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大臣们也没有反对,赈灾本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入果自己去还好,或许会有些灰色的收入。现在天启皇帝派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如果自己敢收东西,那天启皇帝那里第二天就会知道。
很多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户部尚书官应震,显然这个差事不好办,少有纰漏那就是大罪。受灾之地,灾民遍地,如果有乱民趁机闹事,那就是赈灾不利,肯定会被治罪的。
不过很多人都失望了,官应震不但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满,反而脸上带着喜色,大步的走了出来,神情激动的道:“皇上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绝对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爱卿放心大胆的施为,如果有什么苦难随时向朕求救!”天启皇帝满意的看着官应震,笑着说道。
对于官应震的反应,天启皇帝心里自然是很清楚,这么长时间以来,天启皇帝还是很了解这些大臣的。官应震这个人功利心并不是很重,可以说是真正的儒家子弟,心里满怀着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抱负。他一直以张居正为榜样,一心要为民作些事情。
不过官应震和那些书呆子不同,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手腕,是一个实干型的官员。可以说经过天启皇帝的挑选之后,如今朝堂上的各部堂官都是能成臣干吏,拉出去都能独当一面的。
这件事情安排完了,天启皇帝目光在众位大臣的脸上扫过,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
“启奏皇上,今早兵部八百里急报,杭州发生兵乱!”兵部尚书的熊文灿一句话,朝野上下再一次哗然,没想到扬州刚刚发生地震,杭州便出现了兵乱。
天启皇帝也是眉头大皱,事情有这么巧?现在朝廷上下对于军事都是格外的关注,北七省的军制改革刚刚开始,杭州居然就出现了兵变。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详细说来!”
“是,皇上,奏折上说杭州有诸生家张灯,不慎火起,延烧房屋,九营兵卒乘乱而起,抆钱塘门外更楼十座。当时有杨把总,约束营兵勿予乱,被各兵捆绑还营,悬之高竿,欲以弓箭射之,两游击好言抚慰乃定。至于其他的情形暂时还不清楚,杨把总如今在家革职代参!”熊文灿应了一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朝堂上这次没有人在开口了,事情傻子都看得出有问题,当兵的谁没事发动兵乱,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更何况这些九营兵不抢劫,不勒索,跑到钱塘门外烧了十座更楼,这明显是智商有问题。这么大的事情,最后推出来的不过是一个把总,简直是在开玩笑。
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笑着说道:“这份奏折很有意思,不知道这是哪位爱卿上的奏折啊?”
很多人都听出天启皇帝语气中的不善了,这个上奏折的人要完蛋,这是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很多人都忍不住咒骂,这个人难道是白痴吗?现在朝廷正在推行军制改革,这种兵变的事情明显就是火上浇油,谁敢隐瞒?何况天启皇帝对军队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很多人都在心里不断的念叨,我不认识这个白痴,不认识这个白痴!
“回皇上,上这份奏折的乃是浙江巡抚李道!”熊文灿面无表情的说出了一个名字,很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也有人脸色变得很是难看,其中就有刑部尚书吴亮嗣。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拿过王承恩递上来的奏折,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道:“这件事情应该归军机处管,不知道魏国公有什么看法?”
魏国公世朕南京,掌管着南京守备大营,可以说是南方军队第一人。不过此时这位国公爷的脸色可是非常的精彩,一阵红一阵白的,心里不断的咒骂着。不过天启皇帝问话,魏国公也不敢不说,只好一边走一边琢磨。()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三十七章 老狐狸
慢慢的走了出来,魏国公面色很是凝重,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很是怪异。大臣们谁也不敢出声,很多人都是眼问鼻,鼻问口。天启皇帝虽然笑呵呵的坐在龙书案后面,可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少年天子已经是出离愤怒了。
在这个全国推广军制改革的当口上,扬州地震,杭州兵变,这是在给天启皇帝上眼药。无论这件事情起因如何,参与的有谁,这次肯定会有人倒霉。
“启奏皇上,扬州率属于南直隶,杭州则是属于浙江,两地虽然相距很近,可是现在就断言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所联系,臣以为不妥。扬州地震乃是天灾,杭州兵变则是人祸,可以说天灾之后有人祸。可是天灾无可预料,人祸却有迹可循,以可以说是有心人刻意安排。臣觉得赈灾之事乃是首要,至于杭州兵变,现在已经平定,那便可以稍微延后处置!”魏国公说的很慢,一边还观察着天启皇帝的脸色,对于这位少年天子,魏国公也是敬畏有加。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也觉得魏国公说的有道理,想了想,道:“既然爱卿有这个看法,不知道爱卿可有什么主意?”
见天启皇帝的情绪有所缓和,魏国公顿时松了一口气,至于解决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沉吟了片刻,魏国公开口道:“皇上,臣觉得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刚刚的决断不应该有所修改,至于杭州之事,臣倒是有些想法。现如今朝廷在北六省的军制改革已经推行了下去,南七省应该也可以实行了。臣觉得应该让一名能臣干吏前往南京,一来主持军制改革。二来可以彻查杭州兵变案。”
在场的众人看向魏国公的目光中都多了些东西,以前以为天启皇帝将几位国公爷安排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不过是因为祖上余荫以及在军中的地位,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抱有这种想法的大臣很多,可以说大部分的文官都这么想。可是魏国公这一番有理有据有主意的论述,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很多人的眼光中都带上了谨慎,看来以后文武之间的争斗,恐怕没有自己等人想的那么容易。这些外面看起来的大老粗,一个个都是老狐狸。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魏国公一脉世镇南京。世子自然被着重培养,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平日里看起来粗枝大叶的,不过想要糊弄他,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笑着看着魏国公,天启皇帝有些揶揄的道:“那不知道爱卿以为派何人前往南京合适?”
这个问题一出来,所有人都觉得气氛一松。不过也有很多人皱起了眉头。目光全都集中到了魏国公的头上,要知道南京可是魏国公的地盘,让魏国公推荐人选,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啊!
“皇上,魏国公世镇南京,臣身为中军大都督,对南京诸事颇为了解。臣奏请皇上让臣前往南京。主持军制改革以及彻查杭州兵变案!”魏国公给出的答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有的人不禁鄙视起魏国公来了,这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站在大殿最前面的孙承宗此时却点头笑了起来,魏国公果真不是一般人,这个答案看起厚脸皮,可是真的论起来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首先魏国公世镇南京,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那都是当朝最合适的。天启皇帝询问魏国公这个问题,魏国公如此回答,正好在彰显了其一心为国。没有私心的心胸。如果魏国公顾左右而言他,那肯定会引起天启皇帝的猜忌。
笑着看着魏国公,天启皇帝顿时笑了起来,大声的道:“魏国公果然尽忠报国,敢于任事。当仁不让!非常好,这件事情朕就交给爱卿去办!”
“臣谢皇上,皇上放心,臣一定将事情办好!”魏国公连忙躬身施礼,虽然刚刚说话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此时也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魏国公,这次的差事你把黔国公世子呆着吧!让他跟着你历练一下,黔国公将他交到朕的手里,朕自然要好好的栽培他!”天启皇帝笑着看着魏国公,开口道。
魏国公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明白了天启皇帝的意思,一来是让黔国公世子锻炼一下,二来则是让他帮自己的忙。虽然魏国公府很是有权势,可是毕竟有够不到的地方。黔国公世镇云南,在南方的势力自然很是深厚。躬身对天启皇帝行了一礼,魏国公恭敬的道:“臣明白,定当尽心竭力,不过臣有件事情,希望皇上能够准许。”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笑着说道:“爱卿有什么尽管说,只要是朕能够做到的,绝对不会不准!”
“皇上,此去南京情况复杂,臣怕稍有差池将事情办不好,所以臣奏请皇上派一队锦衣卫随行。一来可以震慑宵小,二来可以协助臣查案!”魏国公面不改色心不跳,一脸真诚的道。
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相信魏国公话的人都是刚入官场的菜鸟。魏国公在南京权势熏天,几十万大军皆听从魏国公调遣,还用锦衣卫去震慑宵小?有哪个宵小不开眼赶去招惹魏国公?至于第二个理由那就更可笑了,这次魏国公乃是去主持改革军制的,至于杭州查案不过是小事情。天启皇帝看重的也是对军制改革的影响,而不是这件案子本身。
这个看似没用的要求,却让所有人都开始佩服起魏国公了,这不是要锦衣卫协同,这是在给天启皇帝吃定心丸。毕竟魏国公在南京领军,这次又是主持军制改革,要说天启皇帝没有顾虑,那才是见鬼了。
可是即便是有了顾虑,可是天启皇帝也不会派人去监视魏国公,那样反而显得小家子气。天启皇帝虽然不说,可是不代表别人不会挑拨离间,不代表天启皇帝心里没有隔阂。现在魏国公主动提出来,看似是自己请求天启皇帝,其实是让天启皇帝名正言顺的派人跟着自己。这样不断破解了天启皇帝的猜忌,反而还显得魏国公毫无私心,公忠体国,给天启皇帝的印象绝对非常好。
天启皇帝深深地看了一眼魏国公,看来自己以前确实小瞧这些国公爷了,一个个果然是老奸巨猾。不过天启皇帝对于魏国公的做法是十分欢喜的,笑了笑,道:“既然爱卿有这个请求,朕自然准许!”
“臣谢过皇上!”魏国公顿时松了一口气,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视那些看过来的目光,脸色丝毫不便,正义凛然的站在那里。
天启皇帝笑着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语气温和的道:“众位爱卿,还有没有人有本上奏?”半晌也没有人说话,天启皇帝站起身子道:“既然如此,那就退朝吧!”
第二天一早,魏国公和官应震便离开了京城,大明朝的南方注定要有些变动了。
不过两个人还没到,事情也不是很清楚,京城倒是和往常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二月。二月初一这一天,天启皇帝收到了一份奏折,上书的人乃是福建巡抚商周祚,事情也是很让天启皇帝关心的事情。
将手里的奏折放下,天启皇帝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茶水,慢慢的喝了一口。
“皇上,要是累了就歇歇吧!奴卑让人给皇上端一些吃食来,大明朝这么大,事情是处理不完的!”心疼的看着天启皇帝,王承恩在一边小心翼翼的道。
天启皇帝摆了摆手,笑着骂道:“这是佞臣,居然劝朕荒废朝政,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
仔细看天启皇帝的样子,王承恩知道这是天启皇帝在和自己开玩笑,便笑着说道:“奴卑可没这个胆子,奴卑也是为了皇上的身体着想。皇上是自古少有的圣明之君,心中装的是天下事,装的是乾坤,岂是奴卑计划话能够左右的了得。”
笑着指着王承恩,天启皇帝无奈的道:“真不知道是何谁学的,太会拍马屁了,不过说的有些道理。自古明君都有自己的坚持,哪里是常人能够左右的。好了,去把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找来,朕有事情和他们商量。”
见天启皇帝态度坚决,王承恩便没有再说什么,恭敬的道:“是,皇上,奴卑这就去办!”说着转身走了出去。
天启皇帝端坐在龙书案上,伸手点指一边的一个宫女,道:“你过来,给朕捏捏肩膀!”
“是,皇上!”宫女脸色微红,快步的走到天启皇帝的身边,轻轻的捏了起来。
天启皇帝则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原本想要休息一下,不过很快便响起了鼾声,天启皇帝睡着了。
王承恩很快便回来了,不过见天启皇帝睡着了,王承恩又蹑手蹑脚的走了出来。压低了声音对几位大臣道:“诸位大人,皇上睡着了,这几日皇上很是劳累,希望诸位大人能够稍带片刻!”()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三十八章 揍他
几个人看了一眼王承恩,脸上顿时闪过一抹担忧,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开口道:“王公公,皇上是不是身体抱恙?要不要传太医来?”
看着几个人紧张的神色,王承笑了笑道:“诸位大人多虑了,皇上的身子没什么事情。只是最近国事繁忙,皇上过于操劳了,有些累了。原本皇上想要休息一下,可是内阁递上来一份折子,皇上便命咱家去找各位大人。不过这么短的时间,皇上却睡着了,皇上确实太累了!奴卑不知道那是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过奴卑觉得让皇上休息一下,毕竟什么事情也没有皇上的龙体重要,不知道众位大人怎么看?”
几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的身上,脸上带上了几分疑惑,尤其是几位军机大臣。
“刘大人,老夫也不问是什么事情了,也知道你的为难之处,不过老夫想知道事情是不是很紧急?如果很紧急那只能将皇上叫醒了,如果不是那就让皇上好好休息一下,咱们在这里等一下吧!王公公说的对,皇上的龙体自然是最重要的。”开口说话的是孙承宗,脸上带着笑容,目光却仅仅的盯着刘一璟。
苦笑着摇了摇头,刘一璟摊了摊手,无奈的道:“几位大人,刚刚内阁确实送进去一批折子,不过确实没有什么急迫的事情。至于皇上为什么传召我等,本阁就不知道了,不过既然皇上在休息,我们还是不便打扰。”
“既然诸位大人都这么觉得,那请诸位大人到偏殿休息。咱家安排人给诸位大人上茶。最近国事颇多,诸位大人想必也非常的劳累,喝点好茶提神醒脑,一会儿和皇上议事也会事半功倍!”王承恩笑着对众人说道,一边在前面引路。
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等到天启皇帝醒来,正午的太阳已经开始下山了。坐直了身子,揉了揉晕乎乎的脑袋,端起桌子上的茶喝了一口,温温的正好。抬起头四下看了一下,天启皇帝就看到王承恩站在不远处。大殿里也没有别的人伺候着。
“王承恩,朕睡了多久了?”天启皇帝没有问王承恩为什么没有叫自己,因为那没有什么意义。
“回皇上,还不到一个时辰,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要用膳?奴卑这就让人去准备!”王承恩看着天启皇帝,询问道。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看着王承恩,道:“几位爱卿来了吗?找来吧!朕有事情要和他们商议。”
“回皇上,诸位大人都在偏殿等候,奴卑这就去传召!”见天启皇帝坚持,王承恩转身向偏殿走去。
时间不长,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走了进来,看到天启皇帝的脸色不错。几个人这才放下心。给天启皇帝行了礼之后,几个人便恭敬的站在那一边。
没有说事情,天启皇帝将目光转向一边的王承恩,吩咐道:“让人拿些锦墩来,几位爱卿年纪都不小了,还是坐着议事吧!”等到众人都坐好,天启皇帝才开口道:“诸位爱卿都等得着急了吧?”
“皇上龙体康泰,乃是大明朝之福,短短的等待些许时候,不足挂齿!”定国公要站起身子。见天启皇帝示意自己坐下说,便开开口道。
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缠,伸手将一份奏折拿了起来,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这份奏折是内阁刚刚递上来的,是福建巡抚商周祚上的。诸位爱卿看看吧!”说着将奏折递给了王承恩。
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心里却很明白,果然是这件事情。虽然事情不大,不过刘一璟却将天启皇帝的心思猜到了一二。
等到众人将奏折看完了,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现在朝廷缺钱,诸位爱卿也都知道,这也不失为一条财路。今天朕把诸位爱卿找来,就是希望诸位爱卿畅所欲言,不要拘束!”
“皇上,这件事情还是让臣先说说吧!”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第一个开口道,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爱卿先说吧!”
“这件事情实际上开始于万历三十三年,臣记得那是万历三十三年七月,荷兰人侵占澎湖,伐木建房,为久居计,并借大明的商人李锦、潘李、郭震致书朝廷。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禁商民下海,断其接济,荷兰人无所得食,乃于十月末离去。可是后来又侵夺台湾地,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接着又出据澎湖,筑城设守,以求通商。”刘一璟的语气很是平淡,仿佛在叙述一件小的不小的事情,可是众人都能从他的语气中,感觉到浓浓的耻辱。
身为大明朝的子民,那高贵仿佛植根到了骨子里,对于化外夷民那是看不起的。现在这些自称荷兰人的洋夷居然敢占领澎湖之地,行倭寇之举,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不过以前大明朝国力荒废,朝廷水师更是不堪一击,刘一璟就算想什么,可只能是放在心里。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想起自己那日看到的大明朝海师,刘一璟的心里顿时就活络了起来。抬起头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的心里觉得天启皇帝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不过天启皇帝显然没心思领会刘一璟那崇敬的目光,想了想,开口道:“这份奏折上,福建巡抚商周祚写出了他对这件事情建议,不知道诸位爱卿怎么看?”
对于这位福建巡抚商周祚,天启皇帝了解并不多,不过吏部的考绩还是不错的。这次看了这份奏折,天启皇帝更觉得这个人不错。在奏折里,商周祚说了一大堆的废话,不过最后却说出了一个办法。让人告诉荷兰人,如果他们毁掉在澎湖和琉所建立的城池,并且退出这两块土地。然后派人到京城朝见天启皇帝,最后才能恩准通商。
或许在所有人看来,这些荷兰人都是自不量力,想要逼迫大明朝开关,简直就是在看完笑。虽然隆庆开关之后,大明朝的海禁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可是通商的主要对象是弗朗基人。在大明朝也生活着很多的弗朗基人,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
在大明朝很有名的弗朗基大炮和红夷大炮都是出自这些人的手,现在京城也有很多弗朗基人,甚至很多都是天启皇帝刻意找来的。在这个时代,海上的事业很繁杂,不过强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没有能够在大明朝武力开关,而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虽然和葡萄牙人发生过冲突,可是每次胜利的都是大明朝,现在可不是鸦片战争的时代,想要打大明朝的主意,这些荷兰人的胆子可这真不小。
既然想到了这件事情,天启皇帝的心里很快便翻腾起两个名字,而且这两个人还是一对父子。这两个人正是这个时代大明海疆上唯一的亮点,郑芝龙和郑成功。在这个时代,郑芝龙虽然是海匪起家,拥兵自重,可是历史上却依旧寄予了郑芝龙非常高的评价。至于他的儿子郑成功,则是直接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程度。
在整个明朝后期,对于来自海上的侵略,郑氏父子功不可没,说他们是民族英雄丝毫不为过。在穿越以前,天启皇帝对着父子二人就非常的有好感,此时此刻,天启皇帝作为皇帝,本应该对郑芝龙深恶痛绝。不过天启皇帝的心里,此时此刻却并不这样想。
“皇上,臣以为商周祚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这件事情毕竟不是刚刚才发生,先礼后兵也是应有之义!”开口的乃是孙承宗,如果放在以前孙承宗也不会说这样的话,可是现在却明显不一样了。
大明很快就能有自己强大的舰队,想想三宝太监的威势,大明朝在大海上横行无忌。想着能够恢复那个时候的荣光,孙承宗都觉得内心激动不已。至于耀武扬威的荷兰人,在孙承宗看来,那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到不了几天了。一旦大明朝的战舰建造完毕,一脚踩死他们。
天启皇帝也缓缓的点了点头,他不是赞同孙承宗的话,而是大明朝的海军成军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能够和荷兰人拖延一下,并没有什么坏处。对于荷兰人的想法,天启皇帝可以说是一清二楚,这些在全世界占领殖民地的国家,想要他们礼仪的外交,那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的人看不起他们,他们也一样看不起大明朝的人,对于自己这些异教徒,他们恨不得将这里变成殖民地。从后世过来的天启皇帝非常的清楚,想要在这些国家面前获得平等的地位,需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实力。
不过要怎么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实力,现在天启皇帝已经有了打算,这些荷兰人正好是自己立威的对象。至于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揍他,揍到他害怕!()
我是木匠皇帝 第五百三十九章 难民
天启皇帝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这样做吧!内阁拟旨,这件事情就交给福建巡抚商周祚吧!”其实天启皇帝的心里早就有了打算,这件事情交给谁办都无所谓。
几位大臣既然没有什么意见,在他们开着天启皇帝已经有些小题大做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情拉出来。不过内阁大学士刘一璟却能猜到一二,在刘一璟的心理,对天启皇帝那是十分的敬佩。
不过刘一璟敬佩的不是天启皇帝的魄力,也不是天启皇帝看人的眼光,而是天启皇帝赚钱的能力。刘一璟知道大明朝不是没有钱,可是朝廷却没有钱。天启皇帝登基到现在,不过三年的时间,大明朝的国库开始有钱了。
天启皇帝把这件事情拿出来,那么主意肯定打到了海贸上,那可是真正赚钱的地方。刘一璟心里十分的清楚,如果能够将在还冒真正的掌握在朝廷手里,那朝廷就绝对不会再为钱粮发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