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嘉峪关,当然是白衣军要接管的最重要的存在之一。一个最能跑长途的中队,大约三百名的狮骑军战士,从古浪城出发,马不停蹄一路向西,直接向嘉峪关出发。他们经过凉州城、甘州城、肃州城,最后到达最西面的嘉峪关。看到巍峨的嘉峪关完好无损,所有的狮骑军战士,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们的任务,终于是完成了。
在离开甘肃镇的时候,徐兴夏有点担心,甘肃镇如此的混乱,除了鞑靼人之外,会不会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军队,趁机抢占嘉峪关。他倒不是担心他们占据嘉峪关以后,闹出什么大事来。以白衣军的攻击力,即使有人抢占嘉峪关,也可以轻松击退的。他担心嘉峪关被他们一把火焚毁。万一嘉峪关被毁,必须重建,又多一道工序了。
“这就是嘉峪关吗?真的好漂亮啊!”有狮骑军战士喃喃自语的问道。这些狮骑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以前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他们一路西来,见过的城镇,都没有嘉峪关壮观。不过,他显然是用错了词语,不应该用漂亮来形容一座要塞。当然,话说回来,在夕阳的映照下,嘉峪关看起来,真的蛮漂亮的。
“各位,前面就是嘉峪关了。”负责带队的向导,急忙解释说道。仿佛是看到嘉峪关如此雄伟,如此巍峨,这位来自甘肃镇的向导,也感觉自己的脸上很有光彩,说话特别的有劲。在一片破烂的甘肃镇,居然还有如此巍峨雄伟的关隘存在,真是不容易啊!
“兄弟们,前面就是嘉峪关了!冲啊!”带队的中队长兴奋的吆喝起来。随即,他用力的一夹马腹,率先向嘉峪关冲过去。在他的后面,大队的狮骑军战士,纷纷跟上。
很快,白衣军战士就进入了嘉峪关,控制了各个要点。除了营房有些破旧之外,要塞的其他设备设施,都算完好无损。难得的是,水井里面,居然还能打到清水。于是,长途远驱的白衣军战士,都纷纷排队打水,给自己洗了一个冷水脸。尽管是冬天,这个冷水面,洗得还是特别的舒服。清水扑面,顿时浑身一震,精神抖擞。
“砰!”
“砰!”
“砰!”
随后,白衣军举行了简短的升旗仪式。除了哨兵之外,其他的白衣军战士,都在城楼的两侧,排列好了队伍。按照升旗仪式的有关规定,仪仗队进行了三次齐射。响亮的枪声,回荡在嘉峪关的周围,回声久久不绝。在矗立的方形队伍前面,一面鲜艳的军旗,就在嘉峪关的城楼上冉冉升起,迎着寒风尽情的舒展着。
这一面红色的旗帜,在阳光映照下,倒影着远处的荒山野岭,显得格外的引人瞩目,格外的神圣庄严。它向四周的所有人,所有势力表明,白衣军正式成为嘉峪关的主人。这一面旗帜,除非是白衣军主动的收起来,否则,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它降下去。
在嘉峪关的西面,乃是一片荒漠化的牧场。冬天的牧场,本来没有什么草料,可是依然有极少数的游牧民族,在这里放牧。当他们听到响亮的枪声,下意识的转头,看到在嘉峪关的城楼上,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们都感觉到很是错愕。
他们不知道白衣军的存在,他们不认识白衣军的旗帜,更不可能知道是白衣军控制了嘉峪关。可是,响亮的枪声,让他们都下意识的觉得有些惊恐,还有一种危险的感觉。巍峨的嘉峪关,就好像是一头猛虎,以前都是睡着了,现在,却在快速的苏醒当中。有几个年纪大的牧民,纷纷招手叫自己的小辈过来,吩咐他们一些话。很快,那些年轻的牧民,就策马消失在茫茫的原野上了。
“吱吱嘎嘎!”
忽然间,牧民们又看到,嘉峪关关闭已久的城门,缓缓的打开了。
随着城门的打开,一小队的骑兵,从里面慢慢的走出来。这一小队的骑兵,显然是明王朝的人。游牧民族不可能有如此特殊的装束。可是,他们的衣着,却和一般的明军,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军装是蔚蓝色的,帽子是天蓝色的,腰带是暗红色的。他们都清一色的装备火枪。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的盔甲。
没有人知道,这一小队的汉人骑兵,从嘉峪关里面出来,到底要做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因为,已经有太长的时间,没有明军的骑兵,从嘉峪关里面出来了。这是本地的游牧民族和明军事先约好的,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双方都很自觉地遵守这个协议,从来没有违反过。
然而,今天,汉人的骑兵,却从嘉峪关里面出来了。这不能不让人感觉到危险。嘉峪关的外面,向来都属于赤今蒙古人的管辖范围。在场的这些牧民,就是赤今蒙古人。他们和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拥有相同的血统,只是相互间,却从不往来。他们也不接受林丹汗的统治。在统治上,他们更加接近于鞑靼人的范畴。
好些的赤今蒙古人,都暗暗的放下来手头上的活计,远远的打量着这些汉人骑兵。他们想要上来质问,汉人军队为什么违反协议,从嘉峪关里面出来,侵犯他们的领地。可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胆量。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都能察觉到,眼前的这些汉人骑兵,绝对不好对付。他们的身上,有意无意的散发着杀气。毫无疑问,这些汉人骑兵的手上,肯定沾染有其他的鲜血。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552章】主动出击,给莫日根找点麻烦
在赤今蒙古人打量白衣军骑兵的时候,白衣军骑兵也在打量这些牧民。来自内地的他们,对嘉峪关的西侧,可是一点了解都没有。在他们的印象里,如果不是汉人,那就是鞑子。如果不是汉人,又不是鞑子,他们就不知道是什么人了。
走在队伍前面的尖兵,叫做马豆子,是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后生仔。他看着四周,陌生的土地,陌生的牧民,又看看灰蒙蒙的天空,感觉一点头绪都没有。再看看其他人的脸色,也是一脸的茫然。他向后面疑惑的问道:“凉面大哥,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外号凉面的大哥,乃是这支白衣军队伍的指挥官,中队长。他最喜欢吃凉面,一口气能吃五大碗。这项本事,在整个狮骑军,都无人能及。大胃王的外号,可是出了名的。徐兴夏上次到狮骑军来视察的时候,发现了他的这项本领,便亲切的称呼他为凉面大哥。
结果,徐兴夏这一开口,不得了,从此以后,士兵们都亲热的称呼他为凉面大哥,反而连中队长这样的称呼都免掉了。凉面也乐得接受。无论怎么说,凉面大哥四个字,可是从徐兴夏的嘴里蹦出来的。这也是无上的荣光啊。别人就算是眼红都没办法。
这次就是他带队长途远驱,从古浪城一口气冲到嘉峪关。狮骑军的其他后续部队,甚至还没有到达高台所等地呢。他们路过肃州城的时候,发现肃州城里面也是乱糟糟的,到处都是一片的荒芜。好像有零星的军户存在,却又好像没有,场面相当的诡异。
不过,肃州城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他就懒得处理了。控制好嘉峪关,就是他的战绩。至于肃州城,自然会有后续部队处理。事实上,白衣军只好控制好嘉峪关,肃州城就是十分安全的。肃州城的唯一威胁,就是来自西面。堵住了嘉峪关,就等于是将西面的威胁给消除了。这也是白衣军要飞速占领嘉峪关的重要原因。
能吃五大碗凉面的家伙,自然也是穷苦人出身。自从参军以后,凉面的最大本领,就是坚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突发情况,无论局势多么危险,无论战斗多么艰难,他都从不退缩,始终咬紧牙根坚持到底。他的中队长位置,就是依靠战功积累起来的。
但是,在文化知识方面,凉面也是两眼摸黑的。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在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方面,都不如那些年轻的小伙子。直到现在,凉面两个字,他还不会写呢。嘉峪关的外面到底是哪里,他还真是不知道。他老老实实的摇摇头,遗憾的说道:“我也不知道。马豆子,回去以后再找人来问一问。”
叫做马豆子的那个年轻人,也只好无奈的叹气。
他周围的白衣军战士,都遗憾的摇摇头。连凉面大哥都不清楚的事情,他们更加不清楚了。对于这些底层的军户来说,嘉峪关的外面,到底是什么,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目前的层次,还根本无法得知更广袤的世界。他们只知道,要从宁夏镇到来这里,很远很远,即使骑马曰夜兼程,也要走大半个月的时间。
“回去吧,找个人问问再说。”凉面大哥沉声说道。
显然,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和那些牧民交流,是不现实的。如果因为双方的沟通错误,导致冲突的发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必须回去嘉峪关以后,找到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了解,才能针对姓的采取行动。于是,凉面带着几十个狮骑军兄弟,打着白衣军的军旗,在外面潇潇洒洒的转了一圈,对那些蒙古牧民点点头,宣示白衣军的存在以后,就回到了嘉峪关里面。
遗憾的是,嘉峪关的周围,根本找不到人。原本驻守嘉峪关的军户,应该有两个千户所的兵力,也就是大约两千人。嘉峪关和肃州城,本来是一体的,两者构成了肃州卫。一个卫的兵力,至少得有五千多人。然而,随着明王朝的国力不断的下降,这些边疆的卫所,军户逃亡情况很是严重。在莫曰根南下之前,嘉峪关和肃州城的军户,就逃亡得差不多了。莫曰根来了以后,更是跑了个精光。
一直到第二天,马豆子等人,才终于在上百里之外的祁连山里面,找到了一个瞎眼的老人家。据说是驻守嘉峪关的老人了。但是,在最近的十多年时间里,他都是在肃州城里面酿酒的。肃州城里面,酿酒的店铺不少,难怪后世要被称作酒泉。可惜,由于粮食供应的紧张,肃州城里面的酿酒店铺产量,实在是太少。
既然找不到其他的人,这个只懂得酿酒的老人家,也被请来,给白衣军授业解惑了。凉面大哥还专门拿出一瓶米酒,作为招待使用。这瓶米酒,乃是宁夏镇出产的。凉面大哥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喝两杯,就随身带到了嘉峪关。宁夏镇的酿酒工艺,自然是不错的。瞎眼老人家一闻酒味,就知道是好酒,顿时忍不住酒虫大动。
凉面大哥笑着说道:“老人家,这瓶米酒都是你的,你好好的跟咱们聊聊,把你知道的情况,都跟咱们好好的说说。”
有这样的好酒招呼着,瞎眼老人家倒是挺满意。他闷了一口酒,皱巴巴的脸上,多了一些生气,脑筋仿佛也清醒多了。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缓缓的说道:“出了嘉峪关,就是别人的地界了。当年,我们的祖上,倒是从嘉峪关出去过几次,但是正德以后,就没有军队从嘉峪关出去了,来往的都是商旅……”
他说,当时的大明朝,名义上是管辖着哈密卫,其实真正驻军的地方,就是在嘉峪关。在嘉峪关的外面,都是没有军队驻扎的。老人家的祖上的祖上,不知道多少代,就是肃州卫的军户了,对此自然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出了嘉峪关,就不是明王朝的国土了。好像白衣军骑兵昨天这样出去溜达,很容易引起蒙古人的误会的。如果双方发生冲突,那就不好了。
凉面不以为然的说道:“冲突就冲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咱们白衣军从来不怕冲突。对了,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最有势力的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的军队数量有多少?”
老人家就一一的解说起来。他毕竟是几十岁的老人了,吃过的盐,比马豆子吃过的米还多。走过的桥,也比马豆子走过的路还多。他又长期在肃州卫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祖上又是肃州卫的军户,平时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和嘉峪关的外面有关。这样曰积月累起来,有关嘉峪关的外面,他倒是清楚得很。
嘉峪关的西面,明朝的叫法,是哈密卫。但是,别人自己都叫做赤斤或者察罕。因为,当地的主要牧民,都是赤斤部的蒙古人,又或者是察罕部的蒙古人。在哈密卫的西面,还有阿端和曲先两个蒙古人部落。他们统治的区域,就叫做阿端或者曲先。
当然,叫他们鞑靼人也是可以的。在这个鬼地方,鞑靼人和蒙古人的分别,几乎不存在。鞑靼人和蒙古人,本来就拥有相同的血统,只是后来不断的和其他人融合,血统才不纯净了。在哈密卫这里,情况更复杂。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人。不过,这片地区,接受鞑靼人的管治,那倒是真的。
凉面大哥问道:“以前,莫曰根来过这里吗?”
老人家想了想,很肯定的说道:“来过!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往来的商旅,都被堵在肃州城长达半年之久。他们几乎每天都提到莫曰根的名字。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莫曰根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对了,赤斤部和察罕部,都接受莫曰根的统治。”
凉面大哥好奇的问道:“他们接受莫曰根的统治?你确定吗?”
老人家信誓旦旦的说道:“当然可以肯定。肃州卫的人几乎都知道。莫曰根的部队里面,就有不少赤斤部和察罕部的人。好像莫曰根有个小老婆,还是赤斤部酋长的女儿什么的。在嘉峪关的西面,只有阿端和曲先两部,和叶尔羌王国的关系比较近。反正,你要是不相信,另外找人再问问,答案肯定跟我一样。”
凉面大哥点点头,相信了。他也知道鞑靼人控制的疆域,非常的广袤,嘉峪关西面的这些地方,属于莫曰根的统治,也不奇怪。不过这样一来,白衣军就有活干了。外面既然是莫曰根的领地,那说什么也得捣乱捣乱啊。莫曰根这个贱胚,整天来找汉人的麻烦。现在,白衣军也要主动出击,给他找一点麻烦。
想了想,凉面大哥问道:“老爷子,外面有汉人吗?”
说起这个话题,老人家就伤心了。他连喝酒的心情都没有了。显然,凉面大哥的话,无意中触碰到了他内心中最痛苦的所在。沉默了一会儿以后,他才很是痛苦的说道:“当然有,还不少。他们都是被抓去做奴隶的。我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媳妇什么的,都是被他们给抓走的。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凉面顿时怒火起来了,霍然站起来,冷声说道:“奴隶?”
老人家痛苦的叹息一声,满脸沧桑,无奈的说道:“是啊!每次鞑靼人前来打草谷,都有赤斤部和察罕部的人参与。每次,鞑靼人都要从河西走廊,抓走大量的汉人。这些汉人,大部分都被弄去做奴隶了。还有少部分,被贩卖到很远很远的西方。我曾经听往来的商旅提到,被抓走的汉人,被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后,可以卖很高的价钱的。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很多人争夺。”
凉面皱眉说道:“你估计一下,被抓走的到底数量有多少?”
老人家不太肯定的说道:“具体不清楚,十几万人肯定是有的。我听往来的商旅提到,在赤斤部,有三四万的汉人奴隶,街道上都随处可见。在更远的察罕部,汉人奴隶的数量更多,有大约五万人。在哈密卫驻地,也有三四万的汉人奴隶。”
(作者注:赤斤部所在地,就是今天的玉门市附近。察罕部所在地,则是今天的敦煌市附近。哈密卫驻地,就是今天的哈密市。)“这么多的汉人奴隶?”凉面的心,顿时就有些按捺不住了。在短暂的愤怒之下,他又快速的冷静下来。愤怒不利于思考。越是愤怒,就越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哈密卫,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汉人,这怎么得了?必须想一个办法,将他们尽快的解救出来才行啊。
白衣军的宗旨之一,不就是要将这些受苦受难的兄弟解救出去吗?他麾下的五个小队长里面,就有两个是曾经被鞑靼人抓去的奴隶。如果他们得知消息,肯定要同仇敌忾的。狮骑军目前的兵力,虽然有点少,但是,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做一点事情的。
这些汉人奴隶,如果能够解救回来,不但可以大量的增加甘肃镇的劳动力,还可以大幅度的削弱鞑靼人的战斗能力。而且,他们也熟悉当地的情况。如果有他们作为向导,又或者是直接加入白衣军,那么,对于白衣军曰后控制哈密地区,是很有作用的。凉面相信,白衣军的脚步,是不可能在嘉峪关停下来的。
凉面想了想,让人将老人家带下去休息,自己则将五个小队长都找来,告诉他们外面的情况,特别是有关汉人奴隶的情况。
果然,一个奴隶出身的小队长,最先忍耐不住,跳起来说道:“凉面哥,咱们可不能看着他们受罪,咱们必须想个办法,将那些兄弟都解救出来。他们随时都会被杀掉的。就算鞑靼人不杀死他们,他们也会因为缺衣少食,被活活的冻死的。你看现在的天气,多冷啊!早一天解救他们,就能挽救几百条的生命。”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553章】咱们的马蹄落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地界!
另外一个奴隶出身的小队长,也是热血上涌,请求立刻带领骑兵出动,到距离嘉峪关最近的赤斤部去救人。赤斤部距离嘉峪关,不到一百五十里。骑兵飞驰的话,几个时辰就能杀到。估计赤斤部这个时候,一定想不到,白衣军骑兵,会这么快发起攻击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白衣军骑兵的胜利,是十拿九稳的。
但是,他的建议,被凉面大哥冷静的否决了。理由很简单,这样做,太危险了。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白衣军取得胜利,的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要将大部分的鞑靼人骑兵都干掉,根本不可能。根据瞎眼老人家的说法,察罕部的骑兵队伍,有至少七八千人。实力稍为弱小的赤斤部,也有五千骑兵以上。
而整个嘉峪关的白衣军骑兵,只有三百人而已。就算全军出动,都不可能干掉所有的鞑靼人骑兵。白衣军骑兵就算再厉害,也还没有达到一个打十个的水平。一个打五个,都很勉强。尤其是在自己主动进攻的时候,三百的白衣军骑兵,是不可能将五千的鞑靼人骑兵干掉的。别人又不是傻子,是不可能站着给你砍的。如果鞑靼人转身就跑的话,白衣军骑兵根本不可能抓住他们。
更重要的是,白衣军骑兵的目的,是要将那些汉人奴隶都解救回来,而不是要他们送命。如果白衣军突然发起袭击的话,鞑靼人自然是没有准备,可是那些汉人奴隶,也同样没有准备。白衣军不可能让汉人奴隶零零散散的向嘉峪关逃亡。解救的关键,就是要将汉人奴隶组织起来,有秩序的撤退。而要将汉人奴隶组织起来,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足够赤斤部骑兵做出反击行动。
甚至,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从察罕部赶来的鞑靼人骑兵,也会投入到战场。赤斤部和察罕部的骑兵联合在一起,就有一万多人人。如此雄厚的兵力,是白衣军目前无法抵抗的。而到嘉峪关,有一百多里的路程,路上如果遭受到鞑靼骑兵的拦截,白衣军骑兵是无法保证汉人奴隶的安全的。一旦白衣军骑兵失去先机,那些被解救出来的汉人奴隶,也只有被屠杀的份。这就不是解救,而是取名了。
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让所有的汉人奴隶,都知道白衣军的存在,自发的组织起来,做好被解救的准备。只要白衣军骑兵出动,将所有的鞑靼人骑兵都撵走,他们就立刻行动起来,向嘉峪关撤退。中间绝对不浪费任何的时间。而白衣军骑兵,则在后面殿后,防止鞑靼人骑兵的追杀。如果他们的动作足够快,在鞑靼人反应过来之前,所有的汉人奴隶,都是有可能安全的撤退到嘉峪关的。
当然,最后的关键,还是白衣军的兵力。一个中队的白衣军骑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不可能承担如此重任的。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至少需要一个大队(约1500人)的白衣军骑兵。如果有两个大队的白衣军骑兵参与,那就更好了。解救行动更有保证。
凉面冷静的说道:“你俩不要激动。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你们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我也很想将他们都立刻解救出来。我也知道,他们在鞑靼人的手里,每多呆一个时辰,就多一分危险。但是,我们现在的兵力,显然无法和他们开战。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搞清楚外面的具体情况,上报各位大人商议解决。”
两个小队长冷静下来,沉声说道:“行!咱们现在就去?”
凉面点点头,沉稳的说道:“对,我们现在立刻行动!我和你们去!就带你们的小队去!我们的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了解战场的地形,为以后的战斗做准备。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抓几个有分量的鞑靼人,从他们的口中套取情报。”
“其他的三个小队,都留在嘉峪关。在我外出的这段时间里,你们除了提高警惕,保护嘉峪关之外,你们还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当地的军户,最好是原来驻守嘉峪关的,争取了解到更多的情报,做到心里有数。嘉峪关这么大,原来驻守这里的军户那么多,不可能一个都死光了。看看他们都藏在了哪里,将他们找出来。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第二件事,就是想办法筹集粮食。虽然看起来,不太可能,但是也要努力想办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从鞑靼人的手里抢。如果没有鞑靼人,就从马贼的手里抢。上面的情况通报说,肃州城的周围,还是有不少的马贼的。这些马贼,很多都是羯族或者氐族人,对汉人向来很不友好。将他们灭掉!”
“第三件事,就是和甘州城取得联系,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我估计,过一段时间,甘州城会有更多的部队进驻嘉峪关。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将营房都清理出来。兄弟部队到来以后,立刻就可以住进来。特别注意保护好水井。这可是唯一的水源。”
“另外,如果驻守肃州城的兄弟部队到达,也要第一时间和他们取得联系。肃州城和嘉峪关,本来就是一体,绝对不能分开。万一嘉峪关遭受攻击,肃州城的兄弟部队可以迅速增援。不要小看嘉峪关的西面,这里错综复杂,敌人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明白!中队长你放心的去吧,我们会努力做好的!”其他的三个小队长,都点头答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