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隋第三世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密密麻麻的箭羽如乌云一般向着杨侗方向压顶而来,密集强劲。
对于弓袭,杨侗早有应对之法,将披风挂着裂天槊上,猛力转动,偌大的披风在他狂舞之下,将丈余之内的箭矢通通抵挡在外。不但保护了自己,身旁的兵卒亦在保护之内。不过他这一手,保护的兵卒终究是在少数。
斗篷范围之外的将士,依旧受到箭羽的扫射。
好在玄甲军早有准备,都是人马披甲,在敌人的第一波箭雨中损失并不多。
玄甲军素质在这一刻一览无遗,中箭兵卒并没有减缓速度,而是一手高抬手臂牵着缰绳,以护腕护着面门,习惯性的将武器含在口中,伸手将箭羽扯断,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减缓速度。没有中箭的将士更是冲的更欢:因为大家知道这一波箭羽没有射到自己是幸运,下一波也许就没这运气了。而闪避箭羽的最佳方法不是逃,而是近身!因此个个毫不畏缩、奋勇争先。
面对隋军不要命的冲刺,唐军第二波箭羽来不及射出,杨侗就已经先一步对上他们的枪阵。
枪阵,对全速突击的骑兵威胁极大!
杨侗在逼近百步的时候,便已独自跃纵而出。
离弦箭爆发力非常恐怖,百步距离眨眼即到,杨侗向前猛力一撩,系在裂天槊的斗篷卷住了挡在他马前的十几柄长枪,马槊一挑,十数柄长枪脱手而出,往天上冲去。
少了枪尖阻拦,杨侗没有片刻犹豫的切入敌阵,他没有如同以往那样强行撕裂一道口子,而是在正前方左突右杀,将枪阵搅得一塌糊涂。
紧随他冲刺的骑兵见枪阵已不足给他们造成威胁,倍受鼓舞,加快了冲刺的力度,几下呼吸的功夫,狠狠地楔入枪阵之中。
弱小!
这是唐军给杨侗的感觉。
唐军真的很弱吗?
完全不然!
杨侗没有战术的野蛮战术,恰好是最高明的战术……
直接让唐军战力下降……





大隋第三世 第112章:活捉杨侗
(第四更正常到位!!)
唐军从潼关支援河东,一路长途跋涉,极为疲累。杨侗又传出虚假消息,诱惑他们加快行军,增加援兵体力上的消耗。而随军却在原地休息,以逸待劳。
隋军养精蓄锐,一直将战力维护巅峰之境,此消彼长。隋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可避免随着体力的消耗而消耗。假若让唐军多半天时间休息,兵将得到充分休息,将会是另一个局面。
但很明显,以杨侗对战局战机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到手优势的,得知唐军意图休整,便毫不犹豫以野蛮攻势展开了强攻。
唐军军阵确实宏伟,杨侗却知道这是一个假象。唐兵素质哪里再好也是人,再强的兵士体力也有限。他们现在不过是绷着一根筋,凭着一口气撑着,只要他们打断了那根筋,这伙援兵必败。
杨侗这近乎野蛮的打法,实际上深合兵法之旨。
远道而来的疲乏之旅与养精蓄锐之师胶着在一起,胜负显而易见。
只是杨侗第一波冲刺就已经让隋军占据了优势。
杨侗三军主帅,又是冀州的领袖、魁首,难得有上阵机会,此刻再度冲杀在战场前线,那种久违的杀伐感觉涌上心头,就如猛虎出笼。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杀!”杨侗高呼一声,手中裂天槊盘旋飞舞,咆哮着纵马向前!银白色的裂天槊如若死神镰刀,击碎数层人潮,将二丈间距的敌人通通斩杀,形成了一个地域真空,在绝对领域之内,凡进入者,必定一击毙命!
“哈哈!殿下发威了,兄弟们跟着碾死唐的杂碎!”罗士信为人足够机警,一直以来都能够配合杨侗的打法。
杨侗固然骁勇,但在万军之中,匹夫之勇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少,但若有强兵配合着将杨侗打出来成果扩大,将会撼动全局。
玄甲军本来就是隋军第一强军,人人有校尉之勇,此时见到杨侗神威大展,击破了多层人潮,在敌军内部纵横驰骋,顿时都毫不犹豫的将杨侗开辟的开口杀去。更何况堂堂秦王都如何不顾性命,个个都是倍受鼓舞。
有了将士们的支持,杨侗率领着玄甲军层层突进,直接将唐兵打的节节败退。
史万宝站在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将不乐观的形势尽收眼底。原先他还觉得就算在体力会逊色对方,但也可以所战事拖入僵持阶段,从而给城内的李神通发生致命一致机会。
但是这一交锋,史万宝才发现隋军战力高得离谱,尤其是如同煞星一般的杨侗,只是单枪匹马就将他的枪阵搅乱,轻而易举就撕裂摧残了他至关重要的阵型。
此时他面如止水,看不出丝毫变化,但心中着急不已。
才一接触,自己已经落入下风,一旦消耗下去,兵卒体力存在的问题立马体现,双方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最终让隋军击溃。被隋军击溃的后果,绝非他能够承受起。
他率领的三万大军,是近期内能够支援河东的唯一军队。他若是败了,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有援兵支援辽东了。
更关键是,这一仗就在河东城三万五千多名守军的眼皮底下打,如果败了,守军的士气立即为隋所夺,人心惶惶三万多守军,如何是挟大胜之势而来的十几万隋军的对手?
河东城一旦失守,并州全境沦陷!唐军以后想要夺回来,谈何容易。
反之,若是保住这个东进的桥头堡,隋军将时时刻刻处于李唐的威胁之中,到时候,不得不分大军坐镇文城、绛郡,以及沦陷的河东各县。
可是实力上的差距,史万宝真想不应对策略。
但是随着战事的进展,他发现唐军居然顶住了隋军的如潮攻势,原因不是唐军变强,而是隋军北路军始终没有使尽全力。
稍微一思索,史万宝立即明白北路隋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备河东城内的守军。
史万宝看得出隋军的顾虑,站得更高的李神通当然更看得更为清楚。
城外的战事一开始,李神通便死死的盯着战场,时刻等待着战局的变化,这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留情。
当他发现北路隋军不敢尽力的时候,即已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迅速的权衡了起来。
出城?不出城?
这两个选择!
让李神通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倒八字型。
此时此刻,李神通与其说是关注战事,倒不如说是在进行做一个极为艰难的选择。
随时时间的流逝,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激战一个多时辰后,双方皆已死伤数千人。
战场上尘土飞扬,黄尘弥漫天空,遮蔽阳光,使天日无色,鼓声、喊杀声声震四野。战争之惨烈使每个士兵都俨如在地狱断崖前挣扎,士兵的体力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体力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尽管双方都是精锐之师,但是近两个时辰的鏖战还是使每个士兵都变得筋疲力尽,都处于一种体力崩溃的边缘,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也在这个时候,一直引而不发的北路隋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也使得城外隋军变得芨芨可危。
李神通心急如焚,艰难的选择让他早已汗流浃背。
可是,当他目光掠过攻势渐弱的中路隋军,以及撤换下来的那名银甲大将时,目光一阵狂热。
那是北隋之首——杨侗!
只要把杨侗生擒亦或击毙——
隋军立即崩溃。
北隋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就算杨侑继承兄长基业,在短时间内也挽救不了纷乱的北隋。到时候,只要关中大军速度足够快,不仅能够迅速收复并州,甚至还能一举夺下冀州。
一念及此,李神通眼中却流露出浓厚的杀意,心中也顿时有了取舍决断:杨侗这个对手非常厉害,即有身为统帅的冷静头脑与足够的判断力,又不缺乏舍身忘死的勇气,这种人最是可怕。对他和大唐王朝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将他杀了。才能将这个坏事变为好事。
“杨侗活着,待他崛起,必成大唐祸害!”
“隋军全线突击,若再犹豫,史万宝必死。仅凭三万五千士气萎靡的守军,根本不是十几万隋军对手。”
“隋军已无余力可虑!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几个念头,令李神通不再犹豫,一字一顿道:“全军出击!”
河东城南门轰然开启,早已等候多时的三万五千守军,在李神通亲自率领下,杀出城去,直扑北路隋军。




大隋第三世 第113章:怒放的玫瑰
烈日高悬,西斜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了激战正酣的河东城南郊。只听高昂号角、战鼓声不绝于耳,刺鼻的血腥气息弥漫在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之上。
敌我两军,足足打了一个时辰左右,双方兵力相当,战事僵持不下。
但随着河东守军的全线出击,战争出现了变化。
“杀!!”
李神通手持长枪高声怒吼,三万五千名唐军立即凶残的扑向了战场。
“终于出来了!”
负责统筹全局的房玄龄同样紧张无比,如今见到李神通按捺不住,甚至连城门都不关,心知最艰难也最关键的战事终于到来了,等对方彻底脱离了城门,立刻下达北路军、后军出击的命令。
“呜—呜—呜!”
隋军传来了激昂的号角声,
嘹亮的号角声吹过原野上疾风,一直凝立不动的水天姬一声令下,五千弓骑迅速脱离战场,发挥了弓骑的机动优势,直扑李神通大军后方。
顿时羽箭如蝗,带着凌厉的呼啸声,从背后向唐军倾泄,刹那之间,惨叫声此起彼伏。
在水天姬出动的同时,张镇周也下达了全新的命令,弓骑迅速取出手弩,漫天箭雨顿时向唐军呼啸而去。
借此喘息机会,尉迟恭率领假打半天的海啸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了李神通大军。
“大隋万岁!”
骁勇善战的尉迟恭端平马槊,大声高呼!
“大隋万岁!”
一声又一声的呼喊接连响起。
伴随着这战号。
海啸军如一道钢铁洪流,与唐军狠狠地撞到了一块。
没有一丝花哨,更没有丝毫战术可言。
只有血与肉的硬拼!
狭路相逢勇者胜!
尉迟恭的马槊已经不知道击杀了多少个唐军了,打到后面,甚至马槊都掉落了,他拔出钢鞭左劈右砸、势不可挡。
“杀杀杀!”
挡我者死!
海啸军如若海啸,在尉迟恭的带领下以睥睨之势楔入了唐军。
每个人心中的战争狂热又像火焰一样在他们的血液中燃烧,跟随主将打穿唐军,冲向正在夺城激战中的南城门。
尉迟恭的马槊早就丢失在混战中,甚至钢鞭都砸的全是血肉。
他在冲锋中,夺了不知多少长矛,可长矛不如马槊,每冲杀几次就会断裂。接着,又夺!
此时,他的铠甲被殷红鲜血染透,如下雨一般滑落,可他浑然不顾。
那悍不畏死的气势,让唐军心惊胆战,虽说唐军也是精锐,但经历的战事实在少之又少,而海啸军本就是天下最精锐的骁果军,又跟着杨侗常年战斗,在他们面前,精锐的唐军实在太弱小了。
杨侗、秦琼、罗士信、张镇周也带领大军,死死的咬住了史万宝所部唐军。
惊人的战力,令早已疲倦的唐军魂飞魄散。
身在中军的李神通大骇,做梦也想不到战争打到现在,隋军居然还有如此强悍的战力。
这时候,他也发现了隋军夺城的企图,又见城门处形势危急,便大吼一声,“后军跟我迎战!”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随着李神通这一声令下,如同潮水般前冲的唐军为之大乱,水天姬的弓骑几乎不用瞄准,箭箭不会落空,肆意的收割着唐军的生命。
但李神通已经管不了这些了,他率领骑兵追向隋军,挥舞着大刀,直取尉迟恭!
“找死!”
尉迟恭目光冷厉,战马疾驰,钢鞭如闪电般向敌将大刀劈去,这一鞭没有任何花式,却快得无以伦比,巨大的力量直接把李神通的大刀击飞了出去,交错之际,他最擅长的空手夺白刃手法,直接将李神通生擒活捉。
将之打晕后,平放于战马之上,不管不顾的杀向了河东城!片刻,城头上响彻了欢呼声,数十杆大隋赤旗迎风飘扬。
河东城易帜使隋军军队士气高昂,也使唐军士气低落,史万宝在隋军猛然暴走之际,已经猜到会有这一刻,可当它真的到来时,他却感到无尽的绝望。
“上战刀!”唐军士气即将崩溃的时刻,水天姬率领游而不击的五千飞羽弓骑正式投向了战场。
这五千骑,堪称是一支生力军,自始至终都没有与唐军正面博弈过,此时刀光如雪,不到一刻时间,就摧毁了数千准备援助城池的唐军,也掐断了唐军最后反扑的希望。
三千海啸军步兵入城控制城门,将尉迟恭为首的本部骑兵从城中换了出来,尉迟恭在城上便已发现唐军最薄弱的地方,那就是后军。
“武妃娘娘,跟我一起杀!”
会师之际,尉迟恭向水天姬发出邀请。
两军汇合,近万骑兵如海啸迅猛杀至,从东北方向杀向了史万宝所在的后军。骑兵的杀入俨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唐军后军率先崩溃。史万宝在乱军之中,被水天姬一箭猎杀!
史万宝尚未摔倒在地,一阵大风吹起,代表他的残破帅旗,覆盖在了他的尸体上。
是水天姬!
第二箭,射断了帅旗的绳索,出神入化的箭术,令人惊叹。
她收回弓,重新取出她那长达一米的战刀,率军杀向了陷入重重包围的杨侗为首的玄甲军、怒涛军。
刀锋沾满了血迹,配合风华绝代的容颜,仿佛盛开在血海中玫瑰花。
“我的武妃娘娘,厉害!”
终于,夫妻二人胜利会师。
杨侗并没有时间欣赏水天姬这朵铿锵玫瑰,打了一个照面,便已擦身而过。
“杀!”
水天姬一双柔情似水的美眸,瞬间变成冰冷如刀,精神抖擞的在万军之中纵横驰骋。
杀敌之快、之多、之狠!连客串保镖的尉迟恭都惊到了。
随着史万宝的阵亡,胜负结果已经揭晓。
唐军溃退浪潮席卷全军,士兵们互相践踏,或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或跪地投降求饶。
河东郡大局已定!
并州全境大局已定!
至于沦落成孤城的太原城,有李靖、李景和诸多大将,在兵力上,大隋又占有绝对优势,哪怕裴寂有天纵之才,也无法挽救人心惶惶的太原城!收复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隋第三世 第114章:性格决定命运
隋军发动的这一次并州战役,与往常一样分散且低调,早在一个月前已经部署完毕,当邺城还在热热闹闹选拔‘三馆一阁’学士的时候,并州战役已经悄然启动。
如果把并州战役比喻成一盘棋,那么,夺取雀鼠谷无疑是这盘棋至关重要的一步,一盘棋固然不会两三步内走完,但夺取雀鼠谷就如同擒下一条大龙,大势已成,整个棋局就顺畅了。
李靖的任务是夺取太原以外,雀鼠谷以南的兵力空虚的西河、龙泉、临汾三郡
河东郡、绛郡、文城则由杨侗负责指挥,其中又由裴仁基负责绛郡、文城;长平郡和上党郡的唐军则由薛万均、薛万淑、王辩等人负责牵制。
而另外关键的一个棋眼,无疑便是唯一血战的河东郡河东城战役。
这一战,隋军斩敌高达三万,俘敌三万八千余人,并夺取了并州南部最重要的战略城池河东城,而河东城守将李神通被生擒活捉,关中援军主将史万宝死在水天姬之手。
唐军在河东一战的惨败!使整个并州战役尘埃落定。
河东城之战后,与隋军对峙的文城、龙泉、长平、上党唐军纷纷献关献城投降,乖乖接受时长五年的劳动改造!
现如今,除了裴寂坚守的太原这一座孤城外,并州全境尽归北隋,而时间,只用一半个月。
李唐长平郡守长平王李叔良、上党郡守新兴王李德良被麾下将士生擒献给隋军,淮安郡王李神通于河东城下被生擒,襄邑郡王李神符战死于太原郡,再加上被沈光生擒的驸马段纶,李家宗室、外戚可谓是损失不小
平阳公主李秀宁为首的关中唐军才刚离开长安,并州战役已将结束。
最后,她驻守潼关,防御北隋军。
并州战役落幕了!
但带来的影响才刚开始,短短半个月后,杨侗夺并州,一统黄河以东、以北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一时间群雄皆惊、四海沸腾,杨侗的声望瞬间登上了顶峰。
距离河东不太遥远的长安大兴宫、太极殿,响起了一阵愤怒的咆哮声:
“无能、窝囊,个个都是废物!”
雄伟高大,气势磅礴大殿高台之上,一袭华丽龙袍,气势威严无比的李渊重重的将一份奏件从高台上扔下,可怕的杀意扩散了开来。
距并州失守不到几天时间,西征薛举的主帅李世民再传噩耗而归,在浅水原交战中,唐八位总管先后大败,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人惨遭俘虏,出征的十万大军死亡十分之六七,是役结束,薛举占领高墌,收集唐兵的死尸堆成京观,以示雄威。
关中人心惶惶,全境震动!
“圣上息怒,虽然事发突然,但好在晋王应对及时,将薛举遏制在大散关以西,关中依旧稳如泰山。”刘文静面带无奈的连忙站出来劝道。
“胡说八道,薛举只不过拥兵四万,竟然让我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多员大将被生擒,你竟然还跟朕说关中稳如泰山?稳从何来?”李渊的眼中带着浓浓的怒火。
“退朝!”
李渊一挥衣袖,怒火冲天的奔向了甘露殿!
……
东宫!
太子李建成正与长孙无忌低声商议着目前的局势。
自从李世民休妻再娶、暗杀前妻,小妹失踪以后的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等人已经彻底倒向了李建成。
长孙顺德骁勇善战、高士廉才德并茂被李建成依为膀臂,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足智多谋的长孙无忌。
“无忌,你怎么看当前大势?”李建成问道。
“殿下!薛举内外皆行霸道,持不可久,不足为惧。关键是北隋啊!杨侗治内以王、征外以霸,又有平定外族之巨大声望,麾下杨恭仁、杨师道、房玄龄、魏征、孔颖达皆为治世贤才,李靖、李景、邓暠、杨善会、裴仁基、韦云起等人乃是文武兼备的帅才,青年武将更是多不胜数,当然了,最可怕的还是他本人。如今冀州、并州已经连成一片,大势已成呐!”
“并州战役爆发突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而且速战速决,从始至终只用二十五天就占领了除了太原城外的整个并州!”李建成说到这里,苦笑道:“这是众所认同的原因,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你觉得呢?”
“任人唯亲、急功近利。”长孙无忌一语道破天机。
“无忌说得半点没错!”
李建成负手望着窗外,良久,他长叹一声:“父皇让李氏宗族掌管军权之举,在并州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神符叔父在太原阵亡,神通叔父在河东兵败,都是失败在他们对时局的判断上!如果神符叔能重用李仲文,霍邑绝不轻易失守。至于神通叔,是他的天性导致河东兵败。”
长孙无忌不解道:“殿下此话怎讲?”
李建成道:“神通叔非常小心眼,任何宝贵一点的东西要放在身边才安心,稍微远一点都坐立不安、寝食不安,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他这次部署军队也是一样,在并州大变的情况下,他应该派一部重兵夺回霍邑,当时的隋军其实并不多,只须两万人就能成功,但他是怎么做的?他居然把重兵全部囤积在河东郡,等各地出大事了,才像贪财的小老百姓一样,一点一点的把兵力挤出去,这回好了,被人家杨侗一点一点的吃个干净!等杨侗兵临城下,士兵不如别人多、战力弱于对方、士气更加不行,再加上指挥应变能力也不行……他不失败才叫没天理。”
“噗!”
长孙无忌听他说得有趣,忍不住喷笑。
李建成也是笑了起来,接着又说道:“再说神符叔父,能力方面非常出众,但他太老实了,老实得没一点脾气,跟得道高僧没什么区别!老老实实的看着裴寂这个不通军事的老家伙把军权夺走,等到拼命了,又被裴寂骗了出去,结果一战阵亡!父皇重用叔良、叔良两位叔父,结果不仅兵权被夺,连自己也被手下献给了杨侗!重用二弟,结果惨败薛举之手,重用孝恭,结果无功而返……父皇若不改掉任人唯亲这毛病,我们大唐迟早会毁在这上面。”
“至于急功近利就不说了,如果听我的话,集中全力去打梁师都,关内道早就落入我大唐之手,那时候,我军完全可以东渡黄河,以最快的速度支援离石孟门关、龙泉永和关、文城吉昌关,若有援军,杨侗根本打不下整个并州!正因为我军多方作战,急切之间无兵可派,导致并州全线失守,哪怕在急切之间凑出两万骑兵,河东城也不会失守啊。”说到这里,李建成十分心痛、肉疼。
长孙无忌默然,皇室家务不是他能过问的,虽然赞同李建成之说,却无法表态支持,过了一会儿,才沉声道:“殿下觉得太原还能救吗?”
1...4344454647...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