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仓库到大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人家
这时,一人突然神『色』紧张地就冲进了二堂,看了眼坐立不定的沈良等人就开口说道“沈都头,如今城里突然有人在传,说孙都头他他”说着却又有些为难,不知该怎么讲才好了。
“在传都头出了什么事”沈良与崔略商等几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急问道。自他们知道孙途被开封府派去辽人使馆随后便无音讯,心是时刻都提着的,生怕他真被辽人所害。
“他们说孙都头已经被辽人说服,投到辽人手下当官了。”说完这话,此人不禁大大地喘了口气,一副如释重负般的样子,可目光却不敢与在场几人相交。
堂上众人的神『色』顿时就是一变,个个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来,崔略商率先摇头大声道“这不可能,孙都头一向正直无私,他怎会背叛朝廷而且如今他还在东京,怎敢做出这等大逆之举”
沈良也随后点头表示赞同“不错,我也相信孙都头他不是这样的人,这一定是辽人所使的离间计,我们绝不能信”
就在几人都纷纷开口表示相信孙途时,却突然冒出了一个略有些迟疑的声音来“可是我听说因为打伤辽人使者一事府尹已决定罢免都头之职,你们说都头他会不会一急之下便”
这话立刻就让大家想起了当日薛通判在治安所外毫无顾忌地说出要革孙途的官,罢孙途的职的表现,难道这是韩府尹做出的决定吗要真是如此,都头眼见前途尽毁,再加上心中的怨愤,还真可能被辽人几句话给打动了呢。
“可是辽人为何竟会想到招揽孙都头呢他可不是我大宋高官,更没有任何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崔略商依然有所怀疑地说道。
这个答案他们当然无法想出来,最终由沈良道“是与不是我们一看就知。倘若都头真已被他们收服,那雅儿姑娘一定也被辽人接走了,我们这就过去一看究竟。”说着,便已起身往外走去。其他人略一犹豫,也都纷纷跟上。
当这些差役赶到孙途的住处时,看到的却是人去院空的场景。不单孙途与雅儿都已不在,甚至连他们随身的一些衣物都被人带走了。见此一幕,众人脸『色』更是一阵变幻,即便是再相信孙途不会背叛大宋之人,这时候也都开始怀疑他的决定了。
毕竟作为陪着孙途一路走来的亲近手下,他们是清楚知道朝廷和那些上司们是怎么对待自家都头的。要不是他能力出众,手段高明,还有童贯这座大靠山,恐怕这半年来已经死过许多次了。而孙途在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的情况下,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就是他们都觉着有些不公,更别提孙途这个当事人了。
难道都头他当真因为寒了心,所以就被辽人给策反了在面面相觑中,众人心中都不由自主地生出了这么个想法来,只是这猜测的话语却是谁也不敢真说出口。
相比于和孙途关系紧密的这些下属,城中百姓就少了许多的顾虑。所以当事情传开后,便有不少人开始大骂孙途忘恩负义,认为这样的大宋叛徒就该被抓起来千刀万剐,才能解心头之恨。
“我早就看出这孙途不是什么好人了。你们想想他那些手段,当真是不留半点余地,不管是对付帮会中人,还是和那些达官显贵作对,都不带半点犹豫的。你们说这样的人会懂得礼义廉耻吗不会既然他连这点品格都没有,此时投入辽人帐下谋一个更好的出身也再正常不过了。”
“兄台说的不错,其实我也早就看出那孙途不是个好东西了。你们或许都已经忘了吧,就在半年前,孙途才被朝廷选中将要为官时,他已在樊楼中和不少读书人起了冲突。试问要不是他狂妄自大举止过当,又怎么可能和那些读过圣贤书的人起冲突呢”
“此事我也记得,这便叫得志猖狂。像这样的人,此时突然背叛我大宋也在情理之中了”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不断有人说着孙途的坏话,同时不断地向人确认孙途已经投靠到了辽人手下,这自然惹来更多人的仇视,要不是孙途此时身在辽人使馆让这些百姓不敢跑去闹事,只怕他们都要想法儿把这罪该万死的叛徒给揪出来生生打死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人对此事的真伪做出猜疑“如今朝廷都没证明此事呢,我们怎能如此随便就认定了孙都头已投靠辽人你们可不要忘了,他在此之前才刚刚拿了辽人,打了辽人。”
“此事大损朝廷颜面,他们怎么可能承认呢而且孙途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朝廷根本就不会将他的去留当回子事儿。”
“而且谁知道之前那事是不是他为了接近辽人所演的一场戏。说不定他一早就已和辽人有了关系,才会趁此机会进入辽国使馆,以确保自身安全。”
无论这些说法是否合乎常理,反正随着各种说法满城『乱』飞,大家还是迅速接受了孙途已然背叛大宋的事实,认定了他将成大宋罪人。
当这一说法终于传到最近忙于打理菜园杂事的鲁智深耳中时,他当即就呸了一声“三郎岂会是这样的人你们休得胡言,洒家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担保,他一定是因为一些变故才至今还留在辽狗那里的。”
“师父,现在外头都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怎么可能有错而且要是孙都头他真有什么苦衷,此时也该出面为自己辩驳一下啊。”一名带消息前来的鲁智深弟子,治安所差役有些不解地说道“还有,连雅儿姑娘都被他接走了,还不是有心投靠辽人吗”
鲁智深取过手边的粗陶大碗一口把里头的酒水给喝了个干净,这才张手抹去胡须上的酒渍道“若是能说出来就不叫苦衷了。而且谁知道雅儿她到底是被三郎接走的还是被辽人刻意藏起来的。要洒家来说,这恐怕就是那些辽狗的一个阴谋,为的就是『逼』迫三郎就范。”
“这都头虽然本事不小,可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辽人会为了他而做出这等安排来”对面之人很有些不信地道。
“你们不了解三郎,洒家却是和他有过深谈的。这么说吧,他虽算不上经天纬地,但论本事如今汴梁城里的那些所谓的将军就没一个能比得过他的。或许辽狗中就有识货的,一眼看出了这点,才会用这心思,让三郎没有后路”鲁智深说着面『色』变得越发凝重起来“不成,三郎现在有了难处,我这个当哥哥的绝不能袖手旁观,得想办法见他一面才是。”
说着,鲁智深再不理会自己的弟子,就在院子里不断地来回走动起来,可一时间却又拿不出个好主意来,毕竟孙途身在辽人使馆,那里的守卫可不是他说进就能进去的。
这时,在边上一直无声站着马步的新收弟子成崖余突然开口道“师父,我知道有个办法可以进去那个使馆。”
“你一个小娃娃能有什么法子”鲁智深不以为然道。
“我我在遇到师父前曾在那边使馆附近要过饭,看到过那里的后门经常有供菜的车进出,要是找个机会”
鲁智深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立刻就有些高兴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这倒是个主意,只是洒家这样子却太扎眼了”
“那就由弟子替您去一趟吧。我年纪小,那些辽人未必会留心我。”
“好,明日一早你就去安排,洒家就不信三郎他真会数典忘祖跟了辽狗”鲁智深当即就做出了决定。心里则留了一句话,他要真敢这么做,洒家就亲手为大宋除害
同样不信孙途会投靠辽人的除了鲁智深外,还有刚得到消息的童贯,而且他对孙途更有信心,听到方谦的禀报后,便不屑地嗤之以鼻“以孙千里的头脑即便真要投靠到辽人帐下也不会选择在此时此地。而且以辽人之精明,若事情真成了,他们怎么可能让传言在短短两天里就满城皆是呢这一定就是他们在背后推动一切,为的就是断孙途的后路。”
方谦也深以为然地附和道“其实下官也觉着此事太过蹊跷,孙千里明明前程似锦,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不智的选择呢。毕竟即便他真去了辽国,以他叛逃宋人的身份也不可能被辽人重用的。下官只是担心眼下这局他该如何po jiě,即便辽人不杀他,等他出来,也必将千夫所指。”
童贯这才蹙起了眉来“是啊,这一点就是老夫也看不破了。但既然他身在局中,想要自保就必须破局。就让你我拭目以待吧。”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186章 蹴鞠
身在使馆,被耶律箭留着连大门都未曾迈出的孙途并没有听人提起过城中关于自己的流言。当然,他其实也已经猜出了对方会在背地里散播谣言好断了自己的后路,但此时的他却显然无力反抗,只能作暂且的忍耐。
好在辽人一早就把雅儿也给接进了使馆,倒是免了他后顾之忧,如今小丫头还有些惴惴不安地跟着孙途亦步亦趋地走在颇显空旷的使馆院落间,几番犹豫后终究开口问道“三哥哥你真打算去辽国吗听说那里很远,而且辽人都很凶的。”没经过战『乱』的雅儿对辽人也谈不上什么仇恨,只是对于去辽国有着天然的恐慌而已。
孙途『揉』了下她的秀发笑道“雅儿不用担心,就算真要离开这儿,有三哥哥在就一定会护你周全,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的。”
“嗯”雅儿用力地点了几下头,对此她自然是毫不怀疑,而且跟三哥哥一起住在这儿可比家里要舒心多了,至少这两日里三哥哥可是一直都陪着自己,不像之前两人只在早晚才能在一起说说话儿。
孙途挽着雅儿顺着小径走了一程,终于是停在了一块空地前,此时这块后世篮球场大小的空地正有十名辽人追逐高叫着,一只碗口大小的皮革制球则在人群脚下往来飞掠,踢得好不热闹。
“三哥哥,他们又在蹴鞠了。”雅儿站在那儿颇有些好奇地说了一句。而孙途也若有深意地盯着场中飞奔的十条人影点了点头“是啊,想不到辽人竟也会玩蹴鞠,而且还是跑到我大宋来蹴鞠。”
自来到东京后,孙途还真见过不少次当地百姓自发举办的蹴鞠活动。这所谓的蹴鞠其实笼统的说来就是踢球了,虽然他们踢的并不是后世的足球,而是一个比足球更小,内里填充了羽『毛』碎布等物,使球身略有弹『性』的圆球。
相比于后世其实很少见到民间的足球比赛,此时的大宋东京城里这项运动却是极其流行,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有不少是蹴鞠运动的爱好者,据说就连当今官家赵佶在还是端王时便深喜此道,还传出过高俅高太尉便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才被赵佶所看重,最终成为如今殿帅府太尉的。
当然,这只是一些传言而已,只是衬托如今蹴鞠这项运动在大宋境内有多么流行的点缀而已。而且如今的蹴鞠比之后世可要简单得多了,场地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连双方球员的数量也没有硬『性』规定,只要有一片空地,准备一只蹴鞠球,两队人便能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同时还能吸引不少人在旁围观。
哪怕真的人数过少,只有三两人也不怕,因为宋人的蹴鞠中还有一项更重技巧的比赛,那就是颠球,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控制蹴鞠在空中翻飞却不落地,踢出花来,被人称之为“白打”。有时候一个白打高手甚至比普通的蹴鞠好手更受人吹捧和欢迎,因为看起来白打颠球更有观赏『性』。
当然,眼前场地里追球飞奔的这些辽人进行的却是正式的蹴鞠,因受场地所现无法在两端都立下龙门也就是球门,所以只在北边立了个一人多高的龙门。
此时在一阵争抢后,终于有人把球从人群中抢了出来,随即大踏步地就朝着龙门处狂奔而去,让他的敌对方急得紧紧跟随,大呼小叫地想要包抄阻止。奈何现在这块场地实在太过狭小了些,只奔了一会儿工夫,那人已经来到龙门前一两丈外,随即身子一停,足尖一挑,那只圆球就已腾空而起,他跟着再用力地踢出一脚,赶在回防者飞扑过来前,将球朝着龙门上方踢去。
这时的球门可不像后世那样是个巨大的网兜,而且也不存在什么守门员。只要球员能突出重围杀到龙门跟前,他就有很大的概率面对空门。不过这空门却也不好进,因为龙门是一整块木板,只有最上边开了一个只比球身略大些的小孔,后头则装了网兜,这还有个说法叫作“风流眼”。只有当进攻方把球高高地踢进这个小小的风流眼里,才能获取分数。
而这位辽人的脚法也确实精妙,即便是在疾奔中猝然停『射』,球还是划过了一道漂亮的弧线直挂风流眼,唰地一下就『射』了进去。直看得在旁的孙途和雅儿都是一愣,随后都忍不住拍手叫起了好来。
在待在使馆中的三天时间里,孙途也没什么事情可干,除了练武外,就是陪着雅儿在这里四处闲逛。结果前日就看到了有这么些辽人聚集在此『操』练着蹴鞠。见对方没有驱赶自己二人的意思,孙途和雅儿就接连几日都跑来看球散心。
在孙途看来,如今这些辽人蹴鞠上的本事已经要胜过自己之前在街头看到的普通人了,当然,他们和后世那些专业球员的水平还差得太远,这不光是体现在各种控球、传球的技巧上,更体现在他们的战术上。唯一让他感到眼前一亮的,就是这个能脱颖而出一球中的的家伙,显然这家伙是辽人中蹴鞠技术最高明的一个。
随着蹴鞠落地,他们再次上前『逼』抢,想法儿从对方脚下把球给抢过来。即便是和自己的同袍踢球,这些人也是全力以赴,动作凶悍,脚下都不带留情的,直看得雅儿都有些心惊胆战,几次发出了轻呼。
这时,身后传来了耶律箭的声音“孙老弟当真是好兴致啊,居然来此看蹴鞠,倒是让我好找。”
孙途应声回头,便看到这辽人满面红光地走了过来,便笑着抱拳道“不知耶律兄有何赐教”
几日相处下来,孙途和耶律箭之间倒是生出了些友情来,连称呼也亲近了不少,不再是将军和都头之类的生分叫法。不过孙途心里却依然有所提防,毕竟对方可是在算计自己啊。
耶律箭呵呵笑道“还是那件事情,不知几日下来孙老弟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我大辽实在是求贤若渴,只等孙老弟你点头了。”
“怎么,难道耶律兄就要离开东京了吗”
“那倒还没到时候,虽然今日大宋皇帝终于肯召见陈枢密了,但我们在此还有件事情需要办妥,怎么也得再留上十天半月的。不过你我都是痛快之人,又何必总是把事情拖着呢”
“毕竟事关我今后几十载的人生,不慎重不行啊。”孙途并没有给出答案的意思,反而有些好奇地回看了眼身后那些还在踢球的辽人,岔开话题道“我实在很好奇你们还想在东京做什么,还有,就我所知蹴鞠在辽国并没有那么盛行,为何他们这几日里却是如此苦练”
“我就知道瞒不过你,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提到的还要耽搁些时候正与蹴鞠有关。此番我辽国使团来宋除了做些交涉外,更是想与大宋朝廷的蹴鞠队伍好好地踢上一场,也好叫天下人知道辽宋之间谁更强些。正像你所说的,宋人盛行蹴鞠,而我辽国却不是太在意此道了。”
孙途听得眉『毛』一挑,对方话中之意是要拿蹴鞠来压大宋一头了。后世所传的体育乃是和平时代的战争这一说法显然也适用于如今宋辽之间。自澶渊之盟后,两国间虽时有摩擦与暗斗,但终究有百来年未曾真正有过大战了,此时用蹴鞠比赛来彰显自家武力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宋廷这些年来不珍惜两国间难得的太平,居然妄想勾连我大辽的附属在背后捅刀子,我大辽总要有所表示才行。孙老弟,你说这还合乎情理吗”耶律箭似笑非笑地看着孙途问了句。
孙途其实早猜到了辽国这次特意遣使而来的原因所在,可在听他如此直接道出后,还是略有些吃惊。随后又明白过来“这么说来,今日陈枢密到了天子跟前也是要提这两件事了”
“不错。不过我想宋廷上下是一定会竭力否认与女真人有所联系的。不过没关系,只要在蹴鞠上能胜过宋人,压住了宋人的气焰,我想两国间就又能相安无事地过上数年了吧。”耶律箭面『色』轻松地说道,似乎在他看来,此番蹴鞠他们是赢定了。
孙途看了看那些还在场地里拼命奔跑争抢的球员,不觉深吸了口气“看来你们这次是有备而来,这些人应该练了许久蹴鞠了吧”
“不错。”耶律箭老实地点头承认道。
这时,陈襄南也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匆匆赶了过来,他的脸上也带着明显的红晕,一见着耶律箭就拱手道“下官幸不辱命,宋廷已经应下了我大辽的挑战,将定在冬月初七日与我们来一场蹴鞠比赛。”
“好”耶律箭说着看了眼孙途“孙老弟可想到时入场一观啊我真希望你能因此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孙途神『色』几番变化,最后才笑着点头道“如此热闹我自然是希望能亲身体验一番的。我想到时候,我就能告诉耶律兄我的答案了吧。”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187章 比赛开始
辽国使团竟要与我大宋进行一场蹴鞠比赛
当这一消息迅速在东京城里散播开来时,就如一块大石头被丢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让满城的大宋百姓都开始讨论起这场蹴鞠比赛,而把之前关于孙途是否已经mài guo投靠到了辽人手下的争论给丢到了一边。
对这个北方的强敌,宋国百姓一向是既恨且畏的,因为这百年来宋辽两国交战大宋就几乎没有赚到过什么大便宜,反倒是几场天子御驾亲征的战事下来让大宋损兵折将,颜面扫地,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般的澶渊之盟。
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结果,所以对辽人的战力还是怀着不小敬畏心的。可现在,他们居然跑到东京城里来向大宋提出了要比赛蹴鞠,这就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辽人是疯了,因为谁都知道蹴鞠这项运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汉人中间风靡,禁军中的蹴鞠高手更是层出不穷,辽人如此做法不是在班门弄斧,正好让大宋趁机出口恶气吗
就在全城上下都在讨论此事时,朝廷很快就把更进一步的消息也散播了出来,双方的这场蹴鞠比赛就定在数日后的冬月初七,地点则在金明池边的一处禁军校场里,到时连当今官家都会率群臣到场观战。
此消息一经确定,举城都为之沸腾起来,无数有心思的都开始忙碌起来。既有想尽办法去获得能够进入校场观看这场比赛资格的,也有就此开出盘口吸引百姓下注关扑,赌双方到底谁能取得这场蹴鞠赛胜利,又或是最终各自能进几球
宋人好赌,东京城的百姓尤甚。所以当几处赌坊或是身家不匪者立下盘口后,短短两三日里,tou zhu的钱财就已达到了数十万贯之巨,不过这其中有近八成是把注下到了宋人自己这边,这既是自身立场所决定,也是对大宋蹴鞠高手的信心所在,哪怕这盘口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依然无法改变tou zhu的数量越发偏向宋人自己这一边。
相比于关扑tou zhu这方面的如火如荼,想要入场观看这一事却要艰难得多。那校场虽然占地颇广,足够容纳上万人安坐观赛,但因为到时天子都会御驾降临,所以观赛人数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控制,最终只允许两千五百人进入赛场。
两千五百这一数字好像听着也不是太少了,奈何这其中却又包含了数百随天子同来的禁军护卫以及朝中那些高官显贵及其家属们,所以七七八八地算下来,当日真能入场的寻常百姓也就不过数百而已。
就这几百个观赛的名额,立刻就让各种有钱有身份的东京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无论是用钱财打点也好,还是借说人情,各显神通之下,倒也让京城百姓多了许多的谈资,也让这蹴鞠赛的热度在几日里不减反增,等到比赛前夕更是人人瞩目,许多人都恨不得连夜都聚集到赛场之外,哪怕无法亲眼看到比赛,也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场上的赛况与比分。
这时候也就体现出了大宋朝廷亲民的一面了,即便百姓们的这一系列做法让人有些头疼,官府除了派出人手维持秩序外,也没有驱赶人群的意思。甚至于朝廷还特意派人在最热闹的御街附近搭起台子,请来城里有名的说话人关七先生现场向无法亲临现场的城中百姓解说相关赛事细节。为此,他们还特意在赛场里安排了数十名传递消息的斥候,只为能在第一时间把赛况比分给送出来。
这等大手笔的安排,也就更喜欢与民同乐的大宋朝廷才能使出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现场直播了,虽然大家只能听声却看不到任何现场的画面。
狂热的气氛在初七这天上午时真正达到了顶点,随着官家率后宫及几名成年皇子朝廷重臣出现在校场前时,欢呼声更是响彻云霄,直震得早一步入场的孙途都有种瞠目结舌的感觉,连连在心中赞叹这大宋朝果然是个娱乐业极度发达的时代。
而在他身边坐着的耶律箭脸上却『露』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轻轻地嘟囔了一句“要是宋国能把这些奢靡之风所费都投入到军中,恐怕我大辽就真要感到头疼了。”但现在大宋的这一系列的表现,却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随着天子率群臣坐到位置最好的点将台上,现场观众也都入了座。在看看时辰差不多后,便有礼部官员出面先致辞表示说这场蹴鞠赛只是宋辽两国友谊的体现,无论输赢都不伤双方和气云云。
最后,赵佶也站起身来,一脸兴奋地将一只錾金刻银的华贵玉杯亮给了所有人看个清楚,然后说道“无论任何赌赛都要有个彩头才好让人全力以赴。所以朕今日就把这只最心爱的九龙玉杯拿出来,哪一队取得胜利,朕就将杯子赐予该队的队长。”
这话一出,更是惹来了满场的山呼海啸,连不少臣子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来。因为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深意,要是大宋队伍能够取得这场蹴鞠赛的胜利,那么作为队长的天武军指挥使赵天耀就会得到天子重赏,到时候身份地位自然大不相同。当然,要是输了的话,他的罪责也自不小,不过现在几乎没人相信我大宋的蹴鞠队伍会输给这些远道而来的辽人。
1...6970717273...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