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所有人都等着别人出头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出头。
皇权时代里,皇帝的话就是最大的行动力。尤其是一位威望巨大,手握实权的皇帝更是如此。
开恩科考举的消息随着邸报传遍了天下,赵栩甚至表示只要自己有信心通过初考的都能来自主参加考试。这和之前需要参加解试成为举人才能前往汴梁城来说,难度何止降低了百倍。
各地的读书人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可随后就是疯狂的欣喜。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能参加最终可以分配官职的恩科,这简直就是神明的恩赐。
一时之间,从全国各地前往汴梁城的官道上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读书人。有骑马的,有坐车的,有坐轿子的,最多的是用双脚赶路的。他们要赶在七月初一之前抵达汴梁城。因为这次恩科的截止日期就是七月初一。
大宋建炎二年,七月初一。
这一天有超过五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参加了赵栩开设的恩科预试。所谓的预试非常简单,题目都是宋朝的律法与五章算数之中的内容。基本上只要背过律例,懂得算学的都能考过去。
赵栩在这次的考试中限制了年龄,从十六岁开始到五十五岁结束。像是以往那种馒头白发的老头还在不停参加科举想要做官的事情,赵栩是绝对不允许的。
为了安置下这么多的考生,赵栩将之前属于都门禁军的军营拿出来做宿舍,提供所有的饮食住宿支持。
这次的考试赵栩安排宗泽做主考,按照惯例考出来的考生都是他的门生。这算是赵栩最直接的表明蔡京你快点把位置让出来。
赵栩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帮他治理国家,不过他要的是懂法律明数学的读书人。而不是整天只会吟诗作赋搞政争的儒家。考卷方面也是参考了后世的考试,律法和算数各有一张卷子百分。任何一张卷子上能考过六十分就算是过关及格。
上午考律法,下午考算数。考试时间很短,不过阅卷却足足用了十天的时间。没办法,哪怕仅仅只是五万人的卷子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非常可怕的数量了。赵栩也是不得不抽调所有能够抽调的人手来参与阅卷。
像是杨邦乂手下那帮专门搞计算统计的文案,每个人都批阅了不下百份的算数试卷。而律法的全都交给了聂山和张叔夜,刑部的人也是同样全力以赴。这才能在十天的时间里拿出结果来。
最终的结果是只有三万七千人有一门考过了及格线。两门都及格的不足五千。这么严峻的形式让赵栩坚定了打压儒家的信念。若是再这么下去,华夏就真的只剩下了会做官的儒家,而没有了真正能做事的人。那下场只能是被外族入侵彻底湮灭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具体的规则你们都知道了,老夫在这里只强调一点。”七月二十二,复试正式开始。出任主考官的宗泽在汴梁城内一处由军营改造的考场里对着数百名参加复试的考生讲话“绝对不要作弊。陛下可以容忍任何事情,却绝对不会容忍欺骗。作弊的人被抓到,不只是这一次,这辈子就别想再参加科举了。”
众多的考生们都是满怀艳羡的看着宗泽。这位可是皇帝的老师,从一介退休人员一路就要坐到位极人臣的位置。简直就是读书人奋斗的楷模。
而且宗泽这次是主考,他们一旦通过考试那就将成为皇帝的同门师弟。这种身份简直就让人兴奋到不能自己。
考试的题目比起之前的来说要难上许多。律法方面还好说,能背熟宋律的基本上都能考个及格线。若是能够提出正确的见解和理论,那拿到高分并不困难。
而算数方面就困难多了,虽然范围依旧是在九章算术之中,可赵栩却是在考题里掺入圆周率,二次元方程式等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参加过后世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题目完全就是不值一提。可在大宋,能解答出来的都是真正的才子。和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才子不同,这样的才子是赵栩最喜欢也最为看重的。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懂得数学的人就有了研究科学的基础。而不懂的人,连入门都做不到。撑死是和大匠们一样依靠手工技术和经验打造手工制品。
赵栩不是感觉手工制品不好,而是以化学的人口基数来说手工业根本就无法满足需要。开启工业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必须进程,谁先进入工业时代谁就占据着主动权。这一点对于深知大航海时代与工业革命的赵栩来说当然深知其重要性。
想要做任何事情,前提都是要有人,有足够的人才来推动。赵栩从选拔人才的科举下手,重点关注那些懂律法,懂算数的人才。至于那些会吟诗作赋,会写文章的全都赶去清贫衙门就是。
这样的事情只要坚持上几十年,通过考法律和算数上来的官吏们就将成为官.场上的主流存在。到了那个时候依靠律法和算数出头的这些人以及他们学这些准备继续走入官场的子侄们都将成为这一标准的最坚定拥护者。
到了那个时候,儒家想要反扑首先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这些人。
考场就是安排在军营的大校场中,几百张桌子摆放整齐。在校场四周是全副武装的军士。明晃晃的刀枪足以震慑任何想要来捣乱的人。
看着时间,亲自监考的宗泽向身边人点了点头“可以发卷子了。”
试题都是赵栩亲自看过并且修改,之后由内府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大规模印刷。所有的考生只需要答题给出答案,不需要洋洋洒洒的写上一大堆所谓的见解。赵栩不需要他们的见解,只需要他们干活的能力。
卷子发放到了每一位考生的手中。先是在一侧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考试编号,加上编号是为了避免出现少见的重名现象。考试结束卷子被收走后会被用纸条糊上名字。这算是最简单的避免作弊方式。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朝堂上与地方各处官府大都还是之前宋徽宗时代的人,这种事情赵栩当然无法接受。这些老式官僚们都是他要清理的对象。之所以没有一次性下手全都赶走,完全是因为没办法找到那么多的人去替代。
而赵栩开出的考举,为的就是培养忠于自己的嫡系臣僚。不仅仅是朝堂上的那些大员,更多的还是深入地方的各处官吏。
赵栩自己前世的时候参加各种考试成绩都很一般,而他最讨厌的就是作弊。所以自己搞科举的时候绝对无法容忍这种事情。
考卷从出来到送到考生的手中,历尽了多道转折。为了防止泄题,赵栩采用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最终确定的题目从赵栩那里出来之后,相关的出题人员都被安顿在了宫中一处宫殿内,由背嵬军的骑兵全天候保护。这些人只有在考试结束只有才能离开。
同样的,负责印刷试卷的工匠,排版的文案等等只要是见过卷子的人都是一样被限制自由绝对不允许和外界接触。
这种严格的监控环境下,就连宗泽都是到了此时才第一次见到试卷。若是还能出现泄题的事情,赵栩就要怀疑有人穿梭时空带来了超先进的设备。
随着一声锣响,监考官高喊一声开始。众多考生们纷纷拿起笔开始应答题目。
数十位考官在现场来回走动监看,杜绝任何作弊的可能。
宗泽站在一位考生的身后捏着胡须看着卷子。他不是察觉这个考生有作弊的嫌疑,而是在自己心中做着卷子。
“陛下出题的水平很高啊。”宗泽的脑海之中翻腾着试卷上的题目,心中赞扬着赵栩那出众的能力。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监考官从外面匆匆忙忙的走到他的身边低声说了一句。
“大人,大相国寺考场那边有人舞弊。”
宋风天下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夏攻略 (上)
考试作弊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就没有断绝过。只是像是今天这么大场面下还敢有人作弊的,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数量太多,分散在汴梁城内多处军营以及衙门内参加考试。大相国寺因为有着广阔的空间也被借来用作考场。
一个来自江南的考生将大宋律例写成小抄抄写在自己的衣裳内,然后用布缝起来试图带入考场。只是这种招数完全没有用处可言,在入考场搜身的时候就被翻了出来。
这个没有百度的时代里,作弊招数什么的完全是依靠自己想,压根就没有人会传授。在这个考生自认为自己作弊的手段天衣无缝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被那些监考们给抓住。
因为考题基本上都是出自大宋律,只要带着一本大宋律入考场去抄,基本上就能达到及格线。看到商机的汴梁城商贩在初选之后就开始在全城贩卖大宋律和九章算术,销量很是不错。
这个倒霉蛋被抓了之后,在马前街靠近封丘门的一处军营考场内,又有一个考生被抓住了作弊。这位更狠,自己把自己的小抄塞进了x门之中,准备考试的时候去厕所偷看。却没有想到因为太疼被察觉,搜身后被直接抓到。
这两个倒霉蛋会在开.封府的大牢里待上一年。之后会被赶回原籍,从此之后一辈子都将背负着考场舞弊的罪名,终身都没有了再入官场的机会。
“这种东西可以等到吃过饭再给我看。”同样是在马前街,属于李师师的小院内。正在喝酒吃菜听着李师师弹琴的赵栩将写有科场舞弊的本子仍在一旁,没好气的瞪了李信一样。
他正在吃饭,给他看这个实在是添堵。筷子一放,实在是没办法继续吃下去了。
“陛下,有两位御史上了奏章,弹劾此次恩科场地混乱,军士搜身太过粗鲁,有辱斯文。”李信又拿过两本奏章递了上去。
赵栩看都没有看,直接接过来就扔掉“让他们两个收拾包袱去会宁府种地,这辈子别回来了。”
李信感觉这惩罚也太重了,不过是两个御史抱怨了两句而已,直接就被发配去冰天雪地里种地,这种惩罚比起天涯海角来说也好不逊色。
不过李信很聪明,深知自己绝对不能走梁师成的老路,因为赵栩绝对不会给他丝毫的机会。
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就应了下来。
“知道为什么吗?”赵栩看了他一眼。
“小的愚钝,只知这二人必然是惹得陛下不喜。”李信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一脸憨笑的回应。
“那些家伙还没死心。这两个不过是扔出来试探的马前卒。”赵栩端着酒杯抿了一口“只要我稍稍露出一丝的犹豫,他们就会像闻到血腥味道的狼群一样扑过来。直接处置他们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心意不会改变,谁敢出头就打谁。”
赵栩要收走儒家一家独霸的权限,儒家只要不是都死光了必然是要反抗。虽然有点血气的大臣都被先知先觉的赵栩收拢在身边,成为了忠诚的帝党。可儒家的基础并非是朝堂上的大臣,而是各地的乡绅土豪。
他们通过儒家获得的利益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也是赵栩要全力经营新近征服土地的原因所在。
这两个御史表面上是抱怨这次恩科的一些小事,可实际上的目标却是在试探攻击宗泽。
宗泽是赵栩的老师,也是他预定的下一任宰相。赵栩若是稍作犹豫,铺天盖地的攻击就会汹涌而来。各种弹劾的奏章会淹没御书房。在大宋可不止是朝廷官员能写奏章,那些退休的一样能写。他们都是真正的地头蛇。
已经被炮决了的秦桧能搞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来害死岳飞,这些大臣们自然也可以无中生有。到时候整个国家都要忙着打笔仗,所有的一切都会被耽搁下来。这是赵栩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的。
如此迅速的处置两个马前卒的御史,就是要告诉那些背后推动的人别给自己找麻烦。
“等会你去一趟宰相府。”赵栩想了想,出身嘱咐李信“带个口信给蔡京,告诉他他老了,要做百官之表率。明白吗?”
“小的不明白。”李信一脸蒙圈,他这次是真的不明白赵栩在说什么。
“蔡京会明白的。”赵栩皱起眉头,已经不想再和蔡京耗下去了。这老家伙拼命的拖延时间,哪怕多做一个时辰的宰相都不愿意下台。
要不是看在蔡紫萱的面子上,赵栩早就派兵去抄了他的家。哪里还能允许他在这里浪费自己时间。
赵栩说他老了,要做百官表率什么的。就是暗示他你该滚蛋了。别给脸不要脸,再不自己主动那老子就自己动手了。
李信没读过书,自然不明白这里面的典故。而看过史记的蔡京必然明白赵栩在说什么。
要是蔡京还是死皮赖脸的像是北平侯张苍那样赖在宰相之位上,死活都不愿意主动退休。那蔡紫萱的面子也没用。
宋徽宗之所以多次重用蔡京,哪怕是在对蔡京结党营私,掌控朝堂极为不满的情况下还要捏着鼻子用他。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蔡京能够用各种手段搜刮财货供应宋徽宗挥霍。
而赵栩根本就不缺钱,也不需要蔡京的敛财技能。既然没有了用处,当然是要被赶走腾出位置来。
想到蔡紫萱,赵栩皱起眉头看向不远处专心弹琴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的李师师,又想起了此时还在礼部驿馆的西夏使节团。
李信揣摩赵栩心思的本事已经非常出色,单单是看到赵栩的目光看向李师师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陛下,西夏使节团一直在不停的求见,天天堵在礼部门前弄的礼部上下怨声载道。”
“你收钱了?”
赵栩一句话就吓的李信当即跪下叫冤“小的若是收了钱,就让老天爷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整天待在赵栩身边,李信自然清楚赵栩最恨的就是贪腐之人。他要是收钱,都不用拉到开.封府门前去开铡问斩,直接在皇宫里就会被打死。
赵栩闭上眼睛,心中开始仔细权衡起来。
之前赵栩伐燕灭辽的时候,西夏人还没怎么在意。毕竟当时的辽国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大宋动用举国之力伐燕大获全胜,并不能说明什么。
可之后赵栩再次北上,率兵击垮了女真人,彻底灭亡金国,就连金国国都会宁府都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消息传出之后,西夏人都被吓尿了。
西夏和辽国是姻亲之国,金灭辽国的时候他们还曾出兵帮助辽国作战。可却是被金兵杀了个全军覆没。当时就把他们给打的心惊胆颤。
而如此悍勇的金国,居然在大宋的猛攻之下毫无抵抗之力。被一路追杀赶到了自己的国都,然后一把火全部完蛋。大宋如此爆种的强横战斗力真的是让金国君臣都处于吓蒙圈的状态。
西夏被金国轻易击败,而金国又被大宋打的亡国。两边之间的差距自然是一目了然。
要知道西夏可是从大宋叛逃出来立国的,是妥妥的叛臣。之前双方缠战百年,流出的鲜血足以将沙漠都给覆盖。要说大宋不会去报这份血海深仇,哪怕是最痴呆的西夏人都不相信。
打肯定是打不过的。金国那么强横都被大宋一击而灭国。他西夏又凭什么和大宋作对?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是求饶了。西夏人很快就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和之前对待辽国一样,想要和大宋结成姻亲之国。
这次的使团过来就是带着这份使命,想要将西夏的公主嫁给大宋的皇帝。那样的话两家成了姻亲,说什么也不可能被大宋攻击亡国。
虽然说赵栩已经占据了东北蒙古等地的马场,不再需要西夏的河西产马地。可要说赵栩会放过西夏,那就是说笑了。不提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单单是西夏卡在了赵栩西征的道路上这一点,就足以为西夏的命运盖上了最终的定论。
赵栩要西征,漫长的后勤线就是真正的生命线。他怎么可能会让这条生命线握在西夏人的手中。所以在赵栩的心中,灭亡西夏就是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
现在不过是因为西军的整编还没有完成,而神武军长期在外征战需要时间休养而已。
最迟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赵栩就会挥军出征攻占西夏。
这个时候,赵栩自然不愿意娶一个西夏公主,给自己的后花园增添麻烦。哪怕这位公主据说美若天仙也不行。
之所以犹豫不接见西夏使节,那是因为赵栩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直接拒绝的话,西夏人只要不傻就该明白赵栩的目标是谁。
可这种拖延眼看着就要拖不下去了,弄的赵栩也是满心烦恼。
“西夏太子李仁爱,听说对他老子很是不满?”赵栩想起了一部自己看过幻想武侠小说,里面有对辽国公主西夏皇后耶律南仙的描述。
李信能在赵栩身边立足,成为大权在握的大内总管,可不是因为会侍候人。赵栩看重能力,没点本事根本就无法找赵栩身边立足。所以他一直都是尽可能的提前做好功课。
“回陛下话,那辽国末帝被围之时曾派使者向西夏求救,可却被那西夏国主拒绝。最终兵败被杀,西夏皇后与太子都是极为不满。”
“好!”赵栩用力一拍巴掌“去告诉那些西夏人,明天陛见。”
宋风天下 第一百二十章 李清露
汴梁城内的皇宫或许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小的。不过虽然小却是五脏俱全,该有的地方一个都不少。
正殿大庆殿以北的紫宸殿是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的地方。今天这里再次开启接待外国使臣,来自西夏的使臣。
赵栩没从皇宫后面出来进入紫宸殿,因为他昨天晚上在马前街休息,直到天亮才策马返回皇宫。这种事情以往会被文官们劝阻,会被皇宫里的长辈训斥。
可这些都不会发生在赵栩的身上。
文官们早就被杀破了胆子,没有哪个得了失心疯敢于对皇帝说三道四。至于皇宫里的长辈,压根就没有什么长辈可言。就连汴梁城内的皇亲国戚们此时都
是瑟瑟发抖。
因为赵栩已经展开了对皇亲国戚们的追查工作。已经有许多人被除去了爵位,开除族谱深陷大狱。这种时候皇亲国戚们害怕都来不及,哪个还敢去训斥赵
栩,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北宋的皇帝大都是从禁军将门挑选皇后,就连后.宫成员也大都是将门女子。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能够将禁军牢牢的绑在皇家的身上。不过随着时间的
流逝,这些沾亲带故的亲戚们就成为了毁灭国家的最大推手。
赵栩以雷霆之势扫灭都门禁军之后,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相反,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只是开始。
都门禁军盘踞汴梁城百余年之久,常年和皇家结亲使得各种关系网犹如蜘蛛网一样复杂。赵栩扫灭禁军属于割掉了烂肉,可内里的病根也不能放过。
这百多年来单单是朝廷播放俸禄花销就高达三十亿贯之多,而都门禁军依靠自己的身份奴役本属于皇家的军队在汴梁城这座天下最为繁华的城池里做着各
种各样赚钱的买卖。
像是汴梁城内的马车行几乎都是属于禁军所有。码头上的抗包工,也大都是禁军出身。一大半的磨坊与铁匠铺属于禁军。城内一半以上的油坊属于禁军。
三分之一的粮店属于禁军等等等等。
马车行的马匹是朝廷花钱养着的,码头的禁军军士是朝廷的,铁匠铺以及其他铺子里的工匠是朝廷养着并且提供原料要用来打造兵器甲胄的,粮店里的粮
食是朝廷发放的。布店里的布匹是朝廷发放的。
做着众多无本生意,几乎垄断了汴梁城一半以上生意的禁军,这么多年来通过各种生意赚取的财富何止数倍于那三十亿的军费。
可实际上落入赵栩手中的财富才多少?整个都门禁军指挥使以上全都被抄家,落在赵栩手中的钱货也不过才三亿贯而已。其他的那些钱哪里去了?
或许普通百姓们不会明白这些钱为什么会没了,但是赵栩却很清楚这些钱都是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伸手的人给吞了。
这些人从朝廷大员到皇亲国戚应有尽有,他们才是都门禁军最大的后台。也是多次整顿都无功而返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是赵栩深深的明白枪杆子的重要性
,早早的就掌控军队再下手,那他说不定已经是暴毙而亡。
皇帝名义上是天子,可并非真的是神仙。历史上死的不明不白的皇帝那多了去了。
对于挡住自己发财道路的人,管你是皇帝还是神仙鬼怪。见神屠神,见魔灭魔!
之前是因为金国带来的外部压力太大,在有着亡国灭种危险的情况下赵栩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外敌的身上。没能来得及对那些人下手。而等到外部的威胁被
清除,回到汴梁城的赵栩就要对这些人下手了。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皇亲国戚被抓进了开.封府的大牢,众多专业的审讯高手们正在日夜不停的审问这些人的家产。要钱不要命的人绝对不可能活着出去。
至于那些曾经在朝堂上为官,伸手在都门禁军之中拿过好处的。哪怕他们早就已经死的骨头都没了,赵栩也没打算放过他们。依靠其遗泽在各地占据大量
好处的地方乡绅豪族,赵栩在收拾完汴梁城的皇亲国戚后就会对他们下手。
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人敢于招惹赵栩,所有的官吏以及皇亲国戚们都在赵栩的面前瑟瑟发抖。
当赵栩在皇宫门前下马的时候,等候入宫的群臣纷纷行礼,场面浩大。
随意的挥了挥手,赵栩直接走入了皇宫。
前往紫宸殿偏殿换衣服的路上,在偏殿外值班的军官急忙上前行礼。
“你是曹杰?”赵栩看着军官的脸,脑海之中瞬间就闪过他的相关资料。这是之前伐燕的时候就参军的老兵,在灭辽灭金之战中都表现出色被连续提拔的
年轻将领。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做到了都指挥使的位置,前途无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