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这和后世的恐怖组织一样,死士的作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去死,至于决策的事情。死士是不会过问的。
“人都是有野心的,很多江洋大盗,或者别有用心之人都加入了白莲教。不是说白莲教中的有野心,而是有野心的人加入了白莲教,这便是白莲教为何一直存在并且一直造反的原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别有用心和江洋大盗是不缺的,他们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白莲圣女的脸上闪过一抹莫名的意味,不知道是不是为白莲教可惜。
天启皇帝轻轻地点了点头。白莲教就像后世的恐怖分子,这些人并不是能够感化过来的。除非真的能够将其消灭,否则很难有什么结果。
“白公子,其实白莲教不过是小病,如果真的君主圣明,国泰民安。有多少人愿意造反呢?那个时候的白莲教恐怕就是个笑话。如果是在乱世,天下揭竿而起,那么有没有白莲教又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白公子以为如何?”白莲圣女笑着看着天启皇帝,脸上闪动着某种期盼。
轻轻地叹了口气,天启皇帝笑着看着白莲圣女,道:“虽然有将我拉入彀中的嫌疑,可是话说的没错。元末到了那个时候,没有白莲教的带头起事,元朝有走到了陌路了。”
看着天启皇帝似笑非笑的面容,白莲圣女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酒喝掉,有些落寞的道:“你不应该到这里来,传出去会让人非议,对你的影响很大。”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不过笑了笑,没有说话。不过天启皇帝的目光却看向了一边伺候的陈林,吩咐道:“你下去吧!”
“公子?”陈林满脸担心的看着天启皇帝,声音中满是惊惧,看向白莲圣女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了。
“让他留下吧!这位公公的功夫不错,能够保护你,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忍得住。”白莲圣女对着天启皇帝明媚的笑了笑。一脸的阳光,不过说出来的话却让人有些紧张。
丝毫不在意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有些事情明知道不可为,可是却一定要去做。千万人吾往矣。百死犹未悔。”
抬头看着天启皇帝,白莲圣女的满是欣慰,点了点头,道:“不错,很好。”
两个人忽然笑了起来,互相看着大笑了起来,良久,白莲圣女,道:“事情说完了,走吧!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看在我们交情的份上,不要让我太难看。”
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意味,天启皇帝慢慢的站起身,严肃的点了点头,转身向外走去。不过刚到门口,里面的白莲圣女的声音道:“做一个好皇帝,不要让我失望。”
“我会的!”天启皇帝没有回身,用力的点了点头,沉声道:“朕答应你!”
天启皇帝回宫了,没有人知道这次短暂的出行,没有人理解天启皇帝此时的心情。不过回到皇宫中的天启皇帝便将自己关在暖阁里,将一份奏折递出来之后,整整一天在没有了消息。
手里捧着那份奏折,王承恩的脸上十分的严肃,不过他的心里确实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虽然很想看看这里面写的什么,可是王承恩却怎么也没有这个胆子。
来到北镇抚司的门口,早就有人进去通传了,时间不长骆思恭便接了出来。
两个人客气了一番,王承恩便被骆思恭接近了北镇抚司,来到大厅分宾主落座,骆思恭便笑呵呵的说道:“王公公此时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吧?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
深深的看了一眼骆思恭,王承恩的脸上闪过一抹笑容,道:“骆大人似乎早有准备,看来骆大人对宫里面的事情很是了解,不知道锦衣卫的手什么时候伸到宫里面去了。”
“王公公说笑了,王公公乃是贵人,一项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除非是皇上有什么吩咐,不然王公公可是从来不出宫的,这也怪不得骆某这样想。”
淡然的笑了笑,王承恩山上的不满迅速的消退,笑着看着骆思恭,与刚刚判若两人。略微沉吟了一下,道:“骆大人,这是你上的折子,皇上已经批复了,你看看吧!”
心里的石头悄悄的落地,果然是这件事情,不过将奏折接过来之后,骆思恭的心变再一次提了起来。不过怎么样都好,只要是天启皇帝的决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见骆思恭打开了奏折,王承恩的脸上闪过一抹好奇,不过还是压下了,缓缓的站起身道:“既然奏折送到了,那咱家就回宫了,骆大人不送!”说着便大步的走了出去。
将王承恩送走之后,骆思恭慢慢的将奏折打开,看到上面的批复,顿时如释重负。目光看着远处的紫禁城,骆思恭楠楠的道:“皇上果然是皇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北京城里面最惊人的消息便是白莲教,在宣布白莲教的罪状之后,皇上下旨将白莲教所有人全部在菜市口斩首。
让人们议论纷纷的是这次斩首的人足足有三百多人,根据很多小道消息,这次的斩首不光是在京城,各地所擒获的白莲教教徒,全部一次性斩首。
这个消息顿时让京城沸腾了,有的惊惧,有的解恨,有的则是不忍,各种反应不一而足。只是在这个消息还没有消化掉,另外一个消息再一次传来了,白莲圣女自杀了。很多人都想知道具体的细节,不过很少有消息传来,只知道是中毒而死的。
天启三年的新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新年,不过时间不会停止,日子慢慢的到了腊月二十八。该回京的官员都回来了,早朝早就被取消了。虽然事情很多,可是大家全都在盼着新年的到来,整个京城头弥漫着喜悦的气氛。
雪花漫漫的飘落,地上的积雪已经足够没过人的脚踝了,天空依然很阴沉,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辽东的兴京城陷入了一片白茫茫中,虽然是大年二十八,不过这里却没有过年的意思。
一个人走在雪中,脚步很是急促,溺水飞溅到鹿皮的靴子上也毫不在意。快步的走进屋子里,将大氅脱下来交给一边的侍女,这人笑呵呵的看着屋子里的人,道:“让大家久等了,这雪实在是太大了,不能骑马,为兄来的晚了一些。”
屋子里里面已经有几个人,他们围着火盆,似乎在谈论着什么。火上烤着头,一边放着酒坛子,显然是等待着这个人的到来。
见这人走过去坐下,一个笑着说道:“大哥这话是怎么说的,兄弟几个等等大哥还不是应该的。”
看了说话的人一眼,正是自己的十五弟多铎,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多铎已经是一个健壮的汉子了。笑着对多铎点了点头,代善的目光在众人的脸山扫过,愣了愣道:“怎么不见十四弟?”
代善口中的十四弟正是多尔衮,代善显然很是关心这位弟弟。
“多尔衮被父汗叫进去了,我们还是等一等,说不定父汗有什么话让多尔衮转达。”说话的事阿济格,他看向代善的目光很是复杂,说话的语气中似乎也含着很多东西。
其余几个人缓缓的点了点头,代善微微一愣,叹了口气道:“父汗的身体不知道怎么样了!”()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二十六章 争夺
灰白的天空压得很低,棉花一样的雪花不断的落下来,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北风呼呼的吹着,让着本来就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冷冽。
帐篷里面的气氛很是诡异,虽然众人都在互相的商量着什么,可是每个人都仿佛心不在焉一样。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代善和阿济格的身上,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这两个人一直都在笑着聊天,仿佛没有丝毫的隔阂一般。
天命汗努尔哈赤病重,况且努尔哈赤的年纪也不小了,这些儿子的心理要是没有别的想法那才怪了。当初代善曾经做过太子,可是后来被废了,众人的心思便落到了皇太极的身上。不过现在皇太极死了,大家的思便又活跃了起来。
虽然在场的都是天命汗努尔哈赤的儿子,可是最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却不多,最有资格的自然要数四大贝勒。在四大贝勒里面,大贝勒正是代善,二贝勒则是阿敏,三贝勒则是莽古尔泰,四贝勒则是皇太极。
在这最有资格的四个热里面,二贝勒阿敏在沈阳城之战中死于沈阳城下,至于莽古尔泰则是没有了一支胳膊。四贝勒皇太极也死于非命,只剩下大贝勒代善还在。
四大贝勒之后便是四小贝勒,四小贝勒中以阿济格为首,排名第二乃是济尔哈朗,然后便是多尔衮和多铎。在四小贝勒里面,阿济格和多尔衮还有多铎,这三个人乃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正是努尔哈赤十分宠爱的阿巴亥。
现在天命汗努尔哈赤病重,每个人的心都开始活络了,不过大家的心里也清楚,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却不多。其中大贝勒代善自然是第一人选,然后便是阿济格和多尔衮。虽然多尔衮年纪小,可是谁都知道努尔哈赤对其宠爱有加,并且战功也不小。
看着断了一支胳膊的莽古尔泰。众人的眼中都有一丝莫名的味道,不过莽古尔泰倒是一脸的淡然。除了这几个人之外,一边的一个少年也很惹人注目,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虽然不知道努尔哈赤为什么把他找来,不过众人都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如果是他的父亲皇太极还差不多。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众人将肉吃的差不多了。把酒也喝的差不多了,多尔衮才走出来。此时的多尔衮脸上很是难看,低着头,眉头皱皱的紧紧的。
看到多尔衮的神色,众人的心便是一沉,有些担忧的看着多尔衮。只是谁也没有说话,没有人向多尔衮打听消息。
“多尔衮,父汗怎么样?”在多尔衮走到大厅中间的时候,坐在右侧的莽古尔泰开口了。此时莽古尔泰争取汗位无望,不过他毕竟是四大贝勒之一,他支持谁那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莽古尔泰开口了。众人的目光便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一边的代善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了,目光在莽古尔泰和多尔衮的身上来回看了看,有看了一眼身边的阿济格,似乎在想着什么。
虽然把代善的反应看在了眼里,可是莽古尔泰却丝毫不在意,倒是一边的阿济格对着代善笑了笑,笑容很是意味深长。
听到莽古尔泰的问话,多尔衮站住了身子。有些为难的道:“父汗的身子没有什么起色,刚刚已经吃了药睡下了。”
众人的心顿时一沉,既然多尔衮这么说,那努尔哈赤的病不是没有好,而是更严重了。大家心里都在想,努尔哈赤究竟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父汗找你去都说了什么?”代善的声音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这下众人全都愣住了。谁也没有想到代善居然会这直接的问出来。目光在代善和多尔衮的脸上不断的移动,众人的眼中都带着一抹担心。
目光直直的看着代善,多尔衮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仿佛刚刚伤心欲绝的并不是自己。与代善对视了一会儿。多尔衮才将目光移开,道:“大贝勒,你以为父汗会对我说什么?你希望父汗对我说什么?”
这些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多尔衮脸上虽然带着笑容,语气也很是客气。可是多尔衮说出的话却并那么客气,显然这是多尔衮对代善问题的反击。在这个时候,无论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多滚说了什么,别人也不应应该过问。不过众人也想到了一件事情,代善似乎并不将努尔哈赤发在眼里里,因为这样就等于对努尔哈赤的挑衅,以前的代善是万万不敢的。
阴沉着脸看着多尔衮,相比于做事莽撞的阿济格,代善更加的忌惮自己这个年轻的弟弟。虽然年纪很小,可是无论是领兵作战,还是为人处事,多尔衮都不能以常人度之。
“多尔衮,父汗现在病重,有什么事情还是要兄弟们商量着办的,人多些注意也多些。我希望你不要隐瞒什么,这里又没有外人!”忽然收起严肃的表情,代善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看似说给多尔衮听,其实是说给在场的每个人听。
多尔衮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了,代善将所有人都搬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让多尔衮也觉得有些棘手。不过想了想,沉声说道:“父汗并没有交代什么事情,大哥最担心的事情父汗没有说。只是额娘在那里,父汗说了些家常话而已。”
没有人相信多尔衮的话,代善却没有在质疑,毕竟自己不能找到努尔哈赤去求证。不过代善也不是好相与的,冷冷的哼了一声,道:“我关心什么事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多尔衮,有的时候自作聪明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大哥恕罪,是多尔衮说错话,大哥关系的事情太多,至于哪件事情事情是大哥最关心的,多尔衮并不清楚。不过我想在坐的诸位哥哥肯定能够明白,毕竟他们都是身经百战,阅历十足。”多尔衮脸上带着笑容,说话的语气异常的温和,说完便转身走到了阿济格的身边,缓缓的坐了下来。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大家都没有在说话,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都在思考着什么。
时间不厂,一个侍女走了出来,对着屋子里的人行礼道:“诸位贝勒爷,大汗有话传下来。”
众人连忙站起来,躬着身子等待侍女说话,自己在这里等了一天,自然是为这个时刻。目光顿时全都集中到了侍女的身上,不过他们都发现侍女身后的奴才手里捧着一摞小册子。
“诸位贝勒爷,今天大汗身子不舒服,大汗让奴卑将这些东西分给诸位贝勒爷。希望诸位贝勒爷回去好好看看,大汗身体康健之后,自然会招诸位贝勒爷前来议事。”虽然众人注视着自己,不过侍女依然淡然的笑着,看不出丝毫的紧张。
对身边两个奴才使了一个眼色,侍女便笑呵呵的看着在场的众人。
看着手里的册子,代善顿时有些发愣,这个是什么东西。虽然很想翻开看看,想了想还是没动。将目光看向侍女,代善皱着眉头问道:“能否代为通传一声,代善担心父汗病情,希望父汗能召见。”
似乎早就知道代善会这样说,侍女的神色丝毫不变,缓缓的摇了摇头,道:“大汗已经睡下了,睡前便已经交代了下来,任何人都不见。”
缓缓的点了点头,代善示意自己知道了,不过他的目光还是忍不住在多尔衮身上看了一圈。手里拿着小册子,背着手转身便向外走去。
不知道是天气更加的阴沉了,还是天色已经很晚了,天地间似乎更加的暗了。大雪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北风变得更加凛冽了。
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阿济格看着远去的代善,眉头微蹙着道:“多尔衮,这个冬天太冷,注定不是一个寻常的冬天。”
叹了口气,多尔衮的目光看向一边的阿济格,有些无奈的道:“今年伐明打败,阿拜死了,开原和铁岭丢了。现在整个大金粮食吃紧,天气还这么寒冷,不想着怎么度过这个冬天,反而在这里勾心斗角。”
似乎觉察到多尔衮情绪有些低落,阿济格伸出手拍了拍多尔衮的肩膀,沉声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了丝毫后退的可能。我有自知之明,不是那块料,你要好好的努力,为了我们兄弟三人,为了额娘。”
听到阿济格说起自己的额娘,多尔衮的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当初代善和自己额娘的事情他很清楚。女真人的传统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登上那个位置,恐怕自己的母亲就要下嫁给代善了。暗自握了握拳头,多尔衮看了一眼父汗努尔哈赤的位置,慢慢的转过头,道:“我们走吧!雪越下越大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我们回去吧!”
三个人没有在耽搁,抬腿想着远处走去,留下的只是一趟脚印,不过这么大的雪,脚印很快也没有了踪迹。远远的看上去,仿佛从没有人走过,什么也没有留下。()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二十七章 计划
腊月二十九,距离大年三十不过一天了,整个京城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天空中偶尔会有雪花飘落,随着北风不断的飘摇,虽然大街上很冷,可是行人还是很多。
紫禁城到处都是忙碌的宫女和太监,皇宫里的年自然要隆重一些,虽然天启皇帝下旨缩减了很多,可是也不能太寒酸。整个皇宫全都不知布置的更加富丽堂皇,充满了贵气。
“看着点,怎么回事你们?都看什么呢?那个柱子在好好的擦一擦。”王承恩站在台阶上,看着以为总管太监不断的招呼,眉头微蹙着。
看了一眼身边的一个小太监,王承恩脸色微沉道:“去把刘济给咱家叫过来。”
小太监恭敬的答了一声,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快步的向那个说话的管事跑了过去。拉住那个管事,低低的和他说了几句,便示意他朝王承恩这边看了一眼。
“王公公,您老什么时候来的?有什么事情吩咐一声,小的过去啊!”刘济带着献媚的笑容,恭敬的给王承恩行李,一点都不敢马虎。
缓缓的点了点头,王承恩看了一眼周围干活的人,沉声说道:“刘济,你也是这宫里的老人了,宫里面的规矩你不懂吗?在这里大呼小叫的,打扰了皇上休息,你担待的起吗?”
王承恩的话语很轻,声音也不是很大,不过听在刘济的耳朵里仿佛晴天霹雳。连忙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道:“王公公,小的知错了,公公恕罪!”
摆了摆手里的浮沉,王承恩皱着眉头道:“起来吧!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大过年的给谁看啊!好好的做事,不要得意忘形!”
“是,公公,小的知道了!”刘济连忙从地上爬起来。点头如捣蒜。
没有在理会刘济,王承恩转身向天启皇帝的暖阁走了过去,这对他说不过是一件小事,平日里他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奴卑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距离暖阁不远,王承恩便看到了走过来的天启皇帝,连忙跪倒在地。语气恭敬的行礼。
对着王承恩点了点头,张皇后笑着看着王承恩,道:“王公公,下次就不用行这么大礼了,都不是外人。”
王承恩顿时心理一喜,不过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只是恭敬的道:“奴卑谢皇后娘娘!”
见王承恩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张皇后也没有在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暖阁,有些担心的道:“皇上还在处理国事吗?明天就要过年了,也不知道歇一歇。”
“回娘娘,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孙大人在暖阁里,皇上和孙大人在谈论国事。奴卑也不敢打扰。皇上让所有伺候的人全都出来了,想必是和孙大人在商议什么大事情。”王承恩躬着身子,脸上的表情有些严肃,他很明显的感觉到天启皇帝在这个时候将孙承宗召进宫,事情肯定是不寻常。
缓缓的点了点头,张皇后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对于孙承宗大明朝没有人敢小视。现在皇上只有自己这个一个儿子,孙承宗又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还是皇上册封的太子太师,重要性不言而喻。
静静的看了暖阁一会儿,张皇后的心思不断的翻转,最后慢慢的恢复了平静,对着一边的王承恩道:“本宫先走了,公公告诉皇上本宫来过了!”
“娘娘放心,奴卑明白!”王承恩连忙应下。脸上没有丝毫的变化,似乎并没有看到张皇后变幻的脸色。
“公公办事本宫自然放心,一切就拜托公公了,本宫就先回去了!”张皇后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向后坤宁宫走了过去。
等到张皇后走后,王承恩的目光看向了暖阁的大门,虽然他很好奇天启皇帝和孙承宗在说什么,可是王承恩也知道,有些事不是他能知道的。
此时天启皇帝和孙承宗相顾无言,孙承宗的手上拿着一份奏折,神情在不断的变幻。良久轻轻的叹了口气,神情复杂的道:“皇上,臣觉得这件事情这样了结也是最好的结果了,人都老了,还是回家吧!”
笑着看着孙承宗,天启皇帝有些玩味的道:“朕早就想到先生会这样说,这份奏折等到过完十五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朕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皇上宽宏大量,不过臣有一件事情没想明白,韩矿乃是内阁大学士,怎么会和建奴的奸细有勾结?那个宁完我居然以门客的身份在韩矿的府上,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啊?”孙承宗眉头微皱,轻轻的捋着自己的胡子,有些迟疑的说道。
天启皇帝的面容也严肃了起来,沉吟了半晌道:“先生你也知道,辽东的贪腐案牵扯了那么多人,可是朕心里清楚,并没有将所有人全都揪出来。朕不是不敢,实在是不能。当时朕刚刚登基,根基未稳,能做到那种程度,已经是出格了。”
看着渐渐成熟的天启皇帝,孙承宗的脸上满是欣慰,这个年少的天子已经开始像圣明天子蜕变了。轻轻的舒了口气,孙承宗语气轻快的说道:“是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样的结局自然是震动最小。有了这样的结局,原因是什么,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将手里的奏折放下,孙承宗脸上的神色极为复杂,当初自己在前线和建奴拼杀,韩矿这些人在后面给自己拆台。于公于私,孙承宗都不会高兴。
不过现在韩矿已经上了请辞的折子,天启皇帝还将这份折子交给自己决断,显然是给足了自己面子。孙承宗自然明白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有利的,选择自然不会让天启皇帝失望。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目光看像暖阁的大门,仿佛穿透了大门,看向了远方,道:“世界上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清楚的,有些时候糊涂一些没什么不好。”
“皇上圣明!”孙承宗脸上很是严肃,看着天启皇帝的眼中满是欣慰。天启皇帝做事越来越老辣,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孙承宗提着的心终于松了口气。
收回飘渺的目光,天启皇帝脸上又严肃了起来,目光中闪动着掌控的光芒,道:“明年朕会准了韩矿的奏折,至于那些同党。朕也要好好的查一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