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看到丫鬟的大汗淋漓的样子少女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情?是你把钱袋弄丢了还是又把哪家的少爷给打了?”显然丫鬟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在少女看来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显然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小姐,这次是你的事情。”丫鬟显然想吊一吊少女的胃口,说完之后就没有在说话而是满是期待的看着少女。
轻轻的笑了少女也没有说话,伸手在面前的琴弦上轻轻的扶了扶,屋子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悦耳的琴声。
看到少女的样子丫鬟顿时小脸涨得通红,狠狠地跺了跺脚,大声的道:“每次都是这样,真不知道小姐哪来的这么好的耐性,有人来给小姐做媒了。”丫鬟显然没有那么好的耐性只能认输投降。
“有什么稀奇的吗?咱们家那个月不来几个媒婆?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吗?”少女没有抬头继续拨弄着琴弦,显然弹琴比做媒更能吸引她的注意力。
“这次不一样,这次来的是知县大人而且已经和姥爷再谈了。刚刚我听说这次是京城的家族。”丫鬟看到少女的模样脸上顿时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大声的说道。
房间里的琴声忽然戛然而止,少女满脸的不敢置信身子都有些颤抖,抬起头道:“京城,不会的,爹怎么会舍得我嫁到京城去?”少女的声音中满是不可置信愣愣的看着丫鬟。
此时的张府早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开无数的人都在关心着这件事。张国纪的母亲张老夫人此时正走去儿媳妇那里,这个孙女可是疼爱有加。自己的儿子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孙女一直在膝下承欢,如果嫁到京城去那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了吗!
张国纪的妻子张夫人此时也是心急如焚,很想找到自己的丈夫让他拒绝了这门婚事。可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她,自己只是你一个女人这种事情自己不能做主。更何况抛头露面也不是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应该做的事情,此时也只能在屋子里面来回的走动,祈祷上天不要让她的夫君答应这件事。
就在后面的女人们忙碌的时候,大厅里的张国纪也在摇头苦笑,看了一眼笑嘻嘻的李昌茂张国纪恨不得将这个家伙赶出去。虽然心里这么想可是却不能这么做,张国纪颇为无奈的道:“大人,不知道是您主动做的媒人还是受人所托?”
在张国纪看来,这次的事情多半是这个知县李昌茂搞出来的,如果是他主动的京城那边并不之情或许事情还有转换的余地。
“这个当然是本官主动了,自从上次见过贤侄女之后本官就有了这个心思。以张兄的身份地位普通的人家自然如不得张兄的法眼,直到此时兄弟我才找到合适的人家啊!”李昌茂此时已经将二人的称呼改变了,不着痕迹的拉近着二人的关系。
“贤弟,你也知道为兄就这么一个女儿,远嫁京城为兄实在是舍不得,你看?”张国纪听了李昌茂的话顿时心中一松,只要那边还没有知道那么这件事情就好办了。他也就顺着李国昌的话将二人的关系再一次的拉近了一些。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李昌茂知道是摊牌的时候了,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很麻烦,略微沉吟了一下,道:“兄长可知道,兄弟这次要为你介绍的是哪一家?”
今天的最后一更,明天就是周一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裸奔的果然很惨,今天不但没涨什么收藏,反而掉了几个,郁闷中、、、、、、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十一章 参选
看到李茂昌竟然还不松口张国纪顿时有些恼怒,大声的道:“不知道是京城的哪家权贵?”
“兄长听我道来。”轻轻的喝了一口茶,李昌茂继续道:“我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刚刚的登基的天启爷今年刚好十六岁。昨天本官接到知府衙门的公文,需要本县选出三名秀女,为陛下选后。贤侄女年龄合适品貌优良自当入选。”李昌茂笑嘻嘻的说完满脸期待的看着张国纪。
此时的张国纪满脸无神的坐在椅子上,他知道这次逃不掉了,等到他过神之后颓废的叹了口气。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说宫门?此时他已经明白了李昌茂为何要这么做了,换做自己应该也会如此吧!
张国纪对自己的女儿自然有信心无论是长相才学,琴棋书画,无一不是上上之选。只要不出意外皇后随不敢说,可是贵妃还是有希望的。虽然是这样,可是张国纪还是不想让女人进宫他并贪图富贵。
明朝的这些皇帝很少有像样的,大部分都是沉迷酒色早早的就死了。
看着张国纪的模样,李昌茂的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咬了咬牙,似乎下定了决心似的道:“兄长,我知道你心疼如果实在不愿意的话!”
听了李茂昌的话张国纪有些吃惊,紧接着满含希望的看和李茂昌。
看着张国纪的模样李茂昌知道自己也没办法了,如果自己强行的将张国纪的女人弄进宫。此时他或许不会说什么,可是以后自己就等着报复吧!还不如此时卖她一个好呢!想到这里,李茂昌道:“兄长,我只能是将你的女儿的名字放在后面不进行特别的举荐,至于其他的兄弟就没办法了。”
看着李茂昌的样子张国纪的心里也有些感动,能牺牲自己的前程做到这个样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作假什么的不要说李茂昌不敢他也不敢。一旦被锦衣卫发现那可是灭九族的罪过。
“谢过贤弟了。”轻轻的起身张国纪对着李茂昌轻轻的施了一礼,满脸感激的道。
“兄长客气了。”李茂昌赶忙将张国纪搀扶了起来苦笑着道,此时他心中则很是失望。
就在二人谈好的时候一个人忽然走了进来,对着张国纪道:“爹,我愿意进宫。”来的人正是张嫣。
“你来做什么?这里岂是你能来的还不快快出去。”看到女人张国纪心中一紧听到女儿说的话,顿时就是大怒马上怒斥道。
“兄长不要生气贤侄女来的正好,说一说你为什么想进宫?”李昌茂此时心里再一次活络了起来,既然主角愿意那么张国纪的态度就没那么重要了。
“嫣儿参见李叔叔。”张嫣也没有叫李昌茂知县而是以侄女自称,对着李昌茂施了一礼之后道:“天子既然下诏那就是圣旨,父亲和叔叔这样做就是有为圣意了,或许皇帝并不知道可是不代表没人知道。在我们祥符县可是有锦衣卫的人,此时我想他们也应该接到了上边的命令。我的存在想必他们也知道甚至于很可能有我的画像,有可能此时已经报上去了。虽然我们祥符县并不大可是也有一个锦衣卫所,如果此事事发李叔叔一个失职是少不了的被罢官都是轻的。我们张家恐怕也会被抄家,既然躲不掉的事情那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去做呢?”张嫣说话的声音不大却让张国纪和李昌茂都愣住了,是啊!自己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过了一会儿李昌茂却猛地反映了过来,自己和张国纪都没反映过来的事情,这个十四岁的下丫头居然想到了。看来她很是不凡想来真的能做贵妃,看来自己的机会来了。
全国都在为天启皇帝忙碌的时候,这位新皇帝正在紫禁城里散步对于外面的事情自然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自己的选后开始了。
看着紫禁城高大的宫墙天启皇帝第一次有了想出去看看的想法,自己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就被关在这深墙大院之中,此时想想真的有些闷了。
“李岚,你说外面是什么样的?”回头看了眼跟在自己身后的李岚,至于陈洪则直接被天启皇帝华丽的无视掉了。
“陛下,奴婢六岁进宫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得了。在我的记忆力外面的生活是热闹的,丰富多彩的。”李岚的神色也很是向往显然这么多年形如牢狱的生活,让着小丫头也想离开这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看看!”听了李岚的话,天启皇帝的心里苦笑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穿越成为皇帝呢?如果是一个王爷,每天带着美女每日游山玩水那该是多么快活啊!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李岚没什么感觉,陈洪的神情却猛地一变,不会吧!当年的正德皇帝可就是微服出巡成瘾的。如果面前的这位皇帝也有这样的爱好,那事情可就真的麻烦了。每一次皇帝的出行都是耗费颇大弥费颇多,就算是微服出行也是会耗损巨大的人力物力。
“岚儿,你有梦想吗?”许久,天启皇帝才回过神来,对着身边的李岚再一次问道。
“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百姓不在受苦,都能有饭吃,有钱花。不必每天为了每天的生计发愁,遇到了什么事情有人做主,不会无缘无故的被人打。”此时李岚的情绪有些低沉而一边的天启皇帝则是陷入了沉思。
看着面前的人群张嫣的心里微微有些吃惊,她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的人。她所在的地方乃是祥符县的巡抚衙门,此时的祥符县就是后世的开封,以前的朝代单独设有开封府可是到了明朝却没有了,开封府直接并入了河南并且改名为祥符县。
自从知道自己要参加选后之后已经过去了七天了,这七天的时间张嫣已经参加过一次选拔了。只是那一次是各县到府的选拔,这次要参加的是整个河南省的选拔。
此时站在巡抚衙门的门口张嫣的心里可谓是百味陈杂,心绪十分的纷乱。看着巡抚衙门门口停着的马车和站着的仆从,张嫣知道这些人应该都是选后来的。
星期一早上好今天第一更求点点击求点推荐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十二章 内库和人
就在全国都在忙着给天启皇帝选妃的时候,这位新皇帝却在做另一件事情,经过这么久的思考,天启皇帝觉得是该到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既然决定要做些什么那首先想到就是人才,这个时代实在是人才其实并不少,只是没能做到人尽其力。虽然天启皇帝不知道大多数文臣武将的才能和忠诚,但是大部分的历史名人还是知道的。要做事情,、除了人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钱。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钱才是万能的,穿越才不是万能的呢!
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陈洪,天启皇帝淡淡的吩咐道:“去将王安找来。”对于自己有多少钱的问题,天启皇帝还真的不清楚,只能问身为大内总管的王安。
时间不长,王安便在陈洪的带领下走了进来,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王安,天启皇帝淡淡的问道:“朕的内库之中还有多少银子?”
王安微微一愣,对于这个问题他还真知道,以前泰昌帝登基的时候就曾命令他查点过内库的银子。看来眼前的这位皇帝也是要花钱,此时大明的国库是没钱了,每年的军费、赈灾、各种各样的花费,让国库每年都是赤字。王安的心里明白皇帝也不容易,叹了口气缓声答道:“回陛下,内库还有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万斤。”
听到这个数字,天启皇帝顿时喷出去一口茶,这个数字还真是吓人,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多。
其实天启皇帝并不知道这个数字已经很少了,乾隆三十六年,一年的国库收入就是三千七百万两,那只是一年。这可是万历皇帝一生的积蓄,要知道此时明朝的岁入不过八百万两。明朝此时的贸易和资本要比清朝强很多,可是每年的岁入却差这么多,唯一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不交税。如果不是这位万历皇帝,此时的内库还未必有这些银子,这都是那位万历爷攒下的。
自从张居正改革以来明朝的府库日渐充盈,虽然人亡政息却也留下了一笔银子。万历后来进行了三大征,战争打了十几年耗费无数,将国库里的银子消耗一空。可是这位万历爷的内库却没有,这位皇帝在为四十八年,单是南方的矿税,每年都为这位皇帝的内库增加了五十万两白银,一万多两黄金。虽然只增收了十年就被迫停止了。只是这一件事情,就能看出这位皇帝有多么的贪婪。
和贪婪相对的就是小气,这位皇帝是有名的铁公鸡,想要从他的内库里面拿出银子,那是难比登天。曾经有一次云南的土司叛乱,国库里实在是没有银子,这位皇帝也只不过从内库里拿出了十万两银子。户部拿出了十万两,云南地方凑出了十万两,这位皇帝的小气可见一般。
很多皇帝都曾经想要向商贾征收赋税,可是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什么不可于民争利,什么藏富于民啊!其实明朝的官员大多都是士人出身,他们是什么?他们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老财,每一位朝廷大员在家乡不是良田千顷,买卖无数。
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大明朝的绅士无数且大多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满嘴的仁义道德私底下全都是男盗女娼,平时也是作恶多端,鱼肉乡里。可以说明朝除了亡于外部压力,大部分还是这些人过错。
这些人不但偷税漏税而且因为势力庞大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几乎是什么都做,如果不将这些人弄掉大明朝就没什么希望。话又说回来这些人都是朝中的大臣,或者前朝的大臣,门生故吏遍天下,想动他们那也是在自己的身上挖肉。此时这些人就像毒品一样,大明帝国则是吸毒的人,一天离不开却又知道这样下去,早晚是个死。
将脑海中这些纷乱的思绪压了下来,天启皇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对于这些人现在也没什么办法。天启皇帝的心里很清楚,大明朝的官太多了。此时的大明朝实行的是中央、省、府、县四级的制度,还有各种各样的道,衙门之多,冗员之重,都是历代所罕见的。
如果想到澄清吏治,那么第一步就是一强力手腕打掉这些官僚集团,第二步就是改革吏治,裁汰冗员。要进行这两件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兵权。
此时的大明的军队就不用说了,除了很少部分的能战,其他的大多都已经糜烂了。明朝采取的府兵制,虽然设想是很好的,可是这些府兵到了此时却大多都不能战了。又因为贪官横行军中的军饷很少能发到军士的手中,则出现了大批的逃兵。这样的现象在秦地十分的严重,也就是后来为什么李自成造反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拉起队伍,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军户。
想要拥有可战之兵那就改府兵制为募兵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是这有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且大多都是领兵在外的将领,难度可想而知。稍有不慎那就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如果手里没有可战之兵,那就不可能以铁腕政策澄清吏治,改革官制,那其他的就更不要说了。这一切全都应在一个上面那就是兵权。可是对于兵权,天启皇帝现在也是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
看着依旧站在那里的王安,天启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王公公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操劳,是朕疏忽了,以后殿前可以不参礼,来人,赐坐。”对于这位老太监,天启皇帝就是不心疼也得心疼,如果没有他**的事情不可能这么井井有条。
“老奴谢过陛下。”对着天启皇帝行了一个大礼,王安才缓缓的坐在凳子上,可是却也没敢坐实。
看到王安坐下,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真想要问你一个人,你要是知道就和朕说说。”
听了天启皇帝的问话,王安连忙站了起来,恭敬的道:“回陛下,请殿下询问,老奴知无不言。”
这是今天的最后一章了,今天遇到些事情,心情很复杂,只能两更了,对不住大家了。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十三章 吏部
看到王安又一次站了起来,天启皇帝只能挥挥手让他坐下说话,见他再一次做好了,才缓缓的道:“这个人叫做徐光启,不知道公公有没有听说过?”
听了天启帝的话,王安立刻就在脑海里回想这个名字,他虽然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在王安冥思苦想的时候,天启皇帝不由的回想起了历史上的徐光启,他是明末非常著名的一个人。在天启皇帝看来,徐光启的作用要比袁崇焕大得多。因为他的称号要比袁崇焕多多的多,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军事家、政治家。
光是这些称号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了,只是明末党争严重官僚集团腐败无能,让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就这样遗之草泽,虽然后来被启用可是却已经是垂暮之年了。徐光启在崇祯五年就去世了,按照历史的进程这个人才还有十二年好活。这十二年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况且现在的大明没有经过魏忠贤的蹂躏情况相比于崇祯时期要好很多啊!
“起驾,去吏部。”看到王安还在那里冥思苦想,天启皇帝不由有些失望,看来想要找到徐光启还是去吏部吧!
看到天启皇帝起身还说要去吏部,王安苦笑着跪下道:“老奴不中用了,让陛下失望了。”
天启皇帝走到王安的身边,轻轻的将他搀起来,笑着道:“公公说的是哪里话,这次是朕的不对难为公公了。”对于这个老太监其实天启皇帝并没有那么喜欢,但是却是必须要宠信他。
一来因为王安的人品却是不错,二人是要稳定内臣。明朝的制度都是分内外臣的。王安现在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通常都是被人称作内相的。
在宫里太监无数,对这个位置眼红嫉妒的人无数,虽然没有了魏忠贤可是再出一个什么李忠贤也不是不可能。天启皇帝就要告诉所有人,自己喜欢王安,重用王安,他的地位很稳固。对于明朝的太监,天启皇帝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拼命的巴结你,在你失势的时候这些人肯定是下手最狠的。
虽然平日里这些太监在天启皇帝的面前都十分的恭顺,可是他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太监争斗起来,也是很麻烦的。天启皇帝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这个位置还轮不到你们好好的做事吧!
这个办法此时看来还是很有效的,虽然魏朝的凶名最盛,陈洪最得宠,可是却也没有人敢挑衅王安的权威。
对于天启皇帝的想法,这位深谙官场之道的老太监也能明白,只是二人谁也没有说破。天启皇帝自然是看起来十分的宠信王安,而王安也自然是十分的感激。
安慰完王安,天启皇帝离开了皇宫去吏部,对与自己脑海的想法,此时已经想到了有些实施的步骤。只是天启皇帝心里也没什么底,但是向徐光启这样的人才,是一定要弄到手的。
吏部位于紫禁城城门的东侧就是后世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只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吏部的旧址已经不在了。
站在吏部的门前,天启皇帝感慨万千,因为这座衙门实在是太破旧了。原本门口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已经变成了没有爪子的猫。朱漆的大门,已经没什么漆了,青铜的门环也缺了一个。门楼上的琉璃瓦也是缺一块少一块的,剩下的琉璃也是残破不全。
看着这样的衙门,天启皇帝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后世很多国家都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破败来彰显政府的廉政,可是当天启皇帝看到这座门楼时,怎么看都想是在讽刺自己。因为在这样的衙门里住着一群大明朝的蛀虫,就是这些人将大明王朝的鲜血都吸干了,最后只能是行将就木的等死了。
看到天启皇帝站在吏部的衙门前不动了,跟在天启皇帝身后的人都是面面相觑。因为距离紫禁城并不远,所以天启皇帝身边并没有多少人,除了陈洪和王安就只有一队禁卫。
天启皇帝看着吏部的衙门发呆,陈洪开始以为这位皇帝没有见过这样破败的衙门,只是好奇而已。可是当他看到天启皇帝越了越黑的脸色,他知道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虽然跟随天启皇帝的时间不长,可是陈洪心里明白,这位主子心中布满沟壑,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或许这位主子,遗传了太祖的血脉,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吧!
“陛下,我们进去吗?”见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这一群人,陈洪来到了天启帝的身边,硬着头皮道。
因为天启皇帝的坚持,所以这一行人都穿着便装,此时才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天启皇帝对身边的陈洪道:“进去吧!”
虽然对现在吏治很是不满,可是现在并不是整顿的时候,天启皇帝心中暗暗的下定决心,可是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此时的礼部尚书乃是李汝华是一位楚党的干将,就是这个人提出的加赋。当然只是在辽东一地加征,而征得钱粮全部用于辽东的军饷。其实这样的重征虽然暂时稳定了辽东,为后来的袁崇焕部队提供了后勤保障,却是辽东的人民越加的疲惫,民生凋凌。
对于这这个人,天启皇帝没有什么好感,当然也谈不上厌恶,只是知道这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官吏。不过天启皇帝也不会和他计较太多,因为这个人就要死了。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个李汝华很快就会请辞而明年就会去世。对于这样一个马上就要死了的人,天启皇帝还是能保留一些宽容的。
在门口等了不长时间,进去通报的人便回来了,身后跟着的是吏部尚书了李汝华,以及吏部的一些官员。
看到站在门口的天启皇帝李汝华就是一愣,他没想到天启皇帝居然来了。自从正德皇帝开始皇帝就很少出宫,没想到这位新登基的皇帝,居然在这个时候来吏部。只不过刚刚通报的人说是宫里来的人,并没有说天启皇帝来了,来不及多想,李汝华连忙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就要跪下。
今天三更,昨天对不住大家了。在这里谢谢斯堪的纳维亚狼獾书友和我爱邵佳书友的打赏,今天依旧是三更。最后给点票票呗!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十四章 徐光启
看到李汝华冲着自己来了,天启皇帝也没有搭理他径直向吏衙门里走去,边走边道:“进去说吧!”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李汝华就是一震,看来皇帝不是很高兴,自己最近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啊!不由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陈洪,这位皇帝身边当红的太监,自己和他的关系一项还是不错的。当看到陈洪看都不看自己一眼,李汝华的心里越发的没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