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李渊明白他的心思,笑了笑道:“世民巡视陇西去了,金城郡有人闹事,还把太守都打死了,昨天半夜的消息,所以世民连夜赶去了。”
窦威眉头一皱,能把太守都打死了,这可不是普通百姓闹事,很可能是和薛举有关,从李世民连夜出发一事,足以见得李渊很重视。
只不过窦威也知道眼下有更重要之事要商议,比如说乞降信带来的群起而攻之的后果,他低声道:“殿下找我,可是为了满城内声?”
李渊忧心忡忡道:“如今关中尚未彻底平定,河东全境又置于隋军的威胁之下,元吉每天求救信件如若雪片一般,现在人云亦云,本王担心军中将士会闹事。唉,我这唐王现在是当不是,不当也不是!非常被动。”
窦威道:“这是阳谋,令人无法抵御。与杨侗谋夺殿下军队如出一辙。”
李渊冷冷哼了一声,“这就是杨侗借大义为名,让本王陷入如此困境!此人小小年纪,但眼光之深远、手段之高明、心机之慎密让我着实甘拜下风,不仅早早猜到我们会起事,而且还任由发生,最后还让人感觉到他在剿灭刘武周、击毙始毕,挽救河东、挽救民族,等我们当了恶人,他现在打算来摘桃子,推行他的一系列新政了。”
窦威脸色变了变,他细细品味,觉得李渊说得一点不错,杨侗在冀州立足时,怕是早就在打河东道的主意了,他坐视李渊起义,现在又以舆论打击李渊的名望,显然是准备以平叛为名,彻底清除河东世家门阀,和太原王氏为首的河东士族了!
窦威心里也默叹,这一步步堆积大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前觉得没有什么,但几乎就是这样悄无声息,不知不觉间,河东道已经变成这样了……这份深谋远虑着实令人心惊肉跳!
那位秦王殿下表面上看起来,或许年纪轻轻,但胸中暗藏峰壑,就仿佛是最优秀的棋手,只下第一手就已经为大胜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人物才是最可怕的!
从这位秦王做事看来,他总是有着惊人的规划,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该做!
你以为可以挡住他,甚至看透了他,但到头来却发现他根本没有按照你的套路来走!各种诡招、怪招令你防不胜防,但若是说他阴险吧,也不全是,因为他都是以朝廷大义、天下大义等‘势’为武器,个中穿插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小手段。
不管你顺也好,逆也罢,都是他棋盘之上摆放的棋子……
窦威有些不寒而栗……
“那殿下的意思呢?我们该怎么应对?”窦威已经隐隐猜到李渊的意思了:大隋认定他是叛徒,导致以隋臣之名招集隋朝官员的用心落空,倒不如直接登基为帝,大封功臣,安抚人心!这破罐子破摔的谋反,反倒是不再受制于人!
李渊叹了口气,“当初立杨怀登基就是一个错误,如果我也像杨侗那样,不当唐王,只以大将军行实职,等过几年,时机成熟后再当王、建立新朝,我估计效果会比今天好得多!”
李渊声音越来越低,现在除了发牢骚,实际已没有半点意义。
一边的李建成默然不语,这结果其实早在他和刘文静的预料之中!起事之初,他们二人的确支持拥立,但对象是杨广的嫡孙杨侑,而不是什么都不是的杨怀,亦或是死了的杨航…因为这两个所谓的宗亲实在太牵强太牵强了…故而当杨侑跑了后,两人立即改变了主意,劝李渊以大将军之职,行使着皇帝般的实权,只要不拥立、不称王,就不失大义。
但是,本就想当王的李渊在李世民、裴寂和一众关陇权贵的劝说下,便搞了拥立起来,然后,当上一个极度搞笑的唐王。到现在,地盘不涨一寸,反而落得一身臊,真是何苦来哉。如果现在废了杨怀,自己当皇帝,那就不是顺势而为,而是恼羞成怒的撕破脸皮了,别人会觉得李渊很假、很虚伪,是一个沐猴而冠的笑料。
一时间,房间里十分安静,李渊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李建成和窦威对望一眼,他们两人都感觉到了李渊心中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来自礼法,更多是杨侗和名声带来的压力,李建成尤其理解父亲心情,自从乞降信被曝光以后,父亲一连两天难以入眠,由此可见杨侗这一手笔给父亲带来的巨大压力。
窦威安慰道:“隋军成立不过三十几年,谈不上是天下正统,江南百姓始终不肯接受,关东士族对它情感淡漠,正如秦朝一般,秦灭汉生,或许当然也有人说汉高祖不正统,但现在呢?还有谁说汉朝不正统,殿下雄才伟略,欲做大事,又岂能俯仰在隋朝鼻息之下!现在进亦难退亦难,倒不如建立自己的王朝,而史书历来由胜利者书写,只要殿下一统天下,再现大汉荣光,谁会说殿下是反贼?千年后谁还会说殿下不正统?”
窦威一番话使李渊舒服了许多,其实他对登基一点不抵触,他的心结来自于河东道的压力,来自于对弹指之间灭三十万突厥精骑杨侗的畏惧……他就像还没有找到上山的路就被人推上顶峰的攀登者一样,心中说不出的彷徨、茫然……
旁边的李建成也劝道:“父亲,窦公说得对,杨广已死,大隋名存实亡了,孩儿觉得建立新朝的时机已经成熟,父亲不要再犹豫了。”
李渊叹气道:“我把二郎打发出去,其实就是不想听他在我耳边唠唠叨叨,你们怎么也和二郎一样了?”
窦威和李建成登时哭笑不得了起来,原因李世民半夜被轰走的原因是这个。
窦威诚恳道:“殿下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让我们明白,我觉得沟通还是更重要一点。”
李渊道:“弑君的宇文化及尚知道立一君主遮羞,先帝尸骨未寒,我们又立了杨怀,如果再废掉杨怀自立,岂不是比宇文化及还让天下人不齿?这也给了杨侗攻击我的借口。”
李建成和窦威都明白了。
杨广已死,大隋名存实亡,正是建立新朝良机,如果没有杨侗这个强大的对手,李渊会毫不犹豫立朝登基,正是大隋还有杨侗这个硬骨头,才使李渊不敢取代大隋。
但这样拖下去只会处处被动。
窦威沉吟道:“索性依从太皇太后懿旨,罢了杨怀,罢了唐王!这样就不会失去道义!然后我们以大隋臣子的身分为杨广举哀服丧,,一个月服丧期满后再建立新朝,这样我们对大隋也仁至义尽了,又能堵天下人之口。”
李渊眼睛一亮,这法子真是绝了!
哈哈!
我是隋臣,那当然要听从太皇太后的话,罢杨怀、罢唐王说明李渊是大隋的忠臣啊!
大隋第三世 第100章:演技出众
(将在2019-09-22 14:00:00 获得新版网站-历史频道频道新书推荐,将于 2019-09-22 14:00:00 进行创世pc-历史军事频道-最当红推荐。请收藏、投票支持)
就在李渊依诏废除杨怀帝号,自下唐王号,并在长安为杨广举哀的同时,东都洛阳也处于天下局势漩涡之中。
江都兵变同样震惊了洛阳,新帝杨倓下令全城举哀,尽管有一些留守官员为死去的君王深感悲痛,但也有许多人暗自窃喜,王世充就是后者。
如今,王世充被新帝封为王世充纳言、郑国公、左翊卫大将军。
王世充是杨暕的齐王府,占地两百亩,极为奢侈豪华,里面住许多美女侍妾。
尽管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但王世充并不满足,心中充满怨恨,原以为自己被封为郑王,但是没想到皇泰帝只封他郑国公。
下午,马车在百名骑兵的护卫下驶入了宜风坊,缓缓停在王世充的府前,府门前颇为热闹,一些工部的官员正在给府邸换牌,府门前还摆有两排兵器和下马牌。
王世充注视着‘郑国公府’牌匾,终于忍无可忍的喝令手下道:“不准挂,全部给我滚!”
士兵纷纷翻身下马,挥鞭冲了上去,几鞭子抽下去,工部官员抱头鼠窜,王世充铁青着脸望着地上牌匾,狠狠一脚踩上去,只听‘咔嚓’一声,牌匾断为两段,王世充冷着脸孔大步走进府内,远处一帮挂匾官员目瞪口呆,大将军发什么怒火?
虽说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还是惊动了皇泰帝杨倓,他心中颇为不安,连忙派纳言段达去安抚。
人人都知道段达与王世充交情深厚,但局内人都知道洛阳官场不简单,明争暗斗极为激烈,这个段达实际是王世充同党,所以他们交情深厚,但皇泰帝杨倓却不知道,他一心指望段达能安抚王世充,这大敌当前的,大家不要为一些小事争执。
房间里,王世充对进来的段达也不怎么理睬,冷淡道:“坐吧!”
段达倒也没有生气,笑道:“如果大将军嫌官小,我就把开府仪同三司、纳言、右翊卫大将军、代理民部尚书、陈国公都送给你,怎么样?”
“我要你那些破官做什么?”
王世充冷冷道:“和我这什么狗屁纳言、郑国公、左卫大将军有何区别?”
他看了一眼段达,“是皇泰帝叫你来的?”
段达见王世充颇为无礼,他苦笑道:“当然是圣上让我来安抚大将军的,可是他不大明白大将军心思啊。”
“他很清楚!”
王世充脸色阴沉如水,“他就是不想给我罢了,要我卖命,又舍不得一个虚位,他究竟搞什么?”
段达道:“要找到问题根子才行。”
王世充负手在房间踱步,他其实很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杨倓是在学杨广搞制衡,让自己和卢楚共掌军权,说到底是因为有卢楚在,所以杨侗才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要想掌握大权,必须将卢楚除掉。
想到这,王世充冷冷哼了一声,“小屁孩想跟老子斗,看我怎么玩死你!”
王世充当即写封信给荥阳太守王世师,让他依令施行,王世充随即入宫请罪,此时正好天下大雨,王世充跪在文成殿台阶上高呼有罪。
“臣王世充向圣上请罪!”
皇泰帝杨倓闻讯,连忙从御书房内赶出来,他见王世充跪在雨中全身湿透,又心疼又感动,急忙令左右,“给大将军披衣,不要受凉了。”
几名宦官要给王世充换衣服,王世充却不接受,只是跪在地上拼命磕头,额头上血都出来了。
杨倓无奈,只得亲自打伞扶起王世充,安抚他道:“大将军,这又是如何?”
王世充放声痛哭,“微臣每思先帝之恩,自愧对社稷无功,实不敢受国公重爵,微臣见到牌匾便想起先帝,一时失态,还望圣上怪罪!”
杨倓潸然泪下,哽咽道:“大将军的忠义,朕知道,朕也铭记在心,但请大将军保重身体,洛阳离不开大将军,朕也离不开大将军啊。”
“微臣谨遵圣命!”
一番幕雨中情的大戏,以王世充卧病在床告终,杨倓急派御医给王世充治病,几名御医得到王世充重贿后,便言辞一致地告诉杨倓,说王大将军染了风寒,病势十分沉重,必须静养一月,否则有性命之忧。
杨倓只得批王世充一个月病假,又派宦官给王世充送去补药,让他安心养病,不要挂记国事。
而就在王世充病倒后,王世师送来紧急求援信,二十万瓦岗精兵围攻虎牢关,虎牢关危在旦夕,若援兵不至,臣决心和虎牢关共存亡。
杨侗大惊失色,急召百官商议对策,段达要求出兵救援,若虎牢关失守,洛阳危矣!
段达的主战申明得到大多数官员支持,但由于王世充病倒,段达便自告奋勇,愿和兵部尚书卢楚出兵讨伐瓦岗军。
杨倓当即任命卢楚为帅,率四万大军支援虎牢关,又令段达总督后勤粮草。
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虎牢关。
瓦岗军攻打虎牢关一直不顺利,已经攻了一个多月,始终没有拿下拿下,一方面是虎牢关城池坚固高大,易守难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瓦岗军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调度,所以瓦岗军损失惨重,始终没有拿下虎牢关。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血战,瓦岗军损失了近五万人,却始终攻不下洛口仓,但守军也同样损失惨重,城上城下到处是鲜血和尸体。
两军达成临时停战协议,由瓦岗军将尸体集中焚烧,然后挖坑深埋,以免爆发疫病。
尸体烧了几天,已经渐渐处理干净,但守城士兵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他们知道,一旦尸体清理结束,就是再次爆发战争之时,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战争,他们都有点筋疲力尽了。
大隋第三世 第101章:枭雄的崛起
第101章:
这一天,卢楚和段达带领四万援军抵达虎牢关,王世师亲自出来迎接,“我们盼星星月亮,终于把尚书大人盼来了。”
卢楚是一员儒将,为人正直,在关东士族中极有威望,既文才出众,同时也能带兵打仗,但他城府不深,喜怒行于色,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王世师的厌恶,冷冷问道:“瓦岗反贼现在的情况如何?”
王世师心中恼怒,但依旧笑脸相迎,道:“瓦岗军在处理城下尸体,士气不是太旺!”
“是吗?”卢楚在临行前,皇泰帝杨倓再三嘱咐他要以大局为重,想到攻打瓦岗军责任重大,卢楚便不再追问,点了点头,“进城再细谈吧!”
他催马便向城内而去,段达和王世师不经意地交换了眼色,两人心领神会的跟着卢楚入城了。
军议堂内,王世师挂出了一幅地图,对卢楚和段达道:“这次瓦岗军攻打虎牢关主要是单雄信和孟让的军队,翟让和李密目前带领主力大军在梁郡,可能是准备拦截宇文化及北上、西进,所以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城外的瓦岗军现在还有多少人,现在他们在哪里?”卢楚追问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他们也有些精疲力尽,目前还有十万左右,现在他们退到荥阳郡荥泽县一带休整。”
“王将军能肯定吗?”
王世师点点头,“他们的军粮主要由通济渠供给,所以荥泽就是他们军粮后勤重地。”
段达又问道:“那王将军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付瓦岗军?”
王世师笑道:“我跟瓦岗军打交道一年多,对瓦岗军也有所了解,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帅弱将强,与其说翟让是瓦岗之主,不如说翟让是瓦岗军一股势力,除了与他实力相当的李密,其他各路盟军都自成一体,就拿单雄信和孟让来说,他们分得分明,两人谁也指挥不了谁,各自为阵。翟让和李密面和心不和,导致手下也是相互敌视。这次的主将虽然名义上是单雄信,但孟让是李密的人,根本不听单雄信的调配,他们两人驻营也没有在一起。而且单雄信防军于荥泽城外,所以歼灭瓦岗军最好的战术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翟让、李密不和人尽皆知,两人都巴不得对方被朝廷剿灭,单雄信、孟让怕也是如此,卢楚道:“王将军的方案可以采纳,今天先休息,晚上可出兵东进,争取在天明前歼灭一支瓦岗军。”
段达和王世师相顾一眼,说道:“尚书大人,这太冒险了。”
卢楚一挥手,道:“瓦岗军也是一支疲军,又不知我们援军抵达,这兵贵神速,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
夜渐渐深了,卢楚带领四万大军向荥泽奔去
卢楚一路谨慎,率军向东而行,大约走了两个时辰,军队渐渐靠近了荥泽县大营。卢楚更加小心,他派人前去打探消息,片刻。士兵回来向他报告:“大人,瓦岗军防备松懈。”
“立刻传令下去,一刻钟后,进攻大营,让房崱将军殿后,以确保安全。”卢楚吩咐道。
“诺!”
随着命令下达之后,将士一个个握紧了自己手中的兵器,望向大营的目光当中闪烁出了杀气。
当时间如细流缓缓流过之后,卢楚看了一眼黑夜,一把上了战马,抽出了宝剑,高喊道:“大隋勇士们,今日就是破灭瓦岗军的开始,杀!!!”
“杀!!”潜伏的大军立刻在将校的带领之下,向着瓦岗军军营猛烈的冲锋而去。
营门楼上,原本已经昏昏欲睡的士兵听到巨大嘶喊声后,立刻抬头一望,望着迎面而来的大军,立刻敲响了大钟,高喊道:“敌袭,敌袭。”
然而刚刚喊完后,羽箭横飞,一根羽箭射在他身上,一声哀嚎后,整个人便从营楼掉了下去。
但军营内的士兵也听到了,立刻纷纷呼喊,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听闻之后赶忙冲了出来。
这时,隋军已经攻入了军营,骑兵为先锋,步兵随之,大战瞬间爆发了,凭借着突袭的优势和骑兵的巨大冲击力,隋军很快就占据了上风,一根根火把扔向军营内的帐篷,顿时火势蔓延,大火连天,照亮了夜空。
单雄信所部五万余人,被射杀得人仰马翻,惨叫声响成一片。又见荥泽县城城门竖,纷纷败退往管城方面!
隋军一路掩杀,将之杀得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天亮之前,隋军追杀到一片树林,卢楚下令道:“穷寇莫追,全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整。”
而就在隋军就地休整之际,‘咚!咚!咚!’惊天动地的战鼓声敲响了,这是包围合击的命令,几万瓦岗军忽然呐喊着从四面八方杀来,孟让率领五千骑兵冲在最前面,向隋军的后背扑来。
隋军完全被这支突如其来的瓦岗军打蒙了,尽管他们拼命作战,但是经过半夜的激战,早已人困马乏,被几万大军一阵冲杀,五千骑兵率先杀入隋军后背,将隋军阵型撕裂,战场上隋军死伤无数,哭喊震天。
五千骑兵连续奔突,将隋军分割成十几块,隋军士兵们乱成一团,不再听从主帅的指挥,开始各自突围。
卢楚惊得魂飞魄散,他抽出战刀嘶声大喊“冲出重围,冲出去!不惜一切撤回虎牢关!”
就在这时,一支流矢疾射而来,卢楚躲闪不及,正中他的前胸,锐利的透甲箭射穿了他的胸膛,没入体内,卢楚大叫一声,翻身落马。
卢楚的亲兵急将他救起,他们眼睛都红了,拼死向重重叠叠的敌军杀去,但瓦岗军士兵却越来越多,根本已经无法杀出重围。
卢楚军队被伏击处离虎牢关并不算太远,虽然看不到,但虎牢关的斥候却将这个情报紧急禀报了王世师。
一名斥候校尉在王世师面前跪下,哀哀央求道:“将军,尚书大人被数万瓦岗军围困,死伤惨重,危在旦夕,恳请将军紧急去救援!”
王世师脸上面无表情,其实他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局。王世充和李密,前者要消灭卢楚,后者要消灭单雄信,一拍即合,才设下了今晚之计,先把单雄信送给卢楚,再由孟让吃掉卢楚。可如果不去救援,他确实无法向皇帝交代。
段达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狰狞的冷笑,他迅速瞥了一眼哀求的斥候校尉,猛地拔出刀,一刀刺进校尉的心脏,校尉惨叫一声,倒地而亡。
段达在他身上擦去刀刃的血迹,向王世师道:“城外情况未明,瓦岗军即将大举进攻虎牢关,不准再开启关门,胆敢开门者,立斩无赦!”
王世师大喜道:“对,天大地大,不如虎牢关大。关城门,关城门。”
然而,此时城外的战场又出现了变故。
孟让歼灭了卢楚军后,兴冲冲的打扫战场时,却意外的杀来一支隋军。
孟让一看主将是王世充,气得差点吐血。
这时,王世充一挥手,“出击!”
顿时鼓声大作,只见两支军队从树林两边一左一右杀出,左边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右边是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他们各率一万精兵向正向本阵败退的瓦岗军杀去。
瓦岗军措不及防,被王世充的杀得大败,投降者不计其数,孟让在混战中连中三箭,狼狈逃回梁郡,王世充心狠手辣,不收战俘也不和瓦岗军交换战俘,将投降的两万余降卒全部处死。
之后,王世充兵锋席卷,一战收复荥阳郡,然后,结重兵兵困洛口城,日夜攻打。瓦岗军主力现在正被宇文化及梁郡、彭城,其余军队严守洛口城不敢出来
王世充声望大振。
但王世充弃义在前,背信杀俘在后,从此和李密撕开合作的伪装面具,结下了不解深仇。
大隋第三世 第102章:家事
在黄河以南打死打死的时候,冀州一片安详。
这一天,涿郡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临朔宫御苑里风景秀丽,亭台楼阁数百间,种满各种名贵花木,一栋栋精致建筑掩映在浓郁的绿色中,一条小河引进御苑,在后院形成一面几十亩的镜湖。
在一座湖心亭中,一个身穿雪白衣服的女子独自坐在石凳上,香肩如削,发如乌云高挽,纤细腰肢盈盈一握,只看背影便让人觉得女子清冷脱俗,但在空旷的大湖的映衬下,又有这凄婉悠扬的箫声相伴,愈显那女子孤单落寞。
箫声渐沉,如同一缕柳絮在风中摇曳,终至不闻。白衣女子轻轻放下手中玉箫,幽幽一叹,显得那样无力。
在草地上睡了一觉的杨侗高声道:“不错,非常不错!无垢在萧道上的造诣,真是无人可比。”
长孙无垢大吃一惊,霍然转过身来,美目看着坐在湖畔上的杨侗,脸上现出意外之色,随即转变成一丝淡然:“殿下,你怎么在这儿?”
“钓鱼!”
杨侗已经闭门守孝了一个月,今天闲来无事,便带着几本书和两根鱼竿在湖边绿荫下钓鱼!春日阳光照在身上,让人直犯困,于是睡了一觉,睡得正香时,却是被长孙无垢的萧声惊醒。
箫音即心声!
长孙无垢箫声中满是散不去的愁,只听着这声音便可以想象到她心中深沉地悲哀和幽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