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隋第三世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码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杨侗、杨侑、韦妃、刘妃、庐江公主、卫凤舞、水天姬、长孙无垢、杨恭仁、杨师道等宗室子弟家眷尽皆披素等候,房玄龄、魏征、孔颖达、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等人及冀州各郡的太守、通守、郡丞全部来了……哪怕是边郡的李景、裴仁基、杨善会、韦云起、邓暠、杨元弘、高雅贤也都将军政要务交给了副手……
终于,最大的龙舟稳据岸边!
这时,萧皇后怀抱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玉盒从船上走了下来!
杨侗等认识她的人无不震惊!
一身素袍的萧皇后风华依旧,但却雪发满头!
“拜见母后!”
“拜见皇祖母!”
“拜见皇后娘娘!”
“……”
此时此刻,以杨侗为首的冀州上下,一同跪伏在地。
萧皇后见到女儿、儿媳、孙子、孙媳,以及杨恭仁、杨师道、李景、裴仁基、杨善会、韦云起、邓暠、杨元弘等旧臣,忍了几个月的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哽咽着声音道:“大家都平身吧。”
刘妃和庐江公主上前扶着萧皇后。
“父皇虽已经仙去,还请母后保重凤体,涿郡就是我们的家,这里依然是大隋,请母后安心在这里住下,有侗儿在,没有人能伤害到母后。”
说着说着!
刘妃泪流满面。
萧皇后含泪点头,她抚摸着怀中的一大的玉盒,向一旁的杨侗颤声道:“侗儿,你皇祖父、赵王叔和杨尚书守社稷,自焚于江都宫!他在殉难前,斩下右手中指,写下最后一道圣旨。这里,是你皇祖父的手指,是沈光将军拾来的……现在,我交给你吧!”
杨侗双手接下玉盒,眼睛也红了起来,嘴唇动了动,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杲儿,杲儿,只有几根落发……”
萧妃将一个小玉盒递给了杨侑,惨嚎一声,晕了起来。
闻者无不垂泪。
庐江公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水夺眶而出,“母后!”她大喊一声,扑进萧皇后怀中,放声痛哭起来。
……
这一场令人窒息的重逢,足足耗去了半个多时辰!
回到涿郡,将早已准备的紫檀棺椁装上杨广、杨杲的遗物。同时也为杨义臣设了一副棺木,里面盛放着他遗留在冀州的铠甲!在《说唐》里,杨义臣是靠山王杨林的弟弟,但实际上他就是杨林的原型人物,他忠于大隋,一生未婚!
有了杨义臣,自然也免不了为了大隋而绝了后的卫玄。
安置妥当,杨广、杨杲、杨义臣和卫玄的灵柩,一起移至临朔宫玄武殿内。
百官披麻,三军戴孝。
殿中。
以萧后为首的宗室皆为皇帝披麻戴孝守灵。
如此三天过后,萧皇后在杨广灵前,当众宣读了杨广遗诏,并请沈光将杨广将整个过程说了一遍,接着将这一份遗诏给韦妃、刘妃、庐江公主、杨侗、杨侑,杨恭仁、李景、韦云起、裴仁基等杨广旧臣一一鉴别真伪!
众人本就是杨侗的臣子,当然没理由反对杨侗为第三代帝王了,而如今又有杨广亲笔遗诏,一个个都是欢欣鼓舞。
“侗儿,如今天下不平,行忠就是尽孝,等你皇祖父下葬……你就择日登基吧。”
自杨广死后,萧皇后已经心如死灰,如今一心只想抛开一切的为杨广守孝!其他的并不想理会,而且杨侗早日登基的话,于公于私都利大于弊。
杨侗缓缓地站了起来,先朝杨广灵柩行了一礼,又向萧皇后行礼,然后才转过了身子,迎着众臣欣喜的目光:“登基之事以后再说!一点都不着急!”
“这……”
所有人都惊讶了,这名正言顺的,且又是萧皇后做主,为何不顺势登基呢?
萧皇后十分惊讶的看着杨侗,以为他是故作姿态,于是说道:“侗儿,朝廷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杨侗摇头道:“皇祖母,大哥在王世充等人的拥立下已经当了皇泰帝,宇文化及也立了杨浩为帝,另外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杨怀也被李渊拥立为帝,天下已经有了三个皇帝,孙儿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萧皇后柔声道:“侗儿,不管是倓儿,还是杨浩,还是那个杨怀……都是伪帝啊。”
众人也是这意思。
“全天下人都知道杨浩、杨怀作不得数,可大哥是杨家直系子弟…如果我这时登基为帝,大哥和他麾下的那些人,为了所谓的正统,肯定说我是假的;而我为了正名,也必须说他是假的。这不是我们兄弟在争,而是时势逼我们不得不去相互攻讦。到时候,我们杨家直系出了两个皇帝,并为正统之争闹得天下皆知,天下人怎么看我们杨家?这肯定是茶闲饭后的笑柄、笑料、笑谈、笑话……”
杨侗诚恳的望着萧皇后,道:“皇祖母!随着皇祖父殉国,大隋朝廷最后那点威严已经被宇文化及撕得粉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正统之说,有的只是强者为尊。孙儿现在管的地方也是这么大,当皇帝也不会多出一寸领土…除了让我们杨家成为天下笑谈,没半点好处,既如此,那我当皇帝做什么?”
“皇帝,我会当!但绝不是现在…以秦王行皇帝职,更能时时刻刻提醒我、鞭策我——并时刻在告诉我:杨侗,这天下还不属于你!你还需要努力,还需要奋斗!”
“我的辉煌终点是皇帝,当了皇帝就会懈怠,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你们的终点是出将入相,一旦当了国相,多少也会如此。所以,只有我们都没有登临绝顶,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而不是一位到步,最终在巅峰中一步步走向低谷。”





大隋第三世 第097章:太宗武皇帝
玄武殿,鸦雀无声!
只有杨侗宏亮的声音响彻在巨大的正殿之内。
萧皇后眼中一热,眼泪滚落了下来,杨侗一双黑亮的眼睛慑人心魄,望之令人胆寒,绝代的霸气,睥睨的雄姿,令他看起来如俯视众生的魔神一般。
一切都和他祖父杨广相像,眼神同样睿智、犀利,气势同样霸绝天下,那种惟我独尊的盖世丰姿深深震撼了她。
“我感觉夫君就是皇帝。”喃喃自语的水天姬,在这一刻,几乎以为自己见到了皇帝!
对!就是这感觉!
这是一种人间帝王才会有的超然感觉!
君临天下的风采!
卫凤舞、水天姬的美眸中却更加的射出了狂热的色彩,有些……痴迷!
而另一边,始终淡然的长孙无垢也愣住了……自从离开太原之后,她还是首次在光天化日之下见到杨侗。
在目光相对的这一刻,她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这不正是我理想中的夫婿吗?
两人默默的对望一眼,那双淡淡的眼睛,就仿佛能够洞悉她内心之中的一切想法!
长孙无垢的眼神却也不禁迷惘了起来……
“殿下英明!”
良久!亦或是刹那!
满殿文武爆发出了热烈的喝彩。
杨侗抬头一看,才发现众多文臣武将的眼光充满了…狂热!
其中,又以年纪最小的杨侑为甚!
“好孩子!好孩子!你皇祖父没有选错人。”萧皇后泪流满面,一个劲的说道。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皇祖父的谥号、庙号!”杨侗道。
皇帝死后都有谥号,谥是对皇帝的评价,有恶有益、有褒有贬。而庙号是皇帝子孙对先帝,特别追赠,以视立庙祭祀之意。
自古以来,一般只有特别了得的皇帝才有庙号,汉朝就只有少数皇帝有庙号。如汉武帝,庙号是世宗,而武帝则是谥号。
萧后道:“我大隋开国皇帝是高祖文皇帝,谥号文,庙号高祖!依侗儿之见,你皇祖父理当如何?”
高祖这个庙号都是给开国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
而给杨坚的谥号文,则相当了得了。皇帝的谥号有很多,但一般来说,有五个用的最多,也是评价最高,分别是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和明皇帝。
能够得其一,都是相当了得的皇帝。
杨侗缓缓的说道:“皇祖父之一生,开疆拓土、宣威八方,我以为可以定为武皇帝。”
皇室欣喜!
一些文臣则是有些皱眉了。
武皇帝是极高的评价,史上有武皇帝之称的,哪一个不是一代豪杰?如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晋武帝、宋武帝。杨广武虽武,可把天下搞垮了,他如何配得上这个武字?
“在武略上,皇祖父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击破吐谷浑……这成就细说起来,并不比汉武帝差!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刘裕连天下都没有一统,都以武为谥…皇祖父开疆拓土,比他们强多了。”
“虽然说大隋是在皇祖父手中变成如今的模样,但汉武帝也一样把汉朝搞垮了!既然汉武帝当得了‘武’字,那皇祖父自然也当得起武皇帝!”
执反对意见者,一听杨侗举出实际例子,一个个都没话说了。
“庙号太宗!”
杨侗接着说道:“皇祖父为了更好地控制天下,营造了东都洛阳;为使南北达成人心上的大一统,开凿南北大运河;在国家建设上,他掘长堑、修驰道、筑长城……以上种种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之后,运河之上千帆横行其上,南方的丝绸、粮食都能通过运河运到洛阳、长安、涿郡。可以说,没有运河就没有大长安和洛阳的繁华!那些说皇祖父是昏君的人,不是鼠目寸光之辈,就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毁谤的别有用心之徒!”
没有人比杨侗更加清楚京杭大运河在日后所起到的作用,它沟通南北、繁荣经济,其作用直接到了21世纪。
“所以,为了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在昭告天下时,不仅是尊谥皇祖父为太宗武皇帝,还要拿历代‘武’帝的功过拿出来……以此证明,皇祖父当得起‘武’皇帝之名!”
说到这儿,杨侗接道:“追谥父王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赵王叔小小年纪,但其孝行却感天动地、天地动容,追封为孝敬皇帝,庙号仁宗!”
“杲儿!”萧妃又喜又悲的哭了起来!
韦妃、刘妃、庐江公主、卫凤舞、水天姬、长孙无垢等女眷听着萧妃悲痛的哀泣,无不默默流泪。
杨侗望着眼眶里也有泪水在打转的萧皇后,行礼道:“皇祖母,孙儿决定尊您二位长辈为太皇太后,以东宫太皇太后、南宫太皇太后示区别,您意下如何?”
“侗儿做得非常好,一切依你。”萧皇后搂着堂妹——萧妃,轻声安慰。
萧皇后明白杨侗的意思,是准备册封他的母亲,才将自己升到太皇太后,只是连萧妃一并册封就有些出乎意外,但她只有高兴和欣慰,杨侗对萧妃母子的册封,这足以证明他重情重孝的一面。
杨侗接道:“二位母亲均为太后,以姓氏区分!并追赠姨娘‘仁德’太后!”
如此面面俱到,可谓是皆大欢喜!
“三弟,你的王号也改一改!”
杨侑奇道:“二哥,那我改叫什么?”
“改叫唐王!李渊那老东西听了后,脸色肯定很好看。”
“好,那我就当唐王。”杨侑喜道。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就是一阵大笑!杨侑现在抢了唐王这个爵位,李渊肯定会气得吐血。
萧后目光柔和的看着杨侗,道:“侗儿,那你呢?还有小舞、天姬、无垢!”
“我还是秦王,只要把玄机上将军,改为天策上将军就行了!小舞还是秦王妃!天姬是武妃、无垢师姐是贤妃!”
于是当天!
萧后下诏。
尊杨广为太宗武皇帝、元德太子杨昭为世宗孝成皇帝、赵王杨昭为仁宗孝敬皇帝……
第二道诏令,尊萧皇后为东宫太皇太后、萧妃为南宫太皇太后;太子妃韦蓉、刘妃为太后……
第三道诏令,改封代王杨侑为唐王!追赠兵部尚书杨义臣为靠山王。
至于杨浩、杨怀那两位天子,自然是不被承认!直接在第四道诏令中定性为伪帝,并从宗籍除名!李渊也被定性为宇文化及式的叛逆份子。
对于杨倓的合理性,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连杨广、杨杲的葬礼也没有邀请。邀请,肯定也不会来!与其如此,倒不如留着颜面给他。
总而言之,杨倓就这么被冷处理了!




大隋第三世 第098章:群起声讨
(将在2019-09-22 14:00:00 获得新版网站-历史频道频道新书推荐,将于 2019-09-22 14:00:00 进行创世pc-历史军事频道-最当红推荐。请收藏、投票支持)
萧皇后四道诏令如长了翅膀一般,数天内传遍大江南北!特别是杨广生平事迹被一一列出,并把杨广修东都、长城、大运河、驰道等基建苦心和深远作用都加以说明。
杨广修东都原因有二,一是关中人口膨胀,粮食供不应求,各地粮食运到长安时成本巨大,贵得离谱,百姓买不起,吃不起,东都位处天下中心,交通便利,无疑比长安更适合当国都;二、天下分裂几百年,积累的仇恨高达万仞,大隋只是地域上的统一,人心并不统一,迁移到东都,是调和战争创伤。”
修长城是为了庇护边民,秦长城庇护边境近千年,作用不容否认,所以,杨广修长城也没错!
大运河、驰道沟通南北,南来北往商旅人人受惠,但是很多人一边享受着大运河带来的便利,一边却骂着杨广,这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
在这些基建方面,杨广唯一的错误是所托非人!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媚上、为了捞钱、为了败坏皇祖父的名声,愣是将德政搞成了暴政。杨广人在宫中,他看到的只是结果,并不知道、也看不到修建的过程。把所有罪责按到杨广头上不公平。这道理就如同科举制,用意是给予天下人一个公平,但因为触及了少数人利益,所以被那一小撮放大来愚弄百姓,这个比喻似乎不足挂齿,但它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是引发寒士对世家门阀的同仇敌忾之心!
之后说到‘文宗武皇帝’的谥号时,专门拿出杨广的功绩与历朝历代‘武皇帝’做比较,人们一看,觉得对哇,汉武帝搞垮了汉朝的经济,他当得起汉武帝,杨广凭什么当不了隋武帝?曹操只占三分天下,都当得起魏武帝,杨广开疆拓土,自己也当得了‘武皇帝’。
对杨广的平生事迹详说的诏令既没夸大其辞,也没有否认他的功过!
诏令最后说“太宗武皇帝这个名号实至名归,不管大家承不承认,只要东都、隋长城、驰道、大运河存在,子孙后世就不会忘记大隋太宗武皇帝的功绩,故而,历史就是历史,先皇的事迹不是史书可以改变的!”
天下默然!
至于对杨昭的追赠就更没有疑义,人们长子杨倓都当皇帝了,追赠自己的父亲很正常。
倒是萧皇后、杨侗、杨侑联名对赵王杨杲的追赠出乎意料,但是当人们看到他明明有逃生机会,却自愿陪同父亲一道殉难的事迹后,无一抱以无上敬意!毕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注重孝道的,在晋朝之后,更将孝作为考验官员的第一标准,大隋也是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因此,赵王杨杲悲壮之举,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誉。
萧皇后对杨浩、杨怀的否认,不出意外,召天下忠义之士诛弑君者也正常,但是对李渊体系全部官吏否决却出人意料…毕竟,李渊名义上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尊隋的,可是现在这一层遮羞布被撕掉之后,李渊的野心便无处可藏,因为大隋还没有亡,大义还在杨家之手,将之定位为反贼很正常!这也使得李渊‘同为隋臣,效忠大隋’的招贤借口不复存在!
关陇权贵于关中杀官迎李渊的举动,再次证明了杨侗那个——‘世家门阀靠不忠传承’论点、论据!
萧皇后将‘唐王’封号赠予代王杨侑,对李渊自居的唐王是贬斥、是讽刺、是挑衅、是不屑……
现如今李渊退了封号不行,这样会寒了麾下之心,他们会以为李渊怕了朝廷;继续保留也不行,你李渊不是以大隋忠诚自居吗?那就理应听从正统太皇太后的命令!他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一路黑到底,撕开虚伪的面具,直接登上皇位……可一旦登上帝位,那李渊就臭了!因为今之天下,哪怕是弑君的宇文化及都不敢登基……
你李渊造反,总得有个理由吧!
杨广都死了,反暴君的理由不成立。你说你为了天下百姓着想,那你屠城又怎么说?
更狠的是,与诏令同步于天下的,还有李渊向始毕称臣的乞降书,尤其是那句‘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令天下人为之心寒和战栗!这简直是将大隋人全部送给突厥的意思啊,李渊之心,何其之狠毒呀?
这一下,把李渊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勾结突厥侵大隋疆土、辱大隋姊妹的野心完整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而这一方面,李渊也无从辩驳,因为李渊起事用的是白旗,而白旗历来是突厥之旗,且在他军中,还有两千多突厥兵,这一切事实,又证明了这道乞降信的真实性。
证据确凿之下,并言辞激烈的问:你李渊引异族入境,是打算再来一个五胡乱华吗?当初五胡不同心,都差点把汉人灭绝了,现在的突厥是一个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拥百万控弦之士的强大国度,这若是全部入境,天下哪还剩下一个汉人?你的良心何在?
至此,诏令理所当然的把李渊定义为民族败类、国贼、汉奸。
最后还广召全天下隋人冰释前嫌:诛杀李渊这个勾结异族、屠杀大隋子民的国贼、民族败类!杀了李渊国贼,封国公万户侯。
到了这里,是人都知道,这一系列诏令实则是出自杨侗手笔,但却博得了有志之士、忠义之士的一律赞赏……毕竟,大隋内乱是兄弟之争,你李渊却引狼入室,这不是民族败类、国贼、汉奸是什么?
此消彼长之下,杀掉始毕和突厥三十万的激进分子得到了巨大的声望。
不管人们如何的不喜欢杨侗,但在民族大义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这一点,从他灭契丹、奚族,打高句丽,再败突厥等一系列外战即可看出——杨侗始终胸怀民族!
当诏令传天下时!
杨倓第一个发声支持,接着是萧铣、瓦岗联军、窦建德、王薄、徐圆朗、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林士弘沉默一阵子后,一个个都发出了声援……搞笑的是吃人为乐的朱粲,以及弑君的宇文化及都认同了对李渊的声讨!
于这些反王而言,反正李渊离自己远远的,不会打到自己…
而声援嘛,也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这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捞到巨大声望,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某不良人的运作下,一股口诛笔伐之风潮卷向了关中,抵达了长安!
为什么用白旗?为什么军中有突厥人?就是因为李渊投降突厥!
这一句在长安引起了渲染大波,谁都没料到李渊居然是一个国贼!
但是,乞降信是全是拓印版本的,而且不止一封!
“贼子欺人太甚!”
唐王府,李渊气得暴跳如雷,双目中爆射出愤怒的火焰,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现在全城舆论大起,他能怎么办?如若强行弹压,只会更加坐实他民族败类、民族罪人、国贼、汉奸、叛徒……之名!
更令李渊恐惧的是军中一半以上的将士都是三晋子弟,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突厥有仇。还有许许多多人是在雁门之围中,从马邑、雁门、楼烦逃往太原的青壮,这些人对侵占家园、屠杀亲人的突厥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若是内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大隋第三世 第099章:李渊应对
(将在2019-09-22 14:00:00 获得新版网站-历史频道频道新书推荐,将于 2019-09-22 14:00:00 进行创世pc-历史军事频道-最当红推荐。请收藏、投票支持)
雨哗啦啦的下着,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让长安街道蓄满了泥浆。
受大雨影响,街上行人极少,即便有人也是撑着大伞,垫着脚尖缓缓挪步。
车声辘辘,一两豪华的马车由远及近……缓缓地驶向了长安唐王府!
到了门口,一个气势威严的六旬老人下了车,在侍从的扶持下步入了唐王府!
他是窦氏家主、吏部尚书窦威!
不出所料,关陇权贵都成了李渊入主长安的大赢家,而窦氏又是个中之最。不仅窦威被封为吏部尚书,窦琎被封为民部尚书,窦抗被封为将作大匠,还有几名窦氏族人也被封为郡守。
窦威是李渊最信任之人,他手握吏部实权,掌文官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侍卫一见窦威,连忙禀报,“殿下,窦尚书来了!”
“请进!”房间内传来了李渊的声音。
窦威快步而入,只见世子李建成也在房中,他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唐王殿下!”
“尚书大人请坐!”窦威是李渊长辈,只好以官职相称,虽然有点生疏,但也正式。
窦威又向李建成点了点头,他心中有一点奇怪,李世民怎么不在?一般商议重要大事,李渊一定会将长子、次子凑齐。
1...3738394041...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