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仓库到大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人家
赵佶此时也一脸欢喜地笑了起来:“童卿所言甚是。自朕即位以来,便知我大宋境内匪患不断,尤其是山东境内更是贼寇遍地,朝廷多次敦促地方官府灭贼安民,却不见成效。此番青州都监孙途能为国除贼,为朕分忧实在功莫大焉。枢密院,兵部,诸司衙门以为如此功勋该如何赏赐才好啊?”
皇帝这话一出,本来蠢蠢欲动的那些官员的动作陡然就凝滞住了。他们是真没想到孙途居然会在短短时日里再次荡平二龙山,使青州境内再无匪患,这功劳确实算不小了。
就是高俅和梁师成,这一会儿也愣在了那里,有些无法理解孙途的这一做法。他居然在明知道朝廷会降罪于自己的情况下还如此卖力作战,难道就没有想过会出现鸟尽弓藏的结果吗?他就没想过可以用养寇自重的手段吗?
童贯一直都在关注梁师成二人的神情变化,见此嘴角略微一扬,这才说道:“陛下明鉴,此事微臣已与兵部商议过了,论此番平贼之功,孙途自然是要重重封赏的。但,因他之前曾任意胡为,为青州安定而大肆杀戮当地官吏,此举确实大大不妥,多被朝野非议。所以臣以为此番可算作他戴罪立功,既不赏也不罚,兵明旨天下,也好让天下臣民知道陛下之公允圣明。”
赵佶笑着看了他一眼,又扫了一眼此时依旧陷于沉默中的群臣:“诸位爱卿,你等以为如此做法可还得当吗?”
说是征询群臣的意见,但只看他那笑吟吟的满意模样,谁都知道皇帝是个什么心思了。到了这时候,又有哪个人敢贸然站出来扫官家的兴呢?毕竟孙途说到底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武官罢了,是断不可能威胁到在场这些朝廷
重臣的。
就是梁师成和高俅,此时也有些踟躇不定,一边是自己的颜面,一边是皇帝的圣意,他们可就不好选择了呀。要是换了一般官员,这时倒真敢站出来和皇帝唱唱对台戏,奈何这两人都是靠着圣眷而起,可不敢冒如此风险。
就在这时候,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缓步走出了臣班,用苍老的声音缓缓说道:“官家圣明,如此做法确实最为妥当。从这次孙途能迅速平定二龙山便可知他不但是朝廷中难得的良将,也是一个忠君的臣子。如此看来,他之前莽撞行事定有苦衷,或许正如其在奏表中所写的那样,是因为慕容彦超等人已经威胁到了青州安定,他不得不破例而行。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急从权之下,他这一行为虽然有待商榷,却也情有可原。若是再加上这次所立功劳,功过相抵,就不必再追究其罪责了。”
随着他这一表态,殿上群臣的动作是彻底都收了回去——蔡太师已开口为孙途说话,认为他可功过相抵,谁敢再作质疑,那就是要与太师为敌了。这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得罪的大人物,甚至有时候比皇帝的权势更大。
纵然心中再有不甘,梁师成和高俅也只能恨恨作罢。他们这次输了,输得还很难看,不但丢了青州和培养多年的慕容彦超,而且连自己的颜面都彻底扫地。恐怕今后很长一段时日,朝中人都会认为他们弱了童贯一头,会认为那个六品的青州都监孙途是他们两大权臣都无法处置的。
与他们相反,赵佶的心情却是相当不错:“太师果然不愧我朝中元老,看事情就是透彻。那就依你所奏,孙途一案前事不究,功过相抵。另外,青州将士连番破贼的功劳却还是要赏的,着户部斟酌了赏赐些丝帛财物,克日便送过去吧。朕希望我大宋其他各州府的兵马也能如青州一般,早日平定当地贼寇,如此才能使朝廷北伐之时再无后顾之忧,才能尽快地收回幽云十六州!”
“陛下圣明,枢密院这便会下文诸州路,以期各地能尽快平定贼寇,还我大宋天下太平!”童贯反应很快,立刻就上前表态道。随后,其他臣子也纷纷跟进,朝会之上顿时君臣一心,气氛融洽。
散朝回到枢密院的童贯终于一扫多日来的阴郁之气,见了方谦后便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良玉果然见识非凡,这次真如你所料,一切都已过去。想必如今某些人在朝中都快要抬不起头来了,只要明年把圣人极需看到的差事办漂亮了,我多年夙愿便可一朝得偿了!”说着便哈哈笑了起来。
“下官可不敢贪功,一切都是童帅你深得陛下信重之功。”方谦忙奉承了一句,这才又提醒道:“既然朝廷已有此意,童帅也该早做打算才是。当尽快把消息传递青州,如此才能让孙途心中感念,今后死心塌地地为童帅效力。从江州和青州的屡次胜利来看,孙途此人论练兵用兵都很不俗,说不定将来会成童帅你身边的
一大助力呢。”
“唔,你这话倒是不错。西军那里虽然与我关系不错,但终究非我嫡系。若是孙途真有些本事……”思忖了片刻后,童贯点头道:“那就由你以我之名给他去封书信吧。另外,再送他黄金三千两。朝廷是不可能因战功赏赐于他了,那就由老夫来赏吧。也免得他把手伸向军中,拿走本该分于青州官军的赏赐。”
“童帅英明,想必孙途一旦知道童帅苦心,定会感激涕零。”方谦也有些佩服地看了对方一眼,这才赶紧去办正事了。
¥¥¥¥¥
八日后,青州城。
朝廷的赏赐自然不可能这么快送到,以如今大宋官场的办事效力,只怕这笔赏赐得等到明年开春才能见面了。但童贯派出的信使却以极快的速度把他的书信,以及那三千两黄金送到了孙途手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别说黄文炳他们了,就是孙途也是略感意外的。其实之前他也没有作太多的考虑,只是咽不下之前被伏击的那口气,再加上不想在此留下遗憾才会不顾一切地出兵攻打二龙山。
本来他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与朝廷好好周旋一番了,现在倒是意外之喜。虽然这封信里也多有责怪他胆大妄为的意思,但孙途却也看得出来,自己冒险杀光青州城中官吏一事已是就此了结。
“呼……”感觉大出了一口气的不光只有孙途,更有身前的一干下属人等,其实从二龙山归来后,这些人表面上表现得很是欢喜,心里依旧难免紧张。
“黄兄,这下你可能安心了吧?”孙途从黄文炳手里接过书信后笑着问道。
黄文炳唯有回以苦笑:“话虽如此,但下官依然觉着都监你之前的行为过于莽撞了。其实……”
“好了,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再提,接下来我们要将眼光往长远了看,既然朝廷已不再追究此事,那就是认可了我们暂管青州文武诸事,想必短时间里继任者也不会到来……”这倒是句实话,在有慕容彦超等人的前车之鉴下,哪怕朝廷现在任命了新的青州知府以下的相关官员,他们也不敢随意赴任,毕竟孙途太过强势,而且手段也太狠了些。
说着,孙途看着黄文炳道:“我等都是武人,治兵还行,治民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接下来就由黄兄你暂行青州知府之权,可不能让境内的百姓乱了规矩。”
这话一出,黄文炳便是一怔,随即又有些激动起来。他之前追随孙途时只是想捞个正经出身而已,虽然后来经历了不少艰险,差点连性命都不保,但却也没想到好处来得这么大,这么快。别看只是暂代知府,并未得到朝廷认可,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把差事办好了,朝廷到时候还真能顺水推舟地把这一职位交给自己呢,这可是多少科举出身的读书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啊。
这一回,黄文炳是真个对孙途心服口服,感激涕零了。
{本章完}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346章 岁末年终
对于黄文炳这一反应,孙途倒是没有太过在意。在他看来,这只是顺理成章的结果,黄文炳确实有能力,对自己也算忠心,再加上如今青州城里除了他还真没人能更好地担任此职,不让他暂代知府还能选谁呢?
其他人等见状则都笑了起来,纷纷出言恭喜黄文炳。在闹腾了一阵后,孙途才又道:“治理还州府文事是一方面,咱们更关键的还是该强军,这就是我等份内之事了。”
这话立刻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认同,大家都知道能有今日都是因为青州军足够强大,而要想继续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让青州军更加强大就成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孙途见此也满意地笑了:“所以我打算再次扩军招兵。这次我们虽然捉拿了近千三山俘虏,但他们到底能不能用还不好说,至少在确认他们是与我们一心前,我们不能完全将他们视作同袍。而几番征战下来,我青州军的伤亡也自不小,现在也该想法儿继续从民间征召青壮入军了。这事,可得交给你们去办了。”
“都监放心,如今我青州军不但在青州境内威名远播,就是在整个山东,那也是人人敬仰。只要我们把招兵的意思散播出去,多了不敢说,三五千人总是能尽快招募起来的。”齐得胜当即回话道。
其他人也跟着纷纷附和起来:“是啊,其实最近城里都有不少青壮在四下里打听有没有机会入我青州军呢,这次有了机会,他们一定不会错过。”
“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不过我对青州兵的要求依然不会因人数的增加而下降,首要的一点就是绝对服从军令,然后才是肯吃苦能操练,至于出身什么的倒是可以先摆在一边。宁缺毋滥的原则,希望你们都能贯彻下去。”孙途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希望在年前就能将征兵之事办起来,然后慢慢操练,如此到了明年秋冬季节,我青州军便将更加强大。”
如今孙途已不打算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在把自己的意图和大方向都交托出去后,就把这种文武之事交由黄文炳、齐得胜他们来办理。至于他自己,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等到众人都散去后,他特意叫住了黄文炳:“还有一事,现在需要你以暂代知府的身份来办,那就是给山东境内的几处州府主官去信,让他们能与我青州结成同盟。”
“嗯?都监这是何意?”黄文炳有些疑惑道。大家都是朝廷命官,何来同盟一说?真要说同盟,不还有上边的京畿东路的转运使衙门来统领一切吗?
“这次我青州剿匪却引来了济州府的梁山泊贼寇。要不是他们来得晚了一些,我军又正好已打下二龙山,恐怕之后的战局会再生波折。这次是运气,那将来呢?我绝不能让这样的变故再生,这就需要我山东各州府官军同心协力了。”
孙途脸色凝重地说道:“这次你要做的就是把此事说得明白些,让周围那些州府官员知道贼寇联合对他们的危害。现在连占山为王的那些贼寇都能互相联合了,我等朝廷官军却还只是自顾自,那也太说不过去了。此事必须尽快达成协议,不然后果可就不好说了。”
黄文炳这才明白孙途有此苦心,便抱拳应了下来,随后又有些担心地道:“都监,你如此做法就不怕朝廷疑心吗?毕竟之前杀慕容彦超一事才刚得到解决。”
“事关我青州和山东全境之安定,我也就顾不上这些旁枝末节了。”孙途笑了一下道:“你只管去做,我相信总有明白事理之人能明白我的!”
等把这些文武之事都吩咐下去,孙途才彻底地放松下来。接下来他是打算好好陪陪雅儿,并准备自己二人大婚的一切东西,虽然不必像这时许多人成亲时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但该有的喜庆场面还是不少缺少了的。
而在经历了被孙途当众求婚的惊喜后,雅儿再和孙途相处时就显得格外的羞喜,总是俏脸红扑扑的,连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往轻了些,但她的眉梢眼角间却又透着浓浓的喜悦与期待,虽未真正说出来,但已迫切希望那一日早些到来了。
在十一月剩下的几天时间里,孙途就一直陪伴在雅儿身边,和她一起在自家宅子里看天看雪,说说能让小姑娘更感害羞的情话儿,一切都显得格外放松……
与孙途的放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人依旧在忙碌着各自的差事,尤其是军营那里,如今更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前来应征,除了青州本地的,更有不少是从附近州府闻讯赶来的。
其实在大宋朝廷文贵武轻的思想指引下,民间对投身入军伍是相当抵触的,更传出了好男不当兵一说。也只有犯了罪被发配者,以及遭了灾实在活不下去了,人们才会无奈地进入军营。
入了军营难有出头机会,甚至于会沦为上司苦力,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这已成为如今民间的普遍认识。可是孙途的横空出世,在青州军中所施行的种种变革,却将这一成见彻底打破。
只要进入青州军,钱粮饷银再不会被人拖欠,就是之前被积欠下来的钱饷也会按数发还,而且只要你肯努力操练,军中还会按表现发放奖励。光是这些好处,已经足够让许多日子过得苦巴巴的普通百姓心生向往了。
更别说此番孙途带兵扫平了青州境内三处贼寇山寨,为民除害的同时也彻底打响了青州军的名头,被山东境内的许多百姓看成了英雄队伍。山东一地本就多豪杰之士,现在大家有机会投身这么一支英雄军队,自然是人人心动,哪怕不是青州本地人,只要得到消息,就有不少人会不辞劳苦地跑到青州城应征。
于是一个打破所有人认识的场景就这么在青州城里出现了,当其他州府的厢军只保有不足五成的情况下,青州军的应征者却已超过了朝廷的额定数量,等到腊月过半后,这一数字便定格到了三千七百,比朝廷规定的厢军人数都要多出足足七百人来。
如此惹人瞩目的成果自然让孙途他们大感振奋,但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不小的。本来在抄灭慕容彦超等官吏满门后,孙途便获取了大量的钱财,之后连平三处山寨,又缴获了更多的好处,除了分发给立功军卒,以及抚恤伤亡者外,军队仓库里还是有几万贯结余的,大家原先还想着能够用上一两年呢。
可结果,在如此大量的新兵应招入营后,军中消耗就一下子大了许多。尤其是本来就短缺的粮食,接下来更是捉襟见肘。黄文炳只能通过各种渠道从周围的州府购入粮食,甚至都开始把主意打往其他各路了。
孙途见状也不含糊,立马就将自己新得的那三千两黄金也全数拿了出来,交由军中支用。也是在其他兄弟的一番苦劝之下,他才拿回去了三百两黄金作为明年初的大婚之用。
而这事一经传出,孙途在青州军上下心目中的地位就再次得到了提升,所有人都打心眼里地佩服孙都监。要知道其他厢军主将往往都是想方设法地从军中获取好处,克扣军粮,吃空额什么的只为满足自己的贪欲。可孙都监却与他们完全相反,不但不从军中获利,反而不断地往里头投钱,这样的将军不得人心,试问还有哪个将军能得到官兵的拥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孙途,当山东民间,军伍中多有崇敬他的时候,一些州府的官员和将领却对他有不少看法了,因为黄文炳的公函已经送到了他们的案头。
“一个小小的六品都监,一个到现在还算不得官员,只是因变故而暂代知府一职的家伙居然就敢对我等发号施令,还妄想统领山东全境的官军了?他们当自己是什么人?谁给他们的胆子敢有这等狂妄的想法!”
这几乎是所有收到书函之人的第一反应。不过他们也知道孙途在朝中有靠山,连梁师成这样的高官都动不了他,杀了慕容彦超等几百人都是不了了之,所以也没有和孙途为敌的意思,只是发了几句牢骚,就把这些书函给丢到了角落里去。大家地位相当,甚至比孙途更高,谁会愿意奉其之令呢?
至于一些有所心动的人,在察觉到大家的心意后,也都不敢逆势而行,除非有一个契机出现,否则孙途整合山东官军的想法只能成为一句笑话。
而契机,却在这个岁末年终的最后关头出现了。任谁也不会想到,在青州连平三山,官府气势正盛的时候,居然还有山贼匪寇会公然有所行动。
除夕夜,当整个大宋天下都沉浸于喜悦中时,一支军队突然从梁山泊出来,直杀向了离他们不远的独龙岗……
&&&&&&
又是新一年。。。。不,是新一周开始了,本书也破了百万,所以求下票票支持啊。。。。。。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347章 济州求援
大年初七,青州城。
持续了小半月的风雪到了今天终于停歇,久违的阳光也在云层消散后露出了笑脸。这让沉寂了有段时日的青州城也再次热闹起来,大街小巷间行人往来不断,各大小店铺跟前更是张灯结彩,处处都透着节日的喜庆。
本地三山盗匪尽去,百姓们全都有了奔头,再加上又逢年节,大家自然是要好好放松,把这一年来的辛劳和忧虑都暂时摆在一边,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幸福时光。
大家也都知道这来之不易的一切都因谁而得,所以每当有人打从城东那处占地极广的大宅门前经过时,都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自发地行礼问候孙都监一句过年好。哪怕此时门前无人,也不妨碍大家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心中对孙途的感激之情。
而此时受满城百姓爱戴的孙途倒是真在家中,并未去军营或是衙门坐镇。毕竟过年嘛,如今府衙和军营里的人也都放了假,就是再有公务要忙也差不了这几日了。而且等到上元节后,正月十八便是孙途与雅儿大婚的日子,他就更需要在家中筹备一切了。
虽然因为不喜拘束而将三媒六证之类的玩意儿都给辞了,但这时候的婚礼还是有太多的讲究需要孙途来参与其中,他总是要多作了解的,毕竟入乡随俗嘛。而这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对大婚当日时辰的精确把控,这可是关系到新婚夫妇一生运气的大事,就是孙途也不敢太过马虎了。
此时,他就正和雅儿一起看着黄文炳着人送来的相关时间流程,看得两个对此一窍不通的年轻男女咋舌不已:“这成个亲还真是复杂,比我率军打仗都要辛苦……”
雅儿小脸红扑扑地依偎在孙途怀里,此时也认同地点头道:“是啊,那天我们要从早忙活到晚,雅儿真怕自己会出什么差错呢。”
“放心吧,有我在呢,一定不会有事的。”孙途说着,目光往上头一扫,看了眼上方的具体日期时辰,又有些无奈地一笑:“今年又成了宣和元年了,如此几年就换个年号,当今官家就不觉着麻烦吗?”
不错,在重和年过了两年后,不知是不是觉着这两年的年景依旧不够如意的缘故,当今皇帝居然再次改换年号为宣和。其实早在去年七八月间,朝廷就已把相关公文送达天下各州府县了,只是孙途之前并未主政,所以也是直到今日才注意到朝廷又改年号了。
对于习惯了后来的明清两朝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甚至可以用年号来指代当任皇帝的做法的穿越者,孙途对赵佶如此频繁地更换年号一事还是挺不能接受的。
在吐槽了一句年号的改变后,孙途又搂过了雅儿再次钻研起大婚当日的种种细节来,同时心里感叹,相比起来,到底还是后世的现代婚礼更人性化啊。想想后世某几位同事同学当初所谓的复古婚礼,那是完全无法和纷繁复杂的古婚礼相比的,要是真让他们按古代规矩来,恐怕没一对新人肯接受这样的婚礼了。
正胡思乱想间,家中管事来到了书房前,小声禀报道:“老爷,黄知府在外求见。”虽然黄文炳只是暂代知府一职,但一个多月下来,却得到了全城百姓的认可,所以大家也都称其为黄知府了。
孙途倒是略感奇怪,初一那天黄文炳就已和其他人一起来给自己拜过年了,怎么才几天工夫又登门了?难道是出了什么他不能应付的麻烦吗?
雅儿则很是乖巧地起身回了后院,把这里让给了男人。在孙途点头应允后,管家这才把一脸惊急之色的黄文炳给请进了书房,一看到孙途,他就急声道:“都监,又出大事了。就在除夕当夜,济州府境内突生乱子,有梁山贼寇夜袭独龙岗上的三处庄子,虽然未能破庄,却也杀伤了诸多人命……”
“嗯?竟有这等事情,你且坐下了慢慢说。”孙途一听眉毛就迅速挑了起来,等其落座后,才又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事?”如今这时代消息传递可不那么容易,哪怕济州青州只两三百里路程,这等事情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传过来。
“回都监的话,是济州府那里刚刚派人前来求援,卑职才知道的有此变故。”黄文炳喘了口气后道:“除夕夜未能突袭得手,梁山贼寇索性就围困了独龙岗三庄中为首的祝家庄,他们的情势岌岌可危。而当济州府派出兵马前往解救时,又被梁山泊的伏兵杀败,眼见贼人势大,济州府这才向周围几处州府求助。如今已过了四五日,也不知那祝家庄守不守得住。”
“你是说梁山泊一伙攻打的是祝家庄?”孙途之前还没当回子事,此时才终于郑重起来——故事里的三打祝家庄还是出现了吗?
作为水浒传奇里极其有名的一段大战故事,孙途自然很是熟悉。他甚至都清楚地记得梁山与祝家庄之间是因为杨雄石秀和时迁三人夜宿祝家庄,时迁偷鸡并自称梁山好汉惹怒庄中人等被捉才引发的这场大战呢。
可现在,时迁还端端地在青州军中担任斥候营队长一职,再没有如之前般偷鸡摸狗,更不可能跑去祝家庄招惹是非,怎么又会出现梁山出兵攻打的祝家庄的事情?
黄文炳看出孙途的疑惑,便解释道:“据说是几月前梁山出兵来救二龙山时,后路曾被独龙岗三庄派人袭扰,所以结下了仇怨。只是没想到他们竟如此胆大,挑在了除夕夜就偷袭祝家庄,还击溃了济州官军……”
“竟是这么回事吗?如此看来,祝家庄遭逢此劫倒是因我青州而起了。”孙途面色凝重地说道。其实真要算起来,祝家庄之前还真帮了孙途一个大忙,要不是对方从后袭扰,只怕梁山泊的人马会更早抵达二龙山,那时他尚未率军攻破二龙山,一旦腹背受敌可大大的不妙哪。
黄文炳点了点头:“所以卑职愚见,此事上其他州府可以置之不理,但我青州却必须出手相助。另外,这也与都监你之前推行的山东各州府官兵合作一事相合,虽然暂时无人响应,但此事关系到山东州府之安危,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
1...133134135136137...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