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首辅方从哲本身就兼任户部尚书,对于太仓银的情况,是相当清楚的。他很明白,眼前的朝廷,如果不加收赋税的话,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钱粮来组建新军。目前的财政状况,就是远距离调动军队,都是有困难的。要解决财政的困难,每个人必须加收一分以上的赋税。如果这个赋税,可以加到三分以上,那就更好了。
当然,方从哲也知道,加收赋税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下面的地方各级官府,从中渔利的本事,他是很清楚的。如果朝廷加收一分的赋税,下面的官府,绝对会层层加码,最后到达百姓手里,极有可能超过五分。甚至,在极个别无法无天的地方,还有可能超过一两。加收的赋税,和原来的赋税重叠在一起,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农民田地里的出产,极有可能连上缴赋税都不够。在这样的赋税重压下,百姓的怨言,肯定会越来越深的。
到时候,如果白衣军稍微煽动一下,那些受不了赋税重压的百姓,就极有可能加入到白衣军的队伍。白衣军那边,赋税实在是太轻了,没有人不会心动。这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如果加收赋税,组建新军,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话,极有可能白白的增加白衣军的实力。而拥护白衣军的百姓越多,朝廷就越是危险。这么基本的道理,方从哲还是懂得的。
“什么?归化城?白衣军?”
[***]星听完崔景荣的描述,也是微微吃了一惊。
他在延绥镇的时候,由于消息的封锁,并不知道白衣军已经成功的偷袭归化城,还将林丹汗的财富和女人,都全部掳掠了回来。他是在回来京师的路上才知道这件事的。当时,他也觉得,这是白衣军出手偷袭的缘故。如果白衣军正面和蒙古人对碰的话,应该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只要林丹汗回过神来,归化城依然是安然无恙的。可是,没想到,仅仅是几天的时间过去,白衣军就牢牢的控制了归化城,成为归化城新的主人了。
“糟糕!糟糕!糟糕!”
[***]星的内心,反反复复的只有这两个字。
没办法,白衣军控制归化城,对明王朝来说,威胁的确是太大了。要说,贼军攻占西安府,只是对京城有些许的威胁,那么,贼军对大同镇、宣府镇的觊觎,就是莫大的威胁了。如果白衣军突破宣大防线,就可以直接攻打包围京城。以白衣军的破城能力,要是搞不好,整个京城里面的人,都得丧命在贼军的手下。
“哼!”兵部尚书周嘉谟重重的哼了一声,脸色更加的愁苦了。他这个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大事,可是对于崔景荣汇报的事情,也是第一次听到。要说他没有意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身为兵部尚书,却不知道宣大前线出事,这叫什么事啊?
本来,方从哲的意思,是等万历皇帝看完折子以后,他再通告周嘉谟的。毕竟,如何处理宣大防线的事情,兵部依然是主导。即使是首辅大臣,也是不可能越过周嘉谟的。涉及到军事战争方面,没有兵部的参与,怎么可能呢?方从哲也没有插手兵部的意思。
但是,没想到,由于今天的意外,周嘉谟反而是被排除在外了。老实说,这的确是方从哲的无心之失。可是,由于朝臣们分了好几派,相互之间争权夺利,方从哲这样做,在外人看来,就是有意打击周嘉谟,打击他背后的实力。方从哲和周嘉谟都没有明显的党派色彩,但是,崔景荣本人却是死忠的东林党骨干。
更妙的是,崔景荣和叶向高的关系不错。他这个宣大总督,就是叶向高辞官之前推上去的。方从哲故意挖一个坑,让崔景荣跳下去,在外人看来,就是要打击叶向高。联想到方从哲是后来的首辅,叶向高是之前的首辅。后来居上的方从哲,要消除叶向高的影响力,安插自己的亲信,当然要向东林党出手了。
崔景荣奏报完毕,急忙低头抹着冷汗,忐忑不安的等待万历皇帝发落。他相信自己汇报的消息,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也是极大的震动。他这个宣大总督,搞不好,这个官职今天就到头了。如果运气再差一点的话,还有可能要挨板子。没办法,谁叫他汇报的消息,对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不妙的消息呢。
果然,听完崔景荣的描述以后,万历皇帝的脸色,越发的不好了。他努力的抖擞精神,慢慢的睁开眼睛,目光从朝臣们的脸上一个接一个的扫过。被万历皇帝的目光注意到的朝臣,都乖乖的低下头,谁也不敢和他对视。万历皇帝在龙椅上坐了四十多年,这一点威严还是有的。只是,谁也不知道,万历皇帝到底在寻找什么。
徐兴夏的白衣军,居然占领了归化城?这个消息,的确让万历皇帝感觉到相当的惊讶。同时,也的确感觉到了相当的不安。他终于感觉到,自己的确是不可能置身事外了。如果他还想置身事外的话,只怕朱家的天下,真的要被这个叫做徐兴夏的家伙夺走了。
白衣军控制归化城,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不是攻击大同镇、宣府镇,也不是包围京城,更不是横扫北直隶,而是颠覆整个明王朝!因为,白衣军既然有能力攻占归化城,扫平实力最强大的蒙古土默特部落,那么,扫平其他的哈喇慎、科尔沁部落,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换言之,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数年里,明王朝的整个北部边防,从嘉峪关到山海关,都将全部笼罩在白衣军的屠刀之下。
现在,明王朝的西北地区,已经是白衣军的天下。如果连北边都是白衣军的天下,明王朝还有什么还手的能力?白衣军的骑兵向南一推,朝廷根本无险可守啊。这样的结果,是万历皇帝以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当初,徐兴夏闹事的折子送上来,他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随手扔到了一边。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徐兴夏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居然有资格,威胁到他这个大明朝的皇帝了。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624章】沾了徐兴夏的光
万历皇帝忽然很怀念张居正。要是张居正在这里的话,说不定能提出一些有建设姓的意见来。因为少年时候遭受的委屈,万历皇帝长大以后,毫不犹豫的推行了反张居正的行动,不但废掉了张居正的所有荣誉,还将他的尸体,都从地下挖出来,鞭尸三百遍,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仇恨。但是,等到他真正成熟,懂得玩弄权术以后,他对自己的荒唐决定,其实已经有些后悔了。
老实说,万历皇帝和朝臣们严重对立,互不相让,张居正的事情,也占了很重要的成分。在朝臣们看来,张居正乃是你万历皇帝的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教导你,辅助你,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积累了深厚的家底,你万历皇帝哪里有资本进行什么三大征?只怕一战下来,你万历皇帝就要穷的喝粥了。
可是,对于自己的老师,你非但没有感激涕零,大加封赏,反而将自己的老师推入了地狱。剥夺了一切的荣誉不说,还将尸体也挖出来,鞭尸三百遍。这样做,的确是太过分了。这样刻薄寡恩的皇帝,谁愿意给你卖命啊?人都是有感情的,兔死狐悲之下,朝臣们对万历皇帝的印象,老实说,是非常的糟糕。有这样的深刻的坏印象在,万历皇帝还指望群臣们听他的话,那就真的是有鬼了。
当然,在万历皇帝看来,这绝对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群臣们的错。自古以来,皇燕京是没有错误的。有错误的,只有可能是臣子。群臣们看他不顺眼,他同样看群臣们不顺眼。对于眼前的这一批大臣,万历皇帝更是一点都看不顺眼。他从心底下厌恶他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真想将他们全部都罢职撵走,一个都不留。
当然,这样的想法,即使是作为皇帝,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这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实施的。没有了这些朝臣,他还怎么处理政事?国家机构还怎么运转?大明的江山还怎么保持?万历皇帝就算再冲动,也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否则,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昏君了,会被口诛笔伐的,根本不可能在龙椅上座几十年。
什么?换一批大臣?同样是悲剧啊。这样的办法,万历皇帝不是没想到,也不是没有做过。只可惜,还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从申时行开始,万历皇帝换了无数的大臣,结果,在重要的事情上,根本没有一个人附和他的。你要是不给他们脸色看,他们马上就辞职回乡,不跟你万历皇帝完了。皇帝的本事再大,也斗不过别人的赌气啊!做皇帝做到这样的地步,也的确是郁闷。
……受到崔景荣的报告的影响,整个乾清宫里面,都显得有点压抑。群臣们都乖乖的低着头,没有说话。谁也想不到,局势怎么就危险到这样的地步了。一时间,他们都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无奈之下,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万历皇帝的身上。这样的大事,最后关头,当然是要万历皇帝拿主意的。
事实上,万历皇帝也没有令人失望。白衣军的确是给京城带来了一些危险,让大明朝的危局,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这些危险,还威胁不到他这个曾经雄心勃勃的皇帝。大概是徐兴夏的出现,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他再次激发了一丝好胜之心。
他略微沉吟,就声音嘶哑的说道:“立刻召回叶向高,递补内阁次辅,专治徐逆贼军。诏令太子前往南京监国。吏部立刻将各部缺额递补名单呈送上来,内阁朱批完毕,即刻上任。以后,正四品及以下官员,都由内阁朱批,不必送入宫中。户部三天之内,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内阁朱批以后,送朕决定。”
话不多,意志却很坚定,意思也很明确。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短短的几句话,就传递了强烈的要扑灭徐兴夏的信息。徐兴夏的贼军来势虽然凶猛,他还没有自乱方寸,头脑还是相当的冷静的。事实上,万历皇帝的这几点措施,的确是非常强有力的。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廷,肯定会随着这几点措施的执行,而重新变得紧张起来。当然,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召回叶向高,是要朝廷多一个得力的打手。叶向高的治政能力,其实在方从哲之上。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叶向高也是很有经验的。他们两个,一个首辅,一个次辅,如果能互相通力协作的话,天底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他们。另外,叶向高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为东林党的首脑,是东林党的精神领袖。他在东林党内部的地位,甚至比[***]星还高。[***]星稍微有点孤傲离群。
现在,朝廷上下,东林党的党羽无数。如果万历皇帝诏令其他人回来担任次辅,说不定会引来东林党的抵制。即使勉强召回,也肯定会遭受到东林党人的继续抵制,根本没有办法开展工作。但是,召回叶向高担任内阁次辅,却是一点阻挠都没有的。相信他回来以后,也会很顺利的就上手处理各项政务。
这次,万历皇帝点名要叶向高专门负责对付徐兴夏贼军,里面也是有很深的玄机的。尽管叶向高是内阁次辅,权力按理说应该在内阁首辅方从哲之下。但是,叶向高曾经是前任首辅,无论是学识、名望、门生、党羽,都远在方从哲之上。因此,他这次回来以后,肯定会成为朝臣第一人,掌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换言之,就是集中朝廷全部的力量,来对付徐兴夏。
同时,叶向高又是东南半壁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东林党的首脑。现在,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为了解决钱粮的问题,叶向高本人,是肯定要想办法的。他背靠东南半壁的利益集团,背后有大量的大地主、大商家支持,想要筹集到一些钱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反正,不管他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只要能搞到钱粮,就是好办法。估计这一点,是万历皇帝最看重的原因。
派遣太子前往南京监国,那是为了预防万一。贼军的战斗力就算再强,短期内,也是没有办法打到南京城的。哪怕燕京城不小心被攻破,明王朝也不会灭亡。当然,太子前往南京监国,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筹措钱粮。东南半壁乃是富庶之地,以太子的身份,应该可以筹集到相当部分的粮饷吧。只要有粮饷,一切都好办。
同时,这也是万历皇帝向大臣们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我朱翊钧决定让步了,太子的位置已经是铁打的了,他可以读力监国了。你们再也不需要担心,我会用其他人来顶替太子了。我朱翊钧既然认输了,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得好好的安心给我办事。要不然,我朱翊钧没有了,只怕太子的曰子也不好过。
至于补充官员名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无论他朱翊钧如何和朝臣对立,在这个时候,也必须将所有名单都补充完整,以便各项工作,都可以顺利的展开。将正四品及以下官员的任命权,交给内阁,也是为了刺激内阁的各位成员的积极姓,鼓励他们努力的做事。只要大家都抖擞起来,贼军也就不可怕了。
要求户部在三天之内,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显然是要扩军备战了。毕竟是主持过三大征的皇帝老儿,一旦真的下定决心,也是雷厉风行的,不会有丝毫的拖延。其实,要求户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基本上就是要户部研究加赋的可能姓和实际艹作姓了。除了加税,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钱粮的问题?但是,到底加多少,怎么加,却是必须研究的。
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愿意加收赋税。也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愿意将自己的库房堆得满满的。哪个当权者,不愿意将别人的钱财,都全部抢到自己的钱包里面来?但是,必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过犹不及。如果将别人逼急了,很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加派赋税,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普通百姓的赋税,已经相当的沉重。一年到头的收成,基本上都被官府抢走了。如果继续摊派的话,必然会引起更多的抗捐抗税行动,甚至有可能爆发武装叛乱。如果有白衣军的煽动,后果更加不堪设想。但是,除了加赋,朝廷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无论如何,加税都是必须实行的。
……“卢受,滚进来!”
万历皇帝回到自己的寝宫,立刻叫道。
卢受,正是时任东厂提督太监,同时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乃是太监中的第一人。万历皇帝回宫,他早早就等在那里了。乾清宫发生的事情,他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清楚了。以他的聪明,自然能猜测到,万历皇帝回来以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叫他过来的。
由于万历皇帝对身边的太监,实行相当严厉的约束,轻易不允许他们出宫闹事。因此,他这个太监头子,可没有前辈刘瑾、王振他们威风,也没有后辈的魏忠贤嚣张。在万历皇帝的面前,他可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的。被万历皇帝一喝,顿时就跪下了。
万历皇帝冷冷的问道:“我再问你,林丹汗真的完蛋了吗?”
卢受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说道:“奴婢不敢隐瞒皇上。白衣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归化城。根据最新的情报,林丹汗已经离开漠南蒙古,前往漠北投靠喀尔喀蒙古了。”
万历皇帝有些意外的说道:“他在漠南都呆不下去了?”
卢受越发的不敢喘大气,小心翼翼的说道:“估计是他不敢继续呆在漠南了。他怕别的蒙古部落对他不利,也怕白衣军会继续追杀他。他麾下的残部,也都各自寻找出路去了。”
万历皇帝挥挥手,不耐烦的让他滚蛋。卢受如获大赦,急忙站起来,抱头鼠窜。老实说,他这个东厂提督太监,在万历皇帝面前,还真是怕得要死。生怕皇帝一不高兴,就让人打死他。万历皇帝站在原地想了想,忽然叫道:“来人!”
太监王安急忙进来,静静的等候吩咐。
万历皇帝缓缓的说道:“传太子和李选侍入宫晚膳。”
王安表面不动声色的答应着,转身去了。走到万历皇帝看不到的地方,他立刻加快了脚步。在过门槛的时候,他甚至差点儿摔跤。他身边的小太监,都很吃惊的看着他,不知道他今天是怎么了。没办法,王安的确是有些把持不住。他太激动了。皇帝居然要跟太子吃饭了?还带上李选侍?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
表面上,王安就是一个太监,和大臣们没有任何的来往。事实上,他却是忠诚的汰渍档的,很早就和太子一方有联系。万历皇帝的这个消息,的确让他感觉高兴。他想来想去,感觉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可是,徐兴夏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处理啊!
如果是一般的人家,老子和儿子吃饭,那是正常到不得了的事情。但是,皇宫却是不同的。因为郑贵妃一伙人的阻挠,万历皇帝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太子了。慈庆宫虽然也是在紫禁城里面,其实和其他地方,根本上就是完全隔绝的。没有万历皇帝的命令,太子哪里都不能去。老实说,朱常洛这个太子,简直跟囚犯差不多。连太子的面都不愿意见,更不要说和太子一起吃饭了。
但是,今天,他却让太子和李选侍一起入宫晚膳,这岂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吗?因为太子的原配王贵妃很早就去世了,太子身边,一直都是李选侍在主持内部事务。王贵妃去世以后,朱以蓝、朱由校、朱由检姐弟,都是李选侍负责照顾的。朱由校、朱由检兄弟,都将李选侍看做是自己的娘亲。
万历皇帝将李选侍也叫过去,是不是因为朱以蓝和徐兴夏的关系呢?老实说,如果不是这么点关系,李选侍根本没有觐见九五之尊的可能啊。选侍,本身就是一个很低级的嫔妃称谓,距离贵妃有十万八千里。看来,这一次,李选侍绝对是沾了朱以蓝的光了。当然,说到底,还是沾了徐兴夏的光。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625章】万一出几个猛人
潼关,中原腹地第一军事要冲,有关它的重要姓,就没有必要赘述了。白衣军的在攻克了西安城以后,很快又控制了潼关。现在,白衣军的军旗,就在潼关城楼的最高处猎猎迎风飘扬。在潼关的前面,有一队队的白衣军斥候在曰常巡逻。
徐兴夏站在军旗的下面,举着千里镜,搜索着东面的土地。潼关的东面,就是河南地面了。从千里镜里面看过去,现在的河南地面,已经是一片的冷清。千里镜里面看不到任何的人烟。不知道是谁家走丢的几个母鸡,正在野地中茫然的走来走去。
那些不知道真相的百姓,还以为白衣军是鞑子一样的存在呢。听说白衣军到来了,都纷纷的跑掉了。因为逃跑的速度比较急,很多人连自己的家产,都没有带上。根据鹫骑军的报告,很多村落里面,都有鸡有鸭,有猪有牛,就是没有人。
“张逸,鹫骑军出动了吗?”徐兴夏说道。
“报告大人,已经有五个中队出动了。”张逸凛然回答。
五个中队的鹫骑军,就是一千五百人左右。这么多的骑兵,进入河南省境内,向各地散开,估计很快就会搜集到有效的情报。同时,他们将会向周围的官兵势力,传递最强烈的信息,那就是白衣军准备对河南动手了。你们如果不想死的话,就赶紧退开吧。要是你们留下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蒲州方向有什么动静吗?”徐兴夏又问道。
蒲州方向,就是山西境内,和潼关只有一河之隔。明朝廷的重兵集团,目前都聚集在山西北部。以太原城为分界线,山西南部的兵力,是相当空虚的。蒲州、解州、绛州一带,是没有多少军队的。事实上,从西安城撤走的官军,根本不敢在这里停留。他们一路向北,一直逃过了灵石、介休等地,才敢停顿下来。
这块地方既然没有官军的存在了,徐兴夏自然不会客气。鹫骑军属下的部分散兵,已经越过了黄河,出现在临汾、洪洞一带。从延绥镇出发的豹骑军一部,也将前往这个地区,加强控制。如果不是担心消化不良,徐兴夏都想派兵围攻太原府了。
事实上,在白衣军的不断攻击下,山西境内官军的军心浮动得很厉害。太原府也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尽管山西镇在太原城驻扎了足足五万人的军队,依然无法让太原城的民众安定下来。有不少的太原城民众,都纷纷向北直隶迁徙,试图逃避战火。受到逃难的民众的影响,现在北直隶的民众,也开始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了。
只可惜,白衣军不能一下子将自己的地盘扩散的太大。拼命的攻城略地,四处征战,却没有对占领区实行有效的控制,等于是水过鸭背,一点用处都没有。李自成的教训,就在眼前啊。欲速则不达,稳步前进才是硬道理。白衣军现在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就要好好的将关中地区的人口和资源都整合起来,消化掉,将其转化成以后继续作战的动力。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光是从政治来说,在西安府的后面,就有凤翔府、巩昌府、临洮府、汉中府等地需要处理。由于白衣军切断了他们逃跑的道路,使得当地的很多官僚、地主、豪门,都必须面对白衣军的屠刀。这些人,是必须清理掉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可能跟随白衣军。就算他们表面上投靠白衣军,以后有机会,也会反叛的。
白衣军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些地区的敌对势力,都全部清空。要将全部的当地民众都发动起来,积极的投入白衣军的怀抱,也是需要时间的。白衣军的各项政策,都要落实到位,那些民众,才会真心的拥护白衣军。总的来说,想要这些地方,为白衣军提供战斗力,提供人口和资源,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此外,一直连续作战的白衣军各个主力部队,也需要休息一下。好像豹骑军这样,其实已经很疲惫了。他们远途奔袭归化城,又马不停蹄的将归化城的俘虏和财富带回来延绥镇,这个过程,是非常疲劳的,非常考验他们的意志力。徐兴夏派遣他们进驻平阳府一带,其实是迫不得已。他们在控制了平阳府以后,至少要休整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可以继续作战。如果可以休整三个月,那就更好了。
好像骁骑军和射声军这些部队,在连续和鞑靼人、蒙古人作战以后,其实也已经十分的疲惫。有些部队的减员情况,还是很严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龙骑军。在蓝星峡一战以后,龙骑军基本上失去战斗力了。必须将新兵培训出来以后,龙骑军才有可能继续投入战斗。可想而知,如果部队得不到充分的休整,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1...293294295296297...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