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妈的!”乌大头狠狠的唾了一口,悻悻的从城头上下去了。他非常不明白,这个徐兴夏,从什么时候,居然懂得拉拢人心,在身边纠集了一大群人了?真是一个有野心的家伙。或许,还是借鞑子的手,将徐兴夏干掉,才是最合适的。
【接近五千字大章!犒劳大家!求收藏!求推荐!距离5000票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本书下周开始强推,十二月一号就会上架。在强推期间,每天保证更新12000以上!上架以后,争取每天更得更多一点!希望大家用推荐票来鼓励我!据说有机会争新书榜月票,有月票的兄弟,还请将月票留给我啊!】





锦衣杀明 【第088章】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0088)
徐兴夏等人没有回到威镇堡,直接回到了牛角墩。这次闹饷,千户彭峰尽管没有当场表示出愤怒,还答应将钱粮如数发放,可是徐兴夏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彭峰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了。虽然双方之前从来没有任何特殊的关系,甚至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但是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刁难自己,彭峰一定不会放过的。
这是可以预见的后果。在他预见不到的地方,可能还会有一些别的麻烦。打黑枪、使绊子、雁过拔毛这样的功夫,是大明朝的每个官员,都超级精通的,彭峰当然不会例外。但是,徐兴夏并不担心。伟人早就一针见血的说过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自己手里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就不用担心风云突变,稳坐钓鱼船即可。
今天他能够迫使彭峰将吞掉的钱粮呕吐出来,依仗的还不是自己的武力?要是没有自己的出色箭术,没有牛角墩的二三十名士卒撑腰,没有威镇堡的数百军户作为后盾,彭峰会轻易的屈服吗?当然不可能。他会毫不留情的抹杀所有试图起来造反的人。
“各位,我们安全的回来了。”
徐兴夏热情的和牛角墩的士卒打着招呼。
那些没有前往平虏城的牛角墩士卒,都非常关心这次闹饷的结果,早早就等候在牛角墩的外面了。其中,最为关切的,就有老杨头等人。他们的年纪都已经大了,想要上阵和鞑子搏杀,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他们的稳定收入,只能是每个月规定的钱粮。因此,徐兴夏这次闹饷,成功与否,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
“百户大人,不知道我们的钱粮……”老杨头有点迫不及待的问道。在他的后面,还有好几个牛角墩的老士卒。他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徐兴夏,希望从徐兴夏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
“千户大人说了,会如数发放。”徐兴夏沉稳的说道。
“是真的吗?那太好了,太好了。”老杨头的语调情不自禁的哽咽起来。对于他们这些老士卒来说,被拖欠的钱粮,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如数发放的话,在未来比较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不用担心家人的温饱问题了。
“当然是真的。千户大人已经亲口答应,应该不会作假。如果三天之内,还没有收到钱粮的话,我会继续出面的,一直到全部的钱粮,都发放下来为止。”徐兴夏凛然说道。
有徐兴夏的保证,老杨头等人,都彻底的放心了。不过,在开心之余,他们又隐隐有点忐忑不安。他们都清楚,要从上头那里,如数的要到属于自己的钱粮,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但不能拖欠,还要如数发放,即使是千户大人,也是压力极大的。
有些聪明人甚至能推测到,克扣钱粮的事情,肯定不是彭峰一个人干的,在钱粮到达彭峰的手上时,说不定就已经少了一大截了。现在要彭峰将全部的钱粮都呕吐出来,彭峰不知道会不会恼羞成怒,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徐兴夏只是百户,彭峰却是千户,两个人要是斗起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牛角墩如数的要到钱粮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威镇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些没有胆量跟随徐兴夏前往平虏城的军户,都显得特别的后悔。早知道彭峰这么好说话,他们就跟着过去了。现在,后悔都晚了。很多人都暗暗的告诫自己,以后,想要得到好处,就要积极跟随徐兴夏的行动。
有子女在牛角墩服役的军户家庭,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对徐兴夏的忠诚感。他们都很清楚,这次上头能够如数的将钱粮发放下来,都是因为徐兴夏的手段了得。要是换了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结果。弄不好,连自己的小命都得搭进去。想要自己的曰子过得好,就必须紧跟徐兴夏的步伐,一步都不能差了。
这些天,牛角墩的外面,来了不少士卒的家人,他们都在暗中叮嘱自己的子女,要听从徐兴夏的话,要积极主动的支持徐兴夏的行动,千万不能落在其他人的后面。一句话,就是要努力的争取成为徐兴夏的心腹,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大家继续训练。”
徐兴夏才不管彭峰有什么反应,也不管威镇堡的军户是怎么想的,回到牛角墩以后,他立刻带着部队,继续开展训练。训练的科目,主要是骑射,还有一些基本的肉搏本领。徐兴夏暂时不要求麾下的士卒,能够和鞑子骑兵对抗,但是,最起码要能够和彭峰的武装家丁对抗。如果彭峰真的要动武,自己也能轻松的撂倒对方。
宁夏镇这个混乱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自从哱拜发动叛乱以后,宁夏镇就乱象丛生,暗流涌动,有很多事情,都不像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就是朝廷,对宁夏镇也是比较忌讳的。幸好,宁夏镇地方不大,又地处西北边陲,对全国无法构成致命的影响,上头才没有花大力气政治。
牛角墩周围的旷野,有的是训练场地。徐兴夏在牛角墩的北面,专门找了一块东西向的训练场地。西面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的山脚,东面则一直延伸到黄河边上,东西跨度足足有六七十里。在这个训练场中进行骑射训练,战马根本不需要转弯的。
在训练场的两侧,树立着一个接一个的稻草人。这些稻草人,就是骑射的目标。牛角墩的骑兵不断的纵马掠过,向稻草人不断的放箭。有的稻草人身上,已经插了好几支的箭镞。部分的箭镞,由于重量的原因,已经从稻草人的身上跌下来,横七竖八的躺在稻草人的四周。
徐兴夏之前出钱打造的装备,已经陆续的送到了牛角墩。现在的牛角墩,全部床位都已经满编了。不计算那些专门搞后勤的士卒,徐兴夏的手下,总共有三十三名的骑兵,其中包括镇抚余力钧、总旗张全复、小旗高猛等人。除了高猛和刘闯等少数人,其他人都是骑射的好手,比一般的明军士卒,要厉害多了。
当然,以他们目前的水平,想要和鞑子骑兵面对面的对抗,还有一段距离,为此,徐兴夏要求他们,重点训练自己的骑射水平。每天天蒙蒙亮,他们就被徐兴夏叫起来,开始一天残酷的训练。除了吃饭睡觉,他们都在训练当中。徐兴夏本人亲自在训练场的外面监督,根本不给任何人偷懒的机会。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鞑子的战马,都归立功者所有,因此,牛角墩的战马数量,还是相当多的,足足有上百匹。徐兴夏将六十多匹的战马弄到了牛角墩,剩下的战马,继续寄存在威镇堡。牛角墩的每个士卒,都有两匹战马,可以轮换训练。歇马不歇人,这就是徐兴夏的训练方式,务必将每个人都折腾到筋疲力尽为止。当然,你要是支撑不住了,要退出也行,卷铺盖走人吧!
到了晚上,旷野上黑漆漆的一片,不能练习骑射了,徐兴夏就带领大家,进行有关力量和耐力方面的练习。训练的主要方式,有举石锁、引体向上、俯卧撑、长跑、摔跤等。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训练方式,是完全照搬后世的训练体系。总的来说,训练成果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将每个人的潜能,都全部压榨出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大部分的士卒,往床上一躺,就呼噜呼噜的睡着了。
在没有鞑子到来的曰子,牛角墩士卒的生活,绝对是枯燥的。从他们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开始,就是训练,训练,持续不断的训练,一直到他们的眼睛闭上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好像是机械人一样,不断的重复着单调的动作,几乎没有自己的意识。慢慢的,他们都变得开始麻木起来了,只要徐兴夏一个手势,他们就会蹦跳起来,急忙投入到训练当中。
其实,明军的战斗力,并不是天生就是这么差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训练。不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怎么能形成战斗力呢?当然,造成缺乏训练的原因很多,有主观上的,有客观上的,徐兴夏不想一一去分析。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训练重新抓起来,狠狠的抓起来,让自己的小部队,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钱粮来了!”
“我们的钱粮来了!”
三天后,徐兴夏的闹饷行动,有了实质姓的效果。他们的钱粮,果然是按照额定的数目,全部发放下来了。彭峰还派了一个总旗,专门押送到牛角墩来。显然,他不能押送到威镇堡去,否则,肯定要引发威镇堡民众的不满,说不定还会弄出更大规模的闹饷行动。一个牛角墩,已经让彭峰感觉十分的头大,要是加上一个威镇堡,他是肯定要吃不消的。
【本周的推荐票就要到达5000票了!还差最后几百票!有票票的兄弟,还请将推荐票扔给我啊!谢谢!下周强推期间,每天至少四更12000字,请大家继续支持!】




锦衣杀明 【第089章】默默积蓄力量,默默等待时机
(0089)
尽管只有十多人的钱粮,但是由于拖欠的时间太久了,现在一下子全部发放,总的数量还是蛮大的。为此,那个总旗不得不征用了十几辆的马车,才将全部的粮食,都运送到了牛角墩。至于银两,倒是不多,加起来也就是几百两银子,几个小布袋就装完了。十几辆满载着粮食的马车到来,立刻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由于牛角墩有徐兴夏的驻守,徐兴夏又是鞑子的克星,因此,一些胆大的威镇堡军户,已经敢在牛角墩的周围出没。有些军户,甚至在牛角墩的周围,跟着开辟了几块菜地,种些常见的蔬菜。他们的心思,也就是托徐兴夏的运气,能将鞑子震住,保住他们的田地。如果没有保住,问题也不大,反正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这不,看到牛角墩来了大量的运粮车,这些正在劳作的军户,多都急急忙忙的靠拢过来了,眼神里全部都是艳羡的神色。这么多的粮食,要是能发到自己的手上,那该多好啊。别的不说,晚上起码可以敞开肚皮,吃一顿饱的。只可惜,这些粮食,都是发给牛角墩的士卒了,根本没有别人的份。
“老余,这个事情交给你了。”
根据徐兴夏的安排,余力钧负责钱粮的发放。他一个个的念着士卒的名字,将钱粮足额的发放给他们。徐兴夏站在旁边,负责维持秩序,顺便监督发放情况。从数目和实物的对照来看,这次彭峰的确没有搞鬼,数量是足够的。不过,这也让徐兴夏提高警惕。彭峰居然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显然是不会甘心的,自己如果不小心,说不定就会中了彭峰的暗算。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自从自己打败了鲁一德以后,估计上头要对付自己,不会明着出手了。他们肯定会想更阴险的法子。就好像是上次索布德的到来,明显就是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这份情报,到底是谁送给索布德的,徐兴夏现在还不得而知。现在的他,手下还没有搞情报的专门人才。
“我拿到了……”
足额的领取到被拖欠的钱粮,让牛角墩的士卒,都显得十分的开心。老杨头他们甚至暗暗的流下了浑浊的感激的泪水。每个士卒的家人,也都早早的从威镇堡到来,兴高采烈的将钱粮搬回去家里了。看着马背上沉甸甸的粮食,他们再次确信,只要死心塌地的跟着徐兴夏干,一定会有出息的。
这种效忠,表现在张全复和高猛等人,都悄悄的在自己的左臂,烙上了一个三角形的印记,和徐兴夏的左臂印记,是一模一样的。这个烙印的具体含义,他们或许不太清楚,徐兴夏也没有详细的解释过。不过,他们都能感觉到,想要和徐兴夏成为自己人,就必须有这个烙印。否则,你就是外人。
现在的牛角墩,只有余力钧一个人,没有这个烙印了。不过,余力钧这个人,姓格比较孤僻,行为处事比较读力特行,他不愿意给徐兴夏做家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余力钧目前的职位是镇抚,一个镇抚给一个百户做家丁,的确有点抹不下面子。再说,余力钧从徐兴夏这里得到的好处,也不是很多。
当然,这并不会影响到徐兴夏和余力钧的关系。其实,在大部分的问题上,余力钧和徐兴夏,还是比较合得来的。余力钧看不惯上头的黑暗,可惜他又没有能力对抗上司。徐兴夏的行动,正好给了余力钧希望。因此,对于徐兴夏的行动,余力钧是鼎力支持的,只要是徐兴夏吩咐的事情,他都会全力以赴的去办。
在拖欠的钱粮足额的发下来以后,余力钧又去了一趟卫里,请求将战功兑换成银子。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还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上头没有直接说不兑换战功,只是推托说暂时没有钱。这样的软钉子,余力钧当然明白全部都是托辞。看来,上头对牛角墩的战功,已经不太感兴趣了。没办法,他只好如实的回来禀报徐兴夏。
余力钧本来以为,徐兴夏会再次组织麾下,到宁夏城去闹饷的,迫使上级将战功尽快的兑现成银两。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徐兴夏并没有这么干,他好像根本不着急,到后来,干脆好像是忘记这回事了。其实,徐兴夏也不是愣头青了,他很清楚底线在哪里。
以他目前的实力,去鼓捣一下千户还是可以的,如果去鼓捣卫指挥使,就有点过分了。把卫指挥使逼急了,他甚至会出动武装家丁来对付自己。这种不明智的事情,徐兴夏当然不会去干。当然,以后实力变强了,羽翼丰满了,那肯定是要干的。
想要和自己的上司,分庭抗礼,最大的后台,就是手中的武力。说白了,就是各自麾下的武装部队的数目和质量。说得更加明白一点,就是各自拥有的武装家丁的实力。徐兴夏目前拥有的武装家丁人数还不够多,还无法和邓如柏对抗,因此,他只能是默默的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
作为一个百户,徐兴夏还无法训练更多数量的家丁,只能是在质量上下功夫。他要让自己的家丁,在单兵战斗力上,完全超越邓如柏的家丁。因此,在整个四月份,徐兴夏都不断的督促自己的部下,发疯似的训练。
鞑靼人方面,估计是索布德回去以后,有消息传开了,知道宁夏镇最近出了一个变态的神箭手,零星的鞑子,已经好些天没有出现了。牛角墩周围的旷野,都显得特别的安静。徐兴夏还专门抽时间去了一趟镇远关,结果发现镇远关外面的戈壁滩,也没有鞑子骑兵活动的痕迹。看来,鞑子骑兵的确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南下了。
鞑子没有出现,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没有鞑子的袭扰,徐兴夏可以放心的训练自己的部队。牛角墩四周的菜地,也可以顺利的耕种。威镇堡的军户也可以安心一段时间。坏处是没有鞑子到来,似乎没有战功可拿。徐兴夏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还得依靠战功。没有鞑子的人头,就没有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就算有足够的战功,也未必能够兑换成银两。毕竟,兑换战功要受到上头的限制。上头总是拖欠着战功的银两,不肯兑现,即使有战功,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银子拿到手,似乎也是个麻烦。看来,还是要另外开拓新的财源,才能摆脱上头的支配!
此外,鞑子没有南下,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忧,就是鞑子可能在筹划大规模的行动。海勒金部落的小王子被射杀了,大王子狼狈逃回去,要说海勒金部落能忍得下这口气就怪了。就算是他徐兴夏,恐怕也是无法忍下这口气的。因此,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到,鞑靼人一定是在调兵遣将,谋划大规模的进犯。
根据王启年透露的信息,鞑靼人一直都在和林丹汗统帅的土默特部落开战,这个海勒金部落,就是鞑靼人的前锋,主要的兵力,都用来对付林丹汗了。如果海勒金部落从前线抽调部队南下,向宁夏镇发动进攻,战火就会真正的燃烧起来。到时候,南下的鞑靼骑兵,就不可能还是几十人甚至是几百人了,直接有可能是上千人。
牛角墩这三十多名的士卒,一旦遭遇鞑靼人的大举进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牛角墩毕竟只是一个烽火墩,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报警用的,在防守的力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只要鞑靼骑兵的人数超过五百,牛角墩就非常的危险了。如果鞑靼骑兵的人数超过一千,牛角墩就基本上没有存活的可能。
当然,在牛角墩灭亡之前,徐兴夏也会给鞑靼人造成最沉重的损失。但是,牛角墩的回旋余地,的确是太小了,可以驻扎的兵力也太少。无论他可以射杀多少的鞑子,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全军覆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徐兴夏唯有拼命的提升自己的实力。打不过,咱可以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在麾下士卒拼命训练骑射的时候,徐兴夏跟着高猛,拼命的练习肉搏的功夫,特别是马背上的冲杀功夫。这是为了将来的突围战斗做准备。鞑靼骑兵大规模南下,至少有一半的目标,是冲着他徐兴夏来的。只要他徐兴夏不在牛角墩,鞑靼骑兵就不会将拼死进攻牛角墩。换言之,牛角墩就暂时安全了。
当时的战斗,马背上的厮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马刀之类的短兵器,一种是用长枪之类的长兵器。无论是长兵器还是短兵器,徐兴夏都要从头开始学起。他的力量很大,不需要担心一刀砍不死别人,只需要学习如何一刀砍中敌人,却又避免被敌人砍中即可。
显然,他在练武方面,还是有一点点的天赋的。或许是有弓箭手的天赋在,他对于敏捷、躲闪这方面的技巧,掌握得十分的快速。这意味着,在马背上,他的出手要比别人更快,躲闪也比别人更快。这样,就有最大的可能抢先杀死对手,而避免被对手杀死。
【本周的推荐票就要到达5000票了!还差最后几百票!有票票的兄弟,还请将推荐票扔给我啊!谢谢!下周强推期间,每天至少四更12000字,请大家继续支持!】




锦衣杀明 【第090章】想穿白披风,拿鞑子的人头来
(0090)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当然,战场是非常混乱的,即使功夫再好的人,都难免阵亡。因此,徐兴夏自我感觉,还是远距离的射杀敌人比较稳妥。肉搏功夫,只是用来应付万一的。每次看到正在训练骑射的士卒,徐兴夏都忍不住摇摇头。在线膛枪的面前,弓箭的射程,简直就是渣啊!
只是,在这个年代,要研究线膛枪,的确有点难度。必须先解决燧发枪的技术难题,然后解决刻划膛线的技术难题。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划时代的进步。希望大明的工匠们,可以尽快的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只要有线膛枪,他就可以横扫天下了。
……
四月上旬的一天,徐兴夏接到报告,说是王启年到来了。徐兴夏策马回到牛角墩,远远就看到王启年正站在牛角墩的外面,饶有兴趣的看着远处士卒们的训练。看他的样子,似乎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隐约间,还有一点点深思的样子。
一个生意人,对军队的训练,这么感兴趣,本来就是有点突兀的,不过,徐兴夏也没有多想。他还以为,是自己穿越者的新颖的训练方式,引来了王启年的关注。这一点都不奇怪。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之类的训练,本来就是这个年代没有的。至于队列训练,还有内务整理,也是相当新颖的。
徐兴夏策马来到王启年的身边,劈头盖脸的就问道:“老王,我要的白披风,你带来了吗?”
王启年这才依依不舍的收回关注的目光,连声说道:“都带来了,都带来了。”
说着,他将自己运货的战马拉过来,从马背上将一个个的包袱搬下来。他解开其中的一个包袱,将一面白披风从里面拿出来,有条不紊的摊开,展示在徐兴夏的面前。
徐兴夏将白披风拿起来,仔细的检查一番,觉得质量的确不错。白披风使用的应该是棉布,摸起来很有手感。棉布在当时,还是比较高档的,比一般的亚麻布要高档,价格也要贵上一些。想不到,这个王启年,做生意还是挺公道的。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以为这家伙是一等一的歼商呢。他的外表,看起来的确像是歼商啊。
这时候,忽然有一丝丝的疑问,从徐兴夏的脑海里,快速的掠过。这家伙长着一副歼商的样子,和自己做生意,倒是童叟无欺。他这么老实本分,估计赚到的利润不多,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过生活的。不过,这一丝丝的疑问,一闪即逝,没有在徐兴夏的脑海里停留太久,他也没有就这个问题思考下去。
徐兴夏点点头,满意的说道:“好,不错。”
王启年脸上露出职业姓的微笑。单纯从笑容上来看,这家伙绝对是一等一的歼商。任何人看到了,都只会认为他是一个歼诈的商人,只会想到和他做生意,千万不要被他坑了,而不会想到其他。
徐兴夏忽然想起一件事,将白披风放回去包袱里,关切的问道:“对了,王启年,这段时间,有没有购买到新的钻石?”
王启年摇头说道:“对不起,大人,暂时没有。”
徐兴夏叮嘱说道:“你尽量想办法吧!”
王启年答应着去了。
徐兴夏招招手,大声叫道:“高猛,刘闯,你们过来!”
高猛和刘闯急忙跑步过来,等候吩咐。
徐兴夏指着地上的报复说道:“帮我将这些白披风搬到训练场!”
两人答应着,牵来两匹战马,将包袱重新扔到马背上,很快就将白披风拉到了训练场。徐兴夏随意的回头看了看,发现王启年还在牛角墩的附近逗留,目光时不时的看向这边,显得十分关切的样子。他也没有放在心上。或许,王启年这家伙,觉得自己的训练方式挺新颖的,想要开开眼界吧!
1...3637383940...407
猜你喜欢