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也难怪南明朝廷的其他高层,都有这样的骑驴找马的心理。实在是南明朝廷真的是没有希望了。他们是不能不改变,不得不改变。现在的南明朝廷,要人没有人,要钱没有钱,要粮没有粮,要军队更是没有军队,可谓是要什么就没有什么。如果还不改变自己的话,他们就只有等着白衣军的屠刀降落下来了。
一方面,现在的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暴力对抗白衣军。
白衣军的战斗力,已经是有目共睹的,想要在军事上打败白衣军,根本就没有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南明朝廷还一度想要招募大量的明军战兵,在军力上对抗白衣军。在南明朝廷刚刚成立的时候,朝廷曾经发出勤王诏书,希望各地组建军队,前往南京城勤王。当时,南明朝廷,的确是聚集到了五万以上的军队。
当时南京朝廷感觉,原来的明军战斗力不行,都是因为人的问题。没有出色的将领指挥,明军的战斗力才会这么差。他们决心提拔袁崇焕为军队统帅。他们琢磨着,现在人的问题解决了,明军的战斗力,应该会上升的。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样做,不过是加速自己的灭亡而已。而袁崇焕,对自己也是严重的信心不足。
袁崇焕是真的没有信心。不是说白衣军的战斗力太强,而是明军自身的战斗力太弱。勤王诏书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到大量的部队。在总兵力的数量上,有一个比较好看的数字。可是,勤王诏书的致命弊端也在这里。人是不少,却是乌合之众,各有各的山头,谁也不肯服从袁崇焕的指挥。
那些勤王的军队,来自江南各地,成分非常的复杂。其中,有忠诚度较高的白杆兵。白杆兵的统帅,就是赫赫有名的女将秦良玉。秦良玉对于朝廷,向来是忠心耿耿的。这一点,不需要任何的怀疑。单看她愿意放弃自己在播州的家族安危,主动率军到来金陵,就知道她对朝廷的不离不弃了。换了其他人,根本不可能这么做。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789章】白衣军发行报纸了
然而,除了秦良玉的白杆兵,其他的勤王军队,就很水了。他们的忠诚度,连朝廷自己都不相信。那些勤王军队,说白了,其实就是某个地方大员的武装家丁而已。所谓的勤王,其实就是他们的主子,派遣他们到来南京城打探消息,给他们的主子望风的。
这些武装家丁,拿的是自己主子的俸禄,自然是只听自己主子的命令。袁崇焕想要指挥他们,根本不可能。一不小心,双方还有可能擦出血的火花。南明朝廷可不敢让这些心怀叵测的家伙,长时间的逗留在金陵的附近,万一惹出什么事端,麻烦就大了。于是,叶向高就找了一个借口,将他们都打发回去原籍了。
没有了这些勤王的军队,金陵城周围的明军,顿时数量剧减。目前,金陵城的周围,只部署有不足三万的明军。其中,有五千就是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除了这五千的白杆兵比较有战斗力,经历过一些战斗之外,其他的二万五千明军,都没有什么战斗力。
因为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南明军队除了保持金陵城周围的治安之外,别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指望他们来对抗白衣军,那纯粹就是找死啊。就算三万明军全部出动,也打不过白衣军一个大队的。到时候,白衣军一个反扑,倒是可以轻易的将金陵城拿下来。
就是秦良玉和袁崇焕中间,其实也是有很深的矛盾的。这时候的秦良玉,乃是世袭的土司,还挂有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头衔,在声望上,要比袁崇焕高得多。她麾下的白杆兵,也是南明军队中战斗力最出色的部分。按理说,她应该得到更多的权力才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秦良玉的头衔,都是武将的官职,是不值钱的。哪怕是正一品的左都督,都是摆设。而袁崇焕却是文官。朝廷向来都是以文官制衡武将。因此,袁崇焕的地位,在秦良玉之上。这样一来,秦良玉的内心,当然是不舒服的。
秦良玉的内心,既然不舒服,麾下的白杆兵,自然内心也不舒服。这些白杆兵,都是来自播州地区,很抱团的。他们的排外情绪,也是相当浓烈的。他们和别的勤王军队一样,只认自己的主子。换言之,就是除了秦良玉,谁也指挥不了。
这样一来,南明朝廷就更加的憋屈了。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居然也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还能做什么?幸好秦良玉是绝对不会造反谋逆的,否则,南明朝廷上下,会更加的睡不着。哪怕是以叶向高的精明,也无法解决这个憋屈。
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当然不可能和白衣军叫板。这就是南明朝廷一直不敢对白衣军强硬的原因。他们最怕的,就是惹来白衣军的军事攻击。这可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啊。就算是再白痴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危险姓。脑袋没有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另外一方面,南明朝廷的人,也的确羡慕白衣军获得的利益。
或许,他们无法直接从白衣军那里获得利益。白衣军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但是,通过商业贸易,间接的从白衣军手里获得利益,却是完全有可能的。他们对于自己在商业贸易方面的艹作,还是有经验的。而且,白衣军也没有完全堵死他们的道路。白衣军的政策,已经明确了,就两个条件:诚实经营,依法纳税。
他们已经看到,许许多多原来实力不怎么样的商家,在搭上白衣军这条线以后,都鱼跃龙门,实现了大逆转,今时不同往曰了。好像广东商人李宏信,原本不过是岭南地区一个毫不起眼的商家,实力比他强大的商家,至少有十家以上。但是,借着白衣军的势,李宏信的实力连续翻番,已经成为了岭南最大的商家。
原本那些实力比李宏信强大的商家,因为和白衣军建立关系稍微晚了一步,结果,很多先机都丧失了。最终,他们只能是无奈的看着李宏信一步一个脚印的,稳稳的将他们都踩在了脚下。有李宏信的典型例子在前面,想要效仿他的商家,真不知道有多少。
有传言,如果白衣军进入南洋的话,李宏信也会积极的跟随。他是彻底的品尝到跟随白衣军前进的念头了。为此,他还专门在白衣军的指导下,成立一支特殊的护卫队,据说人数有五百人之多,清一色的装备白衣军的大威力火枪。甚至,有人传言,这支护卫队,根本就是白衣军的某个部队假扮的,战斗力十分强大。
外界传言,李宏信的这支护卫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保护李宏信在南洋地区的商业利益,不受侵犯。这个不受侵犯,不仅仅包括不受明国人的侵犯,还包括其他所有人,包括西洋列强在内。有消息说,徐兴夏已经允诺,如果李宏信受到侵犯,白衣军肯定会插手的。无论对方是谁,白衣军都会毫不犹豫的插手。
有白衣军罩着,李宏信自然是无所畏惧,肆无忌惮了。他的船队,已经在南洋地区,开辟了多个港口,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做生意。原来一艘商船都没有,需要租用别人商船运输货物的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了二十艘以上的大型商船。这支庞大的船队,一次就能够运输超过五千吨的物资,数量十分惊人。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海上贸易的利润,真的是太丰厚了。一船的货物出去,半船的银子回来,真的不是在吹牛皮。好像玻璃、上等瓷器、生丝等货物,的确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玻璃,已经成为白衣军的拳头产品,利润十分的惊人。
李宏信的商船队每次往返南洋,都赚得是盆满钵满的。白花花的银子,据说连大型仓库都要装不下去了。由于商船队的巨大的影响力,李宏信的名字,也很快就在偌大的南洋地区传开了。一些西洋列强也开始注意到了李宏信的存在,纷纷和他拉拢关系。
谁都知道,南洋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这块蛋糕的庞大,是现在的明国人,暂时还无法全部消化的。南洋本身的海上贸易,就是非常繁密的,估计有几百个商家或者是商团参与。换言之,就是一个李宏信,是根本无法吞下全部的蛋糕的,其他人还有大把的机会。只要你能够参与其中,一定可以获得丰厚到难以想象的利润。
但是,南洋的这块蛋糕,诱人是诱人了,却是不太好下手。南洋有很多地方都掌握在西洋人的手里,他们的武力还是很强大的。他们有庞大的舰队,有数量众多的火枪手。目前的明国,除了白衣军,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对付他们。因此,插手南洋地区的唯一希望,就是白衣军。只有得到白衣军的允许,才能品尝蛋糕的美味。
如果白衣军可以将整个南洋地区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那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么一个大蛋糕,全部落在白衣军的手里,肯定是需要有人来分享的。南明朝廷的那些官僚,就想分享这个大蛋糕。他们真的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如果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下一次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两位大人,最新一期的报纸来了。”忽然间,有人蹑手蹑脚的进来,将两份报纸恭恭敬敬的,轻轻的放在[***]星和叶向高的面前,又转身悄悄的离开了。
叶向高和[***]星就低头翻阅报纸。
报纸,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新鲜新奇的事物。
除了作为穿越者的徐兴夏,估计没有别人懂得如何发行报纸了。
其实,以当时的造纸技术,还有活字印刷技术,要发行一些简单的报纸,其实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当时有一些塘报、邪抄之类的,就和后世的报纸,有一些相近,只是能接触到的人群很小。塘报、邪抄之类的,在当时,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接触到。普通百姓听到的,都是不知道辗转了多少手的小道消息了。
徐兴夏要做的,其实就是让普通的百姓,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最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资料。而发行报纸,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快捷,成本也最低的办法。报纸传达的信息量大,保存的时间长,可以让人慢慢的研究咀嚼。
当然,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技术,大批量发行报纸的成本还是有点高,想要依靠发行报纸获利,自负盈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这方面,徐兴夏也没有好办法解决。那个时候,还没有广告的概念呢。因此,白衣军的报纸,都是贴钱发行的。
白衣军的报纸,是面向所有人发行的。公开的售价,是一个铜币一份。在当时,一个铜币能买一个馒头,一般的人家,估计是不舍得出钱购买报纸的。不过,对于一般的人家而言,偶尔买一份报纸看看,又或者是三五个家庭,轮流买报纸看看。又或者是某个地方的人,集资买报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泰昌元年正月初一开始,白衣军正式向全国发行报纸。报纸的名字,就叫做《白衣军要闻》。报纸的名称,乃是朱以蓝题写的。她的毛笔书法,是很有造诣的。报纸的发行地,不是在宁夏城,而是在西安府。西安府的位置得天独厚,从这里发出的报纸,可以较快的到达全国各地,较好的保持信息的新鲜姓。
最开始的时候,《白衣军要闻》是每十天发行一份。后来,改成每五天发行一份。后来,改成每三天一份。报纸的页数,也从原来的仅仅一页,逐渐的增加。现在,每份报纸采用的都是后世的a3纸大小,正反面印刷,总共是五张a3纸。如果遇到有比较多的信息量,还会临时增加纸张的数量。最多的时候,曾经有八张。
报纸的内容,主要是白衣军的各种动态,包括军事上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科技上的。反正,只要是涉及到白衣军的,都有可能被登上报纸。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宣传。有时候,也会有徐兴夏亲自写的一些文章。他的文章内容,很多时候,都是阐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民众的眼界之类的。
白衣军发行的报纸,乃是各地民众了解白衣军最新动态的最好消息。因为有了白衣军的报纸,普通的老百姓,终于是有希望直接的接触到最上层的第一手消息了。他们再也不需要依靠通过小道消息来判断天下大事了。别人想要蒙骗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了。
一些能够读力看懂报纸的人,都成了大家敬仰的对象。毕竟,只有他们,才能看得懂报纸啊!而这些人也往往成了茶馆、酒肆等地方的免费吃喝对象。有他们来解释白衣军的报纸,民众们的消费热情也高,各位老板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当做没看到了。
自从报纸发行以后,送小孩上学的人,顿时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面前放着一份报纸,上面就有徐兴夏亲笔书写的文章,可是,你却看不懂,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你说,这是多么郁闷的心情?自己看不懂,下一代可千万不能也看不懂了。
普通的百姓除了关心白衣军的军事行动之外,最关心的,大概就是有关的科学技术了,还有就是徐兴夏亲笔书写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章。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居然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的。
事实上,每份白衣军要闻,最受欢迎的,就是军事和科技两大板块。前者,是普通大众喜欢。后者,则是某些有眼光的人喜欢。在同一份报纸上,能够做到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徐兴夏也觉得意外,估计是瞎猫撞到死老鼠了。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790章】努尔哈赤!无条件投降!
(0790)原来的明王朝,在拓展疆土方面,老实说,做的不咋的。普通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在对外的军事上,基本上是败多胜少。特别是辽东的女直兴起以后,更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众,会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如此的羸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受人欺负。
然而,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不可能干涉朝廷的政事。他们没有这样的资格,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因此,他们只能是将不满都压制在心底。白衣军的到来,刚好弥补了这个缺陷。通过白衣军的白纸,普通百姓了解到很多新的情况,发现白衣军正在不断的向外扩张,他们的自豪感,也就慢慢的被激发出来了。
现在的西安府等地,聚集了不少来自中原的百姓。他们是来讨生活的,也是来参军的。其中,前来参军的人员数量是最多的。白衣军的强大战斗力,良好的待遇,光辉的形象,的确是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别的不说,有机会到远方去走走,也是好事啊。
“呵呵,白衣军下一步,只怕是要对叶尔羌动手了吧?看阿布杜拉提甫的架势,应该是要臣服了。只可惜,没有抓到罗莎琳德和玛莎蒂妮,有些遗憾啊!”叶向高不动声色的说道。
“只怕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叶尔羌吧。”[***]星漠然的说道。
“嘿,你还真别说,我们这些老头子,还真是不知道这个徐兴夏,胃口到底有多大?他的军队,到底会停留在什么界线?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界线?当年的成吉思汗,一路向西,几乎打垮了整个西方。只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不得不撤退回来。以徐兴夏的年龄,只怕会做的比成吉思汗更好吧。”叶向高饶有兴趣的说道。
[***]星皱眉说道:“我看未必。西域那些地方,可是不好搞的啊!越是向西,越是不好搞。白衣军的根基,本来就是在宁夏镇一带。如果他要向西域进军,只怕在后勤供应上,力有不逮啊!”
叶向高意味深长的说道:“白衣军拼命的为铁路建设造势,吸引大量的商家投资兴建铁路,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以火车的运输能力,只要将铁路通到西域,后勤完全不成问题啊!”
[***]星还是摇摇头,隐晦的说道:“想要开通西安府到西域各地的火车,只怕没有十几年的时间,做不到吧?”
叶向高含笑说道:“这个估计只有徐兴夏自己才清楚了。”
现在的他们,心态改变了很多,说起徐兴夏的话题,也就没有那么顾忌了。他们对徐兴夏的太俗,也没有那么抵触了。事实上,他们的内心,已经不得不承认,这个叫做徐兴夏的年轻人,现在已经爬到了他们的头顶上,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了。
“徐兴夏……”
两人随即默默的看报。
最新一期的《白衣军要闻》,主要刊登的内容,都是白衣军在西域地区的战事情况。最近的焦点新闻,当然是吐鲁番地区的战斗了。白衣军在西域地区的行动,的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天朝上国的观念,还是很厚重的。大家都喜欢看到自己欺负别人的新闻,谁也不喜欢被别人欺负不是?
徐兴夏鼓捣出来的这份报纸,正是迎合了普罗大众对于尊崇地位的渴望。就算是对政事不怎么关心的人,也可以花费一个铜板的价钱,给自己带来很多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消息。只要不是白衣军的敌人,看了白衣军的报纸以后,心情一定会好起来的。
作为穿越者的徐兴夏,对于后世的报纸宣传,是最明白不过了。报纸的读者定位,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所谓的《白衣军要闻》,其实就是一份通俗易懂的报纸,是给老百姓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的。它的作用,就是向最普通的百姓,传递最普通的信息。如果可以让老百姓的士气,出现一点点的变化,那都是意外的收获了。
普通的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当然是令人高兴,令人愉悦的好消息了。只要是人,都只想听到好消息,不想听到坏消息。你要整天弄些战败啦,割地赔款啦,全军覆没之类的消息上去,鬼才愿意出钱购买你的报纸。拿来擦屁股还差不多。
至于那些非普通百姓的高层,自然有另外的渠道,可以从白衣军这里,获得更加准确,更加隐秘的消息。好像叶向高和[***]星这样,其实并不需要依靠《白衣军要闻》来搜集白衣军的信息。他们有专门的情报渠道。但是,两人的确喜欢看到报纸上的好消息。哪怕是白衣军的好消息,也会让他们的心情,感觉好一点。
“他们将吐鲁番地区描述的真是诱人啊!葡萄,葡萄酒,哈密瓜,坎儿井,看起来的确是很有诱惑力的。对当地的炎热,干旱,风沙,却是只字不提。只怕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被引入磬中了。这个徐兴夏,果然狡猾。”[***]星忽然意味深长的自言自语。
叶向高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没有说话。对于徐兴夏的狡猾,他其实没有太大的意见。他甚至觉得,徐兴夏这一手,如果艹作得好,倒是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员迁徙的成本。不管你来了西域地区以后,对当地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先将你忽悠过来再说。
至于你被忽悠过来以后,发现情况不对,也已经来不及后悔了。要么,你重新回去原籍。要么,是就地安家。如果是前者,来回的舟车劳顿不说,还得花费大笔的费用,最后一无所得。老实说,这个结果,其实是挺悲惨的。好事没轮到,反而上当受骗了。如果是后者的话,就刚好达到白衣军的龌龊目的了。
须知道,要将中原地区的百姓,吸引到边疆地区,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以前有军户制度的时候,使用军令强行勒令军户迁徙,也经常会出现大问题的。特别是在费用上,很是要命。你强行的将别人发配到边疆去,无论怎么说,都得补贴一点费用吧。
如果一个军户补贴五两银子,一万个军户,就是五万两银子。如果是十万个军户,就是五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自然是能省则省。徐兴夏这一手骗子的忽悠做法,倒也无可厚非。其实,被骗过去和被强行拉过去,姓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策划方的成本耗费方面,就有天壤之别了。
白衣军的报纸耗费,其实不是很大。一份报纸的成本,撑死也就是三个铜板而已。就算一期印刷十万份的报纸,全部的成本加起来,也不过是三百两银子而已。一个月出版十期的报纸,总成本也不过是三千两银子。一个月一个月的分摊下来,其实不是很大的。如果集中凑在一起,数字才会有些显眼。
事实上,在有意无意中,《白衣军要闻》正在暗中的鼓励部分的民众,可以考虑迁徙到西域边疆,又或者是迁徙到辽东居住。在白衣军控制了吐鲁番地区以后,相关的移民政策,更是连篇累牍。这些地区,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赋税很轻。在同样的条件下,他们在这些边疆地区,可能生活得更加的美好。
至于安全方面,当然是有保证的。白衣军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安全保证。根据报纸上的说法,白衣军将会在边疆地区,长期的驻扎。如果发现敌情,会采取主动手段,将危险解除。对于这一点,老百姓还是比较能接受的。之前的战斗都在表明,不管什么样的敌人,在白衣军的面前,都只有被打成渣的份。
在西域地区,白衣军已经收复了吐鲁番城,目前正在养精蓄锐,囤积物资,准备向叶尔羌城前进。以白衣军的战斗力,拿下叶尔羌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白衣军将会很快控制整个叶尔羌王国。这也就意味着,白衣军可以掌控整个西域地区了。
除了西域地区,辽东地区的战事,估计也很快结束了。最近几期的白衣军要闻,都反复的提到,要在泰昌二年,完全解决辽东的问题。白衣军明确要求努尔哈赤无条件投降。估计,这是给努尔哈赤的最后通牒了。如果努尔哈赤不接受白衣军的条件,结果必然是开战。当然,努尔哈赤是否会接受这个通牒,暂时还不清楚。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白衣军在辽东地区,是肯定不会手软的。白衣军正在密锣紧鼓的做好进攻准备。这段时间的报纸,都有提到迟虎的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迟虎的指挥下,白衣军肯定会加大对辽东地区的进攻的。
其实,在今年的前半段时间,辽东的白衣军,主要是在更换装备,熟悉新装备。一旦这个熟悉过程结束,就要全面开战了。或许,在徐兴夏那里,也没有想着要和努尔哈赤和平解决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