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九转之末代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神啊赐个妞吧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九转之末代皇帝 第一卷(16)好日子到头了
***本章节来源六九中文 www*69zw*com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1921年,是个多事之秋,刚刚发生了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贿选总统曹棍的反动统治,占领了北京,吴佩孚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消息传到了紫禁城里,众人人心惶惶,皆心惊胆颤,都不知道要出什么事,要知道,溥仪第一次复辟的时候,就是被冯玉祥等人逼下台的,所以小朝廷里才会如此的惊慌。
1924年11月5日
这一天,距杨革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他知道,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冯玉祥突然撤了原来的宫廷守卫,全换上了国民军,然后又派鹿钟麟、张璧带兵围了紫禁城,进宫交涉,限溥仪三小时内必须搬离紫禁城并宣布大总统令: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五日
国务院代行国务总理黄郛……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欲贯彻五族共和之精神,不愿违反民国之各种制度仍存于今日,特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如左:
第一条、大清宣统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第二条、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第三条、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官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第四条、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第五条、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日
听完大总统令,众人一片哗然,但是溥仪却显得异常平静,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一天了,被赶出宫的这一天。他有点宛惜,唉,好日子到头啦。他现在最想见到的是庄士敦,见到他后就可以跟他说:“你看,怎么样,被我说准了吧,早就说过了,今年早晚非被赶出宫不可!”庄士敦听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惊诧还是会夸奖我说的准?或许应该会安慰我吧。
他平静的对乱作一团的太监、师傅们说道:“慌什么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慌有什么用?咱们出宫就是了。”然后,他镇定自若的安排:“去上门外交涉去,就说我们要收拾东西,什么时候收拾完什么时候走,叫他们多派几辆车来。”然后他坐在养心殿里悠然的喝想起了茶,宫里的生活他还没过够,至少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过够,每天的颐指气使,每天的发号施令让他深感权力的好处,而出了宫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想做汉奸,有两条路,要么反抗,要么出国。哦,对还有一条路,死路!那可不是他愿意干的。
“皇,皇上,”派去交涉的绍英好像被鬼追一样的跑了回来,一脸惊恐的说道:“皇上,冯玉祥的人说了,他们不管,到时间不出来,景山上可要开炮啦!”
“他们不管?他们不管,咱们也不管,不管他,谁爱开炮谁开炮!你再去,必要的时候使些银子。”
醇亲王失魂落魄的跑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叫道:“皇,皇上,别,别担心……”可见到溥仪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后,竟错谔在了原地,他不敢相信,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居然还这么稳当,除非皇上傻了,可现在看来,皇上并不像吓傻了的样子,看他那样子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的大将之风。
溥仪一见“父亲”这种神态,不觉有此好笑,他笑着对醇亲王说道:“醇亲王,现在咱们该怎么办呀?”
怎么办,怎么办,醇亲王心想:我哪知道怎么办?我早就方寸大乱了,看皇上这么镇定,或许他早就想好了。于是他来回转了几个圈,走到溥仪身旁说道:“听,听旨意,听旨意!”
杨革其实早就想好了,到蒙古去!但眼下没跟蒙古那边的贡桑联系好呢,而且出宫后暂时得有个去处吧,那就去北府吧,醇亲王的府上。
醇亲王听溥仪说要去自己的府上,想了半天,才说道:“好是好,怕不安全。”
“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的,王爷放心好了,现在就回去准备吧,我随后就到。”杨革明知道,溥仪1967年才死,而且还是得病死的,这个时候决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皇上,二位太妃不肯走!”阮进寿又一头扎进来了,慌里慌张的好像被火烧身一样。
“添什么乱?你去告诉她们,不肯走就留下来,民国可不管饭!饿死了算。”杨革的气定神闲被一件又一件的琐事消磨的干干净净,他这会儿非常烦燥,东西都收拾几个小时了,还在那不停的收拾,一会儿这个有事,一会儿那个有事,没有一刻是清静的,现在太妃又闹起来了,好像是他愿意搬而不是被人强迫赶出去似的。万一民国真的开炮了,这死了人算谁的?
最后的最后,抱着痛哭流涕的太妃们被溥仪的警卫队强行拉上了车,溥仪对着外面挂着的民国的五色国旗伸出中指:“fuck!”然后驱车往北府跑去。
车到北府门口,我下车的时候,鹿钟麟走了过来,鹿钟麟和溥仪握了手,
问道:“溥仪先生,你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杨革早已学会了韬光养晦。
“好!”鹿钟麟笑了,说:“那么我就保护你。”他又说:“现在既是中华民国,同时又有个皇帝称号是不合理的,今后应该以公民的身分好好为国效力。”
鹿钟麟身后一人说道:“既是个公民,就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将来也可能被选做大总统呢!”
溥仪慷慨激昂的说:“我本来早就想不要那个优待条件,这回把它废止了,正合我的意思,国家要共和,就不能再有皇帝了,这个我是支持的。”
这段话说完,周围的国民军士兵都鼓起掌来,随后立即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九转之末代皇帝 (1)不同的意见
***本章节来源六九中文 www*69zw*com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醇王府的今夜注定无人入眠,众在围坐在醇王府的大厅之上,醇王爷仍旧的急得低着头走来走去,庄士敦听着信儿,也跟着几位师傅跑了过来。
众人乱哄哄的商议着,但主要还是以安慰的话为主。
“这些宽慰的话就别说了,咱们以后该去哪呀?”溥仪先开口说话了,边说着话边朝下面环视了一圈,他想听听所有人的看法,看有没有人跟自己想的一样。
“皇上,咱们现在要等!”郑孝胥说道。
“等?还等什么?”溥仪看着郑孝胥问道。
“等各国公使的态度,优待条件载在盟府,各国公使们都是知道的,现在也只能是找关系,通过外交来压了。所以咱们只能等。”
“外国人,外国人,总是外国人,咱们就不能靠自己?”溥仪气愤的说,说完这一句,他又看了一眼庄士敦,他也是外国人,自己刚才这句话是脱口而出的,可千万别让他听了心里不舒服。
罗振玉拿出了不同的意见:“皇上,我看咱们还是先到日本使馆去避一避吧,如今王爷门外都有大兵看守,万一他们要是想加害皇上,那咱们真是插翅难逃了。”
“什么?你让我去日本人那里?”杨革大感惊讶,这不是叫我往火坑里推吗?我躲还躲不及呢,还要自己亲自送上门?
醇亲王不时的转过身冲着溥仪:“皇,皇上不必担心,会好起来的……”显然是吓得不轻,他真担心罗振玉分析的是真的。
杨革这个时候最想听的是庄士敦的意见,他觉得满屋子里也就庄士敦一个明白人。所以他看向庄士敦。
庄士敦看见了溥仪的眼神,忙说道:“各位,其实这事儿各国公使都已经知道了,并开始与民国政府交涉,甚至抗议,但这毕竟是中国的内政,各国都没有什么理由交涉,罗振玉说的也有道理,我认为现在去日本使馆暂避也不是不可以,皇上陛下您怎么对去日本使馆这么反感呢?”不但庄士敦奇怪,其它人都跟着奇怪,是呀,皇上好好的,怎么会这么的反感日本人呢?
他们当然不知道了,因为他们不是穿越者,而这些杨革也没有办法给他们讲的,就算他豁出去了全讲出来,怕也没人会信,说不定别人还会以为他是真吓傻了呢。
所以,他只能说:“我谁也不反感,我就是在想,为什么咱们不靠自己呢?”
众人沉默,现在这个社会,别说是自己一个失了势的小朝廷了,就算是民国政府也得看外国人的脸色,没有外国人的支持,哪个军阀也混不下去,孙文怎么样?闹什么共和,不也得看外国人的脸色吗?靠自己谈何容易!
杨革不是没有想过这一点,确实,再等二十几年后,中国不用再看洋人的脸色了,但这之前呢,不看行吗?但杨革明白,看洋人的眼色的溥仪的下场的什么样子的。
“皇上,忍忍吧,终究会过去的,咱们只要多联络些人多给冯玉祥施点压,过不了多久咱们就又能回宫了。”罗振玉乐观的说。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想都不用想。”杨革沉着脸若有所思的说道。
“那,那怎么办?”众人惊讶的不是怎么办,而是溥仪的这句话。
“去蒙古!”
“去蒙古?”
“对,去蒙古,先夺绥远!然后再图大计。”溥仪这句一出,众人一阵哗然,醇亲王更是脸都变色了,他惊恐的叫道:“去,去蒙古,那那优优待就不要了?”
“优待?靠着别人的施舍过日子?我是打定主意了,去蒙古,愿意去的就带着东西跟我走,不愿意的留下来吧。”杨革斩钉截铁的说。
一霎那间,众人眼里的那个只会胡闹的皇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更加会胡闹而且是往大了闹的皇帝。
反对声一片,而声音最大的却是最结巴的醇亲王。只有庄士敦没有说话,他曾听溥仪说过去蒙古的打算,而且还仔细的研究过,去蒙古不是不可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苏联的关系,还有张作霖以及日本人的关系。要是处理不好,那个地方可是真正的两头处气的地方了。反以他没有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反对,只是默不作声。
郑孝胥忙说道:“蒙古的贡桑咱们只能用他来联络各地的蒙古亲王们支持咱们,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勤王,但皇上去蒙古的事还是要再商榷的。”
陈宝琛也是反对者之一,他有些担忧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贡桑是不是曹操?”
“什么?就凭他手底下的二百来人就想当曹操?”杨革奇怪于他会说出这种话来。
绍英也表示了他的担忧:“皇上,这,这可是要跟民国对着干呀,您可要想好了,万一不成,别说是再要回优待了,恐怕……”他后面的话不敢再往下说了,但其它人都明白了意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杨革又套用了一句名言,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套用起来了。“一切敌对势力都是纸老虎,你不敢打,他就一辈子压在你头上!”
最终,在溥仪的坚持下,他们达成了协议,皇上与臣子们之前的协议,溥仪愿意等一段时间,如果不能还宫,那就去蒙古,如果能回宫,那还照老样子过日子。这是双方的低线,杨革甚至想好了,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肯去又不让他去的话,他准备用自己的太监警卫强行出走。
闲话少说,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可还宫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溥仪也一天天的焦燥起来,这期间,府里的人没少奔走,有去找日本人的,也有去找英国人的,还有去找张作霖的。总之,是每天都在奔走,但越奔走越是失望,大家不禁想起了溥仪那天晚上说的话了:“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想都不用想。”看来皇上真是聪慧过人,他早就看清了时局了。
但奔走不是没有成绩,最起码门外的民国卫队不见了,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了。杨革拒绝了日本大使芳泽先生的邀请,他不想进日本大使馆,看着那块像卫生巾一样的国旗他就犯堵。
他暗中派人去蒙古找到贡桑,说明了北京的情况,问他自己能不能去蒙古,贡桑明确的表示了欢迎,并且把自己住的王府打扫出来请溥仪来时入住,而且还联络了一些蒙古的王公们到时候集体迎接觐见。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九转之末代皇帝 (2)蒙古,我来啦!
***本章节来源六九中文 www*69zw*com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虽然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不赞成去蒙古,但溥仪仍然坚持,不为任何人所动摇,当然,当他跟溥杰说起去蒙古的目的及以后的战略思想时,他获得了一些年青派的王公们的支持。要去蒙古了,事先得把事情全都准备妥当。
身边必需要有人帮我,溥杰是不行的,他还太年青,而恰恰溥杰却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要怎么办呢?
他把庄士敦最来私下谈话:“庄师傅,这次入蒙,你就别去了。”
庄士敦一脸的失落,他说道:“皇上觉得我帮不了你了吗?”
杨革连忙解释道:“庄师傅,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让你在北京做我的买办,帮我买东西,你是洋人,所以有些事情办起来要比我们方便的多,等以后时机成熟,我们再见。”
庄士敦豁然开朗,他答应了溥仪,但有一个条件,必需要留一个贵族帮他,这是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而不愿碰这些钱,他坚持的说道:“我只做我该做的,便钱我是不碰的,您必需要留一个您信任的王公来管理这些钱。”
杨革被深深的感动了,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g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g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他引用了x主席的纪念白求恩里面的这句话,他觉得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庄士敦再贴切不过了,甚至比形容白求恩都贴切。
正好,溥杰既是自己最信得过的,又是皇亲贵族,留在北京可以帮他买办,并且留下了十名警卫给溥杰。
几位师傅也要跟着他走,因为他就是大清的希望,那些遗老遗少们怎么能不跟着他呢。绍英等人因为内务府的事需要跟民国政府磋商,所以不能跟去,杨革也觉得内务府太黑了,他就趁机解散了内务府,把身边的太监们也谴散了,只留下了阮进寿和几个太妃跟前的,还有自己的太监警卫。
剩下的太妃,醇亲王他们一班人因为家里东西多,所以一时半会儿的走不了,就商量好了,等溥仪先去站稳了脚再搬去,如果一下子都去,怕那边连房子都凑不齐。
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年过去了,今年拜年的特别少,政府并没有派人来拜年,远处的遗老遗少们也没有来,就连京城里的都没多少人来,杨革感慨万分,看来紫禁城里有个皇帝跟王府里有个皇帝意义真的不一样啊。
过完十五,贡桑派人来问溥仪打算定在什么时候入蒙,杨革去意已定,不觉的焦急了起来,望着屋外纷纷飞落的鹅毛大雪,一颗心早就不知道飞出去了多远,他现在终于能够明白了溥仪为什么会不甘寂寞,一心想着复国,甚至不惜投靠日本人了,是啊在这么多人面前自己被人赶出宫外,而且还要诏告天下,说什么自己是心甘情愿出宫等等违心的话,那滋味儿确实是不好受。既然来了,就要做一翻事业,要不然那不是白来了?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要让中国能够站起来,去蒙古,去蒙古!靠自己重新回到紫禁城!
又在焦急里等待了数十天,眼看正月就过完了,雪也停了,杨革再也坐不住了,他再一次把所有人都叫进王府,准备安排入蒙的事。
他首先给贡桑发了封电报,说自己不日即到。然后给了随同们两天时间收拾,为了避免横生枝节,他们商量着要化妆成草药商贩,偷偷去蒙古。
终于到了出发那天了,杨革几乎是一夜没睡,早早的就起来化了妆,他把自己装扮成客商模样,粗布的长袍,黑布鞋,头上还戴了一顶瓜皮小帽,溥杰都差点没有认出他,这让杨革很得意。
杨革对着溥杰意味深长的说道:“我走后,这里就全交给你了,有事情了找庄士敦商量,你要记住一条,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让醇亲王他们知道。”
溥杰很能体会哥哥的用意,他虽然才17岁,但自幼生长在王爷,所见所闻都比一般的同龄人要多,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自己的主意。
杨革把银行的存票交给了溥杰,自己只要了他伙同溥杰这些年卖古玩的收入,足足有一百多万元,因为溥杰不擅买卖,不懂行情,要不然远远不止这个数。
杨革见众人都到齐了,就从王爷的后门上了备在那里的马车上,不走前门是怕惹人耳目。
于是,杨革带着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坐一辆车,后面的是自己的皇后,妃子等人同坐一车,再后面是自己的警卫队们,他们全都装作伙计模样,往承德方向赶去。
他们这一路上,走的很快,杨革无心看风景,反倒被路上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深深的吸引,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骨瘦如柴,衣衫烂褛,他们拖家带口的往东北走,东北,整个中国相对还算平静点儿的地方,有着无数良田等着开垦,他们为了这一个希望,不惜徒步泼涉千里万里,既使倒毙路途也在所不惜,可见关内的时局乱成了什么样子了。
一路上屡屡见到或有人倒毙路旁,或有人抱着饿死或病死的亲人惨哭,这一切都深深的剌痛着他,他深吸了一口气,脸上堆满了凝重,他在想,国家要想真正的站起来,首先必需要让老百姓们好过,民强则国富!
渐渐的离蒙古越来越近,杨革也越想越多,这是一堂多少深刻的历史课啊,那些空言复国的家伙们也该看看,中国难道要依靠着这些老百姓们打败列强?打败侵略?共和前,中国哪会有这么多人的大规模迁移?共和到底好不好?大清到底好不好?杨革的思想在动摇,他一直信奉的那个真理也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没有共和呢?如果一直是大清呢?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四十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光绪变法成功了,那中国又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日本?像英国?还是,比现在这个样子还要糟?
过了承德,他们这个商队往北走去,难民们也越来越少了,他们都沿着承德往东了,所幸的是一路上并没有出什么事。等到了隆化的时候,蒙古郡王贡桑早就同着一干的蒙古亲王们等侯在那里了。
溥仪下车接见了他们,随后,贡桑陪着着溥仪到了喀喇沁。
终于到了,杨革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这是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他要在这里发展壮大,他要在这里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他在心底疯狂的呐喊:蒙古,我来啦!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九转之末代皇帝 (3)布置城防
***本章节来源六九中文 www*69zw*com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那个时候归绥远省,是蒙、辽、冀三省区的交汇处。战略位置颇为特殊,比较适合发展经济。
贡桑等王公们把溥仪接进了喀喇沁的王爷里,他把自己住的房子让了出来给溥仪住,并且表示每天亲自打扫院子以示自己对大清矢志不渝的忠心。
溥仪接见了所有的王公们,对他们说道:“我现在已经不是皇上了,至少现在不是,所以不用再讲究什么规距了,以后见面不必再行礼,人人平等。”
众人大赞皇上圣德,这让杨革听了很是受用,自己是个被人赶出宫的皇帝,只说了几句谦卑的话,竟仍被他们这么的吹捧。
杨革来到这里已经一个星期了,每天都要接见从各个地方来的蒙古亲王。这天终于闲了下来,他决定出去逛逛,看一看这个城市。
贡桑领着溥仪一一参观了他所开办的毓正女子学堂、守正武学堂、报馆然后又看了邮电局、民族工厂等等,这让杨革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位蒙古郡王,他觉得贡桑确实是个新式人才,一个心里装着国家的人才。杨革看完之后当场表示,每个学校他拿出一万元做经费,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师们的生活条件,守正武学堂,这个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他特别拿出了五万元,还要请北京的庄士敦为他物色几个人才来当教官。
紧接着是军队的事,贡桑把他仅有的二百来人几乎全派到了王府为溥仪加强警卫,杨革见们的拿着的手动步枪,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这种枪,打一枪得换一发子弹,在战争中是很吃亏的。于是他又让接受过他的新式军训的太监警卫军们训练他们,用他们现在配发的枪练习射击,然后往北京发电报让庄士敦给他先买一批军火,他指定要斯普林菲尔德半自动步枪一千支和马克沁重机枪二十挺,按照他的规化,每个排最少要有一挺机枪,他想先组建一个守备团。
现在的草原并不平静,不仅有流匪,还有从苏联逃过来的沙皇武装不断滋扰,既然决定了要先在这里发展,就得要把城防改善一下,溥仪与贡桑商量过之后,就决定在城的四周深挖堑壕,然后布上铁丝网,做成纵深防御,然后暗修碉堡,里面架上机枪。二十世纪,在坦克还没有大规模被装备的时候,这种防御被称之为士兵绞肉机,布置阵地这点是杨革的老本行了,干起来自不用说,他记得他曾听说过的一句形容这种防御的经典话:深挖坑、广存粮,坚定信念当王八。
1...4567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