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仓库到大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人家
而且,此关内还屯守了上万边军精锐,虽然这些兵卒看着好像远比不了禁军和青州军强壮剽悍,但孙途却能从这些将士的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杀气,那是真正经历过生死锤炼,多少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才能铸就的可怕气质。
可以说,正因为有这支军队驻守雁门关,辽国才不敢大举进犯中原,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出小股部队对后方进行袭扰,却也无法对大宋造成太大的损伤。
察觉到这一点的孙途对这里的守军自然是肃然起敬,留在此地时,他们的态度也是格外不同,这也让他赢得了此地不少将士的好感,也让他们记住了这个打从南方而来的京东路兵马都监。
在抵达雁门关后,童贯并没有急着继续向前,而是派人先和北方的辽人接触,将自己出使辽国的身份给传递了过去,等候那边的反应。
然后,他们便在雁门关一带暂时留住了下来,孙途也趁机到关外之地走了走,凭吊了一下在此处作战而死的大宋英雄,以及那个其实并不存在,却为两国和平而不惜自尽身亡的大英雄——没错,那就是辽国南院大王,宋国丐帮前帮主,萧峰萧大侠。
虽然这里不可能存在什么乱石林,也没有萧远山跳崖前徒手所刻的石壁绝字留下,但立在雁门关外,感受这里的风起云涌,就难免让孙途想到了这一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在此逗留了有好几日,直到过了端午节,辽国那边才终于有了回话,准许大宋使节人境。不过他们也提出了要求,此番入境的宋人队伍不得超过一千!
对此,虽然有人不满,但童贯倒是没放在心上,很快就应了下来。
于是五月初七日,使团队伍再度北上,真正踏入到了辽国境内。而作为护卫之一的青州军则在雁门关留下了大半,只有两百人随行。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378章 宋使在路上
辽国南京,宋人口中的幽州城,辽人则称之为析津府。
既然宋国使者北上,这南京自然是接待他们的最佳选择,而此时南京方面的主要官员在得知先一步传递而来的消息后齐聚一堂,商议着该如何招待或是应付这些宋国来使。
辽国自太宗朝开始就已为了更好地统治全国而制定出了如同后世“一国两制”般的策略来,即以辽人治辽,汉人治汉,让汉人官员在南京等地为官管治治下的百姓,从而不使两民族之间产生太多的仇恨,同时还能拉拢大批有学识,有才干的汉人精英。由此,便有了南面官和北面官之别。
这一举措对整个大辽的发展和兴盛来说无疑是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正因如此,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摩擦日益减少,能安居乐业的汉族百姓也不再理会到底是活在哪一族的治下,依旧勤勤恳恳地劳作生产,为辽国的不断壮大尽着自己的一份职责。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表象而已,事实上处于南京的南院诸官中,真正握有绝对实权的依旧还是那些契丹高官,至于所谓的南面官不过是受他们驱使,地位比寻常百姓要高而已,真正能得辽国朝廷信任和重用者那是凤毛麟角。
比如执掌南京大权的南院大王便是契丹人,就连其帐下掌握实权的诸多部司的主官也有多半是契丹族人,今日会面的十多名要紧官员中,汉人出身者不过区区三人,而且他们在这场会议中也显得极其低调,几乎什么话都不敢说。
辽人剽悍的作风在这场南面高官的会面中也表现得极其明显,这些高官全都席地而坐,跟前矮几上放的金银容器里所装的也不是茶水,而是最烈的酒,有几人口中干渴都不把酒倒入杯碗里,直接就抓过酒壶来往嘴里直倒,这事情还没说多少呢,已经有两人喝得面红耳赤了。
这场面直看得三名汉官眉头略皱,但他们却不敢开口。倒是坐在上首的那名模样凶悍,却又举止儒雅的男子有些不满地开口道:“耶律挝达,你们几个也太不像样了,如今有正事要谈,想喝酒不会等一等吗?”
“大石林牙你是有所不知,我们几个都是在接到消息后从城外快马赶回来的,实在口渴得很,难道还要忍着不成?何况,我等本就不懂什么礼法,宋人要是来犯,我们自会与他们一战,可现在只是来了使者,自然有林牙你和耶律雄格来应付,我们听着便是。”辽人,尤其是契丹族人间的尊卑之分并不像汉人那般讲究,所以此时被点到名的耶律挝达的回应显得格外不当回事,同时也引来了在场其他几人的附和与嬉笑:“是啊,有大石林牙几位在,这等事情也根本不用我们操心,你们说着拿定主意便可。”
耶律大石只能一声苦笑,真拿这些人没什么办法。随后便看向了最上首的耶律雄格,也就是如今南京真正的话事人,南院大王。这位倒是显得颇为沉稳,见状也只是微微一笑:“其实宋人派来使者也不算什么,不过我与林牙之前商议着却发现这次又有所不同。那宋使之首居然就是童贯,那可是宋**中数得着的人物了,这就有些奇怪了。”
“有何奇怪的地方?”几个契丹武将依旧有些懵懂,又不是太当回子事儿地随口问道。
“自古哪有武将带人去别国为使的?又不是立刻就要对我大辽用兵。”
“大石林牙你不就是我朝难得一见的将才,还不是之前去使宋国?”
“那不同,我当初是隐藏了身份而去,至少明面上是陈襄南作为正使。”耶律大石说着看了眼同样身处堂中的陈襄南,对方忙点头笑了下。随后,他又继续道:“而且那一次,我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将西夏的暗子给挖出来,那次也算是小有收获。但这回童贯到来,就值得细思了,恐怕是别有用心哪。”
“那不如就让人在半道上把他们给全部铲除了。反正他们入我大辽不过千把人而已,杀他们也不费多少手脚。”坐在耶律大石对面的一个北面官懒洋洋地开口道。这位身量高大,坐着都和一般人站着差不多了,蜡黄脸上的一对三角眼,让人看了都心头生寒,正是南京这里地位只在耶律雄格之下的南院宣徽使耶律思不达。
他这话一说,耶律大石几人还没开口呢,陈襄南等几个汉臣已失声惊呼了起来:“宣徽使不可,这就是授人以柄了,恐为天下人唾弃。”
这让耶律思不达脸色一沉,哼了一声想要呵斥,不过耶律大石也跟着道:“宣徽使,这只会挑起我大辽与宋人之间的全面大战,如今我国中是什么形势你难道不知道吗,怎能生出这等想法来?”
“那依着你的意思却该如何是好?那童贯来我大辽一定别有居心,说不定就是想以使者身份来窃取我大辽诸般隐秘,难道我们就要坐视他们得逞吗?”耶律思不达倒也不敢和辽国朝中声名显赫的耶律大石为难,只是嘴上却不肯相饶。
“我也只是说有可疑,在他们没有做出什么举动前,怎能动手。当然,必要的防范还是要的,今日来和你们商议,就是为了让你们各部司帮着一起配合,看住了这支宋使队伍。还有,之前宋国那里还有消息传回来,说是童贯在离开汴京后还在外逗留了一段时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他手下人口中套问出其中原委。”
本来,耶律大石他们是打算和这些人好好商议,而不是直接下达命令,不然会惹来对方的不快。但现在话说到了这个地步,他也就不再有太多顾虑,转眼就把自己和耶律雄格定下的对策给吩咐了下去:“至于接待宋使的人选,还是由陈襄南等几个汉臣来,再由我出面安抚一番,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雄格暂时不用见他们,先放他们在此几日再说。”
对此,这些都没什么异议,于是这场会议终于在很快的时间里结束,这些辽国高官也即刻起身散去。一边往外走着,还有人口中嘟囔着:“这点小事也要特意将我等叫进南京,这大石林牙是越来越像汉人了。”
“呵呵,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石林牙乃是我大辽百年来第一个能与汉人在诗书上一争短长的奇才嘛。说不定要是由他来主政,我大辽将有一番新气象呢。”耶律思不达似是帮着解释了一句,只是其眼中却有道异芒一闪即逝,周围人都没几个发现了的。
堂上的耶律大石听了后,只能抱以苦笑,看着同样无奈的耶律雄格:“雄格,我们接下来还是得小心着些才好哇。”
“我知道,ni bàn shi wo fàng xin。”耶律雄格温和一笑。他虽然没有如耶律大石那般有学识涵养,但作为辽国真正的重臣,在这等大事上也表现得极其沉稳,可不像其他人那么的张扬。
“再过上几日,宋使队伍就到了,我们可得好好准备一番。”耶律大石转身看了看外头空荡荡的院子,轻轻地吐出了口气来。
¥¥¥¥¥
此时,被耶律大石所惦记的宋国使节队伍确实已经离着南京越来越近了,而在这一千人的队伍旁边,如今还多了一支两千人的辽**队。他们明为保护,其实却有监视的意思在里头,毕竟一支敌国精锐深入本国腹地总是叫人不敢放心的。
而在进入到辽国境内后,孙途也发现自己之前的一些想当然的常识是错误的。比如他一直都以为两国摩擦不断吃亏的必然是宋人,可在入辽境后才发现其实辽人百姓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几乎和宋人没什么两样。显然,在辽国派出队伍去宋国打草谷时,宋军也没客气,照样骚扰辽地,也在他们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
而这么一来,也让辽人对宋人充满了仇恨,在见到打着宋国旗号的使者队伍经过时,村镇中的百姓都是一副随时可能杀过来的架势,要知道这还是在他们边上有辽国边军的“保护”下呢。
而且,更让孙途,以及许多宋国将士感到吃惊的是,这些辽国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本来嘛,辽国分南北治民,安置在南边的也都是汉人百姓了。
在孙途原来的概念里,辽地汉民应该是对契丹人充满了仇恨的,随时都会爆发起义,而对宋国大军则充满了期盼。正所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嘛,但现实中却压根是颠倒过来的……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也就能理解了,寻常百姓哪来的家国之念,对他们来说最要紧的就是生存和吃饱穿暖,只要统治者能做到这点,管他统治自己的是外族还是汉人呢。
而现在,辽人至少还能让他们吃上饭,倒是宋人总是侵扰他们的安宁,如何还会有盼着敌人来的人呢?
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思,孙途一行终于在入辽地十日后抵达了南京!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379章 抵达幽州
大宋宣和元年,大辽天庆九年,五月十八日,宋使团终于抵达辽国南京城下。
仰头观望着这座古老的城池,孙途心中的感慨可比随行任何一人更多,因为他想到的不光是过去,更有未来千年的时光。
有谁能想到,这座如今汉人眼中充满了遗憾与耻辱的古老城池在数百年后会成为天下的中心,哪怕是千年之后,已经改名为北京的城市依旧会是整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几座城市之一呢?
当然,对其他人来说,眼前这座已经有不少辽国官员迎候在外的城池依然是宋人的心腹之患,是所有宋国臣子乃至百姓都希望能尽快收回来的战略要地。
不错,战略要地,作为从春秋战国,甚至更早之前就已屹立于北方大地上的古老城池,它拥有过太多的名称——燕都、燕京、幽州……但不变的,是它在北方之地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无论哪方势力想要控制北方之地,都要先一步将它收入囊中,由此,一场场的战斗在此展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在此上演。
可谁又能想到,在百多年前的那场动-乱中,一个叫石敬塘的家伙会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援助而将幽州城在内的大片土地全数割让给了他们。由此,中原王朝彻底失去了北方最强有力的屏障,也失去了大片可以用来养马自强的土地,让之后建国的大宋一直在军事上就处在了极度被动的地步。
可以说,要不是石敬塘的这一举措,大宋将比现在强盛得多,破辽国,吞西夏或许也不只是一个口号和幻想而已。也正因如此,无论当时还是后世,多少汉家男儿都把石敬塘视作历史上最大的毒瘤,最大的汉奸,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但事实上,他们的仇恨虽然不错,但依然有着一些疏漏。比如石敬塘根本就算不得汉奸,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汉人,而只是沙陀人;而更有趣的是,当时被他割让的所谓幽云十六州其实大多数地盘甚至都不在其控制之下,他所谓的割让土地不过是慷他人之慨,真正的空手套白狼而已。
当然,他的过错依然无法弥补。因为正是有他的这一承认,导致辽人能名正言顺地霸占了整个幽云十六州,使汉家之幽州成为今日之辽南京,析津府。
缓缓来到城门前,抬眼看着那上方石刻的析津府字样后,孙途的脸颊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同时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日,他会带着汉家儿郎将这座城池从契丹人手中夺取过来!
而这时候,对面的辽国一众官员已经爽朗大笑地迎了上来,当先之人正是老熟人陈襄南,他一边笑着,一边冲同样满脸堆笑的童贯抱拳道:“童枢密此番能出使我大辽实在是出乎咱们所有人的意料,当真是稀客啊。本官现代表我南院诸多官员前来迎迓,还望童枢密莫要见怪才好。”
“好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说,本官也是一直待在汴京城里身子都快锈了,这才向官家讨了这份差事来大辽走走,也算是先一步来认认路吧。”童贯语带深意地嘿笑道。
这话一开始周围其他官员并没有太听进去,直到一些南面官稍作指点,他们才变了脸色,纷纷冷哼出声。要不是此时不好翻脸,他们就要教训童贯了,居然敢跑到自家地头上来如此嚣张。
陈襄南也是一阵变色,但很快还是笑着道:“童枢密说笑了,要这么说的话,下官之前可也去过你大宋汴京。”轻飘飘一句话,就给出了不小的回击,也让其他人怒火稍平,还有些挑衅地瞪着童贯和他身旁的孙途等人。
童贯也没太在意这些,只是笑笑,便跟着这些迎候的辽国官员队伍正式走进了幽州城。孙途跟随在队伍中,不时扫看着城中往来的百姓人等,发现这里的汉人穿着和大宋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他们看向自己队伍的眼神里更是充满了冷漠与敌视,就和沿路而来的辽国汉民一样,他们早已将自己视作辽国百姓,至于什么汉人身份已被抛到了脑后。
另外,这幽州既为辽国南京,这里确实要比之前经过的诸多城镇繁华热闹得多,一路行来,街上行人络绎不绝,街道两边也照样开着诸般店铺,其中有贩卖皮毛马匹的,也有出售宋国境内各种如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虽然这城池比不得汴京繁华,却也已远远超过了江州、济州等地。
辽人能在幽州盘踞多年,显然也是有他们一套治理地方的手段的,哪怕不如汉人王朝,却也可以让一城百姓安居乐业地生活。
前边,陈襄南正满面自豪地跟童贯介绍着幽州城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带上了此处兵甲之盛,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很明显了,那就是你宋人别再打我南京主意,不然只会崩掉你满嘴的牙。
在有些诡异的情绪里,众人来到了一处占地极其宽广,看着住进几千人都绰绰有余的大型馆驿。陈襄南这时才笑着道:“童枢密,这里便是我家大王为你们安排的住处了,一切吃喝用度都已安排妥当,里头更准备了上百仆役,你但有吩咐,他们都会照办。下官尚有事情要忙,就暂且告辞了。”
“陈侍郎且慢,本官此番前来乃是代我大宋天子来见大辽皇帝的,却不知你等何时能安排此事?还有,我既到了南京,也总是要见一见你家南院大王的吧,不知……”童贯却不忙着与他分别,当即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我朝皇帝远在临潢府,想要见到可有些困难。至于我家大王,最近因有些政务需要处理刚出了城,不过想来过上几日自会召见童枢密。你且先在此宽候几日。”陈襄南有些为难地给出了答案,便正式告辞离开。
童贯这回倒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在目送其离开时,脸上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来,这自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没有逃过孙途的眼睛了。
等他们进入馆驿,下面的人开始安顿一切时,孙途便好奇地跟童贯打听起刚才陈襄南的反应来。见此,童贯便笑道:“他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觉着有些不好启齿。你是不知道如今这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可是个不安分的主,他最钟爱的便是率着自己的亲军四处狩猎,捺钵四方,别说幽州这里的辽国臣子了,就是他们上京的那些朝中重臣,想要找到自己的皇帝也得花费不少时日呢。所以当老夫提出要见他们皇帝时,他才会感到为难。恐怕此时我等来使的消息才送到上京,等找到耶律延禧,怎么也得等到一两月后了。”
孙途不觉听得有些发愣,这天下间竟还有如此不靠谱的皇帝吗,居然游猎四方,让臣子们都不好找他的下落了。怪不得如此强大的辽国会在短短时日里就被女真金国迅速覆灭,这都是自己作死的呀。
与此同时,他又想到了大宋国内那位道君皇帝。其实赵佶的情况也不比耶律延禧好多少,他倒是一直待在汴京城里,可对政务也不并上心,倒是对其他许多艺术类的玩意儿花费了大量心思。
可以说这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两大亡国-之君确实登对,也确实给金人的崛起创造了最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心思转动了一番后,孙途便又问道:“既如此,那咱们接下来却该在此做什么?难道就等着他们做出安排吗?”事实上,直到现在他都还没彻底明白童贯来辽国的目的所在呢。
虽然其中有一点是为了给与金人结盟打掩护,毕竟谁能想到童贯会大胆到在出使辽国的半道上和金人达成夹攻辽国的盟约呢?可是现在这一主要目的都已达成了,那他们再赴辽国,深入辽之南京又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老夫此来还有两件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见不见他们的皇帝倒在其次。”童贯这时脸色也郑重起来,转头看了看屋外,发现有自己的两名贴身亲卫守着,并无任何外人靠近,这才压低了声音道:“其一便是尝试着接触辽国汉臣,希望能与他们达成某些协议,为将来的攻辽做好准备。一旦两国开战,只要这些人在后方做些手脚,我们便可一举而胜了。”
孙途听后不禁略皱了下眉头,这真能成吗?
一路而来的辽国汉民都无故国之念,这些已经当了官的汉人官员会冒着杀头抄家的风险帮助宋国?
童贯并没有在此事上多作解释,只是道:“当然,此事与你无太大关系,老夫自会处理。不过第二件事却要由你在暗中去办了。”
“不知童帅有何吩咐?”孙途心中一凛,赶紧问道。
“很简单,那就是去城里找我大宋安插在幽州城里的暗探,从他们那里拿取辽人在两国边境上的兵力布防图!”童贯说出的答案让孙途的脸色越发的凝重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380章 各逞心机
虽说宋辽自澶渊之盟以来百多年间未曾有过大战,但两国间的敌对关系却并未因之稍减,不但边境驻军多有突入对方国界烧杀掳掠者,各种间谍暗战也是所在多有。
因为宋国开放商路,就连东京汴梁都潜藏着辽夏等敌国密谍,不少情报就是被他们以各种方式送递出去。相应的,宋国也没少往这些敌国派遣人马,只是因为辽国北边各京更为排外,所以他们便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到了南京幽州,以及与宋接壤的边关地带。
在明白了这些后,孙途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如此说来,我大宋在幽州城里一直都藏有人手探查相关信息了?”
“不错,但他们之前也只能探查到一些并不算太机密的消息,可这一回却大有所获,去年他们南院有个负责边军布防的官员因为贪心而被我们的人所收买,从而获取了一份完整的辽国边防布军图。”童贯点头道。
孙途听得精神更是一振,这可是极其罕见的大收获了。要是宋军真能对辽国边军的布防了若指掌,那一旦开战便可有的放矢,以最小的代价攻破防线,在战斗中占据绝对的先机了。
“不过辽人事后似乎也收到了一些风声,所以便加紧了对南下之人的搜查。为防万一,我们的人也没有急着将此信息传递回去,东西就一直藏在了幽州城里。”童贯看着孙途道:“老夫这次赴辽就是为了能拿到这份布防图!不过我为正使太过惹人注意了,此事还得交由千里你去办,你可不要坏了大事啊。”
孙途神色一紧,当即就肃然拱手应道:“下官敢不尽力!”他也没问对方辽人若是知道布防图外泄为何没有赶紧重新调整兵马,因为带兵有段时日的孙途早已清楚此时兵马布防的调动有多繁杂,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物资不说,而且这段日子还相当的危险,一旦被宋军抓住机会,损失可就大了。所以辽人在知道如此重要的布防图可能外泄后,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地阻止其往南而去。
但在应允后,孙途又道:“童帅,既然他们如此重视这份布防图,想必也会防着我们。即便我们真拿到了手,想带它回去怕也不容易吧?”
“这个老夫自有办法,你只管在避开他们的监察下将东西拿回来便可。”童贯没有把一切都说出来,毕竟关系到全盘大局,哪怕是他所信任重视的孙途,也不能和盘托出。
明白自己的职责后,孙途就再不敢有所放松了。他很清楚,如今这馆驿内外应该都遍布了辽人的眼线,说不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找出漏洞和破绽来。
于是在进入幽州城只两日后,孙途便和武松他们几个开始频繁地走出馆驿,就在城里四处闲逛起来,往往都是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外带买上一些有着辽人特色的物品。
1...146147148149150...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