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是,皇上!”徐光启心中明白,天启皇帝让自己写这个折子,这件事情便没有了改变的可能。内阁大学士的奏折,没有试探百官的意思,这是天启皇帝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
“两位爱卿,你们觉得与大弗朗基人和小弗朗基人的谈判,谁去比较合适?”虽然天启皇帝很想亲自和他们谈谈,可是太有失身份了,自己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下两个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说!天启皇帝显然是不能满意那些传统的文官,需要一个脸厚心黑的角色。不能满嘴的仁义道德,圣人之言。
见两个人皱着眉头,天启皇帝也知道这两个人没什么好的人选,便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人退下。
天启皇帝觉得自己该换换脑子,不能将注意力全都放在开海上,果然第二天就有了事情做。辽东的奏折到了,建奴挥师攻入了朝鲜。
与奏折一起来的,还有朝鲜国王的特使,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的帮助。朝鲜是大明的属国,非常的崇敬大明,年号都是用大明的。仿佛一个被欺负的孩子,一定要找大人做主的。
看着跪在地,哭的涕泪横流的朝鲜使臣,天启皇帝强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自己没功夫搭理建奴,他们却找事情,看来自己又有事情做了。()
ps:本来想三更的,结果没能成功!今天刚换了win8的系统,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的原因。第一次写了六百字,wps就崩溃了,一个字都没有了。第二次写了两千多,又崩溃了。这是第三次写的,弄得心力交瘁!今天只能两更了,大家见谅!





我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二十章 台海三国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现在还真的没什么心思搭理北方的后金。其实从穿越过来之后,天启皇帝就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他们根本没有希望得到天下。
不过此时却不能不管,虽然不懂军事,可是不能让他们得到朝鲜,这是一定的。如果有了朝鲜这个后勤基地,天启皇帝也会觉得有些棘手。可是要对后金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天启皇帝可不认为现在是个好时机。
派了一位钦差,将圣旨传给了辽东督师朱燮元,至于怎么做,天启皇帝觉得还是让他做决定的好。这样的小打小闹,没必要太过深究。不过朝廷还是将这件事情做为大事情,另外一件大事情就是铸造银币。
在天启皇帝忙碌的时候,整个台湾岛上也在忙碌,郑芝龙经过三个月的整合,终于将台湾的队伍为之一变。结合了自己是的势力和颜思齐的力量,郑芝龙的十八芝已经拥有战船百艘。其中主力大战船四十艘,每一芝两艘,郑芝龙自己保留有了四艘。
余下的虽然都是小船,可是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四十艘主力战船,每艘都是配备十门火炮的大战船。一时间声威大震,成为了台海一股新的大势力。
原本虽然也是主流的势力,可是对比李旦还是弱很多,更不要说更为强大的荷兰人。此时西班牙人的舰队已经到了台湾的鸡笼,这是为了打通荷兰对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贸易封锁。一时间台海风起云涌,各个势力之间常有摩擦,一场大战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时候,郑芝龙应该在台湾整治自己的舰队,可是他现在没有这个心情。他正在赶往日本的路上,因为他刚刚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的义父李旦病危了,病危在了日本。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郑芝龙心中很是犹豫,自己应不应该去日本?
可是很快郑芝龙便做了决定,自己一定要去!李旦早就透漏过意思,在他死后要将海外的舰队交给自己。他的生意虽然由他的儿子李国助继承,可是在海外的舰队还是会交给自己。所求的也很简单,便是在自己死后,尽可能的庇护自己的儿子。
一路上没有丝毫的耽搁。很快郑芝龙便在李丹的船上见到了李丹,此时的李旦早就没有了原本睿智的气质。面容很是枯槁,整个人看起来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看到李旦的模样,郑芝龙连忙跑到床边,眼泪瞬间便流了下来,声音颤抖着说道:“义父!”
“一官。你终于来了,再来的晚一些,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义父了!”李旦一见郑芝龙,双眼慢慢的睁开了,干瘪的嘴唇,颤抖着说道。
“义父,不会的!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带了最好的郎中,您一定会没事的!”虽然心里在打李旦家业的主意,可是郑芝龙对李旦还是比较有感情的。此时见到李旦如此狼狈,心中还是很是不忍。
艰难的摇了摇头,李旦苦涩的笑了笑,道:“义父这一生知足了,穷困过,富足过。年轻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能有今天。即便现在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郑芝龙没有说话,李旦紧紧地抓着他的手,大口的喘着粗气,半晌才接着说道:“不过义父还是有些事情要担心,国助你也知道,他不是统领舰队的人,做生意还可以。义父不能把海外的家业交到他的手里。只有放在你的手里我才放心。”
“义父,一官相信国助可以的,一官会帮衬着他!”郑芝龙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李国助,轻声的说道。
“一官。我的儿子我了解,这件事情你不用再反对了。”说着对着自己的儿子招了招手,声音严肃的说道:“你不可因为这件事情怨恨一官,他是你的义兄,你以后要尊重他!”
李国助倒也放得开,他知道海上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父亲不希望自己过于的涉险,李家已经不用拿命去拼了。自己守着现在的家业,也能做个富家翁了。将舰队交给郑芝龙,自己也能在他的庇护下做生意。
“父亲,您放心吧!您的苦心孩儿都明白,我一定会守住您留给我的家业。舰队的就交个义兄吧!”李国助的话与其是说给李旦听得,不如说是说给郑芝龙听的。他是在告诉郑芝龙,李家的家业我一定会守下去,你就不要打注意了。至于舰队,父亲交给你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也不好反对,不过你要知道适可而止。
对于郑芝龙来说,他感兴趣的就是李旦的舰队,至于李家的家产,他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作为一个长年跑海的人,郑芝龙非常的清楚,在这大海上战力是第一位的。至于生意,能做就做,做不了还可以抢,那可比做生意来的快多了。
更何况现在台海十分的不平静,荷兰人、西班牙人、大明朝廷,全的都是虎视眈眈的盯着这里,自己赶忙提高自己的战力才是关键。能够痛快的接受李旦的队伍,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其他的事情,全都可以以后再说。
看了一眼李国助,郑芝龙又将目光转向了李旦,用力的握了握李旦的手,道:“义父你放心,我郑芝龙深受义父大恩,自然不会忘恩负义。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好,好!”李旦对儿子的表现非常的满意,同时也对郑芝龙非常的满意。在这样的心情下,李旦终于闭上了眼睛。
大明天启五年,七月初六,这位纵横台海的李旦,离开了人世。在这个时候,郑芝龙终于有了一统台海华人势力的实力和威望,整个台海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虽然整体武装上不如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过郑芝龙的根基在这里,人多势众!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台海正式形成了!
对于朝鲜,天启皇帝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朝鲜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仁祖反正。仁祖反正是发生于朝鲜王朝光海君执政时期的癸亥年三月十二,也就是天启三年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由西人党主导,最终将光海君废黜,将绫阳君拥上王位,是为朝鲜仁祖。
万历三十六年,癸丑狱事发生,光海君杀死了对自己王位构成威胁的临海君、永昌大君等人,西人党也因此失势。万历四十年仁穆大妃也被软,这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光海君便罢免了众多台谏官员。而在后金与明朝交战期间,光海君奉行中立态度,也引起群臣的不满。
天启三年三月十二,西人党率一千三百人自城东北攻入汉阳,得到训练都监二千人的响应。叛军攻入王宫,将光海君废黜,拥戴光海君之侄绫阳君为王,是为朝鲜仁祖。仁祖将光海君流放江华岛。
这原本是朝鲜内部的一次政权夺利事件,看起来与明朝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可是这里面却有着很大的牵扯。因为需要维护正统,大明对光海君继承王位并不没有采取支持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光海君对大明朝的不满。
不过因为后金崛起,大明朝没有心思搭理朝鲜,因为这个时间,大明和后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就是有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明军打败,与后金攻守异位,在辽东的威势被大大的削弱了。
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光海君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
实际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为稳定民生而努力,迫于国力对外则双向外交,争取实际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颁布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从此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因此,大同法是一项救济贫民的革新法案。
在天启皇帝看来,光海君是一个有作为的国主,想要在后金和大明之间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尽可能的强大自身,摆脱大明对朝鲜的控制。可是他的运气不太好,朝鲜是在是学习大明学习的太像了,连党争都照办不误。
朝鲜的西人党乃是大明的死忠,他们是不会允许一个破坏礼法、损害自己利益的国主存在的。于是便有了这场政变,朝鲜重新回到了西人党的手里。他们很快便与后金绝交,彻底的回到了大明朝帝国主义大家庭的怀抱。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一定要给朝鲜一个教训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战事。一方面摆脱大明的泰山压顶之势,另一方也希望从新获得朝鲜的支持。()




我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二十一章 计定出兵
沈阳城内,朱燮元正在看着地图,在他的身后则是辽东的主要将领。当然还有辽东的监军太监,此时辽东的监军太监已经不是陈洪了,而是换成了权林。一个刚刚从内书堂毕业的年轻太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太监。
内书堂是大明一个非比寻常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培养太监读书的,只要从这里毕业,大部分都能加入司礼监,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
不过这位权公公很少说话,对军政大事也不插手,只是在这里看着!朱燮元也没有搭理他,目光直直的盯着地图,眉头皱的紧紧的。
另外一个比较吸引人的便是朝鲜的使臣,这个人叫作朴正熙,是朝鲜西人党以为得力干将。在仁祖反正中,朴正熙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朱燮元此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朝鲜是一定要救的,现在是西人党执政,对大明朝非常的有利。绝对不容有失,这是大明一个非常有力的藩属国。不过怎么救,这就成了朱燮元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朱大人,你要尽快的拿主意啊!现在已经到了七月了,正是最好的天气,最有利于大军作战。如果拖到冬天,恐怕就晚了。朝鲜正在建奴的蹂躏之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天朝人马的降临啊!”朴正熙有些着急了,现在是时间拖得与久,朝鲜遭受的损失就越大。
看了一眼朴正熙,朱燮元笑着说道:“这个自然,本帅正在思考进兵路途!”说着将目光转向一边的诸位将领,笑着说道:“诸位将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此时的朱燮元刚刚来到辽东,与这里的将领并不是十分的熟悉,说话的态度也客气一些。辽东将领也多是桀骜不驯之人,想要折服他们,那就需要时间和很合适的时机。朱燮元心里十分的清楚。一场胜仗,足以改变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大帅,卑职觉得我们应该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从沈阳集结重兵,直奔抚顺。在拿下抚顺之后,便可以直奔赫图阿拉!这样以来建奴必然要回援,肯定能够解了朝鲜之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能一举扫除建奴!”一员大将站了起来,恭敬给朱燮元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朱燮元看着这位将军,笑着说道:“左将军。你觉得我们需要动用多少人马,才能达到你说的作战目的?”
说话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左良玉!此时听到朱燮元的话,沉声回答道:“大帅,卑职估算了一下,只需要八万人马!或者五万人马,以我辽东兵马之精锐。足以犁庭扫穴!”
“好,好!”朱燮元没有表态,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其他人,笑着说道:“这是左将军的看法,不知道哪位将军还有想法?尽管说来,没有关系!”
“大帅,卑职不同意左将军的看法!”一边的曹文诏站了起来,先是恭敬的对朱燮元行礼。道:“如此大规模的用兵,实在是得不偿失。现在已经是七月了,天气到了九月就会转冷!到时候我们打不到赫图哈拉,反而会被建奴所乘。辽东兵马虽然精锐,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也难以有什么作为。”
“如果想要大规模的用兵,无论是粮草辎重。全都需要提前准备,现在才开始,实在是太过仓促了。左将军的看法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可是那最少要等到明年的开春。能够作战的时间长,准备的时间也非常的充足。”曹文诏的一番话说的是有理有据,很多人都不住的点头。
朱燮元其实打心里认为曹文诏说的有道理,毕竟现在不是大规模对建奴用兵的时候。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是需要天启皇帝点头的,另外需要从其他地方增兵,单靠辽东的人马,那是很难实现的。
不过朱燮元也想尝试一下,当年萨尔浒明军十万人,兵分四路,最后大败而归。可是朱燮元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带着八万辽东人马出征,肯定能够犁庭扫穴。可是那不是现在,不过可以把这个建议写成奏折,上奏天启皇帝。
只不过朱燮元不会想到,天启皇帝早就知道能打赢,可是现在天启皇帝可不想动。九镇的军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天启皇帝可不想这个时候节外生枝。能够保持平稳是重要的,一旦军队成型,那才是最好的时机。不会有丝毫的意外,一举犁庭扫穴。
接着又听取了几位将军的建议,朱燮元脸上一直带着笑容,等到所有人都听完了,朱燮元才开口道:“诸位的意见本帅都知道了,现在心里也有了计划。”说道这里,朱燮元就闭嘴了,伸手将一边的蓝色令旗拿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所有将领都站了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令牌,这是王命旗牌。身为辽东督师,朱燮元也有王命旗牌,那是可以先斩后奏的。王命旗牌是一套蓝色的令旗和一块圆形的令牌,这代表着朱燮元要宣布命令了。
“左良玉听令!”拿起了一面令牌,朱燮元第一便叫到了左良玉,面容也是十分的严肃。
“卑职在!”左良玉赶忙走了出来,刚刚他的提议被驳斥了回来,原本以为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没想到第一个叫到的就是自己。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左良玉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朱燮元缓缓的点了点头,将令牌交给一边的旗牌官,大声的说道:“左良玉,本帅命令你率领一支奇兵,沿着开源铁岭一线行动。主要是观察建奴的动向,寻找可以偷袭的战机,牵制建奴的动作。如果有战机,便果断出击,但也不可以贸然行动,置大军于险地!”
“是,大帅!”左良玉听到这个命令,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是一脸的兴奋。这种能够主动寻找战机的差事,一直是他最新欢的。只要有好的机会,赶上一票,那绝对是功劳到手了!
点了点头,等到左良玉走了出去,朱燮元又拿起了一面令旗,道:“曹文昭听令,本帅命令你带一万骑兵,一万步兵,虽本帅兵发朝鲜。一定要击退建奴在朝鲜的人马,有可能的话全歼了他们!”
“是,大人!”曹文昭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了令旗,转身出去了,整顿自己的人马。
伸手又拿起一面令旗,朱燮元接着安排,道:“贺世贤听令!”
“卑职在!”贺世贤连忙走了出来,现在的辽东就数他的官职最高,当然是在武官里面。此时听到有自己的事情,连忙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喜色。要知道贺世贤对于打仗是情有独钟,这一段时间把他都闲坏了!
“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人马守卫沈阳,本帅不在沈阳的这段时间里,沈阳城便全部交给你了。你切莫辜负本帅的信任,如有闪失,你提头来见!”朱燮元的语气十分的严厉,沈阳是不能有闪失的。
贺世贤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这算什么差事?守卫沈阳城,贺世贤可不相信谁能攻破沈阳城。想到城头上的那些火炮,那是建奴能攻破的?不过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说别的,点将的时候那就代表了大帅的权威,谁敢不听,那就直接拖出去砍了。
连忙恭敬的抱拳,贺世贤大声的说道:“大帅放心,卑职一定将沈阳城守好了!如果有强敌来犯,卑职一定与沈阳城共存亡!”
众人的目光都有些怪异,虽然知道贺世贤心有不满,这是生气的表现。可是这个时候没人敢笑出来,大家只能强忍着。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燮元似乎没有听出来,大声的说道:“好!贺将军说的好,就是要有这种精神!不然怎么打胜仗,本帅很放心的将沈阳城交给你了!”
“好了,其余人负责协助贺将军,现在都各自的忙去吧!”朱燮元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出去,单独的将朝鲜的使者朴正熙留了下来。
“朱大人,现在建奴大举入侵朝鲜,兵多势大,您只带两万人马,这是不是有些少了?”朴正熙实在是有些不放心,这两万是实在是太少了。
笑着摇了摇头,朱燮元安慰道:“朴大人,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我们这几年和建奴打仗,你们应该知道一点吧?我们可都是打赢了!现在这些都是百战精兵,两万人足以啊!”
见朴正熙艰难的点了点头,朱燮元接着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朴大人需要先回国禀报国王陛下。我们这次出兵比较着急,所携带的粮草肯定是十分有限的。你们需要给我们提供一些,以方便我们随时采买啊!”
朴正熙也不是傻子,朱燮元的话他自然能听的明白,连忙摆手道:“大人放心,粮草我们自然会准备,至于采买之言,大人切莫再提。这次天兵出兵朝鲜,乃是解朝鲜于水火,我们提供一些粮草还不是应该的。
见朴正熙如此上道,朱燮元笑着点了点头!()




我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二十二章 奇袭汉城
打马走在朝鲜的土地上,多铎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整个队伍都洋溢着劫掠后兴奋的神色。在他的身边则是与他同行的阿济格,这次出兵朝鲜便是由他和阿济格领兵。
原本多尔衮计划在春天便出兵朝鲜,可是事与愿违,因为选将的问题,一直耽搁到了现在。很多人都支持大贝勒代善领兵,可是却遭到了多尔衮的反对。他绝不会轻易的将兵权交给代善,现在显然还没到那个时候。
不过多铎领兵却年纪太轻,最后将多铎和阿济格作为领兵的将领,为了这个决策,多尔衮很是废了一番功夫。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三个人是一奶同胞,说到信任,多尔衮自然是相信这两个人。
阿济格和多铎也没有让失望,在翻过长白山之后,后金军队势如破竹。连下十数座城池,劫掠无数,后金骑兵似乎一下子找回了当年的自信。几次对大明的战争下来,全部都是大败而回,后金的士气一时间跌落到了谷底。因为天启皇帝对走私贸易的封锁,后金的日子日渐艰难。
不过这次对朝鲜的战争,似乎为八旗子弟找回了自信,这一路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北汉江春川城外二十里的山林里,阿济格指挥着五千骑兵在紧锣密鼓的伐木造筏。不时大声的呼喊着,阿济格的脸上的带着几分急迫,毕竟时间不等人。
“贝勒爷,我们真的要直接奔着汉城去?虽然坐木筏很快,可是我们的战马怎么办?难道全都要放在这里?”一个统领走到阿济格的身边,恭敬的给阿济格行了一礼,脸上带着疑问和几分畏惧的问道。
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要知道八旗弟子只有骑在马上,那才是强大的存在。如果舍弃了马匹,他们便什么也不是了。作为步兵,虽然八旗子弟作战依旧勇悍。可是战斗力却并不高强。
看了一眼这个统领,阿济格皱了皱眉头,这次自己这些人掠夺朝鲜,可不单单是冲着物资来的。自己这些人还带着一些政治人物,那就是要给朝鲜人一个教训,一个背叛自己的教训。如果能够杀死仁祖和西人党,让拥戴自己的朝鲜国王蹬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这样的目的,他是不会对这个统领说的,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阿济格沉声说道:“这件事情已经决定了,我们不过是去打个前站!我们的战马会有多铎的人照看,我们不过是去五千人。你不用担心。”
虽然抱有这样的政治目的,可是阿济格在和多铎商议之后,觉得攻破汉城,是对朝鲜最大的打击。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将朝鲜搅乱,让大明以为自己的主力在这里。如果让大明人认为自己后方空虚,那么多尔衮的计策才有实施的余地。
阿济格和多铎商议之后。觉得奇袭汉城,绝对是一个好办法。无论能不能将汉城攻下来,这并是一定要做到的。至于自己的后路被断,阿济格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他不认为有人能够追得上自己的骑兵。哪怕明军真的兵发朝鲜,自己这些人不过是抢了就跑,他们那自己也没办法。
1...230231232233234...2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