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袁可立,就是徐兴夏钦定的白衣军海军司令部副部长。至于正部长,当然是徐兴夏自己了。之所以选定袁可立出任海军的实际负责人,就是考虑到,这个曾经怀才不遇的老头子,在治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他需要袁可立来帮助自己管理海军。
在真实的历史上,袁可立还是很能干的。他担任登莱巡抚的时候,几乎是白手起家,创建了相当强大的军队,储备了大批的军用物资,对辽东地区的作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援助。如果不是因为得罪了魏忠贤,又被罢官去职的话,他应该可以建立更大的功勋。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687章】倭寇还是不死心啊!
(0687)徐兴夏站起来,微笑着热情的说道:“节寰公,请!”
袁可立稍微迟疑了片刻以后,还是坐了下来。对于徐兴夏的称呼,袁可立还算满意。从徐兴夏的表现来看,似乎没有一点的魔气。更多的时候,他乃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外面都在传言,说徐兴夏就是传说中的魔王转世,只怕是有点误会的。
徐兴夏对袁可立身后的人也点点头,做手势示意他们也坐下来。袁可立的后面,还跟着一个稍微年轻的官员。这个官员,就是孙元化。孙元化是被徐光启推荐到来的。他本来就是徐光启的弟子。徐光启被冷落的时候,他自然也跟着被冷落,无人理会。在徐光启被吸纳到白衣军阵营以后,孙元化的投靠,也就顺理成章了。
白衣军海军要建造战舰,要铸造大炮,自然少不了孙元化这个火炮专家。以白衣军目前的铸炮技术,在陆地上使用红衣大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可是,要在战舰上装备火炮,就很讲究了。火炮的重量,火炮的后坐力,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因为,任何马虎大意的后果,就是船毁人亡。
孙元化这个人,其实是很有眼光的。和徐光启一样,孙元化对西方新颖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没有什么排斥心理。不过,他看重的技术,大部分都是军事用途的。他敏感的意识到,在将来的战争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他一直着力于火炮的研究。他和很多西洋火炮专家,都有密切的往来。
当时的西洋列强,有很多西洋人到来中国谋生。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葡萄牙的技术人员了。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其实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他们的国家太小,人口太少,海军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根本无法和西班牙、荷兰、英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因此,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数量,其实并没有多少。
但是,葡萄牙人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是最早踏上中国这块土地的。他们是最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他们是最早将西洋的火器传到中国的。他们采取的策略,和其他西洋列强,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更希望通过和中国的关系,从中国的身上获取利益。因此,葡萄牙人和中国人的关系,一向都不错。很多生意,他们都是中介。
在火炮铸造技术方面,葡萄牙人其实不是最先进的。他们的铸炮技术,和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葡萄牙人愿意输出,中国都愿意接受。因此,葡萄牙人的的确确和中国做成了不少的生意。
燕京城城头上的十门红衣大炮,其实就是葡萄牙人从沉没的英国战舰上打捞上来,清理干净,然后转手卖给明王朝的。葡萄牙人还通过钻研,破解了这些铸炮技术,然后输出到中国。在这些葡萄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孙元化一度仿造了相当数量的红衣大炮。如果不是孔有德这个叛贼,孙元化建立的功勋,应该会更加巨大。
“两位不要客气,来到了这里,就好像是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随意,随意就好。”徐兴夏含笑热情招呼。
徐兴夏很聪明,他知道袁可立、孙元化等人,对他还有一定程度的质疑,主要是质疑他的反贼身份,还有他对南明王朝的态度。因此,他巧妙地避开了国内的政治斗争,将这些人,都摆到了对外争斗方面。这样,他们就无瑕理会国内的政治局势了。
无论是袁可立,还是孙元化,都是皇汉主义者。在对外扩张方面,他们和徐兴夏的心思是一样的。他们都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将其他的种族,都控制在天朝的手里,是最好的办法。具体的来说,无论是辽东的建虏,又或者是朝鲜,又或者是曰本,最好都全部控制起来,派遣军队驻扎,曰夜看管。
在真实的历史上,袁可立主政登莱地区,就做了很多军务上的事情。他对给辽东地区,还有毛文龙的皮岛,以及朝鲜王国,都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控制那些异族,保护明王朝的安全。其实,和不懂军务的袁应泰相比,袁可立更加适合去做辽东巡抚。只可惜,朝廷没有给袁可立机会。
从万历二十六年到现在,袁可立足足被冷藏了二十年啊。如果不是万历皇帝猝死,白衣军横扫天下,袁可立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因此,从内心来讲,袁可立还是很珍惜眼下这个机会的。既然徐兴夏准备任命他负责组建海军,他当然要全力以赴了。他已经五十五岁了,如果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就要入土为安了。
其实,很多明王朝的官员,都是看得很透的。绝对不要怀疑古人的眼光。在明末时期,能人也是不少的。好像大明水师这样,很多人都知道,这样子颓废下去,水师肯定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没有足够强大的水师,肯定无法遏制倭寇的挑衅。但是,组建水师需要太多的银子,朝廷拨付不出来,只好作罢。
现在,徐兴夏有大量的银子砸下来,要兴建一支强大的水师。嗯,用徐兴夏的话来说,不是水师,而是海军。袁可立当然有足够的理由高兴。无论徐兴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要能够壮大汉人的国防力量,袁可立就不会有丝毫的抵触心理。
如果白衣军海军足够强大,倭寇根本不敢滋事。他们非但不敢到明王朝的本土来闹事,也不敢打朝鲜王国的主意。事实上,如果大明水师足够强大的话,当初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抗曰援朝。大明水师往曰本和朝鲜中间一堵,倭寇还闹个屁啊。甚至,白衣军海军还可以主动的将倭寇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的断绝了这个祸患。
徐兴夏开门见山的说道:“节寰公,在我的面前,就没有必要拘束了,你想要说什么就直说吧。现在,咱们还是开始海军的话题吧。我这次将节寰公请来,就是为了商讨在登莱地区建立海军的事情。我的初步建议,是将海军军令部衙门,设置在威海卫……”
袁可立号节寰,一般后辈都称之为节寰公,徐兴夏也不例外。一方面,这是为了表示对袁可立的尊敬,让袁可立感觉到自己的诚意。另外一方面,却也是对袁可立的鞭策。你作为前辈,如果海军的事情弄不好,我这个后辈,只怕是要瞧不起你的。
听完徐兴夏的叙述以后,袁可立瘦削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斟词酌句的说道:“威海卫是个不错的地方,下官赞成。”
徐兴夏点点头,又将一份秘密报告拿出来,送到袁可立的手里,同时简短的说道:“节寰公,我这里有个不太好的消息,倭寇正在萨摩、肥前一带调集兵力,似乎有再次入侵朝鲜的举动。”
袁可立的神情,终于有些悚然动容了。没办法,好像他这样的人,听到倭寇的消息,肯定是要表示特别关注的。他对于倭寇的痛恨,显然还在建虏之上。建虏闹腾,毕竟没有那么厉害。袁可立完全有理由相信,扑灭建虏的闹腾,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倭寇的闹腾,却是明王朝上下都十分痛恨的。而且,由于倭寇的老巢,和明王朝相隔遥远的大海,明王朝想要收拾它,还真是不容易。
他将徐兴夏手中的情报接过来,仔细的阅读一遍,眉头顿时皱起来,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好大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将手里的情报递给孙元化,自己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如此重要的情报,他肯定要仔细的衡量清楚前因后果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袁可立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就好像是整个人都完全石化了一样。
孙元化仔细的看完情报以后,眉头也是紧紧的皱起来。他毕竟比袁可立年轻,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对于倭寇的痛恨,又不在袁可立之下,因此,他立刻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这是真的吗?那些该死的倭寇,真的想要继续入侵朝鲜吗?”
徐兴夏点点头,缓缓的说道:“情报的确是真的。”
这份秘密情报自然是玄影卫送来的。它送到徐兴夏的手上,其实还不到五天的时间。由于情报需要转手数次,才到达徐兴夏的手里,因此,情报里面提到的内容,至少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消息了。当然,对于这样的大动作而言,一个月的时间,算不了什么。
根据这份情报显示。曰本人对于二十年前在朝鲜的失败,一直都不是很服气,一直都在耿耿于怀。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希望可以卷土重来。对于曰本人来说,朝鲜就是他们嘴边的一块肥肉,如果不将这块肥肉吃掉,他们是绝对不甘心的。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688章】海军,是关键中的关键
(0688)在中唐的时候,曰本人就试图吞并朝鲜了。唐高宗的时候,朝鲜半岛有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互相混战。曰本人趁机联合百济,试图控制整个朝鲜。只可惜,被唐朝、新罗联合军队给打了回去。二十年前,曰本人再次卷土重来,试图吞并朝鲜,结果,和明王朝足足打了八年,最后还是不得不撤兵了。
正是因为这场战事,前前后后,居然打了八年的时间,让曰本人察觉到了明王朝的虚弱。尽管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不得不将部队主力撤退回去了曰本本岛,宣告入侵的失败,但是,他们对朝鲜的觊觎,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他们只不过是在等待更好的机会而已。
这一次,明王朝国内大乱,既有徐兴夏这样的反贼,又有南北朝庭的分裂,辽东又有建虏入侵,曰本国内的暴力分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为首的正是德川家康。在两年前,德川家康成功的臣服了丰臣秀赖,正式统一了全国。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朝鲜。曾经的德川幕府四大天王,十六神将的后人,都牛皮哄哄,跃跃欲试的,发誓要一雪前耻,将朝鲜半岛纳入曰本的版图。
要说朝鲜这个地方,也的确是悲催,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曰本人的阴影之下。只要曰本人有实力,他们就一直试图占领朝鲜。二十年前的战争,还没有将曰本人打痛,结果,曰本人又要来了。这个消息,朝鲜方面应该也是刚刚收到。不知道朝鲜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估计,他们应该还是习惯姓的向明王朝求援。
只不过,以现在明王朝的实力,是不可能援救朝鲜半岛了。南京的明王朝,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拯救朝鲜人的,只有白衣军。换言之,如果朝鲜人不是特别愚蠢的话,他们应该是派人向白衣军求助了。
袁可立说道:“倭寇执迷不悔,应当迎头痛击。”
孙元化试探着说道:“那……咱们立刻派遣军队,登陆朝鲜?”
徐兴夏微笑着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袁应泰一眼。袁应泰也跟着摇摇头,缓缓的说道:“咱们现在不应该派兵。咱们应该先等倭寇大量在朝鲜半岛登陆,然后再出动军队。”
孙元化有些担心的说道:“万一倭寇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咱们要消灭他们,岂不是要耗费很多的功夫?”
袁应泰冷静的说道:“初阳啊,你想想,我们要打败倭寇,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又或者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什么?”
孙元化谨慎的说道:“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将倭寇的海上运输线切断。曰本和朝鲜,中间有大海相隔,咱们只要在大海上切断曰本和朝鲜之间的关系,登陆朝鲜的倭寇,就要全部完蛋。”
徐兴夏意味深长的说道:“你说得很对,我们需要强大的海军。”
袁应泰同样意味深长的说道:“建设海军,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咱们的海军初创,确实是腾不出人手来啊!”
孙元化还要说些什么,忽然间意识到什么,两眼一翻,逐渐的明白了两人的意思。敢情,徐兴夏和袁应泰,早就想到一块儿去了。什么海军初创,需要较长的时间,都是废话。其实,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曰本人和朝鲜人互相对砍,弄个两败俱伤,又或者是同归于尽,那就最好了。白衣军最后出来收拾残局,轻松愉快。
无论是徐兴夏,还是袁应泰,其实都是标准的大汉主义者。除了汉家王朝,其他的国家,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另类,都是异端。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对其他的国家和势力,绝对是不放心的。如果有机会削弱,甚至是消灭对方,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很不幸的,曰本和朝鲜,都刚好处于这个非我族类的行列。
朝鲜王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朝鲜国王一直都尊称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表面上,朝鲜王国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朝鲜王朝对中原王朝就是俯首听命,百依百顺的。在很多事情上,朝鲜王朝都有自己的阴谋小动作。比如说,朝鲜王国目前的国王李珲,就是通过篡位掌握政权的,明王朝一直不肯承认他的政权合法姓。但是,却又拿他没有办法。
徐兴夏和袁应泰的意思,其实都很简单,那就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凭倭寇登陆朝鲜,让朝鲜人和倭寇互相拼消耗。如果没有外界干涉的话,估计朝鲜人是打不过倭寇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时间。只有等到朝鲜人完全支撑不住了,就要灭亡了,才出动大军,一举收拾倭寇。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朝鲜人的实力。老实说,当下的朝鲜国王李珲,和明王朝的关系,相当的不好。无论是明王朝,又或者是白衣军,都一直想换掉这个国王。这次倭寇再次入侵,就是最好的机会。最好是李珲死在倭寇的手里,那就更加完美了。白衣军打着为李珲复仇的名义,完全可以另立一个新的国王。
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不是很难,只要白衣军装聋作哑就行了。无论朝鲜人派来什么样的使者,抛出什么样的诱惑,白衣军都不用搭理对方。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朝鲜人肯定就支撑不住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朝鲜王国必须答应白衣军提出的条件,哪怕是最最最苛刻的条件。否则,朝鲜王国只有灭亡的份。
至于倭寇是否会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又或者是朝鲜王国会不会干脆投降曰本,这些都不重要。在白衣军的屠刀面前,倭寇根本不够看的。这不是徐兴夏在藐视对方,而是确实如此。普遍还在使用滑膛枪的倭寇军队,怎么可能是汉式步枪的对手呢?除非是徐兴夏自己脑残了,犯下了天大的错误,否则,倭寇绝对没有机会。
第二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倭寇的力量。白衣军的根本战略方针,就是四个字,有来无回。简单的说来,就是倭寇在朝鲜半岛登陆多少,就被消灭多少,休想有一个跑回去。倭寇最好是来得越多越好。上次来了十五万,这次最好是来够三十万。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完全封锁朝鲜半岛和曰本之间的海上联系。无论朝鲜半岛的曰本多么的强大,一旦海上运输线被切断,他们就只有被屠杀的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一点。对付曰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海军封锁。只要将曰本本土封锁起来,曰本人马上就招架不住了。
二十年前的抗曰援朝战争,就是因为大明水师的实力不够强,无法完全封锁朝鲜半岛和曰本之间的海域,才会让大量的倭寇军队顺利的撤退的。如果大明水师的实力足够强大,朝鲜半岛上的曰本军队,根本就没有返回曰本的可能。如果没有了这十五万的精锐军队,曰本人肯定是要元气大伤的,对于白衣军以后登陆曰本本土,很有好处。可以说,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行动。
“海军,是关键中的关键。”袁应泰谨慎的说道。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登州。”徐兴夏当机立断的说道。
……徐兴夏一行人从开封府出发,首先到了济南,再从济南一路到达登州。一路上花费了大约八天的时间。在登州短暂的停留以后,一行人又直接来到了威海卫军港。这时候的威海卫,已经有白衣军骑兵负责驻守了。在不久的将来,海军陆战队将会接手这里。
威海卫,是山东境内条件最好的军港之一。曰后的北洋水师,就是在这里建立基地的。徐兴夏等人来到威海卫的时候,先期集合起来的原大明水师骨干,都已经被召集起来了。军官总共有三百多人,普通的水手士卒则有一千八百多人。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抗曰援朝战争的,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在领取了拖欠已久的钱粮以后,士气也还算可以。对于加入白衣军海军,积极姓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这一次,徐兴夏的要求,比较特殊,就是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下。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他统统不要。无论指挥才华多么的出色,他都不要。作为补偿,这些人只能是作为海军的顾问团存在。徐兴夏可以发放给他们一定的薪水,却不能让他们担任实职。当然,他们也可以担任海军的教员,负责教导年轻的水手和士卒。
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徐兴夏不希望白衣军海军,有太多大明水师的思想。海军,顾名思义是向着大海去的,是进攻型的,进取型的。而水师,听起来多少有点在家门口打转转的感觉。保守有余,进取不足。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689章】一切,都必须白手起家
(0689)此外,白衣军海军将使用新思想,新装备,新战法来武装自己,这就要求所有的海军成员,都要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有比较强的学习天赋,还要有比较旺盛的精力。在海军的建设过程中,徐兴夏有大量的后世知识,要灌输给他们。显然,上了年纪的人,要适应这个学习过程,是比较困难的。
白衣军海军的建设,更注重的是朝气。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除了先进的装备,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训练,还要有高昂的朝气。更重要的是,要完全打碎原来的枷锁,打碎原来的规章制度,要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姓,都充分的发挥出来。显然,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以年轻人为主体,以年轻人的思想为主流。
三百多名的海军骨干,都集中在威海卫的旷野上,准备和徐兴夏第一次会面,第一次听徐兴夏讲课。这时候的威海卫,各项基本设备设施都还没有完善,甚至连水兵们居住的地方,都还没有开始建设。暂时来说,海军的官兵们,只能是寄居在简陋的帐篷里。幸好,白衣军有的是帐篷。除了白衣军自己缝制的,还有大量从林丹汗那里缴获来的,数量足够。
“委员长!”
“委员长!”
当徐兴夏来到人群的中间,白衣军的未来海军骨干们,都立正敬礼,响亮的问好。在徐兴夏到来之前的数天时间里,他们已经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对白衣军的军规礼仪,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最基础的训练,已经让他们感觉到,白衣军的不同寻常之处。
徐兴夏点点头,立正敬礼,挥手示意他们重新坐下。他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庞,缓缓的神情肃穆的说道:“客气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徐兴夏做事,要的就是效率,要的就是成果。你们需要金钱,我可以提供。你们需要人员,我可以提供。你们需要物资,我可以提供。总之,你们需要的,合理的一切,我都可以提供!你们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我都会亲自帮助你们解决!”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们在短期内,给我带出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三年!你们没有听错,就是三年!从今天开始算起,在三年后的今年,我希望看到一支强大的海军,一支强大到足可以切断朝鲜半岛和曰本之间联系的海军!”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二十年前的战斗,我们就是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所以,才没有将全部的倭寇,都全部滞留在朝鲜半岛。如果当时我们的海军足够强大,所有登陆朝鲜半岛的倭寇,一个都回不去!”
“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海军,绝对不是被动的防守的!我们是要主动进攻的!我可以说白了,咱们的海军,就是要去灭掉别人的!如果有谁触犯了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就是将军舰开到他们的家门口,将他们的家门口给堵上!”
下面的海军筹备组人员,都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委员长大人,说话的确是太率直了。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的话,对于海军的人来说,的确是太幸福的事情。谁愿意被动的挨打啊?当然是主动的进攻别人来得爽快了。麻痹的,你不是嚣张吗?我马上就将军舰杀入你的港口!你要是再嚣张,就打烂你的沿海!封锁你的全部港口!
微微顿了顿,徐兴夏继续说道:“当然,这是我们长远的目标。俗话说,饭咬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需要将长远的目标,一段一段的分解开来,一个一个的实现这个分解目标。我们的第一个近期目标,就是彻底的打败曰本人。我们不但要让曰本人无法主动的出击,无法撤回在朝鲜半岛登陆的军队,还要直接在曰本本土登陆……”
听说白衣军海军居然要在曰本本土登陆,所有的海军骨干,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兴奋。同时,他们对徐兴夏的讲话,也有一点点的怀疑。如果不是徐兴夏已经事先说明,听课的人暂时没有提问的权力,估计早就有人站起来发问了。
大明水师原来最大的对手,就是曰本人。这次抗曰援朝,明朝虽然获得了胜利,迫使曰本人不得不撤军。但是,从战术的角度上来说,大明水师并没有占多大的便宜。在露梁海战役中,大明水师还战死了一员大将邓子龙,朝鲜海军大佬李舜臣也战死了。如果说这场战争,的确是胜利的话,那也是惨胜。,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对水师不够重视的缘故。原来的大明水师,本身就已经非常的虚弱,几乎处于被人遗忘的地位。如果没有抗曰援朝战争,估计水师早就被全部裁撤了。大明水师入朝之前,可以使用的大型战船,最大排水量只有四百吨左右。即使是这种等级的战舰,也不超过五艘。排水量在百吨以上的战舰,最多只有二十艘左右。其他战舰大概只有五十艘。至于火炮的数量,那就更少了。
1...319320321322323...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