好不容易上了位,岂会让皇长孙有机会在皇后面前刷存在?万一皇后年纪大了,心性转变了,又注重血脉亲情了怎么办?若是萧溍回了皇朝,他这皇太子的位置要不要让位?
众臣都露出愤懑之色,尤其是从皇朝过来的老臣,虽然这几年豫国发展得很好,但仍是心痛萧溍好好的皇长孙,却被驱逐出皇朝的事。不然名正言顺的,萧溍就是皇朝的皇太孙了,如今的皇朝也不会处于一片动荡。
萧溍微微蹙眉,他是知道皇后的本意,这些年也在关注皇朝的情况。
皇后面上从不理朝政之事,但皇朝的内乱几乎是她一手促成的,她仿佛在腐朽的皇朝之中插进一把尖刀,让散发着腐臭味道的皇朝飞快地坍塌着。
他以为皇后让众皇子恶斗,是为了替儿子报复,让皇帝尝试丧子之痛。但从他得来的情报中,从国舅安国公的一些举动来看,又不仅仅如此。
皇后与国舅,似乎在谋更大的一个局。
但这个局是什么?
萧溍目光落在奏折中关于皇朝各地方的变故,陷入沉思。
只一会儿,左手孩儿的捣乱牵回了萧溍的注意力。
这是他与宓月的长子。
原本两人不打算这么早生孩子的,只是意外有了,就生了下来。
长子起名叫萧璨,刚满一周年。
在带孩子上面,萧溍的经验比宓月丰富得多了,故而孩子生下来后,多是萧溍在带着。
加上这三年间,王宫几乎没进过宫奴,人手也不够,萧溍便时常把长子带在身边,像今日这样带来处理国事是常见的事。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30章 两不误
豫王廷的官员也习惯了大王带着小王子处理政事的画面,不像刚开始时,一个个吃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别说大王带孩子了,就是普通人家的男人也极少会带孩子的,萧溍此举如何能令人不吃惊?何况,萧溍那熟练的抱孩姿势,那自然的哄孩子方法,简直能跟专业奶娘拼一拼业务了。
萧璨伸着小手要去抓书案上的奏折,抓取不到,便急得要哭出来。萧溍熟练地拿了一块晒干的红薯干塞到儿子嘴里,小家伙便被嘴里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小家伙已长了好几颗牙了,最喜欢抓什么啃什么,嘴里多了一块甜甜的又韧性十足的薯干,便坐在父亲的腿上与薯干较起劲来。
萧溍一手揽着儿子,另一只手继续翻阅着奏折,时不时拿帕子帮儿子抹口水,工作带孩子两不相误。
翻到其中一本奏折时,萧溍多看了两遍。“定麟城有两个月滴雨未下?”
定麟城在几年前被宋国抢了去,后来回到豫国,与此同时宋城还多割了几块地赔给豫国。
负责水利的工部官员禀道:“定麟城几条用来灌溉的河流比起去年来,水位下降了一半,地方官员正在想方设法灌溉农田,以不影响夏季收粮,但亩产比起去年来,将会有所下降。好在定麟城比去年多开垦了几万亩土地,粮食总数不会下降。”
兵部的官员突然禀道:“大王,西边各国去年便开始出现旱情,今年更是雨水极少,各国旱情极其严重。据闻,各国不少地方出现饥荒,便是宋国,去年因为粮食歉收,也有大量宋民涌入豫国。大王,王廷要做好储粮的准备,万不能把粮食卖到他国。”
萧溍点头,粮食素来是王廷的重中之重,从不惜一切方法在各域商人处寻找种子便知道他们夫妻有多看重粮食问题。为了储粮,他特地在各府加建粮仓,并每季都派巡粮史前去检查储粮情况。
萧溍连下了几道旨令,让各边城,各码头严查来往的客商,严禁粮食出国。凡是与粮有关的商品,一律只许进,不许出。
战争四起,又遇旱情饥荒,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已经没人敢去想象了。
处理完政事后,萧璨已靠在萧溍身上睡着了。
萧溍抱着睡得流口水的小家伙往后宫走去,一路脚步平稳,小家伙愣是没惊醒半点。
回到后宫,宓月已经回来了。
正值夏日,今年的天气比往年炎热许多,宓月去了一趟五味酒楼后,又往戏院去了一趟,回来一身是汗。
沐浴更衣后,她拿着干巾抹拭着头发,见萧溍小心地把小儿放在床榻上,怕小家伙着凉,拿了张薄被盖在小家伙的肚子上。
小家伙睡得香甜,夫妻二人退到窗前的凉榻上坐着,既能一眼看到里面的小家伙,又可坐在窗边乘凉。
宓月把从戏院带回来的一份报纸给了萧溍,再拿着干巾继续抹头发。
戏院已经成为王廷最重要的宣传之地,除了每年每季排新戏动员百姓之外,还办起了报社,把王廷的政令传遍全国,并在报纸上登一些各地喜事趣事增加百姓生活趣味,能起到凝聚民心,增加国民荣誉感的作用。
如今豫国上下万众一心,戏院的大力宣传起到了主要作用。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31章 油炸
萧溍第一次见宓月搞如此大型又全面的宣传活动,亦是第一次认识到宣传的作用是如此之大。这三年宓月的帮忙,抵得了他二十年的政绩。
因为从中看到效果,萧溍也把一部分重心放在了戏院那边,每次要宣传的舞台戏,或者每期的报纸都要提前过目一遍。
宓月拿回来的,便是下一期将要发行的报纸。
报纸每月初一发行一次,为了节省运输费用,直接送版到各府去,由各府在初一的前一天印刷,统一发售。
萧溍展开报纸,首页是关于王廷政令的内容,把王廷要传达的新政令列出来,并且旁边配有通俗解说的内容,直接说明白给百姓知道,不让底下官员有糊弄百姓和王廷的机会。
其他几版排的都是各府各地的消息,或者是离奇的民间故事,或者抓了贪官污吏的法制故事,或是饮食文化有关的内容。
萧溍浏览了一遍,没有缺少他想要传达下去的内容,也没有不利于王廷正面形象的内容,便把报纸放下,与宓月谈起旱灾之事。
“大旱之后,容易起蝗灾,而大旱之地又并非仅在豫国之内,蝗灾若起,难挡难防。”蝗虫过境,豫国也不能幸免,豫国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萧溍把储备粮食,以及禁止粮食出国的事与宓月说了起来。
夫妻二人几乎是没有什么不能聊的,因为宓月见识不凡,又曾陪着他一起创过盛世,故而遇到问题时,萧溍喜欢与妻子讨论。而且,这也是很好增进夫妻感情的事情。
宓月说道:“干旱的事情一时难以解决,秋粮建议百姓多种抗旱的品种,这两年得的土豆种子已经培植出不少种子了,就从今秋开始全国推广。土豆耐旱,产量又高,食之易饱,我们再在报纸上介绍一下土豆的各种吃法……”
萧溍也说了起来,“红薯的产量也不错,种子多,我准备与楚王联系一下,让楚国也种起来。”
宓月笑道:“此举可行,虽然两国没有明面上互通红薯种子,但在去年秋季开始,与豫国接领的楚城已经有人种红薯,其产量令楚民大为惊喜,今春已种了不少。”
夫妻二人还讨论着各国难民涌入豫国,豫兵增兵不少,到处都是人力,不如趁着旱情大修水利,以防大旱之会又大涝。
宓月把讨论的内容记了下来,打算下一期的报纸动员百姓兴修水利。
目光落在报纸中送于饮食的这一块内容,心中一动,打算把蝗虫的几十种吃法做一期,一期专门的蝗虫版面,把蝗虫的营养价值等传播出去,将来不幸蝗灾起,百姓灭蝗时也多了动力。
“吃蝗虫……”萧溍想到前世的事,“蝗虫若是用油炸起来,味道很不错的,”
口感酥脆,配着酒最妙。
宓月又笑了起来,“没准宣传下去,以后每年会有百姓入田间抓蝗虫,或是自家加餐,或是送到酒楼去做菜。因为餐饮的拉动,加上榨油工具的改进,如今百姓家多少都存有油,抓了蝗虫,可以改善一下饮食。”
这样一来,也省了庄稼被蝗虫祸害。
萧溍突然说道:“今明年还得多养鸭。”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32章 未雨绸缪
“怎么想着要多养鸭?”宓月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萧溍提醒她:“你先前说过,鸡鸭放到农田里,能吃害虫,尤其是鸭子,食量大,消化快,一天能吃的蝗虫比鸡多得多。”
宓月恍然大悟,“这是个好主意。”
为了形成生态,水资源丰富的府城,还在实验稻田养鱼。
王廷成立第一年就向百姓推广了养蚯蚓来喂鸡喂鸭的操作方法,如今百姓的粮食增加了不少,脱壳的糠不再用来充饥,可以拿来喂鸡鸭,多养些鸡鸭是可以实施的。不过大规模地养,还是宓月名下的庄子才能做到。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味酒楼遍布豫国各府,它开到哪里,哪里就有宓月的庄子。在酒楼的带动下,庄子的示范下,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明年就让庄上养鸭,鸭子不怕多,要是吃不完就做腊鸭。”腊鸭能长时间保存,往后打仗的时候还能给士兵加餐。
有了萧溍与宓月的未雨绸缪,豫国提前准备了起来。
当第二年蝗灾从璋国发起时,各国大乱,豫国那边已做好了各种应对措施。
蝗灾多在夏秋二季,为了防灾,早在初春时豫国就让百姓尽量种植成熟快的作物,譬如土豆,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若是气候好的地方,土豆一年四季都能种,而且不用占良田肥地。
土豆可以直接做主食食用,产量大,宓月又提前一年把土豆的各种做法告之国民。家里收获土豆多人家,还做土豆粉,晒土豆干,可以储藏更久,不用担心发芽中毒。
去年干旱的地方,豫王廷派了官员专门去盯着,发现干涸的河床冒出蝗虫的幼虫时,立即驱使鸭群前去进食。在蝗灾进入豫国之前,先把豫国境内的蝗虫消灭掉,做好全民动员的宣传工作。
即使做足了各种准备,但在灾害到来时,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仍是那么的渺小……
各地蝗灾,蝗虫过境,片草不生。本就风雨摇曳的皇朝,在蝗灾之下,更是岌岌可危。
“皇后娘娘。”汪嬷嬷端了药碗过来,见皇后神思疲倦,劝道:“您日夜不分地照顾皇上好些天了,再不歇一歇,您的身子可承受不住。”
唐皇后疲惫地靠在方枕上,接过药碗一口气喝完,说:“辛苦也辛苦不了几天,这时候最不能疏忽。”
汪嬷嬷见殿中无人,上去给唐皇后按捏着关节,低声问:“皇上就在这几天了?”
唐皇后闭上眼睛,点了下头。
这两天,皇帝连药都喝不下去了,太医院的御医差不多都搬进了汉阳宫,随时待命。
“娘娘,那边悄悄给国公府送了些药过来,有调理皇上病情的药,不如悄悄给皇上服一些……”
唐皇后抬了抬手指,说:“皇太子不愿意让本宫知道药的事,本宫就不会知道。”
汪嬷嬷便知道,唐皇后放弃治疗皇帝了,“您这是要……”
唐皇后慢悠悠地说:“皇太子做了这么多年太子,该让他心想事成了。”
“那、那边要送些消息过去吗?也好有个准备。”
唐皇后终于睁开了眼睛,悠远地望着远方,“不必了。”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第1733章 破而后立
“万一长孙那边没个准备……”
“他不需要准备,皇朝的事,自他离开皇朝的这块地,就再与皇朝无关。”皇后淡淡地说道。
汪嬷嬷愣了下,“老奴以为……”
以为皇后娘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皇长孙铺路,等皇子们都斗残斗死了,再让皇长孙回来,名正言顺地登上大宝。皇后娘娘疼皇长孙之心不假,却为何不扶皇长孙上位?
皇后唇边带着浓浓的讽刺,“这么个破烂地方,要来何用?”
汪嬷嬷不知皇后之意,亦不再问,只管忠心便是。
王通从寝殿那边匆匆地走了过来,“娘娘,皇上已无法服药了。”
皇后马上站了起来,一边往寝殿走去,一边急切说道:“马上传太医过来会诊。”
太医院所有太医都会聚在汉阳宫,经过一夜的救治,这才让皇帝转危为安。
然而,却没有一个太医露出轻松的神色,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
皇帝应该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
皇后熬了一夜后,见皇帝终于度过了这一难关,一下子放松心神,险些累得昏厥了过去。
御医忙劝:“娘娘可得保重身子,这时候您万不能出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