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微微一愣,孙承宗颇为严肃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自然记得。当初他刚到辽东,天启皇帝便派人送来了紅夷大炮,一起来的还有几个洋人,那是教导火炮射击的。
杨涟到辽东来的时候,身边也带着一个洋人,就是这个叫做艾菲斯的。不过他来做什么,孙承宗可是不知道,难道和这件事情有关?皇上居然如此深谋远虑!
点了点头,孙承宗沉声说道:“这个老夫自然是记得的,皇上似乎来让他办一件事情,事成之后还答应给他五百两黄金,难道这些都是这个洋人的功劳?”
笑着摇了摇头,杨涟一脸崇敬的道:“皇上英明神武。我等实在不及。下官在离开京城时,皇上亲自召见了下官,交给你下官一个小册子,那就是栽培的办法!不过皇上也不放心,这个艾菲斯有这方面的经验。皇上便把这个人派过来了!”
心中不住的感叹,孙承宗的眼中闪过那个年轻的身影,天启皇帝果真是英明睿智,绝世无双!面带喜色的看着杨涟,孙承宗道:“怎么样?已经能在辽东种植了?”
掩饰不住脸上的激动,杨涟兴奋的点了点头。道:“回大人,已经能够在辽东种植了!明年开春,衙门就可以发放秧苗给百姓了,到七八月份就可以收成了!”
“大人,这个究竟是什么?”擦了擦嘴,将黑乎乎的皮放在一边。熊廷弼看着兴奋的两个人,沉声问道。
此时在场的几个人隐约能够猜到些了,不过却不敢相信,听到熊廷弼开口,几个人全都看着杨涟和孙承宗。
孙承宗和杨涟对视了一眼,二人同时笑了起来,脸上带着喜悦。将目光转向一边的额卢象升。孙承宗语气轻快的问道:“建斗,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回恩师,学生知道。这个东西叫甘薯,学生曾经吃过,本草纲目有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学生在家的时候吃过,似乎并不便宜,而且这好像是一味药草,不知道杨大人让我们吃这个是什么意思?”卢象升恭敬的行礼。不过脸上带着几分疑惑,看着一边的杨涟。
上下大量着卢象升,杨涟转过头对孙承宗道:“真是后生可畏啊!不愧是今年的榜眼,见多识广。大人收了一个好弟子,忠良之后。能文能武,实在是不可多得啊!”对于卢象升,杨涟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孙承宗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谦虚的话,笑着对杨涟道:“杨大人,说说吧!不要在藏着掖着了!”
“是,大人!不过在说这个甘薯之前,下官要向大人告罪。这件事情本应该让大人知道的,是下官出于谨慎,对大人隐瞒了此事,希望大人不要见怪!”杨涟有些尴尬的看着孙承宗,脸上有些发烫。
笑着摆了摆手,孙承宗丝毫不在意,道:“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皇上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杨大人,杨大人自然要谨慎为先。老夫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杨大人不必如此!”
“下官多谢大人体谅,那下官就来说说这个甘薯,甘薯因为吃起来甘甜味美,所以被人们称为甘薯。甘薯是在万历十五年传入大明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福建,流传的很广。不过因为种植复杂,很多人都将他当成药材。”杨涟看着卢象升,脸上带着笑容,眼中也是赞叹之意!
拿起一边的甘薯,杨涟接着道:“不过甘薯其实是一种粮食,与我们种的稻子差不多,不过我们大明没有罢了。在番邦,百姓们便种植来吃。因为种种原因,甘薯的传播比较慢,不过皇上发现了这个东西的好处,便将这个东西拿到辽东来试种。”
“杨大人,据我所知,这甘薯种起来很复杂,产量未见得比粟米高。”卢象升皱着眉头看着杨涟,脸上带着几分狐疑。
“建斗说道有道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皇上便不会有这样的主意,本官又岂会浪费这样的时间。建斗应该知道,一亩良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所产粟米不过五石!”杨涟笑呵呵的看着卢象升,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眼光独到,看问题准确,稍加磨练必成大器。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一点卢象升自然是知道的,能够产五石米,这已经是让很多农户高兴的事情了。
见卢象升赞同自己的意见,杨涟抚摸着自己的胡子,笑呵呵的道:“可是甘薯和粟米不同,每亩地可得甘薯十五石,是粟米的三倍还多!不过甘薯不能代替粟米,但是甘薯可以在任何地方种植,不必非要良田。如果在良田种植粟米,其余的田地则种植甘薯,百姓一年的生计便可无忧。”
目瞪口呆的看着杨涟,不光是卢象升被镇住了,一边的孙承宗等人也被镇住了!每亩可得甘薯十五石,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杨大人,此话当真?”虽然知道杨涟不可能骗自己,可是孙承宗还是迟疑的问道,他的身子都在颤抖。虽然知道甘薯的好处,可是没想到居然能收这么多。如果真的如杨涟所讲,那辽东的粮食在也不用愁了!
看着孙承宗等人,杨涟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诸位大人,有什么好事情笑的这么高兴?能不能和咱家说一说?”正在这个时候,屋门被推开了,陈洪抱着拂尘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笑容道。
互相行过礼之后,杨涟将甘薯的事情说给了陈洪,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用在隐瞒了!
“这个就是甘薯,咱家可是听皇上说过好几次了,快让咱家尝尝!”陈洪脸上也满是吃惊,笑着对杨涟道。
“甘薯的事情是个大事,这件事情要马上上奏朝廷,让皇上也高兴一下!另外也要安排试种的事情,还是需要皇上做主啊!”孙承宗笑呵呵的看着陈洪等人,语气轻快的道。
几个人全都赞同的点了点头,除了陈洪之外,全都在奏折上签了字。陈洪身为宫里的人,自然不会和他们一起上奏折,而是需要上密折!
北京城内,天启皇帝盯着自己面前的纸,较劲脑筋在想着什么,不时在上面写几笔。
“皇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求见!”王承恩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语气恭敬的说道。
抬起头,揉了揉自己发胀的额头,天启皇帝伸了一个懒腰,道:“让人把他带到凉亭里去,朕要出去透透气!”说着站着身子走了下来,脸上带着几分疲累。
刚走出去几步,天启皇帝回头对王承恩道:“桌子上的纸烧掉,不能让任何人看到!”说完便走出了大殿。
王承恩则是走到桌子前,伸手便将几张纸拿了起来,他可是不敢看的,不过无意中的一扫还是看到了第一张纸上的字迹。
只见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字: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这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不知道,可是一条鞭法王承恩可是知道的,难道皇上要?想到这里王承恩便不敢向下想了,来到火盆边上,便把几张纸点燃了。直到火焰熄灭,王承恩将灰烬倒在了水盆里,才转身离开。
御花园的凉亭里,天启皇帝看着自己面前的骆思恭,轻轻的点了点头,笑着道:“不错,爱卿的身体似乎恢复的很好,朕就放心了!”
“臣多谢陛下关怀,臣万死难报其一!”骆思恭跪在地上,一脸恭敬的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骆爱卿,这次你来有什么事情吗?”
“回皇上,是关于擒拿皇太极的事情,臣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骆思恭也没站起来,跪在那里,面容严肃的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正了正神色,点了点头,道:“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吧!朕不会怪罪你的。”
“臣觉的皇上似乎太过在意这个皇太极了,建奴的努尔哈赤儿子一大推,这个不过是其中一个。皇上如此兴师动众的追捕皇太极,臣觉得不妥!”骆思恭虽然脸上犹豫,可是说出来之后,脸上便是一脸坦然!()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百五十九章 转变
眉头微蹙的看着骆思恭,天启皇帝有些不明所以,骆思恭可是锦衣卫的指挥使,现在怎么做起文官的事情了?这次满朝文武都知道天启皇帝的愤怒,虽然知道这样做有些不妥,可是却没有人敢说什么。
看着骆思恭,天启皇帝也知道骆思恭不是小题大做的人,他这样说肯定有他的理由。点了点头,天启皇帝陈胜道:“说说你的理由!”
“是,皇上!皇太极不过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儿子,哪怕真的跑了,也无关大局!”见天启皇帝的脸色有些发黑,骆思恭连忙将话锋一转,道:“这次白莲教在京城做出如此逆天的事情,那是一定要追查到底的,否则朝廷的颜面将荡然无存!”
抬头看着天启皇帝,见天启皇帝的脸色好看了一些,骆思恭才松了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没有在接着说。
天启皇帝不断的思虑着,自己真的小题大做了?皇太极奠定了后金的基础,调整了后金对大明朝的战略,这个人很重要。
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端起一边的茶碗,道:“你接着说!”
“是,皇上!抓住皇太极,清剿白莲教叛匪,这都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臣的觉得不可以如此兴师动众,现如今京城内人心惶惶,很多商家都歇业了。老百姓不敢上街,衙门的人整日在街上晃动,这样做只能显得朝廷有些小题大做。一个小小的皇太极,一群白莲教叛匪,如果让人觉得朝廷惊慌失措,实在是得不偿失!”骆思恭把心一横,将心理的话全都说了出来。以头触地!
端着茶杯,天启皇帝静静的坐在那里,自己看过很多文臣的劝谏奏折。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让自己的对那些东西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现在想想或许自己错了。自己就是一个二十世纪的大学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凭借着对历史知道一些,便将所有一切都放在心上。想到这些,天启皇帝顿时一身冷汗,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盯着骆思恭。天启皇帝眼中带着感激,自己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在是一个穿越者。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帝王,是这个国家的主宰,要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将茶杯放在一边,天启皇帝淡淡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道:“骆爱卿起来吧!”
大大的松了口气,刚刚骆思恭真怕天启皇帝发火,心里面后怕的可以。不过当站在一边之后,骆思恭忽然觉得天启皇帝似乎变了。
让骆思恭说天启皇帝哪里变了,骆思恭说不出来,可是他就是觉得天启皇帝不一样了。如果非要说的话,天启皇帝似乎更像一个皇帝了。不过骆思恭都觉得有些可笑。
“骆爱卿说的有道理,朕等一下就让内阁拟旨,这件事情这样定下来吧!朕将抓捕皇太极和剿灭白莲教叛匪的事情交给了爱卿,朕不会横加干涉!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放手施为!”天启皇帝笑着看着骆思恭,点了点头,道。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希望!”骆思恭连忙跪倒在地,语气异常坚定的道。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随意的道:“没有什么事情,爱卿退下吧!”
“是。皇上!微臣告退!”对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骆思恭语气恭敬的道。
看着骆思恭离开的身影,天启皇帝的目光忽然变得坚定了起来,自己强大了,区区一个皇太极。何必放在心上?转过头看着王承恩,天启皇帝沉声道:“朕的内库还有多少银两?”
微微一愣,王承恩一脸的踌躇,满嘴都是苦味,每次天启皇帝这样问话,肯定就是要花钱。虽然心里纠结,可是这件事情却不是他能做主的,连忙道:“回皇上,内库中还有白银九百万两!”
这次轮到天启皇帝愣住了,这可真是花钱如流水,皱着眉头问王承恩:“怎么会花这么多?”
“回皇上,火器厂的开销,各地的军饷和官员的俸禄,林林总总就花了不少。另外左光斗左大人修河提的银两,总计花费了二百万两!”王承恩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看着天启皇帝。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无奈的道:“军饷和官员的俸禄不是应该国库出的吗?怎么现在也要内库出了?”
“回皇上,国库的银子填补完去年的亏空,存银不过百万两,早就已经花的差不都了。现在国库里面早就已经空了,这段日子的花销全都是内库的银子!”王承恩也很是无奈,内库的银子花光了怎么办?希望江南这次能够多抄些银子回来!
无奈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心里是极度的不平衡,看来自己还是要想办法弄银子。看着王承恩,天启皇帝笑着道:“好了,不要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去把徐光启给朕找来!”
“皇上,徐大人早上已经上了奏折,今天他要带戚将军和俞将军去看战船!”王承恩一听到徐光启,脸色顿时一变,这个徐大人可是真的能花钱啊!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一口气,心中带着兴奋。等到自己的水师建成了,那就真的是财源滚滚了!到时候就不用整日为钱财发愁了,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天启皇帝在宫里幻想着的时候,造船厂里面却是兴奋非常,戚金和俞咨皋满脸兴奋的走在战舰上。一边走着,戚金一边抚摸着穿上的火炮。
自从到了京城,戚金便知道朝廷新造火炮的火器厂,曾经想要进去看看,结果吃了闭门羹。现在见到这样的火炮,戚金自然是兴奋异常。戚金和他的叔父戚继光一样,对于火器有着本能的痴迷!
“这战船真是太棒了,当年如果有这样的战船,区区倭寇,何足挂齿!”俞咨皋不断的打量着战船,脸上满是兴奋,对父亲的遭遇不禁有些唏嘘。
拍了一下俞咨皋,戚金谨慎的摇了摇头,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啊!
“徐大人,这战船自然是非常好,可是价钱也不便宜吧?”戚金看着走在前面的徐光启,略带忐忑的问道。自己可是训练了三万水师,如果只有十艘二十艘的战船,恐怕这水师还是没日子建立。
笑着看着戚金,徐光启对于戚继光和戚金都有好感,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这艘战船自然是不便宜,三十万两白银一艘!”
虽然想到了会很贵,不过没想到这么贵,三十万两?十艘便是三百万两?苦笑着摇了摇头,恐怕自己的这个水师梦要破灭了!
见戚金面露失望的神色,徐光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皇上已经下了圣旨,第一批战船预计是五十艘这种战船,其余的配船需要三十艘,总计八十艘。再有一种就是比这种船还要大,配备火炮一百二十门,也在计划之内!”
愣愣的站在原地,戚金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狠狠的咽了咽唾沫,道:“大人,此话当真?”五十艘这这种战舰,花费就是一千五百万两,还有更大的战舰二十艘,再加上其余的船只,恐怕花费会在三千万两上下,朝廷哪里这么多的钱?
瞪了一眼戚金,徐光启脸上有些不高兴的道:“戚将军,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是皇上交代的事情,今年年底之前,样船全都要造出来。明年一开春,皇上会下旨抽调全国的造船工匠,争取三年之内,所有的战船全都下水!”
“大人恕罪,戚金实在是太激动了!口不择言,大人勿怪!”戚金也自知失言,徐光启堂堂内阁大学士,自然不会说瞎话。况且那是天启皇帝的圣旨,借徐光启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假传圣旨啊!
点了点头,徐光启沉声道:“戚将军,沈有容大人怎么没有来?”现在的水师都督是沈有容,戚金和俞咨皋不过是沈有容的副手,沈有容没来徐光启是一定要问问的。
“回大人,沈将军半月之前便病倒了,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实在是没有办法前来,大人勿怪!”戚金的脸上带着无奈,沈有容年纪不小了,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穿上的颠簸。
点了点头,徐光启也没有说话,带着两个人接着向前走!这艘样船接下来就需要交给戚继光和俞咨皋去使用了,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便可以敲定最后的图纸了!
见一边的俞咨皋有些心不在焉,戚金撞了撞他,小声的问道:“想什么呢?”
“戚将军,你知道不知道家父的师傅是谁?”俞咨皋看着戚金,脸上带着几分迟疑,皱着眉头道。
“这个自然知道,俞老将军师从南少林高手李良钦,这件事情我听说起过,李良钦可是当世高人,独创的丈二棍法当世无敌。”戚金点了点头,脸上带着浓浓的钦佩,当初戚继光对李良钦就是敬佩不已!
不过俞咨皋却轻轻的摇了摇头,语气低沉道:“我说的不是武艺,是兵书战册以及海战的作战之法!”()




我是木匠皇帝 第四百六十章 宋代皇室
皱着眉头看着俞咨皋,因为自己的叔父戚继光,戚金对俞大猷也有了解。俞大猷年轻的时候读书实在清源洞,十五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后来依然是在清源洞的紫泽书院读书。
这些事情戚金都知道,甚至连俞大戚和李良钦练武的事情,戚金也知道。不过对于兵书战册是和谁学的,这件事情,戚金还真的不知道。
“不要卖关子了,想说什么赶快说吧!”戚金笑着看着俞咨皋,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戚金知道,俞咨皋肯定不会说平白无故的说这些事情,这里面肯定有更深的意思。更何况戚金对这件事情也是颇为好奇,毕竟俞大猷可是和自己叔父不相上下的!
俞咨皋左右看了看,见徐光启看着自己两个人,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连忙道:“末将施礼了,大人勿怪!”
笑着点了点头,捋着自己的胡须,徐光启随意的道:“战船已经看的差不多了,现在老夫就离开了,你们请自便吧!”徐光启已经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虽然心里也很好奇,可是俞咨皋显然没有告诉自己的意思。
徐光启虽然精通西学,可是对于儒学的造诣也是很深的,行事恪守君子礼。此时自然不会在这里碍眼,笑呵呵的转身离开了!
戚金和俞咨皋微微一愣,不过同时施礼,恭敬的道:“恭送大人!”
等到徐光启走远了,戚金面带感慨的道:“这位徐大人真是不一般。会造炮,会造船。身为内阁大学士。一点架子都没有,如此的平易近人,实在是让人敬佩!”
点了点头,俞咨皋皱着眉头道:“你说这位徐大人和孙大人比起来如何?如果真的排本朝第一功臣,这二人谁是?”
颇为怪异的看着俞咨皋,戚金没想到他居然还会这样说话?笑着道:“这件事情我不知道,我也没兴趣知道,你还是说说刚才的事情吧!”
苦笑着摇了摇头。俞咨皋面容变得严肃了起来,走到船边,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情家父在弥留之际在和我讲,并且三令五申的不让我对外言讲。”
微微一愣,戚金没想到事情居然如此严重,难道俞大猷的师门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不过戚金也没有说话,俞咨皋这个时候能开口。自然会和自己说的。
“我最相信的就是你了,希望你能为我保守秘密,另外希望你能帮我那个主意。”看着戚金,俞咨皋脸上满是严肃,眼中蕴含着很多的东西。
点了点头,戚金只是目光直直的看着俞咨皋。没有说话,眼中满是坚定!
“家父一生拜过很多老师,学到很多的本事,可是这位老师是最特殊的。他叫赵世郁,字本学。号虚舟真人,成化十四年生人。”俞咨皋神色复杂的说道。希望父亲不要怪罪自己吧!
聚精会神听着,戚金还真的不知道这个人,俞大猷生前没有只言片语,俞咨皋又是如此的严肃。戚金可以断定,这位赵世郁身份肯定非同小可!
“家父的这位恩师,身份可是非常的尊贵,同时也是非常的隐秘,知道他身世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他是宋朝皇室血脉,赵家的直系子孙!”俞咨皋语气轻缓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声音异常的平静!
一边的戚金嘴巴张的大大的,足以塞下一个鸡蛋,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眼中的惊骇,久久不能褪去。看着俞咨皋,颤抖着道:“你说的是真的?”
慎重的点了点头,俞咨皋眉头微蹙,严肃的道:“这件事情我自然不会胡说,这当然是真的。”
将自己的嘴巴闭上,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戚金沉声道:“你接着说!”
“正因为这样的身份,家父的恩师家里有很多藏书,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造船和海战的。师公因为害怕孙子兵法失传,所以精研孙子兵法,对于周易八卦之术也是异常的精通。当初家父曾经说过,师公的能力浩如烟海,他不过是学了一些皮毛!”俞咨皋脸上带着感慨,自己的父亲一辈子脾气倔,他能出口夸奖的人,那就一定是真的有神鬼莫测之能。
对于俞大猷的性格,戚金自然也是知道的,看来这位赵世郁一定是一位隐士的高人,这样戚金想起了诸葛武侯!
皱着眉头想了想,戚金迟疑着说道:“这个不对劲吧!赵老先生乃是成化十四年生人,同时又是俞老将军的恩师,今年已经多大年纪了?”
笑着看着戚金,俞咨皋摇了摇头,道:“吞吞吐吐的,这可不是你的性格!师公早就不在人世了,这个是自然的。”
戚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原本以为自己也能三顾茅庐,请一次诸葛亮。没想到已经死了,自己又不能三顾阎王殿,不由瞪了一眼俞咨皋,这没谱的事情,拿出来说干嘛啊!
俞咨皋有些无奈,沉声道:“因为身世的关系,师公一脉从不出世,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当年家父曾经去请过师公出山,结果被大骂了一顿,我们就更不要想了!”
“有什么你就直说,什么时候学会婆婆妈妈了,这也不是你的性格!”看着俞咨皋,戚金恨不得揍他一顿。
看着戚金吃瘪的样子,俞咨皋顿时面露笑容,道:“想要请赵家的人出山,那是难比登天,想都不要想。不过家父曾经和我说过,师公在晚年的时候收了一个关门弟子,按照年纪来算,现在也就五十多岁!”
1...163164165166167...2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