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徐兴夏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
余力钧迟疑片刻,有点踌躇的说道:“大人,猪也是要吃的……”
显然,这位军纪官有点担心,牛角墩一旦自己养猪,就会挤占士卒的口粮。养猪是需要食物的,牛角墩不可能有额外的开支,专门用来养猪的。因此,只能是从大家的口粮中挤占。有这样的需要和机会,说不定就会产生贪污挪用的现象。
余力钧自己身为军纪官,对贪污挪用的现象最是愤慨,只要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他肯定是要杜绝的。卫所里的高层,显然不喜欢他这样的姓格。要不然,也不会被人发配到牛角墩来了。这明摆着是有很多人看着他碍眼,才故意将他调开的。到了牛角墩,余力钧就算想管,都管不了了。
徐兴夏微微一笑,淡然自若的说道:“老余,你不要担心,咱们养猪,不会影响战士们的生活的。据我所知,可以用来养猪的食物很多。比如说,红薯叶就是可以用来喂猪的,很多内地的农村,都是用红薯叶、红薯藤来喂猪的。红薯叶是一年四季都有的,不会短缺。咱们不是要大量的种植红薯吗?一亩地的红薯叶,足够养活三四头猪了,咱们只要种上十亩的红薯,就能养活几十头猪了。”
余力钧这才放心,没有言语。在种植的问题上,他自认没有徐兴夏有发言权,他对这方面的确不是很熟悉。徐兴夏既然这么说,他也就相信了。隐隐间,余力钧有点感觉,这个徐兴夏,怎么知道这么多呢?以前的他,好像没有这么出色的吧?难道说,他以前都是在韬光隐晦,等待时机?
徐兴夏忽然又说道:“老余,你知道猪粪除了可以用来做肥料,增加农作物的收成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余力钧想了想,不太肯定的着说道:“晒干了做柴火?”
徐兴夏笑了笑,摇头说道:“那是干透的牛粪,蒙古人专用的,猪粪可烧不起来。我告诉你吧,猪粪可以用来养鱼。”
余力钧大大的吃了一惊,难以置信的说道:“什么?养鱼?”
徐兴夏微微一笑,娓娓说道:“没错,就是养鱼。咱们这里是前线,到黄河去捕鱼,有些不方便。咱们想要经常吃鱼,又不想花太多的钱,只有自己养鱼了。养鱼需要的食物,咱们都可以自己解决。红薯叶、红薯藤之类的,除了喂猪,还可以用来养鱼。要是在里面加点猪粪,那就更好了。”
“我琢磨着,咱们只要将这几十亩的土地,都全部利用起来,尽可能的多种一点红薯,在鱼塘里放养一千几百条的草鱼是没有问题的。一条草鱼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长成,三年期的草鱼,应该有十几斤种了。咱们轮换捕捉大鱼,再轮换放养更多的育苗,每年应该可以收获几百条的草鱼。”
余力钧顿时两眼放光,被徐兴夏描述的前景吸引了。要是真有这么一口鱼塘,牛角墩的士卒就幸福了。别的肉类可能不够,鱼肉却是一定管够的。一条三年期的草鱼,差不多有十几斤。只要捕捞五条,就足够牛角墩的人吃一顿了。牛角墩才几个人啊!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卖鱼赚钱呢!
想到鱼塘的好处,想要源源不断的鱼肉,余力钧就迫不及待的说道:“那咱们得选择一个好地方来挖鱼塘,尽可能的挖大一点,挖深一点,放养的鱼多一点!”
徐兴夏点点头,指着前面的一块洼地说道:“你看,这片洼地地势比较低,距离水渠也比较近。咱们在挖好鱼塘以后,只要再挖两条几十丈的水渠,就能一边将黄河的活水引过来,一边将池塘的污水排出去。只要有了黄河的活水,这个鱼塘,就算是真的活了。”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余力钧有点患得患失了,马上就想到了可怕的鞑子。在威镇堡,也不是没有人想挖鱼塘养鱼,靠卖鱼赚钱,可是,最后都没有实行。为什么?还不是担心弄好的池塘,都被鞑子给破坏了?辛辛苦苦一年的时间,将鱼都养大了,结果最后便宜了鞑子,这样的结果,谁受得了?他有点担心的说道:“大人,挖鱼塘没有问题,疏通水渠也没有问题,可是,万一鞑子来了……”
徐兴夏笑了笑,狡黠的说道:“如果你是鞑子,你会拿鱼塘怎么办?”
余力钧刚要说话,忽然又觉得不对,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鱼塘里的鱼全部捞光,大快朵颐,又或者是干脆将鱼塘填平,又或者是将人的尸体扔到鱼塘里。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在徐兴夏的箭镞面前,这些都是不可能的。鞑子想要破坏鱼塘,必须有一个快捷有效的办法。他想了想,试探着说道:“这个……我还真想不到,嘿嘿,鞑子也许会投毒?”
徐兴夏摇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老余,你在开玩笑呢!你觉得鞑子会随身携带毒药吗?就算携带有毒药,那么一点点的毒药,又能做什么?别忘记了,咱们引来的,可是黄河的活水,是会自己循环的。就算是几百人往里面撒尿,也一会儿就冲淡了。想要毒死一口鱼塘的鱼,得多少的毒药啊!”
余力钧想了想,也轻松起来,觉得自己的确是杞人忧天了,便笑着说道:“这倒是,些许的毒药,对鱼塘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牛角墩不垮,鞑子就拿鱼塘没有办法。嘿嘿,一群鞑子对着鱼塘干瞪眼,想想也是挺好玩的。”
徐兴夏含笑说道:“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微微顿了顿,徐兴夏有点遗憾的说道:“可惜啊,咱们暂时还不能种植桑树,要不然,咱们可以搞个桑基鱼塘的。又有鱼吃,又有蚕丝可以出售卖钱,那才是真的好啊!”
余力钧好奇的问道:“桑基鱼塘?大人,你能不能详细说说?属下非常有兴趣了解一下。”
徐兴夏点点头,含笑说道:“当然可以。”
他找了一个土坎坐下来,将桑基鱼塘的简单原理说了。
最早的桑基鱼塘,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没有人考证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初年,岭南一带,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桑基鱼塘出现。大量的生蚕丝,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在后世的珠三角地区,它是大量存在的,很多教科书或者是科技书籍上面都有介绍,徐兴夏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将挖出来的塘泥堆成基田,种植桑树或甘蔗,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泥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这就是基本的桑基鱼塘。如果基田上面种植的是其他的作物,而不是桑树,则有另外的说法。比如说“果基鱼塘”之类的,基田上面种植的就是果树。
宁夏平原的水利灌溉系统,还是比较发达的,有发展桑基鱼塘的基本条件。一架架巨大的黄河水车,将黄河水不断的送到两岸的田地里。基本上,这里从来没有缺水的时候。要不然,也不会有塞上江南的说法了。如果不是鞑子的袭扰,牛角墩的周围,应该都是一片片的水田,里面种满了生机盎然的水稻。
要是初来乍到,没有人指点,你一定分辨不出,这里居然是北国塞上,而不是江南水乡。因此,徐兴夏在考虑给牛角墩搞点副业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桑基鱼塘。这个东西要是混合发展起来,出产还是很大的,收益相当的不错。不要说改变牛角墩的生活,就是改善威镇堡的生活也不是难事。
【求收藏!求推荐!】
锦衣杀明 【第055章】吃饭必须定时定点定量
(0055)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桑树、棚架之类的东西,只要是会妨碍到牛角墩视线的,暂时都不能种植,因此,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暂时是无法形成的。同时,由于气候的原因,甘蔗也无法种植。想要制糖赚钱,暂时是不可能了。不过,能够有鲜鱼和生蚕丝产出,已经是很不错了。特别是生蚕丝的大量出产,极有可能给徐兴夏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
生蚕丝向来都是价格很高的,它是制造丝绸的基本原材料,不可或缺。商人收购生蚕丝的价格都相当高,利润空间巨大。特别是到了东南沿海以后,利润更大。在福建月港,向来都有“一船生丝出去,一船白银回来”的说法,可见生丝的价值。因此,只要有机会大量的出产生蚕丝,徐兴夏是肯定不会放过的。
听完徐兴夏的讲述,余力钧自然也意识到了生蚕丝的巨大价值,大受振奋的他,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纹银在向牛角墩招手了。他热切的说道:“等打退了鞑子以后,咱们一定要大力的发展养蚕业,出产尽可能多的生蚕丝。“
徐兴夏笑着说道:“那是必然的。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什么地方,比咱们的宁夏平原更加适合发展养蚕业了。”
余力钧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谨慎的说道:“既然养猪场和鱼塘都有了,鸡鸭鹅之类的就更加好办了。咱们养几百的鸡鸭鹅,顺便改善生活。鸭和鹅还兼具有报警的功能。”
徐兴夏摇摇头,严肃的说道:“这个我们知道就好了,不能指望动物报警,晚上的值班放哨,绝对不能马虎。咱们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牛角墩控制在咱们手里的基础之上的,要是牛角墩出现问题,被鞑子夺走了,那就什么都完蛋了。”
余力钧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注意。
两人顺着牛角墩周围,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了牛角墩正北面。从这里向北望,同样一眼看不到头。这里,本来都是肥沃的农田,现在全部都荒芜了。看着四周原本肥沃的农田,因为战争的原因,无法充分的利用起来,两人的内心,都很不是滋味。都是该死的鞑子!要是抓到他们,绝对不能轻饶!
本来,余力钧到来牛角墩,的确有点被发配的沮丧感觉。打仗,本来就不是他的强项。到来牛角墩,阵亡的几率,几乎增加到了九成。幸好,有徐兴夏在,他才稍微放心。后来听了徐兴夏的规划,他感觉自己,似乎重新焕发了活力。要是徐兴夏描述的一切,都能实现的话,他是很愿意努力去达成的。
想想徐兴夏描述的前景吧,有几个人能够想到?就算有人想到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要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阻止鞑子靠近牛角墩四十丈的范围之内。这一点,目前只有徐兴夏才能做到。他的箭镞,就是保证这一切达成的基本要件。
只要将鞑子都阻挡在牛角墩外面,徐兴夏描述的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届时,牛角墩不但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不但每个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甚至可以赚取一点外快。通过今天的接触,余力钧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徐兴夏这小子,肯定是不甘下人的。一个小小的百户,只怕满足不了他。
不过这样也好,让徐兴夏晋升高位,掌管越来越多的卫所权力,总好过让那些不学无术,只懂得拍马屁的人上来。余力钧以前毕竟是“坐办公室”的人,对卫所高层的内幕,了解得相当多。他很清楚,卫所军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谷底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出现,只怕大家都要全体坠入深渊了。
说白了,卫所以后的希望,还得寄托在徐兴夏这样的人身上啊!邓如柏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跟着不可能带给宁夏前卫希望。他的儿子也是一样。如果他的儿子世袭卫指挥使的职位,说不定做得比邓如柏本身还要更差一点。
如果徐兴夏以后可以掌管整个宁夏前卫,那就最好不过了。可惜,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卫所的高层军官,都是世袭的,很难变更。徐兴夏原来只是一个小卒,能够做到百户,已经基本上是极限了。以后的升迁之路,很难很难,除非是最高层有贵人相助。徐兴夏有这样的贵人吗?余力钧感觉希望比较渺茫。如果徐家有贵人的话,也不会沦落到之前的穷困模样了。
余力钧忽然说道:“大人,厨房的位置,你看设置在哪里比较好?”
徐兴夏看看四周,指着墩门附近说道:“在墩外搭建一个棚子,要大一点的,不但要有厨房,还要有饭堂,摆上足够的桌子和凳子。以后,所有人吃饭,都必须集中,定时定点定量。”
余力钧微微一愣,有点意外的说道:“我们……集中吃饭?”
徐兴夏点点头,不容置疑的说道:“是的。除了值班的人员,其他所有人,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辰,规定的地点吃饭,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除非出现了病号。”
余力钧沉吟不语,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没有说出来。显然,徐兴夏的这个要求,让余力钧感觉有些压力。以前,牛角墩的士卒吃饭,都是各顾各的,拿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弄一点咸菜之类的,将就着过去了。做饭的时候,也是轮值的,每五天一个人。至于做饭的工具,只有一口铁锅,几个瓢盆之类的,简陋得很。牛角墩编制太小了,只有十几个人,专门搞饭堂这一套,似乎没有必要啊。
但是,徐兴夏并不这样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他是很相信这句话的。以前的牛角墩,根本就不像是军队,倒像是一个雇佣兵营地。他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军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那就是集体行动。长官的意志,必须贯彻到每一个方面。无论做什么,都必须统一,不能乱来。吃饭也是如此。
牛角墩目前虽然只有十来个人,的确没有什么人放在眼里,但是将来呢?将来的牛角墩,肯定是要增加人手,扩大编制的。在清理了大量的杂物以后,牛角墩容纳三四十个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三四十个人,那就相当于后世军队的一个排了,当然要时时刻刻强调集体行动。
更何况,徐兴夏本身已经是百户,是可以统帅一百人的。既然有百人的编制,徐兴夏是绝对不会浪费一个名额的。就算上头不给他发放一百人的粮饷,他也会想办法自己搞定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牛角墩的守军人数,就会增加到百人以上。
军队的点点滴滴,就是从这样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士兵的勇气,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培训出来的,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努力。其中,纪律就是很重要的一环。严格的纪律,可以锻造非凡的勇气。严格的纪律,可以让人忘却危险,忘却恐惧,这才是一支铁的军队的基础。
徐兴夏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他甚至会像巴顿一样,拿着马鞭,到处寻找不遵守军纪的家伙,杀一儆百。等士兵都被艹练到只知道纪律,不知道恐惧的时候,军队的基础,才算是真的打好了。当然,那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余力钧忽然说道:“要是冬天,倒是有些麻烦。冬天到来,大雪纷飞,气温骤降,无论是种植的农作物,还是鱼塘里面的鱼,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就是存放的蔬菜,也会冻坏的。”
徐兴夏想了想,缓缓的说道:“冬天到来,的确是个麻烦……你知道威镇堡有人懂得怎么做温室的吗?”
余力钧有点疑惑的说道:“什么样的温室?”
徐兴夏努力解释着说道:“就是那种……在地下挖个洞,里面的空间很大,出口却非常狭窄,可以保暖的,里面可以放一些瓜果什么的,能保存比较长的时间。甚至,做得好的温室,还可以在里面种菜。打点豆芽之类的,更是没有问题。”
说到在地下挖个洞,余力钧倒是有些印象。在平虏城,的确是有大户人家做有温室保存食物的。只是,他不能确定,他见过的温室,是不是徐兴夏需要的。余力钧不太肯定的说道:“这个属下倒是听说过,就是不知道大人需要的哪种?要是一般大户人家建造的那种,平虏城就有匠户可以做,不过,成本有点高。一个不大的洞穴温室,成本就需要上百两的银子呢!”
徐兴夏爽快的说道:“成本的问题,我来解决。只要能想办法保持蔬菜的新鲜,花点钱不算什么。这样,你抽个时间,请几个匠人过来,我和他们亲自说说,看看我们需要的哪种。”
余力钧点头答应了。片刻之后,他又忧心忡忡的说道:“大人,咱们只有三百斤的粗粮了,还要三个月才能领取粮食……”
【求收藏!求推荐!】
锦衣杀明 【第056章】每人每天半斤肉,馒头管够
(0056)
徐兴夏毫不犹豫的说道:“粮食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只要有鞑子到来,咱们拿出一个鞑子的战功来购买粮食,也就足够了。三十两银子,可以上千斤的粮食,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对了,我听说,据说内部买卖粮食,价格要比市面上便宜不少,是不是真的?”
余力钧看看四周,神色有点古怪,压低声音说道:“大人,你不要听他们乱说,这都是假的。”
徐兴夏皱眉说道:“假的?怎么说?”
余力钧语调有点苦涩的说道:“其实,所里的存粮,早就被人转手卖到市面上赚钱去了。现在,存放在所里的,全部都是收回来的陈粮,好多都已经发霉发黑了。你要和所里买粮,得到的,肯定是这些根本不能吃的陈粮。卫里、镇里的粮库也是如此。”
“好的粮食当然也有一点,但那都是用来应付检查的,根本不可能出售。就算出售,价格肯定要比外面更加昂贵。指望他们将价格降下来,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大人想要买粮的话,还是从市场上购买吧。,宁夏镇有的是粮商,不会缺粮食的。”
“而且,大人最好不要透露出买粮的消息,否则,上头就会派人要来找你,要你跟他们买陈粮。到时候,你就为难了。要是买了,自己就亏了。要是不买吧,那又得罪了上司。张副千户最拿手的本领,就是这个,不知道多少人吃了暗亏了。”
徐兴夏眉头大皱。卫所制内部的腐烂,实在是不可救药了。以前,他只是偶尔听说,说武器装备什么的,都被调换过,好的都卖给了别人,差的都留给了自己。没想到,连粮食也是如此。看来,自己的确有必要避开这些恶心的人。不是怕他们,实在是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他缓缓的说道:“除了粮商,那有别的购粮渠道吗?”
余力钧摇头说道:“属下只知道他们转手贩卖粮食的事情,其他的都不是很清楚了。属下估计,武器装备什么的,如果要上头调拨的话,发到咱们手上的,肯定是不能用的破烂货。”
徐兴夏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余力钧提到的破烂货,他刚刚才清理出一大堆。刀枪剑戟,火铳,虎蹲炮之类的,全部都有。这些武器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用不了。它们摆放在牛角墩唯一的作用,就是摆设,占据空间。
明末军队内部的黑暗,就没有必要多做了解了。基本上,这已经是一支烂透了的军队,从头到脚都全部烂透了。就算偶尔有一两支部队比较能打仗,也无法改变总体溃烂的局面。看来,作为牛角墩的老大,武器装备什么的,还得自己想办法。
其实,粮食的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说不好解决也不好解决。最关键的,还是得看上级的态度。宁夏镇有的是粮食,只要有银子,就能买到粮食。相对于其他的军镇而言,这是宁夏镇最大的优势所在。要是延绥镇、甘肃镇这些贫穷的地方,那就糟糕了,有银子都买不到物资,又或者需要用比别人高几倍的价格来购买物资。
徐兴夏不需要上级额外拨付银子,只要上级可以及时的将军功都兑换成银子,他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宁夏平原本来就是产粮区,只要没有十分大的变故,粮食的价格,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崇祯时候的粮价,也不过是每石三四两银子而已。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粮价,是指粗粮的价格,也就是粟米(包括小米、棵子、黏米等,不是广东人说的玉米哦)的价格,和白米白面是完全不同的。一石粟米的价格,可能只要三四两银子,但是,白米白面的价格,至少要翻上一番,甚至可能是粗粮的三倍以上。
在这个年头,白米白面,可是富贵人家才能经常吃的。一般的人家,主要的粮食,还是粟米。就是徐兴夏家发达了,主粮也是粟米,不可能每天都吃白米白面的。就算是皇帝的食谱里面,每餐都要准备粟米饭的,至于吃不吃,那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鞑子的尸首价值三十两纹银,可以购买十石的粗粮了,大概相当于一千八百多斤。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两斤粗粮计算,牛角墩编制四十人,也可以维持二十多天了。一个月杀死一个鞑子,徐兴夏相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非是鞑子再也不袭扰宁夏镇。显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换言之,就是根本不需要担心战功的问题。
但是,如果牛角墩杀了鞑子,上头却不给兑换成银子,麻烦就来了。一旦军功无法兑现,徐兴夏暂时就没有银两来源了。生蚕丝的出现,至少要一年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吗?当然有可能。或许上头觉得,牛角墩太出风头了,眼红了,不肯发放那么多的奖励了。又或者是,上头已经没有钱奖赏了。
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徐兴夏也没有必要担心。到时候,估计下面的士卒,距离造反也不远了。拼命杀了鞑子,却拿不到奖励的银子,不起来造反就怪了。可以百分百肯定,有杀鞑子的勇气,绝对就有造反的勇气了。
届时,徐兴夏只要稍微煽动一下,肯定有人跳出来造反的,只要杀几个大官,抄几个有钱人的家族,白花花的银子就来了。至于粮食,更是直接从大户人家家里查抄就是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怕谁啊?你不怕我们造反,你就扣住我们的军功不发吧?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说话间,两人已经从外面回来,顺着楼梯上到第三层。第三层只有他们四个军官居住,面积倒是比较空旷。作为军官,也不需要睡大通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房间。第三次总共有六个房间,南北每边三个。这些房间,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大概有后世的五星级酒店标准客房大小。当然,里面是没有什么家具的。牛角墩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没有人会将太多的东西搬过来。
第三层的地面木板,原来是很肮脏的,经过清扫以后,看起来比之前干净多了。第三层的中间,还有一张八仙桌,外观还算比较新。八仙桌的四周,有四张长条凳。八仙桌的上面,放着一个白色的大茶壶,旁边配套有几个白色的茶杯。这张八仙桌,就是军官们开会议事的工具了。基本上,也是整个牛角墩,最坚固的家具,沉甸甸的,好像是上好的楠木做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